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0|回复: 0

著名影视制作人姚建国做客《文化名人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11-20 12: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影视制作人姚建国做客《文化名人坊》


    2010-12-28 10:51:06    [url=]《文化名人坊》栏目[/url]


    嘉宾简介:姚建国,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任教于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1985年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研修文艺美学研究生课程。1994年调离唐山师范学院,现任唐山电视台高级记者、对外部主任,从事纪录片制作工作。主要著作有《诗学论稿》、《电视美学》、《音乐美学》。《箭杆王》、《律动》等纪录片作品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为唐山抗震三十年而创作的电影故事片《但愿人长久》获澳大利亚拜伦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任制片人系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河北影视家协会会员。最近正在创作的一部著作是《边缘化叙述——中国纪录片运动的困境》。
    我市著名影视制作人姚建国做客《文化名人坊》 记者 王洪潮摄
    主持人:认识姚建国老师不仅由于他是广电同仁,更在于他在广电行业的威望。其作品在国内国际电影节上频繁获奖让人刮目相看,同时他对于本土文化与文化精神的解读,对电视音乐美学的探索研究都使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的睿智和闲雅。欢迎姚建国老师光临《文化名人坊》
    主持人:姚老师,我知道您曾是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后来有成为了一位大学教师。本来从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和影像结缘的呢?
    姚老师:回到过去了,我实质上真正成熟起来是在武汉大学的时候,易中天是我的老师,当时我感受到了一种理论思考的氛围,回来后,当老师觉得挺高尚的,但是并不适合我,当时,就想做记者,1994年,就离开学校,来到唐山电视台。
    主持人:您是一个特别善于思考的人,应该说著作颇丰《诗学论稿》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著作,您能谈谈这部作品吗?
    姚老师:最早我当教师的时候,我加入了作协,以评论诗歌为主要工作,在阅读过程中,我有了自己的心得,就写了这本书。所谓诗歌,不要把诗歌放在一个感知的层面,我把它放在一个哲学角度来理解。在我的认识当中,诗歌是一种灵魂的家园。当时我立足于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举例子: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我寻求诗歌元层次的思考。对诗歌的研究其实是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副产品。在中西文化交碰中,我有了自己的思考。我有一部书还没完成《传统文化的诱惑》,中国传统文化,不管说什么都能找到根源。(书中开头的讲解:为什么是一种诱惑?)同时这种诱惑本身导致对文化扫描的同时,提醒大家要一定会来,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现代人。
    主持人:您的文字功底深厚,同时您在日常的采编工作中善于发现思索,归纳和总结《电视美学》、《音乐美学》之间关联密切,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对电视美学和音乐美学的思考?美学的概念很抽象不是特别好理解您的见解是什么?纵观时下的电影电视作品您觉得美学因素的体现有哪些?有哪些是亟待弥补和提高的?您对于音乐美学的心得是什么?
    姚老师:美学很复杂:艺术哲学,是哲学的分支,美学对于我们当时来说都是基础的东西,必须把握。也就是对一个东西上升到思辨就会上升到理性,在上升就是一种美学的思考。比如说影视作品《大话西游》,表面看很闹,其实很不是,其实它是将电影先锋化的一种表现,比如唐僧很絮叨,其实瓦解掉了唐僧曾经的艺术形象,用文化状态颠覆原来的形象,会产生一种新的太阳,所以《大话西游》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我们中国电影来说,正在往上走,有一个沉重的报复就是艺术形象化,规格化,看上去就能看出来是个什么形象,但是现实生活中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割掉这个癌瘤,很不容易。所以《集结号》上映时,中国人可以忽然发现中国的电影可以这样来拍。我受不了的就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会飞,但是艺术夸张不能到达没有边的程度,这就是一种美学观念的扭曲造成的。比如最近电视剧对李霞的描写,我们无意当中把认为的意识灌输进去,但是一看就觉得她像个比诸葛亮还要神的人。
    主持人:如果说导演是在实现自己的梦的话,纪录片的导演就是在记录别人的梦。在《箭杆王》和《律动》中您在记录怎样的梦?有的时候我们说隔着东西看人会比较的模糊。但我们用摄像机去看人的话,有可能把这个人看的更深入。有人说拍纪录片是站在云端看厮杀。 得站的高。这种观点对吗?
    姚老师:镜头带有主管的选择,自然观念:把镜头放在客观的角度,纪录片不能摆脱主管的角度,比如你去采访时,采访对象就会知道你在采访他,怎么样才能消除他的不自然,只有把镜头放他生活中的某一位置,才能真正纪录真实的角度。主观上去捕捉,中国的古典名著我比较感兴趣,我非常对于中国古典的传统的东西。比如皮影是怎么来到唐山的,其实宋代时,开封那有皮影,非常发达,外来民族进来时非常吃惊,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这么精彩,就把这些人往东北那边赶,他们认为这是人才。“解手”是怎来的呢?就是把手松开,才能方便。
    主持人:一个纪录片创作者,关键不是在于捕捉生活中的“对和错”,而是能够看到很微妙的、很有意思的、很有味道的生命意韵。您又是怎么去捕捉这样的意蕴?您正在写作的作品《边缘化叙述——中国纪录片运动的困境》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常常看到的更多是市场经济对这种很纯的边缘文化的浸染。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关注纪录片的困境,为什么?
    姚老师:纪录片给我的感觉,困境当时不在于经济,主要就是题材,比如中国经济改革,教育的问题,这些题材无关痛痒,但是能反映文化,才能有的做,如果从文化地域的角度,从边缘化的角度来做,但是不能像美国那样,直接记录,我们也没有这个资格。
    主持人:您为唐山抗震三十年而创作的电影故事片《但愿人长久》(任制片人\编剧)获澳大利亚拜伦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任制片人现在看来,这部影片的口碑和票房都在说明冯小刚的商业及艺术思想是对的。作为制片人您觉得这部电影从艺术审美到商业运作上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姚老师:我的第一部电影《但愿人长久》,其实 能和小刚的接触中,又来那个方面成功,一个是政府的资金支持,二是从艺术结构上,我们尝试了反好莱坞式的拍摄,这叫“高潮前置”,但是也有风险,不过我们靠人情大爱的力量,果然,我们成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7 10:20 , Processed in 0.0982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