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52|回复: 28

乡人傩于姚街村的久远遗存(授权发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6-1 10: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6-1 10:14 编辑

    乡人傩于姚街村的久远遗存
    戴上脸子是神,摘下脸子是人。
    傩戏谚语

    阿 福
    天还没亮,雨还在下,四水归堂天井里的雨声仍淅淅沥沥。祠堂内大红灯笼高高挂,天井底部的古朴麻石,在雨水中泛起冷寂幽微的光亮。失望和认命的情绪,已经在我们脸上流露。假如这场雨持续不断地下到中午,我们就无缘看到姚街傩戏会作为“六堂菩萨”中的幺菩萨,奔赴青山庙会的壮观场面。甚至,连抬龙亭去村头社坛的接神起圣,也要简化程序。
    此刻是农历正月十五清晨4点。我们几度换乘车辆,一路风尘赶过来的这个姚街,是皖南贵池山区的一个自然村,即当地“九刘十三姚”中的荡里姚。环绕姚街的黛绿群峰,是九华山向西绵延的余脉。古时候姚街叫虾湖,李白于唐天宝年间吟《宿虾湖》诗:“鸡鸣发黄山,暝投虾湖宿。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就在这个村子。
    江南的雨水充沛,因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诗句而广为人知。杜牧曾于唐会昌年间来贵池任刺史,故多数学者认为,诗人所吟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就在贵池无疑。姚街村北有下雨天奔腾激越的白洋河,但怎么也找不到虾湖的湖水,或它的遗迹。令人惊讶的是,居然有人称这座姚氏宗祠的四水归堂天井为虾湖。其理由是,从前每逢连日阴雨,这个天井就会冒出活蹦乱跳的白虾。怕以讹传讹,一连问了三五位老人,均称亲眼目睹。姚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重建于清嘉庆年间,李白宿虾湖村悠闲观雨景时,比这个被指认为虾湖的祠堂天井的始建时间,至少早770年。
    雨还在下,急死人,欲断魂。此刻天井里即使冒出活虾,也无法消解我们的失望。搁面具的日月箱还搁在龙床上,迎神的龙亭还停在祠堂中央。偌大个祠堂,因旗幡牌伞的林立,显得格外神秘而肃穆。
    幸好七八个傩戏会的已经在龙床前忙碌,祭神的猪头、咸鱼等供品已经摆上供桌,用黄表纸折成的三合一元宝已经三副一组地拿出来准备烧,胳膊上挂着沉重鞭炮的已经走到祠堂门口,主持傩仪的吴国胜会长已经手持神伞,一切仍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吴会长说,即使下雨,也会打着伞把皇帝、父老、童子3尊面具送到10公里外的青山庙去。对傩神的虔敬,对祖制的恪守,他们显然有雷打不动的坚定。



    望星空你好。 多谢你关注我的文字。
    你是姚街人么?
    《乡人傩于姚街村的久远遗存》、《解读姚街傩》二文,载于阿福自编文集《走过托什干河》,《姚街傩杂记》载于《哈萨坟记事》,现摘出传来请查收。
    我的微信号是:wxafu143143
    快乐如意
    阿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0: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1.古风犹存
    成书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卫风》中有“佩玉之傩”之句,这是“傩”字古老的佐证。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释“傩”字为“行人节也”。其本意是,行有节度,仿佛走舞步,舞者佩玉琅琅。《论语·乡党》中有“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之句,这里的“傩”字,指的是驱鬼逐疫、祈福禳灾的傩仪和傩舞,其无异于我们正在观看的姚街傩。
