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71|回复: 0

族谱的血缘属性和文化属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11-12 09: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族谱的血缘属性和文化属性
    (江西 傅荣楷)

           国史、方志、族谱,是我国历史的三种重要载体。民间族谱的内容和内涵,是姓氏文化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热点问题,即族谱是“血缘谱”还是“文化谱”的争议,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血脉延续和文化传承是民间族谱的双重属性
           族谱是血缘关系的真实记录。我国农村保存的姓氏族谱,都按父子关系分世系地记录了本族群血脉延续的详细情况。每一位族人,都记录了姓名、生殁时辰、葬地,以及娶妻生子的情况。这些宝贵的记录,为我们进行人口学、遗传学以及民族播迁和融合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西南地区的许多族群民间族谱,明确记载了明清时期祖辈是从江南各地西迁而来,证明了历史上“江右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真实性。我国台湾地区各姓氏族谱,都记载了从大陆福建和广东迁来的时间和先祖姓名。追根溯源,一条从河南固始,经淮河、运河、长江、赣江、漳水的迁徙路径,清晰地勾划出来,充分证明了大陆与台湾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亲密联系。
      族谱又是族群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族谱中记载了本族群的道德文化,提倡行善积德、团结和谐的族训,记载历史背景的序言和跋文,以及引以自豪的先辈功绩等。
           江西德安古代有一个“义门陈”,十多代不分家,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家庭。宋仁宗赐联:“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炊四百年天下无双”。大家族内有大食堂、托儿所,还有书院,是“大同世界”的最早实践者。族群内部团结和睦,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各地各姓的族谱中,也都记载有本家族中建功立业和道德风范的先贤事迹,成为后人尊崇和效仿的榜样。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成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民间族谱既有血脉延续的血缘属性,也具有道德文化传承的文化属性。民间族谱,因其族群大小、初修时间的早晚、史料的年代远近不同,其两种属性强弱程度有所不同。族群较小、记录详尽,时间较近的族谱,血缘属性较强;族群较大、时间久远、多支联修的宗谱,文化属性较强。 现在各姓氏正在编纂的全国性的通谱(总谱、大成谱),是以各分支的族谱为基础的。具有真实记录的血缘关系的世系图,已经在各支系“族谱”“宗谱”中详细记载,全国性的通谱,其自远古祖先起的世系表,为人为虚拟,将本姓氏中名人串接而成。对于各支系源流支脉只归纳概略,对其详细血缘脉络不再重复。但对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遗产、历史事件和古今知名人物,进行了大量搜集、整理,予以详细记载,故其内容的文化属性很强,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文化谱”。
    二、族谱中血缘关系的考证依据
           由于古代中国农村经济文化基础薄弱,民间族谱编纂工作者的文化程度和思想素养各不相同,民间族谱的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考证。其中,民间族谱血缘关系的记录有实有虚,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笔者认为,民间族谱的详尽确凿记载,是血缘关系的考证依据,而分支族谱的初修(创修)时间,是血缘关系考证的一条非常重要时间的界线。
           初修时间之后有了详细的记录,内容基本真实可靠。从初修时间上溯到本支的始祖,虽然有着较为明确的记录,但有些史实记录不全,需要分析和考证。而从本支始祖上溯到本姓氏的肇基始祖,列出的单线世系表(瓜瓞链),基本上都是人为虚拟的。列出的先辈都是史书中有记载的真实人物,而其世系先祖上下之间,并不一定有父子血缘关系。
           《丰城傅氏族谱》是一部初修时间很早的联修谱,初修时间约为公元860年,为唐代九江教授傅德广编修并作序。族谱记录了江西傅氏开基祖傅钦,至唐代名门望族丰城傅氏的世系表,记录详尽,但其中有些记述存在疑问。唐代后的记录则基本可靠,但因历代续修删节较多,错漏之处也不少。傅钦以前的世系图,则是虚拟的,不能作为血缘关系延续的依据。
           现在民间族谱中,有许多支系族谱是在清代才开始纂修的。由于以前无记录,其溯源世系表往往从其他支系族谱中照搬过来。由于受光宗耀祖思想影响,各姓氏之间互相攀比,都将历史上著名人物作为世系先祖。现在江西傅氏各地分支族谱,大部分以宋朝尧俞公为世系先祖。而宋朝时江西傅姓人口已经有约六万人,占全国傅姓的百分之二十。尧俞虽为达官贵人,繁衍速度再快,也不可能仅在江西一地就有这么多后裔。江西本地原有的五万多人也在繁衍,各分支不可能都消失了。各地族谱对尧俞子孙的记录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为三子,有的为六子,也有的为七子、八子,名字也不相同。
