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萍在创作《木槿花开》。
苏绣《木槿花开》。均为资料照片
美,就像爱一样,可以征服世界上每一个人,也可以融合世界上任何不同民族、不同人种的不同价值观。美,还可以让人在物质和能力不可及的意境里,充分享受内心的那份愉悦和温润。美,因此也使我们对它有特别的向往与渴求。
美,自然让我们对那些创造她的人肃然起敬。
——采访手札
今年的春节,对苏绣传人、刺绣艺术家姚建萍来说,可谓喜上加喜:她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墨西哥总统亲笔发来的感谢信:
姚建萍艺术大师:
在我访问中国时习近平主席赠予了由您制作的精美绝伦的苏绣作品。您的精湛技艺呕心沥血制作而成的作品,凸显了中华民族艺术的深厚底蕴。谨借此信,对您表达深深的谢意!
致以诚挚问候
墨西哥总统 培尼亚·涅托(签名)
2015年2月18日
不知总统先生是否有意:他签发感谢信的第二天,正巧是农历羊年初一。
其实我知道,在2014年一年中,姚建萍的艺术作品,就有四五次作为中国领导人出访和出席重要外交活动中的“国礼”,而她的作品每一次亮相,无不让外国元首与政要们惊喜不已,为之倾倒。从1996年为马来西亚总理创作的苏绣《马哈蒂尔》开始,她的作品已经有数十次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予外国元首、政府总理。她因此也有了“国绣手”的美誉。
已有2500多年传统美誉的苏州刺绣,是和“小桥流水”一样美妙绝伦的“苏州名片”之一。绣娘出身的姚建萍,凭借她艺压群芳、善于独创的才华,成为这一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无人匹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闻名遐迩。
站在我面前的她,与想象中的姑苏绣花大师的形象天然吻合:美的人、美的瞳和不可复制的手指的纤柔与玲珑之美,芬芳四溢。
她说:“去年一年,我应邀在清华大学美院开设的中国刺绣专项研修班上做导师,为18名学员教授了一年。这是清华美院开设的第一个刺绣专业的高研班,我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教授和培养中国新一代‘能绣懂画’‘能画懂绣’的双向性刺绣专业人员,并将这些学员从‘匠’带到‘师’的地位……”
她们的“手艺”登上了大雅之堂!清华以期待和渴望之意,热烈地拥抱了姚建萍的艺术之美。姚建萍则又以其专注、专业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回报了清华的盛邀之情。她的18名来自广东、湖南、新疆等地的刺绣学员,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开始了各自的“大师”飞程……
然而我更知道,这仅仅是2014年里姚建萍美丽织彩的一道风景而已。
木槿花开
木槿花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员,艳美奇特,大朵大朵的花瓣,盛开时云影缱绻,色彩妩媚。木槿花被韩国定为“国花”。有句“木槿花语”这样说:强大的生命力,火一般的艳丽,如不落的太阳,它向我们呈现的是一种“温柔的坚持”。
韩国女性格外喜爱木槿,现任女总统朴槿惠的名字里就隐意此花之质。
2014年7月4日,朴槿惠总统在接待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时,喜出望外地获得了邻国元首特别赠予她的一帧苏绣礼物《木槿花开》。“太美了!太美了!我喜欢。”朴槿惠总统一边细细端详着精美的双面绣,一边向习近平夫妇连连表示感谢……得知这一消息的那一刻,位于太湖边的“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内的年轻绣娘们一片欢呼,她们围着“师傅”姚建萍又唱又跳,庆贺她的作品再度成为“国礼”而赢得赞誉。
新闻镜头里,中韩两国元首站在《木槿花开》前的欢快笑容,也让这一作品的创作者姚建萍笑开了颜。她现在可以轻轻地用绢巾擦一擦额上的汗珠,理一理几个月来埋头苦干留下的心得与体会——
去年5月,还没有来得及从清华美院讲堂下来歇片刻的姚建萍,突然接到让她为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访问韩国特别制作一件国礼绣品的通知,受赠人是韩国女总统朴槿惠。显然这又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因为有关方面要求以“槿”为绣品的主题,其蕴意深而美。姚建萍接受任务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创作准备——寻花、看花、画花……最后她根据木槿花不同生长期的特点,准备了8套方案,随即与北京方面确定最终设计稿。
接着便是最重要的刺绣创作过程。
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刺绣艺术,到了一个叫沈寿的艺术大师时代,才名扬四海。20世纪初,由沈寿开创的“仿真绣”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参加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从此,苏绣和沈寿的名字远播五洲。之后的一百多年历史里,苏绣艺术又在一代代刺绣艺术家的不断创新中获得发展。过去我们通常看到的刺绣都是单面绣,即针脚一面是不露给观赏者的。后来艺术家创造了“双面绣”,完全突破了这种传统刺绣的常规,使得刺花绣品实现了正反双面一模一样的观赏价值。曾有人这样说:“如果把刺绣比作工艺美术中的皇冠,那么双面绣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由于《木槿花开》作品意义重大,所以在所有材料选用上严格挑选,精心把关;作品底料为真丝绡,并选用特别定制的丝线。”姚建萍介绍,在进入创作后,她的团队在她指挥下,首先根据画稿方案,确定了以传统针法和现代针法相结合的刺绣技法,其特点为既灵活又细腻、既洒脱又平整,构图严谨,虚实相间。针法之外的丝线是绣品能否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基础,姚建萍根据“木槿花”的特点,采用了12套色系计116种颜色,来作为表达木槿花色光泽与精致度的用料。“刺绣工艺是一种纯粹属于手工的艺术,尤其是丝线的质量和分色是关键,常人所看到的绣品美艳至极、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常常取决于丝线的细微分色。一根头发粗细的丝线,我们要靠自己的手指功夫,将其分解为三十二分之一、六十四分之一,甚至到一百二十分之一,再进入飞针走线……可以想象,要用那么细的丝线进行刺绣,其创作和手技上的功夫了!”
