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9|回复: 9

“一代名臣姚启圣墓地在漓渚”追踪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3-9 09: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代名臣姚启圣墓地在漓渚”追踪
    墓碑和纪念亭建起来了
    2015年03月05日 15:38:06 来源: 绍兴晚报 作者: 钱峰 文/摄 编辑: 马菁华(实习)





       浙江在线·浙江城镇网 03月05日 讯 清朝一代名臣姚启圣安葬于柯桥区漓渚的一处山岙,在当地村委编写村志时被发掘出来……1月21日,绍兴晚报报道了这一消息后,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近日,漓渚镇对姚启圣墓碑进行了修复,以纪念绍兴这一名人。

      昨天下午,记者随同漓渚镇退休教师柴水炎再次来到漓渚镇棠一村相家塔自然村,姚启圣的墓地就在村后的姚家山上,目前这里都种植着花木。“这纪念亭和墓碑是最近刚刚建立的,出资方是漓渚乡贤联谊会的成员,晚报的报道在社会上影响较大。”柴水炎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姚启圣纪念亭用石料砌成,古朴而庄重。墓碑有一人高左右,正面刻着“姚公启圣之墓”六个大字,遒劲有力。墓碑的背面,则刻着姚启圣的生平事迹。

      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鲁锡堂认为,姚启圣对三江闸的修建作出过重要贡献,目前绍兴市正在规划三江闸保护区,希望将其列入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09: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看过电视剧《康熙大帝》的人都知道,一代名臣姚启圣在剧中是一个重要人物。近日,柯桥区漓渚镇的退休教师柴水炎向本报反映,清兵部尚书姚启圣的墓地就在漓渚镇棠一村。为此,广东大粤在线记者和文史专家卢祥耀专门赴现场调查。
    编村志,“掘”出姚启圣墓地
    今年60岁的柴水炎是一名退休教师,对地方文史有较多研究,是《漓渚镇志》的编写者之一。两年前,他和另一名退休教师王子平受棠一村委托,帮助该村编写村志。在编写过程中,他们收到了该村相家塔自然村村民的反映,称清代兵部尚书姚启圣就葬在村里,这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相家塔是一个小村,总共才三四十户人家,大部分人姓吴。他们找到了村里最年长的——今年81岁的吴纪林老人。老人身体健康,思路清晰。他带着柴水炎等人来到村后的姚家山,这山并不高,是当时建墓时姚家向当地村民买下的。
    穿过当地花农所种的花木丛,他们来到了姚启圣的墓地所在。该墓朝东。据老人回忆,原先墓地规模较大,除了有开阔的石阶外,路边还有用太湖石砌成的各种人和动物的石像,体现忠、孝、节、义,但现在都已不复存在。
    墓地附近曾有一块3米高的功德碑和一个5000斤重的大石龟
    在距离墓地几十米外,当年还有姚启圣的公德碑。据说功德碑有近3米高、1米多宽,厚度有40厘米左右。其中正面是大字,背面是小字。柴水炎推测,正面应该是皇帝钦封的字号,背面是姚启圣的事迹介绍。
    但对于吴纪林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功德碑下面的一只大石龟,这石龟首尾约有5米长、3米宽。大石龟背上很光滑,花纹里还可以躺人,小孩子经常在上面玩耍。在相家塔村,还流传着大石龟如何从绍兴城运到漓渚的故事。这石龟少说也有5000斤重,据说因为绍兴城到漓渚的河道较浅,船无法运输。后来姚家人挑选了100名壮汉,一步一步将石龟抬到了姚家山。
    1956年,墓地遭遇强台风毁坏
    1月16日上午,记者和市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卢祥耀来到相家塔村,只见这里方圆10公里都种着花木,姚家山是村后的一座小山,东南方向为开阔的田野。我们找到了姚启圣的墓址,但墓穴已毁,成了一片花木林地。
    柴水炎介绍说,在村民的记忆中,姚启圣的墓一直保留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956年8月1日,绍兴遭遇特大强台风,漓渚遭受重创,姚启圣的墓地也难以幸免。台风过后,村民发现石龟上的功德碑被吹倒在地,破成了许多块,后来村民造房子缺石料,就将这些破损的石碑拿去做了地基石。
    墓地曾挖出了10多只金银元宝
    新中国初期兴修水利,姚启圣墓地的石板也被挖走,但墓穴一直保留到上世纪60年代。1963年的春耕期间,附近东山下村有一个村民,看到破败的墓穴后,想墓里可能有值钱的东西,于是用石头将墓穴砸出一个大洞。就在该村民砸出洞穴时,被墓穴里冲出的一股气所冲倒。随后,他将此事告诉了其他村民,一些人又一次来到墓地挖掘。
    据统计,村民当时共挖出了6只金元宝、7只银元宝、1支腰带、数枚金扣子等。事后,当地干部及时赶到制止,这些金银财宝被上交到当时的漓渚区财税所。
    吴纪林老人回忆,姚墓里躺的并非姚启圣真人,头、手、脚都是用棕丝包裹而成,然后再戴上官帽,穿上朝靴。目前,这一墓穴是否为姚启圣的衣冠冢还在考证中。
    清史料记载姚启圣葬于漓渚
    在相家塔村,不少年长的人都知道村后山曾安葬着一个大官,村口原先还有一排几百年的大樟树。可惜就在七八年前,一场大火将最后一棵樟树烧死,后来村民将树桩挖掉,在村口建造了一个亭子。
    昨天,记者又请教了我市水利史研究专家盛鸿郎先生。盛鸿郎说,据清代徐承烈的《越中杂识》中记载,姚启圣葬于“漓渚蒋家塔”,而目前的相家塔原来就称为蒋家塔。
    据了解,清乾隆年间,浙江德清人徐承烈客寓绍兴西郭,参考清康熙三十年《绍兴府志》等文献资料,走遍绍兴全境,实地考察后写成了《越中杂识》。盛鸿郎认为,因为徐承烈生活的年代与姚启圣去世时较近,因此文中记载的内容比较可信。
    姚启圣百年后为何会选择漓渚?
    记者从漓渚镇政府了解到,安葬在漓渚的名人并非仅姚启圣一人。在前年公布的全国文保单位越国贵族墓葬群中,位于漓渚镇大步村就有一处,也就是在2000多年前,越国贵族就安葬在漓渚。在漓渚镇东北的屃石湖畔,这里有24处南宋宫嫔墓,俗称廿四堆。另外,像明朝的状元诸大绶也葬于漓渚宝寿山。
    那姚启圣为何会选择漓渚做百年后的归属地?卢祥耀认为,古人选择墓地一般都重风水,漓渚位于鉴湖的源头,山区风景不错,是古人认为叶落归根的好地方。而姚启圣的老家马山姚家埭,地处海塘边,作为墓地并不合适,因此才会选择漓渚这样的半山区。
    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考古处处长、研究馆员陆菊仙说,目前他们还没有收到关于姚启圣墓的进一步情况的报告,如果墓址确切的话,对研究姚启圣将是一大帮助,他们将赴实地详细考证。
    卢祥耀说, 姚启圣是《二十五史》中记载的绍兴名人,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都有记载,他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姚启圣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杰出政治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姚启圣热爱家乡,修治三江闸,这样的历史人物不应该忘记。

