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11|回复: 0

文化山西系列访谈——姚国瑾教授解读傅山文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3-28 07: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山西系列访谈——姚国瑾教授解读傅山文化
    中国 山西门户网站 www.shanxigov.cn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27日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山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嘉宾访谈栏目,今天的主题是文化山西系列访谈——姚国瑾教授解读傅山文化。
        主持人:明末清初之际,地处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阳曲县(今太原市),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文化名家。他就是明清之际的志士仁人傅山——傅青主。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传承傅山文化精髓,今天我们特地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大学教授姚国瑾先生,让我们一起跟随姚国瑾教授一起去探析,解读傅山文化,首先我们欢迎姚国瑾先生,姚教授好!
        姚国瑾: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姚老师,您好!在我们大家的记忆里傅山首先作为明朝的遗民,我们如何从历史角度认识傅山先生?
        姚国瑾:明清鼎革对当时的士大夫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因为中国历史上由异族来统治有几个时期:一个是五胡乱华的时候,由异族统治就是少数民族的统治;一个是元朝,蒙古族建立了的元朝也是少数民族的统治;再一个就是明清之际满人入关。这种事情对当时的士大夫来说,心里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这就是原来孔子所说的华夷之辨,“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所以,那些原来的士大夫对异族的统治采取了一种对抗的态度,这方面的事例很多。那么傅山呢?实际上在明代他只是一个廪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按理来说他还不属于那种有官职的士大夫,他不在上层。但他家是王戚,和晋王府是亲戚关系,他的六世祖是临泉王府的教授,他曾祖父是宁化王府的仪宾,就是通常说的女婿。所以他跟王府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是他爷爷曾做过辽海兵备道参议,大约是从四品的官,进士出身。应该说傅山的家庭是一个士大夫的世家,所以这种对抗的思想就尤其强烈。
        对异族统治采取的这种对抗态度,尤其表现在顺治初年。崇祯末是反李自成,李自成的统治是流寇的统治,追赃助饷,杀人如麻。那么紧接着满人乘机入关,傅山他们原以为满人是打流寇,会把明王朝再扶植起来,结果不是,人家要坐天下,矛盾的焦点一下子就转换了,从对流寇的这种反抗转变成对满洲统治的一种反抗。傅山有一首诗《风闻叶润苍先生举义》,其中有一句:“山中不诵无衣赋,遥伏黄冠拜义旗”就是反映他这种心态。后来,他的两个同学一个叫薛宗周,一个叫王如金,参加了顺治六年大同总兵姜瓖的一个兵变,就是反清的一个兵变,他就写了《汾二子传》,歌颂了薛宗周和王如金这种反清的精神,这些都反映了他早期的对抗心态。所以说,傅山在顺治初年主要是“对抗“。
