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6|回复: 0

我的四爷----姚椿儿(皮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7
  • 签到天数: 29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4 08: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四爷___姚椿儿(皮客)
    甘-正宁-姚世友(2324904542)
    四爷椿儿 ,因出生后婴儿身带有香椿树味,得名椿儿。属今甘肃正宁纪存堡姚氏第十七代,行四排五,生于清代光绪二十一(1895)年,卒于中华民国十五(1926)年,在世31岁。甘肃省宁县石鼓村梁庄人。身高7尺,浓眉大眼,长期习武养成气宇轩昂,爱读书,兼有文人气质。宁县九龙川姚氏武学院毕业。常走州过县,北上定边,南下西省(今西安)。常年做皮货生意,所以周围人都叫他姚皮客。夫人宁县春荣街北拜家畔人,农村妇女。留二子富全、全子。孙元之、旺元。重(曾)孙海海、海宁、海峰。玄孙庆祝、庆国。他短暂的人生却给族人、乡邻留下深刻的记忆和讲不完的故事。
    求学路上
    我的高祖父(老爷)新会,一生没上学读书,吃亏不少,当时家里虽穷,却把不到7岁儿子椿儿送到老户宁县九龙川姚家村去读书识字。老户姚家村设有文、武学院,他始入文学院读书,但常爬在武学院的墙头看学生习武,因此被老师打板子,后来由高祖父说和转到武学院学习。由于酷爱武艺,他把刀谱、棍术、拳谱用毛笔画成分解图,闲时反复琢磨,比划。所以在他的同期学生中成绩总得甲等。在学习武术外,有空闲读《三国演义》等书籍。很有悟性,一次老师讲课,谈三国人物,话说关公、诸葛亮、曹操等,他常举手谈自己不同看法,开始老师不在乎,但多次回答问题独有见解,引起老师关注。习武时,老师常以他的动作为榜样教导其他学生。
    石鼓村由于地处子午岭山区交通要道,南来北往人多。常有耍把戏(杂技)人员来表演,他总是挤在前面观看。自家门前几棵槐树由于他长期练脚、腿、拳功夫,树下半部打的掉皮。村里人下沟担水,用肩挑,他常用双手提着水桶。后来在本村邵三纲介绍下,到陕西蒲城加入刀客帮,大约学习两年。刀客帮中陕西人欺客,他回到村里组织人北上定边贩盐,由于当时官府设卡收费,加之陕北多股土匪常打劫商人驮队。在一次与土匪交手中,被打死一名兄弟,自己被打的鼻青面肿,险些送了命。货物全被陕北土匪田大炮抢去,他在家养伤半年有余。因此他总认为自己挨打是武功不强,谋求再出门学艺。在宁县平子镇仙灵村一位亲友的引荐下拜师于陕西耀州燕子飞门下学刀艺一年半。学成归来,改行做皮货生意。
    社会动荡
    当时中国处于清代末期。1904年,椿儿爷19岁。庆阳连年大旱、饥荒。陕甘地区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老百姓为了活命,与官府抗争,1911年,庆阳彭四海等利用哥老会组织,在宁县早胜塬聚众起义,连克宁县、合水二县城。1914年,环县民团团总张九财率三千人起义,杀知县。镇原、庆阳、合水、保安、富县等民众万余人纷纷响应。他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椿儿爷,为了全家生计,仍然和他的同伙20余人的驮队来往于陕甘之间做他的皮货生意。赚的钱不少,由于沿途关卡都收费,加之土匪打劫,拿到手的钱不多。1908年他23岁,已经当上驼队帮主,大小事由他拿主意。宁县金村庙村邵生田在去陕北做生意途中患急病而亡,他和大伙出资料理后事,不定时给邵家里送钱物接济多年。在中部(今黄陵)县过路时,被侯老七与当地官员勾结将他们的货物一抢而空,并把两名同乡打伤,他们一路抬着回家。这一年再未出门做生意,只是在家组织驼队弟兄练习武艺。由于他教练严酷,20多名精干而强悍的小伙大多数一个顶两个人用。