    我国古代有宫廷傩、乡人傩、寺院傩、军傩[1]四种。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周礼·夏官》中有“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2],以索室驱疫”之文字记载,就讲的是宫廷傩。而“黄金四目”,就讲的是司傩时所戴的面具。有学者称,这是一尊画有四只眼睛的神秘面具;另有学者称,这应是东西南北四尊面具。但无论孰是孰非,面具于傩的不可或缺,应确凿无疑。
    乡人傩又叫百姓傩或民间傩。宫廷与民间的并行不悖,往往大相异趣。古代民间的宗族制度,有其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至少在汉族地区,傩事活动是以各姓氏宗族为独立单位进行的[3]。旧时荡里姚有五房姚姓,即大房、二房、三房、零房、东边姚,俗称五房头。一年一房,五房头轮流主持傩事,并承担一应费用。
    古老的贵池傩至今存留于崇山峻岭的原因,不惟其地理上的封闭以及民风古朴。“无傩不成村”是指贵池傩的普遍,但更重要的是,村与村在傩事方面的差异。因各姓氏宗族的相对独立,祖训祖制的各不相同,彼此的遵古守旧有其自身沿革,且互不借鉴,互不传承,故其傩事活动的同质化较低,文化惯性较大;较之于其他地区,其延续性亦较强。我们选择姚街村感受贵池傩,领略其古风犹存的浓厚民间气息。
    贵池民间有“一鸡二鼠,三猫四虎,五马六羊,七人八谷,九油菜十麦子”之说,这是讲,自正月初一至初十,分别为各种动物、植物的生日。因人日是正月初七,故每年一度的姚街傩事活动,自初七清晨开始,至十六上午结束,其间以初七、十五为傩事日。除个别傩戏剧目稍有变化,这两日的傩仪、傩舞、傩戏大致相同。因正月十五有“六堂菩萨”朝青山庙,这一天又是元宵节,必须演《刘文龙团圆》,故十五比初七更隆重。
    姚街傩戏均在舞台上表演,舞台搭在祠堂里面,舞台正堂书有诗句。初七书五言诗:“此日为何日,人辰是此辰。拈香来祖庙,秉烛敬傩神。依旧风光好,居然气象新。年年循古例,同庆万家春。”十五书七言诗:“乡村无事闹新年,锣鼓声喧接九天。欣逢今宵明月好,神喜人欢大团圆。”舞台楹联同为“古礼犹遵方相掌,祚阶如见素王仪”,横批为“共庆升平”。[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0: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2.迎神下架
    爆竹在雨声中突然炸响。一串又一串的红鞭炮在祠堂门阶点燃。黑火药的气味被浓烈烟雾裹挟进来,龙床前人影幢幢,仿佛云里雾里。接着,祠堂里也响起了鞭炮,锣和鼓按祖传的打击乐谱,开始有节度地敲响。由静穆到喧闹,只在转瞬间。
    供桌前已经点了蜡烛,香炉里已经燃烧黄表纸元宝,龙床上遮挡日月箱的布帘已经被撩开,迎神下架仪式即将开始。
    “都来呀!”吴国胜以年头身份手擎神伞喊断。
    “贺!”众人齐声应和。
    喊断是傩仪的重要程序之一。这喊断声从种田人胸腔里迸发出来,有威严孔武的力度。而众人的应和,每一句断词应和一声,更有同心同德、气冲霄汉的气势。喊断的间歇,是举伞的肃然及锣鼓的隆重。这时候,相称于神的神圣是人的庄严,人与神相得益彰。
    前面的断词是:“新年上七接神明,顶礼躬身品物亨。庆贺良辰佳节景,名成利就万年春。三杯御酒敬神灵,保佑虾湖日日新。堂上众神齐会集,驱邪逐疫保安宁。”其词句庄重神圣,明确人与神各自的义务和权利。
    后面的断词是:“伞儿因何来得迟,洛阳桥上耍多时。手拿钥匙开金锁,满堂菩萨笑眯眯。祖宗传流数百年,子孙遵守庆新年。日间暂且权息驾,夜来灯烛闹喧天。”其词句诙谐世俗,宣告傩事程序,以免傩神慌乱。傩神又称菩萨,故迎神断词中有“满堂菩萨”之句。
    在贵池,傩神的确定,以及傩神数的多少,各村并不一致。有18尊的称十八学士,24尊的称二十四诸天,28尊的称二十八星宿,32尊的称三十二方位龙神,36尊的称三十六金刚,等等不一而足。姚街社坛立有“二十四位嚎啕神圣之位”,但实际被点光的傩神面具为30尊。点光以鸡血点蘸,据说只有点过光的面具,才具有附着神灵的功能,才可以用于一年一度的傩仪、傩舞、傩戏。而点光时所用的公鸡,是被活活咬断脖子流出鸡血的,此举是远古巫祭于汉族地区的罕见遗存。
