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20|回复: 0

与姚波和其他宗亲就姚勉谱系的学术交流(四) 姚闻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5-5-14 17: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本今天讨论《雪坡舍人集》《姚锡墓志铭》涉及家族叙述资料如何与彦国公谱与云公谱对照的问题。网上有宗亲就“蓋”字在《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蓋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的“蓋”字出现理解上的差异。这个问题是文言文中常识,既然有宗亲提出来,我们先把上面的问题放一放,先讨论“蓋”字问题。
    宗亲是这样提问的,我照录原文【“就闻闻提出的新问题,我作如下回答:一、有一个是可以认定的。《舍人集》中所说的“弘文馆学士”,“丰城公”等指的都是姚思廉,这是从文章的前后呼应和作品内容可以看出的,不用否疑。且灵源姚氏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认为姚思廉“可能”是灵源的远祖,方里谱标注远祖姚思廉,其《存疑》中的秘书公指的也是姚思廉,而不是姚崇的孙子,因为这是一个对应。二。有一个是不能肯定的。姚思谦可能是灵源的远祖,但不能肯定,且不能肯定的因素大于肯定因素。其一,《舍人集》多处提到作者是姚思廉的后人,但是在真正介绍自己所在的灵源支支源时,却“装起了糊涂”,在《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有记,“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盍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盍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这种文章比《集》中的其它文章更慎重,讲史实更正规,所以作者用“盍”--“可能”来说出这事,而不敢用肯定词,因为没底。尤如我们平时称兄弟不打紧,而填履历表时却不能乱填。其二《姚锡墓志铭》中明确记叙“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有的人会说,墓志铭不可能记全面,对,可是它已经谈都谈到了姚思廉,为什么还要说一个“或”?这就有点象,明明扶着父亲一起走来了,别人问“你父亲会来吗”?你却回答“有可能会来”。这说明不敢认。原因是当时的传说和资料还不能让当时的灵源家族认可姚思廉为他们的直系祖上,要知道,很多人都想方设法拉名人,而灵源姚在正规的呈述中却没有去拉,一方面说明灵源姚氏尊重事实,另一方面也说明证据不足。三、有一个是可以去猜想的。老谱系即南垣、南昌谱系记录了姚彦国公为迁到丰城的第一世,这个人的真实名字不管对不对,起码与《姚锡墓志铭》中所记事由是一致的。就是说,有这么一个人迁到了丰城,且成为后来灵源姚的远祖,这个人与姚思廉有什么关系?有待研究。”】
    他提出了三个问题,对于他三问题的自我回答我们先不讨论或留在以后讨论。我们先看看他所引用的文字原样【《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有记,“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盍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盍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这种文章比《集》中的其它文章更慎重,讲史实更正规,所以作者用“盍”--“可能”来说出这事,而不敢用肯定词,因为没底。】
    首先我指出他引用的《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那个“盍”字录入错误。在《豫章从书  集部五》《雪坡舍人集》四百七十一页《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是草字的“蓋”,而不是无草头的“盍”。这两字看去相似相近,可在文言文中理解差异甚远。如果不相信大家可找此书去查查,看是不是我所说的情况。
    其次我们说说这两个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典》的情况。
    一、读音:“盍”读HE/合。;“蓋“读GAI/盖。
    二、字义的解释:《古汉语常用字典》对“蓋”的释义和例句。1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例《左传》“被苫蓋、蒙荆棘”;2车盖。例《史记晏婴传》“拥大蓋,策驷马”3器物的盖子。4遮盖,掩盖。5副词。大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蓋寡”;6连词连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史记 屈原传》“屈平之作《离骚》,蓋自怨生也。”7句首语气词。《史记 文帝本纪》“蓋天下万物之萌生,匪有不死也”。8通盍,何不。《诗经》“蓋云归哉”。