           江西傅氏有些支系族谱的记载源头部分存在疑问。其他姓氏族谱中,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需要分别认真考证。
    三、父系、母系血脉交融
           中国民间族谱记载的是父系血缘关系,而母系血缘关系也是不能忽视和忽略的。从常识来看,每一个人从外貌上来看,有的人像父亲,有的人像母亲。提取DNA,也可以知道,父亲和母亲都有遗传基因。
           由于有母系血缘关系的存在,每个族群血脉延续中融入了其他姓氏、其他民族的血缘。我随父姓傅,我母亲姓徐,我祖母姓张,再早的各位先辈母系祖先中有许多姓氏。我们每个人的血缘都与许多姓氏,甚至不同民族关联。
           就仅从父系关系分析,也需要深入研究。父系世系图中,儿子的基因有二分之一与父亲相关;四分之一与祖父相关;有八分之一与曾祖父有关,……。依此类推,相隔十代人,父系血缘遗传只有千分之一;相隔二十代人,只有百万分之一,相隔三十代人,只有十亿分之一;……。族谱中即使有确切记载的父系世系图中,相隔代数越多,血缘相关度就越低。
           古代族谱中只记录父系世系图,只将妻妾作为父系世系图先祖的附着内容记载。这主要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影响,但也与史料记录手段落后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要将父系血缘关系和母系血缘关系同时记录,网状关系将非常复杂,这在古代是不可能做到的。
            现在姓氏族谱已经采用了先进的方式和科学的手段。不但记录内容的容纳量大大增加,而且母系血缘关系的记录也有了可能。现在,有一些谱牒研究机构和专家提出了《大中华姓氏谱》的设想,就是将族谱中女性在娘家的记载详细化,并与丈夫家族族谱交叉记录。这样,全中国的族谱互相联系起来,成为一部全中国各民族各姓氏的《大通谱》。如果需要时,通过计算机检索,就可将任何个人的父系、母系血缘关系历代情况,立即查个一清二楚。
    四、认祖归宗是中国传统文化现象
           同姓同民族不同分支之间,如果没有可靠记录作证据,是否有血缘关系(父系)不能予以确认。因为姓氏文化传承中存在一些特殊的现象。
          “认祖归宗”就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现象。 “认祖归宗”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与祖地“脱根”(失去联系)的族群或个人,寻找并确定了血脉源头,到祖地接续脉缘,称为“认祖归宗”,这是血缘关系的溯源。另一种是,并非有血缘关系,而是由于有特殊原因,主动或是被动地改姓,归并入某姓氏的族群之中。
            湖北鄂州杨姓一支,原本姓傅,是明朝安海将军傅天丛的后裔,因避祸从江西进贤迁出,其族谱中有详细的记载。陕西汉中傅氏一支,明万历年间由江西省临江府迁来,清顺治年因大灾造反,被处满门抄斩,族人均改姓符以避祸。像这种为避乱、求生存,而被迫改姓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多的。战国时代赖国灭亡时,赖姓百姓都改傅姓、罗姓,成就了一段三姓联宗的情缘。
            历朝历代,皇帝为表彰有功之臣,常常给予赐姓的特殊待遇。傅圣说公,就是由商王武丁赐姓。唐朝皇帝曾给协助平定天下的多个少数民族功臣赐姓。广西有一支阿拉伯人援军,由唐王赐姓傅,成为我傅姓同胞中的一支。
            主动取姓、改姓的情况,还有认干亲、从母姓、入赘、遗孤,等等。这些传统现象自古就有,这不符合血缘关系的延续性,但却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这些姓氏变迁文化现象,在族谱内容中有记载,可以判别血缘关系的差别。然而,在族谱创修之前的情况,则没有详尽记录,没有办法判定,可以说,永远无法搞清楚。
           “同宗共祖”,是又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在民间族谱中,创修之前的世系图多为虚拟的,列出来的先祖都是该姓氏的著名人物,都是真实的,但上下两代之间不一定是父子关系,不能作为血缘关系考证的依据。弄虚作假,编造史实,是反科学的欺骗行为。但族谱中只是罗列先祖,并未编造史实,这是民间族谱常见的做法。
            古代修谱时,同姓不同族的族群,有些庶族为了提高本族群的社会地位,往往与士族拉上关系,甚至共同修谱,这种现象称为“合族通谱”。近代农村中,为了提高本族群的声望,自编源头的情况更是常见。
           同姓即为同宗,各民族同姓者都是宗亲。 同姓中古代名人为本姓氏中的共同祖先。“同宗共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现象。前面提到的傅姓回族分支,就是以清朝名将傅弘烈为开基始祖,以“弘”字开头拟定字派表的。他们的祖先是唐朝时进入中国,谱中有明确记载,推认傅宏烈为祖先。他们在族谱中的做法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
    五、姓氏文化中道德文化传承是重要内容。
            家庭和族群是社会组成的细胞,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族谱中收录了家族源流,祖训家规,字辈派语,楹联诗文,墓地碑刻,文化遗迹等。特别是本族中先辈的宗功祖德,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传记,成为族人引以自豪的亮点,也成为族群团结和上进的动力源泉。
           那些战功卓著的将领,治国有方的官员,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技术精湛的神医,成为族人效仿的楷模。傅姓中,古代的傅说、傅宽、傅山等,近代的傅彭真、傅作义、傅抱石等,成为傅姓同胞敬仰的典范。黄姓中,黄香、黄庭坚、黄道婆、黄兴等,成为黄姓族人的骄傲。   各姓氏族群之中,都有一些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和道德风范,成为他们族谱记载的重点。