    面具又称脸子。姚街傩神系统有五组脸子,其一为皇帝、皇母、包公、关公、父老、童子,其二为文官、文龙、土地、王大、王二、孙吏,其三为武官、财神、杞梁、宋中、杨兴、赵吏,其四为萧真女、孟姜女、吉婆婆、梅香、余娘子、张龙,其五为大和尚、二和尚、三和尚、大回子、二回子、赵虎。其中的陌生名字,多数是傩舞、傩戏角色。由此可见,傩神的选择有相当的随意性,因此人与神的距离被拉近,敬神与亲神的界限被模糊,娱神与戏神才不会遭致非难。
    然而,迎神下架的仪式依然是郑重而仔细的。开箱开锁,将一尊尊傩神脸子从日月箱中取出,一尊尊用生布[5]蘸白酒小心揩拭,一尊尊在供品上方绕一下,一尊尊被排列在龙床上。脸子的排列,无论是在日月箱中,还是在龙床上,或是在龙亭肚子里,其次序均有严格规定,不得出现任何差错,否则神怒人怨,担当不起。
    迎神下架结束时,天已经亮,但雨还在下。我们打着伞随傩戏会成员,前往甲首家喝茶。旧时轮流司傩的是姚氏五房头,如今是上街、下街两个村民组。今年轮到上街村民组,故其组长聂根生以甲首身份请大家早上喝茶,夜间吃腰台。
    堂屋里摆了两桌茶点。果盘里有花生、葵花子、切片糕简单几样。过年时被称作元宝的茶叶蛋,烫得手拿不起来。甲首端来一杯杯茶水,但有的人就用自己家拿来的玻璃杯子。喝茶的随意,闲聊的漫无边际,仿佛完全忘了刚才的肃穆傩事。其神圣与世俗的转换,紧张与松弛的更替,居然过渡得如此自然而迅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0: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3.接神起圣
    早饭是各自回家去吃。吃了早饭准备接神起圣。雨一会儿停了,一会儿又下起来。昨天晚上姚氏宗祠里有黄梅戏草台班唱戏,站在四水归堂天井前,既能看到月亮在云朵间缓慢游移,又能看到演员在戏台上诙谐演戏,颇有天上人间之美妙意境。可谁也没料到,夜里却狂风大作,大雨如注,老天一下子变了脸子。狂风大雨之后,便是江南地区常有的斜风细雨了;雨纷纷,不停歇。显然,天有不测风云,在皖南山区容易得到验证。
    幸好接神起圣的程序仍照旧进行。抬龙亭的8名青壮年已经开始换装,一律穿上黄衫黄裤,扎上红头巾,并戴上缀有红色球状物的古装头饰,一同在香案前朝龙亭敬香。两位鸣锣的将旗子扛在肩上,旗杆上悬挂大号铜锣,旗子上书有“清道”二字。龙床上的脸子,正一尊尊摆放到龙亭上。龙亭中部的龙椅,是摆皇帝、父老、童子的,皇帝居中,父老在右,童子在左;后来我们注意到,别村的是将父老、童子相叠,摆在皇帝前面,仿佛俯首称臣一般,所以,我们更欣赏姚街的这种摆法。其余的脸子,是摆在龙亭肚子里的。摆脸子的怕摆错位置,不时看一眼《虾湖姚傩戏剧曲本》中的示意图。
    提方灯的要走在最前面,方灯玻璃罩上书有“姚”字。而最引人注目的,当是姚街傩戏会的猎猎大旗。放爆竹鞭炮的,已经在祠堂前的谷场上处于等待状态。仪仗队在三进59米进深的祠堂里依次排列,4名青壮年已经抬起龙亭,另4名随时准备替换。
    爆竹再次突然炸响,旗锣铳伞引导着龙亭,先后鱼贯走出祠堂,沿村巷朝村头社坛行进。村巷中各家各户都早作准备,在仪仗队经过自家门口时,迅速点燃鞭炮,持香敬拜,无一例外。
    民间社坛通常有社石、社树。姚街的社石,被置放在村头一处形似土地庙的小建筑里,紧挨着茂密山林。社石上方供奉“二十四位嚎啕神圣之位”灵牌,有香炉、烛台长年侍候。浅黄色社石上有刀法古拙的云纹浮雕,可惜它的右部断了一截。忘了问是怎么断的,估计是遭殃于文革中。原来的社树是一株老枫杨,中间烂了,上世纪50年代倒了。也就从那时起,姚街傩每况愈下,至文革完全中止。
    龙亭来到社坛前,在这里掉头,停歇稳当,万无一失。傩神于脸子的附着,就在此时此刻。爆竹停了,锣鼓停了,吴国胜在社坛前喊接神断词:“伏以  炮竹除旧,桃符更新,正迎神赛会之日,请神下界之期,至临圣会神期,姚街阖门人等,祖宗敬立于前,子孙世守于后,望在于社令之上,迎接二十四位嚎啕神圣,驾临祠堂之中,播演戏文,伏乞诸神,来降来临,谨此上申,不敢多读。”
    最后一句是:“都来呀!”
    众人齐声应和:“贺!”
