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1|回复: 0

姚奠中先生学术与书法述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5-21 12: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奠中先生学术与书法述论
    2015-03-23 09:48:55 来源: 艺术家提供 作者:姚国瑾

    摘要:自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划分南北以来,后世因之,至康南海更成宏论,碑派遂为一代书法之显学。其实,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言钟繇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铭石之书,自秦汉以来,代有所传。秦篆、汉隶,至魏晋…
    推荐关键字
      自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划分南北以来,后世因之,至康南海更成宏论,碑派遂为一代书法之显学。其实,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言钟繇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铭石之书,自秦汉以来,代有所传。秦篆、汉隶,至魏晋而逐渐楷化。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取当时南齐之文化,而成一时之风俗,书法或有所取,不似阮元所说“两派判若江河,南北世族,不相通习。”东晋门阀士族以行狎书相激赏,而与铭石之书则羞为之,此史书上多有记载。铭石书常由佐吏、门客书写,而这些人或慕二王之书,多有临习,然于铭石之书当别有格局。故铭石、行狎二书之分野,似为用途、材质之所限,非全为南北书派相抵牾。唐初,欧、虞俱来自南朝,皆为豪族、士族,文化所染,虞宗小王,欧宗大王,皆儒雅温纯。《九成宫》、《孔子庙堂碑》虽为铭石,然行书笔意尽在。褚遂良虽晚出,适唐初太宗推崇右军,故《雁塔圣教序》中大王风骨更不待言。故铭石之书,唐初为一大变局。书碑者多由名公卿士,非由下级佐吏之所为。故唐碑者,南朝章程、行狎二书之转化也。清末所言之碑学,其实是铭石之书学。康南海之争论者,北朝铭石书与唐代铭石书之优劣耳,亦或因痛疾当时流行之馆阁体而所发。
      正是在这种风气的鼓荡下,碑学昌盛、帖学式微。又因科举废除,书判消亡。馆阁不再是书法的羁绊,各种书法风格,斑斓纷呈。民国伊始,西学东渐,书法便成为遗老们退隐后的一种生活手段和乐趣,而所书者,先帖而后碑,相互交融。这些都对中国书法抱有兴趣的年轻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后半叶有所成就的书法大家莫不如是。吾师姚奠中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书法秉承清末之遗风,以铭石为基,融《张猛龙》、颜楷于一体,兼行狎书之笔意,形成了骨力雄强,厚重凝练,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老而弥健。在中国现代书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一页。

      近代之书家就其成就而言,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文史哲为学术研究者,因爱好而涉猎书法,其风格多儒雅纯正,人们称之为学者书家;一是以美术为职业、书法作为一艺而不可缺之者,其风格肆恣张扬,形式多变,人们称之为艺术书家。以此论之,姚先生无疑属于后者。但就其风格豪放一面而言,先生亦当有艺术家之气质。
      先生原名豫泰,字奠中。后以字行,别署丁中。号樗庐。1913年夏历5月生,山西稷山人。先后肄业于山西教育学院、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5年,转入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并考取章太炎先生的研究生。太炎先生故去后,曾在章氏国学讲习会预备班教授中国文学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先生辗转于安徽、四川、贵州、云南,先后执教于安徽泗县中学、安徽第一临时中学、安徽临时政治学院、安徽师范专科学校、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贵阳师范学院、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等。1943年春任副教授。1948年秋任教授,并兼国文系主任。1951年秋,调至山西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
      可以说,姚先生的一生是以学问为其追求目标的。孩童时即受在前清考取秀才的伯父慎修公启蒙。及长,考入运城菁华中学。这个学校是虽是新式教育,但聘请的教师多为地方名宿,学风比较传统,以读古书,写文言为主修。那一阶段,姚先生在老师李荐公、关芷洲、焦卓然的指导下,选读了《史记》、《十子全书》、《通鉴辑览》、《水经注》、《说文解字》、《薛氏钟鼎款识》、《剑南诗稿》、《古唐诗合解、《昭明文选》、《古诗源》等等,为后来的学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先生菁华中学毕业后,考取山西教育学院。因为教育学院要求上过师范,所以姚先生半年后退学转到山西国民师范。那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后,国家多难,青年学生救国思想日益高涨,学潮迭起,姚先生也参与其中,因而被捕。监禁两个月后被押回原籍,严加看管。由此,姚先生被迫离开山西到南方求学,先入唐文治主办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后转入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唐先生是前清翰林,曾做过工商部侍郎,代理过尚书。接办南洋工学,创办上海交大,声名远播。唐先生是理学名宿,理学家多在涵养性情、克己安贫上下功夫,故动静语默,平淡恬然。唐氏虽主张博通,无门户之见。但其“沉静”的理学风范或给姚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章太炎先生为俞曲园弟子,后来因政见不合而“谢本师”,但学问一途不逾门墙。曲园为晚清朴学重镇,主长杭州“诂经精舍”有年,著有《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古书疑议举例》。章太炎亦主张古文经学,兼治诸子,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著有《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国学讲习会略说》、《国故论衡》、《国学概论》、《菿汉三言》、《国学略说》等。受章太炎先生之影响,姚先生学术随之一变。以古文经学为门径,兼治诸子;以小学为基础,考据不舍文义。故姚先生在涵养上有唐先生之风范,而在学问上则属于章太炎之一途。

