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6|回复: 0

姚惠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绣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5-11-5 07: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岁起开始学做刺绣,弹指间已绣了30多年,姚惠芬从一个乡村的小绣娘成为享誉绣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对姚惠芬而言,刺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值得付出一辈子生命去求索的生活方式。

    金秋十月,伴着姑苏城内沁人心醉的桂花香,我们驱车来到苏州西部、毗邻太湖的镇湖镇。
    镇湖镇,大抵是临近太湖的缘故,得以此名。除却它的地理位置,它的另一文化标识逐渐广为人知。在全国的刺绣市场中,苏绣占到80%的市场份额,而80%的产品来自镇湖,因此,镇湖成为“中国刺绣艺术之乡”。
    “琴芬”与“勤奋”
    在“刺绣艺术之乡”的绣馆街上,有家“琴芬绣庄”, 它是姚惠芬和妹妹姚惠琴于1998年在当地创办的第一家集“产、学、研、销”为一体的刺绣绣庄。“琴芬”二字,取自绣庄主人姚惠芬与姚惠琴的名字,亦与“勤奋”谐音,是对姐妹二人在艺术追寻之路上的心得总结和精神写照。
    如今,作为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姚惠芬历经三十多年的勤奋努力之后,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多次作为“苏绣形象大使”出访国外,宣扬苏绣,让国外友人沉醉苏绣魅力,赞叹不已……


    梅花香自苦寒来
    “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曾益无所不能”

    一切似乎冥冥之中天注定,似乎又很自然。上世纪60年代,姚惠芬出身在苏州一个刺绣世家。幼时就深受画刺绣画稿的爷爷和当乡刺绣站站长的父亲影响,拿起绣针跟着奶奶和母亲学刺绣。因为悟性奇高,还未成年就成为乡里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的绣娘。十七八岁偶然的一天,跟父亲去苏州市区办事,在当时的吴县刺绣厂看到《蒙娜丽莎》绣像,当时就被高超的苏绣技艺震撼。姚惠芬直觉地感到:自己不能仅仅停留在绣生活用品,一定要走出乡村,接触新鲜事物,学习高超的肖像绣,要把这种美丽绣制出来。在她的强烈意愿下,拜托父亲为她寻访名师。
    △姚惠芬作品《蒙娜丽莎》

    △姚惠芬与恩师任嘒閒大师
    几经周折,终于在1989年,姚惠芬拜近代“仿真绣”大师沈寿的第三代传人牟志红为师,正式开始修习苏绣的艺术之路。再后来,姚惠芬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嘒娴先生为师,系统地学习乱针绣技艺。 “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曾益无所不能”。学艺终究是个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的过程,十年寒来暑往,姚惠芬大多数时间与绷架为伴,绣中作乐,针尖不辍,一针一针绣出了苏绣这一传统文化的神韵,风格日臻成熟。个人刺绣技艺从“技”上升到“道”的层面,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绩。
    △姚惠芬作品《张大千像》
    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上,她所绣的《张大千肖像》荣获了一等奖,她本人被誉为“中华巧女”。

    △姚惠芬作品《虎头像》
    1997年,姚惠芬在任老师指导下创作的虚实乱针绣《董建华肖像》作品,在“首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得大奖。《董建华肖像》绣制的7个月正是她怀孕时候,最后,绣品绣成了,孩子出生了,从倾注感情来说,这件作品如同姚惠芬的一个孩子一般。
    △姚惠芬作品《葡萄少女》
    在接下来的10多年里,姚惠芬潜心研究,努力探索,并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东西方绘画理论与实践,对人物肖像及中国水墨写意刺绣的创作进行了大胆深入的探索,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与风格,首创了“简针绣”技法,创作出了一批诸如《素描少女肖像》、《葡萄少女肖像》以及《写意牡丹系列》、《写意花鸟系列》等具有高度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刺绣作品。
    △姚惠芬作品《花鸟写意》
    这些作品无论在造形的简练、色彩层次的变化融合、物象明暗的对比以及线条灵动处理等方面都有着全新的气象,有别于传统概念的苏绣技艺,在刺绣作品的审美观念和刺绣技法上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不久前,“简针绣”刺绣技法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姚惠芬作品《水乡之韵》
    从一九九一年至今,姚惠芬所创作的苏绣艺术精品几十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被誉为“苏绣传人”、“中华巧女”,并当选“中国工艺美术行业2013年度典型人物”。
    △姚惠芬作品《婴戏图》
    姚惠芬的许多作品已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伦敦大学美术馆”、“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台湾张大千纪念馆”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馆及美国总统小布什等名人收藏,开创中国刺绣被国际著名博物馆收藏的先例。
    苏绣传人
    铅华洗尽,刺绣半生,姚惠芬老师一身荣耀加身,她依旧质朴地认为自己仍是一介绣娘,“绣娘的工作做不好,其他一切的荣誉都不存在,绣娘是本真”。这也符合姚惠芬的恩师任嘒娴先生“用心做人,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姚惠芬
    姚惠芬是一位美丽、优雅、含蓄的苏州绣娘,她的绣品就象苏州的园林一样,是精致的、风雅的、耐赏的。置身于她的刺绣艺术馆里,如果一边和她交谈,一边观赏她的刺绣,常常会油然而生这样的感想:人如其绣,绣如其人。换言之,只有其人才能绣出其绣,其绣亦必出于其人。
    △姚惠芬作品《紫玉兰》
    在漫长的刺绣生涯中,姚惠芬以自己一系列独特创意的苏绣作品,创出了一条关注、思索苏绣,乃至传统艺术走向的延长线:过去、现在、将来;文脉、传承、创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用手中的针和线,通过自己的指尖为传统苏绣注入生命活力,既强调物像的相似性和逼真度,又有物像的神韵,创新出苏绣新的精神和魅力。
    △姚惠芬作品《怀素写意》
    任嘒娴大师曾如此评价:姚惠芬掌握了一套娴熟的传统刺绣针法和技法,她的刺绣作品,不论是人物、动物、花卉,线条平整细腻,色彩调和,很有功力。她是刺绣同龄中的一位优秀者。
    如果把修习刺绣艺术的历程比喻成“西天取经”的话,姚惠芬可谓是九九归一,取得真经。
    △姚惠芬作品《写意牡丹》
    姚惠芬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是与苏绣历史的发展一脉相承的:生在刺绣世家,长在艺术环境,拜师学艺,勤奋刺绣,锐意进取,传承历史沿着一条有序文化之路进行着。近百年来,从沈寿到牟志红,从杨守玉到任嘒娴,再到姚惠芬,刺绣艺术像一个生命的密码在悄然传递。而为了这个生命的密码的延续,姚惠芬仍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作为苏绣的传人,她不但要绣出能流传后世的艺术杰作,还要传承培养出一代新秀,更要以此绣出自己亮丽的人生。
               
    △姚惠芬作品《徐悲鸿奔马图》                     
    时至今日,姚惠芬追思往事,仍感怀当年勤奋、坚持的自己,更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感谢遇到的恩师,感谢父母无条件的支持,感谢社会各界对苏绣事业的支持和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4 02:34 , Processed in 0.1035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