        顺治十一年甲午,“朱衣道人案”是一个转折。顺治八、九年间,南明永历朝的一个官员宋谦以道士的身份到北方联系反清,在河南武安县被逮,供出了傅山,朝廷命下,傅山被捕。坐监狱、被审讯,经过很多人的营救和他自己的辩解,一年以后把他放了,这件事情对傅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害,从这此以后他确确实实感觉到了恢复明朝已经无望,和其他读书人一样从此埋头下来搞学术。实际上他搞学术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总结明王朝的兴亡成败。不过,在这群人里头研究最好的就是顾炎武,顾炎武总结了很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亡国与亡天下”,分析透彻。此外,还有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总结各个朝代兴亡成败。那傅山呢?他也一样。就这么着从一个就是从对抗的心态变成一个无可奈何的心态,一种总结总的心态。到了康熙十八年,朝廷把吴三桂这个在南方的最后的一个藩地,也给消灭了,全国处在了一个平静的状态。原来的武力征服,暴力统治,逐渐演变为文治。所以,康熙在十八年搞了一个“博学宏词科”,就是收服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由此,傅山被徵召。官员推荐,皇帝徵召,地方官员必须执行,不积极的响应你这个官员是要杀头的。由于当时的阳曲县令戴梦熊和傅山的关系不错,不能因为他的拒绝让戴梦熊十分的为难。所以他为了这个朋友,傅山迫不得已就去了,当然,可呢过还有更为深刻原因。但是,去的这个过程中,他的思想是非常矛盾的,而且非常的痛苦。因为这一去就等于你接受了满人的统治,完全是一种接受的状态。
        不去对不起朋友,去又非常的痛苦,所以他写了很多的诗,一路上很艰难很艰难的这种心态,身心憔悴。到了京城以后,他住在庙里,装病。不过,傅山当时也就老了,已经七十三岁。很多官员、友人来看他,他就以病推脱,不能参加考试,实际上拒绝了这次考试。去了但是不考试,既对得起朋友又能保持自己的晚节,这是傅山聪明的地方。后来,知道他的大臣就给皇上解释说,傅山老了年龄大了,有病,卧床不起,不便于考试,朝廷下命,同意免考。免考的又两位,一个河北的杜樾,84岁,一个是傅山,73岁。其他徵召的人,赶到京城的都参加了考试。第二年春天,傅山放还了,给了一个中书舍人的衔,这样便可以吃国家的俸禄了,国家管你。虽然傅山没有接受,但对他来说名节是有损的。所以,顾炎武说遗民已经很凋零了,没有几个了,连傅山这样的人都去了那么还有谁不去的呢?没去的,现在从史料上查就两个,一个顾炎武,一个李二曲。顾炎武呢,就说母亲对他有嘱咐,不能参与。尽管他的三个外甥,一个状元,两个探花,都在朝廷里头做官,但是他还是拒绝了。一个是李二曲,陕西的李二曲是以死相搏,你要让我去我就自杀,因此也没参加。故而傅山作为遗民,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一个是初期是对抗,二是无可奈何的一种对兴亡成败的一个总结,第三个就是博学宏词科以后那种对遗民名节有损的痛苦辩解。他的遗民主要经过了这么三个阶段。
        主持人:傅山先生同时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有哪些亮点?
        姚国瑾:他的学术嘛就是博杂,但缺乏系统,第一个是在音韵学和文字学方面,他有很深的造诣。我们在傅山文集里发现很多他对文字的解释,其中批注最多的就是《广韵》。傅山批注的《广韵》是顾炎武在淮上刻本,《广韵》是宋代人中的音韵学的书,而韵是唐韵,或者说是中古韵。傅山的批注很多是用杜甫的诗来注释的,所以他对《广韵》有很深的研究。 第二个就是《说文解字》,此外还有《玉篇》等等,都是文字学方面的。清以前,这些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学问通称为小学。
        第二个是他在经学上的研究。第一个就是《左传》,当时有一个学问很大的人叫阎若璩,阎若璩老家是山西太原,当时随父亲居住在江苏淮安这个地方,他来太原,对傅山的学问很是佩服。他说傅山著有《左锦》,水平很高,密不示人。后来我们发现《左锦》也就是傅山对《左传》的一些抄录和批注,当然,傅山的思想和学识都在里面。他曾经把《左传》的人按姓氏分韵整理,下了很大的工夫,这是在经学上。在史学上他对《史记》、《汉书》也很有研究。因为他家祖上从他爷爷到他父亲都是以《汉书》为家学,是他们家的一个传统,所以他对两汉的书都作过《书姓名韵》。《两汉书姓名韵》完成于崇祯十五年,那时傅山才三十六岁,他儿子才十五岁,帮他抄录。所以他对历史也有很深的研究。后来他读的史就更宽大了,由于他要总结兴亡成败,所以对史他是要上心的,这才傅山的文集里都能看到。