      姚先生的学术道路无疑是受章太炎影响的。在苏州章氏国学会求学期间即在《制言》上发表《臧琳〈五帝本纪书说〉正》,毕业论文则是《魏晋玄学与老庄》。这两篇文章虽然一史一子是先生治学的开始,但反映出章氏门派学识的通博。抗战爆发后,先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在及其困难的条件下先后完成和发表了《古文〈尚书〉讲疏》、《〈大学〉讲疏》、《安徽学风》、《屈原的有无问题》、《书注与读书法》。这些著作与文章有的教学讲义,有的是学术史研究和读书方法的阐述,其中不乏学术探讨和学术争鸣。在贵州大学、云南大学和贵阳师范学院期间,先生利用教学之余,发表了《论治诸子》、《〈礼运·大同〉辨》、《〈庄子·内篇〉间绎》及《诗歌的生命与新旧诗的合一》、《由词之音律论苏东坡之知不知音》。并因教学需要,编写了《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和《〈庄子〉通义》。这一时期姚先生的学术脉络开始延伸,由经小学、史学、诸子而拓展到集部。经史子集,古称四部,浩如烟海。非有智慧和毅力者不能达。历代学者或先通而后专,或专而后博,亦或精于一部一题,虽有局限,但易于深入。然能通博通识,而有成就者,难能可贵。尤其对一位年轻的学者来说更属不易。因为姚先生所取得这些学术成果都是在一九四九年以前,那时他的年龄还没有超过三十五岁。
      一九五一年,先生回到山西后,执教于山西大学。解放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们大都被打上了旧时代的烙印,故而首先遇到的是思想改造,随即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运动。五七年,先生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又被揪斗,关进牛棚,监督劳动。所遭受之痛苦和心里压力,可想而知。尽管如此,并没有能阻挡先生对学术的思考,他仍然在文学研究上取得了新的成就。五一年到文革前,他先后发表了《屈原其人其赋》、《试谈作为文学家的庄子》、《司马迁的传记文学》、《柳宗元的辞赋》、《柳宗元的诗歌》、《柳宗元的文论》,并编写了《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和《唐代文学》。
      姚先生的学术研究属于朴学一脉。朴学自顾炎武发蒙,至乾嘉而成学术之主流,世称“乾嘉学派”。他们的治学方法是识文字、通训诂、精校勘、善考证。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学术广博,笃守古训,主张“凡古必真,凡汉必好”。而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除“长于比勘,博征其材,约守其例,悉以心得为凭”外,则主张先立科条,纲举目张,同条共贯,无信不徵。可以说,“皖派”求真,“吴派”求古。但至其末流,则伤于繁琐。稍后之“扬州学派”则把辑佚、校勘、注释等研究手段熟练地加以综合利用,并兼顾训诂与义理。他们不仅讲究贯通群经,而且追求经学与诸子学及史学的融汇,注重经世致用。这种会通的学术见解被后来的章太炎发扬光大。姚先生的学术方法不易其帜,对个案问题,详尽考证,以小见大。而牵扯到思想观念则采用通论的方式,层次条理而清晰。如《杜甫的服色》,先生从官职、赐服等方面着手,以诗证史,从而得出结论:“杜甫像,宜画红袍。”诸如此类者,有《王之涣〈凉州词〉考辨》、《董解元和〈西厢记诸宫调〉考索》、《〈史记〉的〈律〉〈历〉本为一书说》、《〈庄子〉内篇间绎》、《〈礼运〉大同辨》,等等。而通论的文章,如《安徽学风》、《论治诸子》,以及后来对三晋文化的研究和他所写的许多序言。这些学术文章俱见于其著作《姚奠中讲习文集》。

