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写墨趣,恣意绘丹青 晚报记者 杨春霞 姚杰的画,在普罗大众眼里是有些另类的,但另类得有味道。笨鸟、疏梅、拙壶、小杯,几笔便画出一个灵静的世界,极富文人情趣,在当代书画界独树一帜。
略有几分书画修养的都知道,中国画最高境界为“写意”,这个“写”字有两层意思,一为写其大意,即描绘物体不必深究像与不像,而在似或不似之间,还有一个则是“写”心,在书画之中抒发作者的胸襟,学问修养,笔墨退居其次,形体只是载体,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体现作者的精神。这更多见于古代文人大家之中,也是画匠与画家最大的区别。而姚杰的作品最大限度的体现了这一点,颇有古人之风,不媚俗,不浮华怪诞,古拙清雅,尽显墨趣。 早年的姚杰还是个“规规矩矩”的书法家,从十岁开始学写字,一招一式,无论是理解还是实践,都是中规中矩的,书法作品先后二十余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全国中青展等国展并获奖,书法家的帽子,自然是坐实了,坐实了,也就“被规矩”了。然而,姚杰的心始终是“野”的,他说他不是画家,既然不是家,姚杰就自由了,在中国画的大写意里,姚杰找到了释放的点,大写意的恣意挥洒与书法的深厚功底在姚杰的创作中偶然碰撞,原本只是性情之作,到后来反而成就了姚杰的风格,扎根于中国传统书法之中,运水与墨,墨分五色,变化莫测,作为点缀的水鸟、梅花、茶具,用笔亦平实沉着,追求清逸古拙的古典审美情趣。 姚杰书画作品多见花鸟、人物,造型奇特古拙,内蕴神秀,布局空灵,简静古雅,常常为人所惊叹,深厚的书法功底和修养,让其在变化风格之余不陷窠臼却不乱无章法,新意盎然又回味无穷,看视另辟蹊径,但又不是野路子,在某种意义上说,姚杰的书画作品更多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精髓的继承与发扬,他在创作中强调作品的表现力,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与书卷气,情趣盎然,反映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恋,而这种迷恋更多的是对文人气节的追寻。画家的创作皆有其性情之源。姚杰性情平和、少言,在书画、文学、诗词方面的深厚素养极大丰富了表现的空间和艺术涵养,他画“平平淡淡才是真”、“独立春寒”,尺牍静灵,书尽风骨。 当代中国画,受西画造型、色彩之启示,多有发展,尤以追求技法为众,以笔墨、点画、线条为基础的传统写意渐趋边缘。姚杰的文人水墨书画让我们意识到,重视绘画本身的笔墨趣味,格调清新高洁、书卷气之浓厚的作品,仍具有无可替代的审美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