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54|回复: 21

姚氏歷代人物傳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3 11: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1-3 11:59 编辑

    姚氏歷代人物傳略

      《姚氏歷代人物傳略》是編者把從堯舜開始,歷經我國各個朝代直至現今,所有姚姓載於史籍的人物全都搜集起來,並編寫成簡要的傳略,匯成厚厚的一大本。本書的價值就在於編者把零星散載的史料匯集成一個整體,便於讀者瞭解姚氏歷代峥嶸人物,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对照参考链接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姚氏)1763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1: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耀寧(筆名寧静)世侄是廣西貴港人,來廣東省東莞市謀生已有多年。因此他知道我老家企石鎮的情况,有好幾個村子多達幾千人都姓姚,也早聞説其中有我這樣一個以舞文弄墨爲職業的人。他説自十年前起就一直想與我取得聯繫,幾經周折,最近才終於見上面。

      他帶來一大沓文稿讓我看,就是這本《姚氏歷代人物傳略》。他把從堯舜開始,歷經我國各個朝代直至現今,所有姚姓載於史籍的人物全都搜集起來,並編寫成簡要的傳略,匯成厚厚的一大本。從他在書末開列的資料來源來看的歷代史書數目之多,可見其幾乎是把中國史書所有相關這方面的資料都搜羅遍了。爲此,他付出了相當大的時間和精力。

      姚耀寧以干重體力勞動(挖土機司機)爲生,肩負着一個數口之家的經濟擔子。但他能在辛苦勞作之餘,擠時間去跑書店、圖書館等地方專心致志地查閲史籍,輯録所需。每每有機會到外省市,他也不放過任何獲取資料的機會,那怕上門碰釘子遭人白眼,他都要達到目的。這樣强的事業心和對我們姚氏宗親的深厚感情,令我十分感動和敬佩!

      尤其可貴的是他這樣做並無任何個人功利目的。出版這樣一本書,不但無利可圖,還要倒貼錢。對此, 姚耀寧早已了然於胸,毫不計較。他干的是粗活,但不是個粗人,更不是那種唯利是圖的生意人。他的思想境界很高尚,也是明净的。

      這本書是有價值的,價值在於他把零星散載的史料匯集成一個整體,便於讀者瞭解姚氏歷代峥嶸人物,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我很贊同此書的客觀公正,不以正邪爲取舍。壞人,那怕是像姚文元那樣惡貫滿盈的大壞蛋,也着實記録。

      俗話説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此話雖對,但能像姚耀寧編纂此書這樣的好事,僅做一件就很難了。在感動之餘,我爲能有他這樣一位爲宗親事業而無私奉獻的世侄而自豪!

      我期望此書能够早日問世。

      2008年秋於莞城新世界花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1: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

      歷史,是人類留給這個星球的遺産。而人物,則是歷史的鏈條。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沉澱之後,顯得極爲豐富厚重。他們在浩如烟海、龐大恢宏的長河裏歷經時光的浪淘冲涮後,有的文人因大著佚失,而模糊了面目;有的武將雖然戰功赫赫,却爲立場不同而漸失光彩;更多的隱士,從未在世人的眼中留下過他們的身影。這種現象不能不説是件憾事。幸然,還是有一部分人物,歲月流逝,磨不掉他們的影像;江河滚滚,冲不走他們的足迹;斗轉星移,消不去他們的聲音。盡管其中泥沙俱下,但是他們不應被遺忘。他們的思想、文化、藝術等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楷模。同爲炎黄子孫,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義不容辭。

      桑樹成林,蠶食一葉。本書只將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姚姓人物編匯入册,所摘人物幾乎跨越中國歷史的每一個朝代,自遠古時代傳説三皇五帝中的帝舜開始,歷經夏商春秋、戰國時代、秦朝漢代、三國兩晋、南北二朝、隋代唐朝、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代明朝、清朝近代、乃至民國現代止。入册人物除了漢族之外,涵蓋羌族、彝族、滿族、侗族、回族、壯族、苗族、水族、白族、土家族、納西族、蒙古族、德昂族、維吾爾族和俄羅斯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有帝王將相、 后妃公主;有忠臣義士、文武狀元,也有貪官酷吏、敗類罪人;有花神名嬡,也有孝子烈女;既有詩人詞者、書畫工匠,亦有起義首領、 僧道隱士;還有文人學者、武藝高手、巾幗豪杰、抗日英雄等各類有名之士均列其中,共一千二百多人。

      人物資料大多數取於正史,也有野史、方誌、年譜、墓碑、實録、筆記、傳説、家譜、小説、别集、類書等。因爲體例復雜,所以其中先賢帝係、將帥封爵、名宦流寓、忠義孝友、仙釋僧道、義行隱士、烈女節婦等或有過分詳細記述或無多大意義,難免存在值得商榷及錯訛之處,有些會引起争議。也許被稱之爲糟粕,但應該受到尊重,因爲歷史的選擇未必正確,却是唯一。

      在歷史上,姚氏出現了許多頗有作爲的人物,他們爲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文化的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如今,瞭解姚氏歷代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善者可以爲法,不善者可以爲戒”,從而使人明智,以促使今人爲建設祖國、振興家鄉盡力量。

      尤其需要説明的是:本書不是名人録,不存在入録標準。有些人物爲破例收録,所有收録對象無需入録資格。爲减少不必要的争議,書中暫未録入部分人物,除了遺漏及未知的之外,他們並非不合入選要求,而是着眼於未來發展。他們極具才華,功過是非尚未定論。所以他們現在(將來)對人類貢獻的有關事迹再由後輩來續編。                        

      悠悠天地,茫茫人海。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他們只是一顆小小的星,然而他們所散發出的微弱之光,足已永垂青史。

      是的,我不否認有歌功頌德之意,但更多的是旨在紀念昨天、創造今天、憧憬明天。

      一切的一切,就讓時間去評説吧!

      編撰本書,我的初衷欲將零珠散玉聚集起來, 數番精心挑選,突出重點,兼顧全面,試圖將之連成有系統的一串,爲讀者提供一個小平臺,讓讀者步入先賢的世界, 從而通過一條直捷有效的途徑,更方便地去瞭解這方面的知識。惟望獲得讀者的認可。

      學海無涯,書山磅礴。畢竟我的學識淺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着各種各樣的錯誤與缺點,也肯定多有不足和遺漏。故懇請各位有識之士不吝賜教,給予批評和指正。因爲我僅僅是抛磚……

      感謝書内所摘其圖文的先賢學者!感謝選擇閲讀本書的每一位讀者!

      寧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1: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例

      一、  摘録時間: 上限自傳説中皇帝之子昌意的第七世子孫帝舜開始,下限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年(含公元1949年)出生期止,書中括號内紀年均爲公元年。

      二、 摘録範圍:  全球姚姓華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

      三、  摘録依據:  以《二十五史》爲主,兼以書末列出編纂《引用參考書目》所有書籍文獻内容及部分電子網絡資料爲源。

      四、  排列:  書内人物基本按照傳主生卒年先後順序排列,有部分特殊人物並不是嚴格按照出生時間排列,例如:一門父子、嫡系子孫、同胞兄弟等,一般盡量將其並列在一起,以達到具有連貫性。

      五、 摘録人物傳記:  全書總共録入人物1213名(暫時), 每位人物字數按獲取資料而定,一般爲100—400字不等。不少人物資料缺佚或暫缺,内容過於筒單,有待挖掘補充。有的既無生卒,也不知籍貫,僅有廖廖數十字甚至一筆帶過。及個别人物,由於記録得比較詳細,如傳説故事,有數千字之多,將另設於書後附録一欄。

      六、 摘録内容:  傳略内容主要包括傳主的姓名、生卒年、又名、别字、别號、居室名、籍貫、寄居、性别、民族、身分、職業、職位、仕履、功績、專業特長、學術水平、封爵奬賞、榮譽稱號及活動經歷等生平事迹。由於很多地名在今天與往昔的稱謂不同,比如有的原屬彼地,如今已經變爲屬此地,類此情况,書中力求不變。也有個别古地名因存在疑問,所以没有譯成今日屬地名稱,而是直接按照原來資料記述。

      七、 體例:  由於歷史久遠,史料散碎,人物的行狀、社會影響難以統於一人之筆、一體之例,故本書内同時存在古文言文、白話文等各種不同文體的風格,給讀者帶來不便。本書僅註明資料來源,未註明作者簡略説明。

      八、 由於編輯人員水平有限,難免出現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1: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重華、姚虞思等

      姚重華(遠古時代)

      字都君。號有虞氏。舜帝。冀州人。

      姚重華是黄帝之子昌意的第七代子孫。史稱虞舜。姚重華少年時期於歷山耕種作息,又於雷澤打魚爲生。他二十歲時被部落聯盟議事會推舉爲堯的繼承人。

      堯帝令其代理部落聯盟首領,並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與姚重華,使其攝政。經過十七年的考察之後,堯帝認爲其治績很好,具備了治國才能,之後禪讓帝位給姚重華繼承。

      姚重華的確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物,其執政後能團結各族,分别任用禹、皋陶、契、后稷、傻益等人治水、作刑立法、執掌教化、農業、畜牧業等,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

      年老之後,姚重華把自己的帝位禪讓給禹。

      史稱三皇五帝,姚重華爲五帝其中之一。

      姚虞思(遠古時代)

      河南虞城人。國王。

      姚虞思是帝舜姚重華的後裔,有虞國(今河南省虞城東北)的君主。與皇後生下兩個女兒,叫二姚。

      夏后相爲禹的後代,是有夏國的君主。有夏氏已漸衰亡時,被有窮氏后羿取代了有夏氏的政權,后羿却棄用武羅、伯因等一群賢臣而任用姦人寒浞爲相。  

      寒浞是伯明後寒的惡子弟,因爲行爲不端和無信被伯明後寒所棄逐。寒浞媚於内而施賂於外,獲得后羿的信任和重用。他施展姦謀,逐漸取得大權。寒浞指派同謀殺害了后羿,篡奪了國家政權,並佔有后羿的妻子,生下了澆與兩個兒子,分别封在過(今山東省掖縣西北)、戈(今山東省掖縣一帶)二地。

      寒浞之子澆奉父命興兵滅掉了斟灌和斟尋氏,殺了夏后相。皇后緡正懷孕在身,她逃到了有仍氏那裏,生下了兒子姒少康。澆派遺椒搜捕少康母子,於是他們逃奔到有虞氏那裏。後來姒少康被姚虞思任爲庖正(厨官)。國君姚虞思不忍心賢者大禹後繼無人,便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公主)許配給姒少康,并封地於綸(今河南省虞城東北一帶)。

      據《左傳·裹公元年》、《左傳·裹公四年》、屈原《離騷》傳。

      二姚(遠古時代)

      (即姚姓姐妹二人)河南虞城人。妃子。

      夏朝任帝姒少康的妃子。

      二姚是有虞國(今河南省虞城東北)國君姚虞思的兩個女兒,又稱大姚、小姚。夏后相的兒子姒少康與母親緡逃亡到有虞國, 受到優待,姒少康被姚虞思任爲庖正(厨官)。後來父親將她們嫁給姒少康。

      姒少康立志復國,後逐步收復部衆,積聚力量,與有夏國遺臣伯靡率兵打敗了寒浞。在過(今山東省掖縣西北)消滅了澆,又在戈殺死了,最終消滅了寒浞。重新建立了夏朝,成爲夏朝的任帝。後來姒少康封大姚、小姚姐妹爲二妃。

      據《左傳·裹公元年》、屈原《離騷》傳。

      姚光(春秋時期)

      吴國人。

      姚光是春秋時代吴國的一位得道之士。據傳姚光苦苦修煉數載,終於獲取仙方神丹。後被傳説成爲神仙道士,忽隱忽現。能够“分形散影”,還具有“火燒不焦,刀砍不傷。”的神通。

      三國時,吴主孫權曾經試之。孫權命手下堆積木柴數千束,令姚光坐在柴堆上,然後四面點燃柴堆。一時火焰衝天,烟火遮天蔽日。觀看者滿城皆是,都説姚光這回必死無疑。過了許久,大火熄滅,只見姚光神色如常,在灰燼中彈着衣服,而且手中拿着一捲書。孫權取書來讀誦,但不能理解書内文字的意思。據傳説到了唐代武德年間,姚光又重現於世上。

      姚句耳(春秋時期)

      鄭國大夫。

      姚句耳爲春秋時期鄭國重臣,鄭成公時諫議大夫。《左傳》<晋侯及楚子,鄭伯戰於鄢陵>。

      《左成十六年傳》:

      鄭人聞有晋師,使告於楚,姚句耳與往……句耳先歸,子駟門焉,對日:“其性速,過險而整,速則失志,不整喪裂,將何以戰?楚懼不可用也。”……

      譯文:

      鄭國人聽到晋國要出兵,就派使者報告楚國,姚句耳與使者同行。……姚句耳首先從楚國歸來,子駟向他詢問有關情况,姚句耳回答説:“楚軍行軍迅速,經過險要的地方行列不整齊。動作太快了就會考慮不周全,不整齊就喪失了行列。考慮不周全,行列喪失,怎麽能打仗?楚國恐怕是不能依靠了。”……

      姚旦

      字元太。春秋時期人。學者。

      姚旦對經學研究頗深,後來他得到了尹真人喜之秘笈,成爲名家周亮的老師。見《列仙傳》。

      姚姬(戰國時期)

      楚國人。

      姚姬爲虞舜後裔,世居河畔,是一位長得非常美麗的民間女子。

      楚懷王執政時(公元前328—公元前299),信重屈原,任屈原爲三閭大夫。楚頃襄王(公元前298—公元前263)繼位後,聽信讒言放逐屈原,屈原作《離騷》,自沉汩羅江。

      頃襄王悔悟後,帶屈原弟子宋玉(楚蘭臺大夫)、唐勤、景差同游雲夢臺。宋玉懷念恩師,觸景生情,作《高唐賦》。宋玉在雲夢臺與姚姬相遇, 兩人一見鍾情,他被姚姬的美貌吸引,驚爲天上仙女 。姚姬讀了宋玉的《高唐賦》,也愛慕宋玉英俊風流, 文采華章。再讀宋玉作的《巫山高賦》,更是傾仰其才華出衆。後兩人共飲合卺交杯酒,奏同心樂,結爲伉儷。宋玉爲姚姬而作《神女賦》,成爲千古美談。姚姬也因此被傳説爲巫山神女。

      姚賈(戰國時期)

      趙國人。

      御史大夫。上卿。千户侯。

      姚賈是戰國時期的秦國使者、説客。爲了統一六國,秦始皇加强與各國之間的聯繫,采取各種戰略與戰術。外交亦是其中重要手段之一。

      秦始皇精選了一批既有謀略又具有口才的使者,來往於各國之間。姚賈是其中一個,因其常常有出色的表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而獲得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特别委任他出使於韓、魏、楚,燕、趙、齊國。姚賈每次出訪都是滿車綢緞絹帛,或是金銀珠寶。他面對對方上至國王、宰相,下至武將文官等群臣。極盡能耐進行遊説,先是厚禮重金,再而挑撥離間,又許兵器戰馬糧草,甚至割地封侯。之後加上種種威脅,恐嚇手段,憑其軟硬兼施的計策和三寸巧舌,促成各國都與秦國結盟,致使六國之間互相猜疑,矛盾危機重重,甚至對抗開戰。從而達到秦始皇分而治之的目的。後經宰相李斯的推薦,更獲得秦始皇的賞識和深信,被封爲御史大夫、上卿,後封千户侯。

      姚賈原爲趙國人,其父親曾爲大樑看門人,在魏國當過盗賊。後來姚賈被趙國驅逐出境。姚賈還參與李斯一起殺害韓非子。

      姚平(漢朝時期)

      河東人。西漢學者。

      姚平爲漢代著名的經學家,諫議大夫。姚平受焦廷壽於京房,爲鄭國博士。由是易有京氏之學。

      姚貞淑(漢朝時期)

      廣東惠州府博羅人。姚貞淑,又名姚娘。

      在漢成帝河平年(公元前28年至公元前25年)間,廣東惠州府博羅有一位民女叫姚貞淑,姚姑娘奉侍父母,遜順孝敬,爲鄉里稱道。惜於妙齡如花之際突然身亡。去世後她却有靈神,之後人們在博羅的盤陀鄉東莫村邊爲其立廟祀祭。

      到了宋代,陳堯佐奉命駐守惠州,自京城出發,及同潮士許申等人同行。將要到達駐地的一天,他們將船泊於東莫村河邊過宿。夜間突然見到披甲戴盔的軍隊有數百人之衆,隱約聽到有人呼喊:“今夜丞相漕使會宿於此地,對百姓少有疏忽損失,不必宥。”陳堯佐覺得甚爲驚奇,第二天到村中尋訪,才知道原來這裏有座姚娘廟。

      後來陳堯佐果然仕途順直,屢獲昇職,直至官拜宰相。許申也任轉運使等職。這真是應了當初的預言。

      姚恂(漢朝時期)

      漢代將軍。

      姚恂出生於漢代陽朔、元延年間,(大約於公元前24年至公元前10年期間),他曾在漢朝王莽執政時任寧始將軍、諫議大夫。後來姚恂因爲與王莽政見相异,被王莽免任寧始將軍職。

      見《王莽傳》

      姚文式(東漢時期)

      廣西合浦人。漢代官員。

      姚文式生性聰明,愛讀百書,博古通今。東漢建安年間(196—219),姚文式舉茂才,後官任文州治中一職。當時步暨任交州刺史,打算到交州境内建設會都, 姚文式爲步暨謀劃,指畫漢初南海尉趙佗的舊治,建議立城郭於番山之隅,獲得步暨准許而建。番禺成爲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緩和嶺南百粤及中南半島的南安國(今越南)起到很大的作用。

      姚伷(三國時期)

      字子緒。蜀國閬中(今四川省)人。三國時代官員。

      三國時期的建興年中,姚伷任廣漢太守。當時諸葛亮駐漢中,任命姚伷爲政府主要官員。諸葛亮强調衆官員説:“爲政官吏要剛柔并存,以廣文武之用。這樣可稱之博雅啊!望各位同心協力辦好此事。”姚伷爲官文武兼備,較好地發揮其的政治才能, 姚伷曾經被作爲一個好官的榜樣,受到了蜀國的封賞。

      後來姚伷遷昇任尚書僕射。其始終都非常關注平民百姓的生活。當時世人都敬佩姚伷真誠老實的品格。

      姚信(西晋時期)

      字元直,一説字德佑。西晋吴興(今浙江省)人。一説福建浦城人。語文學家。

      姚信曾從錢塘範平爲師,研究《墳》、《索》等典籍,學識淵博。後進入仕途,位高德重備受尊敬。及孫皓繼位登帝,尤信任重用姚信, 其後官至太常卿一職。姚信著有《易》,與苟、虞相類。苟氏《九家集解》多引其説。所注《周易》、《七録》著録十二多卷,失傳。《姚信集》二卷,《士緯新書》十二卷、《姚氏新書》二卷皆失傳。

      姚信還精於天文易術之學,著有《昕天論》。

      姚弋仲(280—352)

      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人,羌族。冠軍大將軍。車騎大將軍。大單於。高陵郡公。

      姚弋仲是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人,爲燒當的後裔。其先世皆爲羌族首領。祖父姚柯回,力助魏掎薑維於沓中,多次獲勝。後以功績授綏戎校尉及西羌都督等職。

      西晋末年永嘉之亂,姚弋仲率部向東徒遷至榆眉(今陝西千陽東部),共有軍隊民衆數萬計。先後依附前趙、後趙,被劉曜任爲平西將軍、封平襄公。石虎時, 姚弋仲率部隨石季龍遷居清河(今山東臨清東部)灄頭。後被任爲奮武將軍、封襄平公。

      太守元年(公元349年), 姚弋仲鎮壓樑犢起義軍,後趙滅亡,降歸東晋。永和七年(公元351), 姚弋仲任車騎大將軍,大單於。姚弋仲於永和八年(公元352)去世,終年七十三歲。後封爲高陵郡公。

      姚襄(329—357)   

      字景國。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人,羌族。大單於。大將軍。

      姚襄爲羌族首領姚弋仲的長子。晋代永和八年(公元352年)父(姚弋仲)身亡後,由姚襄率領部下軍民進駐譙城(今河南省夏邑北)。晋慕容俊任爲豫州刺史、丹陽公。次年姚襄反叛晋,施計略偷襲晋軍,大破殷浩的軍隊。後屯兵於盱眙,同時積極招兵買馬,廣納人才,聚集了七萬多軍隊。姚襄自己號稱大將軍,封爲大單於。

      之後,姚襄轉移部隊,在許昌(今河南省許昌東部)屯兵積糧,積極備戰謀取關中。姚襄曾被晋將軍桓温所敗,撤軍至河東。後在三原(今陝西省東北)與前秦苻眉所率領的軍隊進行了大决戰。結果失敗,被苻眉殺死。

      姚萇(331—393)  

      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人,羌族。十六國之後秦國王。

      姚萇是十六國時期後秦國的建立者。姚弋仲有四十二個兒子, 姚萇排第二十四。姚萇爲姚襄之弟,姚襄戰敗身亡後,姚萇便率衆部投降於前秦,於苻堅時任龍驤將軍。

      苻堅是一位豪杰,在他的手下收留了許多後來在北方建立國家的將了英才,姚萇就是其中的一位。苻堅於淝水之戰大敗後,姚萇即審度當時的天下形勢,他看不到前秦的希望。當即爲自己的前途做出了决定:馬上率舊部羌人獨立,背叛了之前一直器重和深信他的苻堅。

        姚萇於公元384年自稱大將軍,大單於。稱萬年秦王。進駐北地(今陝西省耀東縣東南)公開與前秦作對。

        而這時的前秦,國家實力比肥水之戰前差得多了。眼看要走向衰亡。即便是苻堅這樣的亂世偉人,也對之無能爲力。當時西秦的慕容冲正在與前秦作戰。不久,就把長安包圍起來。而姚萇此時却按兵不動,處於觀望之中,等着坐收漁翁之利。果然,不久長安城就被攻破了。苻堅在西燕的追擊下,匆匆逃往五將山。姚萇不失良機,派兵將五將山緊緊包圍,乘人之危,活捉了苻堅,還有張夫人、苻堅的兒子苻洗、女兒苻寶和苻錦。

      捉獲苻堅後,姚萇起初對這個有恩於他的舊主還念舊情,很客氣,像對賓客一樣厚禮相待。但在向苻堅索取玉璽和要求禪讓帝位時,遭到了苻堅的拒絶和痛駡,結果又氣又怒的姚萇恩將讎報,殺死了苻堅。

      姚萇趁西燕撤離長安東去的時機,及時進駐長安城,在此稱帝,建立了後秦國家。

      苻堅死後,他的兒子苻丕在前秦幽州刺史王文立的擁立下,登上王位;改 元大安。

      苻丕當上皇帝後,就着手策劃如何消滅姚萇。但一年之後就死於非命(被馮該殺),接着由苻堅的族孫苻登在部下的勸進下登上皇位。稱帝後的苻登與姚萇交戰,但没有取得一點戰果。隨後苻登漸漸失去了戰勝姚萇的信心。

      公元392年,姚萇突然染病在身,并且卧床不起,一年之後在長安病故,享年64歲。

      謚號:武昭帝。

      廟號:太祖。

      安葬地:原陵。

      在位時間:公元384——393年

      曾用年號:白雀、建初。

      姚碩德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羌族。後秦國宰相。將軍。  

      姚碩德爲姚弋仲之子,姚萇之弟。父親姚弋仲統所部羌人居於隴上。後秦白雀三年(386),其兄姚萇稱帝,姚碩德舉兵於秦州響應,拜都督隴右諸軍事、征西將軍、秦州刺史、領護東羌校尉保衛西境 。後受命鎮李潤堡,保衛北邊。

      姚興即位,封姚碩德隴西王。皇初三年(396),姚碩德討平諒胡金豹於水洛城,擊敗並降服上薑乳,任秦州牧,領護東羌校尉,鎮守上都。姚碩德治軍嚴明,深受民衆擁護,史書有載其“軍無私掠,百姓懷之”。弘始三年(401),攻打後凉吕隆,至姑臧(今甘肅武威),撫納夷夏,分置守宰,節糧積粟。姚碩德以軍令整齊,秋毫無犯,“西土悦之”,吕隆、北凉的沮渠蒙遜、西凉的玄盛皆譴使請降,之後一統河西。

      弘始七年(405),姚碩德擊敗並降服了仇池的楊盛。力佐後秦,屢建大功。

      姚碩德治軍紀律嚴明,對平民秋毫無犯。而深受當地百姓的擁護和稱頌。姚碩德在後秦朝廷中受到殊重禮待,國家行政大事,皆先諮詢其意見,然之後執行。後來任太宰之位。

      姚緒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部)人, 羌族。後秦國將軍。宰相。

      姚緒爲後秦國君姚萇之弟。姚萇稱帝後, 任命姚緒爲征虜將軍,司職逮校尉,鎮守長安。姚萇死後,姚興即位,封姚緒爲晋王,主要守衛後秦國家東部。之後受命自龍門入蒲阪,出擊降服西燕河東太守柳恭。拜任並、冀二州牧,鎮守蒲阪。

      弘始四年(402),後秦發動諸軍伐魏,姚緒受命統河東兵爲前軍節度。魏軍進攻蒲阪時,姚緒爲保城池,固守不戰,最後取得勝利。

      姚緒歷任姚萇、姚興二朝要職,他既有戰功,亦頗具政績,受到了特殊待遇,可謂德高望重。朝廷政務大事,必定先諮詢姚緒,之後而再執行實施。姚緒曾任丞相,主持後秦國家政務。他死之後有資格配享姚萇的神廟。

      姚旻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人。羌族。後秦國首任宰相。趙公。

      東晋太元九年(384),姚萇建立後秦國稱帝,拜姚旻爲尚書令。後來姚旻遷昇爲太尉,封爲趙公。

      姚萇臨終時,詔其與姚晃等人輔政。姚旻積極協助後秦國君姚興重視發展農業生産,加强教育學業,爲振興後秦國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姚晃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部)人。羌族。後秦宰相。

      東晋太元九年(384),姚萇稱帝,任命姚晃爲右僕射。姚萇臨終時,姚晃與太尉姚旻等受遺詔輔助姚興治政。

      姚興即位,即拜姚晃爲尚書令 。

      姚興(366—416)

      字子略。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人。羌族。十六國時期後秦國王。

      姚興爲姚萇的兒子,公元393年年底,姚萇在長安病故,姚興即位。登上帝位的姚興即與謀士良將從長計議,統一意見後,又與苻登展開决戰。他不像父親那樣,與苻登的戰争總是不相上下,互有勝負,而是一舉殲滅了苻登的軍隊主力。並乘勝追擊,在馬毛山一帶斬殺了苻登,解散了苻登的部隊。

      之後,姚興又東征西討,先後平定了安南將軍强熙,鎮遠將軍楊多。平定了上圭乳的反叛、征服了晋弘農太守陶仲山、華山太守董邁。後乘勝進軍攻陷上洛。

      姚興即位的前幾年,爲了加强後秦國家的實力,十分重視吸收和培養人才。爲了讓士子自由求學,政府立令對求學青年不加限制。姚興爲了培養合格的執法人才,在長安建立了法律學校。在廣泛吸收人才的同時,極力堤倡儉檏,下令嚴禁製造錦綉。官府所使用的車馬都很自然檏素,皆無金玉裝飾。當時的社會風氣上行下傚,後秦國家一時人人勤勞儉檏,不以奢華爲榮。

      爲了發展農業生産,姚興下令釋放自賣爲奴婢的平民,讓他們回家鄉務農謀生,社會百姓安居樂業。

      在姚興統治的後期,後秦國家還是出現了一些混亂的局面。原因是由他的兒子廣平公姚弼所引起的。姚興非常喜歡這個兒子,於是將姚弼召回長安,擔任尚書令、大將軍。而姚弼却仗着父親的寵愛,籠絡了一大批人馬,準備奪取太子之位。

      公元414年,姚興病倒,太子姚弘天天侍候父親。弟弟姚弼見有機可乘,便準備實施他的計劃,但這個陰謀被他的兄弟姚裕及時發現。姚裕立即派人火速通知統兵姚懿及姚興的幾個兒子,讓他們趕回長安消滅姚弼。姚隧等人準備起兵,奔赴長安。恰恰在這個時候,姚興的病情好轉了,他就命令自己的幾個兒子不要回長安,原地待候,姚懿等人才罷兵。

      宫廷大臣衆下乘機勸諫姚興處罰姚弼的叛亂之罪,可姚興愛其心切,不忍下手,只是罷免姚弼的尚書令就算了事。

      公元415年,姚興病情加重,姚弼又一次進行纂奪太子之位的活動。事情敗露後,姚興因此大怒,把這個兒子及其同黨抓起來。但當要執法處死這個叛賊的時候,太子姚弘站出來對父親説:“兄弟之間不能和睦相處,都是因爲我的過錯。如果我死後國家能够安定,那麽我願意選擇死去。如果父王不忍心我死去,就讓我辭去太子之位。”姚興聽了之後一番感概,雖然受到感動,但還是把桃弼關押起來。後來,在姚弘的多次請求下,姚興終於釋放了姚弼及其同黨。

      公元416年,姚興再次發病,卧床不起。姚弼眼見父親快不行了,野心又起。於是再一次行動奪取太子之位,結果仍然失敗。臨死之前的姚興聽到門外殺聲震天,便使出全身的力氣走到前殿,宣佈把姚弼賜死。姚弼的亂軍當即丢盔棄甲,四處逃散,姚弼也狼狽地逃往驪山。

      政變剛剛平定,姚興便與世長辭。

      謚號:文桓帝。

      在位時間;公元393年—416年。

      曾用年號: 皇初, 弘始。

      廟號:高祖。

      安葬地: 偶陵。

      姚平(?—402)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 人。 羌族。後秦國將領。

      弘始四年(402),姚平與狄伯支率領步兵、騎兵四萬後秦大軍討伐北魏。後秦部隊行至柴壁(今山西臨汾),没想到北魏大軍有備而戰。北魏大軍先是伏擊後秦軍隊,大大地打擊了後秦軍隊的士氣。後又截汾河水圍困後秦軍隊進行攻擊。姚興率後秦大軍援救,結果被魏軍阻擊在汾河對面,無法渡河援救,姚平唯有孤軍奮戰。經過數十天激戰,後秦軍隊糧竭矢盡,仍然無法突圍。最後,後秦軍隊大敗,姚平携二妾與部下投汾水而亡。

      姚紹(?—417)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 人。羌族。後秦將軍。宰相。東平公。

      公元397年, 以武都氏人屠飛,、啖鐵殺死隴東太守姚回, 佔據方山叛亂後秦國家。 姚紹受命前往討伐。姚興稱帝時, 拜姚紹爲將軍, 封爲東平公。

      姚興臨終時,姚紹受詔鋪佐太子姚弘主政。姚興病,令其與侍中任謙等典禁兵,宿禁衛軍於朝庭内,鎮壓姚弼的謀亂。後姚紹又領兵鎮壓李澗羌作反叛亂。

      姚紹忠心輔政,多次率兵擊敗北地太守毛雍和羌人之亂。東晋劉裕來伐,姚紹建議遷安定鎮户内以實京畿,以精兵十萬固守長安,但建議未被采納。次年姚紹相繼平定秦,並與州牧姚懿,征討北將軍姚恢企圖奪帝位的叛亂。

      永和二年(417), 姚紹以戰功拜太宰, 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同年與姚鸞率兵五萬鎮守潼關,隨後被東晋大軍擊敗,姚紹因之憂鬱致病, 嘔血而死。

      姚邕(十六國時期)

       字子和、小字黄兒。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部)人,羌族。音樂家。

      姚邕是後秦國文桓帝姚興之弟,被封爲濟南公。匈奴赫連勃勃歸降後秦,姚興异常高興,封高官,又加厚爵。對其部下也許以特殊禮遇,并且對其深信不疑。而濟南公姚邕對此甚爲擔心,就進諫哥哥:赫連勃勃爲人貪暴不仁,本性難改,若不防制,將成大患。姚邕多次提出建議,但姚興還是没有聽取弟弟的意見。後來,赫連勃勃果然反叛後秦,自立爲政,成爲後秦國家的大患。

      姚邕尤善音樂,能度其盈虚,增其曲調,韵律優美動聽。世人皆爲傳之,號稱其曲調爲“濟南新調”。

      姚隽(十六國時代)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人。 羌族。西秦宰相。 隴西公。

      姚隽原來是後秦國的將領。後秦國家滅亡以後,姚隽隨侄兒姚艾歸降西秦。不久,侄兒姚艾反叛,降往北凉。但姚隽認爲西秦王寬宏大度而且守信用,便拒絶跟隨侄子姚艾降往北凉,他與部屬衆將士一起把侄兒姚艾驅逐出去,自己一心降附西秦。

      姚隽在歸附西秦國之後,他的忠心和英勇獲得西秦的信任。後來,姚隽被西秦皇帝乞伏磐任爲侍中、中書監、征南將軍等要職,並授封爲隴西公。

      姚弘(388—417)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人。羌族。後秦國後主。

      姚弘自幼好學,爲人性情温和,善良寬厚。被立爲太子之後,其仍然好學不倦,拜博士淳於岐爲師。姚弘非常尊師重德, 甚至對師長下跪行禮。

      姚弘是姚興所立的太子,但其確實不是當皇帝的料。姚弘是一位典型的仁君,不過他的仁義有些過頭了,即使是對自己的敵人,他也表現出仁慈的態度。

      在其當太子的時候,兄弟姚弼屢次想謀害他,一心想自己當太子。父親抓住姚弼後,打算殺掉這個叛逆之子,但姚弘勸諫自己的父親,爲了顧全大局,甚至主動請求辭去太子之位。

      在他即位之後,他的過分仁政終於給他帶來了苦果。羌族酋領黨容氐、王楊盛紛紛起兵向他挑戰,姚弘剛剛起兵討伐他們,夏王赫連勃勃又趁火打劫。姚弘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赫連勃勃打退。没想到東晋劉裕又率兵北攻後秦,洛陽最終失陷。

      焦頭爛額的姚弘還没有恢復元氣,自己的兄弟姚恢又自稱大都督,起兵反叛姚弘。姚弘氣得親自率兵出戰,打敗了姚恢。姚恢身亡,姚弘見到戰死的姚恢時,抱住自己兄弟的屍體痛哭不止。

      正當姚弘隆重安葬兄弟姚恢的時候,東晋大軍已來侵犯,姚弘只得匆匆率兵迎敵,結果被晋軍打敗。他只好帶兵撤到灞上,之後又撤退到石橋。

      在走投無路的情况下,姚弘只得向劉裕投降,隨後被送到建康(今南京)。不久就連同小兒一起被斬殺,後秦終於滅亡。

      姚弘的兒子姚念佛年方十二歲,靈性早慧。他勸父親不要去投靠劉裕,認爲東晋歷來不可靠。但父親仍然不聽勸告,眼見局勢已定,姚念佛决心自盡, 他猛然撞墻,腦破血流殀亡。

      姚弘曾用年號:永和。

      姚弼(十六國時期)

      十六國時期南安亦亭(今甘肅隴西西部)人。羌族。後秦將軍。宰相。

      姚弼爲後秦國君姚興之子,姚興非常喜歡這個没能當太子的兒子,便將其召回長安,擔任尚書令、大將軍等要職。但姚弼早具野心,一心想當皇帝。他仗着父親的寵愛,籠絡了一批人馬,伺機奪取太子之位。

      父親前兩次患病,他都借機謀反作亂,陰謀敗露後被關押過。釋放後,姚弼依然結黨營私,繼續做當皇帝的美夢。父親再病,姚弼野心又起。他再次叛亂奪權,結果仍失敗,最後,姚弼被父親姚興親自賜死。

      姚艾(十六國時代)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人。羌族。後秦將軍。

      姚興執政時,任命姚艾爲秦州刺史。永和元年(416),西秦乞伏曇達等人進攻後秦國,姚艾奉命與之抗戰於蒲水。作戰失敗後退至上郢(今甘肅省天水)。      

      次年後秦國家滅亡,姚艾遣使者稱藩於西秦,被熾磐拜爲征東大將軍,任秦州牧。次年,姚艾又想投降,歸順於北凉沮渠蒙遜,但被部下所驅逐,之後獨自投奔北凉。

      後來,姚艾被沮渠蒙遜任命爲征南將軍。與尚書左丞房晷共撰法規“朝堂制”。這個制度才執行了十幾日,就起到了很大的變化,百僚振肅,朝廷風氣大有改善。

      姚和都(十六國時代)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人。羌族。史學家。

      泰常二年(417),後秦國家滅亡後,姚和都隨其兄姚成都自後秦國歸降魏國。

      之後姚和都受到魏國王的賞識及重用。曾任左尚書等要職。姚和都著有《秦紀》。

      姚氏(十六國時代)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人。羌族。魏明元帝拓跋嗣夫人(昭衷皇后)。

      姚氏是後秦國的公主。爲了國家的利益,她嫁給了魏明元帝拓跋嗣。雖然她没有當上皇后,但是姚氏與魏明元帝真情相愛,無悔無怨。姚氏實爲難得的好妃子。她更是深受到拓跋嗣的喜愛,盡管她的婚姻是政治聯姻,可是他們的愛情却是真摯的。

      北魏神端元年(414)春季的一天,後秦國君姚興的女兒西平公主不安地來到父親的病床前。她剛剛坐定,父親就開門見山地説:“孩子,前幾天北魏國君拓跋嗣派使者來向我方求婚,我已經答應下來了。説心裏話,開始時我不想答應這門親事,後來我仔細琢磨一番,覺得仍是應該答應。因爲想起十二年前,我們後秦是十六國中比較强盛的國家。弘始四年(403),北魏拓跋圭派北部大人賀狄干帶着五百匹良馬作聘禮向我們求婚,當時我們答應了。但是,拓跋圭不講信用,説好了我們的人去了當皇后,可是他却把慕容寶的幼女立爲皇后,我氣瘋了。馬上派你叔叔姚平率領四萬大軍向北魏開戰。没想到柴壁一戰,我方被打得一敗涂地,四十餘位大將被俘虜,四千多人在走投無路的情况下跳入汾水。敗得很慘啊!自此,我們與北魏結下了不解之仇。幾年來,北魏明顯比我們强盛。所以,我時常這麽想:如果再與北魏賭氣,跟它對抗,我們得不到任何利益,况且也不是他們的對手。現在拓跋嗣向我們求婚,這正是我國與北魏和好的良機。既然我已經答應了北魏的使臣,只好委屈你了。”

      公主她自然明白聯婚對鞏固後秦國家政權的重要性。爲了國,爲了家,她只好從命。可是作爲對未來有着美好憧憬的女孩,她還是鼓起勇氣問父親:“如果北魏再食言,如果他們仍然不支持後秦呢?”

      恰在這個時候,平陽太守姚成都回到了長安,姚興即刻把他召到病床前,焦急地問:“你長期在東藩,熟悉北魏的情况,前段時間,北魏派人來求和結親。我已經允諾。當時我的動機是希望因此而得到北魏的支持,减輕我的心病。不知你的意見如何?”姚成都説:“北魏自柴壁之戰以後,兵强馬壯,士氣正旺,現在他們要求和親,主動建立姻親關係,這不僅是减輕你的心病,而且對國家來講,也不失是一條長治久安之計。”姚興聽罷,即作决定,要西平公主作好出嫁北魏的準備。並派吏部郎嚴康出使北魏,約定西平公主出嫁的有關細節與具體時間。

      神端二年(415),西平公主在東武侯姚敝,尚書姚泰的護送下,出嫁到了北魏。

      北魏鑒於上次和親失誤所引起柴壁之戰的教訓。因此,他們對這次和親相當重視,以迎娶皇后禮儀的規格迎接西平公主的到來。

      西平公主嫁到北魏後,並没有即時被立爲后皇,只是被立爲夫人。作爲拓跋嗣來講,就是真心想立西平公主爲皇后,但他也無法抗拒老祖宗立下的現定:要立誰爲皇后,就必須讓她親手鑄一個銅人。如果成功了,就被認爲大吉大利,可立爲皇后,若是鑄不成銅人,則被當作不吉利,不能立爲皇后。

      結果西平公主没有鑄成銅人,只好屈居皇后之下,當一名夫人。對此,不僅西平公主無可奈何,拓跋嗣也非常遺憾。盡管她只是一名夫人,可是她與拓跋嗣情深意篤,十分和睦。西平公主始終獲得拓跋嗣的尊重和寵愛,成爲無其名,却有其實的皇后。

      拓跋嗣雖然無法挽回當時的局面,但他一直以皇后之禮對待西平公主。爲此做了許多努力,準備讓西平公主坐上皇后之位。

      而西平公主也寬容謙讓,與世無争。她體諒拓跋嗣的難處,數次向拓跋嗣表明瞭自己並不在乎皇后的名份,要的是彼此之間的真情摯愛。這樣,她更受到了拓跋嗣的尊敬與深愛。

      泰常五年(420),西平公主不幸謝世。拓跋嗣悲痛欲絶,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一時茶飯不思,無心朝政。

      爲了追念西平公主,拓跋嗣給她“昭衷皇后”的謚號,並葬於雲中金陵。

      姚敝,後秦國將領。姚萇執政時命其輔政。後被姚興封爲東武侯。

      姚泰,後秦國將領。姚萇執政時命其輔政。姚興執政後曾任尚書等職。

      姚氏(東晋時期)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人。羌族。后妃。晋武帝劉裕妃。

      姚氏的叔父是後秦國王姚興。義熙十三年(417),劉裕(武帝)出兵滅掉後秦時,發現後秦國王姚興的侄女長得非常美麗,見到她長發飄逸,美艷絶倫。劉裕樂不可支,疑她是上天送來的仙女。於是,封姚氏爲特别的妃子,對她甚是寵愛。

      本來劉裕的生活比效節儉。他宴飲不多,嬪妃也很少,左右侍從不過十來人。武帝劉裕有時還步行到附近的大臣家裏看望他們,常與他們談心。别人曾經貢獻一只琥珀枕給武帝(劉裕), 琥珀枕光色華麗,價值連城。但劉裕聽説琥泊能治療創傷,而且效果非常好。他就命人把琥珀枕打碎,分别送給手下的將領們享用。他的一些女兒(公主)出嫁,陪送的嫁妝也很少,甚至没有錦綉和金銀珠寶玉器等飾品。

      但劉裕因這個妃子而變了,姚氏這個遠方而來的少女,她以那异域獨特的野性和美麗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武帝劉裕。使得這位一貫提倡清廉的宋武皇帝着迷,終日與她左右相伴,沉迷酒色,忘却朝政。

      結果引起了滿朝文武大臣怨言與憂慮。劉裕的重臣謝晦代表群臣,力勸宋武帝要以國事爲重。經過數次諫奏,劉裕才恍然醒悟。他只好忍痛割愛,最後將姚氏遣出宫外。  

      姚黄眉(南北朝時期)

      十六國時期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西部)人。羌族。北魏隴西王。

      姚黄眉是後秦文桓帝姚興的兒子。後秦國滅亡,後主姚弘被晋武帝劉裕殺死後,姚黄眉歸順北魏國。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對他厚禮相待,非常信任姚黄眉。不久將尚陽翟公主許配給他,拜爲附馬都尉,賜隸户二百。賜爵隴西公。

      姚黄眉爲人寬厚温和,學識頗豐,大度無私,其一向極少計較個人得失。太武即位後,更是十分器重他。即任命他爲内都太官,遷任太常卿。

      姚黄眉去世之後,太武帝非常惋惜。下詔隆重悼念姚黄眉,追贈厚禮給其家人。將姚黄眉陪葬於金陵。

      贈姚黄眉爲雍州刺史,隴西王。

      謚號:獻 。

      姚昭(南北朝時期)

      北燕人。北朝燕國將領。

      姚昭跟隨馮跋征戰多年,北燕太平元年(409),馮跋登帝即位,封姚昭爲征南大將軍。  

      及太平二十二年(430)馮跋之弟馮弘(封爲司徒中正公)奪權纂位,改號太興元年(431),立姚昭爲大司馬。 馮弘貪暴無比,未幾,馮弘就將姚昭及其子侄全族四十多人全部殺死。

      姚曇度(南朝時期)

      南朝齊國人。畫家。

      姚曇度爲南朝時代著名的畫家。謝赫在《畫品》中將其排行第三品(中品上),位於畫家袁倩之下,顧愷之之上。

      姚曇度畫有逸方,巧變鋒出,魁神鬼,皆能絶妙,奇正咸宜,雅鄭兼善,莫不俊拔,出人表意。天挺生知,非學所及。雖纖微長短,往往失之,而輿皂之中,莫與爲匹,豈直棟樑蕭艾,可塘突嶼璠者哉。

      姚曇度的畫雅俗共賞,具有變化創新的技巧。其對繪畫風格的多樣化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兒子惠覺,亦爲畫家。

      惠覺(南朝時期)

      齊國人。畫家。

      惠覺爲南朝時代齊國畫家,畫家姚曇度的兒子。其出家之後取法號釋惠覺。

      惠覺於謝赫的《古畫品録》中排行下品。姚最在《續畫品》中評論惠覺的畫:丹青之用,繼其父之美。定其優劣,嵇聶之流。惠覺有作品《殷洪像》、《白馬寺寶臺樣》,傳於世。

      姚翻(南朝時期)

      樑國人。

      姚翻爲南朝時代樑國詩人。其平生事迹不詳。

      在《先秦漢魏晋南北朝詩》内録存了姚翻的詩有四首。

      附其中一首《采桑》,詩題目又稱《同郭侍郎采桑詩》

      采桑

      雁還高柳北,

      春歸洛水南。

      日照茱萸領,

      風摇翡翠簪。

      桑間視欲暮,

      閨裏遽饑蠶。

      相思君助取,

      相望妾那堪。

      姚聳夫(南朝時期)

      吴興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南朝宋國將軍。

      元嘉七年(430),杜驥隨到彦之進駐河南。當魏國撤走全部守軍返回河北時,到彦之命令杜驥鎮守洛陽城。此時的洛陽城經曆數次戰亂,荒廢已久,幾乎没有居民百姓,更無糧草。後來到彦之戰敗撤退,駐守洛陽城的杜驥也想棄城而走,但又怕爲此失職獲罪,可能遭宋文帝(劉義隆)斬殺,只好硬着頭皮留守洛陽城。

      起初,武帝(劉裕)在平定關城,洛陽城時,把戰利品及鼎皿舊器都運往南方。在運送的過程中,有一口大鐘不慎墜落洛陽河内。及文帝登位,即派遣健將軍姚聳夫帶領一千五百名士兵,往洛陽城執行打撈大鐘運回的任務。

      正當姚聳夫指揮士兵們在洛陽河岸打撈大鐘的時候,杜驥派人送書給他説:“我大軍已往南撤回,洛陽城内兵力不足,很難固守。現在我率軍補築城池,修建工事,做得十分堅固,又備足糧草,只是缺乏兵力。希望將軍統率士兵共同守衛洛陽城,待勝利之後,再撈取大鐘”。姚聳夫聽從了杜驥的請求,便率領士兵與杜驥匯合。他與杜驥並肩作戰,頑强守城數日,但軍糧漸盡,眼看洛陽城被攻破,姚聳夫便率兵撤退,杜驥也棄城南逃走。杜驥敗逃之後,先回京復命,對文帝説:“本來我决心以死守城,但姚將軍入城即撤兵,致軍心涣散,士氣低落,故無法控制當時的局勢,洛陽城這樣就被攻陷了。”杜驥把洛陽城失守的責任全部都推卸到姚聳夫身上。宋文帝(劉義隆)大怒,立即令命建威將軍鄭順之在壽陽縣殺死了姚聳夫。

      姚聳夫英勇果斷,威武有力,是宋國許多將領所不能比。可惜却成了杜驥的替死鬼。

      姚氏(南朝時期)

      吴興(今浙江省)人。

      南朝時期,常發生戰争,吴興乘公姚濟兄弟三人,大哥姚公願,二哥姚干伯,在一場戰鬥中兄弟三人同時身亡。

      乘公姚濟妻姚氏,生有兩個兒子,大哥姚公願與二哥姚干伯也各遺留有一個兒子。發生不幸之後,姚氏主動全部承擔養育他們的生活。

      爲了讓他們讀書,姚氏先是把家中的田地賣掉。生活越來越困難,爲了使他們能够繼續求學,姚氏毅然把房屋也賣光,只好讓自己兩個兒子及兩侄兒寄宿於鄰居。

      姚氏的義舉感動了許多人。後來,明帝下詔,爲姚氏的兩個兒子賜予婚禮,並編入軍隊,參加保衛國家邊防備戰。  

      姚吟(南朝時期)

      宋國山陰人。南朝宋國隱士。

      姚吟爲山陰寒士。其學識淵博,爲人亦有高雅尚趣,爲衣冠所重,喜隱居。

      南朝年間,義陽王昶知臨州,聞姚吟文才,便任姚吟爲從事一職,姚吟拒之未赴任。顔竣任揚州刺史的時候,正逢當年旱灾大鬧饑荒,朝廷開倉賑撫百姓,州府配發教餉米二百斛給姚吟,但姚吟自持清高,辭之不受。官府再次給他發教餉米,姚吟雖然寒冷飢餓,仍拒絶接受救濟,他將糧食讓給了他人。

      姚伯多(北朝時期)

      北魏人。書法家。

      姚伯多於北魏大和十二年(496)與樑冬姬等人書寫並雕刻了《姚伯多造像記》石刻。 石刻正書,略參隸意,正面現存624字。 兩側分别爲姚伯多等造像記和樑冬姬等造像記。  

      此爲道教造像記,寫刻不拘成法,字形修短奇正相雜,筆畫方圓中偏互用,從心所欲,信手而成,稚拙而富於天趣,自然而有變化。碑陰字細瘦,别具丰神,爲北朝碑刻中之奇品,今存陝西省耀縣藥王山。民國名家於右任將之與《廣武將軍碑》、《慕容恩碑》稱作三絶。

      姚女勝(北朝時期)

      河東人。

      姚女勝爲河東姚氏的女兒。她自幼喪父,也無兄弟姐妹,母親非常憐愛姚女勝,常讓她守待在家裏。

      姚女勝於六,七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懂事。她勤做家務,非常孝順母親。每當别人談論到她已故的父親時,姚女勝聽到後即悲傷哭泣,鄰人都覺得她很奇特。

      正光 (約522) 年中,在姚女勝年十五歲的時候, 她的母親去世。姚女勝非常傷心,痛哭不休,連續幾天幾夜都不吃不喝,也不睡覺。由於極度悲哀,她竟然死去。太守崔游知道了此事,就向朝廷申請爲姚女勝立碑建墓,并親自爲其製作碑文,樹立在她的家鄉門邊。崔游太守將姚女勝比似曹娥,把她的鄉里改名爲上虞裏。

      姚女勝的墓碑位於郡城以東郊約六裏的地方,大道的北部,直到今日仍然名爲孝女冢。

      姚元標(北朝時期)

      齊國人。書法家。

      姚元標爲齊國書法家。武平年(570—575)中, 姚元標以工書法而聞名。顔氏家訓中説:“北朝喪亂之餘,書迹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猥拙甚於江南。唯有姚元標工於楷隸,留心小學,後生師之者衆。《武平造像藥方記》書法甚佳,或爲元標筆歟。”

      唐宋之後,書畫分南上北派更甚,一般將趙、燕、魏、齊、周、隋稱爲北派,其餘爲南派。其中北派書法特點中厚古法,厚重端嚴,宜於碑榜。姚元標與鐘繇、衛、沈馥、趙文深等,以至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等都被稱爲北派書法代表人物。

      姚懷珍(南朝時期)

      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書法家。

      姚懷珍爲南朝樑國書法家。有關姚懷珍的生平事迹暫不詳細,僅在《自序古跋尾押署》及竇蒙著《述書賦》内録知其名。

      姚僧垣(498—583)

       字法衛。吴興武康(今淅江省德清縣西)人。隋代御醫。

      姚僧垣爲吴國太常卿姚信的第八世孫。其曾祖姚郢,爲宋國員外散騎常侍,五城侯。其父親姚菩提,爲樑國高平令。曾經醫治兒童老人疾病多年,平時非常留心藥物治療的效果以及醫術經驗的積累。梁武帝喜愛醫道,故常常詔見姚菩提,與其談論有關醫學病理的問題,也很敬重這位老醫者。

      姚僧垣年少聰明,學識淵博,敬禮重義。於二十四歲時接手其醫家之業。梁武帝召其進宫,面試醫學之道,姚僧垣見多識廣,對答如流,令梁武帝很驚奇,十分欣賞這位年人輕人。

      大通六年(534),姚僧垣爲臨川嗣王國左常侍,大同五年(540),任驃騎廬凌王府田曹參軍。大同九年(544),姚僧垣返京城任殿中主醫。當時,武陵王葛修華患病已久,經多位名醫數次治療都不見效果。梁武帝親令姚僧垣主治。姚僧垣切脈診斷,詳細瞭解病情,並做記録病症的日記,向梁武帝説明瞭此症狀及病因。梁武帝贊道:“卿用意綿密,乃至於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術。是以每恒留情,頗識治體。今聞卿説,益開人意。”大同十一年(546),姚僧垣轉任正太醫,加任文德主帥,直閣將軍。

      梁武帝曾經因爲身體發燒,想服用大黄藥降温,姚僧垣反對用此藥,勸道:“大黄乃是快藥,然至尊年事已高,不宜輕用。”但梁武帝偏不聽,而服用了大黄,結果導致了病危。

      簡文帝在東宫做太子的時候,就對姚僧垣很是禮重,一年四季都常常給其賞賜。太清元年( 547 ),姚僧垣轉任西湘東王府中記室參軍。侯景叛亂時,叛軍圍攻建業,姚僧垣毅然舍妻棄子前往參戰,其英勇的表現,受到了梁武帝的嘉奬,並授戒昭將軍,東湘王府記室參軍。後來宫城陷落敵手,百官逃散,姚僧垣由小路歸退。回到吴興,遇郡守張嵊,與其徹夜會談,僧垣流泪滿面對張嵊説:“吾過荷朝思,今報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是朝廷舊臣。今日得君,吾事辯矣。”不久,侯景叛亂大軍攻至,經過數日抗戰,郡城終於失守。姚僧垣逃避經久,仍被拘捕。侯景將軍侯子鑒早聞姚僧垣的大名,對其非常敬重,所以即釋放了姚僧垣。

      簡文帝即位,姚僧垣又回到建業,復任中書舍人。後來侯子鑒到廣陵任職,姚僧垣也隨之到了江北。

      樑元帝平定侯景之亂後,召姚僧垣至荆州,改任晋安王府諮議。當時雖然局勢平定,但朝政混亂,任用人才不當,也没有恢復紀剛。姚僧垣常深懷憂慮,對曾共事的同僚説:“吾觀此形勢,禍敗不久。今時上策,莫若近關。”但同事聽到了都是掩口偷偷取笑他。

      樑元帝曾經患有心腹病,召集全國名醫討論治療之法。衆醫生都認爲皇上至尊至貴,不可輕脱,宜用平藥,將可漸漸復元。姚僧垣則認爲皇上:“脈洪而實,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無差理。”樑元帝聽從姚僧垣的建議,果然藥到病除,樑元帝大喜,一次就賞賜百萬錢幣給姚僧垣。

      及大軍攻克荆州,姚僧垣一直待在樑元帝身邊,日夜不離左右,直到侍衛軍人來到樑元帝身旁,姚僧垣才哭泣而去。不久,中山公護使者請其到軍營,被燕公於瑾召見,以大禮接待。恰太祖又派使者來將其召回,但燕公於瑾不讓,對使者轉告太祖道:“吾年老衰暮,疹疾嬰沉,今得此人,望與之偕老。”太祖念在燕公於瑾功高望重,也就不了了之。第二年,姚僧垣隨於瑾到長安。武成元年(559),職任小畿伯下大夫。

      金州刺史伊婁穆久病不治,請姚僧垣爲其診治,説:“自腰至臍,似有三縛,兩脚緩縱,不復自持。”姚僧垣爲他診脈,詳細檢查後,給他開了三服藥劑。伊婁穆剛服了第一劑,上縛即解。服罷第二劑,中縛也解。再服第三劑,三縛全都解除了。但雙脚仍然疼痹,攣弱無力。姚僧垣改爲合散一劑,伊婁穆服下之後,雙腿稍能伸屈,甚是高興。姚僧垣告訴他:“終待霜降,此患當愈。”到了重陽之後,伊婁穆果真能够起行自如。

      大將軍襄樂公賀蘭隆患氣病,又有水腫,行走稍爲快一點,就喘息得很嚴重,令其坐卧不安。有人建議他服用决命大散藥,但其及家人都未敢决定是否服用,於是就派人去詢問,姚僧垣回答道:“意謂此患不與大散相當,若欲自服,不煩賜問。”説完便即離開。賀蘭隆的兒子誠心來到了姚僧垣家裏,向其請教説:“多時抑屈,今日始來。竟不可治,意實未盡。”,姚僧垣明白他的來意,即時爲他開了處方,並告訴他及時給父親服用。賀蘭隆服下一劑後,即氣通順暢。另服一劑,其他疾病也全都治癒。

      天和元年(566),姚僧垣被加授車騎大將軍及儀同三司之職。大將軍,樂平公竇集暴感風疾,精神紊亂,無所覺知。之前去給他診治的醫生,都認爲竇集已經無藥可救。姚僧垣經過詳細診脈後却認爲:“困則困矣,終當不死,若專以見付,相爲治之。”其家人聽罷,欣然敬請姚僧垣赴其府上救治,姚僧垣再細心診斷一次,爲其開處方合湯散,竇集服用後,不久其病患即愈。

      大將軍、永世公叱伏列椿苦利積多時,但仍然堅持入朝奉職。燕公於瑾就問姚僧垣:“樂平,永世二人都患有老疾,吾認爲永世公的病症可能比較輕一些吧?”姚僧垣説:“夫患有深淺,時有克殺。樂平雖困,終當全保,永世雖輕,必不免死”於瑾説:“君言必死,當在何時?”姚僧垣:“不出四月。”結果正如僧垣所説的一致。於謹非常折服僧垣的奇异。

      天和六年, 姚僧垣 昇任伯中大夫。建德三年,文宣太後患有睡眠病。各巫師醫生論診相异,衆説紛紜。高祖御内殿,召僧垣同坐商議此事,説:“太後患勢不輕,諸醫並雲無慮。朕人子之情,可以意得。君臣之義,言在無隱。公以爲何如?”增垣回答説:“臣無聽聲視色之妙,特以經事已多,準之常人,竊以憂懼。”高祖哭泣道:“公即决之矣,知復何言?”不久,太后駕崩。

      高祖又召見僧洹,問:“姚公爲司同幾年?”僧垣答道:“臣忝荷朝恩,於兹九載。”高祖説:“勤勞有日,朝命宜隆。”就授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特别免令:“公年過縣車,可停朝謁,若非特敕,不勞入見。”

      建德四年(575),高祖親自東征,部隊行至河陰,高祖患上怪病。口不能説話,眼瞼遮目,無法看見東西。一條腿也有問題,不能行走。僧垣診治認爲,幾種疾症都同時發生,不可一齊並治。而軍隊中最重的,是授言指示,就先治口症,高祖即可講話。再醫眼病,結果眼病即愈。最後治脚疾,脚疾也好轉了。軍隊行到華州,高祖的身體全部康復。即任僧垣爲華州刺史,仍然詔其隨帝入京,不須在華州駐守。

      宣正元年(578),朝廷表請封仕,也特别封職了僧垣。當年,高祖巡行至雲陽,又患疾病,就詔姚僧垣即時趕赴所在地診治。内史柳畀私下問僧垣:“至尊貶善日久,脈侯何如?”僧垣回説:“天子上應天心,或當非遇所及,若凡庶如此,萬無一全。”不久高祖即崩駕。

      宣帝當初在東宫的時候,經常有苦心的痛病發作。就召令僧垣爲其診治,結果是藥到病除。宣帝爲此很高興,對僧垣甚爲喜愛。其登帝即位之後,對僧垣更是器重,優厚禮待。宣帝問僧垣:“常聞先帝呼公爲姚公,有之乎?”僧垣回答説:“臣曲荷殊私,實如聖旨。”宣帝又説:“此是尚齒之辭,非爲貴爵之號。朕當爲公建國開家,爲子孫永業。”即就封姚僧垣爲長壽縣公,邑食一千户。册書封命當日, 又厚賜金帶和衣物等賞奬。

      大象二(580)年,姚僧垣任太醫下大夫。宣帝患病, 并且越來越嚴重。姚僧垣日夜待在宣帝的身旁。宣帝對群臣説:“今日性命,唯委此人。”僧垣明白宣帝病重垂危,已無回春之藥,就回答説:“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盡心。”宣帝也理解僧垣的意思。

      宣帝駕崩後,静帝宇文闡即位, 任姚僧垣上開府儀同大將軍職。隋朝開皇年初(581),進而封爵北絳郡公。

      姚僧垣於開皇三年(583)去世,終年八十五歲。他遺囑子孫後人不要將官服入斂,簡檏的白衣即可,靈前只置香,出殯前每日設清水祭祀便可。朝廷追贈姚僧垣本官,加荆州、湖州二州刺史。

      姚僧垣醫術高妙,爲當世所推崇。前後效驗,不可勝數。聲譽極盛,  遠傳到邊疆諸國,外域諸蕃都信服,相加邀請姚僧垣爲其治病。姚僧垣行醫數載,都留心搜集民間异方,記録和對比治癒的患者。

      姚僧垣編寫了十二卷醫藥驗方,又撰寫行醫記録三卷,留傳於世。

      姚僧垣有二子,長子姚察,生活在江南。次子姚最,字士會。

      姚察(533—606)

      字伯審。吴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西)人。歷史學家。

      姚察出生於樑中大通五年(533),卒於隋大業二年(606)。姚察的九世祖姚信,曾官任吴太卿,於江左的時候就很有名望。

      姚察生有靈性,并且孝順懂禮,他在六歲的時候已熟讀了很多書籍。姚察從不喜愛玩遊戲,却偏好學習,自覺地日夜刻苦發奮,勵精學業。姚察在十二歲的時候就能寫出了很優秀的文章。

      姚察的父親姚僧垣爲樑太醫、長壽縣公、隋北絳郡公。朝中二宫常常賞賜厚禮給其,而每次的賞金,其父姚僧垣除了用來購買書筆紙墨之外,所剩下的都給兒子們,作爲他們出門求學周遊的費用。盡量讓他們見多識廣,增進學問。姚察更是專心攻讀各類典籍,博覽群書。

      簡文帝在東宫時,也很重視文化教育。姚察十三歲那年,簡文帝曾邀姚察到宣猷堂聽論講學, 姚察得到了諸位前輩的贊賞。簡文帝即位後,對姚察更是加以厚待。初時授姚察爲南海王國佐常侍,兼任司文侍郎,後任南郡王行參軍,兼任尚書駕部郎。

      樑朝發生叛亂,政變崩潰後,姚察隨父母自南京回家鄉。當時兵荒馬亂,其家人口衆多,缺衣少糧。姚察就主動去採野菜,找野果回來給家人充飢。路途遥遠,姚察總是有辦法解决每天的吃住問題,减輕家人的負擔。姚察寧願自己埃餓喫苦,把本來不多的食物分給同行的人們。在勞碌奔波,動亂不安的行程中,姚察仍然堅持不斷讀書求學。

      元帝在荆州即位,姚察與父親隨朝廷官員赴西臺,元帝授姚察原鄉令。此時,原鄉縣境内滿目蕭條,難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姚察剛一上任,就馬上推行了一系列積極發展農業生産的政策,他安憮民衆,勸説農民重新耕田種地,輕其賦役。隨後社會逐漸穩定,農業經濟也發展起來,漸漸地,原鄉縣人口殷盛,市場繁榮,民衆的生活大有改善,姚察受到了當地百姓的稱頌。

      中書侍郎杜之偉與姚察深相眷遇,他上奏表用姚察佐輔著作,仍繼續編撰史志。永定年初(557),姚察任始興王府功曹參軍,補任嘉德殿學士,後轉任中衛、義同始興府記室參軍。徐陵任吏部尚書的時候,姚察引領著作,復爲史佐。吏部尚書徐陵讓官致仕等表,都是親自指定姚察製作。徐陵十分欣賞姚察的才學,誠心悦服地説:“我本人實在比不上他啊!”

