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上跑”“和敌人一定要打到底”“暴露目标对我们不利”……当我们听到这些字眼的时候,电视里炮火连天的情景便浮现在脑海。然而,在老兵姚国太的脑海里,这不是电视里的故事,而是他亲身经历的实战。
他,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曾经无数次地从血泊里逃生;他,用大刀与敌人展开过肉搏,在枪林弹雨中赢得过胜利,他就是战争时期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老英雄——姚国太。
姚国太,读过高中。1947年11月参军,当了一名通讯兵。那时,通讯对部队来说很重要,所有指挥信息全靠通讯员第一时间送达,那时他只有20岁。
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姚国太老人激动万分。60多年过去了,说起当年打仗,姚国太依然清晰地记得战斗的每一个细节,他甚至能说出具体时间、上级指挥官以及每个山头的名字。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历史上称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在这场战役中,姚国太所在部队也在其中。在姚国太的生命里,这是老人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战斗,“我差点就见不着爹妈了”,老人重复着这句话。
“天上飞着轰炸机,地下埋着地雷,眼前一片火似的。”“敌人的炮弹说来就来,炮弹一落下来,我们就被打得七零八散。”“有一次一颗炮弹打下来,弹片飞起,擦过我的后脖颈,差点把脑袋给削下来……”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姚国太被敌人的炸弹炸伤了眼睛,震聋了耳朵。清理战场时大家以为姚国太牺牲了,用一块白布把他给蒙起来,与其他牺牲的战友一溜摆放着,准备掩埋,后来他竟然苏醒了。“那时,觉得自己就要死去,再也见不到爹娘了。和我在一个屯的刘本田就躺在我旁边,我醒了,他却再也没有醒过来。”说到这里,姚爷爷的眼角湿润了。
“当时就像孩子打仗一样,敌人来了就往前打,倒不害怕。现在回想起来却害怕了。”姚国太从军期间参加过大小无数场战斗,各种奖章和勋章就是见证。虽然老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吃尽了苦头,甚至险些搭进性命,但这些年,老人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不张扬,不邀功,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支撑着家里的一切开销。有时为了能按时交物业费,曾多次捡拾废品补贴家用。
如今,88岁的姚国太老人有5个子女,老人最放心不下的是聋哑的三儿子。“三儿子和儿媳都是聋哑人,没办事能力。我们买不起新房,现在就希望能给他们申请个廉租房。”志愿者了解到姚国太的情况后,曾多次为老人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我从去年开始关注老兵,他们有些生活状况不太好,我希望能有更多志愿者来关爱他们,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安度晚年,享受生活。” 准旗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沈波说。
“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些故事,只是在历史书上学了点。今天,如此近距离感受,收获很多。”听完姚国太的故事,准九中初中毕业生张旭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