    保村为民
    四爷经多年学艺,身强力壮,力气比常人大出几倍,村民给骡马驴搭驮子(东西)至少需要两个人,他一人将百斤重的口袋轻松的举起搭上去。他挑180多斤重的硬柴去距家50里地平子、良平集市上去卖。过大年杀肥猪,农户大多几个人拉着去宰,他一个人将200余斤的肥猪轻松的抱在案板上。他常为村里人出门办事,一次外村人不和他打交道,原因看他太年轻。宁县平子镇仙灵村财东永泰福二掌柜说:“你嘴上没毛说话不牢,不和你谈。”从此他蓄起了小胡子。
    民国初年,他和本村邵三纲、高连义一起重修石鼓村北庄堡子。一有战事、土匪抢劫,全村人入堡自卫。庆阳陈国章土匪几次袭扰,由于全村人入堡子抵抗,损失较小。在多次抵抗土匪抢劫中他冲锋在前。
    宁县平子塬有一条南北大路,却被当地一刘姓霸主强占。过路人常被收去过路钱,要么抢夺财物。一次姚皮客几十匹骡马驮队路过,他们一帮10多人一拥而上,欲拦道抢劫。他向这位刘霸主讲理,刘不但不听劝告,要让姚皮客留下货物走人,骂声不绝,姚皮客一气之下,伸手将刘霸主一只耳朵撕下,扭坏一胳膊,姚说:“以后再不要害民抢财,如果让我听到或看见,我要你的命。”从此打通这条要道,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传颂不已,故而此路得名“姚家斜”。宁县九龙川姚家村是宁县石鼓姚氏老户,村中有一官用(公用)石碾子,全村人公用多年,他姓一户凭人多势重,来几个青年欲将碾子搬迁他家门上,为了归属问题发生争执。经邻村苏家城闫九说和论理,“石碾子不能搬迁,仍归全村人使用。”那几个青年不从,又出口骂人。坚决要搬走石碾子,姚皮客回老户有事,看到如此场面上前劝说几位年轻人,说:“这个碾子全村人用了百十年,已有人老几辈,怎么今天成了你家的,你得说个道道,拿出凭证。”几个年轻人不讲理欲抢而得,皮客气大如牛,急步上前,将石碾搬起放在他的面前说:“谁来拿走吧。”众人受惊而退 ,此事息之。
    1909年他24岁,当年正月初九,由于高祖父有病他侍药床前不能出门。他派本村做生意的高某 、寇三去陕北收账,却被陕北土匪田大炮的人抓去,五百多银元被抢,把高某、寇三打成重伤,而返回村中。并捎回田炮一封书信,让“姚皮客”正月十五相约陕北吴起比武,如果打赢了就将五百多银元如数归还,分文不少,否则人财两空。正月十三,姚皮客安排好后事,骑一四银蹄骡子,带着最得力的刘五刀、陈江海直奔吴起。正月十五,准时和田大炮对阵。台下有刘五刀、陈江海和陕北一帮好友十多人助威。田大炮身高七尺,肥头大耳,力大如牛,拳出可砸碎一块砖,伸手可举起300多斤重石锁。刀、枪、棍应用自如。靠一般功夫难以打败。但此人很骄傲,目中无人,一直小看姚皮客。开锣后,姚先试探田的长项,注意发现他的弱点,而被打的爬下,第一回合输给田大炮。第二回合打了平手。第三回合姚皮客发力,首先一拳击中田大炮胸口,这叫“黑虎掏心”,第二下飞脚直踢田大炮下身,这叫“斩草除根”,这时田大炮支持不住了,低头弯腰,第三下燕子剪柳,飞刀直入田大炮肋下,血溅姚一身,田大炮倒在血泊之中。台下掌声四起。突然间田大炮的手下二百多人杀声四起,一场厮杀开始,混乱中,由于陕北好友协助他飞马逃出吴起,在白豹镇捉拿田大炮的老婆做人质,星夜赶到华池县柔远(今华池县城),正月17日于柔远镇田大炮的人归还500多银元,放走人质。这个事件在陕北震动很大,姚皮客的名声越传越远,又得一外号“姚好汉”。
    手不释卷