      太建年初(569),姚察任宣明殿學士、散騎侍郎、左通直。後兼任通直散騎常侍。江左舊先的同事,皆傾慕其的才華。劉臻訪漢書,列疑事十數條請教,姚察於每一條都爲之詳細解釋,并且有根有椐,清析明瞭。劉臻口服心服對親友感嘆道:“名下定無虚士”。

      後來,姚察轉任東宫學士。當時濟陽江總、吴國顧野王、陸瓊、從弟瑜、河南褚玠、北地傅滓等文人學士,皆以才學之美,晨夕娱歡。但姚察的每一篇論文制述,都成爲他們敬重的經典。諸君子對姚察禮重於衆官仕,甚爲尊敬相待。宫中所需要的方幅手筆,全都交給姚察起草立定。姚察常與顧野王交流學識,暢談天下古今,一時傳爲佳話。

      姚察改任尚書部侍郎後。該職位設置於郊廟,從前魏王肅奏祀天地,設宫縣之樂,八俏之舞,此後一直沿用不變至今。梁武帝則認爲這種事人之禮多而繁雜,事神之禮少而簡單,皆無宫縣之説法。陳朝初期也繼續采用,都無不妥。高宗打算準備設置此禮樂之事。但許多人的意見認爲梁武帝不妥。當時滿朝名儒學士聯合上奏,皆認爲梁武帝不妥這一意見是對的。但姚察却引經據籍,獨違群議,堅持認爲梁武帝是正確的,一時震驚朝野。後來大多數人都信服姚察的意見,僕射徐陵也改變觀點,認同了姚察的説法。

      自此以後,朝廷百官在表意决議的時候,如果無法决定,就跟隨姚察的意見,表示一致。姚察後任宣惠宜都王中録事參軍,兼東宫學士。歷任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諮議參軍。姚察曾因兒子患病去職回家。歸朝後任戎昭將軍,編撰樑史,從不間斷。

      後主在位時,姚察兼東宫通事舍人、將軍,仍舊着重編撰史事,又敕專知優册謚議等文筆。至德元年(583), 姚察任中書侍郎,轉太子僕。其無論擔任何種官職,都依舊不停地編撰史志。

      當初,樑朝衰亡之後, 姚察隨父親姚僧垣入長安城,一意苦讀撰史事,從不參與娱樂音樂閒玩,後奉命出使至江南。不久,母親韋氏去世, 姚察爲母親盡瘁守孝,喪期剛過後入朝,後主見其骨瘦如柴,深感憂慮和痛惜。於是密令中書舍人司馬申專加勸囑,之後還遣派司馬申宣旨誡諭説:“知比哀毁過禮,甚用爲憂。卿迥然一身,終奠是寄,毁而滅性,聖教所不許。宜微自遣割,以存禮制。憂懷既深,故有及此。”

      後主任姚察爲忠毅將軍兼東通事舍人。但姚察還没有從喪母的悲傷平復過來,數次表示不再擔任官職,可後主不允許其辭職。姚察又上書説:“臣私門叠禍,並罹殃罰,媮生晷漏,冀情禮,而尫疹相仍,苴葈穢質,非復人流,將畢苫壤。豈期朝恩曲覃,被之纓紱,尋斯寵服,彌見慚靦,且宫闥秘奥,趨奏便繁,寧可以兹荒毁所宜叨預。優願至德孝治,矜其理奪,使殘魂喘息,以遂餘生。”後主下詔回説:“省表俱懷,卿行業淳深,聲譽素顯,理洵情禮,未膺刀筆。但參務承華,良所期寄,允之抑奪,不得致辭也。”。後來姚察再任知著作郎事、給事黄門侍郎、領著作等職。

      姚察於服喪期後,長期齋戒食素,患上氣疾病。後主曾經獨召見姚察,見其瘦弱過甚,爲之動容,説:“朝廷惜卿,卿宜自惜,既蔬菲歲久,可停持長齋。”後又派遣度支尚書王璦宣讀聖旨,再慰問,令其從晚食。手敕曰:“唧蠃如此,齋非累年,不宜一飯,有乖將攝,若從所示,甚爲佳也。”姚察雖然服從敕令,但仍然盡守孝道。後主再下詔授其秘書監,仍任著作郎。姚察再數請辭,但都未獲被准許。姚察在秘書省大加删正,又奉撰中書表集,後任散騎常侍。不久昇任支度尚書,又昇任吏部尚書,仍任著作郎。

      姚察學識淵博,尤其是對人物傳記,於姓氏所起,枝葉所分,官職姻娶,興衰高下,舉而論之無所遺失。當世人們皆以文章大匠稱贊其。後調任選部職,常獲皇上詔見。

      當初,吏部尚書蔡徵調任中書令,後主要選人充任,尚書念江總等重臣皆不約而同地推薦姚察,敕答道:“姚察非唯學藝優博,亦是操行清修,典選難才,今得之矣。”即神筆草詔,宣讀給其,可姚察懇切推辭不就。第二天,被召入宫議事,姚察最後泣拜請辭:“臣東皋賤族,身才庸近,情忘致遠,念絶修途。頃來忝竊,久知逾分,特以東朝攀奉,恩紀謬加。今日叨濫,非由才舉,縱陛下特昇薄,其如朝序何?臣九世祖信,名高往代,當時才居選部,自後罕有繼踪,臣遭逢成擢,沐浴恩造,累致非據,每竊妨賢。臣雖無識,頗知審己,言行所踐,無期榮貴,豈意銓衡之重,妄委非才。且皇明御歷,事高昔代,羽儀世胄,帷幄名臣,若授受得宜,方爲稱職。臣夙陶教義,必知不可。”後主説:“選衆之舉,僉議所歸,昔毛玠雅量清恪,盧毓心直體正,王藴銓量得地,山濤舉不失才,就卿而求,必兼此矣。且我與卿雖然君臣禮隔,情分殊常,藻鏡人倫,良所期寄,亦以無慚則悊也。”

      擔任吏部尚書(宰相)後,姚察位高權重,身居要職,但其廉明清正。曾經有一個門生想給姚察送禮,又不敢送厚禮,就選擇了送一匹花竦布。姚察對這位門生説:“我所穿的衣服,最貴的也只是麻布,花悚布很好,但我從來不穿用,本想接待你,就不麻煩了。”可是那個門生多次請求姚察接納此禮物。姚察最後嚴厲批評那個門生,將他趕了出去。自這件事發生後,再没人敢向姚察送禮了。

      陳朝滅亡後,進入隋代,開皇九年(589),姚察被詔授秘書丞。文帝特别詔令其編撰樑,陳二朝代史書。特設於朱華閣,方便姚察寫撰工作。文帝知道姚察學識非凡,有一天就詔其入内殿,賜果宴。指着姚察對滿朝大臣説:“聞察學行當今無比,我平陳唯得此一人”。開皇十三年(593),皇上特詔姚察襲封北絳郡公。

      姚察以前在周國,而現在歸隋,因此得與其父親姚僧垣相見,父子臨别之際,感慨萬分。姚察獲得承襲之後,更感悲傷,見者無不爲之動容。

      姚察小時候曾經在鐘山明慶寺尚禪師受菩薩戒,後來在陳任官職,他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施捨給明慶寺作爲建造繕修等費用。追思爲尚禪師樹碑立傳,碑傳的文采十分遒麗。姚察在寺内見到樑國子祭酒蕭子雲寫的禪齋詩,讀後感到愴然, 就以蕭子雲的詩韵述懷爲咏,其詞哀切,法俗禪師非常稱贊姚察的咏詞。

      及後母杜氏去世, 姚察盡守孝道。一時解職在家。在姚察服喪期間,曾有白色的斑鳩築巢在其家中的屋檐下,人們都認爲這個現象很奇异。

      仁壽二年(602),隋文帝楊堅下詔文説:“前秘書丞北絳郡開國公姚察,强學待問,博極群典。修身立德,白首不諭,雖在哀疚,宜奪情禮,可員外散騎常侍,封如故。”又敕姚察侍晋王詔讀。隋煬帝楊廣當初在東宫的時候,常常以文談學論而召見姚察。隋煬帝楊廣即位之後,即詔授姚察爲太子内舍人,仍撰史書。煬帝出巡駕車,都要姚察伴在身邊。宫中更换衣冠,删正朝式,切問近對等事,都是由姚察一個人來决定,執行完成。

      大業二年(606),姚察在東都去世,終年七十四歲。姚察留下遺言,囑咐子孫務從儉檏,簡約薄葬。姚察説:“吾家世素土,自有常法。吾意斂以法服,並宜用布,土周於身。又恐汝等不忍此行,必不爾,須鬆板薄棺,纔可周身土周於棺而已。葬日,止粗車,即送厝舊塋北。吾在樑世,當時年十四,就鐘山明慶寺尚禪師受菩薩戒,自爾深悟苦空,頗知回向矣。嘗得留連山寺,一去忘歸。及仕陳代,諸名流遂許以聲價,兼時主恩遇,宦途遂致通顯。自入朝以來,又蒙恩渥。既牽纏人世,素志弗從。且吾習蔬菲五十餘年,既歷歲時,循而不失。瞑目之後,不須立靈,置一小床,每日設清水,六齋日設食果菜,任家有無,不須别經營也。”

      當初,姚察細讀一卷藏經,並研究通透,在臨終時,無痛無煩惱,坐向西唸經:“一切空寂”。其後身體柔軟,顔色依舊自然。朝廷爲祭奠姚察舉行隆重悼念的活動,二宫后妃也是十分惋惜,特别給予其家很豐厚的賞賜。

      姚察性情至孝,很有人倫鑒識。姚察爲人低調謙遜,其從不以自己的長處炫耀給别人看。姚察終日恬静,惟以求學讀書寫史爲樂。姚察對各種典籍圖書無所不曉,每有制述,多用新奇,許多别人所未曾見略的,其皆涉讀精熟。

      姚察專心著書,白首不倦,多是親手抄撰,從無停綴。其尤喜愛研核古今, 姚察提正文字,精采流瞻,雖老而不衰。兼之諳熟内典,所撰寫與寺塔以及衆僧之文章,特爲綺密。煬帝在位時多所稱引,一善可録,無不賞薦。姚察盡心服事皇上,知無不爲。所侍奉的機密,從未曾泄漏半點。并且任遇已逢,衣冠攸屬,深懷退静,避於聲勢。清潔自處,資産每虚,或有勸營生計,笑而不答。姚察對家屬親人要求嚴肅,對故舊老友感情深厚,始終忠厚,所得奉禄奬賞,皆捐贈善事,撫恤救濟。

      後主所制文筆,卷軸甚多,曾特製一本送給姚察。後主所制文筆,凡有疑問,都讓姚察堪定。姚察忠心侍奉皇上,事無隱瞞。後主曾對衆臣説:“姚察達學洽聞,手筆點裁,求之於古,猶難輩匹,在於今世,足爲師範。且訪對甚詳明,聽之使人忘倦。”姚察每次所制的文筆,後主多敕令索要制本。後主説:“我於姚察文章,非唯玩味無已,故是一宗匠。”

      徐陵名高一代,每次見到姚察的制述,都特别推崇。徐陵曾經對自己的兒子徐儉説:“姚學士德學無前,汝可師之也。”尚書令江總與姚察友善,交情極深,他每一次寫作的制述,必定首先送至姚察過目修改,然後才頒施。

      江總在任詹事時,曾經作了一首登宫城五百字詩。當時副君及徐陵以下諸名賢並同此作。徐陵對江總説:“我所作和弟五十韵寄弟集内。”待江總編次文章,無姚察所和本,講述徐陵此意,就對姚察説:“高才碩學,庶光拙文,今須公所和五百字,用偶徐侯章也。”姚察謙遜,多番托辭未付。江總就説:“若不得公此制,僕詩亦須棄本,復乘徐公所寄,豈得見令兩失。”姚察實在無法拒絶,只好制書給他。姚察通常爲人推挹,例皆如此。

      姚察著有《漢書訓纂》三十卷,《説林》十卷,《西聘》,《玉璽》,《建康三鐘》等各一捲,並文集二十卷,傳於世 。姚察所撰《樑》,《陳》二史雖未畢功。隋文帝於開皇時期,曾遣使内史舍人虞世基索要姚察的史本,並上進朝廷翰林,藏於内殿。《樑》,《陳》二史本多是姚察所撰,其中序論及紀,傳有所欠缺的地方, 姚察於臨終之際,其仍以本例誡約兒子姚思廉博訪撰續,姚思廉含泪答應,隨後緊記奉行。

      姚最(537—603)

      字士會。吴興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西)人。隋代學者。

      姚最爲樑太醫、北絳郡公姚僧垣之次子、姚察之弟。姚最自幼异常聰靈,且勤奮好學,長大後,博通經史,尤好著述。

      姚最於十九歲的那一年跟隨父親姚僧垣入關。當時世宗廣聚學子,在麟址殿開設講學堂,姚最被選録爲學士,得與入堂求學。不久後任齊王憲府水曹參軍、掌記室事。姚最被齊王憲特别欣賞,經常被賜以重賞。

      及宣帝即位,齊王憲有謀反叛亂的嫌疑,結果被斬殺。姚最也因此受到牽連而被撤職。隋文帝登位後,恢復了姚最的官職,任太子門大夫。

      姚最多年曆游八方,飽讀典籍,深受隋文帝的器重,其寫了一本傳記齊王憲的書,獻上當朝吏部。

      姚最年紀小的時候居於江左,長大之後才入關,一直没跟父親姚僧垣學習醫道。天和年中(566—572),齊王憲奏之高祖,遣姚最學習醫術。齊王憲對姚最説:“爾博學才高,何如王褒,庾信。王、庾名重兩國,吾視之蔑如。接待資給,非爾家比也。爾宜深識此意,勿不存心,且天子有敕,彌須勉勵。”於是,姚最開始了學習醫道。經過十多載的摸索與實踐,積累了很多經驗和妙方。常有人請其去診治,姚最也治好了患者。

      史記“元帝將降,乃聚名畫法書及典籍二十四萬卷,遣後閣舍人高善寶焚之…於謹等於煨燼之中,收其書畫四千餘軸,於長安”。

      姚最隨於瑾到長安,着手整理了這批書畫,整理完好這批書畫後,姚最著了《續畫品》一書。

      《續畫品》是繼謝赫《畫品》之後又一本評畫的專著,爲六朝的重要史論著作之一,其提出的“心師造化”、“立萬象於胸懷”等理論,皆爲極重要之畫理。 《續畫品》内前有其自序,不分品第,評論湘東王至解茜共二十位畫家。

      後來,姚最赴四川入王秀友府,任司馬,與王秀友守治益州。其兄姚察至益州,逢朝廷封爵。姚最認爲兄是長子,更有資格受封。於是請求朝廷將封爵讓給了長兄,隋文帝也同意了姚最的請願。

      後來王秀友嫌涉謀反,隋文帝令各官嚴格懲查其罪事。開慶府整、郝偉等臣都把自己的過錯推給王秀友承擔。可姚最决心獨自帶罪,對審官説:“凡有不法,皆最所爲,王實不知也。”拷問多次,姚最都是如此坦白,結果獲罪而死。年六十七歲,時人皆議論姚最有節有義。

      姚最著有《後梁略》十卷,傳於世。

      姚慎盈,姚最孫子。

      姚慎盈於唐朝武則天執政期間,曾任淮南道壽州(壽春郡)刺史一職。

      姚思廉(557—637)

      字簡之。先世爲吴興武康(浙江德清縣西)人。史學家。

      陳朝滅亡時,姚思廉與父親姚察一同從江南遷至關中,故《舊唐書·姚思廉傳》稱其爲雍州(今陝西西安)人。

      姚思廉自幼蒙承家學,“少授漢史於家父,得能盡傳家業,勤學寡欲,未嘗言及其家人産業。”姚思廉歷仕陳、隋、唐三個朝代。 陳朝時爲揚州主簿,入隋爲漢王府參軍,後又任河澗郡司法書佐、代王楊侑侍讀等職。

      李淵大軍攻克長安時,代王“府僚奔駭,唯思廉侍王”。 姚思廉由此獲得很高的聲譽。當時人都稱頌他爲“忠烈之士”、“仁者有勇”。

      唐初,思廉授教秦王(李世民)文學。太宗帝位後,他以:“藩邸之舊,深被禮遇”遷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姚思廉曾被朝廷“寫其形象列於《十八學士圖》”,文學諸家贊其“志苦精勤,紀言實録,臨危殉義,餘風厲俗。”

      貞觀九年(635), 姚思廉拜散騎常侍,賜爵豐成縣男。但思廉不貪榮華富貴,不忘父囑。姚思廉曾於隋煬帝楊廣時“上表陳父遺言,有詔許其續成《樑》、《陳》二史” 。貞觀十一年(637),姚思廉去世後,唐太宗李世民下詔封其:謚康。

      姚思廉編著《樑》、《陳》,盡管編撰二書的史家衆多,但功勞最大者莫過於姚思廉。《舊唐書·姚思廉傳》説“編次筆削,皆思廉之功也。”他是《樑》、《陳》二書的集成者,也是二書的最終寫定者。

      姚廉潔(隋唐時期)

      光州固始人。唐代官員。

      姚廉潔於隋末應徵隨軍作戰,後於唐軍任府兵隊正等職。唐朝初期,朝廷命陳政、陳元光父子赴福建開治漳州。時任府兵隊正的姚廉潔也奉命隨隊伍進駐福建。因此他成爲姚姓最早進入福建發展的開拓者。

      姚(?—705)

       字令璋。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代宰相。

      姚爲姚思廉孫,祖父姚思廉是唐初著名學者, 史學家。姚少孤,弟妹以友愛相稱,其勤奮好學,博學經史,頗有才辯。

      永徽年中,姚累遷太子宫門郎等官職。姚與司議郎孟利貞等奉令撰《瑶山玉彩》,編成此書,即遷昇秘書郎。調露年中,累遷昇中書舍人,後被封吴興縣男。

      武則天執政時,姚壽遷昇夏宫侍郎。其從弟敬節,與徐敬業一道起兵造反,因此姚壽被貶爲桂州督府長史。

      武則天雅好瑞符,姚至嶺南,訪遍名山大川,百草樹木,其若有“武”字特徵的,都認爲此物爲國姓,遂向朝廷上奏這件事。結果令到武則天大爲高興,就任其天宫侍郎之職。長壽二年(693), 姚遷文昌左丞,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九月,轉任司賓少卿,罷知政事。延戴年初, 姚擢任拜納言。证聖年初,姚壽昇任秋宫尚書,同平章事。當年,明堂發生火灾,武則天想避棄正殿,以跟隨上天之變。姚壽上奏説:“這是人爲的火灾,並不是天灾的。”奏書説得武則天的心情非常高興,於是武則天便在端門設宴,與衆臣飲酒賞樂,特别奬賞了姚。隨後督令姚壽監造天樞。此項工程浩大,勞民傷財,苦及工匠,耗費無限,以致資金不足,朝廷就頒令,集百姓的器具熔於一爐,合鑄天樞。造成之後,姚立了大功,被賜爵一級。

      武則天封嵩山,姚壽被封爲禪副使。到重新建造明堂時,姚又被任命爲都督使,以積累功勞加銀青光禄大夫。不久,契丹李盡忠侵犯邊塞,朝廷任命武三思爲榆關道安撫使,姚壽爲副使。戰事挫敗後, 姚被貶爲益州大都督長史。當時,四川中的官吏多數暴政貪污,姚爲此事多次上奏,使蜀中政風得以改變。因此,其得到了武則天降璽書的嘉勉。

      新都丞朱待辟貪贜枉法,被關在監獄裏,姚壽受詔審查此案,其執法嚴酷,凡有形迹可疑的人都被逮捕,受到誅連的有數千人。有五十多家被封户没收財産。一時冤聲怨言,不絶於路。監察御史袁如已劾奏幾回,但姚被武則天所庇護。此後, 姚昇任地宫尚書,次年轉任冬宫尚書,留守西京。

      姚爲官勤政明治,頗具政績。年老時於長安中致仕。姚於神龍元年(705)去世,謚贈:越州都督。

      姚珽(641—714)

      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代官員。

      姚珽爲姚思廉之孫、姚之弟。其少年時酷愛讀書,發奮努力求學,立志獨立自强。之後學有所成,並逐漸步入仕途。姚珽歷任定州、汴州、滄州、虢州和幽州等州刺史,加銀青光禄大夫。

      神龍年中, 姚珽被封爲宣城郡公。曾三次擔任太子詹事一職,姚廷數次力諫太子不法之事,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十分賞識。

      及中宗即位後,姚珽昇任右散奇常侍。睿宗即位,其遷户部尚書,加金紫光禄大夫。姚珽以善爲政,學識頗豐,功績很大,深受當時百姓的稱頌。其還撰有《漢書紹訓》四十卷等。

      姚珽於開元二年(714)去世,年七十四歲。

      姚昌潤。爲姚珽孫。姚昌潤於開元年間(713—740)曾任江南西道宣州(宣城郡)刺史一職。

      姚太(?—595)

      字拔江。河南河南人。隋代官員。

      姚太的家族爲先祖虞舜時苗國之族,後壽的後裔。其祖姚壽南,曾官任秦朝刺史。父親姚苟吐,官任京郡太守。

      姚太生而靈异,及長大後懂禮儀,孝悌温恭,守信誠實,而聞名州裏。 姚太入伍戊邊征戰數載,歷任强弩將軍等職。至開皇三年(583),任荆州刺史。皇開十五(595)年七月,姚太在河南玄酒里舍去世。

      姚簡(隋末唐初)

      字易夫。生卒籍貫不詳。隋唐代官員。

      有關姚簡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其於貞觀三年(629)任山南東道均州(武當郡)刺史(太守)、武當軍節度使等職。

      姚辯(545—611)

      字思辯。武威人。大將軍。

      姚辯精於國家邊防戰事,屢立大功,官至大將軍而死,但隋史無傳。僅知姚辯於隋大業七年(611)三月去世,十月二十日葬,年六十六歲。隋煬帝楊廣詔:故左屯衛大將軍,右光禄大夫姚思辯性理和謹,秉心恭慎,歷任無玷,式表哀榮,可贈左光禄大夫。   楊廣詔。

      姚辯後被封爲左衛大將軍,左光禄大夫。 [《隋書· 北狄· 突厥傳》楊素]内載“大將軍姚辨出河州,以擊都藍…”。見《姚恭公墓誌銘》。

      姚懿(隋唐時期)

      字善意。陝州硤石(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人。唐代官員。

      姚懿曾爲唐代宰相姚崇之父,姚懿於唐顯慶年間(656—660)歷任山東東道峽州(夷陵郡)刺史、衡州、幽州都督等職。爲吏部尚書,皇朝銀青光禄大夫,文獻公。

      姚元景(唐朝前期)

      陝州硤石(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人。唐代官員。

      姚元景爲姚懿(吏部尚書、幽州都督、文獻公)兒子,宰相姚崇兄長。姚元景曾於周朝(武則天)任潭州刺史,長安四年(704)九月爲朝散大夫行司農寺丞一職。

      姚崇(650—727)

       字元之。陝州硤石(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人。唐代宰相。

      姚崇本名元崇,因諱忌而改名崇。姚崇自幼不拘小節,長大後好學不倦。姚崇歷任武則天、睿宗、玄宗三朝之宰相。

      姚崇曾參與同張柬之等擁立中宗政變。睿宗在位時, 姚崇奏請太平公主遷往東都,以便削弱其政權,後被貶爲申州、亳州、宋州、常州、許州等五州刺史,改任靈武道大總管。

      姚崇於開元年初復職,任兵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三品。其奏請禁止宦宫,貴戚干預朝政,禁止佛寺道觀之建造,奬勵郡臣勸諫等事。姚崇糾正了山東等地農民不敢捕殺蝗蟲的陋俗,推行焚埋之法,使灾情終於得到控制,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灾,被譽爲“救時宰相”。

      姚崇爲政注重用人,善於擇材而任,史稱其“尤長吏道”。 姚崇與另一位宰相宋璟同爲開元時期最杰出的宰相,史稱爲“姚宋”。

      姚崇一貫以天下爲已任,從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專横。姚崇一生多次被貶斥,仍然赤膽忠心,直諫敢言,實爲一位才略兼備的名相。

      姚崇去世後,唐玄宗親自爲其撰寫碑文,贊譽其:

      位爲帝之四輔,

      才爲國之六翮,

      言爲代之軌物,

      行爲人之師表。

      姚彝 姚异 姚弈 姚閎姚

      姚彝爲樑公姚崇宰相的長子。曾於開元年間任山南東道鄧州、海州刺史,光禄少卿等職。

      姚异爲樑公姚崇宰相的次子、姚彝的弟弟。開元年中曾官任坊州刺使等職。

      姚弈爲樑公姚崇宰相的小子、姚异的小弟。姚弈年少聰明好學,一貫嚴格要求自己。其爲人踏實穩重,辦事利落乾净。姚弈於開元年間任雎陽太守、太僕卿、禮部侍郎、尚書右丞等職。父親姚崇一直讓他多接觸民衆百姓情况,在基層職位上多辦實事,積累經驗爲民造福。而没有讓他通過科舉昇職來學取爲官之道。姚弈后從右千牛進太子舍人一職,也是平職調動任命。

      姚閎爲姚彝的兒子,樑公姚崇宰相的孫子。姚閎於右丞相牛仙客幕府任職判官、侍御史。天寶年初,右丞相牛仙客臨將去世。姚閎看到牛仙客病危將亡,就强迫右相牛仙客奏上表,請求讓姚弈和另一位宰相盧懷慎的兒子兵部侍郎盧焕替代其任宰相之位。但牛仙客的妻子將此舉上奏朝廷,玄宗知道後十分震怒。於是判姚閎死罪,貶姚弈外出任永陽太守,盧焕任臨淄太守。

      姚,姚崇之孫。於唐代宗李豫執政期間,歷任淮寧節度押衙、山南東道鄧州(南陽郡)刺史等職。

      姚思元(唐朝時期)

      林泉(今河南省彰德)人。唐代畫家。

      姚思元繪畫多以道釋人像爲主,尤以人物肖像畫著名一時。姚思元創作了《紫微二十四化圖》。姚思元所作所畫,並不是止於遊戲作畫,自我娱樂的,而是用來警悟世人。他畫佛像也多是利用場地作成圖畫, 所以傳世的作品極少見到。

      《宣和畫譜》卷二,道釋二有傳著,録有其作品《佛會圖》、《孔雀佛鋪圖》及《紫微二十四化圖》三件。此外還有《佛光圖》、《華岩幢》等。

      姚師積(唐朝時期)

      唐代雕刻工匠。

      唐高宗李治執政時,姚師積於咸亨三年(672)至上元二年(675),共同雕造由武則天捐資,净土宗大師善導和僧人惠能主持,開鑿的洛陽龍門奉先寺大盧舍那佛龕。

      大盧舍那佛龕包括一尊盧舍那大佛,兩邊阿難,伽葉各一尊、菩薩二尊、天王二尊和進士造像。其中最高大的盧舍那石佛,高1714米。其雕刻手法細膩精湛,表情温和,敦厚莊嚴,富有魅力。在《大盧舍那像龕記》中,有姚師積等名匠的題名。

      姚紹之(?—725)

      唐代湖州武康(浙江德清縣)人。惡吏。

      姚紹之於中宗時初任鸞臺典伙,後任監察御史,爲武三思“五狗”之一。其爲人兇狠,嚴厲且貪婪,史人稱之爲惡吏。

      當時王同皎,張仲之等人合謀殺武三思,事未遂被捕入獄。姚紹之奉命審理此案,其對王同皎,張仲之拷問毒打,竟然將張仲之的手臂當場擊斷,令之疼痛難忍,並誣陷成謀反之罪。姚紹之竟將張仲之家族誅殺,此事震驚天下,朝廷也極爲關注。

      姚紹之昇任左臺侍御史之後,曾貪贜五百萬,獲罪當死。但姚紹之得韋後之妹保釋,被貶黜至嶺南任瓊山(今海南省瓊山縣)尉。不久,姚紹之企圖出逃回京,被萬年尉捕獲,將其腿打折。

      姚紹之後來被召回京城,换任南陵縣令。於開元十三年(725)轉任括州長史同正,但不准許參與朝政之事。

      姚仲蝥(唐朝時期)

      唐代狀元。

      唐中宗神龍二年(706), 姚仲蝥於丙午科舉殿試中考取頭名,登進士第一甲第一人。世人稱之爲文狀元。同榜進士及第三十二人,科舉考官爲考功員外郎趙彦昭。

      有關姚仲蝥正史失傳,事迹失考。

      姚恭(唐朝前期)

      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姚恭於唐開元年中(713—741)任隴右道成州(同谷郡)刺史。兒子,姚大德(698—772) 。謚號法律禪師,爲大唐荷恩寺和尚。法律禪師於大曆七年(772)去世,年七十二歲。

      姚希直(683—753)

      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姚希直曾祖姚霓爲隋代左武衛大將軍。

      祖父姚感。於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曾任大夫、河南道豫州刺史、陳州(淮陽郡) 刺史、恒州真定縣丞等職。父親姚忠肅,爲皇申府文學。

      姚希直曾任汝陰郡司法參軍等職。於天寶十二年(753)卒,年七十歲。

      姚良(唐代前中時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父親姚感。爲皇大中(疑在唐高宗時期)大夫、陳州刺史等職。

      姚良約於武則天執政期間,任劍南道普州刺史、正議大夫等職。

      兒子姚如衡(671—738)。唐代官員。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六月卒,年六十七歲。

      姚發(唐朝時期)

      唐代詩人。

      姚發爲宋城令姚玄兒子。唐代天寶十二年(753),姚發登進士第(贈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銘)。其曾在天寶年間科舉十上不第,遂入隴西節度使哥舒翰幕府,後積功勞官至右領軍衛將軍。

      姚發好文雅,愛詩賦。

      附其詩一首

      送蕭穎士赴東府得草字

      天生良史筆,

      浪迹擅文藻。

      中夏授參謀,

      東夷願聞道。

      行軒玩春日,

      餞席籍芳草。

      幸得師季良,

      欣留篋笥寶。

      姚南仲(729—803)

      華州下圭人。唐代官員。

      唐朝干元年(758)初,姚南仲經科舉,登進士第後授太子校書,歷任高陵、昭應、萬年等縣縣尉。後遷任右拾遺,轉右補闕。

      大曆十三年(778),唐代宗的貞懿皇后獨孤氏去世,代宗李豫極度傷心,痛惜不已。爲了紀念貞懿皇后,代宗便下詔令於都城附近建造貞懿皇后的陵墓。便早晚可以望見於眼中。

      這一决定遭到不少人的置疑,姚南仲便上書疏諫,其引古論今,曉陳利害,表述得合情合理。代宗李豫覺得他反對此議的意見正確,於是准奏,並嘉奬了南仲,賜緋魚袋,特别加封五品之職,宣付史館。

      姚南仲與宰相常衮善友,交情很深。在宰相被陷害貶職之後,南仲也被下放出任海鹽縣縣令。姚南仲經浙江東、西道觀察使韓混薦爲推官,奏授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充支使。後詔還京都,歷任左司兵部員外,轉任郎中,昇任御察中丞、給事中、同州刺史、陝虢觀察使等職。

      貞元十五年(799),姚南仲代李復爲鄭滑節庶使,監軍薜盈珍恃權乘勢奪軍權,南仲成爲他的阻礙,以致多次遭到薜盈珍的誣陷讒毁。因此,代宗李豫對姚南仲懷疑很深。

      貞元十六年(800),薜盈珍派小使程務盈帶表書進京,誣告陷害姚南仲。恰好南仲的裨將曹文洽也入京奏事,曹文洽知道了這件事,很是憤怒。於是就日夜兼程,快馬加鞭追趕上程務盈,終於在長樂驛站追上了程務盈,並於當晚與程務盈同宿過夜。曹文恰在半夜中殺死了程務盈,將程務盈所帶的薜盈珍的表書投入厠所糞池内,然後自殺身亡。第二天,驛站人員打理雜務,推開房門,發現血流滿地,曹文洽身邊有兩份遺書,一份内容告知姚南仲,講述自己殺死薜盈珍使者程務盈的動機和原因,另一書替姚南仲伸冤正義。

      此事轟動一時,傳入朝廷,德宗帝非常驚駭。姚南仲考慮此事件的影響,便請願回京朝見皇上。

      德宗李適問姚南仲:“薜盈珍擾亂軍政嗎?”姚南仲回答:“薜盈珍不擾亂軍政,臣……”德宗聽了姚南仲的奏述,已知其中原由,只是在座上久久沉默不語。

      後任命姚南仲爲尚書右僕。姚南仲擔任此職直至貞元十九(803)年在位去世,年七十四歲。朝廷贈姚南仲太子太保,謚:貞。

      姚明(唐朝中期)

      唐代官員。

      姚於唐建中二年(781) 至四年(783),歷任都畿道陝州(陝郡)、商州刺史,後改任陝州長史、本州防禦、陸運使、陝虢觀察使。姚任職期間,其受命治上津道,置官館以通南方之貨貢。唐建中四年(788),遷任司農卿一職。

      姚喜詩文,僅存詩一首。

      姚思禮(唐朝時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有關姚思禮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其於天寶年中(約742—755),任江南東道泉州(豐州、武榮州、清源郡)刺史一職。

      姚况(唐朝時期)

      唐代將領。

      姚况於建中年(約780—783)間任關内道涇州(安定郡、保定郡)刺史,節度使。朝廷命左衛大將軍馮河清留守,幕府殿中侍御史姚况守衛領州。

      姚况率領軍隊征討關東,軍隊剛剛經過德宗皇帝的居所,還未走遠,便發生緊急情况,德宗只好急走奉天府。左衛大將軍馮河清,姚况便拜見了皇上。後召集衆將領議計戰事,向東哭泣,以表示盡忠。此時天象异常,衆官兵都以爲是感動了上天,都没有相异的建議,並决心服從姚况,馮河清的指揮,忠效朝廷。

      當初,德宗李適當執政時,六軍都無良好的士兵,更少優秀的將領。部隊士氣低下,後經馮河清,姚况運送兵器糧草,嚴肅整頓,訓練有素。效果顯著,軍威大振。德宗即任命馮河清爲涇原節度使,安定郡王,姚况任行軍司馬。叛軍朱泚幾次派間諜偷取情報,結果都被發現,將間諜處决。興元元年(784),馮河清被叛將田希簽殺害,姚况挺身返回家鄉。叛亂平復後,朝廷贈馮河清尚書左僕射,任命姚况爲太子中舍人。

      姚况性情淡泊,簡檏謙虚,從來不會對别人説過自己歷來戰鬥的功勞。之後隱舊故里,不巧當年旱灾鬧荒,百姓流離失所,連朝廷的奉禄也不够自給,結果清貧的老將姚况就因飢餓而死。

      姚令言(?—784)

      唐朝時期河中府(今山西永濟縣)人。

      姚令言年少時應徵入伍,始初屬涇原節度使馬瞵府,經積累戰功上任金吾大將軍同正,爲衙前兵馬使,後改任御史中丞。

      建中年間,孟睥擔任涇原節度使期間,非常欣賞姚令言,認爲其是難得的將帥之才,多次提拔和推薦姚令言。孟睥回京任職後,姚令言被任爲四方鎮北庭行營涇原節度使、涇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建中四年,李希烈反叛,率領叛軍攻陷汝州。朝廷令哥舒曜領兵鎮壓,紮營於襄城。李希烈却率領數萬叛軍圍攻襄城,形勢非常危急。朝廷令姚令言火速率領五萬兵馬趕赴援救。涇原的部隊離開四方鎮,軍中多是携帶子弟而來,希望得到京師後獲得豐厚的奬賞,但是一無所賜。當時京兆尹王栩犒勞士兵的都是粗糧野菜,睡無衣被。官兵們都極爲憤怒,大聲説:“我們抛棄父母妻兒,準備戰死沙場,可是吃不飽,穿不暖,怎麽可能以自己的身體生命對着敵人的利劍啊!而國庫裏却是豐盛富足,不去取來用以保住性命,而去哪裏啊!”

      部隊行軍到了一處地方就失去了控制,反叛的士兵都拒絶前行,高聲大鬧,擂鼓而回返。姚令言大急,攔住士兵對他們説:“各位男兒不要草率行事,這樣做不是求生的良計。”但是衆將士兵都不聽姚令言的勸告,用戈劍圍住姚令言,請求退兵。姚令言只好急奏朝廷,皇上大驚,急令内庫速送二十車物資去補賜。此時軍心大亂,姚令言没法控制局面,街市居民都慌亂逃亡,那些叛兵大叫:“不要跑,我們不會要你們家裏面的東西的!”

      德宗急忙命令普王與學士薑公輔前往安撫他們,才行至内門,叛軍己經攻破關口,布陣於丹鳳樓下。當日,德宗倉促出逃,叛軍隨即入城,搶掠財物,將糧食等物資用車載走。

      當時太尉朱泚就住在附近的晋昌裏第府。朱泚此前曾經控制涇州,後無權失勢,閒居家中已久。即夜,衆叛將共謀計策,想到了朱泚,一致認爲:如果我們請他做首領,肯定能成大事。於是,派姚令言率兵往晋昌裏拜見朱泚,講明來意。朱泚一開始猶豫不决,只是以好酒美食招待姚令言和衆官兵,觀察叛軍的真正意圖。後來,全部將領都前來拜訪,誠意邀請朱泚。朱泚經衆將懇求,自己考慮一番後終於答應。待朱泚入居含元殿做主,便任命姚令言爲侍中,與源休一同輔佐叛事。姚令言率兵圍攻奉天,殺害宗室成員,賣命作戰。

      某一夜,叛軍宴飲作樂,一番酒後,姚令言半醉半醒之中與源休論戰略,姚令言認爲自己肩比蕭何,源休不服地説:“帷幄之謀,成秦之業,無出我之右者。我與蕭何相當,你只相及曹參就是了。”在座的官士聽到了都大笑, 戲稱源休爲火迫贊侯。

      不久, 朱泚叛軍戰敗。 此時姚令言手下尚有萬餘軍人, 隨朱泚轉入吐蕃。軍隊經過涇州, 姚令言打算投靠田希鑒。田希鑒也表示以禮相待接納他們, 派人引誘他們前來商談。 結果朱泚和姚令言中了田希鑒的圈套, 皆被捕獲。之後被田希鑒斬首獻與朝廷。

      姚揆(唐朝時期)

      唐代詩人。

      姚揆曾官任温州郡丞。善詩文,好游山水。姚揆在任期間多次到被譽爲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岩暢遊,曾於唐德宗(李適)貞元元年(785)在仙岩的翠微嶺摩崖第十處留下石刻《仙岩銘》,成爲名賦,流傳千古,爲後人稱頌。姚揆僅留詩二首。

      (注;仙岩位於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大羅山山脈的一處風景名勝。)

      仙岩銘

      維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詩可圖。…

      附詩一首:

      穎州食客

      素琴孤劍尚閒遊,

      誰共芳尊話唱酬。

      鄉夢有時生枕上,

      客情終日在眉頭。

      雲拖雨脚連天去,

      樹夾河聲繞郡流。

      回首帝京歸未得,

      不堪吟倚夕陽樓。

      姚係(唐朝時期)

      唐代河中人。詩人。

      姚係爲樑公姚崇宰相的曾孫。其家族陝郡已經成爲當時很有名望的郡族,地位極高,名重於時。

      姚係於貞元元年(785)登進士第。姚係一生與同時期的詩人韋應物交情頗深。他們一直相互交往,又經常結伴同游天下。姚係生性豪爽風流,尤喜飲酒題詩,常常聚集文雅好友一起討論文學詩賦。姚係留傳詩僅十首。

      附録其詩一首:

      秋夕會友

      倦客易相失,

      歡游無良辰。

      忽然一席間,

      稍慰闔家貧。

      白露下庭梧,

      孤琴始悲辛。

      逥風入幽草,

      蟲響四滿鄰。

      會遇更何時,

      持杯重殷勤。

      姚訚(唐朝時期)

      浹州平陸人。唐代官員。

      姚訚爲樑國公姚崇宰相侄孫。姚合的父親,爲開元年間處州刺史。姚(門言)生性豪放,喜好飲酒謔游,善絲竹。姚訚官任壽安縣尉、城父令。姚訚與張巡善友,相好交往。因其守雎陽立功,於至德二年(757)春,昇任檢校尚書侍郎、鄆州刺史,歷昇任東平郡太守、右金吾將軍。

      安禄山叛亂,叛賊將領尹子奇率領叛兵圍攻睢城。姚訚與張巡一起率領全城軍民奮起扺抗。但因鄰縣援軍不願出兵相救,姚訚一直堅守了數月的睢城最終失守,陷落敵手。姚訚、張巡等將官被亂軍擒獲,他們拒絶投降,英勇不屈,慷慨赴死。

      姚齊梧(唐中時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姚齊梧於貞元十一年(795)任絳州刺史、晋慈隰都防禦觀察使。唐貞元年中任給事中、御史中丞、東都留使、左金吾大將軍等職。

      姚汝能(唐朝時期)

      唐代官員。

      姚汝能生平事迹不詳。

      姚汝能曾任華陰縣尉等職。姚汝能 好文史。 著有《安禄山事迹》 一書, 傳於世。

      姚偓(唐朝中期)

      唐代詩人。

      姚偓爲唐代較爲有名氣的一位詩人,排名居於盧倫之後。有關姚偓的生平事迹不詳。《萍鄉志》卷六録其詩僅傳一首。

      附詩

      南源山

      輕輕投幽隱,

      輕裘怯暮寒。

      閑僧能解榻,

      倦客休得鞍。

      白雨鳴山麓,

      青燈語夜闌。

      明朝梯石路,

      更丈笋輿安。

      姚(唐朝中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有關姚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其約於唐大曆三年(768),曾任河南道穎州(信州、汝陰郡)刺史一職。

      姚合(781—846)

      陝州硤石(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人。唐代詩人。

      姚合是唐代宰相姚崇的曾孫。自幼聰明好讀,博學多才。姚合於元和十一年(816)的科舉中進士及第。授武功主簿一職,後調任富平、萬年尉等職。於寶曆年間官任監察使,户部員外郎。歷任荆州、杭州刺史、後擔任給事中,陝虢觀察使。姚合於開成末年在擔任秘書監職上去世。

      姚合任監察使期間,有奉先,馮翊兩縣的平民向其告狀,上訴牛羊使强奪他們的田地。雖然上詔令美原主薄朱儔覆按,但朱儔貪污受賄,與牛羊使互相勾結,狼狽爲姦,仍然將田地判歸牛羊使。姚合主辦此案,其即深入民間明查暗訪,經過多次詳細瞭解,終於找到了人證物证,懲罰了朱儔和牛羊使,將田地判還縣民。

      姚合一生以酒詩交友,與白居易、劉禹錫、李紳、令狐楚、張籍、馬戴、費冠卿、殷堯藩等友常有唱和,其中與賈島交情最深,詩的風格也相似,被世人稱爲“姚賈”。張爲的《詩人主客圖》將姚合列爲清奇雅正主孚益之入室者,與賈島齊名。

      姚合曾經隱居嵩山,以詩文鳴世。其所作的詩篇多數描寫個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尤喜作五律,善學諸家之長而自成一體。名家稱其’“詩洗濯既净,挺拔欲高。得趣於浪仙之僻,而運以爽亮。取材於籍,建之淺,而湄以倩芬。殆兼同時數子,巧撮其長者。但體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駟爾”。其筆致清峭幽折,當時世人皆稱姚合爲“姚武功”,或“姚少監”,亦將其詩作稱爲“武功體”。其詩曾經爲南宋“永嘉四靈”及江湖派詩人所師法。“永嘉四靈”之一趙師秀曾合刻姚合,賈島二人詩爲《二妙集》。

      姚合撰有《姚少鑒詩集》一十卷,分類爲送别、寄贈、閒適、題咏等類。又編有《玄極集》。留傳詩共計有五百一十五首。

      附詩一首:

      獨居

      深閉柴門長不出,

      功夫身深少閑時。

      翻音免問他人字,

      覆局何勞對手棋。

      生計如雲無定所,

      窮愁似影再相隨。

      到頭歸向青山是,

      塵路茫茫欲告誰?

      姚欽(唐中時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有關姚欽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其於貞元元(785)年至二年(786),曾任江南東道信州刺史一職。

      姚向(唐朝後期)

      唐代書法家。詩人。

      姚向爲唐代官員。其於長慶元年(821)跟隨段文昌出鎮西川。長慶二年(822)任西川節度判官。

      姚向工書法,筆力精勁。曾寫有《唐嶺南節慶鄭權碑》,深爲歐陽修所稱許。姚向還善詩賦,僅留詩二首,爲《全唐詩》收録。

      附録姚向詩一首:

      和段相公登武擔寺西臺

      開閣錦城中,

      餘閑訪梵宫。

      九層連晝夜,

      萬象寫秋空。

      天半將身到,

      江長與海通。

      提携出塵土,

      曾是穆清風。

      姚康(唐朝時期)

      字汝諧,又名康復。下圭人。詩人。

      唐元和十五年(820), 姚康於科舉中進士及第, 歷任試右武衛曹參軍, 劍南觀察推官。大中年間, 任太子詹事一職。姚康著有《統史》 , 傳於世。

      姚康還喜游作詩, 僅留詩四首。

      附詩一首:

      登武擔寺西臺

      鬆徑引清風,

      登臺古寺中。

      江平沙岸白,

      日下錦江紅。

      疏樹山根净,

      深雲鳥迹窮。

      自漸陪末席,

      便與九霄通。

      姚驥(唐中時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有關姚驥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其於唐貞元十二年(796)曾任江南東道信州刺史一職。

      姚骃(唐中時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姚骃於貞元十二年(796)由水部員外郎昇任括州刺史,元和元年(806)任江南道湖州(吴興郡)、處州刺史。在任職期間去世。 《統記》作姚骃,《吴興志》作姚絪。

      姚沁(唐朝中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大約唐元和十五年(820), 姚沁任河東道忻州(定襄郡)刺史一職。

      姚成節(唐中後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姚成節歷任唐朝議郎、前使持節。曾於元和末年(約820)任隴右道成州(同谷郡)刺史、捉守使。賜紫金魚袋。

      姚勖(唐朝時期)

      字斯勤。陝州硤石(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人。史學家。

      姚勖爲樑公姚崇宰相的曾孫。唐長慶年(821)初,姚勖於科舉中登進士第。後歷任監察御史,佐鹽鐵務,遷諫議大夫。之後改任湖州,常州二州刺史。

      姚勖的爲人和才識深得當朝宰相李德裕的賞識,經過李裕德宰相的多次提拔,會昌三年(843)姚勖任尚書左司部郎中,後昇任吏部郎中職。姚勖爲官勤政清廉,做出很大的政績。因此常常被朝廷委以重任。

      後來,宰相李德裕遭令狐絢等人誣陷,被革職還鄉。落難之後的李德裕獨居海上,昔日的親朋好友都不再與李德裕交往,這時李德裕缺衣斷食,貧病交加,唯有姚勖及時送上糧食,衣服藥物,多次前往問候老宰相,并且一直不斷的關心和援助李德裕,讓其渡過飢寒疾痛的難關。姚勖的義舉獲得了世人的稱頌。

      姚勖於年老之際自已做壽物,藏萬安山南部,位於其先祖姚崇之墓旁,署名叫“寂居穴”, 其墳墓稱爲“復真堂”。 在墓中挖土作床叫做“化臺”, 並將之刻在石碑上告誡後世人。

      姚勖致力於史學研究,撰有史籍《後梁略》十卷等。

      姚中立(唐朝中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姚中立歷任萬年縣令、昭州司户參軍(長史)。唐大和九年(835),任江南西道朗州(武陵郡)刺史。

      姚周(?—869)

      徐州(今江蘇省)人。唐代將領。

      姚周原本擔任唐朝桂林郡戊卒牙官一職。咸通九年(868),姚周與龐勛等將領發動了兵變。之後跟隨龐勛率領軍隊北歸,在攻佔彭城(今江蘇徐州)得手後,其即率領部隊駐兵柳子(今安徽省濉溪西南),出擊由康承訓所率領的唐朝軍隊,迫使康承訓領軍退駐宋州(今河南省商丘)。

      次年三月,由康承訓統領各路唐朝大軍七萬多人,向姚周的叛軍發起進攻,姚周率領衆將士反擊,雙方激戰了數十次還不分勝負。最後姚周因兵力不足,放棄了柳子,率領部下數十人投奔宿州(今安徽)。隨後,姚周被宿州守將樑丕所殺。

      姚鵠(唐朝時期)

      字居雲。蜀中(四川中部)人。詩人。

      姚鵠早年時期隱居蜀中,經常出入當時好士公卿之席幕。於會昌三年(843)經宰相李德裕的推薦,進士及第。咸通十一年(870),姚鵠累官至江南東道台州刺史。

      姚鵠工詩善文,元代人辛文房謂姚鵠“吏材文價,俱不甚超。”《唐才子傳》,然而故震亨却稱贊其詩爲“清潑而不可多得”《唐音癸簽》。姚鵠留詩詞共三十七首。

      附詩一首:

      送友人出寒

      帝城春色着寒梅,

      去恨離懷醉不開。

      作别欲將何計免,

      此行應又隔年回。

      入問殘日雕西盡,

      卷雪驚逢馬上來。

      有恩莫忘清寒學,

      衆傳君負佐王才。

      姚倫(唐朝時期)

      唐代詩人。

      姚倫歷任揚州大都督府參、曹參軍、劍南觀察推官等職。唐朝大中年間(847—860), 姚倫遷任太子詹事一職,直至去世。

      姚倫學識較豐,尤好詩文,高仲武曾評其詩曰:“姚子詩雖未弘深,去凡已遠,屬辭比事,不失文流。如‘亂聲千葉下,寒影一巢孤’篇什之秀也。”

      附姚倫詩一首:

      過章秀才洛陽食客

      達人心自適,

      旅舍當閒居。

      不出來時徑,

      重看讀了書。

      晚風嵐色近,

      斜日樹阿疏。

      盡是忘言客,

      聽君誦子虚。

      姚克柔(唐朝中後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有關姚克柔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其於唐大中五年(851),任山南西道鳳州(澗河郡)刺史,後封爲上柱國。

      姚琯(唐朝後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唐大中十一年(857), 姚琯曾任河南道(萊州)東萊郡太守(萊州刺史)等職。

      姚顓(865—940)

       字伯真。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五代時期宰相。

      姚顓先祖姚弘慶,約於開成末年(840)至會昌年初(841)間,曾任蘇州刺史、倉部郎中等職。唐朝末年, 姚顓進入洛陽城,又出遊嵩山。其後在科舉中進士及第。在樑國貞明年中, 姚顓歷任校書郎、登封縣令、右補闕、禮部員外郎等職。後被召入翰林,遷昇至中書舍人。及後唐宗平定樑國, 姚顓被貶任復州司馬。一年多後任左散騎常侍。歷任吏部侍郎、尚書左丞。唐末帝即位,任姚顓爲中書侍郎,平章事。至晋高祖登位, 姚顓罷相任刑部尚書,不久遷任户部尚書。

      姚顓生性仁慈寬厚,多爲僕妾所欺負,其心内雖然明白,但從不計較。既無喜怒,任之自然。但姚顓身爲宰相,却不知錢陌銖兩之數,御國無法,爲政無所作爲。

      姚顓一生忠誠正直,爲官清廉淡泊,雖然其能力不强,但都獲得上司的信任。姚顓於天福五年(940)去世,年終七十五歲。去世當日,家中一貧如洗,就連購棺材買壽衣的錢也没有,靠官府的捐助才得以辦了殯葬,此事令人們哀嘆其之可憐。之後朝廷贈其謚:左卜射。

      姚卓文(唐朝後期)

      又名姚卓。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唐中和四年(884)至光啓一年(885),姚卓文曾任劍南道劍州刺史、指揮使等職。

      姚洎(五代十國時期)

      不知其世系。五代時期後梁國宰相。

      樑開平元年(907),姚洎以翰林學士擢兵部尚書知貢舉。開平二年(908),以兵部尚侍郎兼鹵簿使。干化三年(913),以光禄大夫,守御史大夫,吴興郡開國侯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章事。

      姚嶸(唐朝時期)

      唐代詩人。

      有關姚嶸的生平事迹不詳。

      僅留傳詩一首《全唐書》録。

      題大樑臨汴驛

      近日侯門不重才,

      莫將文藝擬爲媒。

      相逢若要如膠漆,

      不是紅妝即撥灰。

      姚景仙(唐中時期)

      唐代畫家。

      唐玄宗時姚景仙與另一位畫家盧楞伽以畫神佛及宗教而得名於世。西京資聖寺經壁畫均爲其手筆。

      姚岩杰(唐朝時期)

      陝州硤石(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人。唐代詩人。

      姚岩杰是樑公姚崇宰相的裔孫。其生性豪爽風趣,喜飲酒暢遊天下,一生多以吟詩飲酒放游江左,歷遍名川大山。姚岩杰詩文不俗,著有《象豀子》二十卷,留詩僅一首。

      附録其詩一首

      報顔標

      爲報顔公識我麽,

      我心唯只與天和。

      眼前關情俗物少,

      醉後青山入意多。

      田子莫嫌彈鋏恨,

      寧生休唱飲牛歌。

      聖朝若爲蒼生計,

      也合公車到薛蘿。

      姚章(唐朝時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有關姚章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其曾任江西袁州刺史一職。

      姚贊(唐朝時期)

      吴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唐代詩人。

      姚贊工八分書。但其作品皆不存,僅留詩一首。《全唐詩補編·續拾》卷五三收録。附録姚贊詩一首,此詩疑似是他人欣賞姚贊的八分書才能有感而作。

      吴興姚贊工八分,

      一點一畫若崩雲。

      又如春水緑波紋,

      上有鵁鶄鸂鶒群。

      (見宋陳思《書苑青華》卷十七)。

      姚洪(唐朝時期)

      樑國人。唐代將領。

      姚洪原來是樑國的一名小將,曾經在董璋手下任職。後改任唐朝指揮使。

      長興年中,朝廷派遣姚洪率兵千人守衛閬州。董璋叛亂,帶領叛軍圍困閬州城。董璋見久攻不下,便心生一計,派使者秘密入城,送降書勸姚洪歸順。姚洪讀了勸降書,即時堅决拒絶,並把勸降書投進厠所中,以表示不屑。

      董璋大怒,令叛軍狠攻閬州城。姚洪率領全城軍民進行英勇抗戰,歷時三天,終因彈盡糧絶,閬州城陷落敵手。姚洪等官兵被俘虜,董璋親自審問姚洪:“你是一名能征善戰的將軍,我對待你不薄,很欣賞你,是我多次提拔你,你才有了今天的官職。我一直看重你才誠心送書勸你,你却把勸書丢入厠所裏,真令我失望,你爲什麽要辜負我?”,姚洪大義禀然,痛駡董璋:“老賊,你身爲朝廷將領,爲何反叛?你己經揹負皇上,與我又有什麽恩義可言?説我辜負你?”。“你本來是李七郎的小奴,打掃馬糞,得一宿一飯。感恩不盡。而當今皇上重任你爲節度使,付與茅土,貴爲諸侯。但你忘恩負義,却起野心,反叛作亂,爲什麽?”,“你本奴才,真正無耻。我乃堂堂忠義之士,絶不所爲。我甘心願爲朝廷死,也不與奴才荀且媮生!”。董璋聽罷大怒,命叛兵將姚洪拖到一口大鍋前。十幾個叛軍手裏拿着刀,將姚洪身上的肉割下來,用鍋煮着吃,姚洪大駡叛賊董璋,至死不停。

      明宗帝知道此事後,爲姚洪的英勇不屈而感動,爲其盡忠壯烈而流泪。之後明宗帝下詔令,厚葬姚洪,令姚洪的兩個兒子入宫擔任御衛,並重重賜賞其家。姚洪的忠義節氣亦爲世人所讚頌。

      姚汭(唐朝時期)

      生卒籍貫不詳。唐代官員。

      有關姚汭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姚汭曾任河南道萊州(東萊郡)刺史一職。

      姚彦山(唐朝時期)

      唐代畫家。

      姚彦山善畫,尤精獸鳥。朱景玄於《唐朝名畫録》中把姚彦山排行在能品中,與王拖子,侯造,尹澄等畫家入列在位。評述認爲他們“各負其志,並極其妙”。

      《歷代名畫記》中稱姚彦山“善寺壁禽獸”。

      姚景(南唐時期)

      南唐官員。

      當初,姚景爲唐將領劉金的馬騎勤務兵。但這個勤務兵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劉金也非常欣賞姚景的才華,之後將其昇任爲稗將。劉金並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姚景爲妻子。

      另一位將軍李昇也十分看重姚景,視姚景爲最值得信賴的部下。不久,姚景昇任淮軍接度使。

      壽春一帶地方歷來爲江淮重地,但民衆不堪負擔税賦之苦。姚景到任之後,其首先免除了一切苛捐雜税,又大力發展農業生産,推動商貿流通。這一政策令壽春的官吏富商們都擔憂損害自已的利益,他們或勸説阻止或反對,姚景向他們講明瞭最終的利害,堅决執行這條政策。其將禁令用大字寫上,四處頒貼公告,禁止各官吏違犯。

      此後,政風大變,官府内各個機構都廉政辦事,官吏們很少有貪污受賄的。不久,姚景在任職期間因病去世。

      姚彦章(唐末五代國時期)

      汝南(今河南省)人。五代十國時楚國宰相。

      姚彦章少年時就沉穩勇敢,頗有謀略,曾官任湖南聽直將軍。武安節度使劉建鋒死之後,姚彦章分析天下時勢,勸説馬殷統帥軍權,待此事成定局,姚彦章即建議謀取衡州、永州、道州、連州和郴州五州,并且推薦李瓊可擔大任。馬殷認爲其謀略很正確,就全部采納了姚彦章的計議,果然如期即平定湖南。

      之後姚彦章任寧遠節度使,權知容州事。辰淑蠻民作亂,姚彦章指授計略,即又全部平定了騷亂。姚彦章任静江府(今廣西桂林)行軍司馬監軍府事,横州刺史。

      後唐天成二年(927),馬殷建立楚國稱帝,姚彦章昇檢校工部尚書,以功拜爲左丞相。長興四年(933),唐朝任姚彦章爲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姚兼濟(唐末五代)

      五代時期吴國人。音樂家。

      姚兼濟喜好音樂,尤善彈琴。姚兼濟曾經遇到奇异高人,奇异高人將清風、景雲等五種曲調授與姚兼濟。這就是世間所留傳《廣陵散》的遺音。

      姚佶耳(五代十國時期)

      江南人。相撲家。

      姚佶耳少年時期就非常擅長摔跤,其敏捷超群,臂力過人。姚佶耳與人摔跤,屢戰屢勝,名揚四海而被號稱“兼河頭相撲都知”,成爲五代時期南唐的相撲名師。

      南唐國君李昇對姚佶耳非常欣佩,經常邀請其參加各種摔跤比賽。姚佶耳贏了所有的對手,李昇很高興,常常親自給其頒奬,而且每一次的奬賞皆與他人不同,都是特殊的重奬。

      姚佶耳曾經發願:打敗天下所有的好手,然後再出家爲僧。然而,姚佶耳相撲多年,始終未遇對手。之後姚佶耳就在廬山開先寺剃度出家,苦行修煉。其曾經因爲與開先寺的和尚發生衝突,在衆僧人面前,發怒把寺内的巨樹一拔而起,衆和尚嚇驚而跑。

      姚月華(唐朝時期)

      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唐代女詩人。

      姚月華自幼就失去了母親,與父親一起住在楊子江畔。她家境富裕,生得美麗聰慧,從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姚月華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富家小姐。

      一天,姚月華看到了鄰舟一個書生叫楊達的詩《昭君怨》,十分欣賞其詩中的“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向單於照舊顔。”的句子。之後,她就私下讓侍女去討楊達的詩詞來讀,並把自己所寫的詩詞送過鄰舟,讓楊達指教。

      就這樣二人開始交往,并且暗暗相愛。他們以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1: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内斌、姚坦等

      姚内斌(911—974)

      宋朝平州盧龍人。宋代將領。

      初時,姚内斌於契丹國任職,爲關西巡檢,瓦橋關使。

      周顯德六年(959),太祖趙匡胤從世宗北征,軍隊攻到瓦橋關,姚内斌便率領官兵五百人開城門歸降。世宗就任命姚内斌爲汝州刺史。姚内斌治政有方,口碑甚佳,汝州的官吏和百姓都提議其留任,因此姚内斌獲得恭帝頒詔嘉奬。

      姚内斌原本的名字犯宣祖諱忌的一字,便改名字。平定李筠之後,姚内斌任虢州刺史,當時西夏國常侵犯西部,姚内斌改任慶州刺史,兼青、白兩池榷鹽制置使。姚内斌任職在郡的數十年間,西夏國都懼怕而臣伏他,從不敢再侵犯邊境,西夏人都號稱姚内斌爲“大蟲(老虎)”,意思説姚内斌足智多謀,勇猛威武無比。

      當初姚内斌率兵獻城歸降世宗時,其妻子兒女都留在契丹國内。干德四年(966)大兒子姚承贊秘密從幽州歸來。干德五年(967)幽州平民田光嗣等又同姚内斌的兒女六人從小路秘密歸來。太祖趙匡胤都召見了他們,并且賞賜衣物錢財和鞍馬,令中使親自護送還姚内斌處。

      開寶四年(971),姚内斌奉召回京,皇上待其重禮,賜賞豐厚。譴返慶州郡治政。開寶五年春季(974),姚内斌突發重病,不治身亡,年六十四歲。皇上令遣中使護喪,歸葬於洛陽,朝廷常賜錢物給其家裏,並賜賞三十頃田地給其兒子。

      長子姚承贊,爲供奉官,閤門只一候,戰死在陣地上。

      次子姚承鑒官至殿中丞相一職。

      姚坦(1034—1109)

      字明白。曹州濟陰人。宋代官員。

      開寶年中,姚坦以尚書擢第,調補將陵尉。歷任隰州推官、將作監丞,知潯州。太平興國三年(978)奉召還京,任著作郎,通判唐州。

      太平興國八年(983),各王出閭,詔給,諫皇上,在朝廷班中五十歲以上,有通經行文的人,都準備任職。姚坦與户部員外郎玉滴,監察御史趙齊爲衛府諮議,左贊大夫戴玄爲本府翊善,水部元外郎趙圖爲廣平郡王府諮議,國子博士閻象爲本府翊善;又以起居舍人楊可法、國子博士楊幼英、左贊善大夫杜新及姚坦一起爲王子翊善,國子博士邢貴爲各王府侍講,姚坦仍賜緋魚。

      太宗召玉謫、姚坦等臣,對他們説:“諸兒子生長於深宫,未知世務,所以必定要良師教育輔導,使他們常接觸和學習忠孝之道。你們都是我精心挑選的,希望各位勉力爲之。”詔命姚坦任殿中丞,倉部員外郎,賜紫金。後任本曹郎中,轉任考功,仍兼益王府翊善。

      姚坦性格强直固執。宋王子曾經在府院内造作假山,花費資金過百萬。落成之日,召其賓客幕僚慶賀,宴酒共觀賞。唯獨姚坦俯首不看,王子强迫他看,姚坦説:“見到的是血肉山啊!那裏是假山!”王子大驚問其中緣故,姚坦説:“我在田舍的時侯,看見州縣催科,逮捕平民父子兄弟,送至縣衙鞭笞,遍體流血,這座假山都是農民的租税所建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麽呢?”當時太宗處也在建築假山,聽到這件事之後,就停止建造,把假山毁掉。

      王子稍有差錯,姚坦即詆言醜語,故王子很鄙視其。太宗曾經告誡姚坦:“元傑知書達禮,亦足爲賢王矣。少不中節,亦須婉辭規諷,况無大故而詆訐之,豈裨贊之道耶?”王子身邊的人也教他裝病而不上朝廷議事。太宗派人去探病,可是都説病未愈,算來王子的病情已超過一個多月,還未見好,太宗很是擔憂。於是,召見王子的乳母詢問詳情,乳母回答:“王子本身無病,皆因爲姚坦的管教嚴勵,王子總不可以自由活動,悶悶不樂,所以稱病。”太宗聽了之後很生氣,説:“吾選端士,輔王爲善。王不能用規諫,而又詐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必爾輩爲之謀耳。”便命人將王子拉至後苑,罰打數十杖。太宗爲此事親召姚坦,對其安慰:“卿居王宫,能以正爲群小所疾,大爲不易。卿但如是,勿慮讒間,朕必不聽。”

      王子死後,姚坦改任衛尉少卿,判吏部南曹。一天,姚坦被詔上殿,論及舊人往事,其講多是諸王子不對,稱自己斗膽敢言,盡忠正直。待其退殿,皇上却對衆臣説:“姚坦在宫詆時,不是以正理誨諭,稍有一絲過失,其即時張揚詆訐,這樣做無非是爲名利賣直吧了!”

