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常识大全2015-04-25谱志联盟 功能介绍华夏谱志联盟,由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谱志文化专业委员会发起,拟邀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长沙搜图科技公司等60余家单位组建的谱志(家谱、人物志)文化联合体,旨在对华夏谱志文化进行挖掘、研究、传承、保护。
外国姓氏漫谈
姓氏最多的国家是日本。200年前,日本只有部分贵族有姓,直到公元1875年,明治维新时颁布《姓氏法》,规定每个人必须有姓氏,于是人们随意为自已编一个姓,竟然多达11万个姓,相当于其他国家姓氏的总和。这些千奇百怪的姓氏没有任何源头与意义。
日本天皇没有姓。因为天皇认为自已是神的儿子,所以无姓。
朝鲜韩国最初与日本一样,只有极少数贵族有姓。后来高丽统一朝鲜半岛,模仿唐朝并在全国推行汉姓,也有李、金、崔等姓,但与中国李、金、崔姓并不存在血源关系。唐宋以来也有不少中国人移民到朝鲜半岛,依然保持着自已的姓,比如《谱志中国》网曾报道,2008年6月,韩国总统卢泰愚到山东长清县平安店镇卢村寻根祭祖。
蒙古人与我们蒙古族基本一致,大多不使用姓氏,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时,也多与父名连在一起用。
越南是姓氏文化与中国最相通的国家,公元前后出现姓氏,至今保留了200多个,其中以阮、黎、陈、范为最。
南亚各国受印象影响较深,印度早期很少使用姓氏,直到18世纪末,才在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影响下才开始使用。
缅甸人没有姓氏。
西亚各国使用姓氏也比较晚,通常来自祖父,与名字一起组成“本人名+父名+祖父名”的形式,严格意义上来说,姓氏没有传承。
伊斯兰国家不分种族,姓与名都取古《古兰经》,因此重名率非常高。
欧洲姓氏起源虽然比我国晚,但却影响世界。因为欧洲国家殖民地遍布全球。英国是公元11世纪才有贵族使用姓氏,14世纪才开始流行,有的以父亲或祖父名为姓,有的以职业、身份、山水、动植物为姓,比如“史密斯”是铁匠的意思。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就影响到其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美国虽然有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年历史还不能形成文化的传承,因此美国学者对本国人的考证主要从肤色、毛发与眼球颜色来确定。
而中国姓氏制度产生于母系社会,有着50000多年的历史,姓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道独特的风景产,传承今。
中国姓氏文化概述
姓氏制度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及国家统一上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而Y染色体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所以说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与生物遗传的桥梁。
远古时期,中国的姓与氏是分开的。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姓最初只是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会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来说,贵族有氏而平民无氏。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者父子两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间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命氏,因此会出现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现象。这就是“姓,别婚姻;氏,识贵贱”。
战国时,宗法制度开始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变革,姓开始淡化,而氏逐渐转变为今天的姓,平民百姓也开始有姓。比如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所以后人称他公孙轩辕。后来建都于一个叫有熊的地方,也叫有熊氏,称公孙有熊。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因分封地或官职得姓得氏,或赐姓赐氏,如姬、祁、己、滕、任、荀、衣等十二姓。因此现在很多不同姓氏的家谱,世系表上的始祖都追溯到黄帝。
秦汉时,姓氏合二为一,才相对固定下来。《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中国姓氏的形成
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
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唐朝赐以李姓、明朝赐以朱姓。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帅姓。
10.因逃避仇杀改姓。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也因此为姓氏起源、寻根问祖带来了更多的探索与魅力。
当代姓氏与人口
2008年,著名姓氏学者袁义达先生,主持了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与公安部联合进行的中国人姓名研究合作,先后获得大陆、台湾户籍的全部数据与港澳地区的抽样数据,成功建立了“全中国13亿人口的姓氏数据库”,部分统计如下:
1,按全国总人口总理排名,前十位为王、李、张、刘、陈、杨、黄、吴、赵、周。其余依次为:
11徐12孙13马14朱15胡16林17郭18何19高20罗
21郑22梁23谢24宋25唐26许27邓28冯29韩30曹
31曾32彭33萧34蔡35潘36田37董38袁39于40余
41叶42蒋43杜44苏45魏46程47吕48丁49沈50任
51姚52卢53傅54钟55姜56崔57谭58廖59范60汪
61陆62金63石64戴65贾66韦67夏68邱69方70侯
71邹72熊73孟74秦75白76江77阎78薛79尹80段
81雷82黎83史84龙85陶86贺87顾88毛89郝90龚
91邵92万93钱94严95赖96覃97洪98武99莫100孔
101汤102向103常104温105康106施107文108牛
109樊110葛111邢112安113齐114易115乔116伍
117庞118颜119倪120庄121聂122章123鲁124岳
125翟126殷127詹128申129欧130耿131关132兰
133焦134俞135左136柳137甘138祝139包140宁
141尚142符143舒144阮145柯146纪147梅148童
149凌150毕151单152季153裴154霍155涂156成
157苗158谷159盛160曲161翁162冉163骆164蓝
165路166游167辛168靳169欧阳170管171柴172蒙
173鲍174华175喻176祁177蒲178房179滕180屈
181饶182解183牟184艾185尤186阳187时188穆
189农190司191卓192古193吉194缪195简196车
197项198连199芦200麦