    椿儿爷,有空闲时间,爱读书习字,由于长时间出门,买回来不少书籍和字帖,农闲常聚众说书,尤其寒冬腊月,窑洞热炕头,油灯下坐满村民。他酷爱读书,他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籍出门常带身边。对关公非常崇拜,家中书桌上放一关公塑像供奉,他上香叩拜。他把“忠”“义”二字看的非常重。教育子孙、村民学好忠义二字。他说:“只要关老爷在你心中,你就平安,村里、家里也平安,神鬼也不怕。”每次做生意遇见关帝庙他必须朝拜。一次路过山西解州关帝老家,他高兴的领大伙一起去朝拜关帝。当天夜里又向大家讲关公故事。                                                     
    善    举
    1910年他25岁,陕甘地区,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难,食不裹腹,衣不遮体。路边常有死人。为了活命出现卖儿卖女现象。正月趁乡亲们互相拜年之际,他和乡邻及驮帮弟兄商议成立了石鼓村孝义会。他被推举为会首。主要是扶贫救危,帮助孤寡、特别困难的村民过上正常生活。孝义会成立后一年时间里,掩埋死在路旁无下落之人6个。后来有的死者家里闻讯来认领,他帮助搬走遗体。
    这一年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村里来了两位讨饭之人,大约70岁左右,据本人讲他们是陕北定边人,因儿出门多年未归,他们去陕西耀州寻儿,半路与贼人将钱物一抢而空,他们只好沿路乞讨。老两口住村南一古庄烂窑洞。由于一路劳累,加之天寒而生病。村里人送去衣物食品,大约住七八天。石鼓村孝义会出资请来大夫诊治,痊愈后送路费去耀州。
    石鼓村历来在五个庄头坬子、沟圈、庄子洼、北庄、梁庄路口大槐树下设水缸,供南来北往过路之人歇脚喝水。水缸全用瓦器,容易打碎,因此姚皮客和几个做生意人商量从陕西耀州买回瓷缸递换,经年耐用。
    在那兵荒马乱年代,讨饭之人成群结队,凡是上门乞讨之人,他总能让家里人打发点。村里有孤寡老人去世,由孝义会出资购置寿板入土为安。石鼓村北庄高寡妇为儿结婚请姚皮客当总管,他愉快答应,在他的号召下,大伙帮忙婚事办的体面、热闹。
    陕西长武人偷走宁县高寺村王大牙的耕牛一头,王老汉请求姚皮客前往找牛,姚第二天清晨骑四银蹄骡子晚上到达长武县相公镇,和当地好友及时联系,第三天找回耕牛。
    石鼓村民历来就有乐善好施之风,加之石鼓孝义会的善举,给周围百里远的老百姓留下好的印象。陕西三原县孙镇人杨礼书1917年为表扬石鼓人民善举,专门给宁州府写了一文《石鼓村口设水缸,情暖四方》,请求给石鼓村百姓减免赋税。
    医      术
    在清末民初,陕甘地区尤其子午岭山区地旷人稀,老百姓缺医少药。由于医疗条件差,小孩存活率低,大人有时被一般病折磨,轻者丧失劳动能力,重者久病而亡。对家畜医疗诊治无从谈起。姚皮客所从事驮队有人员20余人,骡马驴30多匹,有时因各种疾病不能按时上路。1803年,他18岁,正是驮队初建期,他请来宁县平子镇页沟村张宝存为驮队医师,给人看病,又给牲口诊治。当时用中草药、针灸为主,用单方(偏方)多,但药到病除。他很佩服张大夫,经常和他论医。由于他善于学习,注意观察,勤于笔记。一年后张大夫因父母年老有疾而回家。驮队人畜有病由他诊治。他的孙子元之、旺元曾读他留下的医案抄本。后来成为乡医。四爷所留偏方、针灸医案至今被周围群众沿用,现举几例如下:
    1、 小孩痢疾,用柿子把()汁,每次服10小勺,一日三次。三日见效。
    2、 大人小孩头痛,全身乏力,头晕目眩,亦可在太阳穴处推拿按摩:二是细麻绳或粗线在右胳臂弯处上下刮痧,发红为好。三对重症可在胳膊弯处用消毒的针放血减压、排毒。
    3、 大家畜肚子胀,不吃草,为了缓解,可用子午山区椿树枝或叶子捣碎含嘴中,或服其汁少许,即可见效。4
    4、 咳嗽、哮喘者,呼吸困难病人,可用蜂蜜加去皮杏仁混合早晚各服一次十日见效。严重者可用子午岭蝙蝠一只烘干研末,分10等份,用黄酒为引,冲服。冒汗为宜,防中风寒。