      景德年初(1104),姚坦上書請功補郡,被俾知鄧州。頗具政績。轉運使上書朝廷,表揚了其治政功勞。皇上詔令嘉奬姚坦。大中祥符年初(1108),復知光州。

      姚坦於大中祥符二年(1109)去世,年七十五歲。

      姚曄(958— )

      商水(今河南省)人。狀元。

      姚曄自幼聰明,勤奮好學。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108),姚曄於戊申科舉中及第進士第一名。世稱爲文狀元。

      姚曄金榜題名之後,真宗皇帝特殊賞賜袍笏,淡黄巾一領,淡黄絹帶一條,加白斕,並立即任命其擔任官職。這種情形在以前的科舉中,是從來未曾有過的榮譽。自此之後成爲新的規定制度。

      姚曄漸入仕途,後官任著作郎等職。子姚仲孫,官任禮部郎中,龍圖閣學士。

      姚仲孫(宋朝時期)

      字茂宗。商水(今河南省)人。宋代官員。

      姚仲孫爲曹南著名家族,曾祖姚仁嗣,爲陳代商水令。其父親姚曄,科舉進士頭名,高中狀元後,官至著作郎。姚仲孫年幼時孝順長輩,知書識禮,後科舉及第進士,補任許州司理參軍。

      民婦馬氏的丈夫被殺,指控里胥曾經有事求馬氏的丈夫,但馬氏的丈夫不答應,因此認爲是里胥殺死了馬氏的丈夫,令差逮捕里胥治罪。但姚仲孫認爲此案疑點很多,證據不足,極可能是冤案。知州王嗣宗發怒説:“你敢以自己的名譽擔保嗎?”姚仲孫回答:“請不要執行處死,待我再詳細調查。”復案兩個月之後,果然抓獲了真正的殺人兇手,除了冤案。

      後來,姚仲孫調任邢州推官,轉資州。轉運使揭露富順監獄疑案多冤,姚仲孫親審此案,其廉明公正,糾正了不少假案冤案,上奏朝廷,結果挽救了數十人的性命。資州的州官换了兩届,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凡大事總不能作主,都依賴姚仲孫解决。

      後姚仲孫昇任大理寺丞,治建昌縣。當初,從建昌縣運茶葉到南康,常把茶葉露天堆積於路旁,很多茶葉都被雨露淋濕潮侵而霉爛,官員的腐敗導致商家大損破産,甚至無法賠償損失。姚仲孫瞭解到這個情况,其立即發動當地百姓,修檣砍樹,建築倉庫,解决了這個問題,對商人和百姓都有利益。不久調往彭州任通判。姚仲孫積極練兵備戰,不因和平時期就鬆懈戰事, 姚仲孫還上奏就守衛國家邊疆的措施。後又調往通判睦州,往徐州。當年因旱灾鬧饑荒,政府詔令發官栗賑灾民,而當地主管官吏却没有按時把糧食發到平民手中。姚仲孫一到徐州,即時將有關主管負責的官吏免職,當夜按灾民户籍核實後,及時將糧食發送到灾民家裏。後姚仲孫昇任尚書屯田員外郎。

      王融守治益州,辟通州判事。姚仲孫爲右司諫。入内都知閻文應要求出任都知,姚仲孫曆數閻文應的罪過,對皇上奏明:“方帝戒齋住在太廟,而閨文應大聲喝駡醫官,聲聞行爲不端。結果皇后暴薨,朝廷裏裏外外無不懷疑是閣文應投毒。”皇上調閻文應外出,任泰州兵馬鈐轄,而閻文應稱身體有病而留在京城。姚仲孫再次論奏,才將閻文應調出京都。

      姚仲孫以起居舍人知諫院,管勾國子監,以尚書户部員外郎兼侍御知雜事。當時諫議大夫共有二十名,姚仲孫説:“諫議大夫是朝廷之選,不宜以歲月序進。今諸位寺卿至前行郎中三十五名,貼近職者猶不在數,若以年勞授則數年之外,諫議大夫員益多。請艱其選,以處材望之臣,餘悉次補卿監。”於是詔令當選者奏聽旨。當初,各路復提點刑獄,不朝多任爲省府官。姚仲孫建議考其才能分爲三等,優良者昇職,合格者調任,不合格者免職降黜,朝廷就詔令姚仲孫負責考試的一切事務。

      姚仲孫歷任三司户、度支、鹽選鐵副使,進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姚仲孫在職其間,還備戰而修城壘、積糧練兵。受到了仁宗皇帝的嘉奬,在任治澶州時,暴雨成灾,洪水冲壞的明公河堤,毁壞了橋樑。姚仲孫親自上堤指揮搶險,軍民奮戰了一夜,終下於堵住了洪水,修復好酒廠堤。姚仲孫守治大明府時,半夜率領官兵堵塞金河堤的决口,做得很堅固,當年,澶州、魏州雖然暴雨洪水,但没有對百姓造成危害損失,受到了當地官民的高度讚揚。

      不久,姚仲孫被詔入京,任禮部郎中,龍圖閣學士。後出任陝西都轉運使,未赴任。後任三司使事。任職期間,着重西北邊境防務,招兵買馬屯糧備戰事。軍用經費繁多雜亂,姚仲孫嚴格審計,細心合理調用,嚴令屬下挪用貪污。有時候身患疾病,但從未放鬆軍政財務管理,這樣得罪了那些貪官污吏,被他們聯名上奏,誣陷其貪污枉法,結果姚仲孫被貶任蔡州知府。

      姚仲孫因母親去世,悲傷過度,一只眼睛爲此失明,不久身亡。

      姚鉉(968—1020)

      字寶之。廬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人。

      太平興國八年(983),姚鉉科舉登進士第。解褐大理評事,知潭州湘鄉縣。三次任殿中丞職,通判簡州、宣州、昇州三州。淳化五年994),姚鉉於直使館,侍宴内苑,應製賦賞花釣魚詩,特備嘉賞。第二天,皇上命使者赴其家賜白金之賞。

      至道年初,姚鉉遷任太常丞,充京西轉運使,歷任右正言,右司諫,河東轉運使。後上奏:“我曾見到各處官員,如果廉明公正,盡忠職守爲百姓帶來好處的,就應該奬勵,表彰,宣傳。但那些狡詐的貪官猾吏,應該革除官職,嚴懲重罰,記録檔案。禮雲‘其人孝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又語雲‘舊令尹之政必告新令尹,’這是聖人的格言,也是國家當務之急……”。朝廷頒詔准許姚鉉的疏奏。

      咸平三年(1000),暴雨成灾,洪水冲决了鄆州王陵河堤,漫向東南鉅野,流入淮河,四水,城内積水淹毁了房屋。姚鉉知治州政,將州府暫時遷移至文陽的高處平地,臨時辦公事,以便組織抗洪救灾等民政工作。姚鉉及時處理政務,認真務實的作風受到當地百姓稱頌。後昇任起居舍人,東京轉運使,徒兩浙路。

      姚鉉爲人隽雅豪爽,頗有氣度。杭州知州薜映與姚鉉同政,但兩人不協調,事多矛盾。薜映奏姚鉉罪狀數條,秘密上奏。結果朝廷頒詔彈劾姚鉉,削其官職,特除其功名,貶至嶺南連州文學。自吉州至萬安,江有亂石,舟行其中,湍險萬狀,姚鉉乘船經過後,感慨良多而賦詩詞自怡。大中祥符五年(1012),朝廷會赦其罪,姚鉉調任岳州,後又調往舒州, 不久任本州團練副使。

      姚鉉於天禧四年(1020)去世,年五十三歲。

      姚鉉文詞敏麗,善筆札,藏書至多,頗有异本,兩浙課吏寫書,亦薜所倚之一事。雖被竄訴,猶傭夫荷擔以自隨。姚鉉著有文集二十卷。又採唐文章纂爲百卷,曰《文粹》。《文粹》。(今稱《唐文粹》)。姚鉉尤崇尚韓愈、柳宗元之文風,其去取謹嚴,爲蕭統《文選》以後又一總集。姚鉉與柳開、穆修等人開創了宋代古文運動之先聲。姚鉉去世後,其兒子姚嗣將書籍上獻,詔藏内府,並授姚嗣復爲永城主簿。姚鉉幼子姚稱,俊穎美秀,頗善屬辭,於十歲殀折,姚鉉紀其事爲聰悟録,人多傳之。

      姚揆(宋朝時期)

      探花。

      北宋年間,宋太宗端拱二年(989), 姚揆於己醜科舉,登陳堯叟榜中進士第一甲第三名。人稱爲探花。該科進士及第共一百八十六人。

      後來,姚揆曾任穎州團練推官。

      姚亨(南宋時期)

      吴郡(今浙江省湖州)人。宋代畫家。

      姚亨善畫,以畫花鳥爲主。因姚亨爲當時畫牡丹名手畢生的女婿,故得岳父親傳。姚亨學藝益精,仍然不斷修練,終於以善畫牡丹成爲名家。

      姚宗明(宋朝時期)

      河中永樂人。孝子。

      姚宗明的第十世祖叫姚栖雲。唐朝貞元年間,朝廷調兵防守邊關,姚栖雲的父親對其兄(栖雲的伯父)説:“兄你没有兒子續後,可以不去戊邊,弟己有子續後,請讓我代兄去吧。”後來,姚栖雲的父親戰死於邊塞。當時姚栖雲才三歲,母親改嫁後,由伯母撫養他。

      姚栖雲長大之後,對伯母非常孝敬。伯母去世後,姚栖雲厚葬了伯母,並給父親招魂埋葬。最悲痛父親死於邊塞。爲了紀念父親, 姚栖雲就將廬舍建於父親的墓地旁,終其一生孝守在此。縣令蘇轍深受感動,給其出資購地,開阡刻石讚揚姚栖雲。河中尹瑊向朝廷上奏此事,皇上詔厚賜,表彰了姚栖雲的家門。將其家鄉命名爲孝悌,命名其社叫節義,命名其裏爲敬愛。

      姚栖雲生兒子姚岳、姚岳生兒子姚君儒、姚君儒生兒子姚師正。從姚岳到姚師正四代都是居住在墓旁的廬舍裏。笫五世孫叫姚厚、第六世孫叫姚雅、第七世孫叫姚文、第八世孫叫姚敬真、第九世孫叫姚直、第十世孫叫姚宗明。

      慶曆年初(1041),有關部門就姚氏十世同居一事上奏朝廷,宋仁宗帝下詔答復其家。第十一世孫姚用和、第十二世孫姚士明、第十三世孫姚德。自姚宗明至姚德又經三代,從慶曆以後又五十多年,其家庭始終團結友愛,孝順和睦。

      姚氏一家世代皆爲農家,既無官仕,也不出文人。其家境不富裕,有田地數十頃,聚居家族百多人。子孫務農事,養桑蠶,僅是衣食自給自足,經歷了三百多年都無一個離异叛家的人。經歷唐,五代,宋朝等戰争兵亂,動盪不安的年代,子子孫孫孝守墓舍而骨肉不相離散。放之天下,唯此一家。

      姚景行(?—1076)

      始名景禧。興中縣人。遼國宰相。

      姚景行先祖姚漢英,本爲周將,後降至遼國。姚景行學識淵博,重熙五年(1036)乙科舉,登進士第。先爲將作監,改任燕趙國王教授。數年後,姚景行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姚景行敦厚廉直,人望歸之。道宗即位,其多被聘爲顧問,任北府宰相。重熙九年秋(1040),姚景行告歸家鄉,在半路上得知耶律重元起兵叛亂,其立即收集附近兵馬三百多速赴京勤王,當其到達京城時,叛亂已被平定。其忠誠之行受到了道宗帝的嘉奬,將逆賊耶律重元的全部家産賜給了姚景行。

      咸雍元年(1065),姚景行出任武定軍節度使。第二年,驛召拜任南院樞密使。皇上從容問治政之道,引入内殿,出御書及太子書示之,賜其什器車儀仗。

      一天,道宗帝有意伐宋,就召姚景行問:“宋人好生邊事,如何?”姚景行回答:“自聖宗皇帝以威德懷遠,宋修職貢,迄今六十幾年,若以細故用兵,恐違先帝成約。”道宗帝聽了姚景行的分析,便取消了伐宋的打算。

      姚景行致仕,不逾月恢復舊職,兼中書令。道宗帝問古今雅士優劣,姚景行占對稱旨,受命知治興中府。後改任朔方軍節度使。太康年初(1075), 姚景行赴鎮遼興,滯獄多爲冤者, 姚景行奉命爲守留,不出數月,幾乎釋放了受冤的人,以監獄空聞名一時。

      後來姚景行累乞致政,不從。復請,許之,加守太師。

      太康二(1076)年,姚景行因病去世,朝廷派特使爲其吊祭,追封其爲柳城郡王,謚文憲。壽昌五年(1099),詔爲其立祠。

      姚兕(宋朝時期)

       字武之。五原(今山西省)人。宋代將領。

      姚兕的父親姚寶,爲宋朝的一名將軍,在定川戰鬥中身亡。姚兕自幼時失去了父親,非常孝順母親長輩。姚兕從小就有盡忠報國的思想,凡是家中的器具和圖畫,都被其刻上“仇讎未報”四個字。

      姚兕補右班殿直,爲環慶巡檢。有一次,宋軍與夏人激戰,姚兕發一箭射死了敵方的首領,敵軍即時大亂,潰敗而逃。姚兕率兵乘勝追擊,終於攻破了蘭浪城。

      又有寇賊作亂侵犯邊境,敵人圍困多個村寨。當時,姚兕駐守荔原堡,趁敵軍先鋒未至,搶在險要之處布防兵力,隨時準備出擊。敵軍到來,即擺開陣式準備進攻。在敵陣中有一員猛將,非常威武,率敵兵打先鋒,勇敢開路,姚兕上前發一箭,射中了敵將的眼睛,並將其首級斬落而歸,衆軍歡呼勝利。

      第二天,敵人又來攻城,更加兇狠。姚兕布置防守,指揮部隊作戰,其親臨前陣,引箭殺敵,射中了數百名敵人。姚兕拉弓弦的手指受傷流血不止,仍然英勇奮戰,鼓舞了士兵。姚兕命令自己兒子姚雄立刻率領一支精壯的騎兵繞至敵軍側後,襲擊敵人,敵軍頓時大亂,姚兕率兵乘機反擊,所向之處,無不攻克。

      敵軍屢攻不下,認爲此城無法攻破。於是退兵,轉而進攻大順城,姚兕率軍迅速前往救城。與兇猛的敵人激戰了三天,殺死了數千名敵人,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保全兩座城池。

      慶軍叛亂,姚兕領兵親自鎮守西關。慶軍失敗逃亡,衆叛軍不得入城,便急急逃亡,姚兕策馬直追,趕到之後,並没有殺死叛軍,而是勸告他們。那些叛亂的官兵都被姚兕的誠意感動,紛紛泣跪,發誓改正,保证以後决不再叛亂。

      神宗帝早聞姚兕的名字,下詔見其。并親試姚兕的騎射術。姚兕果然了得,箭箭中的,神宗帝大爲高興,特賜銀槍,袍帶等榮譽奬賞。

      後來,姚兕昇任路都監,往駐鹿延、涇原。在進攻河州的激戰中,姚兕被飛箭射穿耳部,其受傷不退,而是勇猛戰鬥。因此士氣大振,一舉攻克了河州城。

      剛剛獲取的河州城,又被敵人鬼章圍困。姚兕分析局勢,想出一計:“解圍之法,當攻其必所救。” 姚兕隨即另派一支部隊前往攻擊敵軍鬼章的後院——隴宗。結果正如姚兕所料:鬼章急退兵救隴宗,河州城即解圍。隨後,姚兕任皇城使,進鈐轄。

      姚兕又奉命南下,指揮嶺南攻佔交阯的戰鬥,因立功被任命爲雅州刺史。再戰又攻破乞弟,姚兕任忠州團練使,昇任副總管,後任東上閤門使,往駐熙河。

      姚兕奉命與種宜聯軍討伐鬼章。在洮州,姚兕攻破逋宗城,半夜切斷浮橋,使鬼章援軍無法度河,終於擒獲了敵軍首領鬼章。

      姚兕一直刻苦學習,認真研讀兵法。直到年老也十分喜愛書法,尤其崇尚顔真卿的翰墨,他説:“吾慕其人耳。” 後改任通州團練使,昇任鹿延總管。姚兕在任職期間去世,朝廷贈其忠州防禦使。

      姚兕的弟弟姚麟,也很有威名。當時關中稱其兄弟二人雅號“二姚”。姚兕有兩個兒子,長子姚雄、次子姚古。

      姚麟(宋朝時期)

      字君瑞。五原(今山西省)人。宋代將領。

      姚麟爲姚兕的胞弟。當姚兕攻打河州時,弟姚麟亦在軍中作戰,其被敵軍亂箭射穿骨頭,箭鏃仍留在裏面,姚麟就用强弩將箭鏃取出來,其時,臉色不變,笑言自若,這種精神令人駭然。

      姚麟累積戰功,任皇城使,爲秦鳳副總管。後跟隨將軍李憲征討生羌,擒獲了敵將冷鷄樸。轉任東上閤門使、英州刺史。

      在元豐西討作戰時,姚麟以涇原副總管的身份隨劉昌祚出戰,於磨隘一帶取得勝利。轉戰向鳴沙,前往靈州。在高遵裕作戰中失敗,後降職任皇城使,永興軍路鈐轄,復任涇原副總管。

      西域國夏人議和進貢宋朝,乞蘭國願意割地以表示誠心。姚麟説:“夏人押囚其國主,如今仍然執行,是誠心的。爲了兩國的利益,可以停戰撤軍。惟獨乞蘭不可以,我願戒將帥赴邊疆準備,以示進軍討伐的意思,以斷絶其願望。” 朝廷聽從了姚麟的建議。姚麟督領諸將征服了堪哥,經略使盧秉向朝廷奏上姚麟謀略兼備,英勇無畏的戰功,朝廷嘉奬了姚麟,賞賜金帛六百。

      元祐年初(1086),姚麟任威州團練使、神龍衛四厢都指揮使,歷任步軍殿前都虞侯、步軍馬軍副都指琿使。紹聖三年(1096),姚麟以建武軍節度觀察留後出知謂州。安燾爲朝廷大臣,請求留住姚麟,另一位大臣曾布説:“微臣曾訪行視察姚麟防禦邊境的措施及略策,全都合理有效。願提高警戒,使之盡力盡爲”。 名臣薛索韓忠彦説:“奏對的語言,並不是姚將軍這輩之人。”此後哲宗帝就不再派遣姚麟出任,而是留在京城任職。

      姚麟任武康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及徽宗即位,任姚麟爲都指揮使、節度建雄、武定軍、檢校司徒。

      姚麟去世後,宋徽宗詣其宅第臨奠,贈開府儀同三司。

      姚氏(?—1136)

      岳母姚氏爲宋人岳和之妻。

      一場突發的洪水令其家破人亡,姚氏失去了丈夫和家園,但其没有悲觀,而是堅强地選擇了一種積極的生活。因爲在劫難中還幸存着她唯一的兒子,讓她充滿希望。

      雖然當時的生活非常艱苦,但是她仍然十分注重對兒子的教育,不但送兒子到私塾去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兒子學藝習武。讓兒子拜周侗爲師。習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姚氏言傳身教,對兒子的要求極其嚴格和認真,還自幼灌施了愛國救國的思想教育。

      姚氏爲了讓兒子緊記亡國的耻辱,她親手在兒子的背脊上刺刻了“精忠報國”的四個大字,她的兒子便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飛。

      姚氏是一位真正的偉大的母親。她被國人尊敬爲賢母,爲中國歷史上三大賢母之一。“岳母刺字”的故事早已成爲中華民族母教的經典。

      姚氏晚年還隨岳飛軍中奉養。姚氏於紹興六年(1136)春在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病逝,宋高宗皇帝賜地封號,厚葬於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

      姚雄(宋朝時期)

      字毅夫。五原(今山西省)人。宋代將領。

      姚雄爲宋代將軍姚兕的長子。年少的時候勇敢且有謀略,姚雄十八歲時就隨軍征戰,成爲父親的得力助手。在征討金沙作戰中,姚雄率領百名騎兵先鋒出擊,第一個登城奪關。姚雄於荔原戰役中再立戰功。將軍韓絳惜其英才,推薦給朝廷。姚雄參加了延和殿閲試。

      姚雄還參加了安南、瀘川戰役。歷涇原、秦風戰鬥,駐守甘谷城,任遠鎮戎軍、岷州,再任左騏驥使。

      紹聖年中(1095),渭州將章楶城平夏國,姚雄在熙河率兵前往支援,夏國全軍出戰,姚雄軍隊與夏人進行了非常慘烈的戰鬥,姚雄肩部中箭受傷,但其作戰更英勇。士兵們勇氣大振,敵人頂不住便撤退,姚雄率軍乘勝追擊,殺敵三千,俘虜無數。

      而當初五曰之前,折可(通)在作戰失利,士氣沮喪,姚雄與折可(通)會師,并且身先士卒,大大地舞動了軍中的士氣,各路軍都奮力拼戰,取得了戰鬥勝利。姚雄被任爲東上(閻)使、秦州刺史。

      第二年,虜寇攻打平夏,敵人的攻勢一時十分鋭利,眼看城將失守。姚雄與弟弟姚古快速聯軍急援,力戰後得以解圍。後姚雄任知會州,領熙河鈐轄。王贍駐地青唐,羌人攻打湟、鄯,朝廷急詔姚雄與苗履率軍援助。邈川地方軍情危急,姚雄奉令解圍, 姚雄剛剛趕到,羌人軍隊看到空中塵煙滚滚,聽説是姚雄的軍隊,大驚而潰退。圍困已解,姚雄立即軍行鄯州,苗履後期到達。王贍告訴姚雄苗履他們,蘭豀還有一部份餘敵,應該趁機立即去消滅。姚雄分析了情况,認爲不可出征,但苗履不聽姚雄的勸告,獨率兵前往作戰,姚雄即布防軍隊,充分準備迎敵戰鬥。不出姚雄所料,不久苗履的軍隊就戰敗而退,敵軍追擊而來。姚雄親率軍隊迎戰,敵人萬萬没有料姚雄的這一招,一時大驚大亂,結果被殺二千多人,大敗而逃。勝利的消息大振軍民,哲宗帝特派使者到軍營中慰問犒勞官兵們。部隊隨後轉移至河州。

      當時另一將軍種樸戰敗,王贍也陷敵中,姚雄從鄯州戰至湟州的四戰,每一次都取得勝利。後在駐軍地修築安鄉水關,於河兩岸立堡壘,以保衛橋樑,開通了水道運輸,平民商販旅人,都來往於湟城之道。一派繁榮穩定的生機現象。後姚雄兼任夏州防禦使。

      建中靖國初,朝廷議論棄守湟州,便詔姚雄討論其中的利害。姚雄認爲可以放棄湟州,就將湟州賜趙懷德,調姚雄任治熙州,再任華州觀察使。

      後來蔡京任用王厚復治河湟,停姚雄官職,治其棄地之罪,姚雄閒居光州。三年之後才恢復自由。之後定其責任較輕,復職金州。第二年朝廷復召回京。高永年死後,西域邊防阻絶。當初姚雄守治河熙、安楫時,復新邊使,後知治滄州,加奉天、天武四厢都指揮使,姚雄復爲熙州,轉任安德軍節度觀察留後,步軍副都指揮使,任康武軍節度使。再奉詔進京,任中太宫使。轉任左金吾衛上將軍,以武康節度使治熙州。

      在熙河州駐兵防守的十八年間,换任了十六位將軍鎮守,唯有姚雄三次再任此職,共歷六年。

      姚雄以檢校司空,奉寧軍節度使致仕。姚雄去世後,朝廷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武憲。

      姚古(宋朝時期)

      五原(今山西省)人。宋代將領。

      姚古爲姚兕次子,姚雄胞弟。以戰功昇任熙河經略使。靖康元年(1126),金兵逼近京城,姚古和秦鳳經略使種師中及折彦質,折可求等率兵勤王。當時朝廷命令種師道爲京畿,河北路置制使,種師道與姚古的兒子姚平仲已經先率兵入京衛戍。宋欽宗任命任命姚平仲爲都統制。

      朝廷寄望種師道、姚平仲等將帥保衛國家,擊退敵人。但種氏,姚氏兩家向來都是山西最大的名門望族,兩家弟子争强好勝,各不甘服下。姚平仲怕戰功被種氏家族獨佔,有所顧忌,藉口説士兵不宜速戰爲由,打算連夜奔襲敵營,但情報被泄露,結果導致失敗。

      及宋朝與金國和議,金兵撤退。朝廷詔令姚古、種師道、折彦質、範瓊等將領兵十萬護送金兵撤走。

      不久,金兵侵犯邊境,金將粘罕攻陷隆德府,朝廷任姚古爲河東制置,種師中爲副制置。姚古率總兵支援太原,副將種師中領兵增援中山、河澗等郡城。粘罕圍攻太原,全部切斷了通往城内的交通。姚古率軍首先攻打隆德府,一舉收復,一時軍威大振。其緊厄守南北要關,與金兵惡戰數番,雙方互有勝負。

      一時太原還未解圍,朝廷令姚古與種師中兩軍形成掎角兩翼,進軍太原。種師中進次平定軍,乘勝收復壽陽、榆次等縣。朝廷數次遣使者令兩軍速戰,種師中約定姚古及張灝兩軍齊出擊,但姚古和張灝逾期不至,錯失良機。種師中只有退回榆次,兵敗戰死。

      金兵繼續進攻姚古的軍隊,雙方在盤陀相遇,數日激戰後,姚古兵敗,退守隆德。朝廷詔令降姚古軍職,以另一將領解潜替代其。本來,姚古屯兵威勝之軍,但其手下的統制官焦安節没有摸清敵情,就假傳敵人大軍壓境的消息,弄得軍心動摇,焦安節又力勸姚古撤退,結果導致兩郡失守,宋軍大敗。

      李綱召焦安節回京,在瓊林苑斬其首級。中丞陳過庭上奏姚古戰敗罪不可恕,朝廷詔令將姚古貶置嶺南廣州。

      姚祐(南宋時期)

      字伯受。宋朝時代湖州長興人。

      元豐末年(1085),姚祐科舉進士及第。徽宗年初(1101),姚祐任職夔州路轉運判官。行至京都,巧遇徽宗帝於禁苑引弓射騎,姚祐奏聖武臨射賦。徽宗大爲高興,就留姚祐任右正言一職,改任左司諫。姚祐建議朝廷設置輔郡,以擴大京畿,後進職殿中監。

      六尚局官制成之後,所有有關檢舉違規等各方面的法規,都是由姚祐所裁定。後來姚祐以雙親年老請郡,被授顯謨閣待制一職,知治江寧府。當時,朝廷下詔通輯張懷素,姚祐奉命追捕而抓獲了張懷素,隨後復任殿中監。

      第二年,姚祐以直學士知治鄭州,調任知政秦州。姚祐請議調熙河的弓箭射手巡邏邊境,以簡便更换戍衛之事。他認爲人情懷土重遷,可以兩年爲期更换,滿期而願留之樂業者,就聽任選擇。又請議選擇熙州、秦州富民分了授地,徵役借糧,勸百姓耕種,發進農業生産。以加强秦州之東、西川的穩定。加緊建築城堡,備戰工事,確有保障,以加强控制熙河、涇原。朝廷都接納了姚祐提出的建議。

      姚祐再度任職殿中監,改任吏部侍郎。在奉命鎮守四川時,姚祐以母親年老請辭。之後昇任工部尚書,轉任禮部尚書。因老母去世,除去太原府等職。

      姚祐的故鄉縣有小胥在其祖先墓旁造墳侵近,姚祐認爲小胥對自己有隙怨,就請政府官員解决此事。開始官府詔許姚祐全部買下墓旁之地,再遷移其它墳墓,但小胥不同意,所以姚祐以此爲説,他人議論其挾仇要君,最後不了了之。

      姚祐以提舉上清寶簫官在任上去世,朝廷賜特進,謚曰文禧。

      姚易(北宋時期)

      字夢錫。浦城人。宋代詩人。

      姚易爲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進士,曾官任開封府推官一職。有墨集,傳於世。

      姚舜輔(宋朝時期)

      天文學家,曆法家。

      姚舜輔精通天象,尤長曆法學。姚舜輔於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編造了法歷《占天曆》。但因衆多官家認爲此法歷成於私人家之手,不經考驗,不可施行。姚舜輔便再次重新編造新的法歷,於崇寧五年(1106)編造完成,賜名《紀元歷》。並於大觀元年(1107)頒用,此法歷先後通行了二十一年。

      姚舜輔曾經在崇寧年間進行了大規模恒星觀測的活動,其所觀測獲得的結果記載於《紀元歷》。此次觀測活動是宋朝年間最爲精確的一次天文測量。其中二十八宿距度誤差絶對值平均只有015度,唐一行的觀測數據因此被其取代。

      姚舜輔首創利用觀測金星來定位太陽位置的方法,並首次明確提出恒星的距度始終在變化,説明各個時代的“天道”並不相同。

      姚平仲(宋朝時期)

       字希晏。五原(今山西省)人。宋代將軍。

      姚平仲祖先世代都是西陲名將。姚平仲自幼成了孤兒,伯父姚古將其當親兒子撫養成人。

      在姚平仲十八歲的那年,其與西夏軍隊在臧底河交戰, 姚平仲英勇拼博,殺死並俘虜了很多敵人,敵軍扺抗不住,愴惶敗退。

      宣撫使童貫召見了姚平仲,並與其談話,但姚平仲没有奴顔媚骨,一點也不屈服於童貫。因此令童貫很不高興,故意壓制姚平仲,也没有給其賞賜。然而,關中的英雄好漢都推崇姚平仲,稱其爲“小太尉”。

      睦州(今浙江省淳安)發生盗亂,徽宗皇帝令童貫征討盗賊。盡管童貫很討厭姚平仲,但是他不得不欽佩姚平仲的沉穩勇猛。特定調遣姚平仲與他一齊出征。亂賊終於被平息,姚平仲的功勞最大,於是他對童貫説:“平仲不想獲得奬賞,只願見一面皇上。”童貫聽了反而更加忌恨姚平仲,别的將領王淵、劉光世都獲得皇上召見,而惟獨他没有被召見。

      宋欽宗在東宫做太子的時候,常聽到姚平仲的名聲。待欽宗登位,不久,金國軍隊入侵宋朝,京都己被圍困,正巧姚平仲也在京城,獲得在寧福殿被欽宗皇帝召見, 欽宗詢問姚平仲如何退敵的策略,並給予豐厚的賞賜。欽宗還許諾待擊退敵人之後重賞給姚平仲。於是,姚平仲立即成立敢死隊,决定攻入敵營,擒住敵軍首領獻給皇上。姚平仲連夜出擊,很快攻破了兩座營寨,可惜敵軍首領己經在夜間逃脱。

      姚平仲眼見立功的願望落空,就選擇騎着一匹黑騾逃亡,一天的時間就奔跑了七百五十裏路程,到達鄧州,才敢喫飯,立即進入武關。到了長安,其打算在華山隱居,却擔心華山距離京城太近不安全,於是又跑到四川去。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那裏的人都不認識其。姚平仲住了一夜,又進入大面山,行了二百七十餘裏路,估計此處地方就連采藥人也來不了。便放走了所騎的黑騾,找了一個山洞居住下來。

      朝廷曾多次下詔尋找姚平仲,但都没有找到。一直到了干道、淳熙年間,姚平仲才開始出山,到丈人道觀院,向人講述了自己以前的經歷。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紫色的胡子又濃又密,有好幾尺長。姚平仲神彩奕奕,滿面紅光,其行走的道路不躲荆棘,不避懸崖,行走的速度却似奔馬那麽快。姚平仲也常給别人寫草書,字迹非常奇特和雄偉,但從不對人説出其得道的原因。

      姚月花(南宋時期)

      女畫家。

      姚月花爲南宋人楊達妻。其工筆札,善花卉翎毛。

      姚月花曾經爲其夫畫《芙蓉丕鳥圖》,約略濃淡,生態逼真。

      有傳世作品《膽瓶花卉圖》散頁,爲《四朝選藻册》之一,藏於故宫博物館。

      姚思之(宋朝時期)

      宋代畫家。

      姚思之善畫,以畫花卉翎毛爲主。其尤擅畫花鳥,留有傳世作品《紫薇二十四花》。

      姚孝之(宋朝時期)

      宋代官員。

      姚孝資在紹興年間以右從政郎。後赴嶺南,知治廣東省東莞縣。姚孝資治才精敏,頗具政績。任政期間,姚孝資勒令官吏百姓共圖境内築堤護田,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生産。民衆多受利益,紛紛贊譽。

      姚孝錫(1097—1179)

       字仲純, 號醉軒。江蘇省豐縣人。金代文學家。

      姚孝錫於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科舉登進士第,調代州兵曹參軍。及金兵入雁門關, 一時人心惶惶,代州守城衆將和議以開城投降,官屬膽怯,投死無所。而姚孝錫却不以爲意,依然卧床大鼾。及金兵攻陷代州,姚孝錫被命爲五臺主簿。不久, 姚孝錫回五臺山家後稱病,當時其家亭榭園臺富於游觀,賓客日盈其門。逢州境年饑,姚孝錫又拿出家中所藏萬多石糧救濟灾民。中年之後, 姚孝錫將家事托付與諸子,於是遂放浪雲遊五臺山的山水之間,吟詩飲酒自娱獨樂,年八十三歲時去世。劉迎説他;“謀生有道田園樂,閲世無心壽命長…”

      姚孝錫所作詩文另有意趣,著有《鷄肋集》,已佚。《中州集》卷十内存其詩三十二首。     附詩一首:

      九日題峰山

      不須歌吹上岩臺,

      千裏睛川入座來。

      世事難憑休掛口,

      生涯見在且啣杯。

      無情趁暖花先老,

      有信迎寒雁己回。

      遥想故園親種菊,

      霜枝露葉向誰開。

      姚邦基(宋朝時期)

      大昌人。宋代官員。

      姚邦基於北宋正和年間(1111—1117)科舉進士及第,後任河南道洧川縣令。因姦賊劉豫叛亂降金,後自立爲王,於建炎四年(1130)立國號齊。於是姚邦基退隱深山野林,聚衆養兵,大力治軍以圖抗金救國。紹興七年(1137)劉豫死後,齊國滅亡。南宋朝廷派使者到處尋訪隱逸高士, 姚邦基被訪復出,受到宋高宗趙構的嘉許,並詔入京都,擔任要職。

      姚寬(1105—1162)

       字令威, 號西溪。會稽嵊縣(今浙江省嵊縣)人。宋代詞人。

      姚寬聰慧异常,博聞强記,精於天文推算。其尤工詞章,篆隸及工技之事。後來姚寬以蔭補官。吕頤浩,李光帥江東的時候,都招姚寬致幕府中。奸臣秦檜執政後,因舊時的怨恨而拒絶任用姚寬。之後姚寬經賀允中、徐林、張孝祥等人堆薦,任尚書户部員外郎、樞密院編修官。

      姚寬曾集古今用弩事實及造弩技術,編寫《弩守書》獻與朝廷。其另著有《西溪集》、《史記注》、《戰國策補注》、《西溪叢語》等。姚寬留詞僅五首。

      因花客篇 ,姚寬被人稱爲“名花三十客”,姚寬的《西溪叢語》將下列花爲三十客:

      牡丹——貴客,    梅花——清客,

      蘭花——幽客,桃花——妖客,

      杏花——艷客,    蓮花——溪客,

      水犀——岩客,    海棠——蜀客,     

      躑躅——山客,梨花——淡客,     

      瑞香——閨客,    菊花——壽客,

      茶蘼——才客,    蠟梅——寒客,

      丁香——情客,瓊花——仙客,

      素馨——韵客,    楊花——狂客,

      葵花——忠客,    含笑——佞客,     

      木芙蓉——醉客,玫瑰——刺客,   

       月季——痴客,    鼓子花——田客,

      像棠——俗客,水槿——時客,     

      安石榴——村客,棠梨——鬼客,     

      孤燈——窮客,    曼陀蘿——惡客。

      附詞一首:

      查生子     

      情景

      郎如陌上塵,

      妾似堤邊絮。

      相見兩悠揚,

      踪迹無尋處。

      酒面樸春風,

      泪眼零秋雨。

      過了别離時,

      還解相思否?

      姚興(宋朝時期)

      相州人。宋代將軍。

      靖康年間(1126),姚興任用州校,因劫殺金國敵人立功,借補承信郎。建炎年(1127)初,張琪聚兵東歸,部隊還至東京留守澤宗,姚興前往投靠,後隨張琪投靠劉洪道,駐守池州。

      紹興元年(1131),張琪反叛,搶掠曉州。吕頤浩降服張琪及部下姚興等人。起初,張淇還服從指揮,隨後變卦。總管巨師古想斬殺張琪,但被姚興密令手下,將巨師古及妻眷持劫而去。姚興晚上到達了吕頤浩處,一心歸順吕頤浩。不久,吕頤浩有感於姚興的勇敢忠義,上奏朝廷,授姚興武義郎,隸屬張俊軍中,跟劉锜駐守順昌。姚興歷任宿州、亳州、下城父,永城臨换,遷任武略大夫。姚興參加了淮嚅之戰,勇立戰功,被授武右大夫,任建康府駐答御前破敵軍統制,充荆州南路兵馬副都監。

      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國毁約,南下侵犯。當時姚興隸屬都統王權部下,於廬州定林遭遇金兵。姚興率領部隊與金兵展開大戰,結果打敗了金兵。

      始初,金主亮在壽春,江淮置使,命令王權出兵迎戰,但王權膽怯,畏敵不前進,待到劉奇督戰告急,王權才勉强應守廬州。敵軍渡過淮河,王權懼怕即自己退兵回和州,令命姚興守衛廬州。姚興馬上重新布防,做好作戰準備。金兵行至尉子橋,姚興率兵勇猛出擊,與金兵進行决戰,敵軍用鐵騎進攻,姚興親率領士兵力戰,場面慘烈,姚興親手斬殺了數百名敵人,打退了金兵。

      金兵再次進攻,姚興領軍迎敵,數番惡戰,兵力嚴重不足,姚興要求王權派兵增援。然而王權再度放棄仙宗山,嚴令士兵自衛保命。另一將軍統領戴皋也領騎兵離開避戰。姚興軍情危急,數次告急請求增援,但王權一直不肯派兵應救,姚興只有孤軍奮戰,拼命殺敵,暫時打退了金兵。

      有一個叫李二的人,因他以前曾經對王權有過恩惠,所以獲得特權自由出入於王權的軍營,出入宋金國邊境做商販貿易。這個李二被金兵重金收買,就悄悄地拿了王權部隊的軍旗,偷送給金兵。於是,金兵設計:將一個軍營僞裝成宋朝軍隊,移至宋軍附近,將士兵的衣服换成宋軍的服裝,軍營插上王權部隊的旗幟,做陷井引誘姚興。姚興不知有詐,前往軍營打算與王權共謀退敵之策,結果中計被擒,父子皆死。

      事後,朝廷詔贈容州觀察使,特别授其後人三人任要職,在其村寨立廟紀念,再於淮西戰場立廟,賜額旌忠。

      開禧元年(1205),户部侍郎趙善堅又上奏朝廷:“近守邊藩詢訪故老,姚興以四百騎當金人士數萬,自辰至午,戰十數合,援兵不至,竟死於敵,金人相謂曰:‘有如姚興者十輩,吾屬敢前乎?’興忠勇如此,宜超加爵謚。”之後,朝廷再賜謚忠毅。

      姚憲(1119—1178)

       字令則。會稽嵊縣(今浙江省嵊州)人。宋代官員。

      干道八年(1172),姚憲登進士第,歷任户部侍郎、工部侍郎。姚憲於宋孝宗在位時任參知政事。干道九年(1173)任簽書樞密院事,淳熙元年(1174)任參知政事。

      同年,朝廷上下紛紛議論,傳説姚憲與臺臣詹亢宗等人合謀誣陷宰相曾懷,傾奪其相位。一時難辯真僞,結果姚憲被貶削職,降任端明殿學士,出宫外觀察留用,不久入住南唐軍營内。之後知治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姚憲於淳熙五年(1178)去世。

      姚穎(1150—1183)

       字洪卿。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宋代狀元。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姚穎在戊戌科舉中及第進士第一人,世稱之爲文狀元。姚穎高中狀元之後,授簽書寧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召爲秘書省校書郎,通判平江府。

      姚穎博才多學,性情淡泊,爲人謹厚有雅量。姚穎曾從師鄭鍔求學,一貫勤奮刻苦,作文章皆俊秀。但其爲官却常不敢有所作爲,恐同僚譏其張揚。但其才華超群,斷識异常,預測天下事無不被證實。不久之後因病身亡,年僅三十四歲。

      世人惜姚穎英年早逝,不能有大作爲。後來,理學巨擘葉適親自爲姚穎撰寫了墓誌銘。

      附姚穎詩一首:

      題潔齋書院

      鵝湖鹿洞兩優遊,

      吾道南來誰與儔。

      鄂地傳心化已洽,

      堇山遺教澤長留。

      空階嚮日春風度,

      棟宇凌雲化雨周。

      聲譽已垂百世後,

      長江虹水不空流。

      姚琻(宋朝時期)

      字叔貴。先祖北京,後爲順昌(今安徽阜陽)人。另一説其爲福建省建安人。宋代榜眼。

      姚琻少年時就聰明過人,其勤奮好學。因爲家境貧困,其只好到城南的禾村上學。禾村離家很遠,其每天都要走很多的路程。姚琻爲了不讓母親擔心,無論如何,其都一定在傍晚的時候趕到家裏。

      南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姚琻辛未科舉中登趙建夫榜進士第二人,世稱爲榜眼。

      在姚琻中榜眼之後不久,高中狀元的趙建夫突然暴病身亡。朝廷只有將榜眼替代,姚琻得進殿謝恩,成爲狀元。官任樞密院檢討。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朝廷命姚琻出守建安。當時的建安城正在鬧灾,原來總共二十四個街區,僅剩下九個街區存在,而剩下的街區民不聊生,處在幾乎癱涣的狀况。姚琻到任後,即深入瞭解街區的詳細情况,姚琻熱心安撫百姓,頒佈公告,嚴懲貪官污吏,堅决打擊邪惡勢力,實行加强法治,積極恢復經濟商品貿易市場,大力發展手工生産等政策。

      通過一系列整治,三年之後,建安城所轄的城區全部重建完成。建安城呈現出局勢穩定,一派繁榮興盛的景象。姚琻也因此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和稱贊。

      姚宏中(宋朝時期)

      字道安。廣東海陽隆津都(今廣東省朝州)人。宋代探花。

      宋寧宗嘉定七年(1214),姚宏中參加科舉禮試,獲得同知貢舉劉爚的賞識取第一名。高宗建炎二年(1128),姚宏中參加了戊申科舉殿試,讀卷官認爲姚宏中的文章切中時弊,直言不諱,觸犯忌諱,故意將之壓爲第三名。姚宏中登李易榜進士第三人,世稱其爲探花。

      姚宏中進士及第後,並没有立即被朝廷任用,他只有寄居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候職整整一年。期間姚宏中獨居一室,繼續研經讀史。後補授静江府(今廣西桂林市)教授。但姚宏中未赴任便去世,年二十九歲。

      姚行簡(宋朝時期)

      蒙古官員。

      姚行簡曾經擔任蒙古鹽使。宋太宗五年(1233), 姚行簡受朝廷之命修理解州(今山西省運城西南)官府鹽池所損壞處。姚行簡親率工匠兵民,按質量抓緊搶修鹽池等處,終於如期修復好工事。因此姚行簡受到了朝廷的嘉奬。

      姚潤(南宋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雜技藝人。

      南宋年間, 宋理宗舉行了“天基聖節”的慶祝活動,在“天基聖節”的“排檔樂次”(即表演節目名單)中,其中記録了藝人姚潤的兩場演出:包括《撮弄·壽果放生》,及《舞綰·壽星》的表演。

      其中節目《壽果放生》就是在其所變出來的壽桃之中,突然變出一只鳥兒飛走。 《舞綰·壽星》爲一種雙人表演的雜技。

      姚孝寧(宋朝時期)

      宋代詞人。

      姚孝寧爲宣和太學生,其生平事迹不詳。

      附詞一首:

      念奴嬌咏月

      素娥睡起, 駕冰輪輾破, 一天秋緑。

      醉倚高樓風露下, 凛凛寒生肌栗。

      横管孤吹, 龍吟風勁, 雪浪翻銀屋。

      壯游回首, 會稽何限修竹。

      今夜對月依然, 尊前須快瀉, 山頭鳴瀑。

      吸此清光傾肺腑, 洗我明珠千斛。

      只恐嬋娟, 明年依舊, 衰鬢先成鵠。

      舉杯相勸, 爲予且掛團玉。

      姚述堯(北宋時期)

      號何山道人。華亭(今江蘇松江)人。宋代詞人。

      有關姚述堯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其卒於北宋。

      附詞一首:

      青玉案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隨君去。

      君到松江呼小渡。

      莫驚鷗鷺,

      四橋盡是,

      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

      長記高人右丞句。

      作個歸期天已許。

      春衫猶是,

      小蠻針綫,

      曾濕西湖雨。

      姚遇仙(南宋時期)

      臨安(今浙江杭州)人。雜技藝人。

      據宋末元初人周密所撰《武林舊事》書内記載:姚遇仙爲臨安“撮弄”藝人。“遇仙”爲其所取的藝名,以表示“撮弄”技藝的神秘和高超。姚遇仙似曾經遇到過神仙,有幸獲得仙人的指授。

      姚述堯(宋朝時期)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宋代詞人。

      姚述堯於宋朝紹興二十四年(1154)登進士第。後入仕途, 姚述堯於干道四年(1168)知樂清縣事,干道九年(1173)權發遣處州。淳熙九年(1182)知鄂州,放罷。淳熙十五年(1188)被任命知信州,後即改主管亳州明道官等職。

      姚述堯著有《簫臺公餘詞》一捲。

      附詞一首:

      南歌子九日次趙季益韵

      人在烟雲裏,

      山横碧空旁。

      望中縹渺是仙鄉。

      幸有佳朋何惜、醉斜陽。

      公子傳杯速,

      騷人練句忙。

      悠然此興未能忘。

      似覺庭花全勝、去年黄。

      姚希德(宋朝時期)

      字逢原、一字叔剛。潼川人。宋代宰相。

      嘉定十六年,姚希德於科舉中登進士第,後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討論六經,諸子百家之言,調任盤石令。其時四川有兵難,軍需調度不擾而集,後來姚希德調任嘉定府司理參軍,改知蒲江縣。當時社會巨室挾世邑號難治。姚希德綏强扶弱,聲聞著聞。同知樞密院事游似以姚希德名聞,召其審察,隨後遷行都進奏院,通判太平州,改通判福州。赴任當日,姚希德步行至侯官,官吏不見車馬轎夫,也無親信隨從,不知道姚希德就是新上任的上司。

      姚希德被詔還京,任國子監丞,遷太府寺丞。當時暫書擬金部文字兼沂靖王府教授。其帝斥逐權姦,收召名德,舉朝相慶。姚希德觀察當時的國家形勢,外表看似清明穩固的朝廷,但實際内部存在很大的問題,有危亡的象迹。姚希德上奏説:“堯、舜、三代之時,無危亡之事,而常喜危亡之言;秦、漢以來,多危亡之事,而常諱危亡之言。夫危亡之事不可有,而危亡之言不可亡。後世人主乃履危如履坦,諱言如諱病”。又言:“君子非不收召,而意向猶未調一;小人非不斥逐,而株猶未痛斷。大權若操握,而不能無旁溪曲徑之疑;大勢若更張,而未見有長治久安之道。廷臣之所以諷諫,封囊之所奏陳,非不激切,而陛下固不之罪,亦不之行。自古甘蹈危亡之機,非獨暗主,而明君亦有焉。此所甚懼。朝廷者,萬化之所自出也,實根於人君之一心。夫何大明當天,猶百有可議者?内小學之建,人皆知陛下有意建儲也。然歲月逾邁,未賭施行,人心危疑,無所係屬。秦、漢而下,嗣不早定,事出倉卒,或宫闈出令,或宦寺主謀,或奸臣主議,此皆足以危人之用也。陛下何憚而不早定大計?詆第之盛,人皆知篤於親愛也。然依馮者衆,輕視王法,請託之行,捷於影響。楊干,晋侯弟也,亂行於曲樑,而魏繹戮其僕,晋侯始怒而終悔,晋卒以霸。平原君,趙王弟也,不出租税,而趙奢刑其用事者,趙王賢而用之,趙卒而强。皆足以興人之國也。陛下何爲而不伸國法?今女冠者流,衆所指目;近擋小臣,時竊威福。此陛下之心乍明乍晦之所以,豈不謂之危乎?國有善類,猶人有元氣,善類一敗一消,元氣一病一衰。善類能幾,豈堪數消,消極則國隨之矣。陛下明於知人,公於用人,固無權姦再用之意。然而道路之人往往竊語,此元右,紹聖將分之機也,禍根猶伏而未去,不幾於平安其危乎?”皇上聞奏後,改容道:“朕决不用史嵩之。”

      姚希德遷知太宗正丞兼權金部郎官。李韶以病辭官告退,十次上疏。姚希德説:“韶有德望,雖以病告,曷若奉留内祠,侍經幄,亦足爲朝廷重。”又言:“財用因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費,以實軍儲,以厚民生,敬天莫大於此,豈在崇大宫宇,莊嚴設像哉。”又條救錢楮三策,請置惠民局,皇上也認爲可行。

      姚希德進秘書丞,接遷任著作郎,授江西提督常平。役法久壞,臨川富室有賂官吏求免的人,姚希德就判其有罪受罰。後提點刑獄,加任直秘閣。未幾,加度知員外郎,又直寶章閣,移任贛州。當地有號稱“崔太尉”的盗賊,占山據嶺,連數鄉郡,劉老龍等聚衆燒殺掠搶,爲亂一方。姚希德授謀略與征討軍,不出兩個月,盗賊平定。後姚希德以直寶謨閣,廣西轉運判官兼權静江府。又授直微猷閣,知静江府。主管廣西經略安撫司公事兼轉運判官。後因母親去世,辭去一切職務。

      孝期一過,朝廷召其爲秘書少監兼中書同下省檢正諸公事。入對,言君子小人正邪之辯,並説:“君子犯顔敢諫,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爲國計,非爲身計也。小人自直朋黨,擠排正人,甘言丫佞語,一切順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爲身計,非國計也。”不久,姚希德任宗正少卿兼國史編修,實録檢討兼權給事中,兼權刑部侍郎、同修國史、實録院同修撰。

      當時西域屯兵,欲侵犯邊境,有些人認爲復用史嵩方可平定,爲史嵩造論紛紛。皇上也有意再用史嵩,知道姚希德必定極力反對,就詣詢衆臣之意,不少人同意史嵩復職,但姚希德决然反對,其具疏密奏,不報,又繳鄧泳予祠之命,右正言邵澤、監察御史吴衍、殿中侍御史朱熠相繼討論,終於阻止史嵩復職。

      姚希德以集英殿修撰提點千秋鴻禧觀。未幾,任職兩淮宣撫使判官,接着加寶謨閣待制。移京西、湖南、湖北、四川。詔叙復元宫。姚希德以護江陵有功,召爲户部侍郎。帝曰:“希德才望可爲閫帥。”即進焕章閣待制。知慶元府,沿海制置使,相繼昇敷文閣待制。詔增沿海舟師,姚希德爲之廣募水軍,造戰艦,蓄糧食,蠲米一萬二千石、舊逋一百萬。

      後來,姚希德被召任工部尚書兼侍讀。入侍經筵,帝問其慶元之政,希德甚熟悉。後以文華 ,直學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行宫守留。其按行江上,慰勞士兵,衆皆歡悦。

      溧陽饑荒,姚希德及時開倉發糧賑百姓,救活了衆多平民。姚希德還親手創建寧江軍,從建康、太平至池州列砦置屋二萬餘間,屯戍七千餘人。朝廷多次下詔嘉奬了姚希德。後姚希德加寶章閣學士,任刑部尚書,兼任淮西總領。

      景定五年(1264),姚希德轉任兵部尚書兼侍讀。講解用人才,修典事,治兵甲,惜財用四事。後任瑞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

      姚希德通曉星變天文,上疏引咎,乞解機務,兼權參知政事。度宗即位後,授其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繼任參知政事。後授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宫。之後出任潭州知府,湖南按察使,其因病請辭,不久以舊職奉祠。

      姚希德請致仕,皇上詔不許。數番力請,詔許,以資政殿學士,金紫光禄大夫,依舊潼川郡公致仕。姚希德於咸淳五年(1269)去世,度宗皇帝悼其傷心而輟朝政,贈謚:少保。

      姚希德忠亮平實,清儉自律,好引善類,不要虚譽,蓋有誦薦於上而其人莫知者。廣西官署以錦爲帟幕,姚希德:“吾起身書生,安用此。”命以繒纈换調。四川親族姻舊相依者數十家,姚希德盡力助其終身,婚喪紅白事亦盡力相助。

      姚希德著有《續言行録》、《奏稿》及《橘州文集》等。

      姚勉(1216—1263)

      字飛卿。號成一、又號雪坡。新昌(今江西宜豐縣)人。宋代狀元。

      宋理宗保佑元年(1253)癸醜科進士第一名。

      姚勉出生後,因他母親的出身微賤,他曾被遺棄於野外雪地之中。第二天,過路的人們還聽到嬰兒的啼器聲,將此事告知姚勉的家人,其父親才命人將兒子抱回家中撫養。爲了不忘本,姚勉就以“雪坡”爲號。

      姚勉高中狀元之後,因爲他的恩師樂雷發屢試不第,他就上書給皇上理宗,請求將自己的科名讓與老師。理宗被他的誠意打動,就特地召樂雷發上殿親試,並賜特科第一。

      姚勉開始授職爲平江節度判官,剛巧父親因病去世,服喪三年。之後他又被任命爲秘書省校書郎兼任太子舍人。

      當時,朝中丁大全專權,太學生劉黻、陳宜中等人因彈劾而被逐出。姚勉語甚切直,結果忤怒了丁大全而被迫隱歸鄉里。開慶元年(1259),丁大全因爲隱瞞軍情被罷免。吴潜再次被任命爲宰相,姚勉被召爲校書郎。當時理宗賈貴妃的弟弟賈以道專權跋扈。有一次,理宗到東宫探訪,正遇見姚勉在講學《易經》中的《否掛》,姚勉就趁機借題發揮,指斥權姦,從而得罪了賈以道,之後就被免職。

      姚勉聰明异常,特别擅長詩文,他與黄夢炎、胡仲雲、劉元高被當時世人稱爲“錦江四俊”。姚勉在還鄉之後,不久因憂患而病逝於家中,年終四十七歲。

      姚勉的著作甚豐,留傳於今的僅剩《雪坡文集》。

      姚鏞(1191—?)

       字希聲,一字敬庵,號雪逢。剡溪(今浙江省嵊州)人。宋代詩人。

      姚鏞於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科舉登進士第。理宗紹定元年(1228)爲吉州判官。紹定六年(1233),姚鏞以平定寇賊戰功遷知贛州。姚鏞爲人直言敢諫,疾惡如仇,不避權貴,後因忤逆帥臣被貶衡陽。嘉熙元年(1237)始,姚鏞離貶所在地。後流落江湖,四方雲遊。景定五年(1264),掌教黄岩縣學。在江湖派詩人中,姚鏞是功底較深的一個,尤其是律詩,格律整齊,聲調鏗鏘有力。而絶句也情至纏綿,音節圓美清麗可愛。被貶之後,詩文更恣肆無忌,大有劉禹錫之風。姚鏞著有《雪逢稿》。《全宋詞》輯入其詞一首(另有存目一首)。

      附詩一首:

          春日書懷

      柔風散原野,百草摇春心。

      叢溥曜陽彩,嚶鳴調好音。

      節物一以變,萬感集素襟。

      玄發不常居,華景無停陰。

      胡爲苦貧賤,征塵翳瑶簪。

      萱葉履堂階,荆花感晴林。

      明當理星駕,歸息清溪尋。

      姚訔(?—1275)

      南宋潼川(今四川省三臺)人,寄籍宜興。宋代官員。

      姚訔官任常州知州。德祜元年(1275),元軍攻陷常州,他親自籌劃百姓民兵組織反攻。數番激戰,宋軍終於收復州城。之後姚訔任知州。

      後來,元軍元帥伯顔率兵前來攻城,他與通判陳怊、都統劉師勇、王安節等人率領全城軍民堅决反擊,在守城的戰鬥中表現英勇、并且深有謀略。

      但之後因宋朝政府的無能和失策,在敵軍壓城已久仍然未派援軍解救。

      姚知州只有與全城的軍民團結一致,艱苦、頑强地堅守了半年。最後,常州城被敵人攻破,姚訔和衆將士英勇不屈就義。

      姚卞(宋朝時期)

       字伯善。嘉禾人。狀元。宋代詞人。

      姚卞爲宋仁宗時秀才,他父母雙亡,生性聰明,好讀史書,尤好扶劍談兵,一度在外祖家教書度日。一天,有人寄書來,是父親的故交成都安撫使特邀他前去求學。到成都之後,姚卞没有去遊山玩水,他仰慕諸葛亮的罕世之才,專心苦讀,廣博群書。第二年朝廷科考,姚卞應試有如神助,登進士第一甲第一名。姚卞高中狀元後官至參政知事一職。年老時無疾而終。

      附詞一首:

      念奴嬌諸葛廟

      小舟横楫, 看雲峰高擁, 千重蒼碧。

      白帝城中冠蓋换, 田野猶談玄德。

      三顧頻頻, 兩朝開濟,何處尋遺迹

      江堆石陣, 至今神擁沙磧。

      追憶當年諸葛, 幅巾高卧, 抱圖王奇策。

      見説廟堂今尚在, 中有參天松柏。

      據蜀英豪, 吞吴遺恨, 俯仰成今昔。

      空令豪俊, 浩歌揮涕横臆。

      姚涣(北宋時期)

      字虚舟。普州(今四川省安岳)人。宋代官員,詩人。

      姚涣世家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隋代開皇年中,姚涣先祖姚景徹,以征討平瀘夷戰争,立戰功被任命爲普州刺史。姚景徹去世後,其子孫後代定居普州。

      姚涣於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科舉進士及第,官任監益州交子務。姚涣發現主管暗中貪污的隱情,貪罪應當判死罪。但姚涣説:“戮人以於澤,非吾志也,義不蔽姦而不已。”於是勒令貪者退還贜財物,請使者裁决,他不願因此而受奬賞。雖然貪官都受到制裁,但都保住了性命。《姚涣却賞》這個故典就是因此而來。

      後姚涣任知峽州。宜都平民被盗賊所傷害,知縣將嫌疑犯押進監獄。姚涣重新審案,發現冤情,并且將真兇捕獲。

      當年,暴雨連連,導致江河漲溢,姚涣親自前往河岸動員工衆,告戒百姓及時轉移,搬運糧食財産,遷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去。不久,全城被洪水淹没,因及時遷移而没有一個被水淹死,避免了財物的損失。

      姚涣根據地形的實情。率軍民共同建築新城子、堤壩、城臺。姚涣將百米的河岸打樁加固,築成長堤,并且用石頭鞏固。之後發生洪澇,江水大漲,但都没有危害到城民百姓。人們紛紛讚揚姚涣的功勞和恩德。

      及姚涣調任知涪州,當時境外夷人常侵犯邊界,姚涣以理服人,用恩信感化他們,結果各族首領都前來拜服。姚涣離開之後,他們也没有犯境作亂。

      姚涣在擔任光禄卿一職上去世,終年六十七歲。

      姚舜元(宋朝時期)

      江蘇嘉定人。宋代將領。

      姚舜元爲宋朝平江府東南副將,鎮守吴淞。德佑初年,元軍犯進江平,姚舜元對其弟姚舜寶及其兒子姚應龍説:“國家厚澤在人,大本未去,收拾散亡可圖也!”元軍副將東巡,看到宋軍防守整齊,準備充足,不敢侵犯。恰大霧彌漫四周,元軍突然偷襲,擊敗宋軍。結果姚舜元及其弟姚舜寶、兒子姚應龍皆戰死於沙場。

      附姚舜元詩一首:

      游大滌

      此是名山第一宫,

      仙人問在獨道踪。

      玲瓏兩洞通玄境,

      突兀一山爲柱峰。

      水泛紅雲出幽谷,

      風吹蒼雪落長鬆。

      何時見得人間暇,

      遍踏煙嵐翠萬重。

      姚秘(宋朝時期)

      宋代官員。詩人。

      姚秘爲唐末宋初時期人,曾官任右諫議大夫職等。

      附詩一首:

      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南紀仙鄉景最佳,

      林泉幽處有儒家。

      門旌孝義爲人範,

      殿試賢能是國華。

      物象四時供野興,

      圖書萬卷益生涯。

      遥思竹閣憑虚楹,

      下瞰章州浸曉霞。

      姚鍄(宋朝時期)

      長居四川。詩人。

      姚鍄爲宋太宗時期人。有關姚鍄生平事迹不詳。據傳:宋太宗淳化年間,太宗於某個春日,在苑中釣魚小宴,姚鍄作皇上侍從,太宗一時雅興大起,命姚鍄吟詩作賦,有句等等。

      附句:

      句……

      花枝冷濺昭陽雨,

      釣綫斜牽太液風。

      ……

      姚嗣宗(宋朝時期)

      華州(今陝西省華縣)人。宋代官員。詩人。

      姚嗣宗於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任環州軍事判官,主陝西四路部署司勾當公事,後知治尋州府。

      附詩二首:

      書驛二首

      一

      踏碎賀蘭石,

      掃清西海塵。

      布衣能效死,

      可惜作窮鱗。

      二

      百越干戈未息肩,

      九原金鼓又轟天。

      崆峒山叟笑不語,

      静聽鬆風春畫眠。

      姚道原(1018—1081)

      通州静海(今江蘇省南通市)人。宋朝官員,詩人。

      姚道原於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科舉登進士第。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任吉州(今江西省吉安)知州,元豐四年(1081)去世,年六十三歲。

      附詩一首:

      送程給事知越州

      共登龍榜早翱翔,

      青琑黄扉佐有唐。

      金印隔江開督府,

      月娥環席勸飛觴。

      皋夔勛鼎先三事,

      杭越詩簡第一章。

      不比當年元興白,

      錦衣易地鎮仙鄉。

      姚辟(宋朝時期)

       字子張。金壇(今屬江蘇省)人。宋代詩人。

      姚辟於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科舉進士及第。授陳州項城令,英宗治平三年(1066),姚辟預修《太常因革禮》,治平四年(1067)授屯田員外郎、應天府教授。神宗熙寧三年(1070)知扶溝縣。後通判通州。

      姚辟有詩六百餘首,大多散佚。

      附詩一首:

      漣漪洞

      五門高險勢摩天,

      洞底清泠瀉碧連。

      頻藻重游知暮雨,

      薛蘿人去鎖寒煙。

      山櫻已熟垂朱寶,

      岩竹抽新露玉鞭。

      只恐遊人歸馬急,

      野僧問惜有雲眠。

      姚勔(宋朝時期)

       字輝中。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宋代官員。

      姚勔於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科舉進士及第,授永康令。 哲宗元祐初期,召爲秘書丞、太常丞。後拜右正言,改任左正言。姚勔累遷中書舍人、寶文閣侍制、國子祭酒等職。以本職知明州。  

      紹聖年初,言者論其阿附吕大防、範純仁, 姚勔被責備走任信州知州,又降職以奉議郎主管杭州洞霄宫,再貶水部員外郎,分司南京。

      姚孳(宋朝時期)  

       字舜徒。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一作慈豀人。宋代詩人。

      姚孳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科舉進士及第,官任褐縣尉。哲宗元符年間,歷任提舉成都府路、荆湖南路常平、江東轉運副使。姚孳在任職夔州知州期間去世。

      附詩一首:

      泳東溪碧波亭

      賴簡池臺兩蜀夸,

      東溪别是一仙家。

      令人却噫康王谷,

      坐看珠篪濺雨花。

      姚舜諧(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姚舜諧於宋神宗元户三年(1080)以議郎通判台州。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題共樂堂

      秀氣清陰日滿前,

      仙嬴蓬閣景都全。

      彩舟畫楫魚噴浪,

      綺席金爐麝吐煙。

      灌勝更思明月夜,

      飲酣惟恐夕陽天。

      主人報政榮涂近,

      淮浙重游路接連。

      姚祜(宋朝時期)

      武進(今江蘇省武進)人。宋代詩人。

      姚祜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科舉進士及第。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福聖觀

      織女機成未剪裁,

      練光浮出五雲間。

      日邊雲彩憑空落,

      潤底寒聲動地來。

      望徹九霄人錯愕,

      勢傾三井雪崩摧。

      卧龍欲起爲霖雨,

      肯逐洪波去不回。

      姚舜明(宋朝時期)

       字廷輝。嵊縣(今浙江省嵊縣)人。宋代官員,詩人。

      姚舜明於宋哲宗紹興四年(1097)科舉進士及第,授相州臨章主簿。歷任牟平、崑山、華亭縣令。徽宗宣和三年(1121)通判婺州,遂權州事。後除直秘閣,提點兩江刑獄。欽宗靖康元年(1126),擢監察御史。高宗初期,除知衢州,尋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建炎四年(1130)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後召爲右司馬員外郎。閒職不久,提舉江州、太平觀,後進徽猷閣侍制。

      附詩一首:

      贈紫微主僧冲邈

      僧臘俗年俱老大,

      儒書佛教舊精勤。

      姑蘇一萬披緇客,

      四事無知彼上人。

      姚(宋朝時期)

      德清(今浙江省德清)人。宋代詩人。

      姚轂於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科舉登進士第。欽宗靖康年初任龍泉縣知縣。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九姑山最高亭

      一亭九構冠崇岡,

      下瞰千岩拱四旁。

      作意只圖分野景,

      凌空因得近天光。

      銀河入夜侵衣冷,

      玉桂乘秋泛席香。

      我輩公餘堪燕集,

      登臨何必待重陽。

      姚鵬(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姚鵬於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知丹陽縣。高宗建炎元年(1127)以直秘閣知深州,改知洪州。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沈山

      地偏來客少,

      山青似春多。

      聊憑杖履力,

      得與雲霞親。

      惟有月留我,

      更無塵污人。

      沈公不復見,

      清風嘯鬆聲。

      姚宏(宋朝時期 )  

      字令聲。嵊縣(浙江省嵊縣)人。宋代官員,詩人。

      姚宏於宋徽宗宣和年中入太學上庠。高宗建炎年間,姚宏經吕頤浩推薦爲删定官,後任監杭州税,再調衢州江山縣。

      姚宏生性剛直不阿,曾與奸臣秦檜之間有争執而得罪秦檜,待秦檜位高權重時,以舊怨之恨,將姚宏陷害致死。

      附詩一首:

      夢筆驛

      一宵短夢驚流俗,

      千裏高名掛里閭。

      遂使晚生矜此意,

      痴眼不讀半行書。

      姚小彭(宋朝時期)

      宋代官員。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姚小彭以將仕郎特添差福建路安撫大使司準備差遣職。餘事不詳。

      有關姚小彭詩文全散佚。僅留一殘句。

      附句:

      ……

      山接衡湘多爽氣,

      湖如杭穎共佳名。

      ……

      姚愈(宋朝時期)

      字次韓。江蘇常熟人。宋代官員, 詩人。

      姚愈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科舉進士及第。光宗紹熙五年(1194)爲司馬農寺丞。寧宗慶元二年(1196)爲殿中侍御史兼侍講。慶元三年(1195)爲右諫議大夫。姚愈在任御史中丞職位上去世。

      附詩一首:

      净土院

      動節摩雲歲月深,

      冰霜不改舊時陰。

      静浮香篆度幽徑,

      冷滴翠光生茂林。

      明月滿窗横好墨,

      清風入指接黄金。

      個中須取西方意,

      夢落人間何處尋。

      姚申之(宋朝時期)

       字崧卿。江蘇崑山人。宋代詩人。

      姚申之於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科舉登進士第。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家西小亭名水雲千頃

      雲景翻飛宿鳥回,

      斜暉猶帶晚潮來。

      小橋低處通船過,

      一隊鵝兒兩道開。

      姚中(1139—1188)

      新城(今江西新建北)人。宋代詩人。

      姚中於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去世,年四十九歲。有關姚中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魚龍吹浪起雲烟,

      來向江湖駕鐵船。

      捲地黑風吹海立,

      直將波浪過西天。

      姚宋佐(宋朝時期)

      字輔之。湖南郴州人。宋代詩人。

      姚宋佐於宋孝宗干道八年(1172)科舉進士及第。調静江府學教授。姚宋佐尤具文才,以詩名於世。多散佚。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上桂林詹帥

      九月無霜飛葉少,

      四時有笋亂岩深。

      桂林二十四岩洞,

      杖履十年哄醉吟。

      姚寅文(宋朝時期)

       號雪坡。關西人,居湖州東林。宋代詩人。

      姚寅文與名人戴溪友好。戴溪爲湖州教授時,曾與姚寅文結交,來往密切,詩酒唱酬。

      附詩一:

      養蠶行

      南村老婆頭欲雪,晚傍墻陰采桑葉。

      我行其野偶見之,試問春繭何日結。

      老婆斂手復低眉,未足四眠那得知。

      自從紙上掃青子,朝夕餵飼如嬰兒。

      只今上筐十許日,食葉如風音如雨。

      晚深入静不敢眠,自還床頭逐肌鼠。

      又聞野崇能相侵,典衣買紙燒蠶神。

      一家心在陰雨裏,只恐葉濕繰難匀。

      明朝滿簇收銀繭,軋軋車聲快如剪。

      小姑促湯娘剥紕,嬉嬉始覺雙眉展。

      繰成白雪不敢閑,錦上織成雙鳳圖。

      天寒尺寸不得者,盡與乃翁輸縣官。

      君不見長安女兒嫩如水,十指不動衣羅綺。

      我曹辛苦徒爾耳, 依舊織麻冬日裏。

      姚舜陟(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姚舜陟曾任江陰軍簽判職,餘事不詳。

      附詩一首:

       楊高士聽彈琴

      我來請雨謁龍公, 日脚已歙雲冲融。

      解衣般磚暫小憩, 清淡對此兩相翁。

      霏霏鋸屑引意静, 燕鼎忽聞彈絲桐。

      少年水師貌頗古, 十指卷袖如剥葱。

      初爲宫聲變羽調, 雅淡更覺神雍容。

      是時畫晷屋角轉, 汹涌萬木鳴西風。

      吹蟬得志競清嘯, 恍异人境如天宫。

      兹山頗疑洞府外, 地有异石皆玲瓏。

      是何美韵愜振玉, 意欲直造無何中。

      塵埃自嘆百僚底, 誰謂一日欣遭逢。

      更須霖雨起焦旱, 兹游可記傳無窮。

      姚東(宋朝時期)

       字明仲。龍溪(今福建省漳州)人。宋代詩人。

      姚東於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科舉登進士第。後調任長溪主簿,再調任保昌丞。姚東以通直郎致仕。

      附詩一首:

      皆山西爽二亭

      華亭百尺跨嶙峋,

      照眼風光自吐吞。

      間數炊烟分聚落,

      坐收奇觀入壺尊。

      風巒繞户雲生袂,

      銑柝無聲月在軒。

      更有何人佩黄犢,

      耕鋤已遍落霞村。

      姚望之(?—1234)

       字肖吕。寧德(今福建省寧德)人。宋代詩人。

      姚望之於宋理宗寶曆二年(1226)中武舉進士及第。端平元年(1234),趙葵恢復三京,姚望之入爲其幕客。同年趙葵兵敗,姚望之死於軍中。

      附詩一首:

      龜山禪寺

      萬山深處遠輪蹄,

      古寺雍熙詔賜題。

      坐望竺干諸佛近,

      從憑菌閣十方低。

      靈岩頻見玄猿度,

      琪樹應招白鶴樓。

      不覺勝游天已晚,

      一痕新月印前溪。

      姚正子(宋朝時期)

       字夢午,初名端禮,以字行。慈豀(今浙江慈豀東南)人。宋代詩人。

      姚正子七歲學《小戴禮》,能知其要領。年四十六歲始舉於鄉試,年四十九歲而亡。

      附詩一首:

      道愛堂

      官稱文母儼如臨,

      冰監何須清白箴。

      學道正傳蓬璦脈,

      愛人默契武誠心。

      廉重永畫流疏影,

      琴入薰風奏雅音。

      芹泮未爲無子羽,

      從知善教入人深。

      姚燃(宋朝時期)

       字達泉。宋代詩人。

      有關姚燃的生平不詳,僅知其有挽趙必詩。

      附詩一首:

      挽趙秋曉

      已矣嗟麟趾, 青衫正少年。

      才優合芸閣, 時异滌桑田。

      雨散傷同輩, 風流痙九原

      何當一束 ,揮泪玉人前。

      一枕春婆夢, 如君亦可悲。

      人間無着處, 天上有歸期。

      光岳失英氣, 江湖欠好詩。

      莫愁身後事, 跨龜有諸兒。

      姚潼翔(宋朝時期)

       署名社翁。釣臺(浙江桐廬)人。宋代詩人。

      姚潼翔爲月泉吟社第二十一名,署名社翁。

      附詩一首:

      春日田園雜興

      壁寫新年百事昌,

      春盤次第蓼芽香。

      燒燈過了争挑菜,

      祭社歸來更撒秧。

      布穀幾聲摧耕畝,

      吴蟄三伏正縧桑。

      一春忙過無多日,

      又聽鵬鹒報麥黄。

      姚清叔(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有關姚清叔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琅珰驛

      弄臣寧復解輸忠,

      偶契琅珰一語中。

      富貴易親貧易感,

      西來方憶曲江公。

      姚彦游(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有關姚彦游生平事迹不詳。僅留殘句。

      附句:

      見説巴南一小舟,

      孤城寂寞字江頭。

      聞説巴南無一事,

      助人清思有江山。

      ……

      姚西岩(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有關姚西岩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臘梅

      花簇柔枝疑蜜窺,

      蒂臺新叫似蜂房。

      外無梅粉鉛花飾,

      中有蘭心紫暈香。

      姚顯(宋朝時期)

      霅川(今浙江省湖州)人。宋代詩人。

      有關姚顯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游九鎖山

      九鎖碧陰凉,

      行人古道長。

      四山鬆雨過,

      一路稻雲香。

      怪瀑驚危嶝,

      殘蟬亂夕陽。

      長安金屋好,

      夢不到山房。

      姚中一(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有關姚中一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花障

      緣外秾黄白外紅,

      一屏香錦立春風。

      天真步障豪雄敵,

      借與王家賽石崇。

      姚自强(宋朝時期)

      宋代詩人。

      有關姚自强平生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游洞霄

      春藜有分步仙家,

      昨日晴暉今雨霾。

      不是游觀先一日,

      何緣識得談生涯。

      姚所韶(宋朝時期)

      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宋代詩人。

      有關姚所韶生平事迹不詳。

      附詩一首:

      漁歌

      自得元無趣,

      悠然與世忘。

      一聲來欸乃,

      孤棹在滄浪。

      雲斷暮空碧,

      江清秋思長。

      欲將湘笛和,

      無調入宫商。

      姚镕(宋朝時期)

      字干父,號秋圃。生卒籍貫不詳。宋代詩人。

      姚镕平生以儒教爲業,教書授徒度日,生活甚爲潦倒。姚镕晚年曾主持天臺黄岩學堂,僅一年便去世。姚镕爲學精研細讀,爲文嚴謹考究,著述較多,均已失傳。 其學生周密在《東齊野語》卷十四中收録其雜著數篇,頗見功底。如《江淮之蜂蟹》借毒蜂、雄蟹之趨炎赴勢,來諷刺世間邪惡勢力,寓意深刻。

      姚紾

      浙江湖州人。

      在湖州的五山有五座山峰,山下的村民姚紾曾經在山上砍柴,一天突然遇上神仙。 回家後, 姚紾按照仙人的指授,鑽入瓮中隱身,對家人説:“要等到七天之後纔可以打開瓮蓋。”限日未到, 因家人好奇和疑惑而打開瓮口,結果姚紾未能成仙,却變爲一只白鶴飛向五山。

      神話傳説典故《姚紾化鶴》,由宋樂史《太平寰宇記·湖州·安縣誌》引唐李泰《括地志》下。

      姚雲文(宋末元初時期)

      字聖瑞。高安(今江西省)人。宋代詞人。

      姚雲文爲宋代咸淳年間進士。入元朝,授承直郎,官工部、刑部架閣。撫、建兩路儒學提舉。秩滿家居。

      姚雲文的詞成就極高,翰墨大全又稱爲姚若川,從此天下同文稱姚雲。其《紫萸香慢》入選宋詞三百首之一。世人評姚雲文:字字奇警嗚咽,句句鎚煉無渣滓,塵世滄桑,可勝浩嘆!

