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8|回复: 4

似曾相识“楼”归来 莲子营姚文采旧居易地重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10 08: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8-10 08:40 编辑

    似曾相识“楼”归来 莲子营姚文采旧居易地重建
    在列入保护名录前一夜被拆,复建是为了警示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
    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记者昨天在夫子庙平江府路南端的路口看到,南京市夫子庙大市场二期工程门前,有一处围得严严实实的围挡,里面藏着一处新建的民国风的建筑。旁边的老街坊告诉记者,这里复建的正是前几年被拆除的民国教育家姚文采的旧居。
        一生百折不挠地“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的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但很多人不知道姚文采曾与陶行知齐名并称“陶姚”。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在列入保护名录前一夜被拆
        屋顶是民国建筑传统的红瓦尖顶,老虎窗和立式烟囱,还有带西式立柱的门廊……夫子庙大市场二期工程南侧,一圈高高的蓝色围挡,围得严严实实,记者只有爬上高楼,才能看到围挡内复建的“民国风”建筑的神秘面容。
        而对老城南的居民来说,这栋建筑会让他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更感到一种悲伤。对面小卖铺的老板回忆,附近的老街坊习惯称其为“姚公馆”。当时公馆院子里还有一个小花园,两棵大树中立着一座精致的假山。
        然而2007年,就在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向市政府报批的268处“重要近现代建筑及近现代建筑风貌区名录”即将公示的前一天晚上,这处姚文采旧居因为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竟然被施工单位强行拆除。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研中心总工程师刘正平说,对被偷偷拆掉的姚文采旧居,近现代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要求在南边的、长乐路路边进行复建。“土地已经出让,原地复建没有可能了。所以我们要求必须异址复建,就是为了警示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知情人士透露,原姚文采旧居建于上世纪20年代,建筑格局较为完整,当年老城南大面积拆除历史风貌片区的风波曾惊动了时任国务院领导,因此作为一座承载历史记忆的民国建筑,政府决定姚文采旧居要“易地重建”。
        与陶行知齐名并称“陶姚”
        姚文采在南京教育史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与陶行知齐名并称“陶姚”。
        姚文采(1893-1958),原名蕴丰,安徽歙县人。他从小与陶行知一块儿长大,一同进“崇一学堂”,一起读“金陵大学”,以后又在事业上合作共事20余年。姚文采曾回忆说:“我和行知是同乡、同学、同事、同志,相交最深,相知最切,合作最好的朋友。”
        姚文采曾应陶行知邀请出任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五四”后安徽一大批思想活跃的中学生被无理逐出校门,陶、姚两人于1932年在南京创办安徽公学(现为南京六中),分别任正副校长。正是因为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南京安徽公学成为当时设备齐全、校风端正、纪律严明、成绩优良、颇负盛名的私立中学。他们还特邀梁任公、张伯苓、孟宪承等名师为公学编写教材并讲学,学校办得生机勃勃,培养了抗日将领戴安澜等大量人才。
        1927年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时,姚文采协助筹划建校并任生物指导员,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方法教学。抗战时期他将安徽公学迁至安徽屯溪,免遭日寇践踏。他在艰苦治校的同时还为当时建设黄山旅游区做了大量贡献。
        陶行知也曾在长乐路、姚文采的家中住过。《陶行知生平年表》记载:1946年55岁,4月12日,陶行知由重庆飞南京,筹备将育才学校迁沪及筹办上海社会大学。是日住姚文采家。14日,到晓庄。7月25日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55岁。
        “姚文采见到陶行知消瘦的身躯,劝陶去黄山稍稍休息,陶说:‘时代不许可我休息,民主不许可我休息,人民需要我斗争’。谁知这次言谈竟成诀别。”网友金戈——拾梦金陵说,衷心地希望在复建后的小楼里,可以看到有关姚文采和陶行知先生生平事迹的展览。
        据悉,今年南京拟给75处重要近现代建筑挂牌,其中这处复建的姚文采旧居将多一个“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证”后,这处房子将受到法规的保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09: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曾相识“楼”归来——记易地重建的莲子营姚公馆
    转载▼金戈--拾梦金陵的博客

    似曾相识“楼”归来——记易地重建的莲子营姚公馆近日,路过长乐路,瞥见一座崭新的小洋楼在落成不久的金榜购物广场东南角。

    似曾相识“楼”归来——记易地重建的莲子营姚公馆屋顶是红瓦尖顶,老虎窗和立式烟囱。还有带立柱的门廊。
    看着它,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不但让我眼睛一亮,也使我心中一暖。
    让我眼睛一亮,是因为眼前的它,使我想起2007年被拆除的 “姚公馆”;使我心中一暖,是因为拆除前我得到的信息是,作为一座承载历史记忆的民国建筑,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易地重建”。
    它的主人是民国初期南京的教育家姚文采。姚文采(1893-1958),原名蕴丰,安徽歙县人。他不但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同学,还是陶行知先生的同事。

    似曾相识“楼”归来——记易地重建的莲子营姚公馆西侧似曾相识“楼”归来——记易地重建的莲子营姚公馆

    原西侧

    背面

    原背面
    此前的景象,使我把先前拍摄的照片拿出来进行比对。
    回想2006年6月,我曾经与吾师杨献文先生一起奉命调查它的“前世今生”。
    我们查找到《陶行知生平年表》:1923年 32岁,秋,安徽旅宁同乡会、同学会设立南京安徽公学,校董会推陶行知任校长,姚文采为副校长。 1946年 55岁, 4月12日,由重庆飞南京,筹备将育才学校迁沪及筹办上海社会大学。是日住姚文采家。14日,到晓庄。7月25日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55岁。
                               