    5、 人畜刀伤,为止血,夏日可用子午岭山区铁杆蒿叶子汁,或刺苋汁涂在伤口抱扎,即可止血。冬日可用蜘蛛网敷伤口。
    6、 保健。大家畜,骡马驴夏日每月灌半斤菜油。或蜂蜜少许。人为了保养皮肤,可在三月采摘盛开桃花捣碎混入蜂蜜少许搅拌匀放入密器中发酵月余可用,养颜。人常吃葱韭大蒜。
    所举以上部分医案,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发挥了救死扶伤的作用。造福一方百姓,乡亲们一直怀念他。
    发起石鼓农民起义
    中华民国14(公元1925年)他30岁,时年,宁县东乡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兵匪交摧,民不堪虐,宁县东乡红枪会勃起,姚椿儿和本村邵三纲、其堂兄姚振明、外村人柳麻利在邵三纲家秘议,利用红枪会聚集穷人,抗粮抗款,扶贫救危。起义队伍由20多人发展到200余人聚集于宁县石鼓村。公推邵三纲为统领,姚椿儿为辅佐。当年312日起义队伍月余以来发展到300多人。先后活动于宁县东区、正宁县、合水陕西黄陵、富县、吴起、定边等县。打土豪,广济贫民。和邵三纲组织起义军和东乡百姓千人围攻宁县城交农。侍卫邵三纲参加宁县县长效卫国“宴请”谈判,配合邵三纲几次同县府的斗争。先后指挥起义军赴宁县西乡、宁县史家城等处与张子良“清乡队”、正宁县山河镇张团头队伍展开激战;与国民党义军在宁县春荣街北寨子河作战。为起义队伍发展同三纲彻夜相谈。
    民国158月,石鼓农民起义军与黄德贵、韩有禄部交战失败。黄、韩看重邵三纲所领导的起义队伍骁勇能战,送钱许愿,意在收编。邵、姚相商意见分歧,姚不同意投靠韩的门下,因为韩有禄此人不地道。回家后,姚自去宁县早胜镇探查黄德贵底细,此行引起邵大疑。这时起义队伍中已经混进宁县县长效卫国买通的奸人杨森林,杨有意接近邵三纲。邵当时对投靠黄、或韩拿不定主意,心中七上八下时,杨森林乘机挑拨邵、姚内斗。邵对姚疑心更重,但对姚无心下手,因此半夜起身去石鼓村北庄城隍庙抽签打卦,测得“杨姓人有险”,邵认为“姚姓人有险”。第二天一早邵派兵布防,半路捉拿姚椿儿。在佛堂村口姚得知消息后,几日未回家。过了三天,姚牵挂家里老人、孩子,只身从佛堂村翻石鼓村北庄高家沟回家,打算安排好家里事后再去见邵三纲说明理由。他刚到梁庄村口被伏兵打伤绑缚,枪杀前姚坚决要求见邵一面,但被拒绝。姚被邵杀害后,起义官兵为姚鸣不平,有的自行离开队伍。姚被杀害后,杨森林被邵重用,邵对杨信任至极。民国17年的一天早上,杨森林早已串通好一部分官兵正在操练,邵背笼拾粪从家里上到操场,在无防备下,杨请邵统领训话,邵放下锨笼,走近队伍,这时杨森林下令将邵扑绑,押送宁县城交于县长效卫国邀功。邵被枪杀于宁县城噤神庙门前,从此石鼓农民起义失败。
    评      价
    石鼓农民起义历时4年,队伍发展至千余人,波及陕甘10余县,虽然失败,它代表了陕甘地区劳苦大众斗争精神。正如1988年出版《宁县志》副主编王德泰、编辑唐克强所言:“石鼓农民起义斗争是正义的,是阶级斗争。邵三纲、姚椿儿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专门为邵三纲立传。近百年来被广大群众传颂。《宁县石鼓村志》详实记述了石鼓农民起义始末。1989年收集陕甘地区歌谣:
    姚皮客
    姚皮客是争山,上前敌打的欢。
    打的敌人没处钻,到头死在家门前。
    邵三纲
    民国十四年“钱放跑”,逼得百姓没法活。
    石鼓村两头吊,姚邵争山放开的闹。
    邵三纲,脾气勇,一夜贺了个大统领。
    为百姓,抗粮款,打的民团没处钻。
    仙灵人争了松,统领调他围县城。
    父子兵齐上阵,杀死团头打豪绅。