      姚雲文著作有《江村遺稿》。

      附録詞一首:

        紫萸香慢

      近重陽,偏多風雨,絶憐此日暄明。問秋香濃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羈懷多感,怕荒臺高處,更不勝情。向尊前,又憶                漉灑插花人,只座上、已無老兵。

      凄清、淺醉還醒,愁不肯、與詩評。記長楸走馬。雕弓笮柳,前事休評。紫萸一枝賜,夢誰到、漢家陵。盡烏紗便隨風去,要天知道,華髮如此星星,歌罷涕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1: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樞、姚煒等

      姚樞(1201—1278)

      字公茂,號雪齋,敬齋。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元代政治家,理學家。

      蒙古軍攻破許州後,姚樞至燕京投靠楊惟中,被引見窩闊臺。隨後姚樞跟楊惟中南下訪求儒道,釋醫卜者。姚樞在德安遇到趙復,開始拜趙復爲師學習程朱之書,成爲理學派代表之一。

      忽必烈(元世祖)爲親王的時候,請姚樞教世子經書,並備顧問。憲宗即位時請其於河南屯田,世祖在位時任姚樞爲昭文館(殿)大學士,詳定禮遇(儀)。姚樞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曾任燕京行尚書省郎中,因其不肯與燕京行尚書省事牙刺窪赤同流合污,故棄官退隱於輝州(今河南省輝縣)的蘇門山。不久,元世祖(忽必烈)派使者請其出山,安排在身邊任職,那時候,蒙哥可汗尚未即位。待蒙哥可汗即位,要求忽必烈就汴樑(今江蘇省南京市)與京兆(長安一帶)兩者之間選擇一處作爲封地。忽必烈徵詢姚樞的意見,姚樞説:“南京河徒無常,土薄水淺,鹵(硝鹽)生之,不若關中闕土上上,古名天府海陸。”忽必烈認爲姚樞言之有理,就選擇了京兆。

      另一元朝重臣王文統妒忌姚樞的才華,於中統二(1261)年,王文統請奏忽必烈任命姚樞爲太子太師,同時任命姚樞的朋友竇默和許衡爲太子太傅與太子太保。表面上是對三人非常尊崇,實際上是把他們捧到不能再任平章政事之類職位,三公三孤,照例職位高於丞相之上,却無實權。姚樞與竇默,許衡一齊懇辭,對元世祖説:“陛下還没有立太子,我門當誰的太師?誰的太傅、太保?”。忽必烈就改任姚樞爲大司農,竇默爲翰林侍講學士、許衡爲國子祭酒。王文統死後,元世祖詔任姚樞與左三部尚書劉肅同商議中書省事。實際上是任命姚樞參議中書省的機密與决策。一年後, 姚樞又任中書省左丞(左丞相的地位雖然低於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却有實權,比同商議中書省事昇職一級)。

      姚樞官至左丞相,似無赫赫之功,但實際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姚樞作了不少很有建設性的事,如設立樞密院,建議元世祖詔令將漢軍分爲十個“奥魯”。每一個“奥魯”設一個總管府;從此不再隸屬“萬户”,敕令凡奥魯内有“萬户”的“弟男”及“私人”皆罷除。所謂“弟男”、“私人”就是因戰争被俘虜而成的奴隸。這一敕令,也是一大德政。

      姚樞還策成了多件要事,如設立新條格(標準)、省并州縣、核定官吏員數、品級、職務。改燕京爲中都,與上都開平同爲京城、改年號爲至元、大赦天下。詔蒙兀人充各路達魯花赤(掌印官),漢人爲總管,回回人(包括畏吾兒與其它各國家回族人)充同知,“永如制”等等。

      可惜,之後不久,姚樞因敵不過阿合馬的惡勢力被外調,“以左丞、行省西京平陽等處。”

      姚樞至元五年(1268)才被調回京城,任一個有職無權的閑差事:“同議中書省事”。至元十年(1273)才被任爲“昭文殿大學士”。

      後來,忽必烈派遣十路宣撫使與副使,其中第七路(東平路)宣撫使:姚樞。副使爲張如、何肅。

      姚煒(元朝年代)

      洛陽人(今屬河南)。元朝官員。

      姚煒爲姚樞之子。歷任河南行省左丞、陝西行省中丞。儲慶使、司儲慶使。儲政院儲政使、平章政事等職。

      姚燧(元朝時期)

      字端甫, 號牧庵。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元朝詞曲家。

      姚燧原籍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長於河南洛陽。姚燧是元朝重臣姚樞的侄子。官至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大學士。姚燧能文,在詩、詞特别是曲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與當時的另一位詞人盧摯被世人並稱“姚盧”。

      姚燧父母早喪,隨叔父姚樞求學於蘇門。大德五年(1301),出爲江東謙訪使,移病太平。大德九年,拜江西省參加政事。至大元年(1308)入爲太子賓客,進承旨學士。後來拜太子少傅。次年授榮禄大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編修《牧庵集》。其所有碑誌甚多,大多爲應酬之作。垢本有集,已經失散。

      濟南張養浩序其集雲:公才驅氣架,縱横開闔、紀律惟意,約要於繁,江海駛而蛟龍拿,風霆薄而元氣溢。牧庵以散文稱著,學韓愈,歐陽修文風。散曲在婉麗中見宏勁。

      元史稱其文章閎肆該洽,豪而不宕,剛而不厲。舂容盛大,頗有西漢風骨,宋末敝習爲之一變。

      姚燧被當時人推崇爲一代文章宗匠。雄於一代,姿態横逸。爲世人名儒,仁宗延佑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

      《元曲三百首》中收録有其數首。

      附曲二首

      一

      陽春曲  

      筆頭風月時時過,

      眼底曹兒漸漸多。

      有人問我事如何?

      人海闊,

      無日不風波。

      二

      憑闌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還,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

      妾身千萬難。

      姚守中(?—約1290)

      河南洛陽人。元代雜劇作家。

      姚守中爲著名詞曲家姚燧的侄子,約於公元1290年去世。生平不詳,僅知其官至江平路吏。鐘嗣成《録鬼薄》將其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之中。

      姚守中所著劇作,現僅知有《神武門蓬萌桂冠》、《漢太守郝廉留錢》、《褚良扯詔立東宫》三部,俱不存。此外還有\[中吕·粉蝶兒\]《申訴冤》套曲。

      從其所選的題材來看,他的劇作還注重昭彰社會名分和個人道德,頌揚清正廉潔的官吏。朱權《太和正音譜》稱其曲詞“如秋月揚輝”,有清麗之風。賈仲名《凌波仙》挽詞評其《申訴冤》爲“巧用工”之作。《申訴冤》入選《元曲三百首》。

      附曲一首

      中吕·粉蝶兒

      牛訴冤

      性魯心愚,住煙村飽諳農務。醜則醜堪畫堪圖。杏花村,桃林野,春風幾度。疏林外紅日西晡,載吹笛牧童歸去。

      緑野喜春耕,一犁江上雨。力田扶耙受驅馳,因爲主甘分受苦、苦、苦。經了些横雨斜風,酷寒盛署,暮煙曉霧。

      牧放在芳草白蘋古渡,嬉游於緑楊堤紅蓼平湖,畫工描我在遠山圖。助田單英勇陣,駕老子驀山居,古今人吟未足。

      朝耕暮墾費工夫,辛苦爲誰乎?一朝染患倒在官衢,見一個宰輔,借問農夫:氣喘因何故?聽説罷感嘆長吁。那官人勸課還朝去,題着咱名字奏鸞輿。

      他道我潤國裕民,受千辛萬苦。每日向堰口拖船,渡頭拽車。一勇性天生膽氣粗,從來不怕虎。爲伍的是伴哥、王留,受用的是村歌杜鼓。

      感謝中書部,符行移諸處。所在官司,禁治嚴明,遍下鄉都。里正行,社行,叮嚀省諭:宰耕牛的捕獲申路。

      食我者肌膚未肥,賣我者家私不富。若是老病殘疾,卒中身亡,不堪耕鋤,告本官,送本都,從公發付。閃得我醜屍不着墳墓。

      街冤負屈,春工辦足,却待閒居。圈門前見兩個人來覷,多應是將我窺圖。一個曾受戒南莊上的忻都,一個是累經斷北疆王屠,好教我心驚慮。若是將咱賣與,一命在須臾。

      心中畏懼,意下躊躇。莫不待將我釁鐘,不忍其骰觫。那思想耕牛爲主,他則是嗜利而圖。被這厮添錢買我離桑樞,不覩是牽咱過前途。一聲頻嘆氣長吁,兩眼栖惶泪如珠。兇徒,兇徒!貪財性狠毒,綁我在將軍柱。

      只見他手持刀器將咱覷,唬得我戰撲速魂歸地府。登時間滿地血模糊,碎分張骨肉皮膚。尖刀兒割下薄刀兒切,官秤稱來私秤上估。應捕人在旁邊覷,張彈壓先抬了膊項,李弓兵强要了胸脯。

      却不道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劃地加料物寬鍋中爛煮。煮得美甘甘香噴噴軟如酥,把從前的主顧招呼。他則道三分爲本十分利,那裏問一失人身萬劫無。有一等貪哺啜的喬人物,就本店隨機兒索唤,買歸家取意兒庖厨。

      或是包饅頭待上賓,或是裹餛飩請伴侣。向磁罐中軟火兒葱椒[HZ(][XCz14.tif][HZ)],勝如黄犬能醫冷,賽過胡羊善補虚。添幾盞椒花露,你裝得肚皮飽旺,我的性命何辜!

      我本是時苗留下犢,田單用過牯。勤耕苦戰功無補。他比那圖財害命情尤重,我比那展草垂繮義有餘。我是一個直錢底物,有我時田園開闢,無我時倉廪空虚。

      泥牛能報春,石牛能致雨,耕牛運土遭誅戮。從今後草坡邊野鹿無朋友,麥壟上山羊失了伴侣。那的是我傷情處,再不見柳梢殘月,再不見古木昏烏。

      筋兒鋪了弓,皮兒鞔做鼓,骨頭兒賣與釵環鋪。黑角兒做就烏犀帶,花蹄兒開成玳瑁梳。無一件抛殘物。好材兒賣與了靴匠,碎皮兒回與田夫。

      我元陽壽未終,死得真個屈苦。告你個閻羅王正真無私曲,訴不盡平生受過苦!

      姚溶(元朝時期)

      元初守藏使。

      姚溶曾盗竊宋附馬楊鎮從子楊玠節銀等財物。後懼怕事情敗露,於是誣陷楊玠與宋朝廣王、益王二王交往。之後被元杭州總管申屠致遠審得實情,服罪。

      姚天福(1229—1302)

      字君祥。絳州人。元朝官員。

      姚天福的父親姚居實爲避亂兵而遷徒雁門。姚天福自小讀《春秋》等書,通曉大義。長大之後,以文才任懷仁丞。至元五年(1268)詔立御史臺,每廷折權臣,帝嘉其真,賜名巴兒思,謂其不畏强悍,猶如猛虎也。乃厚賜以旗其忠,姚天福説:“臣職居抨彈,惟負爵禄是懼,敢貪厚賞,以重臣罪?”當時御史臺設置兩名大夫,紀綱無統。姚天福就對世祖説:“古稱一蛇九尾,首動尾隨。一蛇二首,不能寸進。今臺綱不張,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不急拯之,久則紊不可理。”帝詔玉速貼木兒及孛羅諭之,孛羅以自己年紀輕自劾。姚天福時按畿内,其時有出使者欺凌百姓,收受賄賂,姚天福明查暗訪,終於取得其罪證,將之繩之於法,懾服了豪富官吏。

      至元十二年(1275),詔罷各道按察司,姚天福對玉速貼木兒説:“是司之設,所以廣大視聽,虞非常,慮至深遠,不但繩有司而已也。”大夫駭然説:“微公音,幾失之。”夜入帝卧内,奏其言,帝大悟,詔復立之。這樣觸怒了當朝權臣,姚天福被降任朝左列大夫,衡州路同知,未任,後任河東道提刑按察副使。當時北鄙兵興,轉輸煩急,河東平民苦於徭役。姚天福根據民情,劾彈執政者的失計,憂患官逼民反,上奏取消徭役。其後任中順大夫,治書侍御史。

      至元十六年(1279),江南既平,姚天福授嘉議大夫、淮西道按察使。淮旬當兵中,將吏有豪猾爲民害者,悉鏟除,民大悦。其後任湖北道桉察使,揭發懲治奸臣枉法貪贜數十起事而名震一時,朝廷嘉其功勞,因其頗有政績,州郡稱治。至元二十年(1283),遷任山北道按察使,當地平民百姓還不懂得耕種樁稼,姚天福親自授教他們有關耕種的技藝,飼養禽畜的知識,使百姓家家自足。他們爲其建祠紀念,刻石立傳。至元二十二(1285)年,姚天福官至刑部尚書,後出任場州路總管。至元二十六年(1289),復任淮西路按察使,查治巨姦一人,没收巨姦家産,政化大行。

      至元二十八年(1291),桑哥亂政敗露,黨徒多爲平陽人,當時姚天福任平陽總管,其嚴肅治理此事。不久任甘肅行省參知政事。之後其以母親年老辭職。至元三十一年(1294),任陝西漢中道肅政廉訪使,再任真定路總管。真定驛傳之需,多爲民害,姚天福更議措置之方,使不擾民,憲長争之。省臣以其事聞,詔從之,頒其制爲天下式。

      大德二年(1298),姚天福授江西行省參改,以疾病辭職。大德四年(1300),姚天福拜參政知事,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府尹,畿甸大治。後之京尹者,以姚天福爲稱首。

      大德六年(1302),姚天福因病去世,終年七十三歲。

      起初,姚天福任御史的時候,其母親就告誡説:“古稱公爾忘私,委質爲臣,當罄所衷,以塞其職。勿以未亡人爲恤,俾吾追踪陵母,死之日猶生之年也。”姚天福亦請於憲府説:“監察責當言路,有犯無隱,荀獲遣,乞不爲親累,”或以聞,帝讚嘆道:“巴兒思母子雖生今世,其義烈之言當於古人中求之。”

      姚天福有二子,長子姚祖舜,官任秘書監著作郎。次子姚侃,仕任内藏庫副使。

      姚奂(元朝時期)

      字子章,號婁東生,居室稱書聲齋。崑山(今江蘇)人。詩人。

      姚奂自幼聰敏好學,有過目成誦之才。博覽經史群書,於學問無所不究。後被推薦任浙東宣慰司令史。雖然公務繁忙,但其不廢吟咏、寫作,常把酒論詩,十分瀟灑超脱。姚奂常與名士郯韶、顧瑛等應酬唱和於玉山草堂,並以此爲樂。

      因家中有野航亭,人們稱其爲姚野航。姚奂有詩存於《草塘雅集》内三十五首,《元詩選》内入三十三首。

      姚文龍(元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朝官員。

      姚文龍於宋末任端州(治今江西高安)安撫使。至元十四年(1282),昇江西道宣撫使,兼措置茶法。

      姚紱(元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朝學子。

      泰定年間,姚紱考試國子監生,名列前茅。餘事不詳。

      姚演(元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朝官吏。

      姚演又稱姚總管。曾任中書省會計、山東東西道宣慰使。姚演爲官山東期間,其曾建議開濟州河,收集逃民屯田漣(今江蘇漣水縣)、海(今江蘇連雲港);又開膠州長海道以運糧,但糧船多遇暴風而沉没。

      至元二十年(1283),姚演奉命開神山橋渠,因侵用官鈔被議罪。

      至元二十八年(1291),姚演奉命疏通灤河,漕運上都(今内蒙古正藍旗東北)。

      姚暾(元朝初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不詳。學者。

      姚暾是元初時代學者,爲許衡弟子。有關姚暾生平事迹不詳。

      姚式(元朝時期)

      字子敬,號均庵。浙江吴興人。元代畫家。

      姚式善畫。其畫藝水平很高,在元朝初期的畫壇上,姚式與錢選、趙孟頫、王子中、牟應龍、肖子中、陳無逸和陳仲言被當時世人雅稱爲“吴興八俊”。

      姚式文才出衆,在詩畫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後經高克恭的賞識和提拔入朝任校官等職。高克恭曾經問姚式:“人生至貴者何?”高克恭不待姚子敬的回答,就自己直言把答案告訴姚式:“無求。”

      附詩一首:

      題子昂墨梅圖

      夜月參差秀影,

      天風浮雲繁香。

      仿沸釵横鬢亂,

      惱人不减紅妝。

      姚登孫(元朝時期)

      元朝官員。

      仁宗時,姚登孫曾任國子博士。有關姚登孫生平事迹不詳。

      姚德貞(元朝時期)

      浙江嘉興人。元朝女綉藝家。

      元朝至正年間,姚德貞與姑母李德廉一起爲嘉興路漏澤寺綉制《妙法蓮花經》。合綉《妙法蓮花經卷》第四卷至第七卷。姚德貞和李德廉兩人的刺綉工藝靈巧極至,非常精妙嫻熟。可惜她倆所綉之卷皆已亡佚。

      姚氏(元朝時期)

      浙江餘杭人。孝女。

      姚氏一家居住在山谷之間。一天,丈夫出門去收割麥子,姚氏在家中打理家務。其母何氏到豀邊汲水,過了很久仍未回來。姚氏突然聽到桶跌水覆的聲音,就立即出去看。只見一只老虎口銜其母親而去,姚氏急忙跑去追逐老虎。她顧不了那麽多,隨即用手打毆老虎,鄰居知道後也相争拿刀棍等器械來幫助。老虎鬥不過人群便丢下姚氏的母親逃去。

      姚氏背母親回家,細心醫治照顧。一直敬奉母親,二十多年後去世。

      姚庸(元朝時期)

      元朝官員。

      泰定年間,姚庸任左司郎中。至順元年(1330)爲參知政事。

      至元二年(1336),姚庸以樞密副使知經筵事。至正四年(1344),姚庸以集賢大學士任中書左丞,九月,爲承旨。

      姚泰亨(?—1325)

      元朝官員。

      姚泰亨曾任廣西潯州(今廣西桂平市)都監等職。泰定二年(1325),廣西平南縣瑶族人起事造反朝廷,姚泰亨奉朝廷命令前住鎮壓平息,結果遇難身亡。

      姚廷美(元朝時期)

      字彦卿。吴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畫家。

      姚廷美善畫,尤擅長畫山水,宗法郭熙。與孟珍、吴廷輝同時齊名。

      姚廷美的畫風嚴謹,結合郭熙、董其昌兩派畫法,自具風貌。姚廷美在畫藝上有很高的成就。留有傳世作品。其中作品《雪江漁艇圖》紙本墨筆,收藏於北京故宫博物院。

      姚平章(元未年間)

      元代宫員。

      姚平章爲元未漢王陳理屬官,曾任湖廣平章一職。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十月,姚平章與張知院派人向擴廓貼木兒獻計擒殺漢王陳理和夏王明玉珍,結果没有得逞。

      姚雪心(元朝時期)

      浙江台州黄岩人。元代畫家。

      姚雪心善畫,尤擅畫墨竹、梅蘭。

      姚桐壽(元朝時期)

      字樂年,號桐江釣叟。浙江桐廬人。文學家。

      姚桐壽早年與其兄椿隱居於峨溪,後至元五年(1339),出任徐干州教授,任期較長,後被解職歸舊裏。 時逢江南兵戰,爲避兵亂居於海鹽,與名士楊維貞、貝瓊等善友多來往。姚桐壽或訪舊迹,以聊遣旅懷。著有《樂郊私語》傳於世。

      姚安仁(元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代畫家。

      姚安仁善繪事,尤擅山水之畫。

      姚淡如(元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代畫家。

      姚淡如工繪事,尤擅畫山水。

      姚守德(元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末將領。

      姚守德曾隨察罕帖木兒進攻紅巾軍,當時紅巾軍劉福通部據守的汴樑城(今河南開封)。

      姚顔不花(?—1365)

      字號籍貫不詳。元末將領。

      姚顔不花爲孛羅貼木兒部下的一員驍將,任同知樞密院事。

      及孛羅貼木兒反叛朝廷,至正二十五年(1365),姚顔不花奉命統兵征討丞相也速。軍隊行至通州,恰逢白河水漲溢,姚顔不花就命部隊紮營於虹橋頭處,築壘以待渡河攻敵。

      姚顔不花一直以來都輕視敵人也速,結果遭到敵人也速偷襲,駐軍被破營而敗,隨後姚顔不花被也速擒獲斬殺。

      姚玭(元末明初)

      松江人。孝子。書法家。

      元代至正年中(1354),苗帥楊顯率兵入境侵犯,百姓逃難。姚玭與母親避難伏於野外,一時無法渡河。母親哭着説:“亂兵就要到來,我决不受羞辱。”説完就投水自盡,姚玭急忙跳進河中將母親撈上來。

      之後,母子倆奔波逃亡,一路上遭遇了多次搶盗。有一次,姚玭被亂箭射中,詐死伏於亂屍間才得以逃生。姚玭一直陪着母親步行至湖州、江淮等地。母親生病,很想吃魚, 姚玭就去抓魚,但從早上到傍晚都没有抓到一條魚。當時,家中養有一只鳥,突然飛了出去,回來時嘴裏銜着一條魚。

      洪武年初(1368),省州官府知道姚玭孝敬慈母的事迹後,上報朝廷,明太祖朱元璋下詔令任其官職,但姚玭以母親年老爲由拒絶。

      姚玭善書法,尤長行書。姚玭曾於至正二十五年(1365)作行書《别去帖》,傳於世。

      姚廣孝(1335—1418)

      名道衍, 字道斯。江蘇長治(今江蘇省蘇州市)人。軍師。高僧。

      姚廣孝幼名天禧,自號逃虚子。少年十四歲時正式出家爲僧,拜名家席應真爲師。姚廣孝生自醫藥世家,却偏愛謀略計策;其家道富裕,却自幼出家;其既歸入空門,却熱心政治; 姚廣孝早年與江南著名文士王賓、高啓、楊孟載等人交往親密,互相切磋學問,詩酒唱和。姚廣孝未曾授“十年寒窗”,却主持篇修《永樂大典》,重修《太祖實録》。大學士宋濂、蘇伯衡等人都非常推崇姚廣孝的文才。

      姚廣孝生不逄時,盡管其不是開國軍師,但其力鼎燕王朱棣登基,能定江山,又能安民衆,這需要耗費比開國更大的精力。因爲其要推翻的是一個基礎穩固,没有失去人民的皇權。故姚廣孝的政治才華不亞於張良、劉基等國相。姚廣孝思接千載,視通萬裏,無書不精,無物不曉。每言必中,算無遺物,真是千古一代怪僧。

      姚廣孝一直都是燕王最信賴和敬仰的老師、心腹謀士和軍師。燕王登基,姚廣孝功居第一,但其始終淡泊寧静。燕王命其蓄發還俗:以封位高權重之功名,但其不肯。燕王再賜其美人宫女:以享榮華富貴之艷福,但其不受,而是數番堅决拒絶。燕王最後只得尊重姚廣孝的選擇:一心歸空門,兩手讀撰史。

      姚廣孝年老去世, 明成祖(燕王朱棣)極度傷心,泣道:“吾不僅是失去了自己的左右雙手,更是失去了自己的心思…”。於是輟朝休政二日,命禮部治喪。

      姚廣孝葬禮的儀式非常隆重:追贈爲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榮禄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謚:恭靖。賜房山縣東北。

      明成祖還親書,制刻神道碑紀念其豐功偉績。

      姚繼,姚廣孝繼兒。

      曾擔任尚寶少卿等職,襲承繼父的爵位。

      姚廣孝詩文有較高的成就。著有《逃虚集》、《逃虚類稿》等。

      附詞一首

      調笑令

      斜日,

      斜日,

      門外馬碲聲疾。

      林栖鳥盡飛還,

      霞彩紅銜遠山。

      山遠,

      山遠,

      莫怪行人歸晚。

      姚善(明朝時期)

       字克一,陸安人。明代官員。

      姚善初姓李,於洪武年中(約1390)鄉試科舉爲官,歷任祁門縣丞,同知廬州、重慶二府。洪武三十年(1397),姚善遷任蘇州知府。當初明太祖朱元璋以吴地俗奢僭,欲重繩以,而黠者更持長短攻汗。姚善爲政主持大體,不爲荷細,訟訴争論方才平息,吴中大治。

      姚善爲人好折節士下,尊敬隱士學者王賓、韓奕、俞貞木、錢芹等輩。其曾於月圓之夜與他們在學宫會談,將錢芹等輩迎爲上賓,請教學問。錢芹説:“此非今所急也。”姚善驚問原因,錢芹就送一捲書給姚善,姚善讀了數遍此書,書的内容多是防守扺禦的戰略。當時燕王(朱棣)已率兵南下,將軍隊集結在鎮江、常州、嘉興、松江四郡鎮守,訓練部隊做好戰鬥準備。

      姚善推薦錢芹給朝廷,任行軍作戰參謀之職。姚善剛入京城,遇上朝廷因燕王上書貶齊泰、王子澄兩將軍於京外。姚善分析當時形勢,其認爲不可貶二將。於是朝廷復召齊泰、王子澄繼任原職。

      建文四年(1402),上詔姚善煎督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嘉興五府兵守京勤王。但未待五府兵馬集結,燕王朱棣已入京都。當時王子澄匿藏在姚善的家裏,王子澄勸説姚善一齊海上起兵,姚善謝絶説:“公,朝臣,當行收兵圖復興。善守土、與城存亡耳。”

      王子澄離去不久,姚善却被部下許千户綁住獻給了敵人。最後姚善不屈而死,年四十三歲。其兒子姚節等四人被俘虜,後發配邊塞充軍。

      姚文(明朝時期)

      字敏學。崇德人。明代官員。

      姚文爲明代永樂年間進士。後知廣西慶遠府。姚文爲政大力發展農業生産,同時十分着重各個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瑶、壯之交往都是極坦誠相待。當地百姓無不感服。

      姚文後改知袁州,在任職期間去世。百姓父老鄉親都去悼念,集中哭泣於庭裏,一時悲痛難舍。姚文任職四十年,一介不妄取。世人贊其一生爲官廉潔自律。

      姚顯(明朝時期)

      咸陽人。明代官員。

      姚顯以鄉試科舉進入國學。當初權臣王振佞迷信佛,請明皇帝另外一剃度僧。王振興建大興隆寺,日征勞力萬人,費用數萬計,閎偉壯麗居京都之首。

      姚顯上書言:“曩者修治大興隆寺,窮極壯麗,又奉僧楊某爲師,儀從侔者王。食膏糧、被組綉,藐萬乘若弟子。今上皇被賊庭,乞令前起瓦刺,化諭也先。誡能奉駕南還,庶見護國之力。不然,佛不足信彰彰矣。”

      當景泰時,朝廷衆臣諫議迷信佛道的現象,皇帝始終不能杜絶此事。以南昌中官興安最爲嚴重,他佞信佛道甚至超過王振,曾奏請皇帝修建了大隆福寺,規模壯大可以與興隆寺肩比。景泰四年(1453)三月,大隆福建成,皇帝欲綴朝辭宫臨幸,河東鹽運判官濟寧、楊浩、姚顯切諫才没赴幸得成。

      姚顯好學有文名,三爲縣丞。曾任齊東知縣、移武城。姚顯爲人辦事公廉剛正。後經巡撫翁世資推薦,擢太僕丞。

      姚德誠(明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工匠。

      正統四年(1439),姚德誠曾爲吉水楊政重刻《松江本急就章貼》碑石,碑後有其題名。

      姚堂(明朝時期)

      字彦容。浙江慈豀人。明代官員。

      姚堂爲明朝正統年間進士。累遷工部郎中。姚堂有清操。其治所在地皆頗著有聲績。姚堂歷知廣信、蘇州、鎮江府。姚堂在任廣東參政一職期間去世。

      姚堂著有《潤州先賢録》。

      姚夔(?—1473)

      字大章。桐廬人。明代官員。 宰相。

      姚夔爲孝子姚伯華之孫子。正統七年(1442)進士。姚夔鄉、會試皆第一名。第二年授吏科給事中。姚夔陳時政八事。又言:“預備倉本賑貧民。而里甲慮貧民者不能償,輒隱不報。致稱貸富室,倍稱還之。收穫甫畢,遂至乏絶。是貧民遇凶年饑,遇豐年亦饑。乞敕天下有司,歲再發禀,必躬勘察,先給其最貧者。”帝立命令執行之。

      景帝監國,諸大臣議勸即位,未决。以問諸言官,姚夔説:“朝廷任大臣,正爲社稷,何紛紛爲?”議遂定。也先薄京城,姚夔請急征遼東,宣撫兵入衛。景泰元年(1449),姚夔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景泰四年(1452),姚夔改任禮部,奉敕考雲南官吏,還朝,留任禮部。景帝不豫,尚書胡黌在告,姚夔强起之。偕群臣疏請復太子。不允。第二日,姚夔欲率文武百官伏闕請願,而石亨之輩已奉上復位,調姚夔出南京禮部。

      英宗雅知姚夔,知道了這回事,驛召姚夔還,進左侍郎。天順二年(1458),姚夔改任吏部。知府某官貪污敗露,賄賂石亨以求復職,姚夔執政堅决反對,阻止了此事。

      天順七年(1463),姚夔代替石英瑁任禮部尚書。成化二年(1466),帝聽從尚書李賓之言,令南畿及浙江、江西、福建諸生,納糧米濟荒饑可得入監。姚夔上奏罷之。成化四年(1468),异灾屢見,姚夔疏請:“均愛六宫,以廣繼嗣。乞罷山西新建塔院,斥遠阿哩之徒。勤視經筵,裁决庶政。親君子,遠小人,節用度,愛名器,服食言動,悉遵祖宗成憲,以回天意。”并且説:“今日守成化初足矣。”帝優旨答之。其所請十事,皆立報可。

      慈懿太后崩,中旨議别葬,閣臣持不可,下廷議。姚夔説:“太后配先帝二十餘年。臺葬爲襯,典禮具在。一有不慎,違先帝心,損母後之德,他日有據禮改者,如陛下孝德何。”疏三上,又率群臣伏文華門哭諫。帝爲固請周太后,竟得如禮。後來孝宗見到姚夔及彭時疏,對下臣説:“先朝大臣忠厚爲國乃如此。”彗星出現,言官接連彈劾姚夔,姚夔請辭,但皇上不准許。皇上迷信番僧,有封爲法王、佛子的人,服用僭擬無數。姦人小人羡慕,相争爲徒。姚夔多次力勸這種情勢才得以减弱。

      成化五年(1469),姚夔替代崔恭任吏部尚書。正直雨雪失時,姚夔陳時弊二十事。成化七年(1471),姚夔加任太子少保。當時天象出現慧星,姚夔復偕群臣陳二十八事,大要以絶請求,禁採爲,恤軍匠,减力役,撫流民,節冗費爲急。帝多采納。第二年九月,南畿,浙江大水。姚夔請命廷臣共求安民弭患之術。每遇异灾,輒請帝振恤,憂形於色。姚夔於第二年去世。朝廷贈少保,謚文敏。

      姚夔才器宏遠,表裏洞達。詔議未定者,其一言立决。其在吏部,留意人才,不避親故,初,王翱爲吏部,專抑南人,北人喜之。至夔,頗右南人,論薦率能職稱。姚夔的兒子姚璧,由進士歷官兵部郎中。項忠劾汪直。璧預其謀。直構忠,連璧下獄,謫廣西思明同知,謝病歸。姚夔弟姚龍,與夔同舉進士,除刑部主事,累官福建左布政使。右布政使劉讓用權不相能。劉讓粗暴,姚龍亦缺乏清操。成化初入覲,王翱兩罷之。

      姚黼(明朝時期)

      字廷章,號鬆雲。嘉善(今浙江嘉善)人。明代畫家。收藏家。

      姚黼工書,尤擅山水之畫。其生性好古,富藏儲,築室數楹,列鼎彘金石法書名畫,優遊自樂。人皆以閑先生稱之。兒子姚綬,亦爲明代著名畫家。

      姚綬(1422—1495)

      字公綬,號轂庵、號雲東逸史,又稱丹丘先生。嘉善(今浙江省)人。畫家。

      姚綬爲畫家姚黼之子,自幼勤奮好學,天資過人。姚綬於天順年(1461)中進士及第。成化初(1465),爲永寧郡守。後解官歸裏,在鄉里築一室名丹丘,於室内吟詩作畫,人稱其爲丹丘先生。

      姚綬工詩,擅行草書。初學宋克,後法魏晋,書法眉山。姚綬尤善畫,山水之作更勝一籌。畫法吴仲圭,也取法趙孟頫,王蒙。初學水墨,後進而學唐品,並善臨摹趙雪鬆,王叔明二家,墨氣皴法皆妙。姚綬尤好作沙呦水曲景致,墨色蒼潤。亦間寫吴鎮竹石,瀟灑可愛,作品筆筆有神,墨韵生動。相傳姚綬對於自己的畫作,如果出售給别人,其必定重金高價收購回來,可見其極之珍愛重視自己的作品。

      姚綬的傳世作品有《寒林鸜鵒圖》、《秋江漁隱圖軸》、《古木竹石圖卷》、《賞心圖》、《墨竹》、《春山雲樹圖》、《蕉池積雪》、《秋溪弄笛圖》等皆爲精作。姚綬亦善詩,著有《轂庵集》。

      附詞一首:     

      玉樓春·春日

      東風寒悄人何在?

      百裏幽閒猶未遇。

      看春不覺又清明,

      檻外梨花開幾樹。

      相思心逐東流去,

      老天肯把韶光駐。

      陌頭楊柳正青青,

      莫教容易飛花絮。

      姚旬(明朝中期)

      字同宣,號可竹、晚又號觀頤。浙江嘉善人。明代書法家。

      姚旬爲明代名畫家姚綬之子。其詩宗杜甫,字學沈文則,憲宗執政時,姚旬以善書薦直仁壽殿,授鴻臚寺序班一職。

      姚惟芹(1479—1526)

      字惟誠。號東齋。浙江嘉興人。畫家。詞人。

      姚惟芹爲名畫家姚綬之孫,畫家。父親,姚旬爲姚綬之子。亦爲畫家。正德年間學生。其好古帖,善畫。姚惟芹尤長山水之畫。其摹寫名迹乃頗具得意之處,幾乎不能辨認爲東齋之筆也。姚惟芹曾作有《龍池曉雲圖軸》,傳於世,著有《東齊稿略》。

      附詞一首:

      西江月題醇仙圖

      身處干坤覺小,

      壺中日月偏長。

      岳樓沉醉有何妨,

      斜着華巾鶴氅。

      三島霎時來往。

      五湖傾刻徜徉,

      世人笑我甚痴狂,

      一曲清風月朗。

      姚璦(明朝時期)

      字弘瓚。廣東潮陽人。

      姚璦於明朝天順六年(1462)舉鄉薦,授南京兵部司務,調任户部主事,方員外郎,弘治末年任武選郎中。其時宦官蔣琮横行肆意朝中,姚璦與他抗争,疏奏其罪,但皇上偏信蔣琮,結果以姚璦違聖旨之罪被捕,得尚書王恕忠直諫奏,才獲免罪。

      孫,姚繼先,字世選。 嘉靖七年(1528)舉人,入南京國子監。後授廣西宜山知縣,歷江西撫州府通判兼臨川知縣,代理知府事。以親老乞歸。值海寇猖狂。姚繼先爲鄉里籌謀打擊海寇及防禦之策。

      姚氏(明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妃子。

      姚氏爲明憲宗朱見深的妃子(安妃)。姚氏長得非常美麗,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選送入宫。姚氏在進宫的初期,由於萬貴妃獲憲宗專寵,所以她一直未得皇帝進幸。

      明成化十一年(1475),萬貴妃爲了讓憲宗多生兒子,以此動摇太子朱祐的尊位。因此,姚氏開始獲得召幸。後來姚氏爲明憲宗朱見深生下了皇九子朱祐榰(封爲壽王)。之後姚氏被憲宗皇帝進封爲安妃。

      姚文灝(1455—1504)  

      字秀夫,號鄱東野人,晚年更號學齋。明代官員。

      姚文灝於成化年間科舉進士及第,官授都水主事。

      弘治七年(1494),姚文灝參與蘇鬆、浙西治水事,主張疏浚松江及捍海塘以解東南水患。後官至湖廣提學僉事。

      姚文灝一生以培育人才爲己任。他曾經説自己所不能者有三:第一:毁譽不入;第二:請託不行;第三:賄賂不通。

      姚文灝著有《學齋稿》、《心學録》、《經説》、《雜説》、《水道圖集》及《浙西水利書》等。

      姚琛(明朝時期)

      字弘璧。遼寧朝陽人。明代官員。

      姚琛的家族曾四世同居,聞名一時,在成化年間爲京關第一家。 姚琛爲官清直,爲人尤善,在任撫州通判時,曾多用俸禄撫養孤寡老幼。後昇任順天治中之職,不久即疏奏以老歸養。姚琛晚年在家以孝聞名,鄉民百姓多爲其所感化。

      姚蒙(明朝憲宗時期)

      字以正。江蘇松江(今上海市)人。民間醫生。

      姚蒙生性怪异,每診皆中,被譽爲“怪醫”。 姚蒙精太素脈,“言人生死每奇中”。對貧困病人,常常給予方藥不要酬金。

      時江南巡撫鄒來學有病召姚蒙醫治,姚蒙欲辭不願,被强迫帶去。去到官署,鄒來學端坐高堂,頗爲傲慢。姚蒙則目光直視,作發呆狀,也不作聲。鄒來學伸手令姚蒙診脈,姚蒙却一動不動地坐在原地,鄒來學忽然明白,招呼姚蒙上座,姚蒙診斷後説:“大人根器上别有一竅,常流污水,對否?”鄒來學大驚:“此乃吾之隱疾,事甚秘,汝何以知?”姚蒙曰:“以脈得之”。 鄒來學始露出笑容,謝而求方,姚蒙説:“不須藥也,至南京即愈”。並搬手指算計説:“今日初七,待十二日可到”。鄒來學遂行,待十二日扺達南京,竟然死去。《奉賢縣誌》、《松江府志》均有此事記載。

      姚蒙那樣,“言人生死每奇中”,看似虚玄,如有遇仙之感,實則是多年修練的真工夫,所謂“博涉知病,多診識脈”是也。

      姚鏌(明朝時期)

      字英之。明浙江慈豀人。明代官員。

      姚鏌於弘治六年(1493)科舉進士及第。任禮部主事,進員外郎。擢廣西提學僉事。

      姚鏌創立宣成書院,延五經師以教士子。初赴廣西省任職,桂人(廣西)祀拜山魑卓旺。姚鏌毁其像,俗習改變。後姚鏌遷福建副使,未幾改督學政。正德九年(1514),姚鏌擢貴州按察使。正德十五年(1520),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上邊務六事,皆議行。

      嘉靖元年(1522),吉囊入侵涇陽。姚鏌遊擊彭横出西路,當時指揮將卜雲蒙冤於獄中,姚鏌當即釋放卜雲,並任命卜雲爲副統領。姚鏌率軍半夜襲擊吉囊,斬其二將,吉囊慌忙逃去。朝廷下詔令嘉奬了姚鏌,不久之後召爲工部右侍郎。

      嘉靖四年(1525),姚鏌任右都御使史,提督兩廣軍務兼巡撫。田州士官岑猛圖謀不軌。姚鏌調遣永順、保靖兵馬,命令沈希議、與張經、李璋、張佑、程鑒各統兵八萬,分道進討。姚鏌則與總兵朱麒等將領攻破羅定 、丹樑。采用沈希儀的計議,結合岑猛岳父岑璋使爲内應,結果大破岑猛。斬殺了岑猛的兒子岑邦彦。岑璋誘殺了岑猛,獻上岑猛首級。

      朝廷詔進姚鏌爲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諸將進秩有差,姚鏌請改設流宫,陳善後七事,制可。遂命參議汪必東、 僉事申惠與參將張經率兵萬人鎮田州等地。汪必東、申惠移疾他駐。岑猛餘黨盧蘇、王受等詐言岑猛不死,借交阯兵二十萬至,夷民皆相信之。盧蘇等攻城,張經等不敵突圍而去,城就陷落敵手。王受亦攻入思府。巡撫御史石金劾姚鏌失策罔上,並論前總督盛應期,皇帝以姚鏌有功,許便宜撫剿。盧蘇、王受數次請求赦免,但姚鏌不准許,打算準備大力討剿。正當朝廷議起王守仁督兩廣軍,令姚鏌與之共事時。姚鏌却以病請辭,由驛站歸。

      起初,廣東提學道魏校毁諸寺觀田數千畝,盡入霍韜、方獻夫諸家,姚鏌到廣東之後,將數千畝寺觀田歸還原主。霍韜、方獻夫因此恨姚鏌,便與張璁桂聯合排斥姚鏌。説大同應當征收反而撫振,田州應當撫振反而征收,皆費宏謀國不成,釀成南北患。姚鏌既得請願,方侯代、千夫長韋貴,徐五攻復思府。姚鏌上其狀。詔先奬賞韋貴等,而以撫剿事宜俟守二處置。既而姚鏌奏辯石金的前疏,詆金阻撓養寇。石金再疏詆姚鏌。無奈皇帝先聽張璁等言,結果姚鏌落得閒職而居。

      後來,盧蘇,王受又復叛亂,皇帝又想起姚鏌而任用其。嘉靖十三年,姚鏌任三邊闕總制。大學士費宏、李時同召對,費宏推薦姚鏌,不時亦相助姚鏌。遂命姚鏌以兵部尚書總制三邊軍務。姚鏌未曾赴任,費宏去世,姚鏌又辭職,令皇帝很不高興,結果姚鏌又落閒職而居。

      姚鏌既己罷職,而推薦者至二十疏,不用。姚鏌在家閒居數年後去世。

      姚鏌著有《錦囊瑣綴》八卷等。

      姚淶(?—1537)

      字維東,號明山。浙江慈豀縣人。狀元。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姚淶於癸未科舉榜登進士第一人,世稱文狀元。

      姚淶爲兵部尚書姚鏌之子。據説姚淶的母親張氏有一天夢上五色鳥投入懷抱,後生下姚淶。姚淶自幼天資出衆,勤學苦練,博聞强記。七歲時開始學習,長大後相貌奇偉,學識超群。姚淶懷有青雲壯志,以天下爲已任。傳説:有一天,姚淶正在刻苦讀書,突然有一個美麗的女子翩然而至,對其説:“你如此用功讀書,打算做什麽呢?”,於是贈一粒玉髓丸給姚淶,並説:“此丸能助你科舉高中!”。

      正德十一年(1516),姚淶鄉試考取第七名,但會試却連年不第,姚淶從不餒氣,而是更加勤奮努力,其曾放言: “讀書當與天下後世争雄,長一方不足爲也!”嘉靖二年(1523),姚淶會試奪得第二名,於殿試中終於登進士第一人,大魁天下。

      姚淶狀元及第後,授翰林院修撰。其時,正值世宗想尊生父興獻王爲皇考,令群臣商議準備行大禮。姚淶與楊慎、舒芬、楊惟聰等大臣都認爲不可行。上疏奏諫極力反對,甚至跪伏在左順門前哭諫,以至激怒了世宗帝,結果姚淶等大臣被罰廷杖。姚淶曾上疏請黜世祖祀,以正祀典。世宗命禮部復議,多數官員認爲:元朝歷九世而亡,元世祖最賢,其一代之治也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古人有:“夷狄而中國則中國之”的説教,而且,自古帝王對亡國之君都加優遇,以昭忠厚。明太祖神謀睿斷,將世祖入祀,迄今已有百餘年,宜尊舊制,廟祀如故,此千古不易之論也。世宗采納了他們的建議。後來,邊患頻繁,禮部主事傅伯棟再次上疏,世宗遂詔令撤其塑像,革其祀。

      世宗詔姚淶預修《明倫大典》,姚淶懇辭。不久,姚淶充經筵日講官,昇左春坊左諭,奉敕校注《累朝寶訓》完成後,世宗賜宴内廷,姚淶加錦衣襲衣,晋昇學士,出任鄉試主考官。

      次年,姚淶爲父奔喪,因過度悲傷而去世,世宗曾問:“髯狀元安在?”臣告之已去世。世宗深爲惋惜,特賜祭葬。

      姚淶生性至孝,六歲喪母,執禮如成人,對繼母也很孝順。朝廷曾以尚書例蔭,姚淶却將之讓與异母之弟姚汲。姚淶明達魁岸,長於史學,讀書務爲經濟,畫不拘文辭。他曾説:“三代而後漢與外戚共天下;唐與女後宦官共天下;魏晋經下與膏粱子弟共天下;元與族類共天下;我朝皆無之,可謂盛矣。但邊防、海運最爲今日急務。”遂作,《諸邊圖》,凡道路,往來關隘險阻盡在掌握之中,曾説:“海運當講於平居時。”

      姚淶在當時有“翰林三絶”之稱,即經學、詩學、史學。他論兵,認爲:“創業之兵强,守業之兵弱。蓋草昧法簡而嚴,中世法繁而寬,簡而嚴故用命,繁而寬,故多敗。”姚淶論學曾學説:“大凡學不可立黨,立黨則必多争。昔朱、陸之辨,虚心求是;今辨朱、陸者,乃私心求勝也。”等等諸多言論,對於今天仍然具有積極的科學的現實意義。

      姚淶著作豐富,僅存有《明山集》。

      姚福(明朝時期)

      字世昌、一字宋素,上元(今江蘇南京)人,明代詩人。

      姚福世襲錦衣衛千户,大至活動於明成化年至嘉靖年間,姚福作詩注重煉句,追求高聲亮調,描寫景觀尤有特色。姚福著有《鳳樹亭稿》十二卷、《明文苑通編》十卷、《清溪筆暇》二十卷及《定軒詩話》、《窺豹録》、《避喧録》等。

      姚繼岩(明朝時期)

      江蘇南通州人。明代官員。

      姚繼岩與張衍瑞同年生。當年遷文選郎中時不就。將昇職的機會相讓給張衍瑞。

      嘉靖初(1522),姚繼岩歷太常少卿職。伏闕争“大禮”,被世宗皇帝廷杖。時同受廷杖者衆人,包括吏部姚繼岩……評事姚知皋、蔡時等,並被摘官撤職。

      姚繼岩爲人清正廉明,甘貧約,遠權勢。及其去世時因貧困而不能辦成喪事。

      姚知皋(明朝時期)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

      有關姚知皋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其曾任吏部評事一職。嘉靖年初,姚知皋因與衆臣伏闕争“大禮”,被世宗皇帝朱厚(火璁)廷杖。

      姚長子(?—1555)

      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抗倭壯士。

      姚長子爲明代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入侵縣境,姚長子在戰鬥中不幸落入敵人手中,被當迫當作向導。智勇雙全的姚長子將計就計,他不露聲色地把倭寇引到了化人壇——一個四面皆水的地方。他事前秘密囑咐鄉人,將唯一的一條通路上的橋給撤掉,以斷絶敵人的歸路。

      倭寇果然中計,終於被明朝的軍隊全部圍殲。姚長子與敵人同歸於盡,壯烈犧牲。

      姚一元(明朝時期)

       字惟真。自號書溪居士。長興人。明代詞人。

      姚一元爲明嘉靖二十三年(1545)進士,授行人,官任山東道御史。姚一元於慶隆四年(1571)由太僕卿轉順天府尹。姚一元以忤逆當時宰相致仕而歸鄉。在家閉門讀書,或與同郡諸老結社湖山間。姚一元自號書溪居士。年七十歲而終。

      附姚一元詞一首:

      虞美人萬玉禪院題壁

      招提飄拂戒香菸。

      如來寶相金細。

      自是塵寰金地,

      妙境亦如仙。

      頻伽鳥弄晴天。

      多羅樹與雲干。

      最愛一僧入定,

      趺坐佛燈前。

      姚汝循(1535—1597)

       初名理,以字行,改字叙卿。江蘇南京人。明代詩人。書法家。

      姚汝循所作詩文清雅和暢,别具風格。還善書法,尤精真、行書。姚汝循著有《姚汝循詩文集》二十四卷。附詩一首:

      秋日登白鶴樓小集

      江天新雨後,

      仙閣白雲間。

      偶爾一樽共,

      蕭然萬慮删。

      長風送虚籟,

      落葉滿秋川。

      欲問前朝事,

      江流去不還。

      姚繼可(明朝晚期)

      字光父,號又軒。河南襄城人。明代官員。宰相。

      姚繼可爲嘉靖進士。後官授知縣。隆慶二年(1568),姚繼可擢四川道御史。萬曆年間姚繼可歷陝西參議、右副都御史等職。

      1602年, 姚繼可擢工部尚書,位居宰相之職。1605年姚繼可致仕。之後病逝於家中。

      姚學閔(明嘉靖至萬曆期間)

      湖南武陵人。字號、生卒年不詳。明代官員。

      姚學閔爲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進士。官任河南布政司等職,加太常侍卿。

      姚舜牧(1543—1625)

      字虞佐,自號承庵。烏程(今浙江吴興縣)人。明代學者。

      姚舜牧爲明朝萬曆元年(1573)舉人。歷官新興、廣昌二縣知縣。

      著有《易經疑問》十二卷、《詩經疑問》十二卷、《書經疑問》十二卷、《禮記疑問》十二卷、《春秋疑問》十二卷、《四書疑問》十一捲、《孝經疑問》一捲,均傳於世。

      姚思仁(明朝時期)  

      字善長。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明代宰相。

      姚思仁初時授行人,後昇任御史等職。不久巡按河南。天啓二年(1622), 姚思仁官至工部尚書,位居宰相之職。次年以才老致仕。姚思仁去世時年九十一歲。

      姚少娥(明朝時期)

      又名青娥,號青娥居士。浙江秀水人。明代女詞人。

      姚少娥爲姚元瑞之女。她自幼好學,博通群籍,才德兩全。年方二十六歲而亡。其夫範君和輯少娥所遺詩詞名爲《玉怨閣草》。由著名文人屠隆爲之作序。

      姚少娥著有不少竹枝詞。《竹枝詞》是樂府《近代詞》的一種,原來是巴渝(今四川東部、重慶市)一帶民歌。自從唐代劉禹錫開始改作新詞。内容一般是歌咏當地風俗和男女之間的愛情。形式與七言絶句相同,語言通俗,音調輕快。

      附録姚少娥詞四首:

        其一   

      賣酒家臨煙水濱,

      酒旗掛出樹頭春。

      當壚十五半遮面,

      一勺清泉能醉人。

        其二

      燕晴花暖春色饒,

      游情慾醉魂欲銷。

      紅衣突展緑江畔,

      接袖紛紛渡小橋。

        其三

      春風無處不羅衫,

      名姝盪槳弄摻摻。

      歌聲嬌逐彩雲去,

      千片飛花亂錦帆。

      詩歌描寫西湖春色風光,展現人間天堂有景有色有人有物之春,物態情皆寫得异常靈動。書《王鏡陽秋》評其三、四句乃“直是絶妙”並非過譽之辭。

        其四

      玉蝴蝶

      越羅初綉雙鸞,臂小綰猫環。試點鬱金油。花酥膩粉山。

      昵人紅玉軟,嬌妒妬翠眉攢。半醉帶郎冠,暗中試小鬟。

      姚岳祥(1561—1590)

      字於定。廣東化州人。明代官員。

      姚岳祥曾被敇封十三省都御史。是明朝化州在京都任職中最年輕的著名進士。

      姚岳祥出身書香之家,其父姚守轍,字繼姬,由歲貢出任陝西省延安府定安縣教諭,敇授修職郎,集注《性理大全》、《資治通鑒》、《四書·五經》。姚守轍備置明倫書籍,建定安講堂三間,開堂講學。               

      姚岳祥幼時受環境的渲染,在良好的氣氛薰陶下,過目成誦,出口成詩,頗負大志。爲了報效國家,姚岳祥勤奮好學,三更火、五更鷄,苦讀聖賢書。十歲即爲明朝隆慶四年庚午科舉人,人們稱之奇才。

      姚岳祥於萬曆丁醜年(1577)秋闈試,榮登進士,授翰林院落庶吉士,是年16歲。小小年紀能高中,朝廷哄動,羡慕稱之“奇才”。嫉妒者耿耿於懷,於是各種挑剔毁譽接蹱而來,有些權臣乾脆叫他“臭乳進士”。

      據傳:萬曆六年(1578年)明神宗皇帝壽誕,當舉國歡慶之日到來,群臣朝拜皇上後,即要致祝辭。合謀的大臣們争先般异口同聲地“舉薦”姚岳祥致祝辭。企圖打他個措手不及,給姚岳祥來個下馬威,以 泄心頭之氣。但没有絲毫準備的姚岳祥矜持自潔,稍作謙讓後,正正衣冠,理理儀容,爽步出班,禮拜畢。姚岳祥取出一張祝文再禮拜,隨即朗聲而祝,鎮定自若説:“吾皇壽誕生逢八月天,壽星高照牛鬥邊。壽香高插金爐内,壽燭輝煌玉案前。壽比南山千古秀,壽如松柏四時堅。壽詩八句君前賀,壽願君皇萬萬年”。“雷澤呈祥,羲皇永世,龍河獻瑞,山川出人杰,祖宗應神靈,玉體隆神州,知書明禮儀……登基爲國君,簡政廉明爲黎民……壽比四湖,福蓋五嶽……四海來趨,玉帛即同輅車輻輳……皇門萬壽,太和流暢薰蒸宇宙。”字字珠璣,句句如流水行雲。神宗甚爲歡悦,叫姚岳祥呈辭上來,一看,神宗不由一楞,白紙一份,竟然滿口華章,不禁失聲叫道:“天書!好一份天書!天衣無縫亦無瑕!卿家聰敏,不愧爲廣東大才子!”並將姚岳祥的祝辭遞向群臣傳閲。“咦!白紙?白紙讀祝文?殿下頓時沸騰起來,想不到白紙讀祝文,了不起!”……讚嘆聲、自愧聲和爲一片。

      神宗皇平日也聽到某些大臣説姚岳祥的閒話,從“天書文”這事看來,很有必要樹立起姚岳祥的威信。於是,在散朝的時候,神宗皇從寶座上下來執着姚岳祥的左手,與姚岳祥並肩行出金鑾殿,當着衆大臣的面,親自扶姚岳祥上馬,説:“請看朕的南國靈芝……” 一拍馬背,馬即揚塵而去。從此,貶語斂迹,“南國靈芝”名揚神州。

      姚岳祥學問精深,辦事幹練,而深得神宗皇賞識。他雖位居翰林,但常常下查民情,盡忠國家,據實寫玉案疏儀呈皇上。神宗皇閲了之後驚异其才,尤明其志,遂赦封姚岳祥十三省都御史之職,賜尚方寶劍一把,如皇君親臨,特許岳祥出不辭、入不拜的特權。

      姚岳祥後來因多次進諫而得罪當朝宰相張居正,政見不同而拂袖歸故里,憤懣積鬱成疾,不幸早亡,時年未滿三十,世人甚爲之惋惜。姚岳祥著有《玄珠集》。

      姚允在(明朝時期)

       字簡叔。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明代畫家。

      姚允在於明萬曆年間以畫著名,其山水法宗荆關,筆墨道勁,意境古雅優閒。人物畫亦精工秀麗,生靈活現,尤具新意,在能妙之間。

      當其時,姚允在能擺脱江浙俗習,另敞門庭,乃真豪杰之士也。傳世作品《仙山樓閣圖》,由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立軸,絹本水墨)。

      姚文蔚(明朝時期 )

      字養谷。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語文學家。

      姚文蔚爲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少卿。

      姚文蔚著有《周易旁註會通》十四卷、《省括編》二十二卷等。

      姚旅(明朝時期)

      字園客,初名梅鼎。福建莆田人。詩文作家。

      姚旅以布衣游四方。曾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在南京,與名家曹學全、張正蒙、柳應芳、臧懋循、吴夢旸、吴兆等結社爲學。姚旅作詩提倡創新,作品清俊雅潔。輯有《金陵詩集》一捲,後卒於燕地。姚旅著有《露書》十四卷。

      附其詩一首:

      元日江行

      春聲得野雀,

      歸意競江鴻。

      不道芳年改,

      還添衰鬢中。

      姚鈿(1570—1643)

      字金生,號谷神。廣東省東莞縣人。明代官員。

      姚鈿自幼失怙,由其伯父伯母繼養。姚鈿生性沉耐,始終堅持刻苦求學。萬曆戊午(1618)年登鄉薦後, 姚鈿經數年後科舉中舉人,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科舉登進士第,同期進士及第的還有東莞籍袁崇焕等學子。姚鈿一生坎坷,其中進士時己年四十九歲,可謂大器晚成。

      步入仕途後,姚鈿赴浙江嘉慶府任推官, 姚鈿上任後,寬猛兼濟,肅清貪官,鏟除盗賊,秉公辦理,洗雪冤案。姚鈿還十分重視人才,不久政聲大起,獲得百姓稱頌。五年後,姚鈿調進京都,歷任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稽勛司郎中、吏部天官、光禄寺正卿等職。姚鈿曾任順天府丞、大理寺卿。其爲官清正廉明,爲人直率忠誠,因此獲得崇禎皇帝的賞識與信任。姚鈿曾任侍讀學士、太子太師(即崇禎皇帝的老師),後被稱爲“姚尚書”。

      1642年致仕還鄉,次年去世,終年七十三歲。

      姚鈿箸述頗豐,著有《先月樓稿》二十餘卷,《嘉禾讞語》六卷等。

      兒子姚文虎,不愧爲名門虎將。姚文虎生得英勇威武,曾任廣東虎門寨守將等職。

      姚康(1578—1653)

      原名士晋,字康伯,後更名康,號休那。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代畫家。

      姚康爲明朝萬曆年間諸生。曾得何如寵欣賞,待爲上賓。史可法巡撫廬州,姚康入史可法幕府。史可法所出奏議書檄,多爲姚康經手所作。及揚州陷落敵手時,巧逢姚康早先歸裏,衆遇難身亡,獨其幸免。後屏居田野。

      姚康爲文有奇氣,下筆千言,皆清秀雅致,其尤善畫。桐城人丁倬有《題姚休那先生畫松鶴圖》詩雲:

      誰人不讀先生詩歌古文辭,

      先生青丹妙手無人知。

      試看此圖鬆與鶴,

      蒼凉神骨墨淋漓。

      龍鱗冉冉生烟霧,

      一片空明雙老樹。

      羽衣丹頂兩翩遷,

      恍惚毫瑞欲飛去。

      相傳姚康與何如寵相交甚篤,何如寵入宫爲宰相,姚康贈何如寵一幅畫,畫枯藤朽木,童子卧其下一扇,題詩雲:“莫待藤枯樹倒時。”蓋知明朝將亡,勸其早歸也。

      及入清,姚康持節不仕,悲憤而卒。姚康著有《休那遺稿》,《太白劍》等。

      姚子翼(明朝時期)

      字襄侯,號仁山。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戲劇家。

      姚子翼約於明代崇禎年間前後在世,其好文學,尤擅作曲本。姚子翼著作有很多種,今知僅存有傳奇《上林春》、《白玉堂》、《祥麟硯》、《遍地錦》四種。

      其中戲劇《上林春》演武則天臘月游上林,摧春放百花的故事,有明代崇禎間鈔本,今所存本不全,僅存二十六出;《祥麟硯》所演的故事見《北宋演義》、《楊家將》。有清代干隆元年鈔本,凡兩卷二十八出;《遍地錦》有清代康熙年間鈔本影印,全劇凡二十二出。

      姚霽雲(明朝時期)

      廣東潮陽人。書法家。

      姚霽雲爲明朝科舉諸生,性嗜學,工書法。及明朝滅亡,姚霽雲赴和平橋投水死,以身殉國。

      姚希孟(明朝時期)

      字孟長。吴縣人。明代官員。

      姚希孟剛出生十個月,父親就去世。由母親文氏撫養,從小教其立志發奮讀書,及漸漸長大, 姚希孟與其舅舅文震孟爲同學,二人出類拔萃,於當時頗負盛名。

      姚希孟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科舉進士及第,改庶吉士。座主韓,館師劉一燝都很器重姚希孟 ,其時兩人共同執政辦事,遇到大事都找姚希孟一起商議决策。天啓年初(1621),文震孟登進士第,進入翰林,這樣外甥與舅舅並一齊主持請議事務,名望甚重。其後姚希孟請假還鄉。於天啓四年(1624)冬歸朝,趙南星,高攀龍等臣悉去職。一時黨禍大作,姚希孟鬱鬱不得志。次年母親去世,姚希孟歸家守孝道,才出京城,就被給事中楊所修劾其爲繆昌期的同黨,被削去籍位。

      及權臣魏忠賢貪敗後,其黨人倪文焕怕被誅殺,便以重金賄賂有關部門求得解脱,姚希孟主審辦案,其不懼邪惡,嚴勵公正,名震朝野。

      姚希孟於崇禎元年(1628)任左贊善,歷右庶子、日講官。崇禎三年(1630)秋,姚希孟與諭德姚明恭主持順天鄉試,有兩個武生冒籍作弊,給事中王猷論議此事,却被遣還。

      姚希孟雅爲東林黨所推崇,韓等被定爲叛逆一案,受到牽連的原因是他們辦案常參照姚希孟的建議。朝中奸臣小人多妒忌其,每逢决議皆事先商量。本來屬華允誠彈劾温體仁,閎洪學二人這件事,但温,閎二人都懷疑疏奏是出自姚希孟之手。於是,温體仁就借當初鄉試之事造謡結怨,無中生有:擬旨覆試,黜兩考生屬所司,論考官之罪,擬停俸半年。姚希孟當時任詹事,結果被貶爲少詹事。

      姚希孟掌南京翰林院。其爲官清正廉明,剛直不阿,且文才出衆,治學嚴謹。爲當時人雅稱其爲“太史”。

      晚年,姚希孟以病老請辭歸還故里,在家閒居,吟詩撰文,兩年後去世。

      姚岩(明朝時期)

      字會昌。生卒年、籍貫不詳。明代畫家。

      姚岩善畫,今存有其作品《五月江深草閣寒册頁》,爲天啓六年(1626)十月仲冬所作。

      姚明恭(明朝時期)

      蘄水(今湖北浠水)人。明代宰相。

      姚明恭於天啓年間科舉進士及第,後授詹事一職。崇禎十一年(1638),姚明恭昇任禮部左侍郎、教習庶吉士。不久又兼任東閣大學士,入閣參予機務。後加太子太保,進户部尚書,文淵閣。

      當時朝廷既要鎮壓亂民暴動,又要扺禦清軍進攻,屢屢遭敗,經常處罰辦事不力的官員,因此造成人員調動頻繁。有時甚至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到後來就乾脆濫芋充數,姚明恭被任爲宰相。盡管其具有一定的才識,但爲相能力不足,既不懂爲官之道,也有性格方面的問題。最後,姚明恭因辦事不力被革職還鄉。

      姚孫棐(1598—1663)

      字純甫,號戊生。自號樗道人。安徽桐城人。明代詩人。

      於崇禎十三年(1640)科舉進士及第。歷任浙江蘭豀、東陽知縣。叙兵部職方主事。姚孫棐因忤逆奸臣阮大鋮,結果被捕入獄,正遇清軍大部南下,因此得與解脱。

      姚孫棐後歸隱於小龍山,自傳稱“樗七歲知文,十歲曰詩,三十餘後成士,五年而廢。性好名山水,所涉歷輒徘徊不能去。性急,少容忍,有逆於心,必冲於口。過輒忘之,胸無宿怨,以是容於人焉。”其風骨可見,詩隽永。

      姚孫棐有八子三女,均有才名,一門文采,亦足多也。姚孫棐著有《亦園詩集》六卷,《戊生詩集》數卷。

      姚鳳翙(明末清初時期)

      字季羽。安徽省桐城人。清朝女詞人。

      姚鳳翙爲姚孫棐的次女兒,生性聰慧伶俐,自幼好學,多才多藝。後嫁方雲旅爲妻。著有《癢噫集》。

      附詞一首:

      桃源憶故人春閨

      乍晴乍雨清明候,

      初試羅衣寒透。

      滿目繁華鋪綉,

      恨煞東風驟。

      春光歲歲猶依舊,

      不管愁人消瘦。

      百舌唤殘芳畫,

      羞擲相思豆。

      姚允恭(明朝時期)

      明代官員。義士。

      崇禎四年(1631),姚允恭曾任霍山縣訓導。姚允恭與霍山縣教諭龔元祥友好,私交頗深。崇禎八年(1635),有叛亂的賊兵攻佔了鳳陽,準備攻打霍山。龔元祥,姚允恭與縣令一起做好抗戰守城的準備。但當叛軍攻打霍山城的時候,縣令等官吏却貪生怕死棄城而逃。龔元祥、姚允恭等人只有堅持固守。有人勸他們棄城撤退,龔元祥説:“吃國家的糧食,領皇上的奉禄,如果因禍難而避去,是不忠;臨危而棄城逃生,實爲不義的行爲。我平時所强調的是什麽?如有不測就是死吧!”