    ■新闻链接
    姚启圣其人
    姚启圣,字熙止,号忧庵,绍兴马山姚家埭人。清代康熙年间的杰出政治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追随康亲王杰书平定耿精忠叛乱,累官至福建总督,少保领兵部尚书衔。当政期间以执法严明著称,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著。1683年6月底,病逝于福建。
    英雄救美
    姚启圣的事迹在《清史》等有许多的记载。他是一个行侠仗义、足智多谋、热爱家乡的人。姚启圣年少时,他还有过一次“英雄救美”。有一回他游萧山,遇见两个兵卒正抢掠两个女子,姚怒夺佩刀杀了那两个兵卒,把受害女子放走。
    收复台湾
    姚启圣20岁时,他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被授以广东香山县知县。在收复台湾时,姚启圣、黄锡衮和施琅三人是合作对象,但姚启圣起重要作用。据陶元藻《全浙诗话》:迨台湾之乱,冲锋陷阵,虽施琅功,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时以输军饷,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师缓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之力也。
    大修三江闸
    我市文史研究者关洪撰文,在三江闸历史上的6次大修中,唯一完全由民间出资的水利维修工程,便是姚启圣发起。这本来并非是他行政职权所在,也无责任与义务,纯粹出于桑梓之情。康熙二十一年,西江塘决堤危及三邑,洪灾肆虐,民力匮乏。当事者欲再兴工役,但囿于经费而踟蹰未决。当时,作为封疆大吏的姚启圣正在总督闽越,光复台湾任上。闻讯后,慨然作为己任,承诺由他出资大修。
    从工程质量上看,5次大修间隔大多在50年左右。唯有姚启圣发起出资的大修,自1682年完工后,延至1795年再次大修,其间相隔113年,亦是6次大修中,相隔时间最长的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9 12: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总版主!此事经历任7年有余,期间得到了绍兴晚报首记周能兵,老村支书吴书记,孙伟良,陈飞燕,河南姚学谋、姚铁潢,张金如,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及主席姚泽嘉等姚氏宗亲,姚冀越、鲁锡堂、冯长根(以时间先后为序)等人的帮助下建立了,总算功德圆满了!在此感谢所有曾经支持、关心过此事的朋友们!
                                        —— 浙姚会原秘书长姚国强(桐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9 12: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浙姚会原秘书长姚国强(桐乡)第3次到实地,与周能兵等人的寻访记录

