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绿激光 打开信息传递之窗 阳光照射到宁静的水面,美不胜收。我们知道,海水呈现蓝绿的颜色,是因为海水吸收了光谱其他色光的缘故。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便率先发现了“海水窗口”,他们巧妙利用一定波长的蓝绿激光,可由卫星或飞机中继,为潜艇实现“龙宫飞鸿”开辟了崭新途径。 外军试验表明,潜艇在水下700米深左右可接收到激光信号,而在多云的白昼及夜间则不到600米。在1984年一项试验中,战斗机携带功率1瓦的激光器发送每秒数千比特速率信息,被水下300余米的潜艇接收到,且接受时潜艇航速不受限制。可见,激光通信具有穿透海水能力强、数据传输水平高、方向性好、设备轻小且能够抗截获、不易受核辐射影响等特点,因而为对潜通信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同时,人们也发现了它的致命缺陷:必须借助高空飞行的卫星或飞机,一旦卫星和飞机被击毁,蓝绿激光通信系统即会瘫痪,且激光通信也难以达到“以点盖面”,所以各国又开始了对潜通信新的探索。 [tr=rgb(255,255,255)]
微观量子互动
通信浮标 为潜艇戴上“助听器” 浮标通信技术,是指主要通过潜艇所携带的浮标实现对潜艇通信的系统。对潜信息发射平台位于岸上、卫星、飞机等,潜艇只在接受信息时才释放浮标。 美、俄、英等国潜艇较早前便装备了浮标通信系统。1962年古巴事件时,美潜艇因装备有通信浮标系统显示出了优异性能。2008年6月,美海军进一步实现了计算机、卫星通信和声学技术等浮标系统综合集成,在巴哈马群岛海域投放浮标,顺利实现了远程联络。 目前,潜艇通信浮标分为六种,其中综合通信浮标可通过短波发信机和超短波发信机向指挥中心发送信息;高速曳航浮标是一种可减小海水阻力、增强潜艇稳定性和隐蔽性的通信浮标;应急通信浮标是用于潜艇遇险救生、发射报警信号的通信浮标;消耗型无线电浮标是一种消耗型无线电系统,通信结束后会自动引爆并下沉;潜艇卫星终端浮标可以通过天线,向通信卫星定向发射和接收信息,然后由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该方式速度快、容量大、方向性强、保密性能好;此外还有可回收系留光线浮标,可在水面特混编队与深潜潜艇间建立起稳定的双向通信。 量子通信 龙宫上演“诡异互动” 量子通信,是经典信息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微观世界里,不论两个粒子间距离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这一现象被爱因斯坦称为“诡异的互动性”。 前不久,英国科学家成功研发的“量子罗盘”让世人眼前一亮,使潜艇不仅可能摆脱战争中卫星被击落、数据遭篡改等威胁困扰,而且将大大提高导弹发射精度和联合作战能力。 量子概念早有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和英国通过量子密钥分配成功破译了德国著名的“恩格玛”密码,并破解了德军许多重大军事行动。 而今,量子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日趋成熟。外电评析认为,具有颠覆性作用的“量子技术”未来将以独到的技术优势尽展风采,它可能会实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和安全数据传输,彻底改变以往潜艇通信方式,为潜艇真正融入“龙宫”网络中心战开辟广阔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