      叛賊終於攻破霍山城,擒獲龔元祥,叛軍要其屈服歸順,未果,將龔元祥殺死。過幾天,姚允恭將龔元祥的屍體收斂埯埋,然後上吊自盡。恰逢縣令及衆官吏歸來,將姚允恭解救。次日,叛軍又一次入城作亂,姚允恭被叛賊抓住,最後不屈身亡。之後,朝廷下詔表彰姚允恭爲忠義之士。

      姚瑞楨(明朝時期)

      字紫之。浙江平湖人。明代畫家。

      明朝天啓年間,平湖縣令程楷組織編修平湖縣誌期間,曾聘請本縣畫家姚瑞楨繪畫縣誌内的插圖。

      姚履施(明朝時期)

      字允吉,  號玉寒。江寧(今江蘇江寧)人。書畫家。

      姚履施爲明代萬曆戊午(1618年)貢生。姚履施善書法,尤工畫折枝梅花。

      姚潜(明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明代畫家。

      姚潜善畫。其曾於崇禎年間爲汪珂玉寫《王摩詰詩圖》。

      姚氏(明朝末期)

      安徽桐城人。烈婦。

      姚氏是湘潭知縣姚之淇的女兒,諸生吴道震妻子。姚氏十九歲那年,丈夫吴道震突然身亡。當時兒子吴德堅還在襁褓中,姚氏忍死决心將兒子撫養成人。

      經歷了二十六年,到了崇禎末年(1644),亂賊搶掠桐城,一片狼籍。兄弟孫林奉母親逃往深山避難,與姚氏同行。寇賊追到,孫林與亂賊格鬥而死。吴德堅揹負母親姚氏繼續逃走,姚氏説:“事已危急,你一介書生怎麽可能揹負我一起遠逃,如果亂賊追上來,大家都會死。你不可因爲保全母親的性命,因而斷了家道傳宗!”大聲叱兒子赴快離開,但兒子吴德堅跪着哭泣,不忍心丢下母親,姚氏乘機將兒子推墜層崖下邊。不久亂賊追到,大聲喝道:“交出金銀財物可免死。”姚氏説:“我流離失所,遠道而行,那裏有金銀”亂賊命令其解衣驗正,姚氏駡道:“那裏的盗賊,作此罪孽!”亂賊聽了大怒,於是刀斬了姚氏。

      姚若時(明朝時期)

      明代官員。

      崇禎十三年(1640),河南省封登縣民李際遇因當年歲灾饑荒造反作亂,在半個月的時間内聚集了數萬人。

      姚若時當時任鳳陽通判,居住在魯莊,被亂軍圍攻,後被擒獲。亂賊首領李際遇勸誘通判姚若時與其共舉叛旗,造反朝廷。開始時,李際遇還對姚若時很客氣,但姚若時軟硬不受,堅决拒絶,並大駡李際遇是謀反朝廷的亂賊。李際遇大怒,最後殺死了姚若時及其族諸生姚不顯。

      姚若時的兒子姚城,不忘殺父之仇,多次上書奏請朝廷出兵征討叛賊李際遇,但都未如願。姚城於路上行走時被亂賊抓住,遭李際遇威逼,姚城痛駡叛賊亂國害民,不屈而亡。

      姚萬憲(明朝晚期)

      浙江會稽人(今浙江省紹興)。明代武狀元。

      姚萬憲於明朝熹宗天啓五年(1625)乙醜科武舉第一名。世稱武狀元。此科共録取武進士一百名。

      武科舉到了天啓年間也出現了一些科場舞敝的現象,如泄露試題,冒名頂替等。爲此,御使陳朝輔向熹宗提出:武舉考試,一定要監射公平、二要試題秘密、三要磨勘(對鄉會試已閲試卷進行復核)嚴格、四要廣收遺才。御使石三畏也提出了四條:一查代替;二嚴監射;三擬試題;四創廷試(殿試)。最後這條是繼天啓二年給事中甄淑上疏請開武殿試之後,又一次向朝廷呼吁武科仿文科舉開殿試。

      針對兩大臣的建議,兵部回復:“武場上的舞弊主要是代替、挾帶,應該是場内官員的責任。請各位考官忠於職守,謹慎從事,共同維護武舉大典,也可以按照文舉的方式,由兵部復閲卷。監射的問題較大,要改變以往的監考方式,嚴格紀律,如果發現有人作弊,立即取消考試資格。至於遺才問題,實屬非法。

      至於比照文舉創立殿試之事,雖是鼓舞將才之意,但武科舉士重在弓馬,而兼取其策試,這與文舉有本質上的區别。如果武舉也開殿試,則會誤導舉子們熱衷於書本學問,而荒廢了弓馬技藝,這恐怕與選拔將帥之才的本意不相協調。况且,按照祖宗定下的規矩,武科從不開殿試,我們不能隨便改變祖制。”熹宗同意了兵部的意見。武舉殿試又一次擱淺。

      天啓年是明朝武舉興盛之年,這一方面是内亂不斷使然。熹宗大力提倡武舉但大明王朝早不已不是三五名狀元、幾百名武舉所能保得住的。

      在關姚萬憲的史料,只從《明實録》和《浙江通誌》上得知,姚萬憲爲浙江會稽人,明天啓五年武狀元。

      姚思孝(明朝時期)

      字永言。江都人。明代官員。

      姚思孝爲崇禎年間(1628—1644)進士,曾官任兵科給事中一職。

      姚奇胤(明朝時期)

      字有僕。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官員。

      姚奇胤於天啓年間科舉進士及第, 授廣東南海知縣。佛山、南海等地爲富饒之鄉,但盗賊多且猖獗。姚奇胤决心嚴懲盗賊,他組織成立專門討賊隊,聯合各村百姓,加强巡邏,並根據鄉民檢舉揭發消除了多伙盗匪,經過一番整治, 偷盗之風終於平息,一時政聲大起。姚奇胤後被詔入京都任兵部主事,轉任監察御史,巡按廣東,未赴任。

      順治三年(1646)五月,清朝大軍圍攻江西贛州,唐王命吏部尚書兼右副都御使郭維經與姚奇胤率師前往支援,姚奇胤與郭維經募兵八千人入贛州,與楊廷麟、萬元吉協助守衛贛州城。終因寡不敵衆,及贛州城被攻陷,郭維經入嵯峨寺自焚而死,姚奇胤亦作戰身亡。

      姚天動(明朝時期)

      湖北人。農民起義軍首領。

      “姚黄十三家”是指明朝末年在四川東北一帶的農民起義軍。起始於崇禎五、六年(1632—1633)間,因其起義軍首領爲姚天動、黄龍,所以稱“姚黄”。姚天動、黄龍等人聯合當地農民與奴僕,發展人數最多時有十萬之衆。他們在山谷中自耕自種自給,與地主武裝進行長期的鬥争。

      起義軍爲首領的共十三人,號稱“姚黄十三家”。他們曾經與李自成軍隊合作過。張獻忠入川後,再度與其合作。之後,姚天動、黄龍通過王光興加入夔東十三家,繼續活動於四川東北一帶。

      姚珰耳(明朝時期)

      陝西人。烈女。

      姚珰耳爲某衙官姚家的一位美麗的千金小姐,許字裏閨中。

      崇禎末年,陝西某地方亂賊聽聞姚珰耳長得异常美麗,便决定搶姚珰耳回寨做壓寨夫人。衙府的官員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害怕。他們爲了避免同亂賊發生衝突戰鬥,就到姚珰耳家勸告其父母,獻出姚珰耳以换取全城的安全。

      起初,姚珰耳不同意衙官的勸告,更不肯答應亂賊的要求。結果賊寇攻城更加猛烈,眼看城墻將被攻破。姚珰耳於心不忍全城百姓遭殃,便答應了賊寇的要求。説道:“就讓我去吧!”

      於是, 姚珰耳經過一番妝扮後,坐上轎子隨賊匪而去。行至中途,姚珰耳拿出隨身携帶的匕首,將自己的一雙眼珠恨心削去,姚珰耳即時血流滿面,慘不忍睹。兇惡的賊匪也爲之感動,留下了她而去。姚珰耳以失雙目而保全了衙城。

      姚維儀(明朝時期)

      安徽桐城人。明代女畫家。

      姚維儀爲畫家方以智的姑母,其善畫,尤長人物、佛像。姚維儀所畫白描《觀士音像》更爲精工。

      姚孝女(明朝時期)

      浙江餘姚(今杭州)人。孝女。

      姚孝女嫁丈夫吴氏。一天母親出門去山邊的小溪取水,被老虎銜去。姚孝女發現後急忙追上老虎,猛拖住老虎的尾巴。老虎想前進,姚孝女更加用盡力氣拉住,結果將老虎的尾巴拉斷。老虎疼痛難受,丢下其母親跳躍而去。姚孝女趕快背母親回家,悉心用藥將母親治好。奉養母親二十年,直到其母親去世。

      姚氏(明朝時期)

      湖北孝感人。節婦。

      姚氏嫁胡敬爲妻,胡敬爲湖北孝感貢生。 時逢亂賊攻陷孝感縣城,姚氏乘船逃難到南湖,一路奔波流落,希虚不己。 鄰舟的婦人見到她的窘境,便安慰她説:“亂賊入黄以來,從未曾亂殺平民百姓,你怕什麽呢?” 姚氏回答説: “我不是怕被殺,而是怕亂賊不殺!”

      及聞到亂賊己進入南湖,姚氏感嘆説: “待亂賊來到被俘,遭受凌辱而死,那才是耻辱啊!” 隨即携帶二個小女兒一齊投水身亡。

      姚倩奴(明朝時期)

      自號冷艷樓主人。明朝女詞人。

      姚倩奴生性聰慧,多才多藝,自幼讀書,尤好詩賦,作品清雅脱俗。

      附録姚倩奴詞一首:

      黠絳唇春閨

      粉綻梅梢,

      落燈時節風微暖。

      春衫慵剪。

      早約尋春伴。

      轉眼韶華,

      已緑垂楊綫。

      情難遣。

      東君情短。

      人比前春嫩。

      姚月華(明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明代女畫家。

      姚月華自幼聰明伶俐,能文詞,善丹青。姚月華所畫的花卉翎毛,生動逼真。

      姚俊(明朝時期)  

      字叔又,自號元散道人。吴縣(江蘇)人。明代畫家。

      姚俊喜吟咏,善畫山水,其作品蒼潤入格。

      姚貞(明朝時期)

      隆萬人。字號、生卒年不詳。明代畫家。

      姚貞善繪事,工畫山水。

      姚元治(明朝時期)

      隆萬人。字號、生卒年不詳。明代畫家。

      姚元治善畫,工畫山水。

      姚沾(明朝時期)

      字惟恩 ,號墨仙。浙江餘姚人。明代書畫家。

      姚沾曾官任錦衣千户一職。工詩善畫,精繪蘭石。姚沾曾游吴門,與吴門諸名士友善。戲寫竹木古樹,意頗清遠蕭疏。

      姚淛(明朝時期)

      字秋澗。錢塘人。明代畫家。

      姚淛世居錢塘,後徒江寧(江蘇)。姚淛爲人篤學,詩宗大曆,書法趙孟頫。姚淛工寫梅枝,作品具疏逸出塵,無烟火之氣。

      姚衍舜(明朝時期)

      字光虞。江蘇南京人。明代畫家。

      姚衍舜寫鬆蒼勁有法,亦工寫竹。

      姚仲祥(明朝時期)

      安徽鳳陽人。明代畫家。

      姚仲祥善畫,尤其精於畫花卉、墨梅。

      姚體倫(明朝時期)

      字汝明,號次華。金山(今上海市)人。明代畫家。

      姚體倫尤工花卉禽蟲,其畫點綴栩栩如生。

      子兒姚士騏,畫家。尤善花鳥畫。

      姚一川(明朝時期)

      明代畫家。

      姚一川善繪事,尤工山水之畫。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畫《秋溪漁艇圖》自識(姚一川)。

      姚士粼(明朝時期)

      字叔祥。浙江海鹽人。明代畫家。

      姚士粼年二十歲未讀書,以畫像爲生,曾從薑孩爲師,學習詩畫經學。後爲御史沈思孝幕客。姚士粼與陳繼儒、曹學銓等友好。

      姚士粼著有《見只編》、《海鹽圖經》、及《後梁春秋》十卷。

      姚丹山(明朝時期)

      直隸南樂(今河南)人。明代書畫家。

      姚丹山家境貧窮,其爲人勤奮好學,不慕名利,善書工畫。

      姚亮(明朝時期)

      字揆採,號峽巢。居室名絳雪堂。安徽桐城人。明代畫家。

      姚亮善畫,桐城人丁倬有《寄姚揆採索畫》詩雲:姚子好青丹。

      姚亮晚年客居福建,自作《入閩詩》有“七十猶爲客”等名句。

      姚汝錕(明朝時期)

      字飛泉。浙江嘉善人。雕刻家。金石家。

      姚汝錕工琵琶,能刻小印,尤擅於刻竹。

      姚繼宗(明朝時期)

      維楊人。明代畫家。

      姚繼宗善寫照,尤擅人物之作。

      姚茂良(明朝時期)

      字静山。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市)人。戲曲作家。

      姚茂良約於明朝成化年間在世。著作有傳奇《雙忠記》、《金丸記》、《精忠記》、《合璧記》等。

      其中《雙忠記》叙述唐代張巡和許遠扺抗安禄山進攻,堅守濰陽,城破遇害故事。今存明萬曆富堂刊本。《金丸記》(又稱《妝臺記》),有康熙間鈔本。叙述李辰生子爲劉貴妃所换的故事。《精忠記》,存明汲古閣刊本,叙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合璧記》已佚,内容爲寫解縉的故事。

      姚裕(明朝時期)

      字啓寧。華亭(今上海市人)。明代畫家。

      姚裕爲明代萬曆年間的畫家。善畫,尤精蟲草,頗有白陽山人筆意,名重當時。

      姚醫(明朝時期)

      字舜用。安徽定遠人。明代畫家。

      姚醫作詩清逸,其作畫亦遒潔。

      姚西垣(明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明代官員。

      姚西垣爲明府錫齡。曾任廣東省惠州府和平縣令。姚西垣爲官廉明清正,較具政績。其曾平反數個冤案、錯案,獲得當地百姓的稱頌。

      見《帝王將相論時事》内許仲元著《姚西垣聽訟》。

      姚應翀(明朝時期)

      字羽君。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明代畫家。

      姚應翀家境貧寒。後來,以畫業爲生。姚應翀師從吴仲圭、子久。尤工山水之畫,亦能寫真。

      姚剡(明朝時期)

      字雪芝。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明代畫家。

      姚剡爲人正直文雅,學識淵博,尤工繪事。其時魏珰生辰將近,爲賀壽辰,就令姚剡繪壽屏爲禮,姚剡拒絶不爲其作畫。以致州府司官使上門催逼,姚剡仍不爲,就飲酒食梅花通宵達旦而死,實爲剛烈之名士。

      姚明曙(明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明朝詩人。

      有關姚明曙生平事迹不詳。

      附録姚明曙詞一首:

      《惜分釵·春去》

      鶯成隊,

      花成佩。

      斜陽猶在歸鴻背。

      聽箜篌。

      起莫愁。

      樹影窺窗,

      煙鎖層樓。

      休。

      休。

      思何益,

      忘何得。

      春衫憶褪梨花色。

      想當年。

      倘依然。

      何自鶯釵,

      變做啼鵑。

      天。

      天。

      姚旭(明朝時期)

      字景賜,號蘆溪叟。安徽桐城人。明代官員。

      姚旭爲明代進士,曾任刑科給事中一職。後官至河南參政。

      姚繼華(明朝時期)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明代畫家。

      姚繼華善繪事,尤擅畫山水。有作品《溪山仙館圖》,傳於世。

      姚子清(明朝時期)

      建安(今江蘇南京)人。字號、生卒年不詳。明代畫家。

      姚子清善畫,尤工山水之畫。

      姚咨(明朝時期)

      字舜咨、又字潜坤,號茶夢主人、又號皇象山人、皇山樗老。江蘇無錫人。明代學者。藏書家。

      姚咨好學,喜藏書,每遇善本,皆親手一一譜寫,極爲認真。編有《潜坤集》、《春秋名臣傳》十三卷等。

      姚悦(明朝時期)

      字汝蘭,號尚亢齊。浙江秀水人。明代詩人。

      姚悦好學善詩,一生以平民布衣而終。  

      子兒及孫子姚舜聰。皆能詩賦。他們將詩合刻爲《尚亢齊三世詩》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淑、姚承等

      姚淑(清朝初期)

      字仲淑, 别號鐘山秀才。江蘇江寧(今江蘇南京)人。清代女詩人。女畫家。

      姚淑美麗聰慧,自幼好學。長大後爲明末庶吉士四川達州人李長善繼室。李長善去世後,姚淑晚境甚爲凄凉。

      姚淑多才多藝,工詩善畫,詩詞明秀,而且水平不俗。遠遠超於其丈夫李長善之才學。姚淑亦擅繪事,尤精蘭竹花卉,頗具北宋人風致。姚淑有時也畫仕女,形像神韵生動。著有《海棠居詩集》一捲。

      姚承(明末清初)

      福建南安人。

      姚承於清朝康熙年間,渡過海峽登上臺灣海島,開始了創新的生活。是有文字記載歷史上最先移居臺灣的大陸姚氏第一人。

      姚子莊(明末清初時期)

      字六康,號贍子。廣東歸善(今惠州)人。清代官員。

      姚子莊爲崇禎六年(1633)舉人,官石埭知縣。其爲官清正嚴明,整理錢糧,編甲裏、均徭役、重學風,設置義學塾十二所,曾解救誅連者三十餘人。逢縣饑荒,其力行捐賑,救活灾民數萬人。姚子莊曾修建普同塔於陵陽山中,葬僧人及無主枯骨。晚年致仕歸故里,自耕自食蔬菜,淡泊而過。

      姚子莊著有《姚六康文集》、《西湖草》、《簡齋詩》、《金剛經注解》等。

      姚文然(1621—1678)

      字若侯,號龍懷。安徽省桐城人。清代宰相。

      姚文然於明朝崇禎十六(1643)年科舉進士及第,選爲庶吉士。入清朝後, 姚文然於順治三(1646)年授國史院庶吉士,後任禮部給事中,轉至工部。順治十(1653)年,姚文然昇任兵部給事中。

      姚文然於康熙五(1666)年補任户部給事中,歷任副都御史、刑部侍郎等職。後調兵部任職。姚文然於康熙十年(1671)任左副都御史,後昇任左都御史。康熙十五(1676)年,姚文然官至刑部尚書、宰相。姚文然在任職其間去世,朝廷詔命厚葬姚文然,謚端恪。

      姚文然爲人剛直,爲官清正廉明,其以敢言稱著。姚文然不以文名,而議論足觀,皆有根底。其詩不爲糸派所拘,盡所欲言,頗具標格。世人稱其

      “雅令典則,正始之音”。

      姚文然著有《端恪公文集》一十八卷、《詩集》一十二卷、《外集》一十八卷、末卷一捲。

      姚締虞(?—1688)

      字歷昇。湖廣黄陂(今湖北黄陂)人。清代官員。

      姚締虞爲順治十五(1658)年進士,後授四川成都府推官。姚締虞一上任此職,立即細察民情,清冤雪獄,安撫民心,發展農業生産。姚締虞獲得上司賞識和推薦,改任陝西安化知縣。康熙十五(1676)年,任禮部給事中。姚締虞曾上疏提議嚴格科舉選士,考核斡林等措施,都被采納。康熙十七(1678)年,任江西省主考官,姚締虞上奏輕賦税,减民灾,振科舉等措施,均被采納。姚締虞還多次上疏,奏請康熙皇帝實行公正嚴明的章奏制度,終獲准。後來康熙皇帝黜孫緒極,傅廷俊和鹽鼎三人,嘉奬姚締虞,王日温與李迥等臣。

      康熙二十一(1682)年,姚締虞任四川巡撫。由於其早前曾在四川任職,較有政績而聞名,所以四川的百姓都非常歡迎。姚締虞一到任,便四處張榜布告,嚴厲約束,禁止私征亂收,杜絶賄賂。因此官吏多懼怕他而不敢違犯。姚締虞又數上疏奏,撫招四川鄉宦富商回川,歡迎他們帶資返家,引百姓歸川,努力發展農業生産,重視科舉復業,减賦税,免貢白蠟,停征鐵税等建議,都獲得康熙皇帝准許,得以施行。

      康熙二十七(1688)年,姚締虞在上任期間去世。朝廷賜厚禮葬。

      姚文燮(1623—1692)

      字經三,號羹湖,晚號聽翁,又號黄蘖山樵。安徽桐城人。清代畫家、官員。

      姚文燮於順治辛丑年(1661)科舉進士及第,歷任福建建寧府推官,直隸雄縣知縣、雲南開化府同知、阿迷州(今雲南省開遠市)知州。

      姚文燮工詩琢句,擅繪事,尤善畫山水,作品景致清新雅麗。作品有《山水册》等。其曾經爲張學士繪賜《金園圖》,朱竹坨爲之作題,載於《曝書亭集》内。

      姚啓聖(1624—1688)

      字熙止,號憂庵。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清代官員。

      姚啓聖年少好武功,學識過人。姚啓聖生性倜儻,以豪爽聞名。姚啓聖少年時期,曾客居松江府趙太守家, 中午睡的時候鼻鼾聲如雷響,趙太守的童僕偷偷觀看,不由大吃一驚,以爲姚啓聖是一只睡熟了的老虎。   

      順治年初,姚啓聖以諸生遊玩至通州,後加入蒙滿旗籍,舉八旗鄉試第一名。夫人何氏,做姑娘時亦力大過人,舉起石臼如無物之輕。 姚啓聖覺得她很奇特,便娶了何氏。

      姚啓聖初知廣東香山縣。清降將耿精忠反叛作亂,姚啓聖進軍征討,屢立戰功。歷任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福建總督等職。世襲輕車都尉。

      兒子姚儀,生得魁梧偉岸,亦有神功,曾經將四匹馬拉的車硬生生拉住,馬不能前進。姚儀在軍中多立戰功後授知縣、部郎、雲南鶴慶總兵官等職。

      施琅將軍攻打臺灣,姚啓聖親駐夏門,與施琅共謀策略,督響饋運,以大量金帛瓦解了臺灣鄭軍。

      姚廷遴(1628—?)

      字純如。江蘇上海縣(今上海市)人。清代學者。

      姚廷遴先世爲浙江慈奚,後徒上海,早年痛失親祖、生父,依託做過兩任浙江布政使的叔祖庇蔭,一度不知窮愁。但姚廷遴讀書頑劣,没有拿過功名,而後家道中落。姚廷遴涉足吏胥、務過農、教過書。備嘗兵火灾荒之苦,逐漸體驗到生計的窘迫。少作縣吏,老爲鄉民。到41歲那年,有感於“世事之更易,人情之冷暖,涉歷之風波”,動了念頭把自己一生經歷寫下來。

      姚廷遴從出生之年追溯起,一直到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擱筆,按年叙事,有事則記,愈後愈詳,前後連貫70年。《歷年記》作者早年雖有官宦家族背景,而後逐漸淪落爲一介平民,屢屢嘆窮叫苦,歷年實録所及,既有政治風波、社會動亂等時事實態報導,也有油鹽柴米貴賤、鄰里家庭糾紛類瑣碎的家常訴説,能够直接傾聽到一個識字的普通人對當時官民狀况的感受,平常得像家人聊天,實話實説,是不可多得的原始史料。  

      姚廷遴記述他14歲那年(崇禎十四年),三月至九月無雨,江南大旱,草木皆枯死。發生大饑荒,他親見其東鄉佃農一家,將榆樹皮做餅食,掘草根茅根大把食之,四周鄉民所在皆然。飢餓者沿路乞討,走不多步即僕地而死。民死道路,填溝壑者無算。他夜深歸家,從(上海縣衙門前)館驛橋經過,死屍横卧於道,或脚踢着,或身上走過,知已肢體僵硬。更有甚者,橋頭巷口,遺孩滿路,時常有被人抱走者。後來在火神廟發現,有人將小兒煮爛用瓦缶凍結盛之,肉内有指頭殘存。荷花池附近,有人在竈上燒煮小兒肉。西關外一老嫗,常抱小兒回去,亦殺而净洗焉。南門外夫婦兩人亦常抱去,鄰人疑之,聞其家有香味,怪而問之,則遭詈駡,强而視之,烹小兒在鍋也。姚廷遴哀痛地寫道:“其慘又如此”。“人吃人”的三男兩婦,都經當地民衆扭送至縣府,在縣場上被章知縣當衆活活杖死。他繼而記道:“又有村中殺人放火者,章知縣亦將其立在木桶内,活活燒死,搶劫者立時枷死,幸而不致大亂。” “無名文人”有時確實會比有名文人更多一點説真話的勇氣。

      有一事值得在此説明。康熙三十三年,範文程之子範承勛出任兩江總督。此人,無論是康熙帝或是現代史家,都極贊他爲“好官”。然而姚廷遴的印象却迥异,可補史料之缺。範總督南下視察上海,場面豪華奢侈不必説,犒賞、禮儀却件件照收不誤,縣中費銀5000兩。海關官特備豪華遊船從蘇州趕到上海,擺酒於船内,演戲飲酒而去,禮金亦費500兩。姚氏忍不住憤慨寫道:“作用如此,做到兩省總督,下僚送禮,一概全收,貪婪極矣。自稱文正公之後,豈料文正公之子孫,有如是不肖哉。”

      姚廷遴曾居家教館,著有《歷年記》三卷,續記一捲,拾遺一捲。

      姚文鰲(1629—1680)

      字駕侯,號蟄存,室名寶間齋,同聲堂。江蘇蘇州人。清代詩人。畫家。

      姚文鰲工詩文,亦善畫。早年居家,經營園林。其間恣意出遊二十多年,後歸隱齋室,以詩文繪事自娱。

      姚揆(清朝時期)

      字聖符。浙江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揆善臨池,精畫花鳥。其八十餘歲猶能作蠅頭楷,眼神功力尤爲深厚,被譽爲一絶。姚揆工筆繪枝葉、爪嘴栩栩如生。姚揆曾於康熙十九年(1680)爲天老作《荷花雙圖》,傳於世。

      姚宗甲(明末清初)

      字剩頑。浙江吴興人。清代文獻家。

      姚宗甲好學,嗜藏書。曾於康熙年初在閩浙總督範承謨府當幕客。《蕘識》卷八有其所藏舊鈔本《林霽山集》。二册,跋雲:“每册俱有‘古吴姚宗甲剩頑氏手録’字樣,即知其人所鈔。惜其人姓氏雖存,而時代究未得其詳。惟卧庵老人有題跋,其人固素藏書者”。 李氏《木録》有其舊鈔校本《蒼崖先生金石例》十卷,録其手跋雲:“中州蒼崖先生、翰林潘公熟於唐宋以來典章文物,考證其體,著爲《金石例》十,詳其品式,可謂有功文獻。” 末署“古吴剩頑老人姚宗甲謹志。” 王師《提要》别集類有其明刻本《書齋集》十二卷,附《玉瀾集》一捲,今藏於北京圖書館。

      姚宗甲亦爲黄丕烈之前一文獻家,當與卧庵老人相先後。惜其事迹不詳,其名氏亦僅借印記、手署題跋以傳。

      姚宗甲藏印有“吴興姚宗甲剩頑氏圖書”長大方。

      姚易修(1650—1726)

      字象亭。江南元和(今浙江紹興)人。孝子。

      姚易修的父親姚宗甲,於康熙年初在閩浙總督範承謨府當幕客。後來耿精忠叛亂,抓住總督範承漠,並將其幕客全部抓住,姚宗甲也被抓住。姚易修知道父親被抓這事,即赴耿精忠處,其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保证願意替代父親坐獄赴死。於是叛軍釋放了姚宗甲而將姚易修抓進監獄, 叛軍勸姚易修投降跟隨,但姚易修堅决不屈服。

      姚易修一直坐牢到了康熙十五(1676)年,清朝大軍攻至,方得以出獄。姚易修的母親知道了此事,驚得臉色大變,悲傷不停地哭泣,因此導致雙目失明。姚易修天天早上起來用舌頭舐其母親的眼睛,後來其母親的雙目果然復明。

      一天,姚易修的鄰居失火,殃及其家,姚易修飛快冲進正在燃燒的屋内,將父親背了出來,緊接着又冲進大火中,將母親救了出來。大火把姚易修的頭髮都燒盡,兩脚也燒得焦爛傷重,幸好父母都安然無傷。

      姚允先(1630—1706)

      字紹虞。四川資州人。清代官員。

      姚允先官居湖廣左都督兼攝巡撫事。封上柱國、授榮禄丈夫、賜一品服、誥封三代祖四川省資州府。

      姚允先幼時言行與衆不同,舉止獨异,及長大後讀書,一日誦數篇文章。後外出謀生。

      當時正值兵荒馬亂,姚允先爲人運鹽,往返於雲南、貴州、湖南一帶山區。常弄得疲憊不堪,就獨自奮説:“人當役人,豈可爲人役!”於是就連夜逃走,不巧被地方土司所抓獲。後負責干厨房活,一個厨師見到他的模樣很是驚奇,説:“真是异人也!”之後對待姚允先特别好。一天, 姚允先去田間看田禾,又被土人抓去,關押在房裏,土人中有個老者善於面相推卦,不時請姚允先到其家中,代書寫對聯,老者私下告訴他:“你虎頭燕頷,應當爲打仗立功之行,請不要誤了前途。”於是, 姚允先幾次逃走,但都被土人抓回來,這樣觸怒了酋長,酋長準備將姚允先當作祭品宰殺,酋長的女兒偷偷引其逃脱,還私贈給姚允先二十四個糌粑,臨别説:“後會有期,請勿相忘我。”

      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桑額大軍南下途中,姚允先十六歲參選爲勇士,應徵入緑營敢死隊,姚允先智勇雙全,一時被稱爲奇人,屢立戰功。

      姚允先後來跟隨安靖大將軍桑額,及至康熙登帝主政,姚允先昇任懷遠軍正標,以功任副將,後奉旨署守備兼管中營事。

      康熙懲辦了原湖南都督親王勒爾錦爲首的一大批庸才,更選能員,任桑額爲安靖大將軍,任姚允先爲湖廣左都督兼管中、左營事。

      時年姚允先五十二歲,仍獨身未娶,繼奉旨赴部改補,然而始終不以介意。年五十三歲時,在京都,姚允先與湖廣武昌常德吴氏成婚,夫人吴氏比自己小三十三歲。姚允先時年六十餘歲,以湖廣左都督兼攝巡撫事,率領軍隊開赴楚地。到了楚地,渠魁(當年的酋長)已被擒獲,姚允先訪得當年酋長之女,但酋長之女已經結婚,姚允先曉以大義,説服酋長歸順,酋長獲得釋放,仍擔任地方首領。結果楚地局勢反而更加安定。姚允先整肅吏治,按壘户巡視查,而軍隊旌旗壁壘爲之一新,江漢千裏怡然安定,相識者都説姚允先有綸巾羽扇的風範。

      當時楚地初變後,治獄訟訴多爲行賂,江夏處有奴僕欺負主人死亡,僅剩一女兒且孤獨,奴僕因此想佔有她,但孤女死死反抗,告到官府處,奴僕賄賂官吏,致使官司久拖不能斷决,奴僕又以重金賄賂姚允先,没想到姚允先大怒,公正審判,孤女的冤恨得以清白昭雪。又曾經有人爲一柴山以黄金百兩求姚允先通融行事,姚允先嚴正拒絶説:“山果若何物?用金來買通一人,而成爲一家之産,何以上報朝廷,自問還有良心嗎?”

      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歲,姚允先以老耄。姚允先七十歲,致仕歸鄉,六年後去世。

      姚允先有兒子三人,長子姚國棟,爲國學生;次子姚國柱,任山西大同府遊擊;小子姚國彬,列國學。

      姚宛(清朝時期)

      字修碧。安徽桐城人。清代女詩人。

      姚宛長得聰明伶俐,同邑張茂稷(1637—1683)室,可惜過早去世。其詩清雅秀麗,婉約可誦。

      姚宛著有《緘秋閣遺稿》一捲。

      姚際恒(1647—1715)

      字立方,號首源。安徽桐城人。清代學者。

      姚際恒後來寄居於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其熟覽群書,一貫勤學好問,對古學很有研究。之後轉向經學領域,特别研究經學。姚際恒曾從事撰述《九通經論》,前後經歷四十多年才完成。

      姚際恒敢於批評前人不敢懷疑的經書。在其《書》辯證梅賾所作《古文尚》之僞處,在《詩》中主張廢《序》。

      姚際恒著有《庸言録》,推論經史、理學、諸子;末附《古今僞書考》,收入《知不足齋叢書》内, 姚際恒還著有《好古堂書目》。

      姚宋(1648—1721)

      字雨金,一作雨京,號野梅。安徽新安(今安徽歙縣)人。清代畫家。

      姚宋寓居蕪湖。擅長山水畫,其初學弘仁,後期廣學諸家,成爲新安派畫家之一。姚宋所畫人物、花鳥、魚蟲、蘭竹、無不工緻。

      姚宋的傳世作品主要有《黄海鬆石圖軸》、《溪山茅亭圖軸》、《秋山閑眺圖軸》、《山水圖軸》、《鐘進士圖》等。

      注:

      《黄海鬆石圖軸》藏於上海博物館、《溪山茅亭圖軸》藏於鎮江博物館、《秋山閑眺圖軸》藏於南京博物院、《山水圖軸》藏於北京故宫博物院。

      姚昌(1651—1722)

      字鳳和,别字文山。浙江仁和人。孝子。

      姚昌爲清代諸生。康熙年間,其從施琅平定臺灣,策書有戰功,官授左都督。但姚昌事親至孝,以母病修身爲由辭之,不仕。

      姚之骃(清朝時期)

      字魯斯。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史學家。

      姚之骃於康熙年間科舉進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御史。姚之骃博雅好古,尤長於史學。姚之骃曾編撰失傳之八家《後漢書》爲《後漢書補逸》,又摘取元明諸書分門編纂爲《元明事類鈔》。元朝是故事實載於手説部最少的朝代,其志疆域則引用劉都《西史》以證實拓境之遠,志任官則引用《經世大典》以證明銓法之密,引《名臣言行録》以志某官之公正,皆爲補志傳所未備。

      姚宏緒(清朝時期)

      字起陶, 號聽岩。江蘇婁縣(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詞人。

      姚宏緒爲清康熙二十年(1681)舉人,於康熙三十年(1691)科舉進士及第,選庶常,轉任編修,充明史纂修官。後姚宏緒請假歸故里,一直至去世不復出。姚宏緒著有《寶善堂詞》。

      附詞一首:

      鵲橋仙

      雙星對擊,

      一天各野,

      最是無情銀漢。

      年年夜夜互西東,

      盼不到、有時清淺。

      橋聯鵲翅,

      笛横牛背,

      隱隱似來波面。

      都愁舊恨未全消,

      怕明年、又添新怨。

      姚士陞(?—1699)

      字别峰。安徽省桐城人。清代詩文作家。

      姚士陞爲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舉人。姚士陞生性喜愛漫遊四方,少年時即跟隨父親宦遊秦越等地,這種經歷對其創作有直接的影響。姚士陞詩詞搆思新穎,文辭精妙暢達,很爲人稱道, 多以咏山川風光及抒羈旅之情。其能文,文章跌宕有奇氣,可惜書文多散佚。鄭方坤著《國朝名家詩鈔小傳》説他:“緣景繪情,曲折善肖,靈心睿發,藻採横流,一時人士胥嘆爲莫及也。”姚士陞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去世。

      姚士陞著有《空明閣集》。

      附詞一首:

      江南好送中憶家作

      還自笑,

      魯莽便離家。

      細雨斜風多客路,

      落花飛絮是天涯。

      冉冉送年華。

      姚孫鑭(清朝時期)

      字樑貢,號於巢。室名華林莊。安徽桐城人。清代詩人。

      姚孫鑭爲康熙年間諸生,能詩。《四庫全書總目》著録其詩集。紀昀(紀曉嵐)稱其“七言絶句工於寫事,如‘垂楊枝上鶯捎蝶,撼得飛花破水痕。’之類亦殊有晚唐風味”。

      姚孫鑭著有《華林莊詩集》四卷。

      姚夢鯉(1668— )  

      字錦江,號侣石。廣東省東莞縣人。清代官員。

      據傳説,姚夢鯉母親夢見金色錦鯉游入腹内,便懷其而生,故取名夢鯉,寓鯉躍龍門之吉祥。

      姚夢鯉年幼時母親病故,幸得繼母賢良,將其視爲己出。姚夢鯉孝順後母,知書識禮,勤奮好學,但却參加數次科舉不第,其仍然堅持不棄,終於在雍正二(1724)年進士及第。等待六年後才分赴浙淳安縣任縣令,淳安縣因有清官海瑞在此做過縣令,姚夢鯉就以海瑞爲榜樣。其的確具有爲政之才。能廉潔自律。姚夢鯉初上任就十分重視民間疾苦,極力革除陋習俗規,嚴懲姦惡,禁絶賄賂。表忠孝,揚正義,一時民政之風大變。

      後來,姚夢鯉被詔入京,任禮部侍郎,官拜一品。晚年爲侍讀學士,太子太師。

      年老之後,姚夢鯉致仕獲皇上准許,還鄉頤養天年。

      姚進孝(清朝時期)

      彭店人。清代石刻工匠。

      姚進孝曾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鎸刻洛陽白馬寺的《重修釋源大白馬寺殿宇碑記》,雍正十年(1732),姚進孝又鎸刻《儔臨濟正宗第三十五世穎石琇公和尚壽塔銘》及雍正十二年(1734)鎸刻《清凉臺白馬寺六景及句瞿山房即事四首》碑石。石碑下面都有“彭店姚進孝字”的銘記。

      姚進孝所鎸刻《重修釋源大白馬寺殿宇碑記》,今於河南省洛陽市東郊白馬寺大佛殿前庭。《儔臨濟正宗第三十五世穎石琇公和尚壽塔銘》今存白馬寺毗盧閣。《清凉臺白馬寺六景及句瞿山房即事四首》今存白馬寺内清凉臺。

      姚瑚(清干隆年間)

      字古香。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藏書家。

      有關姚瑚的生平事迹不詳。 藏書家鮑廷博於嘉慶十九年(1814)手跋《古逸民先生集》雲:“古逸先生詩文僅見於《新安文獻志》,寥寥數篇而已。是集藏書家未有蓄者,吾友錢塘姚君古香得之親串亂帙中,予首借抄之,好事者因争傳録,杭城遂有數本。未幾,古香暴卒,使光一年,此書無踪迹矣。然則雖謂古香不死可也。古香名瑚,藏書多秘册,與予交最善,然僅以三年耳。卒時年止三十餘,惜哉。” 《文禄堂訪書記》有其所藏勞季言校本《五峰集》。姚瑚藏印有“曾在姚古香處”。

      《皕宋樓藏書志》卷九十三。

      姚興穆(清朝時期)

      浙江慈豀人。清代畫家。

      姚興穆善繪。其畫山水,與名畫家藍瑛相似,論者以爲筆墨鬆秀細膩潤,在藍氏之上。姚興穆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三多圖》。今存於浙江紹興博物館。

      姚宏度(清朝時期)

      字宗裴。浙江平湖人。清代畫家、詩人。

      姚宏度詩文超俊不凡,兼工書畫。姚宏度曾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作《山水圖》,今藏於北京故宫博物院。

      姚培謙(1693—1760)

      字平山,號鱸香居人,鱸香老人。室名鬆桂讀書堂,角山樓,樂善堂,清妙軒。江南華亭(今上海市)人。清代學者。

      姚培謙爲清代諸生,於雍正年間科舉中舉人,以居喪不赴。紀昀(紀曉嵐)雅稱其爲“好事之士”。姚培謙平生喜好交遊天下,於學道致力史學,名滿江左。其亦能詩文,作品頗豐。

      姚培謙著有《鬆桂讀書堂集》八卷,《賦頌》二卷,《春帆集》,《自知集》,《如蘭集》,《古文斫》一十六卷,《楚辭節注》六卷,(附《葉音》一捲),《唐宋八家詩鈔》五十二卷,《宋詩百一鈔》,《元詩百一鈔》,《李義山詩集箋注》,《文心雕龍箋注》,《樂善堂賦注》,《春秋左傳杜注補輯》三十卷,《卷首》一捲,《通鑒擥要》,《明史(擘)要》、《經歷臆見》、《類腋》等。

      姚世鈺(1695—1749)

      字玉載,號薏田,室名蓮花主,寒鑒樓,孱守齋。浙江歸安(今吴興)人。清代學者。

      姚世鈺爲清代諸生,年少時與其弟姚汝金有”雙陸雙丁”之目,又與姐夫王豫同學。姚世鈺好學深思,以何焯爲宗,貫穿經史,所有考訂皆親詳心校核。

      姚世鈺性喜山水,好交遊,與金農、歷鶚爲莫逆之交,老友則宣城沈廷瑞,能詩文。沈德潜評其曰:“初則才情隽麗,格合聲諧,中年悒無所遇,加以鸰原切痛,後更凋喪才女,多激宕凄清之音,所謂備文質兼雅怨者,爲文章貫穿經史,磅礴宏偉。”、“耐嫻於法,卓然自成一家之言”。

      姚世鈺著有《孱守齋遺稿》四卷。

      姚漢文(清朝時期)

      南方人。清代玉雕工藝匠。

      姚汊文於雍正九年(1731)進入清宫造辦處,專門負責琢制宫廷玉器。姚漢文對玉器的雕制具有高超的水平。

      姚範(1702—1771)

      初名興涑,字巳銅,後字南青,號塢,晚號幾蓬老人。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學家。

      姚範於干隆年間科舉進士及第,任編修。姚范人緣甚佳,平生與江若度、王洛、葉酉、方澤、劉大魁、齊召南、杭世駿、胡天游、邵齊燾、周振採等友好交往,尤其是與劉大魁交往密切,以文學思想討論交流。

      姚範平生無他好,唯獨刻苦讀書。其致力於經史,常書所見解於卷端。姚範論學大旨以駿博爲門户,以沈潜爲淵奥,而卒歸於平和篤實。姚範晚年尤好釋民書,能詩文。論文重聲響音節,風格主古雅,然亦推服唐李翱“創新造辭皆不相師”之説,以爲“後之學者可以取此衷”。其論詩於明七子及沈潜皆有微詞,而倡宋代黄堅庭,同時又兼採李商隱。詩,以郭以爲在“山谷,後山之間”。人稱其詩“導源義山,而别溪徑,實與民體不同,亦無宋人粗勁之習”。包世臣稱其詩文“必達其意,絶去依傍,自成體勢”。

      姚範承方苞的論文思想主張。持論對其侄兒姚鼐的思想影響較深。姚範著有《授鶉堂詩集》七卷,《授鶉堂文集》六卷,《授鶉堂筆記》五十卷,《曝書亭詩評點》及《望溪文集評點》等。

      姚之夔(清朝時期)

      字龍友。直隸宣化(今河北省張家口市)人。清代官員。

      姚之夔於干隆年間科舉爲廪生,進入國學。後出任廣西柳州州判。在柳江灘河有三十六鬥、七十二個灘中,各個灘多險惡之處,水石相互衝擊,經常毁壞行船。姚之夔奉命視察情况,其對現場進行了詳細的考查,訂出有關治理措施。姚之夔立即組織百姓工匠打鑿河礁石頭,修築擋水河堤,使灘河航道的險情得以平緩。上級官員知道他的才能後,多次委以重任。

      姚之夔在廣西南寧的時候,向上報告免除給省裏繳納的俸給。在東蘭親自前往蠻洞(指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告知平民百姓要納税。干隆丙寅(1746)年任太平,有人做僞答時,許多人都跟隨作僞弊,姚之夔向上級官員進言叫其燒燬僞证,因此保全了很多人。

      後來,姚之夔昇任廣東提舉。其親力整頓集市秩序印章,疏導貿易貨物的流通周轉,給廣大民衆和商家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之後,姚之夔以父母親去世爲理由不再復出任職,其在家孝順長輩,對同輩晚族皆友好相待而著稱。

      姚宗仁(清朝時期)

      南方人。玉雕工藝師。玉器設計師。

      雍正八年(1730),姚宗仁被選入清宫造辦處,從事琢制玉器的設計與創作工作。姚宗仁雕刻技藝高超,不僅主持玉器的設計和製作,還在玉器的鑒定和做舊方面都有着非常豐富的經驗。姚宗仁曾經糾正了干隆皇帝在鑒定上的失誤,干隆皇帝認爲:“宗仁雖玉工,常以藝事咨之,輒有近理之談。”並提出要爲姚宗仁立傳。

      姚宗仁的設計水平出類拔萃。於干隆六年(1741)設計的青玉鳧紙樣,六年之後始由蘇州織造帶至蘇州琢成。干隆十五年(1750)姚宗仁又設計過另外的玉器紙樣。

      姚應龍(清朝時期)

      天津人。清代畫家。

      梅成棟的《張楚山先生傳》:“先生附糧艘得歸,靼携一破竹林,同裏姚應龍爲繪《竹林圖》一時名流題咏甚多”。此畫今藏天津歷史博物館。姚應龍曾於干隆十九年(1754)作《四時佳輿圖》,由北京故宫博物館收藏。

      姚金聲(清朝時期)

      字振廷,一作振庭。號指雲。浙江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金聲爲干隆三十五年(1770)舉人。姚金聲善繪事,尤精畫龍。

      姚文瀚(清朝時期)

      字濯亭。嶺南(廣東)人。清代畫家。

      姚文瀚於干隆時在宫廷内供奉畫職。姚文瀚善繪事,尤擅畫道釋人物,筆墨工細、清俊秀雅,作品布局巧妙,形象生動,賦彩隨類,頗爲自然。道釋仕女人物雖小,却有各種姿態,形神俱備。 姚文瀚有作《仙女采芝圖軸》、《鐘祥衍慶軸》、《樓閣四册》、《文殊圖軸》、《觀音像軸》、《達摩相軸》、《紫光閣賜宴圖册》、《無量壽佛軸》、《春朝戲嬰圖軸》、《華岩香海圖軸》、《歲朝歡喜軸》、《清明上河圖》、《桐陰清瑕圖》等作品傳於世, 姚文瀚曾於1757年立秋作《仕女圖册頁》及另一作品《四序圖》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此外,還留有一捲《蕭翼賺蘭亭圖》,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姚德耀(清朝時期)

      字景孟,室名清香閣。安徽桐城人。清代女詩人。

      姚德耀爲學者姚鼐的姑母,生於官府世家,又爲書香門第,自幼聰慧好學,長大後嫁與通判馬書香爲妻。於干隆年初時隨丈夫馬書香仕宦山左。其閒暇之餘常以詩賦自遣。

      姚德耀與惲珠叔曾祖姑母有相知之雅,惲珠叔編《國朝閨秀正始集》,選録姚德耀《姬傳六侄館選集放翁五古以誌喜》、《樅川射蛟臺懷古》、《茅屋行》、《夫子與同庚七秩詩誌喜》、《寄侯董蘭芬夫人》等詩九首。

      姚德耀著有《清香閣詩鈔》一捲。

      姚蕙(清朝時期)

      字蘭仲。廣東增城人。學者。

      姚蕙生而魁梧奇偉,頗得名士吕其瀾的器重,因此授以學補諸生。 歲試拔選第一,遂選拔入太學,中癸巳科舉人,以親老不赴選。   

      姚蕙在家講學,頗通學問。一時有數百名學生跟其學習,且多是知名之士。姚蕙有三子,皆有名氣。 雍正八年(1730),知縣聘其家父子同修縣誌。

      姚仔(清朝時期)

      字笠子,又字歷山。江蘇無錫人。清代畫家。

      姚仔善畫,技藝不俗,頗有成就。其畫人物師學吴小仙,學花卉則得鄒小山筆法。姚仔曾於干隆三十三年冬(1768)作《品古圖》,今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干隆四十二年(1777)夏作《九老圖》,由山西博物館收藏。

      姚鼐(1732—1815)

      字傳姬,一字夢轂。室名惜抱軒,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學家。教育家。

      姚鼐幼時天資過人,勤讀好學。於干隆年間科舉進士及第,授禮部主事,擢員外郎。官至刑部郎中、記名御史、典試河南、山東、湖南等省。充《四庫全書》纂修官。姚鼐歷主江寧、楊州等地書院四十多年。其治學以經文爲主,兼及諸史、詩文。其曾師從劉大魁,爲“桐城派”的主創大家。

      姚鼐文章主張須以“考據”、”章詞”爲手段,闡揚儒家的“義理”,並用陽剛、陰柔來區别文章的風格;同時發展劉大魁的擬古主張,提倡從摸擬古文的“格律聲色”入手,進而摸擬其“神理氣味”。其作品説理,議論偏多并且過於迂腐。但姚鼐的人物傳記及山水小品具有簡潔生活靈動之妙筆。姚鼐著作净潔清微,氣斂神静。姚鼐工詩賦章詞,唐宋兼採,所作清新樸老,清潑淡遠,其詞亦婉雅頗有情致。其中作品《登泰山記》爲傳世的山水遊記,被後世視爲經典。

      姚鼐著有《惜抱軒全集》、《古文辭類纂》、《五七言今體詩鈔》等。著名散文作品有議論文《伍子胥論》、《李斯論》、《賈生明申商論》。序跋《老子章義序》、《海遇詩鈔序》、《荷塘詩集序》、《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書信《答翁學十七書》、《復汪進士輝祖書》、《復魯絜非書》。傳記《登泰山記》、《朱竹君先生傳》、《袁隨園君墓誌銘》。詩的代表作有《歲除日與子穎登日觀觀日出作歌》、《河上雜詩》、《金陵曉發》、《岳州城上》、《山行》、《南昌竹枝辭》、《出池州》等。

      此外,姚鼐還著有《法帖題跋》、《左傳補注》、《國語補注》、《公羊傳補注》、《穀樑傳補注》、《九經説》、《老子章義》、《莊子章義》等。

      姚立德(?—1783)

       字次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官員。

      姚立德以蔭補官,累遷至山東按察使、河東河道總督。

      干隆三十九年(1774),姚立德與山東巡撫徐績鎮壓王倫起義,不敵王倫而兵敗。後防守東昌,引運河水繞城域壕以自固守。干隆四十四年,以河决儀封奪官。

      姚之富(1737—1798)

      湖北襄陽人。清代農民起義軍首領。

      姚之富是清朝湖北襄陽農民起義軍的首領之一,爲襄陽混元教(白蓮教支派系之一)首領齊林的弟子。

      嘉慶元年(1796),齊林因密謀起義之事泄露被殺死。姚之富接過師傅的戰旗,與另一將領王聰兒同任襄陽黄號首領。他們率領起義軍轉戰於四川、湖北、陝西等地,與清軍作戰數年。但由於起義軍紀律不嚴明,缺泛戰鬥經驗,兼兵力不足,武器落後,最後於鄖西茅山(一作卸花坡,或作閻王扁)兵敗被困。隨後姚之富與王聰兒一齊跳崖而死。

      姚頤(清朝時期)

      字震初,號雪門。吉安太和(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清代官員。榜眼。

      姚頤於干隆三十一年(1766)丙午科舉張書勛榜登進士第二人,世稱榜眼。

      姚頤自幼好學,刻苦發奮讀書。其於干隆二十四年(1759)參加鄉試,考取舉人。五年後,赴京會試中式,姚頤與會元胡珊等十名一道呈進,殿試欽點一甲第二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姚頤入鼎甲之後按常例,授翰林院編修。後應外任貴州鄉試考官。干隆三十六年(1771),姚頤出任該恩科會試同考官。干隆三十七年(1772),任會試同考官。干隆四十年(1775),姚頤再任會試同考官。干隆四十一年(1776),出任知吉安府。

      干隆四十二年(1777),姚頤出任提督湖南學政。當時正值省試,士子們雲集城門,他大開城門接納衆學子,教誨他們,並表示一視同仁。

      在督視學政之時,姚頤清風廉明,世人稱頌他“風憲”。

      他以儒雅治理文風,宛如秋霜冬雪變爲和風甘霖,亘古未有。姚頤顧念士子,每日晋見,却從未干任何私事。並非只因爲相信他律身嚴格,也是大家敬仰他,深深地愛戴他,所以不忍心用不肖的心態窺視他、小看他。姚頤説:“名聲其次,愛才就是要真愛。總而言之,當今自己要知道自愛。”士子們都傳頌此話。

      凡他所到之處,正文體、重儀規、見考生、掖孤寒,與衆講畫,士皆敬服。

      干隆四十三年(1778),姚頤出任山西知府。他先後在京城三次任禮部會試同考官,昇任詹事府左中允,入值上書房,久侍皇帝身旁。當時人都有以爲非同一般。

      後來,正直的他因與朝中權貴不和,出上書房,累任官職先後爲左春坊左贊善、右中允、左中允、官至按察之職。

      姚頤在視察湖北學政時,對有關部門法紀嚴明,依法痛懲違犯的官員。他曾經説:“法治用於已經做成的錯誤,不如禁止在還没有犯錯誤之前。”

      在監督科考時,凡試卷有圖書記號的,如同關節,雖然是佳品也一律不録用。尤其對復試,更加嚴格。

      姚頤對自己十分嚴格,而其愛惜士才乃出於天性。詩文優秀的就稱贊不已。而且不用口試。他時常教誨他們立身、行己、作人要向古代賢人學習。姚頤告誡守門斷吏,不得堵塞前來拜訪者,只要報上名來就來者不拒。他設酒款洽,和靄待人。他精於識鑒,一旦發現貧寒學子是可造之材就提供膏伙,親自著中授教他們。

      依賴姚頤而成大業的人十分多,可謂桃李滿天下。他曾對諸生説:“凡人自待如上峻峭坂,前脚踏實,後脚纔可以移動,否則是要翻下去的。”

      姚頤一生推崇從善如流,登第爲善,用此去教育後人。他任滿離開湖北時,廣大文士都很想念他,後爲他建了《去思碑》。

      姚頤赴湖南廉察大公大儒,當地百姓都知道他愛惜學子,也必定能愛護平民百姓。姚頤的確善斷,屢屢昭雪冤獄。官吏皆懾其而不敢爲姦。

      後數年,姚頤赴甘肅任職,病逝於訪使任上。因爲没携帶親屬家眷,他的喪事和費用全部都是由湖北人王經紀承擔,直到將姚頤的靈柩送回千裏之外的故鄉。時人稱這是他平生愛士所獲得的回報。

      姚頤具有極高的文學素養,善寫詩,詩宗蘇東坡、黄山谷,一洗鉛華粉飾之陋習。姚頤也善長於古文,其文風清淳似穎濱、且兼歐陽修公的飄逸宕蕩。

      姚頤著作很多,有《雨春軒詩草》等。

      姚學瑛

      生卒年、字號、籍貫均不詳。清代官員。

      姚學瑛曾於干隆五十三年(1788)任陝西省按察司按察使等職。

      姚玉棟(?—1788)

      字子隆,號筠圃,别號淡游居士。先祖福建福州,後編入内府遼陽,爲正白旗,漢軍籍。清代藏書家、文獻家。

      姚玉棟聰明嗜學,自少年以至宦遊,舟車風雨,無一日暫廢。姚玉棟於干隆三十五年(1770)科考中舉人,官山東臨邑知縣、河南信陽知州。著有詩古文八卷。文獻家王芑孫爲作《讀易樓記》雲;“吾友玉棟筠圃,於今輦下爲藏書家。”王芑孫爲其作《墓誌銘》雲:“餘所識輦下藏書家,無過玉棟筠圃,—筠圃所藏書,於集部尤富。”

      子姚榮譽,族名子譽,號夢魚、又號小圃,别署東海松柏心道人。

      亦爲藏書家。

      姚榮譽於道光十年(1830),任河南魯山縣知縣。 時刻《得月移叢書》初刻十種,内有《聊齋志异拾遺》一捲,四十二則,爲父親姚玉棟任淄川時得自蒲鬆齡之裔孫手。道光十二年(1832), 姚榮譽續刻該叢書次刻十種。藏書家楊鐘羲雲;“所刻《墨海人名録》、《禮記偶箋》,皆國朝人著作之有用者,曹蔣而後,僅見斯人。”

      姚興書(1753—1805)

      字璧傳,號琴川。安徽桐城人。清代畫家。

      姚興書喜文藝,不樂仕進,長於繪事,尤擅畫梅及山水。

      姚令儀(1754—1809)

      字心禧,號一如。江蘇婁縣(今上海松江)人。清朝官員。

      姚令儀爲干隆四十二年(1777)貢生,次年朝考第一等。以知縣用。

      姚令儀歷任雲南禄豐、四川犍爲、仁壽知縣,四川石硅同知,雅州、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布政使。姚令儀爲官頗具政績。

      姚鼐稱其“文能工書,至老不倦於學”。《國朝文匯》選録其《金川崇化屯新建慰忠祠碑》。兒子姚椿,爲著名的散文家、詩人、畫家。

      姚椿(1777—1853)

      字子壽、春木,自稱蹇道人、樗寮病叟、東佘老民。婁縣(今江蘇省松江)人。清代散文家。詩人。畫家。

      姚椿爲姚令儀子,早慧。清道光年初被子薦爲孝廉正方,不就。其先後主講河南夷山及湖北荆南、松江、景賢等書院。姚椿從桐城派大師姚鼐,其論文繼承桐城派但有所變化。他認爲文之爲用,不外乎明道、記事、考古有得,言辭之美。姚椿論書以諷喻爲主,以音節爲輔,以獨造爲境,以自然爲宗。

      晚清詩論家林昌彝説他的詩出入唐宋諸大家,律詩取法杜甫、近體勝於古體。

      姚椿著有《通藝閣詩録》、《和陶詩》、《晚學齋文集》和《樗寮續稿》,其還選編《國朝文録》。

      姚剛(清朝時期)

      廣東人。清軍將領。

      姚剛任清軍廣東左翼鎮標中營左哨二司處委把總等職。其於干隆五十三年(1788)征戰安南的戰役中,英勇作戰,獲得嘉奬。干隆五十四年(1789)師次富良江, 姚剛於戰鬥中陣亡。

      姚文田(1758—1827)

      字秋農, 號梅漪。歸安(今浙江吴興)人。清代狀元。

      姚文田清朝嘉慶四年(1799)己未科進士第一名。世稱文狀元。

      翰苑名賢,文壇巨匠。

      姚文田是清代一位蜚聲朝野的著名學士,他於嘉慶年間高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不僅治學嚴謹,而且爲官耿直,一身正氣。

      姚文田年少時家貧,父親客游他方,母親沈氏親自口授經籍。有時生不起火,揭不開鍋,人們勸她賣掉舊屋地,沈氏説:“等我兒子作官時,留此地蓋一品坊哪!”

