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0|回复: 0

姚维广:唯研究激情不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3-3 13: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维广:唯研究激情不变

    2014-11-03 00:20: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付碧莲

      首次走进姚维广的办公室见到他,给人强烈的印象就是他并不太像一位外企的高管,而更像大学里的学者、教授。而作为陶氏化学亚太区首席技术官(CTO)的姚维广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坦言:“我没觉得我是管理者,我还是一名研究者。我的激情更多还是集中在研究上,谈起新产品的时候我是非常有激情的,所以我觉得我还是一个研究者。我对创新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DNA中,我还是一名研究者。”
      顺其自然做好当下
      就如姚维广给人的作为学者的第一印象,的确,从大学毕业的姚维广人生中最初的职业是一名中学教师。不久之后,他考上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之后就继续攻读化学工程的博士。“博士课程读了半年之后,国家计划公派40个人到日本留学,而我就是其中之一。之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刻意到日本或者美国留学,只是公派被选上了就到日本去了。”用姚维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今回过头来看,所有的过程都是顺其自然。”
      没有刻意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而艰苦奋斗去实现的那种励志故事,也没有百折不挠来改变命运的感人历程。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眼里作为一位成功人士的姚维广的“成功史”,可以说顺其自然到有那么一丝随波逐流的意味。而在结束学业进入职场之后,姚维广也一直顺其自然着自己的职场之路。
      在日本临近博士毕业前,原本已决定录用他的GE日本塑料公司突然告知,由于公司招聘冻结因而撤回了聘用通知。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年轻的姚维广顺其自然,前往美国,担任了一家公司的工程师。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GE日本塑料又重新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并提出了更优越的工作条件以表示诚意,于是姚维广就这样又回到了日本。
      从GE日本塑料研究所所长兼全球柔性材料项目负责人,到迈图高新材料集团的技术部总经理,姚维广在日本的工作结束于GE把有机硅业务卖给美国阿波罗投资集团。“而此时陶氏化学正好在中国建造很大的研发中心,我曾经在GE的旧识,时任陶氏全球首席技术官找到我,问我是否愿意过来领导和管理这个研发中心,就这样我回到了中国。”姚维广的这段话语再度体现了其顺其自然的心态。
      “有些事情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每天很努力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自然而然机会就会来了。”姚维广说。显然,对他来说,成功的关键并不是顺其自然,而是顺其自然下把握并做好当下的每一天。
      激情始终不变
      姚维广坦言,这些年自己做的多是管理类的工作,已经没有时间在实验室做实验了,“虽然我很想”。然而,一旦谈及具体的研发工作,作为一名研究者的激情就开始一下子洋溢起来,坐在他的对面聆听着他的娓娓道来,你能明显感受到他说话的语速与语调开始发生变化。
      “我们现在和海尔公司成功研发出一款省水洗衣机,这个洗衣机采用了陶氏PURINZETM超滤膜进行设计制造,省水超过30%,除菌效果更高达99%,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水质,提升洗涤效果。而且这是全球第一台在干净的水里面洗衣服的洗衣机。”姚维广解释道,“洗衣机一般是自来水放到洗衣机里加洗衣粉,洗衣机里的水肯定是越来越脏的,放掉的水肯定是浑浊的,但是这款洗衣机却是越洗水越干净,到最后水是可以喝的。”
      面对记者好奇般地问“脏东西去哪儿了?”姚维广笑道,“这个水在洗衣的过程中会通过一个陶氏的超滤膜的纤维壁上密布的微孔不断循环,而细菌、螨虫等不能通过而被阻挡在纤维壁外面,然后被自动清洗排出洗衣机。每循环一次就过滤一些脏东西。所以时间越长过滤得越多,水就越来越干净。这就是应用我们陶氏的超滤技术来过滤水。”
      从2007年加入陶氏以来,没有时间再亲自做实验的姚维广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将陶氏的创新能力与中国本土市场进行结合。“陶氏是B2B的公司,一般来说我们把原材料卖给我们的客户,客户把原材料制作成基础材料或是零部件,之后再卖给他们的客户,他们的客户进行组装后包装成品牌,再卖给消费者,这样一层层下去,当我们听到消费者反馈的时候可能已经是很长时间之后。另外公司内部的决定速度也很慢,得到客户的反馈后我们再花半年一年的时间作决定,等我们把产品开发出来,结果客户说过时了,这是常有的事。”姚维广坦言。
      拥有117年历史的陶氏,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每年的研发投入达17亿美元,在全球拥有6300名研发人员,每年产生众多的研发成果。而中国本土公司多是二三十年前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在较长时间内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公司,要想创新,就需要用开放的心态跟外面合作。于是,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也就有了华为、海尔等本土企业与陶氏的联合创新。
      “在中国需要提高效率,缩短新产品开发的时间,并且我们将来的竞争者可能是中国本土企业,与其将来跟他竞争,不如跟他联合。”姚维广说。
      管理者的艺术
      在姚维广看来,日本公司对创新的渴望比中国公司更强烈。“日本的很多产品相对来讲质量很好,水平很高。如果要继续做得更好的话,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开发新的产品。而中国公司的产品跟外国公司相差较大,外国公司现有产品的技术够中国学习或者模仿很长时间,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创新的原动力。这是两个国家科技能力的差别。”
      “但是最近三四年我感受到了中国本土企业很大的转变,特别是大型的民营企业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姚维广认为,中国本土公司也有着鲜明的特点。一个是市场概念非常强,他们面对市场的需求马上就会做出快速的反应。此外,本土公司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可以依据市场需求定制化产品,而且一旦发现走错了又可以马上回头,不会花费很多时间用于研究,有时甚至一两天就能作一个决定。作决定非常快,犯错误又很快就掉头,这是中国公司的特点。
      姚维广作为陶氏化学全球新业务风险投资开发总监,还负责包括亚太区、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新业务开发。“亚太地区的新业务跟中东和非洲是不一样的,在亚太区主要是关注将来十年后我们陶氏新的技术和业务会是怎么样的,以及2020年之后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需要哪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应用。”姚维广继而表示,“而在中东非洲这些地方,陶氏发展得相对比较慢。但是这些地区机会很大,中东、非洲是下一个全球的增长点。我的职责就是在这些地区帮助陶氏的业务寻找新的机会,我们现在有这个能力,有这个产品,但是没有实际的符合当地现状的应用。”
      从一名研发人员到行业领导企业的首席技术官,显然现在占据姚维广脑海的更多是企业战略性的布局。不过,姚维广手中最大的资产就是其管理的众多科研人员,而平常接触最多的也是这些人。“对我们研发人员的管理相对来讲难一点,他们大部分都是名牌大学的博士,有很多还是来自美国很优秀的大学。”姚维广坦言。
      “而想要镇得住这些天之骄子,首先要在技术方面非常强大,自己能做出成果来,这样他们才会佩服你,这也是我在选拔主管时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其次,必须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公司,全方位沟通非常重要,与全球的沟通,与区域负责人的沟通,还有项目间的沟通,与合作伙伴的沟通,都需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另外,就是要会关心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2-22 22:47 , Processed in 0.1015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