是啊,当我亲眼所见姚建萍和她的团队“绣娘”们巧手分线的神奇功夫和忽隐忽现的细丝飞舞于纤手之间那妙不可言的情形时,怎不惊叹:那是彻彻底底的静——人身、眼神的静止状态;那是完完全全的动——针和线、光与情的舞动……我不知道还有何种手工艺术与之相似,其静其动,各为彼此而设,相互联助,静为动而止,动在静中行!
完成绷架上的刺绣后,还需精心装饰打扮作品,这一环必不可少。姚建萍为传统的中国团扇形“木槿”绣品,选择了配予紫檀木装饰架,使其凸现出古典而高贵的气息。如此整件绣品,张弛有度,古色古香中又透出时代气息、时尚意味,实乃中国国礼之极品。
然而,这还非国礼之全部。当姚建萍带着《木槿花开》从苏州到北京验收时,发现绣品外包的凸面玻璃上有四分之一米粒大小的一处黑点,而这一瑕疵,还必须对着阳光反复照射才能看清,假如将圆玻璃转过半角,或许根本就看不见了。“不行,这是国礼,不能有一点瑕疵!”姚建萍二话没说,立即决定带着作品返回苏州。这一天,她乘坐下午一点的回程飞机,四点就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在北京上飞机时,她就通知单位工作人员准备好同尺寸、同规格的凸面玻璃。
“要几块?”
“越多越好!”
姚建萍这样回答手下。最后她从四十多块中选出一块完全没有一点点瑕疵的凸面玻璃。再次装饰完毕后,姚建萍马上安排工作人员在当晚乘坐21点56分的火车,于第二天早晨8点57分将完美无瑕的《木槿花开》带到北京。
几天后,姚建萍在电视前,看到了自己的作品经国家主席习近平之手,递到了韩国女总统朴槿惠手中……这一刻,姚建萍舒心地笑了。
“丝路”飞彩
去年8月16日上午,正当姚建萍和姑娘们忙着为即将在法国举行的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准备一幅新的国礼作品——《丝绸之路》大型主题作品时,一批尊贵的客人来到她们面前。走在最前头的,正是彭丽媛女士。随行的是一群肤色各异、衣着鲜艳的女士。礼宾翻译介绍,她们是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格的夫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夫人、布隆迪总统恩库伦齐扎的夫人、瓦努阿图总理纳图曼的夫人、黑山总统武亚诺维奇的夫人等。
满脸笑容的彭丽媛带着尊贵的夫人们进屋后,首先被姚建萍的巨幅绣作立屏《和平之歌》所吸引,那艳丽光芒、花团锦簇、鸽鸟展翅和国色天香的牡丹,呼之欲出,寄寓和呈现着满满的和平、福祥之感,令夫人们叹为观止,合影留念。
彭丽媛领着夫人们观赏了姚建萍的作品,又见“绣娘”们专心致志在绷架上飞针走线,她们个个兴致盎然,跃跃欲试。
“我们来试几针行吗?”
“行!”
姚建萍笑盈盈地请夫人们在绷架前坐下,亲自给大家示范穿针引线和锦上刺绣。夫人们好不兴奋,一个个情不自禁地动起手来……
那是一个无比美好的情景,也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尤其是彭丽媛得知姚建萍就是《木槿花开》等国礼的创作者后,更是给予了姚建萍许多鼓励和肯定,并希望她把苏绣这一传统工艺传承好,推动民族艺术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其实也给了我们传统刺绣艺术的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谈到这段经历,姚建萍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
2014年9月,姚建萍和团队创作的大型刺绣作品《丝绸之路》在巴黎引起轰动。在展览和会议现场,她几乎成了中国“一带一路”的形象大使。
“东方刺绣艺术和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奇,把我们一次次征服。姚女士的作品,则用一针一线,拨动我们每一根兴奋的神经向东方看齐……”一位法国政要如此说。
是的,这就是艺术不可思议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