                                                              姚启圣的墓
                                             周能兵
       秋风从山边吹来又向山边吹去,不高的秋天下,几朵云在空中浮着。我和姚启圣的第十四代孙、第十五代孙及碧云天先生一起,来到漓渚姚启圣墓地。
      青山叠翠,四面相绕,星峰起落。姚启圣墓葬处在右山流出的一嫩脉之上,墓后双峰耸翠,墓前明堂开阔,一泓溪水相绕,不远处几处人家,炊烟不绝,山环山绕,砂明水净,清虚天气,尽落其间。右边有庙,前方案山清秀。
      此一带山,原名姚家山。山中村落都是吴姓人家。据村里的74岁的一位老支书说,吴姓人家原本是给姚启圣看守墓地的,后来在此地繁衍起来。姚启圣墓原来有青石板路,两层,农业学大寨那阵子,石板被撬,后来连墓石全部毁掉。
       吴老还说,那个墓里曾挖出三个金元宝,三斤白银,还有金做的蜡台。原来路口边有一古樟,现在没了,只建了个小亭--吴家原本是给姚启圣看墓的,后来居然把姚墓毁了。要是不毁,该有多好。姚墓面向朝北,对着马山姚家之地。村人说,非大贵之人,不能葬在此地。
       现在,姚启圣墓葬之地,四处都是花木,原墓之处,栽满桂树,风一吹清香袭人。据老人说,此墓中当时挖出过官服,但只有棕做的人。
      姚家后人说,当年,姚启圣仙逝后自福建运回,出殡那天,四座城门九口棺木同时出葬,那是为了迷惑人。不过,姚启圣之墓葬在此地,不会有错。还有一个秘密,姚家后人嘱之又嘱,不便写出。
       据姚氏家谱:姚姓始于少典,传11代至黄帝,又传8代至舜帝(又名姚重华),南宋初年,时任岳飞副将的姚镐(注:有误。应为同一官职),随南宋皇帝南渡,至会稽马山姚家埭。1624年姚启圣生于姚家埭.姚文武双全,后升至福建总督,加太子太保,进兵部尚书。据全祖望《鲒崎亭集》记载,姚去世之时,“百城惊悼,群聚而哭之于督亭”“而漳泉二府之民争乞公之遗衣冠葬之其乡,福州之民乞留葬于城外东山,屡说不得,请麻衣执绋。”可见姚氏深得民心。
       姚启圣在任香山县令时,明珠的亲家公广东总督卢兴祖因要姚派心腹向外商索贿(为完税),事发后,卢兴祖自杀,姚“永不叙用”。卢兴祖之女即清著名才子纳兰性德之妻。姚启圣后经商,耿精忠、吴三桂叛清,姚有战功,升任总督。统一台湾之时,姚以全家120多口性命,举荐施琅,并对统一台湾作出贡献。
       姚启圣十四代孙姚德忠和十五代孙陈国强(即浙姚会原秘书长姚国强。其父因贫被过继给陈家,以养活其他兄弟姐妹)现在嘉兴。据他们说,他们已多次来绍寻祖,并多次来到姚启圣墓地。
       现在马山还有两间姚氏老屋,不知当地能否将其建成姚启圣纪念馆?
       离开姚启圣墓地时,桂花的香气在风中回旋,弥漫在原野里.绿树丛中鲜花四处可见,近处翠绿无言,远处青山隐隐。
         青山绿水,能埋乡贤忠骨,何其有幸哉!
                                2007年 9月29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9 12: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访祖行程(2007年)