      干隆五十九(1784)年,皇帝出巡天津。姚文田以舉人應召試,獲得第一名,授職内閣中書,充任軍機章京。而後,其真正成了天下第一。

      嘉慶四年(1799),姚文田考取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嘉慶五(1800)年,出任廣東鄉試正考官。嘉慶六年(1801)出任福建鄉試正考官。後任廣東學政。嘉慶十一年(1806),充任日講起居注官。嘉慶十二年(1807),出任山東鄉試正考官。

      不久,姚文田因父喪丁憂歸故里。嘉慶十五年(1810),三年喪服孝滿,姚文田遷任詹事府右春坊左中允、充任日講起居注官。出任河南學政。嘉慶十六年(1811),遷翰林院侍講,轉侍讀。嘉慶十七年(1812),擢詹事府右庶子。

      嘉慶十八年(1813),姚文田昇任國子監祭酒,入值南書房。

      嘉慶年間多受“林清之變”影響,皇帝下召書求衆官進言。姚文田指出當時百姓負擔沉重,南方賦税重,北方徭役多。解决的辦法是重在任人,管理好地方。此議得到嘉慶帝贊賞而被昇爲詹事,姚文田充文淵閣值閣事。

      嘉慶十九年(1814),姚文田又上疏勿施酷刑,愛民養民方能長治久安。嘉慶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立刻下詔書加緊發展農業、桑業、减緩苛政、减輕刑獄。姚文田任兵部右侍郎,轉任户部右侍郎,後昇任内閣學士兼任禮部侍郎。嘉慶二十二年(1817),充任殿試讀卷官,提督江蘇學政。

      道光年間,姚文田上奏漕運浮收弊端,道光皇帝聽從其建議,頒詔禁止浮收,裁革了運丁的陋規,嚴禁勒索州縣。

      道光三年(1823),姚文田充經筵講官。道光四年(1824),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道光五年(1825),姚文田充任順天鄉試副考官。次年,姚文田署工部尚書。

      當他奉旨擔任科舉主考官時,總要在試場大門的兩邊貼上醒目的對聯:科場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撞法網;   平生關節,不通一字,誡諸書勿聽浮言。  可謂鐵面無私,令人敬畏。

      姚文田博學多識,著述甚多,長天考據。其學問無所不貫通,以程朱理學爲宗。

      道光七年(1827),姚文田官至禮部尚書。同年病逝於所任職期間。謚“文僖”。

      姚文田著有《説文聲係》、《古音諧》、《四聲易知録》、《易言》、《廣陵事略》、《邃雅堂學古録》、《邃雅堂文集》及《春秋經傳塑閏表》等。

      姚晏

      姚文田兒子,字聖常,號嬰齋。藏書家。

      父親去世,爲朝廷二品蔭生,任刑部主事。自其父即於書無所不讀,有邃雅堂藏書。

      葉景葵跋《脈經》雲:“此書爲吴興姚氏邃雅堂故物,並鈐有姚晏之名印。卷内朱校,當是聖常先生手筆。系家舊藏文僖公尺牘一通,與此對勘,筆迹出如一手,蓋聖常先生臨習父書,得其神妙也。姚校所據爲明刻本,今取涵芬樓影印天曆建安廣勘茂堂本復校一過,姚校無不吻合。” 羅振常《善本書所見録》著録其舊藏《墨苑》二十一捲。李氏《木録》天文算法類有其手校舊抄《大唐開元占經》一百二十卷,道光二十二年葉志詵借校。

      有藏書印“吴興姚氏邃雅堂鑒藏書畫圖籍之印”朱方、“姚氏藏書”白方、“姚晏”朱方、“吴興郡諟正文字之印”朱方。

      姚衡

      歸安(今浙江吴興)人。藏書家。

      姚衡與姚文田兒子姚晏同時代,爲姚氏族衆。其喜愛藏書,曾與姚晏手校並跋本《絳帖平》六卷一册。王氏《篋存録》有録。姚衡藏書印有“歸安姚衡”朱方。

      姚覲元(?—約1902)

      字彦侍,又作念慈。浙江歸安(吴興,今湖州)人。清代學者。文獻家。

      姚覲元爲藏書家姚晏之子,大學家姚文田之孫, 幼承其祖父之家學;“好博覽古籍,尤精於聲訓詁,故搜採獨多,皆世間不傳之。本勇於流佈古籍,又虚懷博訪,往往從故家藏本及通人寫本輾轉録好古之士,有終身求之不得者。”

      姚覲元爲道光時舉人,在農曹時與楊鴻典、董鎸翰同爲閻朝邑劾罷。僑居關中肖家巷十年,後出任爲川東道。光緒八年(1882)任廣東布政使。

      藏書處爲咫進齋。姚覲元著有《大叠山房詩草》、《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録》二卷,《咫進齋書目》《咫進齋善本書目》四卷 光緒九年刻《咫進齋叢書》三集三十五種三十册。

      藏印有“吴興姚伯子覲元鑒藏書畫之印”、“彦侍籍讀”朱方,“咫進齋”、“覲元之印”、“姚氏彦侍”朱方,“毋忘思齋藏本”、“姚字彦侍”等。

      姚慰祖

      字公蓼,室名晋石廠,别號晋石主人。亦爲清代學者。藏書家。

      姚慰祖爲姚文田曾孫、姚晏孫、姚覲元兒子。

      父親姚覲元在蜀得晋楊宗石闕題字,携歸,即築其藏書之室,姚慰祖承襲沿用室名,其號亦承父志而號。姚慰祖繼承父志,愛好藏書,輯有《晋石廠叢書》,叢書計有《七録序》、《九經誤字》、《鄭學書目》、《古今僞書考》、《吴興藏書録》、《瀆書從録節鈔》、《江南文鈔》、《經籍跋文》、《竹汀先生日記鈔》、《非石日記鈔》等。

      姚文潮(清朝時期)

      清代畫藝人。

      姚文潮於干隆四十八年(1783)進入清宫造辦處,專畫珐琅器等。

      姚祖同(1762—1842)

      字秉璋,又字亮甫。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代官員。

      清朝干隆年間科舉召試,姚祖同進士及第。後漸入仕途,後授内閣中書,累擢安徽巡撫等職。姚祖同悉心河防水利,重視民生。道光年間,姚祖同官至左都副御史一職。

      姚學塽(1766—1826)

      字敬堂,一字晋堂。浙江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清代學者。

      姚學塽於嘉慶年間科舉進士及第。後官至内閣中書,當時和坤爲大學士,其要求中書官員一統例執行弟子之禮儀。姚學塽鄙視這種虚僞作風,深以爲耻,便辭職歸故里。

      和坤敗露伏法後,姚學塽復入京都供職,任兵部主事。其爲學主張躬行踐履,非讀死書,從游者衆。

      一代天才龔自珍負才傲物,却惟獨内心折服於姚學塽。由此便知其之才學與風骨。姚學塽所著詩文合刊爲《姚鏡堂先生全集》。

      姚大寧(1772—1807)

      字允盛。廣東省南海縣人。清代武狀元。

      嘉慶六年(1801)辛酉科,該科本爲干隆太上皇九旬慶典特開恩科,恰遇正月太上皇猝亡而停,但考慮到遺澤士子,於是本年仍開科,姚大寧於該科中舉武進士第一人,世稱武狀元。

      姚大寧年七歲時就非常喜好讀書,至弱冠成年受困於童試,屢試通不過。於是其便棄文從武,致力於儒學改爲學騎射,練馬槍、翹關、負重等技勇工夫。

      干隆六十年(1795),姚大寧經過充分的準備,參加了廣東省鄉試,其無論長垛、馬步箭、還是翹關、負重等技藝,都樣樣曲盡其妙。通過外場考誡及内場式策論之後,姚大寧考中舉人,名登武科皇榜。凡新科武舉皆榮赴“鷹揚宴”,以此表示取中舉即威武如鷹之飛揚的意思。

      第二年,各省武舉會試京城。姚大寧應武科兵部會試,内、外考場成績俱佳。會試揭榜後,姚大寧榜上有名。合格者還要先參加武殿試内場考試。

      嘉慶年冬,姚大寧參加内場考試。自本年開始推行武會試復試,復試不合格者罰傍殿試一科,三次複式不合格者除名。十一月,皇帝親御紫光閣閲試中式武舉王鴻儀等五十四名馬步射。御式前,先由王子騎馬射箭作示範。輪到姚大寧,御試更殿,打破常規,特予其九枝箭,但見其發發中的,場上連連叫好。之後,嘉慶帝親臨西苑門外中南海紫光閣御試武舉的勇技。外場試抱括馬術、步箭、開弓、舞刀、掇石等。在太和殿,傳臚丈典上,嘉慶皇帝欽點姚大寧一甲第一名。高中武狀元的姚大寧身着高等侍衛服,頭帶御賜黄金鎧甲,回鄉里省覲,榮耀至極。

      姚大寧是廣東省武舉史上的第五位武狀元, 其殿試策對試卷留存於世。應試所作對策文,主要是强調武功的重要性。姚大寧先談古往今來帝王要内修文德,又要外重武功,方能安邦定國。接着,其讚頌嘉慶皇帝“仁符帝範,義式王斧”登基即位不久,已經 “遐邇清寧,中外只福”。最後其謙遜地稱自己才疏學淺,有負於聖望。只盼國家“治益求治,安益求安”。

      姚大寧殿試策對簡單明瞭,本文二百三十九字,不少於策文最少二百字之基數,符合制義定制。其書法規範,對策文從字順,言簡意賅。因清朝武科舉一貫忽視文才,而更重技勇,故姚大寧此策對文章當爲上乘之作。

      姚大寧曾赴京參加嘉慶元年(1796)丙辰科舉,結果名落孫山。返回時途經山東,店家詰問其爲何如此狼狽?原來駕馭者誤入百裏歧途,當時天色己晚,寒風刺骨,冰天雪地堵塞溪谷道路。駕馭者不知所措,信馬由繮向西而行。姚大寧又驚又怕,追尋行迹趕上他們,駕馭者驚嘆,按馬回車,强行半裏,馭馬不肯前行,姚大寧連連吆喝趕馬行車,讓人舉火炬,手拿着劍,肩靠着肩護車而行。火光中只見野獸在路旁窺視,伺機而動,由於姚大寧他們有戒備而不敢逞越。他們一直走到第二天傍晚,太陽下山時才回到小店,走上回鄉之路。

      據説,姚大寧在京城暫住期間,同住有位朋友非常着急,原來這人的同僚是南方人,死在京城,又無親屬在京。姚大寧與其非親非故,但是仍然厚斂此人。姚大寧爲此籌資,扶櫬南歸。人們都稱贊其有勇有謀且樂善好施,如此作爲,日後一定前程無限,後來,姚大寧果然金榜題名。

      嘉慶十二年(1807),姚大寧扈從聖駕秋狩獵,外出古北口,因中風寒病,回京後不久,不治身亡。嘉慶帝甚惜其英年早逝。

      附殿試卷如下:

      應殿試武舉臣姚大寧,年二十九歲,係廣東省南海縣人。由武生應干隆六十年鄉試中式武舉,應嘉慶六年會試中式,今應殿試。

      嘉慶六年(1801)辛酉恩科武狀元姚大寧的武殿試卷策文:“臣對:臣聞,慎固封守者先事之防,敕寧武功者保邦之大。古帝王丕基寅紹,儆戒無虞。既文德之誕敷,亦武衛之克奮。故六師平國,九伐正邦,武臣狀元老之猷師中蕃丈人之言易日容民畜聚。書曰:乞詰戎兵、誠守邦之要也歟。惟皇帝陛下大寶纘膺、崇綱振飭、仁符帝範、義式王斧、武烈綏清乎,四方濯征克奏乎,三捷王猷允塞宇内爲昭,夫固遐邇清寧,中外只福,乃復選臣等於廷,而策之以内修外懷訓練整飭之至計。臣之禱昧何足以稗高深。惟願治益求治,安益求安,舞干羽於兩階,垂休嘉於奕祀,永懷七德,時叙九功,我國家億萬年有道之長在此矣。臣草茅新進,罔識忌諱,干冒宸嚴不腔戰慄隕越之至。臣謹對”。

      姚清華(1774—1844)

      字麗藻,號蘇卿。江蘇金山人(今上海市)。清代詩人。

      姚清華爲清朝諸生,能詩。《晚清簃詩匯》選録其《林以善畫鷹》、《弄珠樓題壁》二首。姚清華著有《弦詩塾詩》六卷。

      附其詩一首:

      雲間竹枝詞

      日月河通出狀元,

      科名奪與仗波瀾。

      儂家夫婿無聊甚,

      但恭讀書不愛官。

      姚静芳(1779—?)

      又名寧,字玉京,藝名翠官。祖籍四川,後隨父親流至陝西三原。秦腔藝人。

      姚静芳自幼學習秦腔,工旦脚、花旦。姚静芳早年於三原,長安一帶地方演出。

      姚静芳於嘉慶六年(1801)前後入京,入秦腔名班雙和部,演藝益精。其表演上注重以趣傳神,既繼承了魏長生的風格,但却含而不露。姚静芳能戲路很多,色色俱佳。拿手戲有《春秋配》、《背娃進府》表大嫂,《滚樓》中的黄賽花,《温凉盞》中的張元秀妻等。 小鐵笛道人對其極爲贊賞,認爲姚静芳在京師諸伶中猶如“雜明珠於瓦礫之中”。

      姚大羔(清朝時期)

      廣西東蘭州(今廣西河池市東蘭縣)人。壯族。農民起義首領。

      姚大羔是清代農民起義組織:天地會(廣西)首領之一。其帶領少數民族反抗清朝、抗苛捐雜税。他們於桂西北一帶活動。其收藏有天地會會簿(嘉慶十六年五月初七)(1811年)。

      姚元之(?—1852)

      字伯昂,號薦青。安徽桐城人。清代教育家。書畫家。

      姚元之早年從學於族祖姚鼐,博通掌故,爲文高雅,擅長書圖。

      姚元之爲嘉慶十年(1805)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姚元之因參與編纂《高宗純皇帝録》有功,未及散館,即授編修。1808年任陝西鄉試正考官司。次年受命在南京書房行走,後充武英殿提調。1812年昇侍講。1814年充會試同考官,出任河南省學政。

      姚元之任内端文風,正士氣,奏請“嚴禁仿刻類典書” 。要求諸書研經稽古,專精專正學。道光二年(1822)任咸安宫總裁。次年任文淵閣校理。1824年昇任右春坊右中允,任日講起居注官,即轉任左春坊左中允。次年初昇任司經局洗馬。1826年昇任翰林院侍講,轉侍讀。次年昇任右春坊右庶子。後昇轉任翰林院侍講學士。1830年轉侍讀學士。次年昇詹事府詹事,受命稽查左翼“宗學”,任文淵閣直學閣事。1832年昇内閣學士,兼領禮部侍郎。即改署兵部左侍郎。次年昇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即調刑部右侍郎轉左侍郎,任大考翰、詹閲卷大臣。1834年任順天府鄉試副考官,調户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次轉任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後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調刑部右侍郎。1836年任朝考閲卷大臣。次年曆署户部左侍郎,右侍郎,受命提督浙江學政。1838年轉刑部左侍郎,即奉召回京,任都察院左都御史。1841年授内閣學士兼領禮部侍郎。

      1843年,姚元之因論洋務與大學穆彰阿不合,逢京都此届任期滿,以“精力漸衰”爲由被黜。

      姚元之工隸書、行草,尤善白描人物。所畫花卉不落時下窠臼,間作果品,亦别饒風致,可以與南田、新羅争勝。姚元之曾摹趙承昌羅漢十六尊,名家黄左由嘆其爲今人不讓古人,清·蔣寶齡《墨林今話》:“先生工隸書、行草、畫筆精妙。”姚元之曾於1826年9月作《瓶蘭圖》由江西省博物館收藏;1831年夏作《荷蓼圖扇》、1838年作《花鳥圖扇》,均藏於北京故宫博物院。

      姚元之於咸豐二年(1852)病逝。著有《竹葉亭雜詩》等。

      姚念曾(1783—?)

      字方季 , 號友硯,室名賜墨齋。江蘇金山(今上海)人。清代官員。

      姚念曾爲干隆三十年(1765)拔貢,廷試一等,授知縣。姚念曾歷任湖北孝感、應山、鄖縣知縣,安府同知。後遭彈劾而歸,年未四十。

      姚念曾能詩詞,兼喜研治金石。

      姚念曾著有《賜墨齋詩》二卷,《賜墨齋詞》一捲,《詩詞印譜》、《金石考》等。

      姚瑩(1785—1853)

      字石甫,號明叔,晚號展和。安徽桐城人。清代思想家。將領。

      姚瑩爲清代學者姚範的曾孫。於嘉慶年間科舉進士及第,後入仕。姚瑩曾任廣西按察使,參加在永安圍攻太平天國起義軍之戰役,戰敗後,隨軍至湖南,任湖南按察使。

      姚瑩在任臺灣道時,正值發生鴉片戰争。期間,姚瑩與臺灣鎮將總兵達洪阿協力抗擊英國侵略軍。其親率民衆部署海岸陣地,百姓積極參加防禦戰鬥,曾多次擊敗了英國侵略軍。

      其後奉命入藏,處理兩乎克圖之間的争端,並致力於西藏曆史的研究。

      姚瑩還是一位學者,爲姚門四大弟子之一,桐城派古文大家。其與林則徐、魏源同時主張睁眼看世界,學習西方國家近代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扺抗外來侵略的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姚瑩著有《東溟詩文集》、《游欖山記》、《中復堂全集》、《通論》、《再復廣師趙笛樓先生書》等。姚瑩散文長於議論,著作中有許多關於臺灣和西藏的有價值的資料。

      兒子姚睿昌,爲清代學者。

      姚睿昌(1833—1900)

       字孟成、又字慕庭,號幸餘,室名五瑞齋。安徽桐城人。清代學者。

      姚睿昌爲姚瑩之子。著有《幸餘求定稿》、《五瑞齋遺文》,還有《中復堂年譜》。同治六年(1867)於安福縣暑刊《中復堂全集》(另有道光刊本)。

      姚睿昌有二子,長子姚永樸,爲學者、經學家。次子姚永概,爲散文家、詩人。

      姚永樸(1862—1939)

      字仲實。安徽桐城人。詩文家、經學家。

      姚永樸爲姚瑩孫、姚永概之兄。自幼與姚永概、範當世、馬其昶等以詩文相切磋。光緒九年(1883) ,姚永樸北上京都,在上海時遇到同鄉蕭穆,蕭穆勉勵其力爲經史之學。到達京師後,姚永樸與鄭杲方游,鋭意治學經史。當時吴汝綸在冀州,聽其名而邀請之,由此開始治學古文。

      姚永樸於光緒十二年(1894)中舉人,候選訓導,出任廣東起鳳山書院長。及中華民國成立,姚永樸受聘於北京大學講學。晚歲老病南歸,被東南大學、安徽大學聘爲教授。抗日戰争爆發,後到雲南避亂,姚永樸於昆明去世。世人評其文“所記述大扺忠節之流,與岩穴之績學力行者”。  

      姚永樸著有《蜕私軒集》、《文學研究法》及《讀經記》、《尚書説略》等經學著作多種。

      姚永概(1866—1924)

      字叔節,號幸孫。安徽桐城人。散文家、詩人。

      爲姚瑩孫、姚永樸之弟。姚永概曾任安徽高等學堂教務長,師範學堂監督、京師大學堂教授及清史館協修。

      姚永概文承桐城派傳統,叙事平易雅潔,不矜异奇而淡雅宕蕩,善作傳記。

      姚永概主張“切時與己”有自家真面目。其詩清遠俊逸又不失雄闊氣度。多抒發國勢,身世之感。代表作有《寫憤》、《送劉保良觀察之上海兼問夏穗卿》,姚永概著有《慎宜軒文集》,《慎宜軒詩集》等。

      姚瑩(1785—1852)

      字文潔,號玉亭。江蘇江寧(南京)人。清代畫家。

      姚瑩工書、善畫。

      姚柬之(1786—1847)

      字佑之,號伯山,别號檗山、且看山人。安徽桐城人。清代官員。詩人。

      姚柬之於清道光二年(1822)科舉進士及第。歷官河南臨章、内黄知縣、連州綏徭廳同知、貴州大定知府。姚柬之因與同僚不合而稱病還歸故里。

      姚柬之早年受學於父輩姚鼐,欲以文章名,而際遇反以吏治才能顯著。其閑餘之時多作詩文。阮元評其“五律精詣非盛唐以後之詩”。張則認爲“各體絶人,七律尤沈鬱高亮,情文相副,質厚而氣清,句煉而格惲”。

      姚柬之著有《伯山文集》八卷,《詩集》一十卷,《伯山日記》一捲,《易録》七卷,全部收入《姚伯山先生全集》,另有《連山綏瑶廳志》等。

      姚伯驥(清朝後期)

      原名之照,字勝符,號泰庵。清代南匯(今上海市)人。詞人。

      姚伯驥爲嘉靖十二年(1807)舉人,授直隸州同知。其力崇正學,課士有方。姚伯驥性慷慨,故舊求援,雖窮必應。

      姚伯驥著有《五經札記》、《四香書屋呤稿》、《素安居存稿》等。

      附録姚伯驥詞一首:

      瑣院竹枝詞

      又是雲間第一班,

      五更初轉赴荆關。

      故鄉舟子多情甚,

      整頓蘭橈渡水灣。

      姚配中(1792—1844)

      字仲虞。安徽旌德人。清代書法家。

      姚配中工書、嗜琴。其書學鄧石如、包世臣,豪放飄逸。

      姚仰雲(?—1864)  

      初名湘,字芷芳、亦字楚青、楚臣,號佛恩、秋墅、别署賦秋生,室名獅石山房。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清代學者、藏書家。

      姚仰雲於清同治六(1867)年在揚州得一奇石,狀如獅子,其甚喜愛,故築室名獅石山房。

      咸豐十一(1861)年,姚仰雲以道員總司江北糧臺。次年姚仰雲在揚州獲得舊版書籍甚多,遂名其子曰振宗。略依四部厘訂書目。其子姚振宗後成爲目録學名家。

      姚振宗(1842—1906)  

      字海槎。浙江紹興人。清代學者。目録學家。

      姚振宗爲藏書家姚仰雲之子。出身書學世家,自幼時即好學讀書,留心軼事舊聞。

      1858年,姚振宗舉家遷往蘇州。於1861年始從事目録學研究。1869年,姚振宗回紹興鑒湖快閣專攻目録學。其對目録學的理論和具體實踐問題,提出了不少獨到的見解。姚振宗經數十年編寫,將數本著作編次匯合爲《快閣獅石山房叢書》。叢書計七種,七十四卷,二百餘萬字。這部叢書自三代秦漢以迄於隋,學術流别,大扺略具,在中國史志目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姚振宗於1906年逝世。

      姚振宗著有《汲古閣刊書月》、《快閣獅石山房叢書》等。

      姚承恩(1796—1851)

      字桐雲,號朗山。直隸天津(今天津市)人。清代官員。

      姚承恩自幼隨其父宦遊江南,見多識廣。於道光二年(1822)中舉人,道光十三年(1833)進士及第,即任河南遂縣知縣。姚承恩於道光十五年(1835)、道光十七(1837)年兩任河南鄉試考官,後調任河南舞陽知縣。

      姚承恩因母去世回故里守孝,喪期服滿後,歷任蓋平、承德知縣及遼陽知州。姚承恩爲官頗具政績,亦很有學識。姚承恩尤工詩賦。張克家《題詞》贊其:

      “生花健筆夢魂蘇,

      酬唱誰能辯爾吾。

      自古清才關夙慧,

      又噴殘墨到詩餘。”

      姚承恩著有《朗山詩草》一捲。

      姚鴻燾(?—1860)

      字蓮浦,室名小雲東仙館、墨林如意之室。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鴻燾嗜古,又潜心畫理。家有收藏,其耳濡目染。姚鴻燾點筆寫生,頗饒清韵。從弟姚鴻儒,亦爲畫家。

      姚鴻儒(清朝時期)

      字少芝。浙江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鴻儒爲姚鴻燾從弟。其善畫,專工花卉,點色妍秀,與張熊究論古法,由是益精。

      姚鑲(1797—1847)

      字季生,號石樵。安徽桐城人。清代畫家。

      姚鑲善繪事,得同邑吴犖指授,技藝益精。

      姚懷祥(?—1840)

      字斯征,號履堂。福建侯官(今閩侯)人。清代官員。忠烈之士。

      姚懷祥舉人出身,後任定海知縣。1840年7月,英國侵略軍艦隊駛入定海洋面,勒令定海縣限時在半小時之内獻城投降。當時身爲一縣之主的姚懷祥堅决拒絶英軍的無理要求,並即時親自登上敵艦,與英軍論理。

      回城之後,姚懷祥立刻找定海鎮總兵張朝發等將領共議計策,其主張固守,反對浪戰。爲守城做好充分準備。

      次日,英軍登陸攻城。姚懷祥組織全城軍民積極扺抗,其親臨城墻上指揮督戰。但敵軍武器先進,砲火猛烈,而清軍裝備落後,兵力不足。總兵張朝發等受傷逃走。最後,南城門被英軍攻破,姚懷祥不願被俘受辱,毅然跳海,以身殉國。

      姚光發(1799—1894)

      字汝銓,號衡堂。江蘇婁縣(後入華亭縣,今屬上海松江)人。史志學者。

      姚光發與張文虎合撰有《華亭縣誌》。姚光發去世後,閔萃祥爲其撰寫墓誌銘。載於《式古訓齋文集》。

      姚必成(?—1864)

      字西農。江蘇溧水人。清代學者。

      姚必成於清道光十七(1738)年拔選貢生。後選授崇明訓導。其工詩詞,又喜作散曲。姚必成著有《吴門詩存》,《袁江小草》,《西農遺稿》等。

      姚祖振(?—1864)

      字越士。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清代詩人。

      姚祖振爲清代諸生,學問頗深,可惜懷才不遇。其詩文學六朝初唐。姚祖振去世後,兒子姚子毅刻印其遺稿傳於世。

      姚祖振著有《從桂軒近集》一十卷。

      姚畹真(1803—?)

      號芙初女史。江蘇常熟人。女藏書家。

      姚畹真爲藏書家張蓉鏡妻子,亦精於鑒别藏書。 丈夫蓉鏡字芙川,女史號芙初,故夫婦又有藏書處叫雙芙閣。  

      姚畹真藏書處爲鏡清閣、 雙芙閣。 藏書印有“雙芙閣”白長方,“畹芳女士”、“芙初女士姚畹真印”朱方,“姚氏畹真”、“芙初女史”、“儂長荷花三月生”等。

      宋刊《後村詩集》殘本有其於道光八年(1828)二月時年二十六歲所寫題識,題識中有一首詩雲:

      墨林萬卷劫灰餘,

      古本流傳此絶希。

      八十詩翁高格調,

      伊川擊壤想依稀。

      潑茗薰香綉懶帖,

      芸編珍重屢謡簽。

      好花明月原無主,

      自取猩紅小印鈐。

      姚錫華(1804—1876)

      字曼伯,號寶庵,室名怡柯草堂。江蘇上元(今南京市)人。清代詩人。

      姚錫華工詩文。著有《怡柯草堂詩鈔》。

      姚燮(1805—1864)

      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浙江鎮海(今浙江寧波)人。清代文學家、畫家。

      姚燮於道光十四年(1834)科舉中舉人,由譽録叙知縣,未任。姚燮後致力於學,其於學無所不窺,上至經史典籍,下至世俗小戲,皆所涉獵,博學多才。

      姚燮善詩詞、曲和駢文。其詩氣骨雄健,思力沉着,具有鞭風叱霆之氣。而用遏抑淹敝之法,生峭幽异,包羅萬象,迥絶流輩,其詞早期疏秀婉麗,晚期則轉爲清蒼老健。姚燮駢文顯得沉博絶麗,文風與彭兆遜風格相近。姚燮又長於繪畫,尤精於畫梅。

      姚燮平生作詩約一萬二千餘首,僅存約三千四百餘首。留傳有許多反映鴉片戰争的詩篇,歌頌反侵略鬥争,揭露敵人的罪行,遣責清政府投降派的無能腐敗和將士的貪生怕死,情詞悲憤激昂。

      姚燮著有《復莊書問》、《復莊駢儷文榷》、《大梅山館集》、《今樂考證》、《讀<紅樓夢>綱領》等,還編有《蛟川詩集》,詞集《疏影樓詞》等。

      姚景皋(清代同治、光緒年間)

      字縉伯,號少梅。浙江鎮海人。清代詩人。

      姚景皋爲姚燮之子,姚景夔之兄。姚景皋善詩,曾撰有《紅木犀辭》一書,記述木犀有紅、白、黄三種,産於象山。宋高宗時,邑人史本初經本獻貢,得賜,由此四方知名。

      姚景夔(清代同治、光緒年間)

      字拊仲,號少復。室名琴咏軒。浙江鎮海人。清代畫家、詩人。

      姚景夔爲姚燮之子、姚景皋之弟,清代諸生。姚景夔善畫,尤善畫梅。曾師承王冕,參以各家之法。姚景夔善吟咏,著有《琴咏軒詩稿》,中有用黄仲則雜咏韵詩《茗墅秋日雜感用兩當軒雜咏韵》數首。

      姚福增(1805—1855)

      字備也,又字湘波、亦作湘坡。江蘇常熟人。清代官員。

      姚福增於清道光十二(1832)年科舉進士及第。歷任吏部主事、吏部員外郎等職。

      姚濟(1807—1876)

      字右航,室名樵雲山房。江蘇婁縣人。清代詩畫家。金石家。

      姚濟爲清代詩人,善書畫,後工治印,尤精雕刻。其曾於同治六(1869)年自刻印輯印存。姚濟詩有《短毛來》、《冢木哀》、《雜感》等。著有《樵雲山印存》。

      姚運開(清朝時期)

      又名姚貢。廣西貴縣(貴港市)人。清代官員。

      姚運開出生於嘉慶年間(1796—1820),生性聰靈,自幼喜愛讀書,飽覽百家典籍。爲清道光十四年(1834)貢生,後經科舉登進士第,漸入仕途。

      姚運開爲官清政廉明,較有政績,曾獲朝廷御封“明經進士”匾。歷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御史等職,巡撫兩廣,提督軍務。

      姚國慶(?—1882)

      廣東番禺人。清代官員。

      姚國慶爲清朝監生,以同知銜知縣分發赴河南試用。咸豐七年(1857),姚國慶在河南鎮壓太平軍。咸豐十年(1860)從軍鎮壓捻軍。

      姚同慶於同治四年(1865)署陝州知州,同治八年(1869)改署光州知州。光緒年間,姚同慶曾捐賑救濟晋、豫灾民,並召紳耆集資興修光州故夾潢水利工程,又勸鄉民積糧備荒。

      姚國慶編訂有《忠節志》。

      姚寶儼(1822—1864)

      字竹生。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寶儼於咸豐十年(1860)到上海賣畫,未數年竟客死於上海。

      姚寶儼工畫山水。其水墨幅山重水復,竹樹逥環,書卷之氣盎然楮墨之間。

      姚復旦(1824—1917)

      字曉亭。祖籍湖南,後遷宣邑(今湖北宣恩)。 侗族。 詩人。

      姚復旦五歲進館就讀,八歲就能吟詩作對。五年之内相繼考中秀才、監生、禀生。十九歲奪得貢府之魁,榮歸故里,開始從教,歷時數十年,可謂桃李成蔭。姚復旦晚年主要致力於著書立説 。著有《醫學萃經》十二卷,《普天樂》、《昇平福》各一捲。 《宣恩縣誌》中亦刊有其一些零散詩文,如《春曉望金琴山》、《石虎記》等。姚復旦曾爲侗鄉文化教育作出過特殊貢獻。當地群衆給其樓獻匾,聯上書:

      貢水河畔姚曉亭,

      滿腹文才成經綸。

      嘔心從教昭日月,

      功垂竹帛照汗青。

      姚福奎(1826—1900)

       字星五,號湘漁、又號冷齋羡仙。室名三湘書屋。江蘇常熟人。清代畫家。

      姚福奎爲咸豐末年(1851)舉人。擅長繪畫,亦能制謎。著有《日河新燈録》,後被雷縉輯入《娱萱室小品》叢書。

      姚新昌(1827—1866)

      廣西桂平人。清代農民起義首領。 大成國軍隊北路大元帥。

      1854年,廣東爆發由陳開、李文茂領導的農民起義運動,成立拜天地會“洪兵”起義。歷史上又稱“紅巾軍起義”。廣西潯州府(桂平市)姚新昌等人積極呼應、組織發起“洪兵”起義,成立拜天地會分會。

      1855年,起義軍攻克桂平潯州府城,建立”大成國”政權。姚新昌熟讀兵書, 其謀略兼備,沉着堅定,作戰英勇,表現出杰出的軍事政治才能,兼之熟悉廣西地形,被封爲大成國政府軍北路大元帥。農民起義軍最盛時期多達兩萬人,姚新昌率領軍隊輾轉兩廣同清軍作戰,對起義軍友軍大力支持。但因起義軍多未經專業訓練,作戰雖勇,却缺乏戰斗力,軍隊兵力懸殊,武器落後,難扺清軍重重圍攻,結果戰敗。

      1861年,陳開被清兵捕獲,大成國政權覆亡。起義軍餘部由黄鼎鳳等人率領,繼續從事反清活動。姚新昌則退踞桂平垌心,堅持反清鬥争。大成國政權失敗之後,姚新昌率領餘部與清軍周旋,長達數年之久,足見其非泛泛之輩。

      1866年3月,姚新昌等人在大容山一帶被清軍包圍,不久被清軍俘虜, 姚新昌英勇不屈,最後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九歲。

       大成國農民起義自1854年始至1866年止,歷期十二年。起義軍勢力範圍東至廣東肇慶,廣西梧州,南至廣東靈山及廣西北流、岑溪,西達南寧、隆安,北扺羅城、三江、桂林等兩廣數州縣。以秀京爲國都,四處出擊,所占州縣盡殺貪官、懲污吏、易名改制、設置官職、建立新政權、征税鑄錢,實行一系列新的政策和經濟措施,贏得了廣大百姓的熱烈擁護,在農民起義革命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姚孟起(清朝道光,咸豐年間)

      字鳳生、一字鳳笙,號栖梧。江蘇吴縣(今蘇州)人。清代書畫家。金石家。

      姚孟起爲清朝貢生。其以書聞名,兼治印。姚孟起隸書略仿陳鴻壽,治印得蔣仁秀勁之氣。

      姚官澄(1833—1895)

      字練江。河北涿州(今涿鹿)人。清朝官員。詩人。

      姚官澄自幼孤貧,曾奉寡守的母親撫養兩個弟弟艱難度日。咸豐五年(1855) 姚官澄科舉進士及第,授山西嵐縣知縣,次年到任。之後姚官澄曾受曾張之洞保舉,交軍機處記名。歷任山西鄉試同考官、解州知府。

      姚官澄在詩詞方面也具較高的水平,其詩多描繪秋日景色和田園風光,流露出“乘軒”與“負耒”的思想矛盾。名家稱其詩“格局之超逸,風骨之清峻,與夫筆力之爽宕,琢句之渾融,大扺沉酣初唐,以津逮於六朝,漢魏之遺風其哉者”。

      姚官澄著有《一枝山房詩集》四卷,《一枝山房詞稿》一捲。

      姚學干(1834—1876)

      山東濰坊人。清代嵌銀工藝家。

      姚學干自幼聰慧靈敏,勤奮好學。及長,與陳介祺亦師亦友。清同治年間, 姚學干在爲陳介祺配製古玩底座過程中,汲取了古代鼎彝等青銅器鑲嵌工藝的精華。在陳介祺的支持下, 姚學干經過不斷研究,凡“陳所蓄鼎彝古文及花紋,皆一一摹勒”。

      姚學干根據各種文物製作工藝的特點,研製出了嵌銀底座和支架,並用紅木仿製出鑲嵌有金銀絲的“鼎彝形模”。其製品與青銅器鼎飾文,風格完全相同,成爲濰坊早期的嵌銀工藝品的代表作。姚學干身患疾病時,仍帶學徒田智緡、田子正兄弟,堅持傳授嵌銀之藝。

      姚學干爲山東濰坊民間工藝跨入高檔次開了先河,成爲濰坊嵌銀創始人。

      姚增禄(1840—1918)

      名奎福,字畹秋,號惠臣。安徽毫州人。京劇表演家。

      姚增禄出身梨園世家。自幼入北京小嵩祝科班(一説全福班)學曲小生,後改學京劇武生。出科後又拜薜二奎爲師深造。姚增禄曾在同慶、金魁等班獻藝,後任四喜班領班。

      姚增禄所演小生戲《小宴》、《白羅衫》。武生戲《惡虎村》、《挑滑車》、《落馬湖》、《三俠五義》、《濰安府》、《探莊》、《夜奔》等甚佳。姚增禄在北京戲曲舞臺上享譽二十多年。

      姚增禄以教戲爲業,光緒年中葉期間曾與楊隆壽創辦小榮椿科班,後任喜連成、富連成科班教習。姚增禄爲培養京劇戲曲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姚慶祥(1840—1928)

      原籍安徽,後遷居江蘇贛榆縣。京劇、昆劇演員,教師。

      姚慶祥早年習藝,青年時進京入三慶班,得前輩名家程長庚、盧勝奎等指授,獲益良多,技藝日精。姚慶祥尤工文武老生兼紅净。

      同治十一年(1872), 姚慶祥應聘至贛榆創辦京劇慶盛科班,任總教習。其後在贛榆縣歷時五十餘年,辛勤執教,可謂是桃李滿門。

      姚慶祥爲人直正,教徒有方。先後培養出一百八十多名人才,其中多爲佼佼者。姚慶祥在年紀八旬高齡時仍任總教習。

      姚世鑒(清朝時期)

      字金心。浙江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清代女詩人。

      有關姚世鑒生平事迹不詳。

      下附録其詩一首:

      春感

      東風庭院林鶯語,

      斜日簾櫳海燕飛。

      九十春光今已半,

      行人到此也應歸。

      ——摘自《清詩别裁》

      姚亦(清朝時期)

      江蘇江陽人。清代女畫家。

      姚亦爲畫家周禧的弟子,其善畫,所畫花卉清新秀麗,有文淑遺意。

      姚若衡(清朝時期)

      字芷湄。室名紅香閣。江蘇人。清代女畫家。

      姚若衡爲姚保申之女,江陰夏氏室。姚若衡工書詞,尤精繪事。

      姚雲書(清朝時期)

      號香坪。浙江錢溏人。清代女畫家。

      姚雲書幼時聰敏好學,長大後嫁同邑任氏爲妻。姚雲書通曉音律,嫻吟泳,尤精繪事,畫蝴蝶頗工緻。

      姚氏(清朝時期)

      廣西桂林人。清代女戲曲家。

      姚氏爲朱鳳森室。聰慧文雅,好文詞戲曲。姚氏著有《才人福》傳奇。此戲未見著録。此外,姚氏還著有《十二金釵》等曲。

      姚若翼(清朝時期)

      字伯右、一字寒玉。江蘇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清代畫家。

      姚若翼工詩,善畫,尤擅畫墨梅。姚若翼曾取鐘山梅瓣粘於便面,而以筆添枝干其上,極有生韵,時人稱之“姚梅”。

      姚節(清朝時期)

      字竹友。浙江嘉興人。清代畫家。

      姚節工詩文,尤善竹石之繪事。姚節爲人悦略,嗜酒成性,常於醉後作小竹、泉石之畫,頗具逸致,醒時則不能及也。

      姚黄(清朝時期)

      字坦仙。安徽六居人。清代書畫家。

      姚黄工書法,師習晋鐘繇、王羲之筆意,脱穎而出。其亦善繪畫,尤擅山水,近似宋郭熙、李成風格,清新高雅。

      姚瀅(清朝時期)

      初名光瀅,字蓮浦,又字柳汀。浙江人。清代金石家。書畫家。收藏家。

      姚瀅少年時就酷愛金石書畫,遇有名迹,不惜巨資購藏。

      姚瀅工書法,凡古人筆迹臨摹無不肖似,篆隸自成一家。其刻印獨步一時,晚年偶作山水,兼以指畫遊戲。

      姚三聘(清朝時期)

      字莘尹,號江村。江蘇嘉定(今上海)人。清代詩人。

      姚三聘好古詩,詞賦,不作近體。其能畫,傳有《清風室》詩。

      姚天虬(清朝時期)

      字元錫。浙江紹興人。清代書畫家。

      姚天虬以書畫得名。其畫山水,能仿元代四大家的筆法。姚天虬的書法更爲精彩,其成就高於畫藝之上。

      姚鐘葆(1882—1927)

      字叔平,室名性安廬。江蘇吴縣(今屬上海市)人。近代畫家。

      姚鐘葆能詩,善畫,工山水,用筆蒼勁,變化多方,其寫山水私淑胡遠,筆意新穎,布局精構,既而棄之,草草下筆,專主氣韵。後轉以甜熟病之,畫不得見重,益酗酒成性,後咯血而亡。著有作品《性安廬畫稿》圖傳世。

      弟弟姚鐘藩,字季翰。亦爲畫家。擅畫山水,在蘇滬與其兄齊名於當時。

      姚文昌(清朝時期)

      字武星。安徽黟縣人。清代畫家。

      姚文昌善畫山水、人物,取景得真。

      姚成星,爲姚文昌侄孫,字泰階。亦爲畫家。工畫山水,尤擅長繪墨蘭。

      姚廡(清朝晚期)

      字鐵梅,别號廡下生。江蘇婁縣人。清代詩人。

      姚廡能文,尤工詩。張文虎謂其“少歲於詩甚不經意,旋爲之,亦旋棄之。瞼歲始録稿”。 姚廡爲人灑脱無城府,近似率易。然當衆論紛騰時,出一言足以傾座。其詩亦然。“觀其撫時述事,觸目感嘆,及殷殷於朋友之誼,慨然自見胸臆,誠非涂飾性靈者可比也。”。姚超稱其“詩文敏捷,談筆傾座,其書尤多離亂之作,斥言時改不言避,蓋杜陵詩史之遺也。”

      姚廡著有《樹梅花老屋詩》三卷。

      姚學甲(清朝時期)

      字聯芳,號半塘。山東鉅野人。畫家。

      姚學甲於清代科舉中進士及第。曾任江蘇嘉定(今上海)縣令等職。姚學甲善繪事,尤其擅長山水之畫。

      姚濬(清朝時期)

      字翼堂,號雲牖。浙江海寧人。清代畫家。

      姚濬善繪事,尤擅山水,作品林巒深秀。其畫法不爲陳規所約束,具有自創的格局。

      姚世瓚,姚濬兒子,號鐵峰。亦爲畫家,自幼得父親親授畫技。繼承家法,作品頗爲世人贊賞。

      姚(清朝時期)

       字竹齋。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詩人。

      有關姚的生平事迹不詳。附詞一首:

      滿江紅咏螢

      螢火微鮮, 湘簾外,亂星如滴。最好是,初殘小雨, 流光熠熠。 暗水池塘分又聚, 簾花顛倒疏還密。 颶高樓,蔌蔌晚風斜, 飛無力。

      臺榭下, 欄干側。 驚少婦, 傷孤客。 看深閨巧入, 繞人羅褶。 僅可輕翻團扇低, 莫教浪惹蟏蛸織。 伴蛩吟,一夜好燈兒。 相憐惜。

      姚士在(清朝時期)

       字君山。安徽省桐城人。清代詞人。

      有關姚士在生平事迹不詳。

      附詞一首:

      千秋歲和王丹龍十五日自壽韵

      君家骨换,

      服髓曾留半。

      嘗學易,

      能觀變。

      延生黄蜜貴,

      避世青山賤。

      人似玉,

      才雄八鬥凌千卷。

      莫道稱觴晏。

      陌柳絲初亂。

      堪玩賞,

      何嗟嘆。

      文章司馬法,

      意氣元龍願。

      長不老,

      笙吹緱嶺原非幻。

      姚曦(清朝時期)

      字符暉。江蘇崑山人。清代畫家。

      姚曦善畫,尤擅山水之畫。姚曦爲清代畫家張槚的女婿,獲得岳父親授指點,技藝大有長進。

      姚文英(清朝時期)

      字子含。江蘇溧水人。清代畫家。

      姚文英工詩、詞,善畫。尤擅作山水之畫。

      姚珩(清朝時期)

      字子行,號白庵。浙江湖州人。清代畫家。

      姚珩善畫,尤擅點染花鳥及蔬果。姚珩曾作有《寫生果實卷》、《寫生蔬果卷》,傳於世。

      姚子懿(清朝中期)

      浙江嘉興人。清代戲曲家。

      姚子懿善編寫戲曲。《傳奇匯考》,《曲海總目提要》皆著其録《後尋記》,凡二卷三十九出。《綴白襲》中選有其曲《後索債》,《後府場》,《後金山》三出等。

      姚循陔(清朝時期)

      字補南,號春庭。原籍浙江嘉興,後居硤石(浙江海寧)。清代金石家。

      姚循陔少壯有志,曾學習少林派拳法。後入學爲生員,不願爲八股之束縛,遂棄學經商。

      一天,姚循陔外出乘舟販布,夜行遇盗,同伴皆驚恐,姚循陔奮起一擊,擊斃盗首,賊黨盡逃。

      姚循陔長期閒居蔣氏來青閣。喜治印,後專治印類,尤擅琢硯,頗精妙的作品。

      姚袁(晚清時期)

      字元牉。浙江省嘉興人。清代詞人。

      有關姚袁生平事迹不詳。

      附詞一首:

      浪淘沙秋閨

      未晚預思量。

      準備愁腸。

      薰籠香燼怯新凉。

      野月潮高風漸峭,

      獨掩紗窗。

      隻影最悲傷。

      莫剔銀缸。

      那堪笑語度東墻。

      惱得人兒魂欲斷,

      錯數更長。

      姚常生(清朝時期)

      四川成都人。清代畫家。

      姚常生善畫山水、花卉,筆墨空靈,生動有法。

      姚師釗(清朝時期)

      字輔康。浙江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清代畫家。

      姚師釗工書,尤能寫意花卉。

      姚恩甲(清朝時期)

      字東麓,號青震。生卒年、籍貫不詳。清代畫家。

      姚思甲自幼工六法山水,極具古檏之氣。其善畫驢,曾作《秋山行旅圖》,以折篥而畫百數十驢,無一重復,或行或卧,莫不惟妙惟肖。年七十餘卒。

      姚光虞(清朝時期)

      字宗衍。江蘇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光虞擅長繪畫。

      姚揆(清朝時期)

       字若心。江蘇嘉定(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揆擅長繪畫,山水之法師宗倪瓚。

      姚鐘, 姚揆兒子,字粲谷。清朝諸生,亦工畫,爲畫家。

      姚光昕(清朝時期)

       字蘭野。安徽旌德人。清代畫家。

      姚光昕生卒年不詳。爲清朝監生,嗜好翰墨,以詩畫自娱。其書法宗米芾、董其昌,翎毛師黄太。姚光昕對山水、人物、草蟲無不精。

      姚光憲(清朝時期)

      號蓮石。生卒年不詳。浙江杭州人。清代畫家。

      姚光憲善畫山水,並工詩詞。姚光憲與名畫家戴熙同時代齊名。

      姚仁壽(清朝時期)

      號琴孫。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壽仁善書墨畫,其畫作極有暗香疏影之致。

      姚亢宗(清朝時期)

      號緗林。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亢宗工詩,更精於繪畫。

      姚謙(清朝時期)

      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謙工畫着色花卉,筆意生動,與秀水人錢岱雨畫風較爲近似。

      姚肇基(清朝時期)

      江蘇省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玉雕工匠。

      姚肇基原本在蘇州從事玉器雕琢工。姚肇基技藝超群,創意新奇,往往有出色之作。之後,姚肇基被蘇州織造選送入京都清宫造辦處,專門從事雕制玉器。

      姚藍(清朝時期)

      福建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藍善畫人物,衣物飄舉,賦色淡雅可喜。

      姚蔚池(清朝時期)

      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營造家。

      姚蔚池爲營造名師姚玉調之子。自幼受家庭影響,酷愛營業創造。姚蔚池極有异才,尤善圖樣,平地頑石、一經其手,搆制天然之神奇。

      姚榕(清朝時期)

      浙江杭縣(杭州)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榕善畫墨筆梅干,與同鄉山水畫家徐金式齊名。

      姚霽(清朝時期)

      字旦青。浙江嘉興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霽善畫,尤擅作人物、花鳥之畫,兼工寫照。

      姚沾,姚霽之弟,字千若。亦爲畫家。但畫風技法與其兄相异。姚沾善畫人物、花鳥及寫照。

      姚雨雲(清朝畫家)

      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雨雲善畫,仿宋,元人筆意。曾作《斷橋野渡》、《平林秋色》蕭疏淡遠,筆墨俱化。

      姚魁(清朝時期)

       字梅厙。安徽舒城人。生卒年不詳。清代書畫家。

      姚魁工書法,亦擅長繪畫。

      姚椿壽(清朝時期)

      號樹南。江蘇江寧 (今江蘇省南京市) 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椿壽善繪事,尤工山水之畫。

      姚楷(清朝時期)

      字正之。金山(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楷善畫,尤擅長畫牡丹、花卉。

      姚深(清朝時期)

       號又巢。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深善畫,尤工花卉。

      姚兆, 姚深兒子,號鏡芙。秀才,亦爲畫家,善畫山水。

      姚大勛(清朝時期)

      字受東,號學耐。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書畫家。

      姚大勛以書法聞名吴中。其行書、楷書結構嚴密,奔放豪邁。畫學師法董其昌,間寫山水,枯毫濡墨,灑然出塵,亦具華亭意趣。

      姚錕(清朝時期)

      字霽山。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錕工詩,擅長繪畫。

      姚匡(清朝時期)

      字石村。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匡善畫山水,尤擅長畫鬆。薑西溟過慈仁寺海棠院,見其畫壁老鬆,有趙恒夫題識雲:“石村與石谷同師,指授畫格,故不相上下,今石谷名重天下,而石村旅况寥落如故,故特令其畫壁,以當子昂之琴”。由此可見姚匡爲名流重愛如此。後來,姚匡行游至京師,被征入清廷畫院任畫師。

      姚濤(清朝時期)

      字松山。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濤年少時爲浮屠,長大後習繪事,且學藝大有長進。姚濤尤工山水之畫,皆氣勢傳神。

      姚敏修(清朝時期)

      字遜公。浙江秀水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敏修善畫,尤擅山水之畫。

      姚銓(清朝時期)

      字鶚生,號蘧溪。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銓曾從江聲學畫竹,間寫花卉並篆刻,其搆思敏巧。

      姚頌(清朝時期)

      字號、籍貫、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頌善畫,尤擅山水之繪事。

      姚源(清朝時期)

      字澄千。江蘇崑山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源爲畫家王翚弟子。工書畫,書學歸莊,山水師顧卓。姚源曾摹烏目山人稿本,不逾繩尺,而氣韵生動,别具烟霞之趣。

      姚源好酒,因家貧而不常得酒,多以畫質酒肆,死後無子,長縑巨簀多歸酒肆之手。

      姚森(清朝時期)

      籍貫、字號、生卒年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森善畫,尤長山水之畫。

      姚權(清朝時期)

      浙江錢塘人。籍貫、字號、生卒年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權善畫,尤工花鳥之畫。

      姚嗣懋(清朝時期)

      字本仁,號修田。浙江錢塘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嗣懋家中有玉玲瓏石,是北宋花石納物,自號靈石山樵。其畫山水取法宋元。姚嗣懋爲奚鐵生入室弟子。花卉宗南田翁,秀雅不俗。曾寫蔡浣霞“小桃隔院破春夢,素月對人冷如禪”詩意,極爲工緻。姚嗣懋曾與奚鐵生爲小油合作《葵萱桅子圖》,今存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姚紹干,爲姚嗣懋從子。亦爲畫家, 善畫,尤長山水之畫。

      姚熔(清朝時期)

      浙江仁和人。字號、生卒年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熔善畫,尤工墨梅之畫。

      姚世翰(清朝時期)

      字素行。江蘇金山(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書畫家。

      姚世翰善草書、工畫。

      姚正鏞(清朝時期)

      字仲海。遼寧蓋平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正鏞善畫山水、花鳥,梅花饒有古致。姚正鏞曾作有《枇杷櫻桃圖》、《仕女圖執扇》、《紅蕉黄菊圖》等作品均傳於世。

      姚汝頌(清朝時期)

      字韵清,號嘯岑。安徽和州(今安徽和縣)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汝頌以書畫聞名。其畫筆超絶, 精於山水、花卉等繪事,墨竹尤入能品。

      姚樹勛,爲姚汝頌兒子,字竹農。亦爲畫家。畫法得父之親傳,頗爲高雅。

      姚錫綬(清朝時期)

      字紳伯。江蘇常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錫綬工畫。尤擅山水之作,筆墨工細,並能詩文。

      姚培元(清朝時期)

      字浩修。上海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培元工詩,畫山水得名家王原祁之傳。

      姚爾雲(清朝時期)

      福建晋江人。字號、生卒年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爾雲善畫山水,仿宋、元人筆意。

      姚頤壽(清朝時期)

      字朵雲。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頤壽善畫山水及仕女人物。

      姚(清朝時期)

      字樓谷。浙江石門(今崇福)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爲名畫家吴伯滔弟子。善畫,尤工山水,能繼承師門技法。

      姚世仲(清朝時期)

      字素履。金山(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世仲善畫,尤擅草蟲、翎毛。

      姚世輪,字素行,姚世仲之弟。亦爲畫家。姚世輪善草書,長於草蟲及蘆雁之畫。

      姚廷木(清朝時期)

      字克修,號省夫。江蘇南匯(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廷木生性好瀟灑,喜山水、好音律。其習樂器必精且熟而後已。後尊父親之意,改弦易撤,遂學山水之畫。

      姚廷熙(清朝時期)

      字文治,號彦春。江南(今上海市南匯)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廷熙 善畫,尤工設色花鳥之畫,間善白描人物,亦有佳致。

      姚廷槐(清朝時期)

      字植三,號培齋。江南(今上海市南匯)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廷槐精於小兒醫術,善畫,其寫蘭尤俱秀朗清逸之意。

      姚廷讓(清朝時期)

      字子遜。金山(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廷讓工吟咏,善繪事。其曾畫《枯木寒鴉》圖,蒼凉細潤,頗有丹丘生筆意,蕭疏秀雅。

      姚廷美(清朝時期)

      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廷美善畫,筆法雅致,畫風清朗。 有作品《餘閑圖》傳世。

      姚坤壽(清朝時期)

      原名奎藻,字筱湘。金匱人。生卒年不詳。清代書畫家。

      姚坤壽精小楷,善畫花卉。

      姚禮修(清末民初時期)

      字叔若,又作粟若。廣東番禺人。生卒年不詳。畫家。

      姚禮修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專攻水墨畫,尤擅長山水與花卉。

      姚儀(清朝時期)

      字有巢。浙江錢塘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儀工花卉,其筆致剛建,能自成一家。

      姚瑞(清朝時期)

      字秋含。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瑞善畫,工花卉。

      姚世雄(清朝時期)

      字子英。生卒年、籍貫不詳。清代畫家。

      姚世雄善畫,尤工花鳥之畫。

      姚星甫(清朝時期)

      浙江仁和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星甫善畫,尤擅作山水之繪事。

      姚鑾(清朝時期)

      字栖谷。浙江石門 (今浙江省崇福) 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鑾爲名畫家石濤弟子,畫山水之法得其師傅真傳。

      姚詩聰(清朝時期)

      字德臣。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清代畫家。

      姚詩聰善繪事,工尤花卉之畫。

      姚年(清朝時期)

      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年善畫,尤擅長人物、花鳥及寫照。

      姚政(清朝時期)

      字純夫、一字賁圖。平江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政善畫,尤工人物。其所畫仕女,窈窕多姿,靈動生活。

      姚之麟(清朝時期)

      字虎臣,號南溪。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收藏家。

      姚之麟善畫,尤擅長於人物,於古衣冠皆能識别其制度,師法陳老蓮。姚之麟又好藏金石書畫,并且精拓鐘鼎古泉。文獻收藏家黄丕烈尤推崇姚之麟。曾燠重刻元人影宋鈔本《爾雅音圖》四卷, 姚之麟爲之繪圖,極精。姚之麟曾臨吴道子《天龍八部圖》,神形兼備。

      姚培俘(清朝時期)

      字春帆,號春樊。上海華亭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培俘善繪事,尤工山水、花卉之畫。

      姚學灝(清朝時期)

      字天如。江蘇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

      姚學灝工詩,善畫。尤其擅長畫蘭。

      姚念祖(清朝時期)

      字幼平。四川省南充人。生卒年不詳。

      姚念祖於年少之時就開始經商,走遍四方,壯年時返回家鄉。姚念祖經歷了許多見識,他感嘆説:“俗偷,其實在不可爲矣。商爲之尤賤乎。”有人問其原由,姚念祖回答説:“人無信不立,吾足迹半天下,言而信者百中一二人。以是知俗之衰。若商賈則尤習虚誕。並百中之一二而無之,不更可賤乎。”

      於是,姚念祖就自己投資開了四個商貨行,商品都標明價格。並告誡店員不可欺騙顧客。過了三年,資本虧盡,四個貨行都倒閉。

      有刻薄的旁人譏笑他,可姚念祖並不後悔。可以這麽説,時至今日,商人相互告誡不可以以誠實的話對待顧客,也可能是鑒於姚念祖所爲的教訓。

      姚旭明(晚清時期)

      字横溪,號敝廬。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詳。清朝官員。

      姚旭明爲清末舉人。授陝西鳳縣知縣,移任寧羌州(今寧羌縣)知州。後任四川知府等職。

      姚春熙(清朝時期)

       字好樓。江蘇南匯(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詩人。

      姚春熙爲清代諸生,工詩、古文辭。

      附録詞一首:

      茸城竹枝詞  

      紫蓋三分霸業銷,

      五茸城堞枕江潮。

      東風又緑蘼蕪岸,

      幾見吴王獵騎驕。

      姚其(清朝時期)

      字淞隈,號蔭喬。江蘇南匯(今上海)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詩人。

      姚其積學早世。著有《蔭喬遺稿》。

      附詞一首:

      不波舟棹歌

      九峰三泖一漁郎,

      賦性閒情愛水鄉。

      舊有一舟妝點住,

      藏身且喜拙兼藏。

      姚文榮(清朝時期)

      字欣木。江蘇南匯(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詩人。

      有關姚文榮生平事迹不詳。

      附録詞一首:

      周浦竹枝詞

      十丈長繩着地拖,

      今朝開始丈官河。

      諸君尺寸須細量,

      莫當看花走馬過。

      姚有彬(清朝時期)

      字藝諳。江蘇南匯人(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詞人。

      姚有彬丹徒教諭,著有《藝諳吟稿》。

      附録詞一首:

      周浦竹枝詞

      月和橋畔月凌空,

      猶鏡當年太守忠。

      如此烽烟如此月,

      駐防誰是晋袁崧。

      姚應仁

      生卒年、字號、籍貫皆不詳。

      姚應仁著有《詩述述》一捲等。

      姚昺

      生卒年、字號、籍貫不詳。

      姚昺著有《永州府志》十卷。

      姚明善

      湖南臨湘人。生卒年不詳。

      姚明善官至監察御使一職,其於任職期間,曾隨平江伯陳瑄開鑿運河。

      姚文光

      生卒年不詳。湖南臨湘人。

      姚文光官任江西贛州知府一職,兼護理吉南贛寧兵備道等事。

      姚其旋

      湖南武陵人。生卒年不詳。清代官員。

      姚其旋官歷任清知縣、松江府同知等職。

      姚華瓚

      湖南東安人。生卒年不詳。經學學者。

      姚華瓚精於研究《易》學。著有《卜易正斷》。

      姚連昇(清朝時期)

      湖南長沙人。生卒年不詳。清代官員。

      姚連昇爲清軍湘軍將領。曾以戰功官任提督一職。

      姚紹崇

      湖南益陽人。生卒年不詳。學者。

      姚紹崇著有《論語衍義》、《廣西志略》等。

      姚大節

      遼寧省廣寧衛人。生卒年不詳。清代官員。

      姚大節曾任駐守遼陽副總兵等職。

      姚承光(清末民國時期)

      生卒年、字號、籍貫未詳。武術家。

      姚承光爲中國意拳第三代衣鉢傳人。姚承光自幼隨父姚宗勛先生學習意拳。其聰慧思敏,刻苦專研,善於思索,並得到嚴師慈父姚宗勛傾囊傳教。姚承光功力深厚,爐火純青,多年來接受過中外各路搏擊高手的挑戰,雖每戰必勝而不驕。姚承光的學生遍及海内外。

      姚承光歷任北京武協意拳研究會會長、宗勛武館館長兼總教練,在廣東、山東、貴州、河南、山西、河北等全國各省市創立意拳研究會,且身兼名譽會長及總教練之職。姚承光爲香港意拳學會技術顧問、香港姚氏意拳紀念研究會名譽會長、日本太氣拳總會名譽會長、波蘭意拳學院名譽院長、韓國意拳研究會名譽會長、英國意拳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

      姚承光著有《中國意拳》一書及意拳系統學習教材。姚承光子承父志,爲弘揚光大意拳不遺餘力。

      (注:姚宗勛先生係意拳創始人王薌齋之衣鉢傳人。)

      姚嘯鬆(清末民初)

      字墅樵。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詳。近代畫家。

      姚嘯鬆擅繪畫花卉、翎毛、走獸皆能。

      姚景崇(晚清時期)

       字翊唐。奉天(今遼寧省沈陽市)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詞人。

      姚景崇官邑令。生平事迹不詳。

      附詞一首:

      小重山懷叙彝上人

      翠碧青藤白板扉。

      山南樓隱處、晚煙迷。

      年來頻訪遠公蹊。

      清潭久,

      鬆下露沾衣。

      一别幾多時。

      蕭疏黄葉墜、動離思。

      囊中撿得舊時詩。

      人何在,

      宛在水中湄。

      姚期穎(清朝晚期)

       字昇秀。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詞人。

      有關姚期穎生平事迹不詳。

      附詞一首:

      蘇幕遮

      柳將殘,

      荷漸倒。

      裊裊寒煙,迷却歸飛鳥。

      庭院深沉人語少。

      只有嬋娟,

      窺見羅幃悄。

      别多時,

      人易老。

      百尺紅樓,望斷西陵道。

      劃斷欄杆愁未了。

      落盡殘星,

      又見紗窗曉。

      姚汭

      字水北。江蘇金山(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詳。貢生。

      姚汭著有《二十三桂堂詞》一捲。

      姚直甫(清末民初)

      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雕刻工藝師。

      姚直甫喜愛飼養秀眼鳥,自製金絲籠,對籠絲眼的步弓雕得節節不同,使人無法仿傚。因此“直甫籠”成爲重金所不易購置的骨董一般稀珍。姚直甫還能製作秋蟲的竹籠等小品,雕刻也極其精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1: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翰、姚筠等

      姚翰(清朝時期)

      字元白。廣東人。清代畫家。

      姚翰於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作《六賊鬧彌院圖》,姚翰的作品畫法近似漫畫。

      姚士章(清道光,咸豐年間)

      字鬆圃。江蘇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代評話藝人。

      姚士章師承評書名家章漢明。其以説《水滸》著稱。姚士章書路廣闊,吐字清晰,絲絲入扣,刻畫人物惟妙惟肖,有“活魯智深”之稱。姚士章尤善即興創作,穿插噱頭幽默熨貼。

      以往評彈説唱多用中州音韵,自其開始改蘇州方言。姚士章爲蘇州評彈“後四家”名家之一。

      姚筠(清代晚期)

       字俊卿,號山懈雪。廣東番禺(今廣州市)人。清代畫家。

      姚筠於同治六年(1867)優拔貢生,同治十二年(1873)中鄉舉。後任饒平縣學訓導,學海堂學長。

      姚筠工詩善畫,山水仿倪瓚,吴鎮。姚筠尤精於畫鬆。同治、光緒年間,其與名家陳璞、李啓隆鼎足於廣東畫壇,一時聞名於粤。年八十七歲時去世。

      姚文棟(1852—1929)

       字志樑、東木、景憲。江蘇上海縣(今上海市)人。外交史學者。教育家。

      姚文棟爲清末諸生,直棣道員,龍門書院的高才生。歷任清朝、國民政府官職。

      姚文棟曾作爲第二届、第三届駐日使團隨員,隨黎庶昌赴日本訪問考察。歸國之後積極開展對日本的研究工作。譯著有《琉球地理志》、《日本地理兵要》、《日本會計録》、《日本師船表》、《海外同人集》、《歸省贈言》、《墨江修禊集》、《重九登高詩》以及《日本國志》等有關日本的著作。他的名聲雖不及黄遵憲,但研究日本著作之多,無人可出其右。《日本國志》非常忠實於《日本地志提要》,不但篇章結構、遣詞造句,就連行款——小字、小標題也悉依原文,并且,譯文流暢,文字煉達。縱觀全文,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學風嚴謹、水平上乘的譯著。黄、姚二人能將如此優秀的著作介紹到中國,這充分説明他們獨具慧眼。姚文棟的《日本國志》送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後,雖然杳無音信,未見刊行,流佈不廣,但和黄遵憲一樣,篳路襤褸之功不可抹,他爲翻譯此書歷經二年九個月的艱辛努力獲得高度評價。

      姚文棟曾在雲貴總督榮禄等人幕府中協辦務洋。著有《日本志稿》、《讀海外寄書室雜著》、《天南文編》等。

      弟,姚文枬,爲近代教育家。

      姚文枬(1857—1933)

      字子讓。江蘇上海縣(今上海市)人。近代教育家。

      姚文枬早年以優貢生授知縣,又應鄉試中舉人。兄姚文棟,爲龍門書院高材生,外交史學者。

      光緒二十四年(1898)“新政期間”,姚文枬主持敬業書院,並將之改設爲敬業學堂。同時兼任南洋公學中院教務。姚文枬致力於新學的開創與建設。1902年,姚文丹請準江蘇當局選派項文瑞、曹棟、楊保恒、賈半臻等赴日留學,入東京學院師範學習。

      1904年這批留學生歸國後,姚文丹委派項文瑞主持敬業學堂,曹棟主持養正學堂;還協助楊保恒與賈半臻,創辦私立二十二鋪小學於上海城内愍忠祠。姚文枬親自創辦速成師範講習所於城内半徑園。次年又增辦在一栗庵。一所辦在蕊珠宫。以半徑園爲第一講習所,半年畢業;一栗庵爲第二講所,一年畢業;蕊珠宫爲第三講所,夜間補習。共招生辦了五届,爲上海縣迅速培養了一批新式小學師資。同年,蘇鬆太道袁希勛議改龍門書院爲上海龍門師範學堂,姚文枬與袁希濤、沈恩孚、李平書等力贊其事,並於1905年改定。姚文枬又參與籌組江蘇工業學堂,選派諸翔、諸人龍、唐在賢等赴日本工業專門學校學習,以備師資。

      姚文丹1906年任職於江蘇學務公所,督促各州縣普説勸學所。曾隨使赴日本、俄羅斯、德國等國家。姚文枬還參與勘定雲南與緬甸之間的邊界的工作。

      晚年,姚文枬任江蘇省議會議員,任上海市議會會長,國務議員等職。任續修《上海志》主纂員。

      1933年, 姚文枬逝世,終年七十七歲。

      姚文枬著有《勘界記》等。

      姚錫光(1856—?)