    其喊声威武雄壮,回荡于山林间惊天动地。
    龙亭又称神轿。再次起轿时,已经加载了神灵的重量,抬轿人不得不抖动肩膀,表现人对神的直接感觉。接神起圣后直接前往青山庙,故仪仗队再次横穿村巷,再次接受沿途人家的鞭炮香火。这时候,我们才发觉雨已经停了,天空明亮起来。事后据笃信傩神的讲,这场雨是在龙亭再次被抬起的那一刹那,突然停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4.途由黄村
    位于刘街左近的青山庙,始建于元大德年间。自明朝起,刘街一带的汪、姚、刘、戴等九社,每年于正月十五抬龙亭前往青山庙举行朝庙仪式,旧时称“九社朝土主”。至民国时代减少至七社,称七堂菩萨。现在是六社,称六堂菩萨,分别是山外姚、南山柳、汪村、南边姚、西华姚、荡里姚;山外姚是老大,荡里姚是老幺。
    各村到达青山庙的时间是有规定的,老大必须先到,老幺排在最后。老大必须等老幺到了才能走,是谓“老大开门,老大关门”。旧时去青山庙是徒步行走,如今是搭乘卡车以车代步。当地铅、锌、钼矿藏丰富,李白吟《宿虾湖》诗中就有“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之句,因此,姚街傩戏会叫来的是两部矿区重型翻斗卡车。我们也翻身跳上平日装矿石的翻斗车,在青山绿水间朝青山庙进发。
    依照旧制,龙亭仪仗队在途经村庄时,必须挨家挨户走一遭。尽管现在的柏油公路是走黄村村外走的,但姚街傩必须循规蹈矩,徒步穿过黄村。于是,翻斗车在村口停住,龙亭被抬下来,旗锣铳伞再次各就各位,鞭炮锣鼓再次隆重响起。这时候,黄村人也早作准备,在仪仗队经过自家门口时,迅速点燃鞭炮,持香敬拜,无一例外。
    见堂屋门口摆了香案的,龙亭就要停下来,伞童就要走进人家堂屋绕香案一周“索室驱疫”,吴国胜就要站在门前喊断:“一进门来亮堂堂,四边银柱顶金梁,左边青狮来进宝,右边白象掌乾坤……”让邻村人分享傩神的祈福,让我们感触山民古风淳厚。
        龙亭的每一次落圣停歇,均有专用坐架支垫,即使歇在雨后的泥泞地里,也碰不到半点污泥。走石阶路时,均有专人点稻草把熏厌气。据老人讲,厌气是人体中影响傩神健康的一种有害气味。大概走石阶路,人的这种气味容易泄漏。大概用稻草来熏,就能中和它或消除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0: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5.青山庙会
    刘街青山庙会“九社朝土主”,朝的是南朝萧梁昭明太子萧统。萧梁王朝于中国历史的存在,仅区区55年,而其昭明太子却以编纂《昭明文选》名垂千古;早在唐代,就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秋浦河入长江口的石城,是昭明太子的封邑,亦是他孜孜编纂文选的地方。太子喜食入江口(当地人称池口)的鳜鱼,曾戏称此地为贵池,故后世于隋代将石城县改为秋浦县之后,又于五代十国时期改名为贵池县[6]。
    刘街青山庙早先称昭明太子祠,供奉萧统牌位。晚唐诗人罗隐[7]吟诗曰:“秋浦昭明庙,乾坤一白眉。神通高学识,天下神鬼师。”可见贵池民间奉萧统为神灵,并将其纳入傩事范畴,至少有1100年之久。太子祠古庙坍圮于上世纪40年代,当今每年的朝庙活动,均在古庙遗址前的空地上进行。
    我们下了车,徒步跟随荡里姚菩萨朝白洋河右岸高地走去。乡间土路因刚下了雨泥泞不堪,白洋河因雨水汇聚而汹涌奔流。除老大外,“六堂菩萨”中的另4堂,均在打道回府的途中,与我们先后迎面相逢。一时间旗幡牌伞的成倍增加,围观百姓的纷至沓来,官员、记者、游客、商贩的混杂其间,使得原本僻静而荒凉的谷地,突然人声嘈杂。
