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3|回复: 1

雪中的炭火——读姚蜀平《他从东方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2-24 22:03
  • 签到天数: 77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5-10-22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雪中的炭火——读姚蜀平《他从东方来》
    武际可
    2014年03月26日10:0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url=]分享[/url]推荐            字号

    《他从东方来》,姚蜀平著,金城出版社出版,2014年,定价48.00元

    有一位大人物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按理说,我们的小说,也应当多写一点普通老百姓的事。少写那些“幼稚可笑”的事。可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小说、电视剧等文学艺术作品,却大量是写皇帝、大人物和有权有钱有势的人。愈是有权有势,便愈是有人写,书店里、银屏上都被他们占据了,留给升斗小民的地盘,小得可怜。这无异是一种“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的现象,用西方人的话来说,就是“马太效应”。

    前几天,友人送我一本姚蜀平的新作《他从东方来》,我花了两天看完了。它给我一种清新的感觉。啊,这是一本专门写小人物的书,写得太好了。不仅主题伟大、叙事详实,而且文笔生动、情节感人。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当前冰雪文学界中的一盆炭火。

    小说的主题是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派赴欧洲的劳工群体。当时中国先后派出了大约七十万华工,开赴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其中有数万人客死他乡。而无论是他们的祖国还是招募国,逐渐把他们淡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对德、奥宣战。按理说大战结束,中国应当作为战胜国了。然而在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召开的巴黎和会竟然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权益转交给日本。可见当时的列强的眼中,根本就无视中国劳工对战争取得胜利的贡献,这才引起了后来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人们说是中国人民新的觉醒的一个标志。不过,当我们打开历史书来浏览关于五四运动的介绍时,看到的大量文字是关于“赵家楼一把火”、“北大学生走上街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张宗祥挨打”以及后来中国代表拒绝签字等等的描述。其实这一切的背后还是对于那七十万劳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贡献的评价问题。这些人是不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有贡献还是可以从历史上抹杀的问题。其实质是参加巴黎和会的战胜国代表们,认为那七十万人的贡献等于零,那些人是苦力,犹如美国早期的黑奴被看作对于美国立国的毫无贡献。尽管那时个别国家已经号称打出“劳工神圣”的口号,不过那只是旗号而已。这些劳工们在一战中,和战士一样,照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照样有性命之忧,但是这些为战争付出贡献的劳工仍然不能与战胜国的战士、平民平等对待,还是要低人一等,这才是问题的实质。这个问题,实质上还是现今一些人喊叫得多的人权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去碰这个实质问题,而只谈“外争国权”,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

    诚然这是一个伟大的主题。不过要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个主题,就需要一番考量。一种办法是以史学家的角度,对这七十万劳工的业绩进行考证、整理、归类,然后以司马迁之笔法给以褒贬。这样写,它会是一本历史书,会对历史的真实情况给出一个严肃的描述。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不仅那些招募国不承认他们的贡献,连他们的祖国也逐渐把他们淡忘了。可见不是大家对事实的核实有分歧的问题,而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所以即便写成一本关于劳工的历史书,也只会放在图书馆里,供少数有兴趣的历史学家们去坐冷板凳参考。而要关涉人们的价值取向问题,就需要把它写成一部小说,融入作者的情感,才能唤起读者的良知,重新定位和评价这批劳工的伟大贡献。姚蜀平选择了后者,并且完成得很出色。

    作者说:“我以东线和西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做背景,用一对孪生兄弟作为主人公构筑了这部长篇小说《他从东方来》。这对来自浙江青田的兄弟,前往山东威海卫应征英国招募华工,途中因故失散,弟弟天亮进了英国军营,到法国一战西线做了十四万华工之一员(实际西线华工人数达二十万之众);哥哥天青阴错阳差地到了俄国当上了华工,后来被卷入十月革命和内战。兄弟二人历尽千难万险,战后他们始终没有回国,终其一生都在苦苦寻找对方下落而不知所终。”小说的初稿荣获了2011年华文文学星云奖的历史小说的佳作奖。后来经过“从一战扩展到二战及西班牙内战”。

    小说的构思和情节描写是成功的。双胞胎兄的分离处处揪人心弦,他们历尽千险,有前线的枪林弹雨、有战壕中的冻饿、有零下四十度的冰雪严冬、也有与当地居民的情感交流。情节十分吸引人,使人一旦拿起这本书,就不能放下。特别还为两兄弟能否相会,始终留着悬念并为他们的安危担心。



    既然是历史小说,就需要有历史的真实感。小说将一战和二战的最重要的大事穿插其中,增加了真实感。我在读后,感慨地说,作者需要完整地对一战和二战的历史熟谙于心,才能够运用材料这样得心应手。近来发生了乌克兰事件,我们对乌克兰的历史才有了一点了解,在阅读这本小说后才发现在多年以前,作者就已经对乌克兰与俄罗斯历史上存在的矛盾了然于胸。作者说,萌发写这本书的动机起于三十年前,原来书中凝聚了作者花了三十年的考证和积累。人常说“十年磨一剑”,是说功夫到家了,剑自然是好的。而今姚蜀平竟然是“三十年磨一剑”,人生能有几多三十年?可见这本书的份量了。这就难怪作者能够自豪地引用常语说:“历史除了人名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小说除了人名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看完这部书,你会慨叹这部“小说除了人名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此言不虚!

    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近代史上,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势力入侵和瓜分中国,是因为中国贫弱,不够富强。所以只有富国强兵一途,才是外争国权的根本之计。读过这本书后,扪心一想,只有富国强兵,还是不够,还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还有一个对华工、对华人怎么看和怎么评价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仅是富国强兵能够解决的。在当前“一切都是洋人好”、“大学不要本国博士”的氛围下,在自己祖国就把华工忘却的条件下,在我们民族自己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的条件下,我们怎么能在世界上活得神气起来呢。要别人看得起自己,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而作为一个民族,首先要尊重和看得起自己的升斗小民,看得起自己外出的华工。看看这本书,也许你会有和我共同的想法。

    《他从东方来》,姚蜀平著,金城出版社出版,2014年,定价48.00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2-24 22:03
  • 签到天数: 77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2 0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蜀平一九五八年毕业于北京人大附中(第一届正式高中毕业生);一九六三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首届毕业生)。先后在核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及政策管理所工作。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四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史系任访问学者,回国后,率先向国内同袍介绍台湾学者柏杨和李敖,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六年先后应邀在科大、北大、清华、人大等近十所高校做过相关演讲。一九八九年赴美讲学,先后曾在史密斯学院、佛兰克林•马歇尔学院和本特立学院任教。在物理学史、中国科学院院史、中国留学史及现代化运动方面做过研究,发表过《华裔美籍物理学家对现代物理的贡献及其社会原因初探》等论文及《现代化与文化的变迁》等著作。参与电影剧本《李四光》、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恋》创作,发表过散文《儿女祭》、短篇小说《沉默的路》等。现定居美国。
    姚蜀平:原籍,安徽宿松   系宿松姚氏始祖姚木一公第22代后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0 09:29 , Processed in 0.1396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