2,王姓人口9520万,占全国总人口7.17%,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姓。全国李姓总人口9340万,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口超过1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排全国第100位的孔姓人口约231万。排全国第200位的麦姓人口约42万。
3,因为存在原始数据的人工录入错误,有些只有一人也几人的假姓,所以无法得出全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姓氏的确切总数,但人口100以上的姓氏有2400多种,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姓氏有717种,人口在10万以上的姓氏有374种。
4,排名前20位的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4.02%,主要分布如下:
王姓:河南为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李姓: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张姓:河南为张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刘姓:山东为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河北。
陈姓:广东为陈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四川。
杨姓:四川为杨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云南。
黄姓:广东为黄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广西、四川。
吴姓:广东为吴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安徽。
赵姓:河南为赵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周姓:湖南为周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四川。
徐姓: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浙江。
孙姓:山东为孙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江苏。
马姓: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甘肃、山东。
朱姓: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安徽、河南。
胡姓:湖北为胡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湖南、四川。
林姓:广东为林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台湾。
郭姓: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北、山东。
何姓:四川为何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西、浙江。
高姓: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浙江。
罗姓:四川为罗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广东、湖南。
当代姓氏文化纵论:“盛世修谱,青史留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家国天下,家文化才是国文化的基础。姓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从宋代开始,“入谱”就是华夏子孙的生命情结。当前国家的文化复兴政策、经济的稳步发展、宽松的思想氛围、与日俱增的崇祖寻根意识,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则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
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家族居住形式,人口跨区域流动已成常态,家谱做为家族历史发展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陆有12000个、海外华人有8000多个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宗亲家族组织,均以家谱为载体,以血脉为纽带,以寻根联谊与弘扬家族文化为宗旨。“盛世修谱,青史留志”已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在全国各地兴起,伴随着姓氏交友、姓氏众筹、姓氏游戏、姓氏旅游等等。
姓氏专著与成果
1,《世本》
《世本》为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统性的姓氏著作。《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著录有《世本》十五篇,内容有帝系、传谱、氏姓等,记录了黄帝以来迄于战国时期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世系、谱号等。可惜《世本》原书在宋代散佚,清代有八种辑本,其中以雷学琪、茆泮林两种辑本较佳。
2,《百家姓》
该书在宋代以前就有底本,北宋初年由吴越地区的某位老儒生编辑加工而成。该书开篇首句“赵钱孙李”,是因为“赵”为宋朝国姓,“钱”则是吴越王钱镠姓氏,“孙”为吴越王钱妃的姓氏,“李”则是取自南唐李氏的姓氏。
现存最早的《百家姓》版本有元代至元刊本和泰定刊本。而现代较为通行的则是清代的《增广百家姓》,其中共收录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编为四言韵文,但无文理可循,旧时作为启蒙读物。
3,《通志·氏族略》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撰。《通志》为通史性的志书,共200卷,其中《氏族略》为考辨、论述姓氏的专著,共收录姓氏2255个。该书将姓氏以其起源分为32类,缀以总论,附以四声,并列举姓氏混淆实例13种,旁征博引,考释甚详。尤其是总论13篇,对姓氏作了系统的学术探讨,对中国姓氏源流、氏族分合及世系衍派均有较详尽的论述,在中国姓氏学研究中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凡研讨姓氏文化者均以其为发凡起例之蓝本。此外,郑樵还著有《氏族志》、《氏族源》及《氏族韵》等相关的姓氏学专著,是我国姓氏学研究中承前启后的著名学者。
4,《千家姓文》
俗称《千家姓》,是流传民间较为广泛的姓氏学通俗著作之一,清代崔冕撰。崔冕,字贡收,巢县人,因鉴于民间流传之《百家姓》文义不详,搜罗不广,所以博采史书、谱传,收录单姓972个,复姓34个,共计1006姓,撰成此书。
5,《中华姓氏谱》丛书
李学勤主编,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丛书为系中国史学会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姓氏文化研究”成果,集合百余名专家学者撰写,共100卷,每姓一卷。从中华姓氏的源流、人物、人文、文献四篇,揭示中华姓氏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主要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蕴和家族流变。广征博引,史料翔实,是近年来所出姓氏丛书中最具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