    越往前走,声音越大。盖过说话声音的是锣鼓,盖过锣鼓声音的是鞭炮,盖过鞭炮声音的是爆竹,盖过爆竹声音的是火铳。房东姚家龙对我们说,火铳的声音比10个大药量爆竹还响。偌大的空地上,散落一层又一层爆竹、鞭炮的碎红纸屑。心性虔诚的老妇人,居然不顾火铳的震耳欲聋,不顾泥地里的积水和泥泞,摊一块塑料布就下跪磕头。这究竟磕的是昭明太子,还是六堂菩萨,还是阿弥陀佛,恐怕连她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老大和老幺的互致问候,吴国胜代表老幺的高声喊断,均因外地游客抢拍镜头的争先恐后,不绝于耳的爆竹炸响,既看不清楚,也听不清楚。其场面的混乱与喧闹,实在不可名状。
    最终老幺是跟在老大后面走的。临走前敲锣打鼓绕场一周,然后穿越油菜地往下走。时值暖冬,油菜花居然在正月里就竞相开放,龙亭队伍在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委蛇而去,离青山庙渐行渐远,喧闹渐次归于宁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6.傩舞傩戏之一
    回姚街临近姚氏宗祠,龙亭队伍突然欢快奔跑起来,据说此举是迎合傩神的喜悦心情。因为下午不安排活动,仿佛给中小学生意外放半天假,众傩神自然喜上眉梢。下午的宁静叫人纳闷,祠堂里只有两位看护脸子的守在龙床前,来拍照的因为没什么新鲜好拍一个个都走了,不但整个祠堂,而且整个村子,都像平日一般祥和;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也不会发生什么事。
    旧时姚街傩称“两头红”,傩神予人的“播演戏文”,是从当日西边出现晚霞起,至次日东边出现早霞止。傩仪之后的主要内容是傩舞、傩戏。傩舞的出现,应该比有其原始记载的周朝更早;周朝方相氏“执戈扬盾”,就跳的是傩舞,称方相舞。而傩戏就晚得多,及至北宋杂剧的出现,才有傩戏表演。
    曾风行大江南北的宋金杂剧,因其“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局限性,至元朝日渐衰微,而恰恰正是安徽贵池、江西南丰等地的民间傩戏,原汁原味地将这种古杂剧保留至今。宋朝陆游《岁暮》诗中有“乡傩虽陋亦争看”之句,就讲的是傩戏的简约与古拙。
    傩舞与傩戏都要戴脸子。戴上脸子的就是神。关公有关公脸子,土地有土地脸子;福星戴皇帝脸子,观音戴孟姜女脸子等等,均有严格规定。有专人在龙床前给演员戴脸子,有专人扶戴了脸子的傩神往台上走。更严格的规定是,女人不得演傩神,甚至不能碰脸子。傩戏是夹在傩舞中间进行的,显然古老的傩戏,是陪衬于更古老的傩舞的。
    第一场傩舞是《舞伞》。戴童子脸子的伞童傩神,由本村长老姚庆春老先生执神伞引导上台。其脸子的憨厚,步态的生怯,活脱是一个稚嫩的孩童。断词“都来呀!”高声叫起来,锣鼓“次咚次咚匡,扯当扯匡”[8]响起来,伞童从长老手里接过神伞,其身段和脚步突然灵活起来。
    刘街一带有“南边旗子荡里伞,刘锣戴铳汪札板”之说,这是讲荡里姚的神伞、仪仗伞做得好。神伞由12层五彩纸条[9]糊成,纸条上既有“国泰民安”这样的吉祥词,又有“三星高照”那样的吉祥图。伞童拿它舞将起来,忽而扛在肩上,忽而举在头顶,突然像车轮滚动,突然像转盘旋转,突然像矛戟刺杀,出神入化,妙不可言。
    《舞伞》有九段之多,其间锣鼓喧天并间以断词。在伞童手中,神伞的神圣性与世俗性不断被更替。神伞倒地时,伞童蹑手蹑脚,恐惧不安;神伞被旋转时,又大胆放肆起来,尽情戏耍玩弄。这神伞既是驱鬼逐疫的神器,又是孩童手中的玩具。等最后将它交还长老时,这顽皮的孩童,又恢复其傩神之神秘神态。
    学者将“舞伞”称作“伞舞”,并认为“伞舞”是明代以来的叫法,宋代称之为“竹竿拂子”,隋代称“拂舞”,汉代称“灵星舞”,先秦称“绂舞”。汉儒郑玄注《周礼》时称:“绂,裂五采缯为之。”采缯指五彩绸缎,想必乡人傩为压缩傩事成本,才以纸头替代绸缎。
    第二场傩舞是二人舞《打赤鸟》。其断词之一是:“都来呀!赤鸟赤鸟,年年下来害我禾苗,今日穿心一箭,打它回去过元宵。”显然打赤鸟的(戴黑色财神脸子)是保护神,执瓷具鸟的(戴白色杨兴脸子)是施害神。贵池位于吴头楚尾,有学者认为,此舞为楚文化遗存。东周楚国楚昭王时期,曾出现“赤鸟蔽日,三日不绝”之怪异现象,时谚云:“赤鸟蔽日,祸在荆楚。”另有学者认为,“赤鸟”是“赤乌”的错写,“赤乌”即太阳,楚人引弓搭箭射日,乃驱旱祈雨之举。
