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3|回复: 0

走向极致的线条艺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3-1 14: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向极致的线条艺术
    ——关于姚伯齐焦墨山水之我见
    禹化兴
    在郑州美术馆的展览大厅里,一幅极具视觉冲击的山水,进入我的视野。那画面上沉静的焦墨和跳动的银白交相辉映,显得非常独特而又鲜明。使我不能不停下脚步,屏住呼吸,凝神细看。这时,那笔笔焦墨,逐渐亮了起来,而且变得滋润、淋漓。那层峦叠嶂、云烟缭绕、大江一泻千里的三峡风光,似乎有品味不尽的风采。岩石铮铮黑里透红,苍翠欲滴的树丛绿中有黄,石缝中隐约有草,石棱上闪闪有光。大自然对大山的塑造,岁月在三峡留下的烙印,仿佛都能让我感受得到。这焦墨山水就如同泼墨泼彩一样酣畅、微妙、韵味悠长。我不由自主地走近画面,再走近画面,想看清每一笔的来龙去脉。及至来到画前,但见满纸黑线横擦竖抹、纠结缠绕,全不知其所以然了,这就是我早就听说过的姚伯齐焦墨山水,然而,只有这时,我才真正认识了这位画家。
    一、在一系列造型语言中,线是最具活力的表现手段。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画艺术能够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生命线。古往今来,一切又有成就的中国画大师,没有一个不是首先掌握了丰富高超的线条技巧。凡是胸怀大志、力求精进、脚踏实地、善于学习的画家没有一个不在线条的表现力上狠下功夫、千锤百炼。姚伯齐从艺的道路充满坎坷,然而这种坎坷又磨练了他坚忍不拔、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的治学精神和思想品格。然而,他面对不太理想的客观条件,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想抄近路、找窍门。而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严谨地在根基上下功夫。以他的艺术灵气和勤奋好学,可以透过各种皴润染、浓淡渗破等令人眼花缭乱的绘画技法中,看到前贤名作的决定性成功。他牢牢抓住了这个根本,进行不懈地的艺术实践,悉心体会,日积月累,形成了深厚的“写”的底气。
    “写”线的功力,是一种技巧,技巧只有靠反复实践才能掌握,而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对景写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是最权威的老师,对景写生是每一位画家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画家,在毛主席“讲话”的指引下,尤其重视这一点。机智的姚伯齐看到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三峡近在咫尺”,于是就选择三峡作为自己的写生基地。无数次地去爬大山、看三峡、画三峡。他用毛笔速写,一天过去,一叠速写在手,一天的疲劳也就全消了。
    二、经过一千多年世代相传的中国画艺术,许多行之有效的传统程式,无疑是非常宝贵的优秀传统。所以后来者,有先学好了大斧劈、小斧劈、披麻皴、荷叶皴等,才去描绘山石,其中不乏成功者,也有因削足适履不得要领者。
    青年时代的姚伯齐,既学习工笔白描,又潜心西画水彩写生,外师造化以成为他根深蒂固的艺术观。后专攻山水画以后,又从石涛、黄宾虹那里体会到如何“中得心源”,他的三峡写生有三点很突出:1、没有被已有的传统程式所拘束,而是大胆地对客体的观察,营造新的笔墨表现形式。2、没有离开中国画用线的基本体系,没有借助于西画的光影技巧,没有忘记中国画以形写神的原则。3、敢于创造性地发挥线的语言,以不变应万变,用一笔焦墨描绘三峡的一切。此时此刻,客观上创作条件的缺乏,反而成为他把线条艺术推向极致的一种动力。
    姚伯齐记不清他去三峡有多少次,不知不觉,他心中有了三峡,有了那两岸无穷的变化,有了那大气磅礴的气势,他手下的墨线也变得生动、流畅、准确。眼到手到,得心应手,每一笔的转折顿挫都和大山相合拍了。姚伯齐的线条艺术在1991年9月武汉个展上崭露头角后既受到美术界的关注和好评,对其骨法用笔的独到给予充分肯定。
    三、写生不是目的,画家的标志是创作成功,需要自信和毅力,更需要明智冷静。如何扬长避短,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在浩浩荡荡的书画大军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是一蹴而就的。姚伯齐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是地利,是心中已有的三峡,是以紧握在手饱蘸焦墨的硬毫大笔,是长期磨练养之有素的线条绘画和更为宽泛的现代意识。这种焦墨线条是已过花甲之年的姚伯齐将自己的国画艺术推向极致的手段,它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可以依靠对客观对象的描绘寄托自己的感受,又可以凭借线条的组合构成,调动观众的激情。
    一幅作品的成功,涉及诸多问题,要想用焦墨线条这种单一的手段,表现长江三峡那多姿多彩、天光云影,单一的墨线必须具有丰富的变化。只有对线条的一波三折、方圆虚实、快慢缓疾、散收侧正进行更为娴熟地掌握,只有对毛笔、宣纸的各种微妙效果充分体会,把眼中的山、心中的山、笔下的山统一起来。焦墨落在纸上,既是写形,又是写神,才能成为一件具有中国画艺术魅力的好作品。经过多年的创作积累,1998年5月“姚伯齐画展”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开幕,在刘勃舒院长主持召开的“姚伯齐山水画艺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其焦墨山水创作方面的探索给予了一致肯定。中国画研究院收藏了姚伯齐的两幅焦墨作品——《山魂之一》、《山魂之三》。
    细看姚伯齐的焦墨山水,那点景的船舶、人物、枯树、农舍,行笔圆健,力透纸背,凝重而又韵致,那山石苍茫、江水奔腾,用笔生辣苍硬、蜿蜒屈回,八面出锋,极尽跳跃变化。简约处,一根线,勾出群山绵延;细密处,无数笔墨组织一片石坡;画到实处,线与线如铁打铜铸,笔笔紧扣;画到虚处,大笔横扫似皴又点,似断又连。其中有对前人技法的继承,也有自己独有的创意。为了表现那横断岩层被风化剥落的形象,他以近于重复的折线层层相加。为了表现山脊与悬崖的脉络、气韵,他悬臂发力,借助行笔的重复与顿挫,形成阴阳起伏,颤笔散锋和扁锋在画中大量运用,类似于形式构成的线条组合,处处可见。在这里线条艺术把传统与现代,把艺术和生活结合得自然得体,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可喜的突破。姚伯齐已走过的艺术道路和已取得的创作成功,足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1999.9.19于郑州
    (禹化兴——全国七届、第八届美展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原郑州美协副主席、郑州画院副院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4 10:45 , Processed in 0.1086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