    《古汉语常用字典》对“盍”的释义和例句。何不。《史记楚世家》“为楚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又何《管子戒篇》“盍不出从乎”(为什么不跟从去呢?表反问)。
    以上是《古汉语常用字典》对“蓋”和“盍”的释义和例句。我们马上就清楚“家邑郛者,出自潍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蓋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中的“蓋”字,表句首语气词或连词。因为这两个例句不管是形或句式最相近或相似。我们再看看8通盍,何不。《诗经》“蓋云归哉”。他的句式是“蓋---哉”这个“哉”字有“何不”、“又何”的意思,表反诘,反问。“盍”的释义和例句。《管子戒篇》“盍不出从乎”意思是为什么不跟从去呢?表反问。句式是“盍---乎”,这个“乎”字与“哉”一样,也有“何不”、“又何”的意思,表反诘,反问。而在《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原文中更不是宗亲所录的“盍”字,更不是把“蓋”理解成“可能”的意思。而应该是“家邑郛者,出自潍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后也;”的“蓋”是连上一句的“出自潍州”是后一句“中散大夫恕之后”的原因,即家和邑在郛这个地方的人,出自潍州这里,蓋(是)中散大夫姚恕的后人。后面“家灵源者,出自丰城,蓋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也是与前一样的句式,即家住灵源这个地方的人,出自丰城这里,蓋(是)弘文馆学士姚思廉的后人。“蓋”在这里是连词“是”来连接上一句的,是对前句的补充说明和原因解释。或者就是不表意思的句首语气词,然而一样是对前句的补充。
    如果大家还没明白,我再告诉三点,一是网上作为语文老师的姚维侃老师在读《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后对蓋也认为是连词或句首语气词,他的依据或许就来自多年的教学生涯或对《古代汉语》实词虚词的学习理解;二是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鄢文龙教授在《姚勉评传》中直接将蓋改为盖。如“据其《姚勉集·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云:“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盖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盖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族虽异,然得姓自有虞氏则一。凡询新昌姚氏者,咸以为一族。而二氏子孙亦知柯分同根,派别共源,等百世而上,由耳孙而溯鼻祖,不可以异视,相与讲同姓之好甚密,真若出一族者。”可见,家灵源者出自丰城。”。这一点是鄢文龙教授直接引用《姚勉集》出版物,还是鄢文龙教授自己将蓋改为了盖,我没有读过《姚勉集》这个版本,只读了《姚勉评传》的文字是这样的情况,蓋改为了盖。大家都可去查一查。如果是出版物,后面会有勘校说明,如果是鄢文龙教授自改,说明鄢文龙教授也是理解为盖的意思,这里我就不讲盖在《古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因为在古汉语中盖就是蓋同一字的不同写法。三是我过去服务的某大学历史教授读了《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回答也是肯定的是盖,语气词。其实对这个字的理解在这里才有争议,主要是这个字对姚姓很重要。而作为学术研究它要的就是真实,不带有任何其他因素,不然,在学术圈发表后也会让其他学者质疑,或者让其他学者觉得此学者是不是有其名无其实。
    所以,我告诉大家《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原文一是抄录失误。是蓋,不是盍;二是两字读音一个读盖音,一个读合音;三是此文中的盖是句首语气词或连词,不是大家理解的“可能”或盍字的释义“何不”讲。四是蓋是盖的不同写法,其实为同一个字,写成蓋也是盖,写成盖也是蓋。释义都一样同义。
    我们再讲讲,姚勉在舍人集里出现了很多带蓋字的句子,比如《雪坡舍人集》三百一十九页《再建曹侯生祠记》就有“公抚之宜黄人,名锡,字晋伯,号敬思,蓋西山真先生之门人也”这里的蓋如果不作为连词或语气词就讲不通,他敬思就是连接后面西山真先生之门人的,或者带一种语气提醒一下,如果当“何不”理解,就是对这西山真先生之门人的怀疑,他本来就是门人有什么怀疑的,只有连词或语气词才合实际意义。在三百一十页《答新昌应判县》“虽不识于目。而已识于心,执事蓋孝而忠,仁而勇者也。”这里的蓋就是连词讲了。前执事连孝。即而且的意思,如果是反问就不通。还有在三百零二页《答发运洪右司》“化弦即改,盍似端平,而犹烦使传何耶?”这里就有何不的意思。还有二百七十六页《转官乞回授祖申省状》“其求蓋亦异求,所望而非所望”这里的蓋,也是一个连词。求连异求,所望连非所望。所以蓋字的运用是有讲究的。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6 02:13 , Processed in 0.0997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