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69|回复: 0

从姚老身上学做人(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30 1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姚老身上学做人(图)2012年07月18日07:46山西新闻网









      出场人物:梁兴国,笔名梁桐寿,山西离石人。山西省青年书协副主席,中国法官诗文社常务理事、山西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

      不念一己之小厄 不记一己之私仇

      2009年2月,梁兴国成为国学大师姚奠中门下弟子。在大师的悉心指点下,他的书艺得到了显著提升。适逢姚老先生百年华诞之际,身为门下弟子,在仰慕姚老横溢之才华的同时,他更为姚老“不念一己之小厄,不记一己之私仇,无怨无悔,永远向前”的立身之道所折服

      记者:时逢姚奠中老先生百岁华诞,身为姚老门下弟子,你认为姚老收弟子更看重一个人身上的什么?

      梁兴国:姚老最看重一个人是不是“实在”,在品德上是不是诚实敦厚,在学业上是不是扎实深研。姚老称赞人最多用的三个字就是:“实在人。”就我而言,先生在看过我的书法作品后,十分看重我的楷书功底。又在向我的朋友与先生30多年的忘年交认真了解我的人品后,才同意收弟子的。

      记者:因敬生畏,你见先生时,有这种情愫吗?

      梁兴国:当然有敬畏感,因当时先生已97岁高龄,深感不宜常去请教,总是积下不少问题,两个月才请丰满兄(我的师门介绍人)一同去先生家。去了两次后,先生看出我的局促,和蔼地说:“有了问题就多来,以后就不用叫丰满了,多会儿想来多会儿来。”先生的口音夹杂着浓重的运城话和南方话,开始我听不懂,偶有保姆当翻译。但保姆不在时,一句话先生得说好几遍,我才能领会。交流的困难,使我更加不安,然先生十分耐心,实在听不懂时,便拿出钢笔写在纸上,这样经过十多次的交流后,我才克服了语言交流障碍。

      记者:姚老为太原市双塔寺书写“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你在碑阴书写“姚奠中简介”。与姚老一起“同台演出”,这份殊荣令同行羡慕又嫉妒。你是如何赢得这份殊荣的?

      梁兴国:首先是姚老对我楷书的认可。我从9岁起从父学书,一直至今,在认真研学魏、隶、行、草书的同时,一直未断唐碑的临习。经姚老指点,纠正了我楷书中许多问题。2010年秋,姚老在看完我写的一本楷书册页后,连声称赞,当即题跋:“兴国楷书,工整清秀,直逼唐人,之垒工夫所至,不待文饰。若再弘之以魏晋,参之以秦汉,庶几正入变出,独具风貌,可预期也。”先生在对我的楷书做出很高评价的同时,又给我指明了努力方向,我当毕生努力为之。二是一种缘分。《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这篇文章是1997年双塔文管所请先生写的,当时说要刻碑记之,后不知何因,3年后才求先生书之勒石。这块碑正好等我拜师之后,且在恩师熟悉我所有字体后,选定由我以唐楷书写的,你说这不是缘分吗?

      记者:姚老的日记对后人来说,可谓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财富。听说整理姚老的日记并不容易,曾几易其人。整理过程中,你从姚老身上获益最多的是什么?

      梁兴国:由于姚老日记字体小,又时而繁体、时而草书,所以很难认。令人痛心的是以前的日记均已遗失。由我整理的日记是从1964年8月起,中间有3年的也已找不到,目前已整理到1998年。整理姚老日记,让我领略到了姚老的奋斗轨迹,最让我获益的是先生伟大的人格,“不念一己之小厄,不记一己之私仇,无怨无悔,永远向前”是他的立身之道。只要能教学生,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受。只要对社会有益,先生都会勇挑重担,勇往直前。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先生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榜样。

      记者:能试举一二例吗?

      梁兴国:“文革”期间,姚老被扣上 “反动学术权威”“现行反革命”的帽子,横遭迫害,被批斗,被抄家,住牛棚,当小工,挖地沟,烧锅炉,拉煤,种地达6年多,先生一家也受株连。然而,先生以常人难有的达观,以平常之心看之。

      冬天到了,学校叫他烧锅炉。先生认为烧锅炉有意思得很,首先是信任你才让你来烧。其次,锅炉房有4台苏式锅炉,炉膛有八九尺深。一锹煤7.5公斤重,每次要加10大锹。虽年近花甲,但姚老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巧劲“一锹煤送出去,‘唦’的一声,天女散花似的,映着红彤彤的炉膛落下去,接着‘嘭’的一声,火苗就呼呼地往上蹿。看见火苗霍霍地烧起来,锅炉的温度迅速往上升,蒸汽仪表指针刷刷上升,心里也有种说不出的快慰,甚至忘了自己是在劳动改造。辛苦我一个,大家享温暖,不也是种快乐吗?”

      姚老的凛凛正气体现在维护学术主张上,先生曾奉命去汾阳县贾家庄村批判 “大毒草”《三上桃峰》等,性情一向温和的姚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而他的“反动”言论却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始终坚持真理,体现了一代大学者的高尚风骨。

      记者:所谓言传身教,姚老身上还有哪些令你难忘的?

      梁兴国:我生性不重仪表着装,而每次见姚老时,姚老都着装严整,即使在家,也很讲究。久之,我也不由得注重起自己的着装,有友笑道:“不嫌累吗?”习惯成自然也,儒家礼仪如此。先生一直对人尊重,礼仪上也从不怠慢。不管少者长者,看望先生临走之际,先生总要站起送行,令访者感动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8 22:40 , Processed in 0.1020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