        再一个就是诗他对杜甫的诗也有研究,他有一篇文章《杜遇余论》,就是谈杜甫诗的。他写了很多的诗,他在世时,朋友戴枫仲就意他为首收录编辑了《晋四人诗》。
        他对诸子更有研究了,他是清初最早倡导诸子学的人。现在我们所说的傅山是一个思想家,也就是他在把子学和经学并列了,以前经学是排在前头的,他现在把诸子的地位也提高了,这是他在思想史上的一个贡献。再一个就是对佛学的研究,现在我们发现傅山的很多手稿都是和佛学有关的,他结交过大量的僧人。我有一篇文章叫《傅山与佛教之关系考》,一方面是考证他的结交的僧人到底有多少,都是哪个宗派的;第二个就是他所读的佛经,读过哪些佛经;第三个就是他对佛学的认识,对这个宗教的认识。因为他是一个道士,但他的那个道士是挂名的。所以,傅山的学问是博杂的。当年顾炎武谈他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谈,只好用“萧然物外,自得天机,我不如傅青主”。此说明傅山学术的博杂,而没有在哪一个方面较为专注。这既是傅山的一个弱点,也是他的优点。所以,他后来在无论在行医上,还是在艺术的创作方面,他都能够把这种东西综合的发挥出来。
        但是从学术这一点来讲,他在深度上受到了局限,就不像顾炎武的《日知录》。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做得比较也比较系统,王夫之也做得比较彻底,《读通鉴论》、《宋论》等等,分析历史非常到位。这一点上傅山就要弱一点了。
        主持人:傅山先生当时有“医圣”之称,对医学发展有哪些贡献?
        姚国瑾:我们国家在民国以前称呼行医的人为郎中,给人看病的郎中大部分都是读书人,因为中医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上的,在战国时候出现阴阳家,在很早以前更有《易经》,后来有《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基础是阴阳,阴阳五行。读懂这些就要需要读书人,所以,以前的读书人都是不做良相,便做良医。读书人家里基本上都会看病,当你一旦在仕途上受到阻碍以后,行医就是他一个主要的一个职业,傅山也不例外。
        傅山以前是一个廪生,本来要走仕途的,明清鼎革,满人入关,他不愿在新的朝代参加科考,他就只有行医这一条途径了。他在医学上很有钻研,他给人看病,疑难杂症,手到病除,所以在当地的官员和一部分老百姓当中有很高的声誉。他在世的时候留有很多方剂,多半是他的孙子,还有跟他学过医的这些人帮他总结出来的。傅山有男科,也有女科,都有很多的经验留下来,现在也得到人们的认可,中医学界对他的一些验方和病理说法是认可的。他的名声,大家把他传的神乎其神,是和这个行医看病在民间的传说有很大的关系。
        主持人:姚老师,我们知道您同时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有很高的造诣,在您看来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傅山先生书画艺术?
        姚国瑾:傅山的书法离不开当时的时代,明代的书法有这么几种现象,一个就是明代初年是从元代过来的,受赵孟頫书法的影响,我们看到明初很多书法是受南宋时期的一直延续到元代的这种书法。明代中叶,一个是商业的繁荣,尤其是在江苏吴门这一带,就是苏州这一带,那个时候有盐商啊,有其他商人啊,丝绸业也很发达。这种商业的影响,市场的需要。书法在这一块也发生了变化。吴门四家文征明、祝枝山、陈道复、王宠,画家有沈周、唐伯虎成为当时的主流,和明初的书风有点不太一样,初期的书风就是受赵孟頫的影响,典雅为主。到中叶出现的是一种比较质朴浑朴的风气。紧接着到晚明的时候,同时有两种风格,一种是以董其昌为首的云间书派,认为明代中叶又写的粗糙了,他要回到精致的一面,这就是他写的典雅的一面,但是他的典雅又不同于赵孟頫的典雅,赵孟頫的典雅如果我们说写的有富贵气的,那么董其昌写的这个字里头要消瘦一点,他写的入骨。如果说我们说赵孟頫写得比较丰满,他这地方就写得清瘦一些,显得精神一些。书法的另一个走向,就是往唐宋走了,或者说往晋唐走了。一个是学习王羲之,一个是就是颜体,以草书为主。最初是张瑞图,是探花,做过尚书。北方的朝官。从文化的角度讲,明代的文化是在南方。万历以前或者说是天启以前,书法大家基本上很难找到北方书风的,而代表北方书风的四个人都是在朝廷里头,包括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除过张瑞图是万历朝的官员,其余三人都是天启二年的同科进士,他们的书风都是那种气势磅礴。这个就影响到北方人,首先就是傅山,傅山深受他们的影响,他的风格和这几个人是一样的,都是连绵大草。