    接下来的《五星会·魁星点斗》,是姚街村独有的一场傩舞。五星指福神、禄神、寿神、喜神、财神五位,其中福神是头领,古韵古腔道:“云头观见姚街村中香烟飘绕,灯烛辉煌,不免邀同诸位仙兄前去走一遭也。”魁星是二十八宿之一的奎宿,即北斗七星中呈斗形的那4颗星。古人称魁星主文运,故傩舞中魁星右手执笔,左手捧斗,朱笔点元,允准某人科甲连登。魁星的“魁”字中有“斗”有“鬼”,故魁星不但戴鬼怪脸子,而且赤膊赤足,粗野狂放,摆pose不畏寒冷。
    尽管《五星会·魁星点斗》中已有财神登台亮相,但底下的黑脸独舞,才使财神赵公明的扮演者姚有才有充分舞台表现。《舞财神》的活泼,其收钱入怀的紧张,随锣鼓节奏的加快而手忙脚乱,迥异于其上一场的稳重、做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0: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7.傩舞傩戏之二
    由舞蹈而戏文,是傩事兴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只有播演有情节的戏文,才可能吸引观众通宵达旦观看。而傩戏的简约,如角色少、台词短、道具简单等,才可能使普通种田人登台演唱。前一日的彩排,是一年中惟一的一次温习。因为彩排时不戴脸子,所以记不得台词的,可以拿剧曲本照着念;若走错台,念错台词,嘻嘻哈哈,亦无渎神亵神之虞。
    贵池地区主要傩戏剧目虽只有《刘文龙》、《孟姜女》、《陈州放粮》、《花关索》、《章文选》、《薛仁贵征东》等有限几出,但这些传统剧目却囊括了民间世代传承的重要认知及感情归依。如《刘文龙》讲的是读书得功名、领旨平番乱、女子守节18年、辞官回乡大团圆;《孟姜女》讲的是百姓服苦役、秋风送寒衣、滴血认骨哭长城;《陈州散粮》讲的是包拯细察民情、狸猫换太子、舍命翻冤案、皇帝认皇母。其中有喜剧,有悲剧,有悲喜剧。虽然傩戏剧情均无涉于傩,但它对延长并强化傩事活动,起到关键作用。
    姚街村主要演《刘文龙》和《孟姜女》;《刘文龙》被一分为二,正月初七演《拜年》和《赶考》,十五演《归乡》和《大团圆》。我们看到《虾湖姚傩戏剧曲本》中有《陈州放粮》,可惜此剧的动作、唱腔已在本村失传。戏曲中陈州放粮的包拯,因得罪皇帝被罢了官,当了和尚,而历史记载的他,当过池州知府[10]。贵池肃孝街至今有包公井(亦称四眼井)留存,包拯体恤百姓、惩治腐败衙役的浚井故事,亦留传至今。姚街傩戏会有万民伞赞扬包拯,伞面缀99块绣花图案或诗句,称九十九孝,有颂包拯诗,有敬献者姓名。
    傩戏唱腔分傩腔、高腔两种。傩腔接近于山歌、莲花落之类的花腔小调,其曲调质朴流畅;高腔则戏剧色彩浓重,曲调高亢激昂。怕晚上戴了面具唱我们听不清楚,在《五星会》中饰喜神、《舞土地》中饰土地、《孟姜女》中饰孟姜女及犁田人的姚建秋老人,善解人意地于白天给我们清唱几句。我们说:“这调子好像跟黄梅戏差不多。”老人说:“没黄梅戏的时候就有傩戏,黄梅戏学的是我们傩戏。”
    姚街傩戏的高潮,一是刘文龙大团圆,二是孟姜女哭长城;一个是喜出望外,一个是悲痛欲绝。贵池人称傩戏为嚎啕神戏,据我们观察,傩事中嚎啕大哭的,惟孟姜女一人。傩戏的简约、简短,事件少而暗示多,似与日本能剧相仿。虽然能剧也出现神社神祗,但它走的是艺术路线,越发阳春白雪,而傩戏则保有乡土气息,始终下里巴人。长城被哭倒之后,傩舞再度出现。
    《舞土地》有16个回合。独舞者土地公公弯腰屈膝行走,循环往复不厌其烦,显示其心地仁厚、恪尽职守的品格。傩戏会吴国胜会长持香问土地,问及本村本年度的人口、读书……乃至傩戏问题,共十六问。在村民眼里,土地的回答具预言性质,问与答均肃穆紧张;每答一个问题,鞭炮锣鼓一番。土地若口齿不清或忘了台词,可能就要出事。据村民讲,上世纪50年代姚街村的一次问土地,问到傩事的时候,问的人和答的人都结结巴巴,结果当年本村的社树倒了,傩戏被禁演了。
