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2|回复: 0

姚哲成老师二、三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6-24 1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喜爱艺术、热爱生活滴丹青北国行中国艺术名师堂滴铁杆粉儿们,大家好!~又到了微信交流时间。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期微信的主要信息:我们名师堂暑假系列培训课程招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了叫大家更好地了解每一位授课老师,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课程,小编设计了这期以问答形式为主的微信,希望大家能随着小编一起在字里行间体悟老师们的创作理念,感受他们的创作情感。
    姚哲成老师的这期微信里,我们为大家揭秘了姚老师笔名的由来,他艺术生涯中比较重要的经历和感悟,他与书法的渊源等。希望大家能通过本期微信对姚老师以及他的书法艺术有更生层次的认识。


    姚志忠,笔名哲成。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收藏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阳市职工书法家协会及沈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系列丛书编委。中国美术网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
    师从沈延毅。主学魏碑兼取唐人笔法,书作笔势奔放,意志自然,平实之中饶有逸宕之势。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展;全国中青年一、二、三、四届书法展;国际一、二届书法展。2008年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在武汉举办的《老书法家书法展》。2009年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全国老书法家三十人邀请展。1997、1998、1999、2000年连续四届入选书法百杰。2012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颁发的书法贡献奖。参加 ( 1980 年)新加坡书法展获银奖、参加( 1976 年、 1982 年)中日书法交流展,并被收入《中日书法作品集》。 1986 年、 1988 年两次在日本举办个人书法展 1992 年赴日进行书法交流、讲座, 1992 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二十余家院、馆收藏。 1994 年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收藏。 作品收入《中国现代书法作品》、《百人墨迹》、《当代名人墨迹》、《当代百人》、《九畹作品集》、《现代名人书法》、《书法集锦》等数十种作品集、小传收入《书法家辞典》、《文艺名人辞典》等数十种辞书。如今作品被数百名山大川、碑林收录、刊刻。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院聘书


    笔名的由来
    姚哲成原名姚志忠,“哲成”是笔名。此名为其书法老师沈延毅先生所取。哲,是大哲,有学识有认识;成是能够成功。沈老师为我取名‘哲成’是对我的一种期望,希想我成为一名书法家。


    学习书法的渊源
    姚哲成表示书法是儿时的爱好,后来经过老师的指点才正式学了起来,而他记忆中最深刻的岁月却是高中未毕业便来到工厂的情景。
    “当时我是团委宣传委员,每当厂里出板报、口号、语录等等都是由我来书写。”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姚哲成依旧在每天工作之余坚持练字,从未间断过。
    后来,他有机会在沈阳市书画研究会学习书法,当时的学生很多,但绝大部分人因为时代的变更而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到今天依然坚守在书法界的却仅有两人,其中一位便是姚哲成。正是执著的坚持,才有了他今天书法艺术的成就。


    唐 赵嘏 《闻笛》 行书


    唐 杜甫 《旅夜书怀》隶书

    我们都说十年磨一剑,难得您的这把剑磨了六十余载,您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是怎么度过的。
    姚哲成表示学习书法是一个艰苦的事业,人书俱老,因为书法是需要很多时间去培养,去逐渐认识,逐渐完善的,不断地否定自我,你才能进展、进步。
    书法是什么,是中国文字的书写,把文字变成艺术。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不是一天,一个月,一年,就能达到的,需要几年、几十年慢慢积累,不断提升、不断感悟,才能对“书法”二字有个较为准确的认识。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謝朓北楼》 隶书


    唐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曹》


    用书法架起国际交流桥梁
    多年来,姚哲成除了钻研书法艺术之外,也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札幌与中国沈阳已经结为友好城市,书法艺术也自然成了两城市友好关系的沟通桥梁。
    此时的姚哲成书法艺术的造诣已经颇为深厚,他不仅多次受邀来到日本札幌,还到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所城市举办书法展览。
    在高古的自然规律中取法是对姚哲成书法的一贯印象,作为已故书法大家沈延毅先生的弟子,从沈老先生的品格入手,颇得大师正大气象的熏染和影响,他的聪慧之处在于,不是学沈老的一招一式,而是学其精神,对传统法帖特别是历代碑版苦下功夫,吸取其中的丰富营养。虽字里行间没有沈老之痕迹,但其书法的气脉已得真传。全国第一届国展中的行书作品以及九畹书法集中作品之樸茂大气 、开合之风范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姚哲成老师的书法走势,在书界求新、求变的风潮中,他始终尊崇着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顺着自然法则孑孑前行,潜移默化地汲取传统。近几年,每到春节前走访到哲成老师家时,总能看到一墙的临作。七十多岁了,每日临池,求神形兼备,其治学态度使后来者敬佩有加。孜孜以学使他的艺术内涵不断有令人欣喜的变化,变得有特质,变得不突然,变得更有道,变得很微妙,妙在自然之中。
    回归传统,复归平正,是体悟之一。即将出版的部分作品图片中有相当一部分临作,临作品皆为魏晋经典,二王居多。姚哲成老师的学书和创作之路遵循了孙过庭《书谱》中的一句话: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孙过庭的这句话当然是总结了许多前贤的艺术道路所得。
    姚哲成老师的楷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为化境,二为意境。所谓化境,是书法家将古法汲取之后,任凭自己的灵性在意义深处领悟,将所食古韵“化”开,在“化”的基础之上,用一种自然之性情,从容不迫地去书写自己的心灵,自己的情感;所谓意境,是指创作的艺术感觉。楷书创作最难的就是感觉与激情,即所谓的“意在笔先”。用楷书实施创作当下是少之又少,哲成老师却笔走龙蛇,用行草之率意,把楷书写得自由自在。这些作品折射出创作力旺盛的老书法家几十年一直在继承传统,即便在当下,其作品的走向不是出传统,而是回归传统,他在用行动启示后来者。
    姚哲成老师用了半生时间锤炼法度,研磨规律,然后开始向往自由、自在、自然的方向发展创作。自由、自在、自然都是艺术发展到高峰时的必然状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4 15:02 , Processed in 0.1048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