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3|回复: 0

俺和姚老是同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10 11: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俺和姚老是同乡
    (2015-08-09 01:07:49)转载▼我稷山人

    俺和姚老是同乡【我按:1、此文曾被老庵荐发于《书法导报》(懒得查是哪期了,但可以肯定彼时他尚健在);2、估计他生前没看到;3、不恨吾文未见他,恨他未见吾文耳】
    姚老者,姚奠中老先生也,稷山南阳村人,章太炎晚年弟子之一(姚自述),山西大学教授,字写得好。
    关于姚老,我所知道的只有这些:其人,我没有刻意搜罗了解;其学,我绠短汲深,不敢置喙。但是,起码从二十五六年前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已经听闻并刻存印象中了。后来我不止一次地努力回想,我到底是怎么知道姚先生的呢?却死活想不起来。这也正好说明,姚老的名声之大,竟能雷贯三尺微命一介中学生的耳朵里去。从那以后,姚先生就像是我的一个什么人,再也没有从我的人生中消失,相反有不少我曾经认识的人后来却想不起来了。
    其实,就我对姚先生的这些了解中,最让我感兴趣的也只是两点:一稷山人;二字写得好。
    先说稷山人。
    可以称作稷山人的多了去了,光在世的就有三四十万。做为个体生命,大多数引不起我的兴趣。而姚先生这个稷山人却令我萦绕心怀,念念不忘。曾在无数个场合,当有人问起姚先生的籍贯的时候,我会脱口而出:“稷山的!”得意自豪之态,我自己似乎都能看得出来。我说不出来为什么。
    我刚刚说过,稷山人夥矣,为官的为商的,有权的有势的,英名的臭名的……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而姚先生,却作为一种人格的召唤精神的提引,隐隐约约若即若离地长存我几十年不无趔趄的人生中导我前行,使得我由衷地因与之同乡而自豪兮兮。
    世界这么大,以地域分,哪个地方没有乡贤哪个地方没有地痞呢?以行业分,哪个行业没出过模范哪个行业没出过王八蛋呢?总有人引他人以为荣,总有人被他人引以为荣。做为稷山人,让我引以为荣的,古有后稷弃今有姚奠中。也许,姚先生和稷山的关系,只不过生在那个地方,只不过在那个地方生活过十几年,而且还是十几岁之前的十几年而已……稷山,都给过他什么呢?对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又起过什么作用呢?对姚奠中之所以成为后来的姚奠中又有过什么影响呢?但是,我认为,有些东西对有些东西的那种“养”,又却是无形而致命的。
    当然,我愿意引姚先生为荣姚先生挡不住,能不能让姚先生也引我这个小同乡为荣呢我不知道,但我敢保证,我绝不会让姚先生引我为耻。
    次说字写得好。
    也许是个人的臭毛病吧,在生活中,我喜欢随时随地留意那些对联牌匾等等与书法有关的东西,默识揣摩会意于心。这些年时常得见姚先生的墨迹,近有临汾一中、山西师大临汾学院的校名题字,还有我的老家稷山县南梁村门楼背面的“惠风和畅”(捎带说一下,正面“南梁村”三字系时任中国书协主席的张海所书。一个中国农村的村名书字都这么有来头,俺每次还乡路过都觉得特牛逼。替父老乡亲们轻轻地问一声:写这些字花钱吗?花的钱多么?)远的呢?前年搭友人车从吉县返临因路堵绕道乡宁,远远地瞅见一面山坡上有座气派的庙宇建筑群,山脚下的牌坊上“南山寺”三个大字闪光夺目,窃想不会是姚书吧?走近了一看,果然。情不自禁地呼朋同观,一女伴问“姚奠中是谁呀?”我又一次脱口而出“稷山人!”
    其实,对书法我是外行,我不懂书法好坏更说不出咋好咋坏,但我知道自己喜欢啥字不喜欢啥字。就拿当代书坛泰山北斗的启功来说吧,我不敢小觑但我真的不喜欢他的字,而我喜欢姚老的字。对了,记得曾看到启老在看过姚老在京书展后说过这么一句话“山西人,人老实、字老实”,后面好象还有“这么好的字不懂得向外推”的意思,因没记住原话是咋说的,这里就不引用了。
    姚老今年已届百岁,从年龄上说足足堪称“老”了,而他的字也足足堪称“人书俱老”。我不会用那些“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无体不能、力透纸背”的套词来评说姚老的字,引用一句马一浮的话算了:“所谓大家者,取精用宏,不名一家,不拘一体,然后能语于此也。”
    局部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稷山有三宝,麻花姚字和板枣。”行笔至此方才想到:曾经好多次,当我回答别人我是稷山人以后,对方会恍然大悟地叫唤:“噢——稷山麻花!”彼情彼景,让我又自豪又自卑。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临汾,稷山麻花比稷山板枣名气大,稷山板枣比稷山人名气大。
    而我,能和姚老是同乡,真乃何幸如之!
                    2012年11月25日堆于涩庐


