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医生姚尚龙获中国消除贫困奖来源:长江网 | 发布时间:2015-10-17 10:07
(长江日报)昨天,习近平会见了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奖者代表。作为第五届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奖者之一,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麻醉学专家姚尚龙受到接见。从医近40年的姚尚龙被称为“医疗扶贫专家”,他是今年全国获该奖项的武汉地区唯一一人。 2008年“5·12”大地震爆发,姚尚龙第一时间带领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赴灾区救援。在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他做了17台手术的麻醉。 16日,当地居民谭邦富在震后重建时摔伤腰椎,来到医院就诊。价值近2万元的脊柱器械,对于这位农民来说太昂贵,他打算放弃手术。得知这一消息,姚尚龙当即打电话协和医院,尽快找到合适的器械送到灾区。当晚6时,器械辗转运至什邡医院。第二天早上,姚尚龙亲自负责麻醉,将器械安装进了谭邦富体内。从开始联系到手术完成,仅用了20小时,所用器械及手术费用全部免除。 2008年5月,他促成了对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价值100万元的医疗救助,并力主武汉协和医院成为该院的技术支持医院。 被“因贫弃医”触动,促成协和医院技术支持震区。 链接>>> 湖北还走出过 两位扶贫名人 化疗刚完带队赴新疆博州,推广十多项医疗新技术 中国消除贫困奖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新闻媒体共同发起,共设5个奖项10个名额,包括成就奖、全球奖、创新奖、捐赠奖、感动奖等。2004年至今已举办了五届,共有49个单位和个人获奖。它是我国扶贫领域社会影响最大的奖项之一。 此次姚尚龙获得的是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此前,湖北还走出了两位有突出贡献的扶贫人士。一位是长阳土家山寨赤脚医生邓万祥,一位是在深圳创办残友集团的武汉人郑卫宁。他们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 邓万祥是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黍子岭村的乡村医生。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赤脚医生”,40多年来,为近万名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10万余元。 湖北武汉人郑卫宁1997年率5名残疾人,利用一台电脑,在深圳创办“残友”。奋斗15年间,未借银行一分贷款、未用政府一文补助,将残友发展为“郑卫宁慈善基金会”旗下的9家社会组织、33家社会企业的集团公司规模的世界级残疾人高科技就业平台。 59岁的姚尚龙是一名肾癌患者,从2008年开始,先后在头部、甲状腺和肾脏做了3次大手术,现在仍在恢复期。 2011年,才做完化疗不久,他就带队奔赴医院对口支援的新疆博州。在博州人民医院,他和同事一起建立起哮喘之家和介入治疗室,开展新式剖宫产等14项新技术。 “化疗算什么,当时在博州头发都掉光了,还是和少数民族兄弟们一起大口喝酒,当地习俗金杯、银杯、铜杯,一杯不差!他们说我是新疆人的儿子娃。”想起已结下友谊的当地百姓,姚尚龙爽朗地哈哈大笑起来。至今,带病工作的他仍每年至少去新疆两次。 这些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新疆、湖北等地的老少边穷,推广新的医疗技术,在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协和医疗队”。他说:“过去都把对口支援看成一种任务,那是错误的,应该看成一种责任。只有当作责任,才会义无反顾。” 姚尚龙出身安徽的贫苦家庭。从医近40年,他看到因病致贫、因贫弃医的人,总是想到在经济上替他们减负。 去年11月,来自枣阳农村的年轻母亲周小会,抱着3个月大的先心病儿子来汉求医,当时身上只有借来的8万元。面对几十万元的手术费,一家人准备卖房。了解到他们家庭困难,姚尚龙一句话,“先救人再说”。最终,孩子换心成功,且减免了绝大部分医疗费。 “医院一直给我们欠费治疗,时不时还送尿片,送衣服。没有这些好心人,就没有我孩子的第二次生命。”周小会含泪对记者说。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能帮一点是一点”,是常挂在姚尚龙嘴边的一句话。他说,看到那些贫困地区的群众,就想起了年少贫寒的自己,“不管做到多高的职位,有多大能耐,都不能忘了身为医者的初心”。 在他的倡导下,协和医院发起针对贫困先心病患儿的减免活动。13年来,共减免医疗费3670万元,救治近5000名贫困先心患儿。 “能帮一点是一点”,13年减免贫困先心病患儿三千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