    不过底下的双人舞《舞回子》,很快就冲淡了戏台上的紧张气氛。学者称《舞回子》是唐代宫廷舞“醉胡腾”,唐代诗人元稹有“胡腾醉舞筋骨柔”诗句传世。刘街乡太和章村的《舞回子》不戴脸子,在台下表演,一面舞蹈一面喝酒,不但自己喝,还请观众一起喝,开始是站着喝,后来是坐着喝,喝醉后便打将起来,大动干戈一番。而姚街村的《舞回子》是戴脸子的,就在台上表演,不喝酒也打将一番;其断词是:“回子生得矮,肚子一包怪。撑得船来过不得海,便把腰来拐。”
    回子指的是唐代西域胡人,因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双重阻隔,姚街人对胡人实在隔膜。讲回子生得矮,讲回子撑得船,完全是自说自话。不过可能就因为如此,《舞回子》丑角般的滑稽,才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最后一场傩舞是《关公登殿》,亦称《关公斩妖》。称关公登殿,是突出三国关羽关云长于民间的崇高帝神地位。而关公斩妖,则斩的是危害姚街村民的鱼精鱼娘子。传说从前鱼娘子潜藏于姚街虾湖中,可能虾湖的不复存在或无从确认,鱼娘子最终被收入日月箱成了傩神,并改了姓被称为余娘子。
    余娘子脸子用红布包裹,搁在戏台前沿。戏台上关公坐镇,关平捧印,周仓舞刀斩妖;先斩两名小鬼,后斩余娘子。其舞台断词是:“关公生得耍,手拿钢刀一把,天下妖精都斩尽,当把余娘子剁成渣!”大概断词的出现比舞蹈早,所以断词中舞刀的是关公,舞蹈中是周仓,词与舞不相符,这是傩事因“循古例”而慎于改动的明显例子之一。
    驱鬼逐疫是古老傩事的最终目的。砍杀余娘子是姚街傩的关键内容。周仓手起刀落,余娘子命丧黄泉。这时候,周仓突然扔下大刀,抱起余娘子脸子出祠堂正门往外跑,七八个青壮年举火把紧随其后。这伙人于夜深人静快步穿行村巷,一路上没人说话,也不搭理人,神秘得叫人心里发毛。
    黑夜中至村头社坛送余娘子,送的是余娘子的神灵,其脸子是要带回去的,明年还要用到。回去的时候灭了火把,幸好有星星、月亮看得清路。回祠堂走的是另一条小巷,虽然脚步已经放慢,但依然屏息不语,直至从耳门进入祠堂。而此时此刻,村里人正依次对着龙床上的傩神脸子燃香磕拜,送神许愿。

    旧时姚街傩戏于正月初七唱到半夜,于十五唱到天亮;跳完《舞财神》要去甲首家吃腰台,吃了腰台再回到祠堂接着唱《刘文龙归乡》。吃腰台其实就是吃夜宵,其酒水和菜肴,均由村民自愿提供,以此犒赏辛苦唱戏的傩戏会成员。
    若上一年本村有新婚人家,傩戏会就要派张仙、金童、玉女三位去人家屋里唱《张仙送子》。张仙告白曰:“头戴鸦青玉带巾,身穿五色绣花云,手执金弓银弹子,送来天上玉麒麟,吾乃张仙是也,玉帝命我送子下凡尘。”
    原始宗教于乡人傩的遗存,除驱鬼逐疫外,另有祈望生殖、繁衍之表达。贵州彝族傩“撮泰吉”中有明确的性事演示。湖南土家族傩“毛古斯”中有男性生殖器道具“粗鲁棍”追逐女性观众。贵池茅坦乡山湖村有“踩竹马”,凡上一年生了孩子的人家,必须给竹马献红蛋,并由男性角色关索,将红蛋从马肚子底下递给女性角色鲍三娘,求子者,尤其是久婚不育者,纷纷取了红蛋拿回家去;其性与生殖的意象,显然含蓄了许多。
    姚街傩的《张仙送子》,是将一具茶壶打碎,单把茶壶嘴用红布包起来,塞到人家新郎新娘的被窝里。若当年果然生了儿子,就会承办来年的傩戏腰台。可惜我们无缘目睹这场戏,因为姚街村去年没一户娶媳妇。
    如今姚街傩戏只唱到午夜时分,其原因一是经文革变故,某些傩戏剧目已经失传,演出长度不够;二是观众看戏热情锐减,开场时虽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甚至有游客纷纷拿戏台当背景拍留影照,但坚持看下去的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寥寥几人。不过尽管如此,这神戏依然一板一眼地往下唱。吴国胜会长对我们说:“一个人没有也要唱下去!”