    1923年11月陶行知与姚文采(右)的合影

    我们访谈了这座洋楼主人的后人,还有时为南京六中教师的范晓晖。她拿出自己刊登在《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的文章《陶行知与南京安徽公学》。从中,我们了解到姚文采与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的办学经历:
    1924年,陶行知强调师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的重要性,他希望姚文采等同事“小心翼翼,如临大敌”,“精神集中在训育方面”,“全校教职员偕同旧生以身作则,拿全副精神来同化新生”。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进城后,陶行知组织战地救护队。陶行知亲任领队,与副校长姚文采、校医余光中及十几个学生救护北伐军战士。这些举动激励安徽公学学生树立关心时事、积极参与社会的社会责任感,也充分反映了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思想。
            1929年9月,陶行知因致力晓庄乡村师范教育,坚请辞职,经校董会决议由姚文采继任校长。姚文采请学校的老师写了“继往开来”四字贴在大礼堂里,依照陶行知原定的办学方针、教育措施行事。1947年陶行知逝世周年纪念日,学校将大礼堂(原上江考棚的明恕堂)改名为“行知馆”(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以示纪念“。
    范晓晖在文章里写到:“正是因为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南京安徽公学成为当时设备齐全、校风端正、纪律严明、成绩优良的颇负盛名的私立中学。南京安徽公学及更名后的南京安徽中学,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遍布海内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有1923年曾在南京安徽公学就读的抗日将领戴安澜(1904-1942)。还有著名水利专家、博士生导师程良骏(1921- )。冯玉祥将军之女国际著名免疫学家冯理达(1925- )。世界上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探索南极第一高峰 “文森峰”的女性,著名地质学家金庆民(1939-1999)。
    还想要说的是,在秦淮区与白下区合并之后,我从《白下文史》得知,我的高中地理老师姚启安,便是姚文采先生的儿子。看着姚启安撰写的文章,我倍感亲切,更为自己有幸受教于先生创办的学校,为自己有幸受教于先生的后人而感到高兴。我衷心地希望在复建后的小楼里,可以看到有关姚文采和陶行知先生生平事迹的展览。
    最后抄录1926年由吴梅(瞿庵)所作校歌,以示纪念:
    “龙眠潜霍隔江青,童冠集群英。十年时事成荆棘,弦歌地变成了军声。今日重栽桃李,一堂如见澄平。客愁乡梦不须生,相对读书灯。南朝自古多才彦,论游学最好金陵。漫听八公鹤唳,行看万里鹏程。”  

                                                                 原先的大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8-10 16: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莲子营姚文采旧居(城南“姚公馆”)易地重建(在夫子庙平江府路南端的路口看到,南京市夫子庙大市场二期工程门前)
          姚文采在南京教育史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与陶行知齐名并称“陶姚”。
          姚文采(1893-1958),原名蕴丰,安徽歙县人。他从小与陶行知一块儿长大,一同进“崇一学堂”,一起读“金陵大学”,以后又在事业上合作共事20余年。姚文采曾回忆说:“我和行知是同乡、同学、同事、同志,相交最深,相知最切,合作最好的朋友。”
          姚文采曾应陶行知邀请出任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五四”后安徽一大批思想活跃的中学生被无理逐出校门,陶、姚两人于1932年在南京创办安徽公学(现为南京六中),分别任正副校长。正是因为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南京安徽公学成为当时设备齐全、校风端正、纪律严明、成绩优良、颇负盛名的私立中学。他们还特邀梁任公、张伯苓、孟宪承等名师为公学编写教材并讲学,学校办得生机勃勃,培养了抗日将领戴安澜等大量人才。
        1927年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时,姚文采协助筹划建校并任生物指导员,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方法教学。抗战时期他将安徽公学迁至安徽屯溪,免遭日寇践踏。他在艰苦治校的同时还为当时建设黄山旅游区做了大量贡献。
        陶行知也曾在长乐路、姚文采的家中住过。《陶行知生平年表》记载:1946年55岁,4月12日,陶行知由重庆飞南京,筹备将育才学校迁沪及筹办上海社会大学。是日住姚文采家。14日,到晓庄。7月25日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55岁。
        “姚文采见到陶行知消瘦的身躯,劝陶去黄山稍稍休息,陶说:‘时代不许可我休息,民主不许可我休息,人民需要我斗争’。谁知这次言谈竟成诀别。”网友金戈——拾梦金陵说,衷心地希望在复建后的小楼里,可以看到有关姚文采和陶行知先生生平事迹的展览。
        据悉,今年南京拟给75处重要近现代建筑挂牌,其中这处复建的姚文采旧居将多一个“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证”后,这处房子将受到法规的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8-10 16: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秦淮区与白下区合并之后,我从《白下文史》得知,我的高中地理老师姚启安,便姚文采是先生的儿子。看着姚启安撰写的文章,我倍感亲切,更为自己有幸受教于(姚文采)先生创办的学校,为自己有幸受教于先生的后人而感到高兴。我衷心地希望在复建后的小楼里,可以看到有关姚文采和陶行知先生生平事迹的展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8-10 22: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波 发表于 2015-8-10 09:14
    似曾相识“楼”归来——记易地重建的莲子营姚公馆
    转载▼金戈--拾梦金陵的博客

          安徽歙县有几支姚,与陶行知齐名并称“陶姚”的姚文采(1893-1958),原名蕴丰,安徽歙县人。
          姚文采属姚文采在南京教育史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与陶行知齐名并称“陶姚”。
          姚文采属安徽歙县哪支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8 10:59 , Processed in 0.1122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