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许村
□ 姚存山
许村是歙县北乡的重镇,那里尽管我以前去过好多趟,但是每次进去,都有一种难以忘却的印记。今年6月,许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是又撩起我对她的深深眷恋。
许村坐落在黄山东翼的箬岭关下,这里是一个“千灶万丁”的古集镇,因居户十有八九姓许,故名许村。置身村中,满目青山,一抹平川,四面环水,居家沿溪,好一幅层次清晰、色彩夺目的山村水墨画。踏着一色青石铺砌的路面,徜徉在纵横交错的曲折小巷,仿佛走进一座深不可测的历史博物馆。
许村是徽州古建筑最有代表性的地方,那里不仅有亭台楼榭,而且有众多的古祠堂、古牌坊、古廊桥和古碑帖。凡是具有徽州代表性的建筑物,许村都能各领风骚,有些甚至是徽州之最、安徽之最,乃至全国之最。卧于昉溪之上的高阳桥,虽建于元代,却颇具宋代风格。该桥造型别致,桥下溪水迥流,桥上亭榭幽雅,走道两侧装有木椅和石凳,可供行人休息。正中墙壁上设有神龛,方便村民祈祷之用。高阳桥在徽州廊桥中不仅岁数最大,而且保存最为完整,是古时商人往来太平与徽州的必经之路,它忠实地记载着徽州商人的艰辛和徽州女人的苦楚。廊桥左侧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大观亭,该亭八角展翅,三层挑檐,四面歇顶,为徽州八角亭中之精品。大观亭二楼是远近文人墨客流连之所,他们常以文会友,在这里吟诗作画,谈古论今。站在亭上,推窗远眺,黄山天都、莲花诸峰在云絮中映入眼帘。俯瞰村道,商人往来熙攘,农夫谈笑风生,好一派集镇繁华景象。在以大观亭为中心的数百米长街上,巍峨耸立着薇省坊、双寿承恩坊、五马坊、大郡伯第坊等具有感人故事的石牌坊,其中双寿承恩坊与一箭之遥的节孝坊悲喜相异,令人思绪万千。一个是被称作“人瑞”的百岁夫妇蒙受朝廷的恩荣,以建坊为贺典。一个是两位良家妇女守寡节孝终身,以徽州最小的牌坊喻其生命价值的微薄。两座牌坊,两种命运;两座牌坊,两首不同音符的赞歌。由节孝坊折回村首,便见“任公垂钓处”。相传这里是当年新安太守任昉因迷恋昉溪,在此修身养性的垂钓之地。游者立于那块硕大的青石之上,眼前良田翠碧,身边溪水潺潺,天空鹰鹤飞翔,胸中广袤无比,心旷神怡。
许村是一个文化韵味十足的地方,无论你走到哪里,扑面而来的都是地道的徽州文化的气息。在许村的街头巷尾,那一幢幢斑驳陆离的大小祠堂,那一座座参差不齐的高矮门楼,别看它们破旧不堪,别嫌它们污垢青苔,一旦打开它们的大门,走进去便会使你出不来。它们其中任何一间陋室,都会让你觉得惊讶。有一次,我随意推开一间破旧祠堂的大门,里面杂草丛生,蜘蛛网遍布,但是镶在墙壁上的十余块碑帖,令人眼前一亮,每一块碑帖不仅是上乘书法,而且是难得的历史资料。它们分别出自古代名家之手,所述的内容也都是点墨成金的知识训导。许村民间的舞大刀为徽州灯会一绝,相传该活动始于元朝,每年正月初九开始表演,直至元宵节高峰期结束。演出期间,许氏宗族以各支祠为单位组成若干支队伍,由高达十多米的大刀当头阵,随后有各种飞禽走兽、花木鱼灯以及日月星辰的彩灯。游行之夜,十里长街,一片通明,各支队伍火龙滚动,鞭炮齐鸣。该灯会一般为三年小会,五年大会,丰收喜庆之年为特贺。
许村是尊师重教和名人辈出的地方,早在1928年,盐商许家泽致富不忘家乡,在许村创办仪耘小学,其规模按南京育才小学格调而兴建,并辟有歇息亭和村民阅报处等公共场所。这里古时有诗人许周仁、许长清,书法家许松长;近现代有许氏一门五博士;当代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根俊等。近些年来,随着黄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许村人勇于开拓,乘势而上。办起了许村民间博物馆和旅游公司,浇筑了村前大道,组建了休闲度假农庄,修复了古街、古亭和古牌坊,清理了河道塘库,亮化了集镇街市,美化了观光环境,盖起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山村旅游宾馆,一个古雅清幽的新许村正在黄山大地上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