      字石泉、又字石荃。江蘇丹徒人。清近代官員。

      姚錫光爲1883年戊子科舉人。其早年先後任李鴻章、張之洞、李秉衡之幕屬。

      1903年,姚錫光與人合辦華北一所女子學校。後任安徽石埭、懷寧等縣知縣和州、直隸州知州。

      張之洞任湖廣總都時,姚錫光被任爲陸軍學堂監督。1907年任陸軍部左丞。1909年轉任殖邊學堂監督。不久,昇任陸軍部右侍郎。1911年曾參與組織帝國憲政實進會。

      辛亥革命後,姚錫光歷任蒙藏事務局副總裁,口北參宣撫使查撫津保被灾商民專使等職。1914年任參政院。

      姚錫光著有《東方兵事紀略》等。

      姚文焯(1857—1908)

      一名作文倬,字純伯,號稷臣。浙江省仁和人,一作杭縣(今皆屬杭州市)人。清代官員。

      姚文焯爲清朝末期光緒十六年(1890)進士。任翰林院檢討,光緒二十八年(1902), 姚文焯出任雲南學政。後官任福建提學使。

      光緒三十四年(1808),饒漢禪以鹽大使在福州候補,累數歲不得一差。姚文焯見其文詞艷雅,才華頗具,嘆日:“差官中有此人,吾竟勿及知,真埋没英雄矣。”遂恭延入府,親授其兒女求學讀書。

      姚文焯頗通新學。

      姚文俊(1857—1924)

      字彦英,號梅歙、晚號醒翁。浙江杭州人。近代畫家。

      姚文俊爲晚清秀才出身,善畫梅花,亦擅長畫山水及花卉。

      姚晋圻(1857—1916)

      安彦長,號東安。湖北羅田人。清代教育家。

      姚晋圻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1895年散館,授刑部主事。次年應張之洞邀請,受聘兩湖書院史學教習。

      1898年初, 姚晋圻赴京任職,參與戊戌變法。變法失販後歸故里,閉門著述。後任黄州經古書院院長。1901年,姚晋圻拒絶張之洞復任兩湖書院教習之邀請,要求全權處理史學課程及教法。次年初,張之洞允其求,復任兩湖高等學堂(原兩湖書院)教職。次年底,改任勤成學堂副總教習。後歷任湖北學務處議紳、羅田師範傳習所監督、黄州師範監督、勤成學堂監督等職。

      1907年,姚晋圻任湖北存古學堂教務長兼史學教習,采用“吝學科分年教法”。其力求保護國粹,貫徹“中學爲體”的宗旨。歷兼《湖北通誌》幫總纂、禮事館顧問官、法律館諮議官、湖北教育會會長、湖北諮議局議員等職務。

      辛亥革命後,姚晋圻思想更大改變。擔任湖北教育司司長後,推行《壬子學制》,貫徹新的教育宗旨,提出“才能須應萬變,學業豈拘五經。”, 姚晋圻主張教育内容的科學化和教育管理的民主化,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并親自派選大批學生出國留學,對湖北省教育的轉軌貢獻卓著。

      姚晋圻於1916年逝世,終年六十一歲。姚晋圻著有《漢志礦地記》、《九宫隨釋》、《尚書箋注》、《公羊春秋箋注》、《小學箋注》、《東安日程》、《人格説》、《小學教育》、《小兒教學法》等。還著有《安東遺書》等。

      姚大榮(1857—1927)

      字儷桓,室名寶穰室、惜味道齋。安順府普定(今貴州省普定)人。畫家。收藏家。

      姚大榮精於法家言,能詩文。尤其愛好研究考鑽金石、碑版、書畫。其畢生不遺餘力搜購收藏。姚大榮於民國十六(1927)年去世,終年七十歲。

      姚大榮著有《墨緣匯觀撰人考》、《寶穰室書畫志略》、《惜味道齋集等》。

      姚海珊(1858—1942)

      别名淮清。廣東平遠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海珊早年到南洋經商,受西方影響,思想進步。其堅决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並積極參與。辛亥革命後,姚海珊即時回國,不久出任廣東北伐軍軍需部部長。歷任國民政府廣東省平遠縣縣長、廣東印花烟酒税羅定征稽所所長等職。姚海珊於任職期間逝世。

      姚丙然(1859—? )

      字菊仙。號淡人。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學者,畫家。

      姚丙然於清光緒十二(1886)年科舉進士及第,授編修。光緒十八(1892)任會試同考官,之後官任侍讀學士。光緒二十三(1897)年,姚丙然出任山東學政,後被革職。歸故里後爲美人李佳白所設的尚賢堂當主講。

      姚丙然擅畫花卉,其曾仿蔣廷錫水仙天竹,饒有天趣。其學識淵博,且多才多藝。但其爲人頗爲自負,一度力扶翼孔教。

      姚昌頤,爲姚丙然兒子。亦爲畫家。善畫,尤擅花卉、山水。

      姚德勝(1860—1915)

      名克明,號峻修。廣東平遠人。教育實業家。

      清末民初華僑巨富,當時人們雅稱其爲“姚百萬”。

      姚德勝早年赴新加坡,後赴馬來西亞,經商成巨富。後姚德勝轉向礦産實業,遂成爲馬來西亞華僑經營礦業的第一人,不久成爲超級大財主。姚德勝爲人豁達大度,性情豪爽,樂善好施。其先後在新加坡創設霹靂嘉應會館,中華總商會,礦務農商總局。

      爲使當地華僑子女接受教育,姚德勝創辦了霹靂小學、中學,資助應新、明德兩校的發展; 姚德勝十分重視中華古老文化的傳授,重視漢文,漢語的教學。

      1892年,黄遵憲任清廷駐新加坡總領事時,曾慕名拜訪姚德勝,兩人一見如故。

      姚德目勝十分關注祖國家鄉,1900年故鄉大旱,其捐巨資賑濟灾民。黄河水灾,其一次就捐白銀六萬兩賑灾。辛亥革命興軍,又慷慨解囊七萬銀元作軍餉。後來姚德勝接受黄遵憲的建議,捐巨資在故鄉創辦芝蘭小學,購置學田,廣備圖書。又捐資擴建平遠縣立中學學堂。還對梅縣東山中學、焦嶺縣立中學學堂及大柘鄉景清、回民兩小學也多有資助。

      姚德勝深知道教育是自强之本,故其從不惜捐巨資助學。後因濟灾興學之功,姚德勝被清政府授予資政大夫銜,光緒皇帝賜給其“樂善好施”。姚德勝還被英皇頒賜”和平爵士”稱號。中華民國成立後,姚德勝繼續資助家鄉發展教育。被國民政府授一級“嘉禾勛章”。 姚德勝於民國四年(1915)逝世,終年五十五歲。

      姚虞琴(1861—1961)

      名景贏、字漁吟。原籍浙江杭縣,寓居上海。近代畫家。

      姚虞琴曾任上海中國書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文史館館員。

      姚虞琴擅長中國畫,兼及書法、詩文、鑒賞。尤擅畫蘭及梅竹,陰法明人,上追元人趙孟頫、鄭所南,尤以寫蘭蜚聲江南。姚虞琴曾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於民國時期在《北平晨報》發表了著名論文《中國人物畫的表現與背景》(摘自《百年中國美術經典》)。

      姚虞琴於1961年逝世,年終一百歲。著有《珍帚齋詩稿》。

      姚事敬(1862—1944)

      福建晋江人。愛國華僑。教育實業家。

      姚事敬年幼時家貧,僅讀了四個月的書。長及青年, 姚事敬頗有膽識,涉遠洋去菲律賓開拓。

      從唐山到小吕宋,要過三道關:氣候差异關、語言關、謀職技藝關。他睦族以禮,交友以誠,處事平和、忠信、篤敬,獲得菲邦人的敬重。姚事敬在希臘禄萬社開設米行,生意興隆,事業蒸蒸日上。即回到故鄉建新居。見鄉鄰仍爲貧窮所困,即慷慨解囊,買大字(出國護照)提携堂親和親戚往菲律賓。   

      在异國謀生的經歷中,姚事敬深深地感受到文化素質在謀生中的作用。於是他竭力主張在家鄉興學,培育青年人成才。

      1918年,他與鄉僑姚宗榮歸國,會同伍堡五社賢達等商議,倡議合辦新校。創辦毓麟(後稱嘉排)小學。達成協議後,鄉衆公推事敬任董事長,聘請蔡建安任校長。在晋江,開了由私塾轉辦學堂的先河。姚事敬受解放婦女新潮的影響,兼辦女學部,名曰毓秀,動員學齡女童入學,爲伍堡培育了許多受新文化影響而成長的婦女。  

      辦學難,鞏固辦學更難。姚事敬在聘請師資上下功夫,繼蔡建安之後,黄時珍、王珍駕、姚章勝先後繼任校長。毓麟小學能堅持辦學,長盛不衰,既得力於董事長,也得力於董事會的鼎力支持。辦學經費,除鄉親捐助外,主要靠旅菲澄江同鄉會匯寄。旅菲華僑,經商者慷慨解囊,打工者也熱心捐獻。鄰近村莊的學子來毓麟就讀的與日俱增。   

      1941年,應届畢業生參加晋江縣會考。毓麟小學與泉州新隅、西隅、金井毓英小學並列獲奬,在全縣數百所小學中名列前茅,聲譽播及泉南。  

      姚事敬矢志興學,樂善好施,扶危濟困。鄉鄰有糾紛,都請他去調解。居古盈的宗親患賊偷,處境不好,他發動族親幫助其搬來伍堡,爲其安排好住宿。親戚遇時疫四人卧床不起,他於每天晚飯後,提一盞小燈前往關照,深夜方回。對待孤寡,他時加接濟,鼎力扶持。鄉衆贊他有魯仲連之高風,聲名遠播,連安海、内坑都請他去做“老大”,調解民事糾紛。  

      姚事敬晚年,值太平洋戰争爆發,其在飢寒中度日,親友對其有所接濟,一一記在小册子上,囑咐後輩報恩。最令人敬佩的是:姚事敬在一生最困難的時期,仍不忘教育事業。僑匯斷了,毓麟小學經費成問題,他憑着自己的威望,發動鄉賢籌資辦學,以免衆學子輟學。  

      1944年姚事敬去世,年82歲。此時家中經濟拮據,從簡落土。抗戰勝利後,其子姚淇清及家族成員數十人歸國,爲父設道場做功德進行追悼,儀禮非常隆重。治喪時,姚淇清找到其父遺留的小册,即按“濟一答十”對曾資助父親晚年生活的鄉鄰進行酬謝,完了乃父有恩必報之夙願。此事在晋南傳爲佳話。

      姚振鐸(清朝時期光緒年間)

      字省群。安徽黟縣人。清代畫家。

      姚振鐸能詩尤精於繪畫。

      姚倚雲(1864—1944)

      室名藴素軒。安徽省桐城人。學者。

      姚倚雲工詩詞。著有《藴素軒詩稿》載於191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婦女雜誌》。又有《青玉案》、《好事近》等詞。亦載於《婦女雜誌》。

      姚倚雲在民國之初年任南通縣女子師範校長,曾在《婦女雜誌》發表論文《論爲繼母之義》。

      姚承祖(1866—1938)

      字漢亭,别字補雲、又號 性居士。江蘇吴縣(今蘇州)人。建築大師。

      姚承祖出身於營造世家。自幼受家風影響,對建築設計頗有興趣和天分。姚承祖於十六歲時綴學從梓並精熟其父祖姚璨庭所著《梓業遺書》五卷。1912年創建了蘇州魯班協會,併當選會長。姚承祖曾任教於蘇州工業專科學校,講授建築學。

      姚承祖畢生致力於建築事業,凡邑中所大營造,均出自其手筆。經其設計、建造的建築,許多已經佚失,僅現今所知的有四處:蘇州怡園的藕香榭、吴縣光福鄉香雪海的梅花亭、靈岩山的大雄寶殿及木瀆鎮的嚴家花園。

      姚承祖以數年經營建築的經驗和心得,謙諸家之長,繪成《補雲小築圖》長卷,由其師鬱友勤主筆繪成。

      姚承祖所著的代表作《營造法原》,對江南傳統建築的叙述甚爲詳細,被譽爲南方中國建築之惟一寶典。

      姚顯達(1867—1924)

       藝名烏面達。福建詔安人。戲曲大師。

      姚顯達爲廣東漢劇烏净。清末光緒年(1908),潮州處江曾集中各名角,以榮天彩爲班名赴滬演出。

      “與京皮簧及越劇相較,未曾遜色,其中黑净阿達,紅净隆玉,老旦耀龍尤稱鐵中錚錚。”上海觀衆評論姚顯達。認爲其手足嫻熟,花樣特多,演《五臺會弟》楊五郎所表演的十八羅漢架,“姿勢面面俱到,處處生色,如觀百象圖無一雷同者”。演(《法門寺》,《劉瑾放官》)一劇,聞名遐邇。

      “清末潮州道曾某觀劇,賞其演劉瑾技藝造詣之高且湛,而惡其作威作福,惟妙惟肖,鄙薄官場入木三分,因詔之作,笞責之,而賞以銀雲”

      姚顯達對廣東漢劇,潮州劇烏净藝術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被推爲烏净宗師。

      姚顯達代表劇目還有《三打王英》、《牛皋扯旨》、《高旺過關》、《戰宛城》、《大香山》、《三家店》等。

      姚煜(1868—?)

      字文敷。浙江寧海人。近代官員。

      姚煜畢業於北京國子監。歷任奉天四平縣知縣、營口交通銀行總辦。1913年9月,姚煜任兩淮鹽運使,1915年去職。1917年年任金陵關監督。1919年任江海關監督。1924年復任金陵關監督,1925年去職。

      姚桐豫(1869—?)

      字吾剛。浙江臨海人。近代官員。

      姚桐豫爲清代秀才。後赴日本留學,入法政大學。畢業後回國,姚桐豫歷任廣西撫署秘書,桂林地方審判廳廳長,廣東審判籌備處處長等職。

      1912年調任浙江都督府秘書長兼法制局局長,後改任江蘇都督府秘書。1913年選爲衆議院議員。

      國會解散後,姚桐豫任就師高等檢察廳檢察官。1916年國會恢復,任衆議院議員。1917年任護法國會衆議院議員。1922年國會第二次恢復,仍任衆議院議員。

      姚彭年(清朝時期)

       字小賓。江蘇如皋人。生卒年不詳。清代詩人。畫家。

      姚彭年爲光緒十七年(1891)舉人。其詩文有較高造就。工畫,尤善畫梅花,枝干蒼老、花蕊婀娜、相映成趣。

      姚秋園(1871—1952)

      又名梓芳,字君慤,别號覺庵、岐山老民。廣東省揭陽縣人。古文學家。

      姚秋園出身於書香世家,幼讀四書五經,秉承家訓,力學不倦,先後就讀廣州“雅書院”、廣西桂林第二師範學院、北京大學。1912年,以第一名的優异成績畢業於京師大學文科,按當時的“畢業奬勵章程”規定,享受狀元待遇。

      姚秋園歷任法部主事、廣西第二師範校監、北京高等實業學堂人倫道德課講師。民國期間歷任暹羅華僑宣慰使、潮梅行政考察官、潮梅司法官、廣東禁煙督辦、潮州税務局長、汕頭黄金局長、全國烟酒駐滬辦事處代表、福建銀行監理、浙江省復選監督官、浙江上捐局和清湖海門統税局長、學海書院教授等職。

      姚秋園爲清朝廪生、舉人,乃一介書生,然出仕十餘載,嚴謹自律,秉公辦事,令人折服,每到一處均備受官僚民衆等的交口稱贊,官聲、政績甚著。

      姚秋園是蜚聲百粤的著名學者,一向治學態度嚴謹,不以科名利禄爲重。出任地方官之後,堅持學以濟世,不隨波逐流,極力追隨當時頗有影響的清代散文流派桐城學派,主張學習《左傳》、《史記》等先秦兩漢散文和唐宋古文學家韓愈、歐陽修等人的作品,講究“義法”,要求語言雅潔,以陽剛陰柔分析文章風格。提倡文章合爲“時用”,要“言之有序,有勢”,“義以爲經,而法緯之,然後成體”。

      姚秋園在窮盡心血著成的《古文辭階》中,極力推崇所謂“桐派八美”,陽剛之美曰雄、直、怪、麗,陰柔之美曰茹、遠、潔、適。並將此八言作十六字贊,概括文章的立論、觀點、技巧。

      姚秋園 特别强調寫文章的重要性,認爲文字爲—國國性命脈所係托的表現,“一國國性亡而民族復興何賴焉?”他認爲“學術者左右世界之原動力也,道術冶術皆由學而出,他强調“文章者,天下之公器也”,什麽時代都不容忽視。

      關於讀書的方法,姚秋園將出書籍分爲三類:涉措之書,專精之書,誦讀之書。他主張好書好文不厭多讀,必作筆記,才算善讀書。他著述時堅持獨立見解,不苟隨時;對待科學態度,他主張獨立思考,不輕爲古人所愚。

      道光宣統年間,魏源、鄭觀應、林則徐等有識之士,主張學習西方人長技以爲已用,深得姚秋園贊同。

      姚秋園主張讀書應求真才實學,畢業與學成不能混成一談。此一學術觀點,在當時及後來都發生了巨大的影響。

      姚秋園爲官爲民數十載,到過星洲、暹羅、北極關外,往來於吴越之間,始終没有忘記服務桑梓。他爲家鄉鳳林創建養志小學,拿出自己全部科舉奬學金,培養人才,造福後代。

      1930年,廣東當局有意推動各縣成立救濟院,姚秋園以黄岐老民名義上書,成立董事會,姚秋園帶頭捐資,推縣長謝鶴年爲理事長,擇院址於進賢門外,購地十五畝,僅數月該院建成,内分六個所,即貧民、教養、養老、育嬰、殘廢、瘋診。揭邑重印正續志,推姚秋園爲總編纂,他持論甚公。

      姚秋園於1952年逝世,享年76歲。

      姚秋園著述甚豐,以序言、傳記、墓誌銘、雜文爲最多。有《秋園文鈔》、《覺庵叢稿》、《廣西辦學文稿》、《過庭雜録》、《困學廬筆記》等。《新古文辭類纂》收有其四篇文章。

      姚守先(1871—1925)

      字謹之、又字警之。陝西省西鄉人。近代教育學者。

      姚守先曾任本邑勸學所總董,辦理白話報《勸學報》,創立初等小學。

      姚守先歷任縣立高等小學國民經學教員、中學校學監兼國文教員。1913年,姚守先當選爲衆議院議員,國會解散後歸故里,仍從事教育工作。1916年恢復國會時仍任衆議院議員。1917年任護法國會衆議院落議。

      姚憾(1875—1924)

       字恨吾。安徽桐城人。近代學者。教育工作者。

      姚憾早年赴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研究法政,加入同盟會。

      回國後,姚憾於1912年任北京國民大學專門部主任,1914年任吴淞中國公學校長,1915年任中國學院校長等職。

      姚憾於1924年逝世,年四十九歲。

      姚錫舟(1875—1944)

      字錦林。上海人。近代實業家。

      姚錫舟幼年就讀私塾,後到上海英租界爲外國人做球童拾網球,又轉至馬路當小工。小包工。

      1900年,姚錫舟創辦姚新記營造廠。1905年投標建造上海電話大厦。1906年又投標上海外白渡橋部分工程和在中華紗廠等六大工程。

      1921年,姚錫舟與陳光甫、榮宗敬等等組中國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926年,姚錫舟承包南京中山陵墓主體建築工程。其後,又在江蘇龍潭創辦中國水泥廠及大通紗廠等。均任董事長或總經理。成爲富甲一方的實業家。姚錫舟於1948年逝世,終年六十九歲。

      姚華(1876—1930)

      字重光,號茫父、一鄂、弗堂先生、秋草詩人。自署蓮華盒。貴州省貴築(今貴陽市)人。書畫家。學者。教育家。

      姚華自幼就喜愛詩書作畫,極具天賦,且才智超衆,得名師嚴修(範孫)、莫友之、鄭珍賞識和指授,書畫技藝益精。1904年,姚華經兩次科舉及第進士。後東渡日本留學,進入東京法政大學銀行科學習。姚華於1907年回國,擔任郵政司司長(郵傳部主事),後受聘於尚志學堂、殖邊學堂、清華學堂教文史課。

      辛亥革命後,姚華被選任貴州省臨時議員,後於國民大學、朝陽大學、北京高等師範任教國文。1919年,姚華受聘於北京藝術專門學校執教,與畫家陳師曾、陳半丁等共事。其性情重義,人緣極佳。姚華曾與齊白石、陳師曾、王雲等畫家合作繪畫。代表作有《杖藜扶我過橋東》等。

      姚華的作品以山水爲主,其最仰慕北宋山水之雄偉,但其筆法却傾向於碑學書風,尤其注重從漢魏刻石、畫像磚之中汲取精華;姚華之畫喜長幅持軸,將崇山峻嶺置其間,作法簡檏,作品顯得極其大膽的結構與傳統的不同。有時是詩,有時是題記,豐富而高雅。其畫作出類拔萃,獨樹一幟。北京肆廠出售的銅墨盒銅壓尺、銅印章等,大多是出自姚華的手筆,由此可見其文才極其出衆。

      姚華後來創辦了京華美術專門學校,自己擔任校長。姚華作爲民國初期在北京畫壇上甚爲活躍的人物之一。其積極開展新風格,推動了“中國畫學研究會”的活動的發展。其曾出版《藝林旬刊》。並在多所美術院校執教,對北京畫壇殊有貢獻。

      姚華曾爲政府高官,之後成爲國學大師、戲曲理論大師、書畫家和教育家。史學家鄭天挺論其詩書畫説:“貴築姚先生以文章名海内三十餘年……出其餘緒,以爲書畫,見者驚爲瑰寶,而文名反爲所掩。”文獻家張舜徽認爲:“可知姚華之爲學,博學廣營,根底雄厚,徒爲書畫之名所掩。”姚華與周大烈、陳寅恪、樑啓超、王夢白、齊白石、陳師曾、梅蘭芳、程硯秋等友好相知,交往密切,名重於時。

      同時,姚華又是一個學者型、有個性和富於創新力的書法家,“揮灑敏捷,可日書聯楹百幅,尤喜蠅頭小楷,點畫精嚴。”

      可惜,姚華於1930年過早病逝,爲當時一大遺憾。姚華著作頗豐,著有《小學問答》、《説文三例表》、《金石係》、《黔語》、《古盲詞》、《庚午春詞》、《録猗詞》、《弗堂類稿》等。

      姚鑒(1913— )

       字太堅, 號茫子。考古學家。

      姚鑒爲姚華第四子。清華大學畢業後,東渡日本留學,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院,繼續研究考古學。姚鑒後來成爲日本考古名家原田叔人的弟子。先後到朝鮮各地作訪古旅行。

      姚鑒歸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考古組主任等職。撰有《營子古之壁畫》、《從考古學上所見之東北文化》、《日本南畫卷》等。

      姚宇陶(1876—1939)

      廣東平遠人。近代詩人。

      清朝宣統元年(1909),姚宇陶於科舉中被選爲拔貢。姚宇陶工詩、善文。姚宇陶著有《潜園詩草》、《詩聯栓存》、《平遠婦女俗咏》等詩集。美國留學歸來後,歷任國民政府交通部廣州航政局局長等職。

      姚伯龍(1905—),字飄雲,姚宇陶次子。自幼好學,姚伯龍南京大學經濟係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先後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獲地方自治與經濟學碩士學位。歸國後,歷任國民政府交通部廣州航政局局長、廣東銀行新加坡分行經理等職。

      姚鋐(1876—?)

      字景庭。山東歷城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宏早年赴日本留學,入法政大學學習。1907年畢業回國。1913年任山東濟西道觀察使公署秘書。姚鋐歷任雜税所主任,統計科科長等職。

      1926年,姚鋐任全國烟酒事務署秘書;同年任鎮威軍第三、四方面軍團參謀。1927年任團部政務秘書主任、全國官産督辦公署會辦。1929年任最高法院東北分院總務科科長。1930年任河北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廳長。1931年任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

      姚翰卿(1878—)

      字介忱。黑龍江省青岡縣人。近代實業家。

      姚翰卿曾在黑龍江辦理荒務、創設學校,並組織修築吉林雙城縣輕便鐵路及創辦電燈公司、電話公司等實業體系。

      1913年,姚翰卿被選取爲參議院議員。國會解散後,姚翰卿歸故里,專注大力發展實業。1916年恢復國會,任參議員,1917年任護法國會議員。1922年第二次恢復國會,仍任參議員。

      姚學珍(1878—1961)

      字鏡溪,號鏡溪山人。山東文登人。學者。

      姚學珍自幼穎悟好學,尤以楷書見長。1896年登州府試焦秀才。科舉制度廢後,其曾入京齊魯學堂(北大附屬)攻讀二年。姚學珍後歸鄉致力鄉里教學,歷二十餘年,頗獲聲譽。

      姚學珍一生文作多散佚,唯遺有《周易疏義》手稿一部,近二十萬字。散詩二百七十七餘首,短文七篇,雜鈔二十餘篇,分别收入《邊地詩草》、《饒河縣誌》七十餘篇(首)。出版有《姚鏡溪集》。

      姚達深(1878—1962)

      廣東省東莞縣人。武術家。

      姚達深出生於武術世家,祖父姚茂積,父親姚旭祥皆爲少林寺俗家弟子,精通武術。姚達深自幼好武藝,生性好强,少年時常常找人比武,因功夫不精,屢屢戰敗。但其不餒氣,反而刻苦練武不綴,輕過多年的磨煉,終於學得一身好功夫。後獲父親准許,到外鄉去當武術教頭。

      姚達深先後到過博羅、增城、廣州等地當功夫師傅。積極致力研修南拳武術。據傳,有一次姚達深曾掄起拳頭,朝一堵青磚墻擊去,把墻砸凹,青磚碎散鬆脱,把尋事挑撥的地痞嚇跑。經過數年的修煉,姚達深拳術精湛。

      1933年,姚達深接受國民軍方的邀請,在廣州跟日本武士高手比武,賽前, 姚達深簽了生死狀,在擂臺上,姚達深與日本武士進行數番較量,姚達深最終擊敗對手,不負衆望,雪耻”東亞病夫”,爲中國人争光。

      姚寶來(1879—?)

      别字志善。河北省大興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中將。

      姚寶來於武衛軍左翼隨營學堂步隊、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第二期步隊畢業。歷任保定北洋陸寫速成武備學堂步兵科隊官、洋文班第一隊正教員,隨陸軍部考察團赴日本考察軍事教育。

      姚寶來後任北京貴胄學堂教員、北京政府陸軍部將校講習所教員、京畿軍需處科長、隨團赴法國考察特派員等職。1917年4月任禁工軍械科監督、赴日本美國各國考察軍事隨員等職。

      姚寶來回國後任北京政府軍諮府參謀廳廳長,被北京政府授予陸軍部陸軍少將軍衔。1919年任禁衛軍協統,大總統(馮國璋)府參謀、陸海軍統率辦事處參議、北京政府大總統府高級參議等職。姚寶來被北京政府陸軍部授予陸軍中將軍衔。

      姚寶來先後獲得二等文虎章、三等嘉禾章等。1924年3月任北京政府陸軍部軍械司司長等。同年4月,姚寶來被北京政府住軍府授予榮威將軍,1925年1月被免除軍械司司長職務。

      姚尊(1879—1953)

      字子仙,號壺廠,晚稱壺翁。湖南衡陽人。書法家。

      姚尊自幼受家風熏陶雅好藝事,十餘歲能作小篆,十九歲以策論補諸生,後入師範學校學習,繼而官費留學日本。

      姚尊回國後,創立進修女子師範學校,任校長。後任衡陽市圖書館館長。

      姚尊書法擅長各體,尤以篆、隸爲精。篆書由小篆上溯獵碣,隸書取法《張遷碑》,繼習《堯母碑》、《白石神君碑》等,又喜陳鴻壽之作,取諸家之長,古檏流麗,自成面目。作品多有發表於報刊,有的作品入選書畫集,被收藏或被碑刻。

      姚尊著有《皕甓齋詩文稿》等。

      姚文銎(晚清時期)

      字子讓。上海人。近代官員。

      姚文銎於清末時期任上海全縣學務公會會長、勸學所總董。1909年當選上海全縣學務公會會長,次年當選咨政院議員。

      辛亥革命江蘇獨立,姚文銎任上海市議會議長。1913年當選衆議院議員。

      姚馥春(1879—1941)

      名蘭,字馥春,河北遵化人。武術家。

      姚馥春爲河北形意名家張兆東先生高足弟子,精綿掌、太極、形意、八卦。1928年受李景林先生之邀,姚馥春赴滬,作爲發起人之一,在上海成立了“中華國技學會”。後又與其師弟薑容樵等人成立了“上海尚武進德會”,並任原中央國術館教員。1929年浙江省遊藝大會任監察委員,同年與其師弟薑容樵合著《太極拳講義》一書,並於1930年由上海、南京兩版印刷發行,南京版爲插圖,上海版爲姚先生照片,個别拳照由薑先生增補,推手與其子姚士餘合演。

      《太極拳講義》出版時,武術名家、社會名流及當時的黨政要員爲該書題詞作序,蔣介石爲該書作了“自强之道”的題詞,可見該書在當時之影響。

      《太極拳講義》今已由山西(南京版)、臺灣(上海版)再版。姚馥春一生爲武,嗜技如命,少時從本鄉武術名家有“大槍徐四”之稱的徐明德先生習少林綿掌,後又遇河間人劉曉蘭學得形意。 1909年,姚馥春在鄉與好友薑容樵先生同學太極於保定清苑人湯士林先生。湯士林在京將太極拳(包括太極長拳一套)及干隆年間的手鈔本太極拳古拳譜悉傳姚、薑二先生,並結爲金蘭。

      後湯、薑二先生先後離京,姚馥春亦往天津求藝,與“閃電手”張兆東和“單刀”李存義交誼甚深,並與李存義先生朝夕研練,間得韓慕俠、劉錦卿諸先生指導,十年後列爲張兆東先生門墻(據《太極拳講義》姚先生自序)。

      1928年姚馥春到上海後遍謁大江以南諸老名宿,藝之亦精,薑容樵先生在其所著《形意之母拳》一書中説:能混元力達雙臂者,惟我師兄姚君馥春。

      姚馥春於1941年去世,終年六十二歲。

      姚忠誠(?—1919)

      字敬侯。湖南干城(今吉首)人。近代將領。

      姚忠誠在清朝末年畢業於湖南陸軍速成學堂。辛亥革命時武昌起義,其與黨人密謀響應。湖南省光復後,姚忠誠奉都督潭延密令,派赴湘西各縣籌捐軍餉,後委任爲保靖營參將。

      1916年袁世凱稱帝,張學清在干城任湘軍總司令,委任姚忠誠爲參謀長,後被任爲第一梯團長。帝制取消後, 姚忠誠授干城協副將,兼巡防軍守備司令。1919年姚忠誠調任代理辰、沅道尹。不久, 姚忠誠被讒遇害。

      姚勇忱(1880—1915)

      名志强,原名永貞,號永成。浙江吴興(今湖州)人。近代學者。

      姚勇忱曾在上海學校學習理化,後至紹興。爲大通學堂教師,加入光復會。姚勇忱與楊廉在杭州鳳林寺成立秋社。後赴洛陽,任理化學校教師。

      1909年,協助《中國公報》發行,1912年被推爲中國同盟會上海之部長,後改中國國民黨,任副部長。曾被舉爲衆議院議員。姚勇忱於1915年逝世。

      姚啓元(1881—?)

      字干初。廣東南海人。近代醫療工作者。

      姚啓元畢業於北洋醫學堂西醫專門學校。後赴英國、法國留學,研究醫學。回國後, 姚啓元歷任天津衛生局、天津縣警察署醫生。

      日俄戰争時期,姚啓元赴奉天參加紅十字會工作。姚啓元後歷任軍醫監、鎮安上將軍署軍醫科科長、奉天督軍署軍醫科長兼陸軍醫院院長等職。1927年任遼寧東海關監督。

      姚明輝(1881—1961)

      字孟塤。上海人。學者。

      姚明輝歷任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教習、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兼代理校長、南京國學專修館館長、東南大學教授、上海持志學院國文係教授、上海女子大學教授、上海國學專修館教授、旦華學院教授等職。1957年任上海文史館館員。

      姚明輝於1961年逝世,終年八十歲。

      姚明輝著有《大學姚氏讀本》、《反切源流考略》、《孝經讀本》、《律歷小記》、《禹貢解注》、《漢書文藝志注釋》、《蒙古志》、《學記集義訓俗》《實驗日本造字新法》等,出版有《中國民族志》等。

      姚以價(1882—1947)

      字維藩,號龍門。山西河津人。國民高級將領。 陸軍上將。

      姚以價於1900年期間至太原,考入山西武備學堂。後赴日本留學,入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畢業歸國後,於山西督練公所任職。1909年姚以價任山西陸軍步兵第二標第三營管帶,後轉任第一標第二營管帶。1911年太原起義,姚以價被推爲司令,指揮攻打撫暑。隨後,姚以價被推爲山西革命軍副總司令,率軍到娘子關、固關一帶抗擊清軍。

      太原起義失敗後,姚以價轉赴江西,於李烈鈞部任參謀長。1913年授陸軍少將軍衔。後入雲南,任援滇軍總司令,授將軍府威武將軍。1930年任國民政府軍參議院參議,授命宣撫山西,後任海陸空軍總司令部上將參謀。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以價避居陝西,於1941年被免軍事參議院參議職。1945年授陸軍中將。1947年,姚以價被授陸軍上將。

      姚以價於1947年在西安逝世,終年六十五歲。

      姚以價著有《抗戰實録》,《世風校正》等。

      姚第鴻(1910—1938)

      姚以價兒子,抗日英烈。

      姚第鴻的父親姚以價是同盟會會員,響應辛亥革命率先在山西舉義的首領。

      姚第鴻於193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中共濟南市委委員、團委書記,山東省委委員、司令部副主任等職。姚第鴻領導成立了中共泰安特支、泰安縣委,又活動發展到萊蕪、曲阜等地。

      “九·一八”事變後,在全國抗日救亡高潮的影響下,姚第鴻組織領導了山東省和濟南市學生的南下請願示威鬥争。1932年,姚第鴻擔任共青團山東省特委書記。姚以價發現兒子從事革命活動後,强迫他去日本留學。

      姚第鴻到日本後,參加了社會科學研究會和東京中華留日同學會的活動。

      姚第鴻於抗日戰争爆發前夕回國。“七·七”事變後,到國民革命軍第三路軍政治幹部訓練班工作,不久在中共魯西北特委恢復了組織關係。1937年,姚第鴻等率領訓練班學員240多人,到山東第六區行政,任保安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姚第鴻爲争取範築先抗日做了大量工作,推動範築先任命了一批共産黨員爲所轄縣縣長,很快打開了魯西北地區的抗戰局面。

      1938年11月中旬,日軍3000餘人分三路侵犯聊城。姚第鴻和政治部已撤出聊城,當他發現範築先未按原計劃離開,遂返回城内,被日軍包圍在城内。範築先率衛隊營、手槍連、遊擊營守城,姚第鴻也奮不顧身地參加了戰鬥。部隊與日軍激戰到15日,雙方傷亡都很大。日軍在得到增援後再次强攻進入城内,雙方展開激戰,姚第鴻協助範築先指揮守城,最後在激烈巷戰中壯烈犧牲。

      姚鴻法(1882—1947)

       字蘭蓀。江蘇鎮江人。民國高級將領。陸軍中將。

      姚鴻法早年曾入武昌農學堂學習。後東渡日本,先入成城學校習工科,再入士官學校第三期修習軍事。

      姚鴻法於二十三歲時畢業回國,後任職於兩江練兵處。再赴山西,任督練公所參謀處總辦。成立新軍後, 姚鴻法調任混成協協統。

      1910年,姚鴻法調任山西督練公所總參議。1912年袁世凱任命其爲師長,後調往北京政府總統府任職。不久,姚鴻法辭職,專門從事研究邊疆政治軍事,後赴山西,任督軍署高等顧問。

      1936年,姚鴻法授陸軍中將銜。抗日戰争期間,姚鴻法在湘西被敵軍炸彈擊中受傷。姚鴻法於1947年逝世,終年六十五歲。

      姚薦楠(1882—1967)

       字梓材。安徽壽縣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薦楠爲清朝秀才。畢業於保定陸軍學校速成班砲科,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3年二次大革命失敗後, 姚薦楠赴日本,入日本大學學習法政,後歸國。北伐戰争時,姚薦楠任國民革命軍笫四軍軍團總參議。後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任職。

      姚薦楠於1967年逝世,終年八十五歲。

      姚雨平(1882—1974)

      原名士雲,字宇龍,號立人。廣東省平遠縣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上將。

      姚雨平青年時入嶺東國文學堂,後於廣東黄埔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畢業。

      1907年,姚雨平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黄花崗之役,任統籌部調度課長。同年十一月任廣東北伐軍總司令,領陸軍中將軍衔。

      南北議和後改稱討虜軍,姚雨平仍任總司令。1912年4月所部改編爲中央陸軍第四軍, 姚雨平任軍長,授陸軍中將加上將軍衔。同年8月受聘任總統府顧問。1914年任北京政府總統府諮議。1917年返粤,任護法軍政府顧問。1920年任援閩粤軍總司令部高級顧問兼汕頭衛戍司令。1922年春,姚雨平任大本營中央直轄警備團司令。1923年8月任惠州安撫使。1924年2月任廣東河治督辦。1925年任廣州國民政府參議。1928年後任國民政府監察院委員。

      抗日戰争爆發後, 姚雨平隨國民黨政府入重慶,仍任監察院監察委員。1946年任國民黨政府顧問。1948年移居香港,次年冬返回廣州,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省政協常委、文革中央委員。

      1974年,姚雨平於廣州市逝世。終年九十二歲。

      姚雨平著有《廣東北伐軍回憶録》,《武昌起義後廣東出師北伐的經過》等。

      姚國楨(1883—?)

       字幼枝。安徽貴池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國楨於京師大學堂畢業。歷任廣西軍事公債局駐北京代表、統計委員會副會長、北京政府交通部電政、郵政、航政各處代理司長、郵政司長兼郵政總局長、交通部參事兼總務廳長、勒雲騰内閣交通次長兼公債司長等職。

      直皖戰争後安福係垮臺,姚國楨一度在日本公使館躲藏。後去天津寓居。抗日戰争爆後,姚國楨投敵。1940年任汪精衛僞政府立法委員。次年代理華北政務委員會鹽事管理局局長、河北河渠委員會委員等職。

      姚震(1884—1935)

       字次之。安徽貴池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震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姚震曾在日本司法省及裁判所實習。

      1910年歸國後,姚震爲法科進士、任法部員外郎、大理院推事。1912年新法典經纂會成立,姚震聘爲調查員,相助編訂新法典。後被袁世凱任爲北京政府大理院第一庭庭長,兼北京政府司法會議會員。1913年夏,兼總統軍事法律顧問。未幾又兼甄拔司法人員會審議員、政治會議委員。

      1915年, 姚震任司法官懲戒委員會委員。1918年夏,兼高等捕獲審檢廳廳長,任大理院院長。姚震爲安福俱樂部主要成員之一。1922年任段祺瑞秘書長。1924年任臨時法制院院長。1927年至1928年任司法總長。

      姚震於1935年逝世,終年五十一歲。

      姚菼(1884—1969)

       字農青。安徽桐城人。教授、館員。

      姚菼自小在家研習古典文學,後於上海南洋公學肆業。1909年由省派赴英國, 姚炎入皇家學院礦冶預科,後轉歇非大學冶金本科。期間曾因事回國。姚炎曾在本縣中學任教,旋復赴英國續學,畢業後進工廠實習。

      姚炎於1916年回國,但其所學無法施展。次年任北京國民大學英文講師。不久,該校停辦。1923年任陸軍部技正,實爲閒職,兼北京大學、交通大學講授國文。1931年回院,任安徽大學國文教授,講詩、古文、兼課冶金化學。1934年任北平大學國文教授講經、子、詩、古文及漢魏樂府。1947年姚炎應兼燕京大學特約詩學講師。

      1949年北平解放後,姚炎入華北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1951年被聘爲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69年,姚炎因病逝世,終年85歲。

      姚菼著有《二南解症》、《煉鋼小史》、《選讀百詩的意見》等。

      姚南薰(1884—1917)

      别號勤堂,别字琴堂。陝西省商縣人。國民將領。

      姚南薰於陝西陸軍小學堂、北京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畢業。1914年11月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兵科畢業。後返回陝西陸軍服務。

      姚南薰歷任陝西陸軍第四陸軍混成旅(旅長葛光廷)步兵第八團排長、連長、團副及陝南鎮守使署參謀等職。

      姚南薰參與陝西討伐袁世凱軍事活動,組織陝西討袁護國軍並任參謀長。後因事泄被陝西都督陸建章逮捕。經嚴刑拷打審問,姚南薰仍然堅貞不屈,最後於西安遇害。

      姚萬瑜(1885—1909)

      字碧樓。廣東平遠人。國民革命先烈。

      姚萬瑜早年於廣州求學,期間結識趙聲、朱執信、姚雨平等人,共同密謀革命。

      1908年,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相繼死去。姚萬瑜與鄒魯、趙聲等擬策動廣東清兵巡防起義,並由譚馥散發“保亞票”以籌集資金作爲聯絡經費。之後因事情泄露, 姚萬瑜不得不隨鄒魯赴香港避難。

      姚萬瑜因奔波勞累過度致病,於1909年病逝,年僅二十四歲。

      民國元年(1912),姚萬瑜被民國政府追認爲開國先烈。

      姚任支(1885—?)

      又名任之,别號仲伊。安徽省阜陽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任支於北京陸軍大學第二期畢業。1906年10月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第二期步兵科畢業。1907年10月,姚任支考入北京陸軍大學學習,1908年12月畢業。

      1912年5月,姚任支任北京政府參謀本部第四局局長。1914年3月,姚任支被北京政府陸軍部授予陸軍少將軍衔。1915年12月任北京政府參謀本部第三局局長等職。

      1921年10月免職。姚任支先後獲得北京政府頒發三等寶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等。

      姚生範(清朝晚期)

       字小琴。湖南慈利人。近代革命義士。

      1900年,姚生範參與謀劃反清起義,其與李生芝在慈利縣召集了數十營的軍隊,準備起義。後因事泄被捕,入獄監禁三年。

      後來姚生範東赴日本留學,主修金融。歸國後,姚生範曾入東三省將領趙爾巽幕,爲自立會成員。

      姚斌(1886—1911)

      字儀卿。湖北沔陽人。國民革命烈士。

      姚斌幼年從李長齡教讀,後投軍。畢業於陸海特别小學堂。

      1911年武昌起義,姚斌任都督參謀。姚斌後與熊世藩等赴清軍輜重八營説降,於當年八月被管帶蕭安國逮捕殺害,年僅二十五歲。

      姚和清(1886—1972年)

       字仁航,號承志。浙江寧波人。眼科專家。

      姚和清幼年時父親身亡, 母子二人相依爲命。雖其家境清貧,母親仍設法令其進私塾讀書。及其成年後,母親病亡,姚和清痛哭之餘,發憤立志學醫,隨舅父鄒明輝學習眼科。

      1909年,姚和清開始在家鄉行醫,臨診治病,一絲不苟。姚和清對疑難危疾,刻苦鑽研。並經常向寧波内科名醫範文甫、洪醉樵、沈仰峰等請教。姚和清曾因治癒一名失明二十餘年的患者,醫名鵲起,一時求治者衆。

      1935年,姚和清遷居上海。姚和清在眼科界頗有名氣。先後擔任四明醫院、華東醫院、鐵道醫學院中醫眼科顧問, 北京中醫研究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中醫眼科主任等職。曾被評爲醫衛一級專家。

      姚和清著有《眼科证治經驗》, 並撰寫《中醫對原發性青光眼的認識與治療》、《球後視神經炎及其萎縮的認識與處理》、《針灸治療白内障的初步介紹》、《砂眼中醫簡易療法》、《中醫對角膜軟化症的認識》、《用全蝎陳皮合劑治療急性泪囊炎病例報告》等論文多篇。

      兒子姚芳蔚,繼承其業,亦爲上海眼科名醫。

      姚芳蔚(1921— )

      浙江寧波人。眼科專家。

      姚芳蔚出身於中醫眼科世家,自幼受父親姚和清的影響,對醫學尤有興趣,得父悉心指授,爲日後之學,特别是眼科醫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46年,姚芳蔚通過醫學執業考試,懸壺滬上。1952年進入上海市眼科防治所。姚芳蔚曾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中醫學會眼科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第一届理事會顧問,上海市第一、第二届食療研究會理事、上海中醫藥雜誌編委會委員、中國傳統醫療康復旅遊服務部高級醫學顧問、上海市高級科學技術專業幹部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中醫科專業評審組成員。上海市第三届食療研究會理事顧問、上海市中醫藥大學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上海國際健康醫療中心專家委員、《中西醫結合眼科》雜誌主編等職。曾獲1979年、1981年上海市衛生局先進工作者稱號。1995年被評爲“上海名中醫”。載入《上海當代名醫列傳》、《中國當代醫界精英辭典》、《中國名醫列傳》、《當代世界名人傳》及《國際著名醫學專家傳記》之中。

      姚芳蔚發表論文60餘篇,著作有《眼科证治經驗》、《眼病食療》、《眼底病的中醫治療》、《五官科手册》、《兒童眼病診治》、《近視弱視患者必讀》、《中醫眼科全書》、《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眼科名家姚和清學術經驗集》、《眼底病中醫治療臨床研究》等。

      姚洪業(1887—1906)

      原名宏業,字劍生,號競生。湖南益陽人。革命教育義士。

      姚洪業年少志高,後萌反清革命之心。因其慕朱洪武(朱元璋)、洪秀全所成就的事業,易名洪業。

      1904年,姚洪業考入長沙明德學堂甲班,學業和思想大進步。次年初, 姚洪業與甲班同學一起公派日本留學。入東京鐵道學校,,並加入留日進步學生活動,參加同盟會。姚洪業首創保護路礦主權,建議專設“路礦學校”,並與楊卓林等人一起,在神田青年會試辦路礦學校。於東京鐵道學校肄業。

      當年,日本文部省公佈《關於使清國人入學之公私學校規程》(史稱《留學生取締規則》),限制留日學生的進步活動。姚洪業即憤而歸國,在上海參與留日學生總事務所的組建。1906年,總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各省代表會議, 姚洪業被推爲事務所會計,負責接待歸國留日學生、計劃興學之預算,並募集、保管辦學經費。同年“中國公學”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被推爲庶務員,參與該校的籌辦工作。二月,中國公學於虹口新靶子路“開堂授課”,招收學生二百六十餘人,共分七班。專收留日歸國的學生以繼續學業。但公學開辦不久,便在經費和生源兩方面處於絶境,原來設想由政府、商界提供的恒定經費支持,此事無法落實、原計劃歸國的三千餘人中,理應有大部分人留滬繼續學業,豈料大多歸裏或復歸日本者衆,“留滬者不逮十分之一”。

      受此打擊,姚洪業也因而大憤,聯想國事時艱,便萌想以身殉國來警醒國人的念頭。於是,姚洪業留下絶命書千言,陳述“舍父母,棄妻子捐軀蹈江之苦衷”。接着剖析了中國公學與中國前途的五重關係。

      同年五月六日, 姚洪業蹈黄浦江而亡,年二十歲。

      姚觀順(1887—1952)

      字頤庵,英文名爲George Bow又稱General Bow室名隱廬。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觀順於1911年在美國軍事學院畢業,成爲該學院畢業的第一位中國人。之後,姚觀順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工作。1917年任護法軍政府陸軍上校。姚觀順多次陪孫大元帥出生入死。1921年孫中山當選爲非常大總統,姚觀順任北伐軍大本營參軍兼衛士大隊長。1922年陳炯明叛變時,姚觀順負責保衛總統府外圍北伐軍大本營,後被授予陸軍少將軍衔。 外籍人和外文報刊稱他此名,即鮑將軍。

      1923年,姚觀順奉命與胡漢民,汪精衛共同籌建陸軍軍官學校。1925年,姚觀順在故鄉小隱村建屋與其父親姚保居住。宋慶齡贈送一匾,書顔“隱廬”。孫中山逝世後,姚觀順任國民革命軍點司令部少將參軍(參謀長李濟深)兼交通處副處長、交通教導營營長。1931年後,姚觀順進入財政部所屬鹽務局工作,後姚觀順在兼任税警總團顧問時,協助十九路軍共同抗日。1946年任税警總團團長。1949年5月,被廣東行轅主任餘漢謀免職,並被監視。同年11月,姚觀順携眷赴香港謀生, 姚觀順曾經營食用蛙養殖失敗。

      1952年,姚觀順去葡萄牙屬帝汶島籌建墾殖業,於同年因病逝世。

      姚文華(1889—?)

       字亮丞。河北沙河人。國民高級將領。

      姚文華於1906年10月在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畢業。歷任北京政府陸軍部科員、陸軍第九師(師長張錫元)司令部二等參謀等職。1914年10月加入晋軍,任山西陸軍笫十三混成旅(旅長孔庚)司令部參謀長,被北京政府陸軍部授予陸軍上校軍衔。後姚文華任晋北鎮守使署副官長、參謀等職。

      之後,姚文華因薩拉齊戰役失利被免職,旋即返回北京,再任北京政府陸軍部科員、科長等職。其曾獲北京政府頒發的五等文虎勛章。

      姚葵常(1889—?)

      湖北羅田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葵常早年赴日本留學,進入日本海軍學校學習,畢業後歸國。

      姚葵常歷任上海海軍總司令部處科長、南方臨時政府海軍部參謀官、北京政府海軍部司長、國民政府軍編遣委員會海軍編遣區辦事處委員、東北艦隊司令部秘書長等職。

      姚民哀(1889—1940)

      原名姚聯,字肖堯、又名姚蘭庵,後改名民哀,字天亶。其筆名、别號、室名還有:鄉下人、社員、小妖等。原籍安徽桐城,曾祖起定居江蘇常熟。戲劇評論家。活動家。

      姚民哀年幼時在家鄉求學,高小畢業後當過教師。後跟隨父親學戲演唱,取藝名朱蘭庵。其熟悉各類劇種,曲種,又擅長寫作。民國年初,姚民哀曾參與《小説霸王》雜誌編輯工作。1918年開始在《菊部叢刊》上發表戲曲評論文章。次年起在《申報》上連載《仙韶寸知録》、《丹桂聞歌》等劇評。

      姚民哀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就已經成爲上海戲曲評論界之風雲人物。

      1922年,姚民哀創辦《戲雜誌》,從多方面反映了上海戲曲活動的狀况。姚民哀在此前後還編過《春聲日報》、《新世界報》、《世界小報》等報刊。

      姚禔昌(1889—1962)

      别名覺五。安徽桐城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禔昌於科舉授法政科舉人。歷任廣州大本營秘書、中國國民黨獨立第五師黨代表、安徽省財政廳廳長等職。1958年,姚禔昌任上海文史館館員。

      姚禔昌於1962年逝世,終年七十三歲。

      姚洞(1889—1949)

      字遠明。廣西桂平人。國民高級將領。  陸軍少將。

      姚洞生性機靈,少年時胸懷大志,尤好讀書,涉覽群書,後投筆從戎。民國三年(1914),姚洞時二十五歲,以優异的成績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同届入學的廣西籍有白崇禧(國民陸軍上將,後爲國民黨政府國防部長,)、黄旭初(後任廣西省主席)、葉琪(後任第四集團軍參謀長)、李朝芳(國民陸軍中將, 後任國民陸軍第三十四師師長)、石化龍等同學。姚洞畢業後分赴南粤,隨後轉戰於大江南北。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民國十六年(1927),回地方軍服務。在桂期間,姚洞整風嚴治,大力剿匪,消滅了大容山匪首石螺頭等匪幫,深受當地百姓讚揚。姚洞深得李宗仁的器重和信任,其曾介紹郭德潔女士與李宗仁相識,二人後結爲夫妻。

      抗日戰争爆發後, 姚洞隨桂軍赴上海,於淞滬前綫作戰。因戰鬥英勇連獲昇職,曾任第五戰區司令部後勤處長等職。參加了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等惡戰。隨棗會戰期間,任老河口第五戰區處長上校科長等職。抗日戰争勝利結束後,任軍長、北平行轅辦公室主任等職。領國民陸軍少將銜。

      姚洞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去世,終年六十一歲。

      姚光(1891—1945)

      原名後超,字鳳石,號石子,以號行,又號復廬 。江蘇金山(今上海)人。文獻家。

      姚光爲藏書名家高燮的外甥,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加入南社。後期爲南社領袖,又與舅舅高燮創立國學商兑會。姚光家境富裕,喜愛收藏書籍, 藏書多達五萬餘册。姚光尤留心清人文集足本及金山鄉邦文獻,所藏抄校本達三百餘種。

      姚光曾耗巨資力任刊印《南社叢刊》二十二集,。輯《金山衛佚史》、《金山詩征、文征》、《松江郡人遺詩》、《雲間兩河集》及《金山文藝志》。八卷等。 著有《復廬文稿》、《倚劍吹簫樓詩集》、《自在室讀書隨筆》等。

      藏書處爲復廬、自在室、懷舊樓、鬆韵草堂、棣華香館、倚劍吹簫樓。

      上海解放後,其兒子姚昆群、姚昆田悉數將所藏書籍捐獻予上海市文物保管會,陳毅市長有《復廬藏書致語》,備加褒奬。今存上海圖書館。

      姚琮(1891—1977)

      别號味辛。浙江瑞安(一説永嘉)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中將。

      姚琮於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騎兵科畢業。1908年12月,姚琮在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後,於1909年3月至浙江陸軍混成協(協統蕭星垣)司令部任見習官,後任浙江新軍第二十一鎮(統制吕本元,蕭星垣)第四十一協(協統楊善德)第八十二標(統帶周承炎)排長、浙江新軍軍官教育團(團長蔣尊簋、蕭星垣)教官等職。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姚琮參加光復杭州之役,任浙江新軍起義軍總司令(周承炎)部參謀。1913年考入北京陸軍大學,在學期間,姚琮曾參加討伐袁世凱的秘密軍事活動,1916年畢業後,返回浙江陸軍服務,姚琮歷任暫編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童葆萱,張載楊)第一旅(旅長李煒章)步兵第二團(團長石鐸)團副,隨部赴閩參加護法作戰,任援閩浙軍第一師(師長潘國綱)第二團代理團長等職。姚琮率部駐閩期間,結識正於援閩粤軍作戰部主任的蔣介石,受蔣委托勸説潘國綱(赴閩浙軍師長)支持援閩粤軍未遂。

      1920年,姚琮任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陳儀)第一旅(旅長石鐸)第二團團長。同年隨部返回浙江,兼台州戒嚴司令部司令等職。1924年7月隨部參加浙江戰争,戰敗後免職賦閒。1925年應蔣介石書招,姚琮次年南下廣州,聘任黄埔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軍事教官,被授予陸軍上校軍衔。

      1926年,姚琮任黄埔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辦公室主任,同年7月北伐誓師後, 姚琮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部副官長,隨軍參加北伐時期湘浙贛蘇等省戰事。1927年進佔浙江後,姚琮任北伐軍總司令部警備第一師師長,兼南京要塞司令部司令等職。同年7月蔣介石下野,其率部護送蔣介石赴滬並轉奉化,後被蔣介石勸説返回部隊。

      1928年,姚琮任南京特别市警察局局長,後任内政部首都警察廳廳長等職。1930年,姚琮奉派赴日本考察警政,同年夏回國,參與瓦解石友三的策反工作。1932年4月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三廳(廳長朱培德)副官處長,不久任笫三廳(廳長賀國光)副廳長等職。1933年冬“福建事變”發生後,其任温州警備司令部司令,參與分裂瓦解第十九路軍的反策工作。姚琮於1936年授陸軍中將銜。獲國民政府頒發的四等寶鼎勛章,同年7月獲國民革命軍誓師十週年紀念勛章,再獲三等寶鼎勛章,即任軍事委員會第三廳代理廳長等職。1937年袂授予等雲麾勛章。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琮任軍事委員會管理部副部長、代理部長、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一度代理主任事宜。1943年曾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爲内蒙古宣撫使,未赴任。

      抗戰勝利後,姚琮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兼中央復員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1945年獲忠勤勛章。1946年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獲三等雲麾勛章,當選笫一届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任總統府戰略委員會委員。1949年春到臺灣,繼任“國民大會代表”、“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1952年退爲備役,後被選爲姚氏宗親會理事長、旅臺温州同鄉會理事長、臺北浙江同鄉會理事等職。

      1977年,姚琮於臺北因病逝世。

      姚琮著有《飛雲雜記》、《詩話》、《日本警政考察記》、《簡未齋詩文鈔》等。

      姚以俠(1892—?)

      號義生、又號儀笙。山西河津人。國民將領。

      姚以俠於山西陸軍小學堂,北京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畢業、1918年9月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砲兵科畢業。

      1931年10月,姚以俠任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砲兵大隊大隊附。1932年12月任陝西第七軍(軍長馮軟哉)司令部參謀,兼任砲兵副指揮等職,率部參加對陝北紅軍和根據地的“圍剿”作戰。

      1935年10月,姚以俠任陸軍第四十二師(師長馮欽哉兼)部直屬砲兵第一營營長。1936年12月任陝西第二十七路軍總指揮(馮欽哉)部直局砲兵團團長等職。

      西安事變後,姚以俠率部參加中央軍討伐張學良,楊虎城部隊的軍事行動。

      姚繼權(1892—?)

       别字仲衡。安徽桐城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繼權於安徽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預備學校、遵義陸軍大學特别班第四期畢業。1916年5月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畢業,分發安徽陸軍服務。

      1928年10月,姚繼權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兵器教官。1932年10月任南京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參謀等職。1938年3月保送陸軍大學特别班學習。1940年4月,姚繼權在遵義畢業。

      1943年7月授陸軍步兵上校軍衔,1946年7月,姚繼權被授陸軍少將軍衔,同時退爲備役。

      姚鵷雛(1892—1954)

      名錫鈞、伯雄,别署宛若、龍公、紅豆詞人。江蘇松江人。作家,書法家。

      姚鵷雛曾任進步書局編輯,主編文藝報刊《七襄》、《春聲》及《太平洋報》、《民國日報》、《和申報》等報的副刊。擅長書法,作品饒有淵懿之氣,然而不多作。

      姚鵷雛歷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秘書、監察委員、監察院調查專員、南京市委員會秘書長等職。與當時名流唐雲、白蕉、孫雪泥等交往密切。姚鵷雛同時從事小説創作。爲南社社員,是南社中擅長寫哀情小説的作家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 姚鵷雛曾任松江縣副縣長。

      主要作品有《蒼雪詞》、《春奩艷影》、《恨海孤舟記》、《風飐芙蓉記》等。

      姚唯(1893—1927)

       别號唯先。江西萍鄉人。國民高級將領。

      姚唯於江西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第四預備學校畢業。1916年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分發江西陸軍服務。姚唯歷任江西陸軍第二混成旅步兵第四團排長、連長、團副等職。

      姚唯後隨贛軍赴粤,任駐粤贛軍總司令(朱培德)部參謀、代理參謀處長等職,隨部參加革命征東軍作戰事宜。

      1925年4月,姚唯赴廣州, 歷任黄埔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戰術教官、東征軍第二縱隊支隊參謀主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潮州分校教官、兼學員隊長等職。後隨軍返回廣州。

      1926年7月北伐戰争開始時, 姚唯任國民革命軍北伐東路軍第一軍(軍長何應欽)第二師(王懋功,劉峙)第六團(團長陳繼承兼)代理團長兼黨代表、東路軍北伐軍前敵總揮(白崇禧)第二十二師(師長陳繼承)司令部參謀長,兼任師特别黨書記長等職。

      姚唯於1927年3月因病去世,英年早逝。

      姚行中(1915—? )

      姚唯兒子,抗日英雄。

      姚行中在萍鄉中學讀書期間,受到父親姚唯(時任黄埔軍校招生辦主任、與葉劍英同室辦公)的愛國思想影響。

      1933年,姚行中於萍鄉中學畢業後,到國民軍305師投軍,在時任師長的堂叔姚純(抗日愛國將領、國民黨36軍中將軍長)手下當兵。在姚純的關照下,他先後進入國民黨中央軍校陸軍培訓班、陸軍學校教官研究班和陸軍大學參謀班學習深造。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行中與戰友們開赴戰場,與日寇進行了殊死戰鬥。期間,他因作戰勇敢、富有謀略而多次昇遷,歷任少尉排長、上尉連長、少校營長等職。

      抗戰結束後,姚行中在時任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的杜聿明的長官部任中校作戰參謀。1947年9月,杜聿明擬調姚行中任所部某團上校團長,命令他率部與解放軍開戰,但姚行中憑着一腔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愛國良知,毅然辭職返鄉。  

      姚行中編寫有多部辛亥革命、國民革命和抗日戰争的人物傳記及歷史著作。

      姚藩(1893—1949)

       别號價垣。湖南醴陵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藩於湖南陸軍小學堂、武昌陸軍第三預備學校畢業。後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輜重兵科深造,於1916年畢業後返回湖南陸軍服務。姚藩歷任瀏陽遊擊司令(何健)部見習官、湘軍第九旅(旅長何健)司令部參謀等職。

      1926年夏,姚藩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唐生智)第二師(師長何健)司令部軍官教導隊隊副等職,隨軍參加了北伐戰争。1927年初任第四集團軍第一方面軍第三十五軍(軍長何健)司令部參謀作戰科主任、第三十五軍第二師(師長劉建緒)司令部參謀處處長等職。1929年任陸軍第十九師(師長何健,劉建緒)第十六旅(旅長段珩)第三十一團團長。後任師司令部參謀處處長,隨部隊參加了對湘贛邊區紅軍及根據地“圍剿”作戰。

      1931年,姚藩任第四路軍總指揮(何健)部參謀,駐湖南陸軍第二十八軍(軍長劉建緒)司令部參謀處副處長、處長,兼湖南全省幹部訓練團(團長劉建緒)副教育長等職。1935年任湖南第四路軍總指揮(劉建緒)部副參謀長兼任參謀處處長等職。1936年授陸軍上校軍衔,後專任第四路軍總指揮(劉建緒)部高級參謀,兼任軍官教育團副教育長等職。

      抗日戰争爆發後, 姚藩任第二十八軍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副參謀長。1937年,姚藩授陸軍少將銜。1937年任第三戰區第十集團軍總司令(劉建緒)部副參謀長,兼任參謀處處長等職。姚藩隨部隊參加淞滬抗戰外圍戰事。1939年任第三戰區浙江温州師管區司令部副司令,兼温州、台州防守司令部司令員等職,負責兵役徵集與訓練事宜。

      1946年,姚藩退爲備役,後返回原籍鄉間定居。1949年,姚藩在家鄉因病逝世,終年五十六歲。

      姚文采(1893—1958)

       原名藴豐。安徽歙縣人。教育家。

      姚文采早年入歙縣“崇一學堂”與陶行知同學。後入南京“匯文書院”、及金陵大學學習生物。1914年考入上海郵局任職。後回南京任華中中學生物教師。

      1919年陶行知擔任南京高師教務主任後,姚文采受聘兼任該校生物學,解剖學課程。後姚文采努力協助陶行知推進平民教育運動。1923年夏,姚文采協助陶行知創辦南京私立“安徽公學”,解决了徽籍學子在寧昇學讀書的問題,其任副校長,實際上主持該校的日常工作。1926年,姚文采與陶行知合擬《安徽公學生長程序》,計劃在力謀現有初中與高中“内容之充實,基礎之鞏固”後,附設“中心小學”及“中心幼稚園”,再創設女子中、師範科、各科研究院和研究所。

      1927年,姚文采又協助陶行知創辦南京“曉莊鄉村試驗師範學校”,開展鄉村教育運動,兼任該校生物指導員,並一直計劃將安徽公學遷至鄉村與曉莊師範合併。

      1933年,曉莊學校被封閉後,姚文采繼續在安徽公學實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法, 姚文采重視實驗儀器的購置,加强實習課的教學,提倡“手腦並用”。 姚文采重視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要求生活自理,“在勞力上勞心”,克服教育經費拮據的困難,使該校維持不輟。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文采主持將該校遷到安徽屯溪辦理,參加“生活教育社”。抗戰勝利後,其又主張將學校遷回南京復校。姚文采飽經磨難,始終無悔。

      新中國成立後,姚文采將學校完璧交由政府公辦,改名爲“南京市第六中學”。姚文采仍任校長,並致力於提高教學質量。姚文采爲南京市第一届,第二届人大代表。

      姚文采於1958逝世,終年65歲。

      姚文采著有《解剖學講義》、《生物學講義》等。

      姚傳法(1893—1959)

      浙江鄞縣人。林學家。

      1914年,姚傳法於上海滬江大學理科畢業,後赴美留學。1919年獲俄亥俄州但尼生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21年獲耶魯大學林學碩士學位。

      回國後,姚傳法歷任復旦大學教授、北京農業大學生物係主任、教授、東南大學、滬江大學教授、江蘇省農林局局長、國民政府參議員、立法委員、農林部顧問等職。

      姚傳法長於木林學研究,主張以法治林。1928年發起組建中華林學會,任理事長。1929年創辦《林學》雜誌。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南昌大學,華中農學院,南京林學院教授等職。

      姚傳法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發表《三種美國白蠟條與一種中國白蠟條木材組織之比較》等論文。

      姚國美(1893—1952)

      名公裳,號佐卿。江西省南昌人。中醫名家。

      姚國美出生醫世之家,自幼家境貧窮。及長大後, 姚國美進江西醫學堂學醫,師學經方大家文霞甫先生。姚國美嗜讀研醫著,尤精奇難雜症,操内、婦、兒科,精寸診察,取法和緩。醫名一時稱著於省内外。

      姚國美積極振興中醫事業,曾捐資創建神州國醫藥會江西分會,并兼任會長;其又熱心中醫教育,曾於南昌創辦江西中醫專門學校,親自任教并兼教務主任之職,造就了一批中醫人材。

      姚國美著有中醫教材《病理學講義》、《診斷治療學講義》等。

      姚純(1894—1940)

      原名樹如,别號兼一、别字汝阜。江西萍鄉人。國民高級將領。 陸軍中將。

      姚純早年就讀於縣立萍鄉中學堂第二期、南京陸軍入伍生隊、武昌陸軍第三預備學校畢業。1916年8月,姚純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分發江蘇陸軍服務。後任江蘇陸軍行營巡輯隊見習官,後隨堂兄姚敏返回江西陸軍供職。

      1922年秋起,姚純任江西陸軍第一混成旅(旅長賴世璜)第二團(團長姚敏)第一營連長、營長等職。1925年3月到廣州,任建國贛軍第三軍(軍長朱培德)隨營學校教官,兼任學員隊隊長等職。姚純隨部先後參加討伐舊桂係軍閥陸榮廷部和粤軍陳炯明部的作戰。1926年7月任國民革命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第七師(師長王均)第二團營長,隨部參加北伐東路軍閩浙贛等省戰事。1927年春所部贛軍被武漢國民政府改編, 姚純任第十三軍(陳嘉估)第三十七師(師長朱耀華)第一團團長。1928年4月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唐生智)第三十七師師長,率部與桂係集團部隊作戰,戰敗後被整編。1928年9月部隊編遣,任縮編後的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第五師(師長魯滌平)第十五旅(旅長朱耀華)第二十八團團長,同年12月部隊被整編爲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第五師(師長魯滌平)。姚純仍任第十五旅(旅長朱耀華)第二十八團團長等職。

      1929年6月,姚純隨桂係軍閥反蔣作戰,戰敗後部隊被中央軍整編,任陸軍第十八師(師長魯滌平)第十四旅旅長等職。1932年4月任陸軍第九十六師師長。1935年10月任陸軍第五師師長等職。

      1936年1月,姚純昇陸軍少將軍衔。1936年4月任陸軍第三十六軍(軍長周渾元)副軍長,兼任第五師師長等職。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純仍任軍事委員會直屬第三預備軍(司令長官龍雲)第三十六軍(軍長周渾元)副軍長、代理軍長,率部參加淞滬會戰。1937年12月昇陸軍中將軍衔,後率部轉移重慶警備。1938年1月任重慶衛戌總司令(劉峙)部等三十六軍軍長,兼任渝南警備司令部司令,擔任警備陪都重慶和川江三峽防務事宜。

      1940年4月,姚純率部南下參加桂南戰役,因邕寧失守被撤職,軍長職務由趙錫光接任。

      1940年5月初,姚純將軍在廣西上林作戰時因負重傷,後來傷勢嚴重復發不治逝世。

      姚醒黄(1894—?)

      上海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醒黄曾赴美國留學,入紐極寶大學學習,獲農學博士學位。

      畢業回國後, 姚醒黄曆任江蘇省第一農業學校教務主任,國民政府農礦部技正,中央大學農學院藝化學組主任兼副教授等職。

      姚從吾(1894—1970)

      原名士鱉,字占卿。河南省襄城人。歷史學家。

      1920年,姚從吾於北京大學畢業,後即進入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姚從吾於1922年赴德國留學專攻歷史方法論,主研匈奴史、蒙古曆以及中西交通史。姚從吾曾任波恩大學東方研究所和柏林大學研究所講師。

      1934年回國後,姚從吾任北京大學歷史係教授兼主任。抗日戰争爆發後, 姚從吾任西南大學歷史係教授兼主任。

      1946年.姚從吾任河南大學校長。1948年任故宫博物院文獻館館長。1949年去臺灣,任臺灣大學歷史係教授。1958年,姚從吾當選爲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姚從吾通曉蒙文,非常重視歷史資料的整理,完成了《蒙古秘史》第一部全譯本。

      姚從吾著作有《姚從吾先生全集》。

      姚驪祥(1895—?)