    读《俺和姚老是同乡》启感  
    2013-04-04 15:07:16|

    今年开学之初,我的同事,人称中文系“老夫子”的庄孑,专门给我送来了他的一篇随笔散文《俺和姚老是同乡》,当时仅为泛泛阅览,还待抽时细品。昨日他又专告我:那篇文章已被《书法导报》刊发。于是,我赶紧注目拜读,细品之下,心生萦绕,颇感鲜味。于其优美文笔之外,内容更有启迪、激励、引人反思等功效。
    其文中主人公姚老者,生于1913年国学大师、百年之身的姚奠中先生是也。作为章太炎晚年七大弟子之一,与鲁迅、周作人同门。教育家、书法家、山西大学著名教授。其诗、书、画、印被誉为“四绝”;诗词创作堪称一部现当代历史记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风骨;书法高古大气,沉雄典雅,兼善楷、行、草、隶、篆,文化底蕴深厚,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及多处博物馆永久收藏。并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同为山西省稷山县人,庄孑与姚老年龄差了一个花甲,是姚老之诗、书成就乃至人品、治学、名声等,萦绕着庄孑从中学起就以他为风范,并“作为一种人格的召唤精神的提引,隐隐约约若即若离地长存我几十年不无趔趄的人生中导我前行,使得我由衷地因与之同乡而自豪兮兮。”在探讨人生与地域关系时,他写到:“也许,姚先生和稷山的关系,只不过生在那个地方,只不过在那个地方生活过十几年,而且还是十几岁之前的十几年而已……稷山,都给过他什么呢?对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又起过什么作用呢?对姚奠中之所以成为后来的姚奠中又有过什么影响呢?但是,我认为,有些东西对有些东西的那种‘养’,又却是无形而致命的。”这说明人的成绩与出生之地域无大关,后天形成则致关。他并如此于姚老作保证:“我愿意引姚老为荣姚老挡不住,能不能让姚老也引我这个小同乡为荣呢?我不知道,但我敢保证,我绝不会让姚先生引我为耻”。
    庄孑先生(姑且让我这样称呼他吧)也确实不虚此说也。何以见证?庄孑为其笔名,“老夫子”或许是一种尊称抑或戏谑,其实他仅达不惑之年。但却满头顶部全秃仅四周有一圈稀疏的短寸白发,连眉毛也白了不少,加上李逵般的脸膛,让人怎么也不敢相信他的生理年龄。连书记、院长们都在其姓前加一“老”字称呼曰。然其数载苦读文学、历史、哲学等中外典籍文化,古文功底颇厚,出口就有琅琅名句、名段,其文章随时能引述名篇佳作之句段,而思想又颇多新颖潮流之观点,已然特立独行也。为学生所仰慕,为同事所佩服。其人品感我心怀,发我深思。庄孑先生以名家风范励志,以名家打造了自己的名声。姚老是他的镜子,而他则成为了我们校园里师生读书学习的一面镜子。春夏秋冬,一元复始,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就是他持之以恒、不倦、不怠的读书形象。早晨、下午,树下、草坪、铁座椅等处基本上都能见到他或坐、或站的身姿,或朗读、或背诵,为我学院第一人,点燃了数届学生们的经典诵读之火,可谓师者风范啊!他曾送我从网上下载的一些历史的、文学的长篇受读文章,里面处处看到他的精评文字,足见其批判性思维,也具见其用力之勤勉,可谓用心用观点之读啊!
    励志励在心头,启迪启在行动,他把苦行憎的读书学习变成了乐趣和习惯,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等知识侵润着他心田,填充着他的思想,历练着他的修养。其越来越丰富的谈吐和“涂鸦”文字变成了学生们的喜爱。这就是慕姚老而有想让姚老以此小老乡为小荣的庄孑先生。
    有人说我写人的文章太多,于今不由自主地又写了此篇,多此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7 23:06 , Processed in 0.1126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