           家庭和家族,是社会的基石。家族文化的代代相传,对于中华道德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些在中国民间族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爱国敬祖、尊老爱幼、敦亲睦谊、慈善博爱,这些优良传统在族谱中得到宣扬,代代相传。
           赣州信丰《桃江傅氏族谱》中记有“家训十二条”:隆敦孝友,雍睦宗亲,怜恤孤寡,严明嫡庶,最励闺阁,谨继嗣续,慎重婚配,戒除奸淫,弭黜党盟,思念蘸祭,敬立祖牌,尊重派行。各地各姓族谱中,都以不同形式记载有家族古训。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训中,有一些当今仍有教育意义。
           中国族谱修纂时重视道德文化,而对入谱人血缘关系的要求并不是唯一依据。例如,家族中有违法犯罪的人是不能入谱的,入了谱的也会被清除。私生子也不能入谱,尽管与家族成员有血缘关系。相反,过继、托孤、入赘,认干亲等外姓可以入族,尽管血缘关系不相关。
    六、血脉交融和文化传承造就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及海外华人的统称。炎黄子孙和蚩尤后裔,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最早主体。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发展与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
           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中华民族不是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单一民族,而是政治上、文化上的民族组合体。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中华民族”一词已经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
           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融入了众多不同民族的血缘。加之父系母系的血脉交融,使得中国各姓氏族群血脉相通,使得汉族与众多少数民族的血脉相通。
           中国的各姓氏中,都包含有多个民族,越是大姓,包含的民族数量越多。粟裕将军不知道自己是彝族,是毛泽东主席给他点明才知道的。江西有个蓝姓村落,原登记为汉族,看到少数民族有众多优待,提出要恢复其畲族身份。
           古代中国,就有以国为姓、以地名为姓,以图腾崇拜为姓者。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有大量新姓氏出现。各姓氏之间也有相互演变的情况。姓氏,已经不是血缘关系的唯一标志,而且包含了族群文化的丰富内涵。从社会整体上来说,重文化、轻血缘是中国姓氏文化的主流。
           中华文化多姿多彩。汉字和汉文化,不仅仅属于汉族,而且属于各少数民族,他们在保留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在继承和发展着这些源自古汉族的文化遗产。汉字甚至走出了国门,汉文化成了影响巨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周边还形成了汉文化圈。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各姓氏族群共同创造和推动发展的。
           同姓为同宗,同派为同族。同姓氏同胞之间文化联系为主,同族群同胞中血缘关系较紧密。 各姓氏宗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我们在研究中国民间姓氏族谱之时,一定要有大中华的概念,一定要维护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应该防止族群对立、民族对立的错误思想产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中国民间族谱具有血脉延续和文化传承的双重属性。各支系的家谱、族谱,血缘属性较强;族群较大、地域和时间跨度大的宗谱,文化属性更强;现在全国各姓氏族群正在编纂的全国性《通谱》(或曰总谱),则基本属于文化谱。
           民间族谱的初修时间是血缘关系考证的重要界线,之后考证有据,之前则证据不足。族谱的文化内涵,是族谱研究的非常重要的任务。
           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各姓氏族群不断地续修族谱,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现在,我国民间各姓氏族群都在联合编纂全国性大《通谱》,就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研究活动。血脉交融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同胞亲情的凝聚剂。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各姓氏族群的和谐,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8:41 , Processed in 0.1006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