      清代“朴学”的产生虽然源于对明末“王学”的反拨,但其经世致用的思想所带来的效应便是“实事求是”。清人以音韵学破文字学,以文字学破经学,以经学破史学的方法,引来了了金石学的复苏。而金石学的的复苏与发展,不仅给古玩收藏界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使书法界产生了一场新的革命。清初以来,书法沿袭的是“二王”的老路,康熙重董,乾隆崇赵,阁僚士子莫不靡从。擘窠大字则非颜即柳,皆淑唐碑。江河日下,风格越来越局促、靡弱和薄俗。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篇文章的出现,打破了已久的理论沉闷,人们开始从新的角度思考书法,传统出现了裂缝。
      如果说金石学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从这些铭文的著录和考证中借以证经补史的话,它完全是一个学术问题。而“碑学”的提出,无疑则是书法问题。正是因为阮元“南北书派”的思考,才有了包世臣《艺舟双楫》著作的出笼,才有了何绍基、赵之谦等人继邓石如之后的实践,才有了由篆隶向北朝碑版的延伸。正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尊碑》篇所说:“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姚先生在太原求学期间,而于省垣书法最为声誉者是常赞春、赵昌夑与柯璜。常赞春,字子襄,山西榆次人。清光绪二十八年中举,废除科举后,入京师大学堂。曾在山西大学、山西国民师范任文科教授。其博学多才,文史之外,擅长书画篆刻及金石考据。赵昌夑,字铁山,山西太谷人。前清拔贡。擅长篆隶、魏碑。柯璜,浙江省黄岩人,京师大学堂毕业。民国后,任山西大学美术教员、山西博物馆馆长、山西图书馆馆长。这些书法名宿的字,先生是经常可以看到的,耳濡目染,多有所取。尤其是常赞春任教于国民师范,其书法风采给先生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先生南方游学后,眼界大开。无锡、苏州皆为吴门胜地,文人荟萃。墨宝刻石,多在园林画廊。这对爱好书法的姚先生来说,游目骋怀最是切贴。再加上章氏及其门人注重国学,书法大都可观,而太炎先生小篆金文,散漫朴拙,别具一格。姚先生得其亲授,薪尽火传。姚先生书法中的朴拙与遒劲便来源于此,因而也形成了他后来的书法观念。
      先生曾书《论书诗》十首,其中六首为:
      殷甲周金汉魏碑,钟王以下亦称奇。功夫端在临池墨,骨力风神各异姿。
      入木三分惊骨力,龙跳虎卧见精神。右军高躅谁能继,尚喜欧虞接后尘。
      太原公子兼文武,书到贞观接二王。独喜清陈多骨鲠,柳家瘦劲亦流芳。
      苏黄米蔡互低昂,香草酣恣各自雄。妩媚圆熟赵孟頫,相沿成派女儿风。
      手挽狂澜非复古,山人笔下见新姿。名公矫枉赓双楫,博雅方能树异旗。
      重帖轻碑骨力微,抑帖扬碑亦奚为!兼收博取形神具,无事矜奇自出奇。
      诗中既有对古代书家的评价,也有先生对书法的见解。其中用词最多者是“骨”字和“异”字。在先生看来,“骨”字是书法的内涵和精神所在,“异”字是书法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姚奠中讲习文集》第二册《札记篇·课余随笔》七记有:“国文学会又有书画展览会,以诸生之请,余畀以书画十二幅。计行书四幅,魏碑一幅,钟鼎一幅,山水三幅,花鸟一幅,葫芦一幅,奔马一幅。”这篇札记记于一九四八年,说明先生在那个时候对书法已经是各体兼擅,风格已初步形成。当然这一切都是有渊源的。先生在同书第五册《访谈篇》中谈到章太炎对其书法的指点:“章先生提出‘汉碑头’、《天发神谶碑》、《三体石经》、《石门颂》、《郑文公碑》、《张迁碑》、《曹全碑》等碑刻,说要放的开,收的住。”章太炎关注的是上古,所以对学生的书法指点亦多在秦汉。故先生之篆书之构造宗《说文》,而书写风格则多出于汉碑额和《天发神谶碑》,横画入笔用切并多粗于竖画,刚健而遒劲,质朴而无华。其隶书除习汉碑外,对清代的隶书则取其精华,故无拖沓抖擞之态。先生之行草,由赵转颜,又旁参《阁帖》、傅山等,风格亦由妩媚转为雄强和浑厚。
      先生之研究重点在文史,而与书法理论着墨不多,但略有所及则深入其里。先生有一篇《宝贤堂集古法帖及释文序》,先谈《淳化》、《绛》、《潭》、《大观》、《宝晋》之来龙去脉,再叙述《宝贤堂法帖》之底本与刊刻及拓本流传情况,详尽而条理。其书法观念多流散于他的序跋和札记中。

      书法自古就是一种士君子文化,虽然古代铜器铭文与石刻书迹离不开百工的合作,但它的主体却是靠士人的书写完成的。魏晋以降,行狎书盛行于士人之书信相闻,遂即泛滥成风,文人墨客,皆以善书相标榜。唐代伊始,碑铭书丹,多为当时之名公。即是乡间草野,也属当地有文名者所书。故书法与文化之渊源,由来已久。也可以说,书法离开了文化,也就没有了灵魂。当然,这不是说每一个有文化的人必定都是书写高手,因为书法它毕竟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天赋的。在中国古代书法史的长河中,这种文与艺相辅相成的书家所占的比例应是相当大的。所以,古人对书法和书家的品评常常用等级和风格来判定,优劣随批评者的喜爱不同,多有偏差。对于姚先生,我们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他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不可缺失的路标。
      今年夏历五月二十一,是先生百岁华诞。门生子弟,各界名公,书坛友人,议举寿觞,余以此小文为先生贺。并愿录先生老同学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贾则复和原《晋阳学报》主编降大任分别在先生八十寿诞和九十寿诞写的两首诗,与大家共赏,以观先生之雅望。
      “弱冠朋辈许英豪,次日苍松干九霄。磐礡轮囷动宇内,任他骤雨与狂飙。”
      “名标青简稷山姚,今有风流一代豪。翰墨云烟真浪漫,门墙桃李竟妖娆。曾经浩劫横身过,敢惜余年举烛劳。行见期颐倚老健,人师雅望泰山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8 07:14 , Processed in 0.1273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