    民间的这种悲壮情怀,于次日清早的“送寒衣”,再次予我们以强烈震撼。在水流湍急的白洋河边,火铳炸响,神伞被撕碎后点燃,炒豆子被撒到天上又落下来,一只拿香烟盒做成的小纸船上点了一支蜡烛被搁到水面上,漂出去只五六米就沉了。[11]
    “送寒衣”是姚街傩最后一项活动。满目萧然的河边,并未看到一件寒衣,只有一叶纸船于水面漂流。那烛光的幽微,纸船的渺小,河流的宽阔及波浪起伏,纸船的摇晃不定及至最终翻覆,均暗示孟姜女姑嫂二人千里迢迢送寒衣的辛苦与悲壮,亦暗示人生的短暂、变幻不定、面临悲苦以及承受悲苦的坦然。这时的姚街傩,似与日本能剧最为一致,二者均以暗示为主,人与神心照不宣,彼此心领神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0: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1]藏族地区藏传佛教的羌姆,即金刚舞,是典型的寺院傩;贵州安顺的屯堡地戏,是典型的军傩。
    [2]时难:即司傩,主持傩事活动。
    [3]贵州威宁县裸戛村有彝族傩“撮泰吉”;湖南龙山、永顺、保靖地区有土家族傩“毛古斯”。
    [4]殷村姚舞台楹联为“制度礼仪遵古法,声音节奏守遗风”,横批为“乡人衍庆”。
    [5]生布:从未用过的干净白布。
    [6]经国务院批准,2000年6月改名为池州市至今。
    [7]罗隐(830-910):字昭谏,唐文学家,浙江富阳人,其父曾任秋浦(贵池)尉。
    [8]摘自《虾湖姚傩戏剧曲本》打击乐乐谱。
    [9]12层象征一年12个月,若当年有闰月,得糊13层;五彩纸象征五谷丰登。
    [10] 贵池寄隐岩石刻“齐山”二字,相传为包拯于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知池州时手书。
    [11] 毛泽东诗《送瘟神》,有“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0: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姚街傩
    一傩冲百鬼,一愿了千神。
    傩事谚语
    阿 福
    九华山而西的白洋河于姚街的停潴被称为虾湖。可究其湖面之大小,湖之遗址,甚或湖之有无,均扑朔迷离而莫衷一是。李白于唐天宝年间吟《宿虾湖》诗,但诗中所指的虾湖,是一个村名而不是湖名。姚街姚氏宗祠的祠堂联是“建德长绵世泽,虾湖丕振家声。”其上联“建德”二字,是指孟浩然吟《宿建德江》之建德;下联“虾湖”二字,仍指款待过李白的这个自然村,而不是白洋河边的山间湖泊。
    本地人称,姚氏宗祠是建在虾湖遗址上的,因为原虾湖中的白虾,下雨天会从祠堂内四水归堂天井蹦出来。本村耆宿姚庆春老先生讲,虾湖姚氏由婺源迁来,至今有60余代;以20年一代计,至少有1200年之久。据此推究,其始迁祖可能就生活在李白时代,“丕振家声”就指的是虾湖姚氏因款待过借宿的李白而长久荣耀于乡闾,而古徽州的婺源,应是其始迁祖之故里;古吴越的建德,则是其始祖之故里。民间文字常简约至极致,因此我们仅以一对祠堂联来推究虾湖及虾湖姚氏的来龙去脉,显然不具说服力。
    据族谱记载,姚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至少有440年历史。据民间堪舆者称,姚氏宗祠所在的地脉呈燕子形,这对邻村南边姚的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起破坏作用。于是南边姚铺了一条麻石路,弯弯曲曲游过来,取白蛇吞燕之意。随后不久,虾湖姚就在祠堂前半月形水塘边栽植一片桂竹,取桂竹打蛇之意。江南民间称竹子是蛇的母舅,蛇挨竹子打,不得不忍气吞声。因为南边姚的麻石路,虾湖姚的水塘桂竹,于今均荡然无存,因此该传说亦难以得到证实。
    中国乡村家谱、传说的简约乃至虚妄,其实不影响民间的生存观念、伦理认知及感情归依的世代传承。这有点像印度,印度人于本国文化的传承,更多是靠口口相传的传说,而不是连篇累牍的文字。对历史细节的模糊乃至省略,可能更突出历史的本质。就姚街村而言,相对于虾湖的有无、虾湖姚氏的迁徙、“白蛇吞燕、桂竹打蛇”之争的是非曲直,其乡人傩的扑朔迷离,对我们有更大诱惑,使我们好奇心更重,亦使我们更为深入地读解到民间意识的根深蒂固,及其源远流长。
    乡人傩早在周朝就有。孔子虽“不语怪、力、乱、神”,但乡人傩来他家“索室驱疫”,挨个房间搜索、驱逐瘟神,他“朝服而立于阼阶”[1],显示其大学者的出色修养及远见卓识。孔子以“克己复礼”而著称,有人认为,孔子之所以对乡人傩恭敬如许,是因为他惯常关注礼仪细节,尊重乡人傩之敬神仪式。而我们则认为,孔子是忽略了乡人傩“驱鬼逐疫”之表象,赞赏其“祈福禳灾”之本质。时隔2500余年,我们于姚街村姚氏宗祠,看到姚街傩舞台楹联“古礼犹遵方相掌[2],祚阶如见素王仪”时,不免对孔子肃然起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0 21:37 , Processed in 0.1217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