           2007年6月中旬,104岁曾祖母谈起老家绍兴帅府,我们老家原来住在帅府里的。有北京当大官的姚熙止(即姚启圣1624~1683,字熙止,号忧庵,清会稽马山姚家埭人,资料另附)。希望去找一下。6月26日(27日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有关利息税的审议,29日人大通过授权)一行五人到绍兴市马山镇姚家埭寻祖,7月1日,再到绍兴县漓渚镇贾山头寻到姚熙止的坟墓,在当地村民73岁沈重林和89岁都来兴的帮助下,了解了有关资料,并在原村支书吴书记的帮助下,找到原坟址(棠一村的姚家山),据说在1962、1963年期间被破坏,当时有巨大石龟驼碑,坟中有官袍及元宝等物。相关资料有照片及摄影。8月5日,与姚德忠夫妇等四人到漓渚镇棠一村的姚家山祭祖、到绍兴名人广场的名贤馆二楼找到介绍姚启圣的有关资料、到马山姚家埭访祖居。9月7日,赴绍兴名人广场的名贤馆拍照、绍兴县陶堰镇访书法家陶家骏。9月29日,与绍兴晚报记者周能兵及王光朝(?)到漓渚找坟墓、绍兴图书馆找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9 12: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岁老人的三百年寻根梦
        姚启圣,康熙年间兵部尚书,平台湾统帅之一,300多年历史弹指一挥,如今元帅府第何在?墓葬何方?同宗后裔安好?几十年来这些疑问一直萦绕在姚启圣子裔姚阿大老人心头——
        屠甸镇联星村104岁的姚阿大一直有个夙愿,希望子女能再回故乡绍兴姚家埭走走看看,为着她89年的魂牵梦萦,更为着那个让她骄傲了一辈子的宗源之谜。于是,姚家开始了一段追溯至300多年前的寻根之旅。
        姚德忠是姚阿大的孙子,从他懂事开始,无数次听爷爷姚顺昌自豪地絮叨,祖上曾出过一位名叫姚熙止的兵部尚书,姚家老小都是住在元帅府内,但对这位大官祖宗的生平后事却不甚了解。尚不懂事的姚德忠并没把爷爷的话放在心上,直到1989年爷爷去世,他才慢慢了解到姚家的变迁史。1918年姚顺昌与姚阿大在绍兴马头镇姚家埭村结婚,之后由于战乱夫妻俩颠沛流离,从萧山流落到桐乡屠甸安定下来。这一住姚顺昌就再也没回去,那个骁勇善战的元帅祖先成为他心中永远的谜。不过两条烙上历史印记的家规却被姚家子孙恪守至今:后代不从政只从商,丧事不节丧。
        随着姚顺昌的去世,姚家追宗寻根的事也被搁浅下来。直至今年,姚阿大时常念叨离开了89年的故乡,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揭开这个口耳相传的宗源之谜。为帮老人圆梦,姚家子孙决定前往老家绍兴寻访。通过四处查询,姚家确认姚熙止就是历史上与施琅一起攻打台湾的统帅姚启圣,康熙年间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是朝廷的一品大官,而姚顺昌应该是姚启圣第12代子孙。更让姚家子孙兴奋的是,姚阿大口中的马头镇姚家埭村并没易名。
       (2007年) 6月26日,姚德忠一行5人驱车来到姚家埭村,在当地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元帅府旧址,昔日宏伟的建筑早已消失在岁月中,祠堂也只剩下残垣断壁,惟有那精美的雕花诉说着曾经的荣盛。这次寻访让姚家子女有点失落,但又很庆幸,因为那里将被征用开发为园区,再晚来一步姚家埭村就不存在了。依托网络,姚家又获得了新的线索,姚启圣被葬于离姚家埭村二三十公里的漓清镇棠一村。7月1日,姚家子孙再次前往并得到证实。据说,姚启圣的墓葬规格很高,但文革期间被毁,墓前的石龟和石碑被用于水库修建。当姚阿大看着子孙拍回来的照片,依稀熟悉的景致让她不禁老泪纵横。
        这次寻根之旅的另一个意外收获是碰到了3名天各一方的姚启圣同宗子孙。“当知道对方也一直在寻找散落各地的姚家子孙,共通的血脉早已打破了空间的阻隔。”现在姚德忠希望能找全姚家家谱,根据历史记载,姚家家谱由一名叫姚振宗的秀才于1902年编纂而成,共15卷,但都已经流散。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见习记者 沈怡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9 12: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左起:周能兵(绍兴晚报首席记者、绍兴市政协常委)、老吴书记(已故,原村支书)、姚德忠(姚国强的叔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9 12: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左起:周能兵、姚德忠、老村支书(老吴,已故)、碧云天(网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9 12: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幸运的是,当时老吴书记(可能是时任村支书)亲眼见证了农业学大寨时毁坟的情形,他亲口表述的本次报道有所出入。不过,怪不得他人,毕竟是历史阶段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5-3-9 17: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启圣墓碑和纪念亭建起来了,大喜事,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7 15:51 , Processed in 0.1189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