    山河城四四方,里头住个团头张。
    跑过县害百姓,百姓搬来邵三纲。
    张团头丧了命,狗头称了九斤重,
    你看可憎不可憎。
    姚邵争山脾气勇,寨子河上打义军。
    寨子河道路宽,打的红枪会上了山。
    柳麻利是营长,岘子桥上摆战场。
    可怜英勇柳将军,岘子桥头丧了命。
    效县长坏心肠,他给统领放了一只羊(杨森林)。
    这只羊他是狼,害的统领上了当,
    杀了椿儿好乡党,统领又死杨手上。
    四爷姚椿,31岁离世,英年早逝,常使子孙泪满襟。他的言行给乡邻和战友留下了深刻印象,百年来在陕甘地区老百姓茶余饭后,炕头讲他的故事,表示深切怀念。在他遇害9年后,正宁县、宁县、合水县等地姚氏,他的部下,村民,当年被他救济的陕北定边县讨饭之人郭良成之子杨虎城部连长郭存孝等百人在石鼓村梁庄为他举行公祭。 他留有二子 一女靠年迈父母和妻子拜氏抚养。在困难时期总有族人、乡邻照顾。年关时节总有它的好友、部下子女前来看望,送来钱物接济。据邻居陈庭章201594岁,他说:“我父亲给我讲,姚皮客去世后,全村人都伤心。跟随姚皮客常年出门的那只大黑狗,一直守在坟旁,不吃不喝不离开,人们看见更伤心。”2015年,四爷有 曾、玄孙、女11人。
    姚椿语录
    1、 生为男儿身,首当孝敬老人,次为一方老百姓着想。
    2、 不欺贫穷之人,不横行乡里。
    3、 做人当奉行忠义二字。
    4、 好事不能做完,坏事不能做尽。
    5、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6、 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孝不如养。
    7、 入世须才更须节,传世积德还积书。
    8、 《石鼓农民起义之歌》:“天上的太阳热烘烘,你是风来我是云。兄弟拜把子一条命,来世还当亲兄弟,不破楼兰终不还。小小石鼓村,人人英雄好汉。石鼓一响,有兵八万。陕甘兄弟,同心举旗。跟随统领邵三纲,义旗招展子午岭上。”(由宁县春荣乡当庄任忠海祖父,1987年提供。他一生研究石鼓农民起义。)
    9、 为宁县金村庙大戏楼题对联。公元1983年我在宁县教育局工作期间到金村乡出发,夜宿金村乡欠畔村亲友刘万兴家,他说:“我的爷爷常说,金村大戏楼对联更换多次,民国初年一次修缮,对联是石鼓村姚皮客所题。”为此第二天一早我带极大兴趣抄录。戏楼前台:“寓褒贬别善恶千秋事业若亲目,考世系知终始万代人情全在嗞。”戏楼后台柱对联:“戏文人喜闻唱两句贤孝高节化顽心,优仪神悦嚮(向)演几句纲常大义助灵气。”由于风残雨蚀,在庆阳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我的老师梁希孔帮助下才整理出来。梁老师说:“此对联对仗工整,有才气。”据我的六叔姚全禄讲,椿儿爷还写有《石鼓颂》手抄本他见过。每逢红白事他给乡邻拟写对联。六叔记忆最深的一副羊圈门对联“羊上高山吃好草,一年四季下双羔。”时过境迁,再也查阅不到他的墨迹和文字性的东西。仅存口碑而已。
    四爷短暂一生,在改朝换代,兵匪交加中度过。他文武双全,疾恶如仇,行侠仗义,为穷苦百姓谋利益,所以才赢得一方老百姓赞誉,百年来陕甘老百姓至今热衷讲他的故事,从这一点上讲,他不失为家族之楷模,人中之豪杰。《庆阳地区志》、 《宁县志》、《宁县石鼓村志》、《宁县石鼓姚氏家谱》、《宁县九龙川姚氏家谱》、《正宁纪存堡姚氏家谱》均有记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8 07:57 , Processed in 0.0894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