        那么这几个人在明清鼎革的过程中,倪元璐是自杀,殉于明朝了,黄道周是被逮捕,英明就义了,只有王铎因为弟弟的关系到最后降满清,在顺治六年也故去了。王铎在世的时候就就感觉到他作了满清的官员,失了名节,他自己实际上感到很惭愧,和赵孟頫一样。所以他给家人说我这个声名以后就是浪荡不堪了,但是要是传的话只有我的字,我自己很清楚。因为当时的字,那几个里头属他写的最好。傅山是一个士子,他没在朝廷里做过官,但是他继承了这种书风。在清初,这种书风没人学,因为科举考试不要这种风格,需要的是董其昌那样的风格。董其昌的风格,实际上在顺治和康熙年间的影响要比其他人大得多,因为满朝的士子要参加科举考试,都要写的一手漂亮的字,都是选择那么一种字体。傅山这种风格,原来北方这种狂放的书风这时候就显得特别独特,但是从康熙二十三年傅山死了以后,这种风格代表性的人物已经没有了。虽然傅山的子侄、孙子还有一些学生也学这种风格,但是整个书风的影响是没有了。到了乾隆,又回到赵孟頫的书风,原来这种北方气势磅礴的书风,从整个清朝来说,一直到清亡都荡然无存了。
        主持人:傅山先生作为一个思想者,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如何认识?
        姚国瑾:傅山偏重于诸子的思想。诸子百家本身就是阐述各自思想的,不像经学要谈制度,要谈礼仪。春秋战国,先是五霸,后是七雄。针对这种乱象,很多士人表现出各种的担心,对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些思想家春秋时期有管子、孔子、墨子,战国时期有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三教九流。傅山研究的最多的是管子、老子、庄子、荀子。管子是讲究法治的,荀子是王霸杂之,老庄则和道教有关。此外,他还研究淮南子。可以说,他把诸子提的很高。但就他的思想整体来说是繁杂的,而从时代来讲,是遗民思想,是华夷之辨的思想,实际上是儒家思想。所以,他的思想非常游离。他做道士,读老子、庄子,抄《道德经》、《南华经》,他秉承的是老子、庄子的思想。他在去世的时候,嘱咐家人他要以朱衣黄冠殓,就是用道士的服饰来入殓,他思想主要是在这一块。
        主持人:感谢姚国瑾教授接受我们的访谈,最后请您用一段很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和总结傅山及傅山文化。
        姚国瑾:把傅山总结的非常的到位也很难,但是我的看法是傅山首先遗民,因为在很多史料里,包括《清史稿》是把他放在《遗民传》或者《隐逸传》里面的,《清史列传》又把他放在《文苑传》吴雯条下,《清儒学案》又把他放在顾炎武条下。现在更多,又是思想家,又是书画家,又是医学家,非常全面。不过从学术层面上,主要把他当思想家来看待。书法界则是把他当做一个书法家看待,实际上他的绘画也很好,但大的成就在书法方面。他不仅是一个书法家,也是一个书法理论家。字写得好,各种书体都能写,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但最出名的是行草书。他的书法理论,很多是经验之谈,或者是自己的认识,大家把他称之为书法理论。但实际上没有体系。“四宁四毋”,现代研究的人非常多,并且把它当做指导当代书法创作的一种理论,实际上这种认识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准确,但已经是他是一种理论了。还有一种是在医学方面,傅山对阴阳的认识非常巧妙,我看过他用阴阳与八卦阐述任督二脉,非常有意思。在当代,傅山这三点影响尤为突出。
        主持人:好的,再次谢谢姚国瑾教授,希望您常回来做客!广大网友们我们下次再见。感谢连邦速录太原分校对本次访谈提供的技术支持。
    [/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8 18:37 , Processed in 0.1055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