       别號珠浦。山西垣曲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驪祥於山西陸軍小學堂、西安第二軍預備學校畢業。1918年9月保定陸軍官軍學校第五期砲兵科畢業。

      姚驪祥早年加入西北軍,先後歷任鹿鐘麟部軍、軍師、軍團等司令部參謀等職。西北軍反蔣介石戰敗瓦解後,姚驪祥轉投效閻錫山晋綏軍系列。1934年3月任山西省保安司令(閻錫山)部保安第一旅旅長等職。

      1936年8月,姚驪祥被授予陸軍少將軍衔。抗日戰争爆發後,姚驪祥任第二戰區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源)部獨立旅第一旅旅長,率部參加忻口會戰和太原保衛戰。1938年初部隊整編,所部編入第二戰區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第三十五軍(軍長傅作義)。董其武接李俊功任該軍第一零一師師長,姚驪祥接董其武任第一零一師第二一八旅旅長等職。

      1938年5月下旬,姚驪祥在綏南戰役中。因戰事失利被撤職。後轉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謀、山西綏靖主任公署高級參謀等職。1943年9月,姚驪祥任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參議等職,抗日戰争勝利後被免職。

      姚懋勛(1895—?)

      别號劍公、又號健公。河北寧河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懋勛於河北縣立高等小學堂、公立商科專門學校畢業。1923年,姚懋勛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工兵科畢業。

      1935年,姚懋勛授陸軍工兵上校軍衔。193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諮議。1943年任軍事參議院參議等職。

      1946年,姚懋勛被授陸軍少將軍衔,同年退爲備役。

      姚北辰(1895—1955)

      字嘯青。河南孟津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北辰早年於洛陽縣立干區高等小學堂、洛陽省立第八中學學習。1919年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步兵科肆業。即赴日本留學。姚北辰先入日本振武學校完成預科學業,後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三期砲兵科學習。1922年畢業,次年回國。

      姚北辰歷任鎮嵩軍總司令(劉鎮華)部講武堂(設於西安)砲兵科教官、鎮嵩軍第二師(師長張治公)第四旅(旅長張治公兼)衛隊營營長。1924年春任陝西陸軍第二師(師長張治公)砲兵第二團團長,駐防河南新安地區。後任陝西省防軍陸軍第二師(師長張治公)步兵笫四旅(旅長武庭麟)第八團團長,隨鎮嵩軍率部參加憨(玉琨),胡(景翼)戰争,戰敗後隨部編入國民聯軍,任國民聯軍總司令(張治公)部步兵第四旅(旅長武庭麟)砲兵團團長等職。

      1927年,姚北辰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第八方面軍(總指揮劉鎮華)第四軍(軍長劉茂恩)直屬砲兵團團長,率部參加對奉係軍閥的作戰。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笫二集團軍北路軍(總指揮鹿鐘麟)第八方面軍(總指揮劉鎮華)第二十三軍(軍長劉鎮華兼)第十混成旅旅長,率部參加第二期北伐戰争豫冀戰區之大名會戰,將奉係軍閥驅逐出關。同年9月部隊整編,姚北辰任宿編後的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馮)暫編第四師(師長劉茂恩)暫編笫七旅(旅長武庭麟)副旅長,兼任旅司令部參謀長。後任討逆軍第十一路軍(總指揮劉鎮華,劉茂恩)暫編第四師(師長劉茂恩)暫編第七旅代旅長,隨部脱離馮玉祥部轉入閻踢山晋綏軍序列。

      1929年隨部脱離閻錫山序列,繼而投靠中央軍,任陸軍第十五軍(軍長劉茂恩)笫六十五師(師長劉茂恩兼)第一九四旅旅長,率部參加對鄂豫皖邊區紅軍及根據地的“圍剿”作戰。

      1934年春,姚北辰任贛粤閩湘鄂“剿共軍”預備軍豫皖邊區總指揮(劉鎮華)部第十五軍(軍長劉茂恩)笫了六十四師(師長武庭麟)第一九四旅旅長,率部參加對豫皖邊紅軍的“圍剿”作戰。

      1935年4月,姚北辰授陸軍少將軍衔。抗日戰争爆發後,姚北辰任第二戰區北路軍(總指揮劉茂恩)第十五軍(軍長劉茂恩兼)第六十四師(師長武庭麟)副師長,兼任第一九四旅旅長等職,率部參加忻口會戰、晋南會戰和豫中會戰。1939年初任第二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曾萬鐘劉茂恩)第十五軍(軍長劉茂恩武庭麟)副軍長。1940年7月任第二戰區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劉茂恩)第十五軍(軍長武庭麟)副軍長,兼第六十四師師長,率部參加中條山戰役。

      1943年3月,姚北辰隨部轉隸第一戰區,仍任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劉茂恩)第十五軍(軍長武庭鱗)副軍長兼第六十四師師長。1944年1月免兼第六十四師師長職,1945年1月隨軍轉隸第十一戰區統轄。

      抗日戰争勝利後,姚北辰任陸軍總司令部鄭州指揮所第四綏靖區(司令官劉汝明)整編第十五師(師長武庭麟)副師長等職。1947年,姚北辰在河南郟縣被人民解放軍俘虜,後送河北野戰軍邯鄲戰俘管理處學習,獲釋後任華中軍政大學教員等職。

      抗美援朝戰争發生後, 姚北辰曾作爲張軫將軍代表隨團赴朝鮮慰問。     

      姚北辰於1955年4月在武昌人民醫院因病逝世。

      姚惠泉(1895—1988)

      上海市上海縣人。愛國民主人士。

      姚惠泉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民國後任上海閘北飛虹路小學校長。北伐戰争時期, 姚惠泉參加中國國民黨,任國民黨閘北區分部監察委員、上海市教育局課長兼督學。

      1927年,姚惠泉被國民黨開除,後參加中華職業教育社,協助鄒韜奮編輯《教育與職業》月刊和《生活》週刊。姚惠泉歷任總務主任、農村服務部主任、理事及常務理事等職。

      “九·一八”事變後,姚惠泉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任上海地方協會幹事。“八·一三”事變後留滬主持職教社上海分社工作,兼任第四中華職業補習學校主任。姚惠泉積極參與抗日宣傳及援助新四軍的活動。1943年,姚惠泉參與組建中國藥物建設公司,任副經理。

      抗戰勝利後,姚惠泉當選上海參議院參議員。1946年加入民主建國會。

      新中國成立後,姚惠泉歷任蘇南人民代表會議副主席、蘇南行政公署秘書長、蘇南土改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協常務委員、民建中央委員、諮議委員及上海市委常務委員、顧問、上海市工商聯第二輕工業委員會主任、職教社常務理事及上海分社社務委員會主任等職。

      1988年,姚惠泉在上海因病逝世,終年93歲。

      姚彦(1896—1927)

      原名光彦,字文生,號仲雲。湖南省保靖縣人。土家族。革命先烈。

      姚彦爲北京大學學生,並加入中國共産黨。1925年,姚彦爲中共北京地委領導人之一。1927年4月,姚彦與李大釗等二十人,同時被奉係軍閥張作霖殺害。

      姚玉芙(1896—1966)

      又名姚冰,别號冷葒龕主人。江蘇省吴縣人。京劇表演藝術家。

      姚玉芙出身船户,七歲始習藝,師事賈洪林,工老生。後改習旦角,先從吴菱仙學戲,後拜陳德霖爲師。 姚玉芙嗓音甜潤嘹亮, 表演細膩大方,京、昆劇皆能,尤以演二旦戲與主角配合嚴謹著稱。

      姚玉芙自十九歲始與梅蘭芳合作,長達四十年,同臺者有王鳳卿、薑妙香、龔雲甫、謝寶雲等。 代表劇目有青衣唱工戲《孝感天》、《母女會》、《四郎探母》、《武家坡》、《大登殿》、《落花園》、《祭江》、《祭塔》等。 二旦戲有《西施》、《天女散花》、《斷橋》(飾青蛇)、《鬧學》(飾小姐)、《佳期拷紅》(飾鶯鶯)等。姚玉芙與梅蘭芳關係密切,是梅氏的得力助手, 亦是梅蘭芳班社的總管事(兼)。姚玉芙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息影舞臺,專爲梅蘭芳劇團管事,五十年代中期,調入中央戲曲研究院。

      姚中英(1896—1937)

       字若珠。廣東省平遠縣人。抗日英烈。國民陸軍少將。

      姚中英於黄埔軍校第二期步兵科畢業。後於南京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八期畢業。姚中英參加了兩次東征作戰和北伐戰争。在北伐戰争中,姚中英以智勇雙全,作戰英勇深受上峰賞識,以戰功擢昇爲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北伐戰争後,姚中英被選調入南京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八期進修學習,畢業後返回廣東。姚中英歷任廣東軍事政治學校軍官教育班中校教官、廣東編遣區第三師警備團營長、廣東第一集團軍獨立第一師第二旅第六團團副等職。1936年任中央軍校第四分校(廣州分校)上校軍事教官、第四路軍教導旅參謀主任、上校參謀長。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姚中英時任國民陸軍第一五六師上校團長。在聽到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争的消息後, 姚中英憤怒萬分,其當即上書軍事當局,表達自己及部下誓死救國,殺敵立功的决心。

      淞滬會戰爆發後,第一五六師奉命開赴上海前綫。姚中英憑藉簡陋的陣地工事和手中落後的武器,冒着日軍陸、海、空三軍砲火的猛烈轟擊,率領部隊堅守陣地,頑强地阻擊日軍的進攻。之後,其以英勇作戰有功晋昇爲第八十三軍第一五六師少將參謀長。

      上海淪陷後,姚將軍又奉命率部轉移防守鎮江。當日本侵略軍兵分數路,向南京發起進攻時,布防在鎮江的第一五六師,又被火速調往南京,擔任太平門一綫的守備重任。姚中英與師長親自到前綫視察作戰工事,詳細瞭解情况,指揮部隊調整部署。在戰前動員大會上, 姚中英用保家衛國乃軍人之天職的道理,教育戰士們奮勇殺敵,用鮮血和生命保衛首都。

      1937年12月4日,日軍主力在飛機、大砲及坦克的掩護下,向南京發起猛烈的攻擊。我軍抗日將士奮起頑强的抗戰,但終因實力懸殊,以致連失要地。12日,第一五六師扼守的太平門遭到日軍瘋狂的進攻,但一五六師的官兵們寧死不退,與日軍展開肉搏,戰况之慘烈,令人驚心動魄。在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的激戰中,姚將軍不幸身中數彈,壯烈殉國。

      戰後,姚將軍的遺骨被祀入故鄉平遠忠烈祠内,後復轉入平遠縣人民公園。

      姚東藩(1896—?)

      號震籬。遼寧省沈陽人。國民將領。

      姚東藩於奉天陸軍小學堂、北京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畢業。1919年3月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返回東北陸軍服務。

      姚東藩歷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教官、東北陸軍第五師(師長趙思臻)第十二旅(旅長孫旭昌)第二十一團連長、營長,隨部入關與國民黨及晋軍綏軍作戰,駐軍河北灤縣地區。

      國民革命軍第二、三集團軍佔領京津地區後,姚東藩隨部退出河北返回關外駐軍。

      1928年6月張作霖遇害後,東北軍整編改師爲旅,姚東藩任東北陸軍步兵第二十五旅(旅長孫旭昌)第二十一團團長等職。1929年8月, 姚東藩接孫旭昌繼任東北陸軍步兵第二十五旅旅長,駐防遼陽地區。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後,姚東藩隨東北軍入關與馮玉祥、閻錫山反蔣(介石)聯軍作戰,任東北邊防軍第二軍(軍長王樹常)步兵第二十五旅旅長等職。東北軍易幟後統歸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編。

      1931年5月,姚東藩任國民革命軍陸海空軍副司令長官(張學良)行營陸軍獨立步兵第十五旅旅長,駐軍遼寧高橋地區,統轄第六四三、六四四團。同年七月,姚東藩率部再度入關,參加討伐石友三部的作戰,仍任剿逆軍北路集團軍(總司令張學良)第二集團軍(總指揮王樹常)第十五旅旅長,戰後率部駐防天津市郊。

      “九一八”事變後,姚東藩率部參加熱河抗戰。1932年春留駐冀察熱與退踞關内的東北軍部隊統一整編,任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張學良)陸軍第五十七軍(軍長何柱國)第一一五師師長等職。1933年12月,姚東藩率部赴豫鄂皖三省邊區,率部參加對紅軍第二十五軍及根據地的“圍剿”作戰。1934年7月17日其所部在河南羅山縣長崗嶺被紅軍圍殲,第一一五師損失4000餘人,後姚東藩被撤除師長職務。

      抗日戰争勝利後,姚東藩返回沈陽定居。新中國成立後,姚東藩著有《奉軍沿革》,《天津便衣隊暴動事件真相》,《張學良痛剿天津便衣隊》等。

      姚鐵民(1896—1944)

      原名廣凱。遼寧海城人。滿族。抗日英烈。

      姚鐵民貧農出身,其性格剛直。因不能忍受地主的欺凌, 姚鐵民於1924年投入奉軍。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 姚鐵民深爲國破家亡而痛苦。1936年“西安事變”後 ,姚鐵民毅然離開東北軍,參加中共領導的東北大學生赴南京請願的活動。結果被抓進北平第二監獄,次年冬天越獄成功,奔赴平西抗日根據地,加入八路軍宋時輪部鄧華縱隊,任十一連司務長。1938年任支隊參謀,並於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姚鐵民智勇雙全,其曾與包森等十八名指戰員一舉消滅了東新莊據點的七十多名日僞軍,開創了冀東抗日鬥争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被譽爲“十八勇士”。

      1940年,姚鐵民任遷(西)、遵(化)、興(隆)聯合縣第一任縣長,在長城内外建立村民主政權,發動群衆積極抗日。同年兼任冀東軍分區對敵聯絡一科科長。姚鐵民爲争取僞軍,改造特務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41年,姚鐵民調任“長城工作團”副團長,率領三千多人深入僞滿州國熱河南部山區,開闢了廣大的遊擊區。1942年春節前夕, 姚鐵民組織群衆破壞敵僞交通,一夜之間割斷敵人電綫五十多公里,破壞橋樑十餘座,致使敵人的交通聯絡中斷了半個月之久。            

      1943年春, 日軍突然包圍我軍根據地,姚鐵民爲了掩護群衆,用火力吸引日軍,不幸被捕。在日軍的利誘和酷刑之下,姚鐵民始終堅貞不屈,次年英勇犧牲。

      姚醒吾(1897—1988)

      浙江吴興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陸軍少將。

      姚醒吾於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姚醒吾任紅軍第五縱隊二支隊副官主、紅三團第八軍四師軍需處處長、軍經理處處長、紅三團供給部會計科科長等職。1936年姚醒吾任紅二十九軍供給部部長,並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争時期,姚醒吾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二團供給主任、留守兵團供給處財政科科長、供給處副處長、留守兵團供給部副部長。1942年任陝甘寧晋綏聯防軍供給部副部長。1945年任陝甘寧邊區銀行秘書處處長。

      解放戰争時期,姚醒吾任旅大辦事處財政委員會主任、遼東軍區供給部副部長。1948年起任東北野戰軍東綫兵團供給部部長、東北軍區軍需部材料局局長。

      新中國成立後,姚醒吾任中南軍政委員會輕工業部副部長。1954年任軍區後勤部副部長、1957年任武漢軍區後勤部部長。

      1955年,姚醒吾被授予少將軍衔。1988年於湖北武漢逝世。

      姚文林(1897—1980)

      字南枝。河北省青縣人。近代實業家。

      1921年,姚文林於北京大學理學院化學係畢業。1922年赴美國留學,入芝加哥大學化學係深造,翌年獲化學碩士學位。後入伊利諾大學進修,再入美國鋼鐵公司煉焦廠任技術員一年,在美國冶煉公司研究室工作。

      1928年,姚文林回國,任東北大學化學係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後,姚文林轉河北省立工學院製造學係任教授兼主任。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 姚文林赴南京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三部專員,後調軍事委員會屬工礦調整處中南區辦事處任主任等職。駐桂林,並任廣西紡織機械工廠經理。1940年奉兼第四戰區經濟委員會委員。

      1944年,姚文林赴美國考察化學重工業。1945年抗戰勝利後, 姚文林奉召回國接收大連肥料廠。後改接收津沽一帶化學工業,合併成立化學工業公司,任總經理,并兼葫蘆島硫酸廠廠長及耀華玻璃股份常務董事。

      1948年春,姚文林接任臺灣碱業公司總經理。1949年任資源委員會委員兼工業處處長。1950年臺灣紙業公司董事長。1951年任臺灣碱業公司董事長。

      姚文林爲“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國化學”及“中國化學工程學會”永久會員。1955年及1956年連續兩度當選爲“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姚文林1966年因病退休。1980年在臺北逝世,終年八十三歲。

      姚左唐(1898—1928)

      安徽桐城人。革命烈士。

      姚佐唐於192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1923年,姚左唐到京漢鐵路彰德站工作,發起成立了彰德工人俱樂部(後改爲彰德工會)。1924年,姚佐唐與李大釗、王荷波等人赴蘇聯莫斯科參加共産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及赤色職工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於1925年回國。

      姚佐唐曾任徐州鐵路工會會長。1926年參加北伐軍,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直屬鐵道隊副隊長。1928年,由於叛徒的出賣,姚佐唐被國民黨逮捕,同年在南京雨花臺被殺害。

      姚家芳(1899—1935)

      湖北英山人。革命英烈。

      姚家芳於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在大革命時期來到廣州學習,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大革命失敗後,姚家芳回到英山,參加了英山“三·二”農民暴動。姚家芳任英山紅軍總指揮部副指揮。

      1930年冬,鄂豫皖邊紅軍紅一軍成立隨營學校,姚家芳任校長。1931年紅一軍改稱紅四軍,姚家芳任第十師二十八團團長。姚家芳先後參加戰鬥三十餘次。後調任紅軍學校鄂豫皖第四分校教員。1932年,姚家芳任紅四方面軍二十五軍七十四師師長。

      在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征後,姚家芳率部留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堅持鬥争。1933年姚家芳任重新成立的第二十五軍七十五師師長,領導隊伍堅持大别山遊擊戰争。

      1935年,姚家芳在皖西戰鬥中英勇犧牲。

      姚鎮宇(—1939)

      安徽臨泉人。抗日英烈。

      姚鎮宇青年時代投身軍旅,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等職。

      1937年,姚鎮宇任國民政府軍陸軍第一四三師第八五三團上校團長。

      1939年7月,姚鎮宇奉命率部堅守河南明港,與日本侵略軍鏖戰三天三夜。其後,在率領部隊追擊逃躥之敵時,姚團長不幸身中數彈,壯烈殉國。

      姚克方(1899—1973)

      又名布之。浙江省吴興(今湖州)人。醫學家。

      1919年,姚克方在湖南長沙湘雅醫學院學習時,參加了新湖南組織。1924年入吴興福音醫院任醫生、醫師。1931年,姚克方在南京主辦臨時灾民醫院。

      1933年,姚克方赴美國留學,入竇克大學研究醫科。1935年回國後,任貴州衛生委員會委員兼技正、醫療防役總隊副隊長、隊長等職。1943年任貴州衛生處處長、高級醫務學校校長、貴陽醫學院教授。

      1944年,姚克方赴美國考察衛生工作,並加入美國公共衛生組織,爲組織會員。1945年任南京醫院院長、國民政府視察,任國民黨政府還都接收委員會委員、政府衛生署醫政處處長,1946年去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克方到湖北從事醫務工作。1951年參加了抗美援朝,任第二醫療隊隊長。姚克方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副部長、中南衛生幹部進修學校校長、湖北省衛生廳廳長、湖北省寄生蟲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姚克方爲政協第三届,笫四届全國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員、湖北省政協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湖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姚克方於1973年逝世,終年七十四歲。

      姚克方著有《吸血蟲病之研究》等。

      姚春榮(1899—?)

      四川綿竹縣人。女民間美術家。

      姚春榮祖父、父母皆爲年畫藝人。其家在衆多作坊中間自成一派,號稱“南路貨”。

      姚春榮自幼受家風薰陶,六歲時開始跟父母學習綵繪。十八歲出嫁後獨撑門户。每一年,姚春榮都要繪製萬餘幅門畫到集市上去賣。因爲姚春榮的畫色彩艷麗、明快、筆法熟練,异常出色,故很受畫商和群衆的喜愛。尤其以仕女、兒童畫和戲曲故事畫獨具特色。姚春榮還善於畫門神,對老瞼的開相極爲精熟,是年畫綵繪藝人中的好手。

      1989年,姚春榮參加全國首届民間工藝美術佳作評選活動,獲優秀奬。姚春榮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銷活動,有的作品被文化館,藝術館收藏。

      姚崧齡(1900—1984)

      字仲年,室名後十幸齋。安徽桐城人。落籍貴州貴陽。國民政府官員。

      姚崧齡爲姚鼐後人,192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在校時曾任《清華園刊》總經理(總編輯爲蒲薜鳳)姚崧齡留學美國時,先後入芝加哥大學、俄亥俄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姚崧齡於1927年回國。與高淑芳(高閬仙之長女)結婚。姚崧齡歷任廣州中山大學、天津南開大學教授。1931年任上海華東煤礦公司會計處長。1933年任上海商學院教授。1934年入中國銀行總管理處任職,任業務管理第一實幫核、總帳室副主任、主任。

      抗日戰争期間,姚崧齡兼任重慶大學會計係教授。1943年任四行(中央、中國、交通和農民銀行)會計處處長。

      1947年,姚崧齡赴美國華盛頓任國際貨幣基金會稽核處副處長。數年後仍然返中行,後任外稽核駐紐約辦事。於1957年退休。

      姚崧齡於1984年去世。

      姚崧齡撰有《中行服務記》、《中國銀行二十四年發展史》、《芮恩施使華經要》、《顔惠慶自傳》(譯)、《影響我國維新的幾個外國人》、《雅爾達會議鑄成的錯誤》等均載臺灣《傳記文學》。姚崧齡編有《張公叔先生年譜(初稿)》(1982年傳記文學社出版)、《陳光甫的一生(初稿)》等。

      姚聲望(1900—1942)

      原名東焕、又作車焕、又名雄,别號雄一、又號記昌,别字聲望,後以字行。遼寧沈陽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聲望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學堂畢業。1923年8月保定軍軍官學校第九期步兵科畢業。返回奉軍服務。姚聲望歷任東北陸軍步兵團連長、營副等職。1925年11月參加郭鬆齡灤州兵變。

      1926年春,姚聲望獲官費留學日本航空學校學習。在學習期間接觸共産黨人,後加入中國共産黨,不久又失去聯繫,畢業後回國返奉軍服務。

      姚聲望於1928年2月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部航空處飛行教官。是東北空軍第一批飛行員,兼任航空教導隊隊附,後任東北航空公司令部參謀等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姚聲望與李笑天等人應金樹人邀請赴新疆,參與籌建新疆第一支航空隊,任新疆航空學校校長,後兼任駐軍塔城警備司令部司令員等職。

      1933年10月奉盛世才之命,姚聲望與陳德立(1934年5月任新疆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廳長)赴蘇聯莫斯科洽談軍援,並奉命押送部分軍械物資至塔城。1937年10月至1940年12月任新疆伊犁行政區行政長。兼任該區警備司令部司令等職。

      1941年6月,姚聲望因授到杜重遠案牽連,被捕入獄嚴刑審訊。姚聲望於1942年春在新疆迪化第二監獄被秘密處决。

      姚永政(1901—1985)

      浙江紹興人。醫學家。

      姚永政1919年畢業於浙江醫藥專門學校。1930年畢業於美國霍布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獲碩士學位。姚永政歷任英國倫敦大學熱帶病衛生學研究員、中央衛生實驗院副院長、國際聯盟會衛生部中國瘧疾諮詢委員、雲南省瘧疾研究所所長等職,爲美國藿布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聖約翰大學醫學院教授、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寄生蟲學館主任,是第二届全國政協委員。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姚永政在國内首次發現蛋形瘧原蟲及含有天然感染性無膜鞭毛型杜氏利什曼原蟲的中華白蛉,證實了後者爲黑熱病的傳播媒介。在廣西發現日本吸血蟲的中間宿主—釘螺新種,經國内外專家監定,命名爲“姚氏釘螺”。

      四十年代初期,姚永政證實了我國西南山區流行的“瘴氣”病爲惡性瘧疾。

      姚永政著作有《實用醫學昆蟲學》、《人體寄生蟲學教範》等。

      姚寶猷(1901—1951)

      譜名良珍,字健生。廣東平遠人。國民政府官員。愛國人士。

      姚寶猷早年畢業於平遠縣立中學,後進入廣東高等師範文史係學習,畢業後分赴福建任教,後任嶺東國民日報社社長。後東渡日本留學,進入東京明浩大學研習歷史。回國後任中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姚寶猷歷任廣東財政廳參議秘書、浙贛鐵路理事會主任秘書兼鐵路總務處長、國民政府交通部總務處長、工程委員會專門委員、廣東省政府委員、教育廳廳長等職。

      1949年,姚寶猷於中山大學任教,後赴香港。1950年由香港回廣州,進入南方大學學習。

      1951年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根據廣州市民的檢舉材料,將姚寶猷定爲有反革命破壞活動的文化特務分子, 姚寶猷被判處死刑。

      1982年公安部根據歷史事實及檔案,撤消判决,給予平反昭雪,終得申冤正名。

      姚寶猷著有《日本神國思想的形成及影響》、《中國絲綢西傳史》、《日本史研究法》、《中國基督教史 》、《中國歷史上氣候變遷之另一研究》、《西漢貨幣之研究》等。

      姚乃昆(1902— )  

      又名祥秀。福建晋江人。華僑領袖。實業家。

      姚乃昆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隨父親移居菲律賓。初幫助父親經營椰干業。三十年代中期成立公司,代銷進口香菸。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佔領菲律賓期間,姚乃昆與弟弟姚祖烈合營聯合藥廠,逐漸發達。兄弟倆於五十年代分家。姚乃昆另外經營嘉泰制藥廠有限公司,代理美國麥士克公司抗生素等藥品。

      之後,姚乃昆實行多種經營,創建哥倫比亞菸草有限公司, 開辦包裝廠、化工廠、塑料廠、藤廠、南華金絲草行、畜牧場等企業。姚乃昆還投資太平洋銀行,任董事。

      姚乃昆歷任菲律賓華商聯合會執行副理事長、常務理事長、常務顧問、菲律賓反共總會副主席、臺灣“僑務委員會”顧問、菲律賓石油公司董事長等職。

      姚志修(1902—1934)

      安徽省霍丘人。革命先烈。

      姚志修於193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參加工農紅軍。在紅一軍、紅四軍部隊做政治工作。姚志修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各次反“圍剿”作戰。1932年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征後,姚志修留在原地堅持鬥争。同年八月底重建紅二十五軍,任七十五師團政委。姚志修率部參加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中期各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4月紅二十五同紅二十八軍合編爲紅二十五軍,姚志修任七十四師政委,指揮部隊轉戰皖西北地區。

      1934年7月中旬,姚志修率部在鄂東北參加長岡嶺戰鬥,取得了重大戰果。9月8日,在河南光山斛山寨指揮部隊戰鬥時,姚志修身負重傷,不久犧牲。

      姚世昌(1902—1925)

      浙江蘭豀人。國民革命先烈。

      姚世昌家世代務農。年少時發奮讀書,學習成績優秀。姚世昌於十六歲考入金華省立第七師範學校。1919年“五四遠動”高潮從北京波及金華,1920年學生舉行罷課揭起逐師風潮,姚世昌參加罷課,結果被開除。

      1923年,失學的姚世昌到杭州插入省第一師範學校爲旁聽生。1924年初,加入了左派國民黨,他要以軍人身份直接上前綫殺敵爲快。姚世昌經邵力子介紹, 考入黄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

      1925年,姚世昌參加了第一次東征經過兩個月的作戰,東征軍打垮了陳炯明。不久,盤踞廣州附近的另一支軍閥劉震鬟因謀叛亂,企圖推翻革命政府,形勢危急,東征軍回師討伐,在工人農民的支持下,同叛軍交戰一天半,平定了叛軍。使廣州革命政府轉危爲安。這次戰鬥中世昌表現英勇,又立戰功。兩次戰鬥有功,姚世昌被提拔爲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三師錢大鈞某連任黨代表。

      軍閥陳炯明被擊潰以後,企圖卷土重來。在英國和段祺瑞支持下準備重新進攻廣州。

      1925年,國民革命黨進行了第二次東征,十月東征軍攻破陳炯明的老巢惠州,收復東江。姚世昌此前曾寫信給親友説:“我既許身革命,死亡已置之度外,我把我的熱血,换取中國的復興,萬一我犧牲了,這是我的光榮,也是親友的光榮!”在這次戰鬥中,姚世昌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不幸子彈穿胸部,英勇犧牲。當時在農曆九月初十,其屍骸安葬在黄埔長州島上。

      姚光鼐(1903—?)

      安徽秋浦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光鼐爲黄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其父輩皆從事教育界工作,可謂書香門第。姚光鼐1919年入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因參加省學總會活動,并聯合社會各界懲戒猪仔議員,遭北洋政府安徽省當局通輯綴學。

      1924年,姚光鼐由柏文蔚(時任北伐討賊軍第二軍軍長)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同年由薜子祥、廖梓英(均爲北伐討賊軍第二軍駐粤顧問)介紹報考黄埔軍校,編入第一期第一隊學習,後服務社會。姚光鼐歷任國民政府中央振灾委員會委員、秘書、蒙藏委員會秘書等職。

      姚漸逵(1903—?)

       别號鋤非。湖南省寧鄉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漸逵於黄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畢業。廬山中央訓練團暑期班畢業。

      後參加北伐戰争。1926年起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十一師六十二團見習、排長、連長、揚州中學軍訓教官、財政部鹽務緝私處第二緝私隊隊長、漢口市保安總隊第五中隊中隊長、陸軍第二師第五旅上尉服務員、第五十二師六團六連連長、第八十三師四九六團第一營營長、軍委干訓班第一隊隊長。

      1933年起任軍委會北平分會政訓處處員、第三十二軍中校參謀、北平市軍事訓練委員會上校副主任、主任。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漸逵任訓練總監部上校部員、第二戰區平津遊擊少將司令、河南省保安第四團團長、河湖南省保安第五團團長、省保安處科長。

      1942年起,姚漸逵任戰時青年訓導團衡陽分團少將副主任、主任。抗戰勝利後,任軍政部將官隊隊員、第一軍官總隊第五大隊少將隊長中央訓練團少將團員、1947年任長沙團管區司令。1948年任湖南省軍管區司令部少將督導委員。

      1949年,姚漸逵任第一兵團少將高級參謀。同年參加湖南和平起義。後定居長沙。

      姚漸逵著有《湖南和平運動麟爪》等。

      姚鐘鼎(1903—1970)

      别號甸久,字甸封。貴州榕江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鐘鼎於黄埔軍校第二期輜重科畢業,陸軍大學正則班第九期畢業。

      姚鐘鼎兩次參加東征和北伐戰,歷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通訊兵營排長、連長、營長、參謀本部通訊兵團上校團長、軍令部上校參謀、第十軍第三十一師參謀長等職。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鐘鼎任軍事委員會銓叙廳任免科上校科長、中央軍校第六分校辦公廳少將主任,兼學員登記處處長、軍政部人事處少將處長及銓叙廳人事處少將處長等職。

      姚鐘鼎於1945年退役,次年春任聯勤總部人事處長。1949年到臺灣。

      1970年,姚鐘鼎在臺北逝世,終年六十七歲。

      姚誠德(1903-1939)

      陝西蒲城人。國民將領。抗日英烈。

      姚誠德成歷任國民陸軍第33集團軍騎9師3團上校團長等職。

      1939年隨棗會戰中,姚誠德將軍奉命率領部隊插入敵後方,分段襲擊日軍運輸部隊,姚將軍的部隊就象一把鋒利的尖刀插進日軍的腹部,給敵人以重創。

      遭到襲擊的日本侵略軍急調空軍砲兵配合,瘋狂反撲,在激烈的戰鬥中,姚誠德身先士卒,指揮士兵英勇作戰。姚將軍在戰鬥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姚碧澄(1904—1966)

      廣東平遠人。内科醫學家。

      1934年,姚碧澄於法國裏昂大學醫學院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姚碧澄歷任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兼附屬醫院院長、雲南醫學院教授、附屬醫院副院長。

      新中國成立後,姚碧澄歷任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兼内科主任、廣州衛生局局長、廣州醫學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廣東分會副會長等職。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姚碧澄開展肝穿刺膽道造影術和心導管、心血管造影術,這一新技術在國内處於領先的地位。1962年,姚碧澄又采用人工腎等新技術的創新應用,爲新中國的醫療事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姚碧澄撰有《肝穿刺膽道造影與阻塞性黄疸之診斷上的價值》、《心力衰竭的機理及治療》等論文。

      姚國俊(1904—?)

       别號元勛, 字軌均。陝西省禮泉人。國民高級將領。 陸軍少將。

      姚國俊於黄埔軍校第四期步科畢業。中央訓練團黨政研究班第二期、陸軍大學正則班第九期畢業。姚國俊歷任黄埔軍校入伍生總隊排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中央教導二師連長、營長、副團長等職。

      1931年起,姚國俊任關麟征教導第一師上校團長、第二十五師參謀處長、西北“剿總”第二十五師少將參謀長。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國俊任第二五師副師長、代師長、第二十五師參謀長。1940年任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師總司令部副參謀長、代理副總司令。1943年任第九集團軍第二十五師師長。1944年任第三十八軍副軍長。

      1945年, 姚國俊被授陸軍少將銜。其先後參加長城抗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湖南會戰等諸戰役。

      1946年起,姚國俊任整編第三十八師中將師長兼第五十五旅旅長。1948年任第三十八軍軍長,次年夏被免職,後調任商洛綏靖區司令部副司令員。

      1949年,姚國俊隨第七兵團在成都參加起義。1952年轉業地方工業工作。姚國俊曾任四川省政協委員、省參事室參事。姚國俊後被選爲成都市黄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四川省黄埔軍校同學會理事等。

      姚國俊著有《關麟征部在陝甘阻擊紅軍紀實》等。

      姚葛民(1904—? )

      江西萍鄉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葛民於南京中央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第八期畢業、雲南陸軍講武堂韶關分校第十四期步兵科畢業。姚葛民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十七師連長、營長、第四路軍總指揮部教導團團長、獨立第十旅副旅長等職。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葛民任第三十六軍第五師上校參謀長、副師長等職。

      1948年,姚葛民任新編第三0五師少將師長。在平津戰役中,姚葛民不願兄弟相互殘殺,後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投誠。

      姚可昆(1904—?)

      河北山海關人。女教育工作者。

      姚可昆於1921年至1925年期間在天津河北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就讀。1931年畢業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國文係,留校作研究生,同時任師大附中女教員。1932年赴德國留學,先後在柏林大學、海德大學進修哲學,文學、藝術史。1935年與馮至結婚。

      回國後,姚可昆先後在同濟大學、中山大學、北平師範大學任教,爲教授。1950年調北京外語學院德語系任教,擔任係主任、教研室主任等職務。1986年退休。姚可昆曾主編德語大學一年級課本,並參加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大學二年級課本編寫工作。

      1958年,姚可昆主持外語院德語系集體編寫《漢德詞典》。1972年編《新漢德詞典》,任偏委兼顧問,歷時十餘年完成這本大型詞典,獲得了國内外好評。姚可昆還參加編寫《漢德分類詞彚手册》、《漢德成語詞典》。

      姚可昆主要譯作有卡羅薩的《引導與同伴》、尼採的《歷史對人生的利弊》、賽汀的《犧牲行》、安恩廓夫的《憶果戈理》、布萊希特的《卡垃爾大娘的走》等。以及與馮至合譯的歌德的長篇小説《維廉麥斯特一學習時代》。

      姚名達(0905—1942)

      字顯微, 號達人。江西省興國人。目録學家。

      1928年,姚名達於清華大學研究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30年於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32年,姚名達創辦了《女子月刊》,開辦女子書店,積極致力於女子平民教育。之後,執教於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和中正大學。

      1942年,日軍入侵江西,姚名達率領師生組成戰地服務團,積極參加抗日戰鬥。同年七月,戰地服務團與日軍遭遇,在激烈的戰鬥中,姚名達壯烈殉國。

      姚名達著有《目録學》,《中國目録學》,《中國目録學年表》等。爲近代目録研究的重要著作。

      姚薇元(1905—1985)

      安徽繁昌人。歷史學家。

      姚薇元於193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係。1936年獲清華大學研究院歷史所碩士學位。姚薇元曾任中央大學、大夏大學、貴州大學教授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薇元歷任湖南大學、武漢大學教授、中國近代教研室主任等職。是湖北省歷史研究會第二届常務理事。

      姚薇元專長於中近代史、中古民族史。著有《鴉片戰争》、《鴉片戰争史事考》、《北朝胡姓考》等。

      姚秉勛(1905—?)

       字柳强。廣西桂林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秉勛於黄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科、陸軍大學將官訓練班畢業。歷任黄埔軍校入伍生部第二步兵團連長、營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中央教導二師團黨代表、師政治部中校主任等職。

      1930年後,姚秉勛任湯恩伯第八十九師和第十三軍軍(師)部副官長。1935年任軍事委員會南昌黨政分會少將副主任、第十三軍獨立二師副師長、代師長。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秉勛積極參加抗戰。歷任第三十一集團軍新編第四十四師師長、第十三軍副軍長等職。姚秉勛先後參加臺兒莊會戰、武漢會戰、鄂北會戰等諸役的戰鬥。1946年起,姚秉勛任青年軍第二零三師副師長、師長、青年軍第二零二師師長、總統參軍處參軍等職。

      1948年,姚秉勛被授國民陸軍少將軍衔。1949年到臺灣。

      姚駿逸(1906—?)

       别號筠一。河南固始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駿逸於黄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步科畢業。歷任第九十二軍第二十一師參謀長、國防部人事司少將處長等職。1947年,姚駿逸於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笫二期畢業。1949年,姚駿逸隨國民黨軍隊去臺灣。

      姚域聲(1905—?)

       原名昇瀛, 别號江泠。河南浚縣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域聲於黄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砲科畢業。後於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二期畢業。姚域聲參加了北伐戰争,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砲兵團排長、連長、營長、第十七師砲兵隊隊長、第十二軍團總指揮部砲兵團團長等職。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域聲擔任第九十二軍上校參謀兼砲兵營營長、砲兵指揮官、第二十一師上校參謀長、副師長等職。1945年後任國防部第二廳人事處副處長。

      1948年,姚域聲被授予國民陸軍少將軍衔。1949年到臺灣,任行政公署第一處少將處長、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少將處長等職。姚域聲於1958年退役。

      姚克(1905—1991)

       原名姚成龍, 又名莘農。原籍安徽歙縣,生於福建厦門。編劇。戲劇學家。

      姚克早年在蘇州東吴大學文學院學習,後改讀法學,1931年畢業。姚克曾任上海世界書局英文報社編輯 、英文月刊《天下》主編。1932年向全球各國介紹中國作家,翻譯完成了魯迅《短篇小説選集》的英譯本,並與魯迅成爲交住密切的朋友。1936年任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編劇委員會副主任。創作了電影劇本《吉人天相》。1937年,姚克到蘇聯莫斯科參加第三届戲劇節後赴美國,在耶魯大學任戲劇研究員。1940年回國,在上海,姚克與黄佐臨組織二苦干劇團。後相繼在天風劇團、藝光劇田、南國藝社任編劇。姚克編寫的話劇有《楚霸王》、《西施》、《秦始皇》、《美人計》、《清宫怨》等。1948年爲上海大同影片公司編寫電影劇本《蝴蝶夢》。

      姚克後到香港,先後爲永華、長城、光華等影片公司創作《清宫秘史》、《玫瑰玫瑰我愛你》、《豪門孽債》、《此恨綿綿》、《一代妖姬》等電影劇本。同時執教於香港新亞書院、聯合書院、中文大學。姚克曾任麗的電視臺顧問。

      1965年, 姚克赴美,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太平洋大學任教。後在夏威夷大學從事戲劇研究。

      姚克曾將曹禺的劇本《雷雨》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  

      姚蘇鳳(1905—1974)

      原名姚庚夔。江蘇蘇州人。作家。編劇家。

      姚蘇鳳1926年畢業於蘇州工業專門學校建築科。曾參與創造蘇州文學團體星社。1926年進入新聞界,曾任《國民日報》,《民報》副刊編輯。1931年,姚蘇鳳任天一影片公司編輯,編寫《歌場春色》、《蕓蘭姑娘》等電影劇本。1932年主編上海《晨報》副刊《每日電影》,大量刊登左冀電影工作者的影評文章。姚蘇鳳曾被譽爲民國時期新鴛鴦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

      1932年任明星電影公司編劇,先後編寫《殘春》、《路柳墻花》、《夜會》等電劇影本,並編導影片《青春綫》。

      姚蘇鳳於抗日戰争期間赴香港。1947年在重慶任《新民報》主編。

      新中國成立後,姚蘇鳳返回上海,任《新民晚報》副主編。

      姚蘇鳳著有《之子於歸》、《火中蓮》等話劇劇本,小説有《鑄夢》等。

      姚竹修(1906-1942)

      江蘇蘇州人。愛國烈士。

      姚竹修爲中國駐菲律賓總領事館隨習領事。在擔任菲律賓國外領事工作期間,積極進行抗日活動。姚竹修曾在新加坡等地從事抗日募捐活動。

      1942年馬尼拉淪陷後,姚竹修不幸被日軍所拘捕。被押期間,姚竹修面對殘忍的日寇終英勇不屈。同年4月,姚竹修慘遭日寇殘殺,壯烈犧牲,年僅三十六歲。

      姚警塵(1905—1955)

      陝西省户縣人。國共官員。

      1929年,姚警塵畢業於西安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專修科,曾任户縣鄉村師範校長、石泉、漢陰縣縣長等職。

      姚警塵青年時代,受“五四”運動革命思想影響,曾帶領學生搗毁縣黨部,驅逐了國民黨黨務指導委員劉秉漢、許評之和伍步昇。

      1930年,姚警塵在楊虎城舉辦的陝西行政人員培訓班受訓。結業後,被派任石泉縣長,後調任漢陰縣長。劭力子由甘肅省調陝西省接楊虎城主政後,姚警塵離開漢陰縣到南鄭縣趙壽山部任中校秘書。期間常爲抗日救亡刊物撰寫文章,激發將士的愛國熱忱,並代趙壽山草擬上呈楊虎城將軍的《抗日意見書》。

      1938年秋,姚警塵在西安經吴德峰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歷任三十八軍軍長辦公室中校主任、第四集團軍總部上校秘書、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機要科長、西北行營少將參議等職。毛澤東在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期間,他向中央提供了重要情報,曾受到了毛澤東的讚揚。

      1947年任解放區西北局秘書、交際處處長等職。建國後,任中央軍委某部辦公廳副主任兼三局局長。1952年和1955年兩次對他作了錯誤的處理,1955年含冤去世。

      1982年,先後撤銷了過去兩次對他的錯誤處理决定,爲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姚喆(1906—1979)

       曾用名姚秩章。湖南邵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陸軍中將。

      姚喆早年任鄉農會協會主席。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192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土地革命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五大隊司務長、排長、第三師特務連連長、紅三軍團特務團營長、第一師三團團長、師參謀長等職。1934年起任瑞金保衛局總隊部總隊長、紅三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1935年起任紅二十六軍第七十八師參謀長、北路軍參謀長、陝甘寧獨立師師長。

      姚吉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日戰争時期,擔任八路軍第一二零師三五八旅參謀長。1938年起任大青山支隊參謀長、騎兵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綏察行政公署主任。1943年任塞北軍分區司令員。1945年任綏蒙軍司令員。解放戰争期間,姚吉任西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員。1949年任第一野戰軍第八軍軍長。

      新中國成立後,姚喆任綏遠軍區副司令員。1951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笫二十三兵團副司令員。1956年任高級步兵學校第一副校長、校長。1966年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姚喆於1955年被授陸軍中將軍衔。是第四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政協第五届常委、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姚喆將軍1979年於北京逝世。

      姚蓬子(1906—1969)

       本名夢生,又叫蓬生、夢聖。浙江省諸暨縣姚公埠人。詩人。作家。

      姚蓬子早年畢業於紹興中學後,考入了北京大學。後來在上海光華書局當編輯,以法國象徵派的風格創作詩歌。1926年,姚蓬子翻譯法國作家果爾蒙小説《處女的心》。1927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1929年出版詩集《銀鈴》。

      姚蓬子曾經是左翼作家,當時與魯迅、夏衍等作家一起擔任“左聯”執委。

      姚蓬子以英譯本轉譯高爾基的長篇小説《我的童年》。與丁鈴、沈起予一起創辦了《北鬥》,後任《文學熱報》主編。其間出版了短篇小説集《剪影集》。

      姚蓬子1933年被捕變節(叛變),發表《姚蓬子脱離共産黨宣言》,以獲取自由。之後在重慶、上海開作家書屋。解放後,姚蓬子曾任上海師範學院中文系兼課教師。

      姚蓬子於1956年被公安部定爲叛徒。於1969年病逝於上海,終其頗爲復雜的一生。

      姚文元(1931—2005)

      上海人。作家。中共高級官員。

      姚文元是作家、詩人姚篷子的兒子。1931年出生於上海,1943年進入重慶南開中學,後回上海大同大學一院(今大同中學),高二轉入滬新中學。1948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

      新中國成立以後,姚文元因發表了批判胡風的文章嶄露頭角。後發表了一系列批判’“右派”言論,得到了張春橋、柯慶施的賞識,從《萌芽》編輯部轉任《解放》雜誌編輯部文教組長。其因文章《録以備考》引起毛澤東的注意,並幾次公開指名稱贊。因此,姚文元一躍成爲文化界名人。

      姚文元出版的第一本書是雜文集《細流集》,第二本書爲雜文集《在革命的烈火中》,第三本《論文學上的修正主義思潮》及第四本書《革命的軍隊,無敵的戰士—談談(保衛延安)的幾個特色》。

      其間,姚文元不斷發表文章,先是打擊王若望、施蟄存、許杰、流沙河、徐中玉、魯莽、王蒙、秦兆陽、鄧友梅、徐懋庸、陸文夫、劉紹棠等“右派”作家,接着又發表文章討伐馮雪鋒、艾青、巴金、周谷城、丁玲等文人,批判巴人的“人性論”。在其任《解放日報》編委兼文藝部主任後,發表了評論“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批判吴晗:“評‘三家村’—<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的反動本質”,誣陷鄧拓、廖沫沙、吴晗爲反革命集團。還發表一系列文章攻擊彭真、陸定一、羅瑞卿、楊尚昆,砲打劉少奇、鄧小平、陶鑄“司令部”,借《評水滸》誣陷鄧小平。

      姚文元靠批判《海瑞罷官》步入政壇,經江青的力薦得以進入“中央文革小組”。1966年,中共八届十一中全會召開,姚文元成爲“中央文革小組”組員,得以列席會議,首次進入中國政治核心,成爲“中央首長”。1969年,中共第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38歲的姚文元成爲最年輕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第八號最高領導人物,後任國務院副總理。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姚文元與王洪文、張春橋、江青一起勾結,組成“四人幫”,瘋狂進行反革命活動,大搞批判打倒文人學者、作家,誣陷,迫害老幹部,圖謀纂黨奪權,捏造了“毛主席臨終囑咐”。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嚴重的罪行,可謂禍國殃民。人們私下稱其爲“文痞”。

      1976年,粉碎“四人幫”時,姚文元被逮捕。1981年經審判,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奪政治權利五年。其是“四人幫”之中唯一活着走出牢獄的人。

      2005年,姚文元因糖尿病去世,終年七十四歲。

      姚廷芳(1906— )

       别號欣安。河南淅川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廷芳於北京大學文科畢業。歷任河南南陽中學、開封省立師範學校校長、中央軍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政治教官、軍事委員會西安戰時幹部訓練團政治教官、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幹事、河南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宣傳處處長、三民主義青年團河南支團幹事等職。

      1945年,姚駿逸任第四届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7年當選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到臺灣。

      姚蔭梅(1907—?)

       原名姚艮奇。江蘇蘇州人。彈評演藝家。

      姚蔭梅出身評彈世家(母親王小紅),十六歲從唐芝雲習《描金鳳》,繼而從朱耀祥學習《大紅袍》。姚蔭梅曾自編演出《玉連環》、《啼笑因緣》,演出後大爲成功,一時譽滿全滬。

      姚蔭梅於1951年參加上海市人民評彈工作團(後來上海評彈團)。其曾創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改編的長篇有《雙按院》、《方珍珠》,中篇有《獵虎記》等。整理有《玄都求雨》、《汪宣審猴》。姚蔭梅所唱曲調被稱之爲“姚調”。

      姚蔭梅曾任上海評彈團藝術顧問等職。

      姚新一(1907—1939)

       原名唐吉昆, 字瑶。吉林省永吉人。抗日英烈。

      姚新一先後於吉林大學和北平弘大學院求學。192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姚新一回東北以任中學教師,以此爲掩護,從事抗日救亡活動。

      姚新一歷任伊蘭區委書記、伊蘭縣委書記、吉東省委秘書長等職 。曾任《救國時報》及《前哨》(非上海左聯刊物《前哨》)編委兼主編。姚新一後來在同日軍作戰時英勇犧牲,年僅三十二歲。

      姚文英(1907—?)

      字賢欽。江蘇川沙(今上海)人。建築師。

      姚文英9歲隨父親於營造工地學習,後入萬國函授學校建築科深造。1930年考入南京市政府工務局任職。1932年轉入導淮委員會。1933年,姚文英進入金陵房産社任建築師。負責修建南京國民政府及建南京山西路住宅區高級住宅。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文英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航空委員會,任工程師,兼任組長、處長等職。負責爲國民政府軍在大後方趕修眷所。

      1949年赴臺灣。姚文英於1956年退休,創立石城建築師事務所。1976年再創建永華預鑄工程公司,任董事長。

      姚文英所參加修建澄清湖、日月潭、石門水庫等風景區,獲十大建築師金鼎奬。

      姚堯(1907—?)

      别字晦農。湖南長沙人。國民將領。

      姚堯於中央軍校第六期第一總隊工兵科畢業。1946年任第七十三軍一九三師副師長。1947年在萊蕪戰役中作戰失敗,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

      姚黎天(1907— )

       又名家寶, 别號劍文。浙江諸暨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黎天於中央軍校第六期步科畢業、中央陸軍步兵學校第一期畢業、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四期肄業、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二期畢業。

      姚黎天曆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師排、連長、第一師第一旅騎兵隊長、第三十七軍團教導團營長、中央軍校第十三期(第七分校)中校大隊長等職。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黎天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騎兵旅上校團長、第一騎兵軍第二旅少將旅長等職。1947年,陸軍大學將官班畢業,任騎兵第三軍副軍長。

      1948年,姚黎天授陸軍少將銜。1949年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投誠。

      姚永芳(1908—1977)

      廣東大埔縣人。愛國華僑領袖。

      姚永芳十六歲時到縣城習商,二十四歲時在汕頭任銀行代辦。赴新加坡先學海外營銷業務,後轉居鑾市自營布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姚永芳在居鑾市創辦南源布莊有限公司,自任主席。後成爲馬來西亞南部經營布匹的巨賈。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姚永芳倡議創建居鑾市大埔同鄉會,被推爲主席,居鑾市客屬公會會長,是星馬有名的華僑領袖。姚永芳歷任新加坡南洋客總名譽董事、新加坡姚氏公會名譽會長、中華商會董事等職。

      姚永芳急公好義,慷慨熱心慈善義舉,對馬來西亞社會福利及教育事業均屢作出特殊的貢獻。1966年,姚永芳被馬來西亞最高元首頒賜PPM勛章。1976年獲馬來西亞蘇丹殿下頒授太平局紳(JP)勛銜。其子女均秉承庭訓,皆爲熱心愛國愛鄉之人士。

      姚森良(1941— )

      廣東省大埔縣人。愛國華僑。

      姚森良爲馬來西亞居鑾已故社會名人姚永芳太平局紳長子,姚美良長兄,馬來西亞太平紳士。姚森良早年在居鑾中華高級中學受教育,畢業後繼承父業——南源布莊私人有限公司。  

       姚森良老成持重,處世認真謹慎,秉承庭訓,知書達理,明辨是非,爲人謙恭有禮,事親至孝,倍受商界前輩及社會各界人士之推崇。姚森良從商不忘公益善舉,熱愛華人教育,尤其致力贊助中華中學清寒子弟助學金,馬來西亞大埔(茶陽)社團聯合總會大學貸學金及居鑾大埔同鄉會奬學金與大學助學金等,姚氏賢昆仲捐資二十五萬元予中華中學,倡建姚永芳行政樓基金。  

      姚森良認爲鄉團在馬來西亞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他促請華裔應該在教育及商業領域内,配合亞洲局勢之發展。他指出本國比鄰國的條件好,反視其他鄰國人民,許多華裔已被同化,有鑒於此,大家應該珍惜這種機會,致力發揚先賢組織華團的意義和宗旨,瞭解華裔原有的根源。  

      爲了尋訪祖輩的足迹,在他的推動下,世界多個國家的客家鄉親每年都組團到中國福建寧化石壁村及長汀尋客家的源頭,使寧化石壁成爲客家人的聖地。  

      姚森良希望華社在推動民族教育事業方面,應全力以赴,他强調,在一個人的畢生事業中,應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平時對子女灌輸正確的思想,鼓勵他們充實自己,對社會有所貢獻,促進國家及社會的繁榮和進步。   

      姚森良歷任馬來西亞大埔(茶陽)社團聯合總會會長及永久名譽會長、居鑾大埔同鄉會會長及永久名譽會長、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名譽會長、居鑾客家公會署理事長、新加坡茶陽勵志社名譽社長、居鑾中華工商總會署理事長、新加坡姚氏公會名譽會長、居鑾中華中學董事會副董事長、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名譽會長、居鑾中華中學學校校友會名譽會長、馬來西亞客家公會聯合會名譽會長暨顧問等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1: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美良、姚開元等

      姚美良(1955— )

      祖籍廣東省大埔縣,出生於新加坡。實業家。

      姚永芳兒子、姚森良弟。姚美良1966年回中國讀書,1974年赴香港定居,繼承父親姚永芳的事業。他發展壯大了香港南源永芳集團公司,從事化妝品,印刷,瓷器,賓館等業務。於1974年起任香港南源永芳集團公司董事長。

      姚美良特别捐資與家鄉興建學校,大禮堂,修橋築路,還資助國内工廠企業發展,並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姚美良多次主辦推動文化發展會議,捐資創辦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等項目。曾入選1990年《世界有成就的領先人物名録》、《國際名人録》、《國際有成就的男士》等名人傳録。1971年,姚美良被任命爲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亞洲地區副總理事,1992年與其兄姚森良同時被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蘇丹賜封太平局紳(太平紳士)。 1993年至1998年爲第八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姚開元(1908—1956)

      江蘇溧陽人。森林理學專家。

      姚開元1937年於中央大學森林係畢業。曾在中央大學任教。後任甘肅水利林牧公司技正、副經理、國民政府農林部林業司專門委員、科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開元歷任林業部調查設計局工程師、副總工程師等職。姚開元爲九三學社社員。一直致力於從事森林資源的調查與研究工作。

      姚開元著有《中國森林分佈概况》等。

      姚俊之(1908—?)

      江蘇揚中人。國民實業家。

      姚俊之曾半工半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工係。1927年,姚俊之在上海創辦“鮮大王”、“九味一”名牌醬油及“味精”調味廠。並創辦了新星化學藥廠、新星化學藥物研究所、博愛藥房。

      姚俊之的公司生産的醫療藥品及大衆成藥達百數十種。未幾,在全國各省設有醬油、味精等食品調味品分公司二十餘處。

      抗日戰争勝利結束後,姚俊之任上海第三制藥廠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1948年,姚俊之隨鮮大王廠遷往臺北,並被選爲臺灣省味精同業公會理事。“中華民國釀造事業協會”成立,姚俊之被選爲首届理事長。

      姚槐(1908—?)

      别號蔚三,字畏三。廣西象縣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槐於黄埔軍校第一分校(南寧分校)第一期步科畢業、中央軍校南寧分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陸軍大學乙級將官班第一期畢業。

      姚槐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排長、連長、少校副官、廣西全省警憲干訓所中校隊長、第四集團軍(廣西)第四十三師一二八團營長、廣西百色國民兵團聯隊長、百色管區司令等職。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槐任百色民團副總指揮、廣西獨立第十二旅少將副旅長、桂林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桂林綏靖公署少將高參謀兼參謀處長等職。

      1946年,姚槐任廣西省保安司令部參謀處長。1948年被國民政府授少將軍衔。同年當選第一届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姚槐去臺灣,繼任“國民代表”等職。

      姚輕耘(1908—?)

      山東黄縣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輕耘於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步科畢業,後於峨嵋山軍官訓練團將校官研究班畢業。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輕耘歷任陸軍步兵正規團連長、營長、團附等職。1946年起任第八軍第一七零師五零九團副團長、上校團長、山東省第二區代理保安司令、第四十六軍第一百五十九師少將副師長等職。

      1949年春,姚輕耘在山東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中戰敗被俘。先後被囚於南京、撫順戰俘管理所。1963年被特赦釋放。後爲山東省青島市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協委員。

      姚輕耘著有《孫正之戰》等。

      姚養怡(1909—1992)

      字永年,號七家村農。江蘇南匯(今上海市)人。詩人。學者。

      姚養怡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於早年赴上海求學。其嗜學好文,尤其對古詩詞深有造詣。姚養怡爲南社社員。

      姚養怡平生創作古體詩詞千餘首,其對搜集地方民間掌故不遺餘力。曾編纂其家先人著述《周浦南蔭堂姚氏從刊》、《周浦姚氏家乘雜咏》。姚養怡輯有《周浦掌故叢鈔》、《周浦文獻》、《周浦詩存》等,另著有《養怡文稿》等。

      附其周浦竹枝詞一首:

      人物

        晋代將軍風雅宗,

        漢書百卷錦羅胸。

        表彰黄土甘裳愛,

        弔古傷今憶舊冬。

      姚盛齋(1908—?)

       别號心一。湖南辰溪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盛齋於中央軍校第六期第一總隊砲科畢業、中央砲兵學校第三期、中央軍官訓練團國防要塞班畢業。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盛齋任中央軍校第十四期砲科少校教官、砲兵隊長、軍政部第四獨立砲兵團中校營長、上校團長軍政部美式榴砲少將團長等職。1946年起任第八十七軍砲兵指揮官、第十四兵團司令部高級參謀兼砲兵指揮官。

      1947年秋,姚盛齋往臺灣,任高雄國防要塞少將司令。1956年退役,派往臺灣火燒島軍人集中營任職。

      姚維鈞(1909—1968)

      江蘇南匯(今上海市)人。女民主人士。

      姚維鈞爲黄炎培夫人。姚維鈞早年於江蘇省立淞江女子師範學習,畢業後,執教於中小學數年。後考入大厦大學文學院攻讀師範專修科,1942年畢業。同年與黄炎培(夫人王糾思於1940年病逝)結婚。

      婚後,姚維鈞長期積極支持黄炎培的進步活動。1945年協助黄炎培寫成《延安歸來》,並參與發起民主建國會、當選監事。1942年隨黄炎培潜離上海,經香港赴華北解放區。

      新中國成立後,姚維鈞一度任中學教師。歷任全國政協委員、政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民建第一届中央委員、第二届中央常務委員等職。

      1968年,姚維鈞於北京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姚耐(1909—1991)

      福建福州人。經濟學家。

      姚耐早年東渡日本留學。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抗日大學第九分校訓練處副處長、中華建設大學民政係主任、山東大學教務長。

      姚耐是我國圍棋界前輩,其與陳毅下棋近三十年,既是戰友又是棋友。1943年冬天,他們曾在河北省天長縣龍崗古鎮通宵對弈,成爲棋壇趣聞。

      新中國成立後,姚耐歷任上海財經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上海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等職。

      姚耐專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著有《論社會主義制度下價值規律的作用》(合著),《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份)等。

      姚時曉(1909—?)

       原名治孝。浙江吴興(今湖州)人。戲劇作家。

      1933年,姚時曉於上海參加中國左翼戲劇作家聯盟。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8年後,姚時曉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員,後任中原軍區政治部文工科科長。

      新中國成立後,姚時曉歷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副秘書長、中國文聯第四届委員、中國劇協第一届、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届常務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等職。

      姚時曉著有獨幕話劇《别的苦女人》、《砲火中》、《棋局未終》等。

      姚平(1909—?)

       别號世杰。福建蒲城人。國民將領。

      姚平早年於黄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步科畢業。之後在國民革命軍隊任職。姚平參加了歷次戰争。1948年,姚平任重建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七師副師長等職。

      姚學濂(1909—?)

       别號法溪。廣東潮陽人。國民將領。

      姚學濂於黄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步兵科畢業。在抗日戰争期間,姚學濂任廣西綏靖公署交通兵團少校團長等職。1943年,姚學濂於陸軍大學特别班第六期畢業後,歷任國民軍隊指揮官等職。

      姚子青(1909—1937)

       原名若振,號中桂。廣東平遠人。國民高級將領。抗日英烈。陸軍少將。

      姚子青於黄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中央民官訓練班及南京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畢業。後任國民陸軍第十八軍九十八師中校營長等職,率部駐防湖北漢口。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子青奉命率兵調防上海寶山,參加淞滬抗戰。姚子青率領六百名官兵堅守寶山縣城陣地禦敵。日軍動用陸軍、海軍、空軍瘋狂攻擊。姚子青在兵力不足,武器裝備落後的情况下,仍然積極率領官兵們英勇戰鬥,日軍用飛機大砲封鎖支援部隊的前進道路,四面道路最終被日軍徹底切斷, 增援部隊無法前往,一連幾天,數番激戰之後。全營彈盡糧絶。1937年9月7日,姚子青與全營官兵壯烈殉國。次年,姚子青被國民政府追贈陸軍少將軍衔。

      姚雪垠(1910—1999)

      原名姚冠三。河南鄧縣人。文學家。書法家。

      姚雪垠於1929年考入河南大學法學院預科。求學期間,其在《河南日報》副刊上以”雪垠”筆名發表處女作《兩個孤墳》。姚雪垠因參加進步活動被學校開除。從此在北平等地以投稿、教書、編輯爲生。

      抗日戰争爆發前夕,其先後在報刊上發表了《野祭》、《碉堡風波》、《生死路》和《選舉志》等十餘篇小説。抗日戰争曝發後,姚雪垠在開封與範文瀾等主編《風雨》週刊, 姚雪垠赴前綫采訪,寫成報告文學《戰地書簡》。

      1938年去武漢從事抗日的進步文化活動,發表短篇小説《白龍港》、《差半車麥結》。次年發表《紅燈籠的故事》。1939年起,輾轉在鄂、皖、蜀等地,從事長篇小説創作。完成了《春暖花開的時候》、《戎馬戀》、《新苗》、《重逢》等。這一時期, 姚雪垠著有論文《論現階段的文學主題》、《通俗文藝短論》、《文藝反映論》、《屈原的遺産》等。

      抗戰後期,姚雪垠曾任東北大學副教授。抗戰勝利前後, 姚雪垠完成自傳性長篇小説《長夜》。抗戰勝利後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1951年回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從事專業創作。1953年調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工作。爲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1957年,姚雪垠被劃爲右派分子。其從1957—1981年創作完成的歷史長篇小説《李自成》1—3卷先後出版。《李自成》第2卷獲首届茅盾文學奬。第1卷譯成日文後獲日本文部省、外務省頒發的文化奬。《長夜》譯成法文後被授予馬賽紀念勛章。

      姚雪垠主要作品還有中篇小説《牛德全與紅蘿蔔》,長篇小説《新生頌》第一部《崇高的愛》,傳紀體小説《記盧熔軒》,報告文學《四月交響曲》等。

      姚貞白(1910—1979)

      雲南昆明人。中醫學家。

      姚貞白出生於中醫世家,繼承祖傳醫術,後開業行醫雲南四方。

      新中國成立後,姚貞白歷任昆明衛生局副局長、昆明市中醫院院長等職。爲雲南省中醫協會會長、第三届全國人大代表。

      姚貞白擅長治療時令症和婦科諸症。1935年,姚貞白與其弟姚濟創制了“百病神效散”,主治四時感冒,療效甚爲顯著,驗方傳遍中國港澳地區及東南亞等國。

      姚貞白著有《姚貞白醫案》等。撰有《祖國醫學的發展對世界醫學的貢獻》等論文。

      姚永根(1910—1983)

      江蘇吴縣人。民間歌唱藝術家。

      姚永根自幼跟隨祖父、父親學唱民歌。其中説唱曲《孟薑女》就是其祖傳的一首長篇叙事歌。全曲共有兩千多行,在細節上結合當地的特點,有着較大的變化和細膩的描繪。

      姚錦新(1911—?)

      安徽貴池人。女音樂教育家。

      姚錦新於7歲開始學習鋼琴。1930年至1939年先後在清華大學、德國柏林音樂學院主修鋼琴。1940年,姚錦新歸國途經香港時,舉辦了鋼琴獨奏音樂會。之後,姚錦新又赴美國耶魯大學、加州大學音樂係學習作曲及作品分析。1943年,姚錦新參加在舊金山對華廣播電臺主持每日5分鐘的音樂戰綫節目。

      姚錦新於1947年回國,先後在清華大學、華北大學音樂學院授教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學。姚錦新歷任中央音樂學院創作研究員及中國音樂協會理事等職。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姚錦新主要從事音樂理論的翻譯工作。譯有辟氏頓等著的《和聲學》中的現代和聲部分,與他人合譯《有關音樂美學的若干問題》及《漢斯·艾斯勒的音樂評論》多篇。

      姚際唐(1911—1983)

      湖南武風人。皮膚病理學專家。

      1938年,姚際唐於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1946年起,姚際唐先後赴瑞士、美國進修。於1949年回國。姚際唐畢生致力於皮膚性病及皮膚病理研究,尤其擅長皮膚病理學。

      姚際唐歷任上海第二醫學院、大連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教授等職。

      姚際唐著有《梅毒,皮膚病理組織學》等。

      姚荷生(1911— )

      江西南昌人。中醫内科專家。

      1937年,姚荷生畢業於江西中醫專門學校,後開業行醫。新中國成立後,姚荷生歷任江西中醫實驗院副院長、江西中醫學院教授、院長等職。是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第一届理事、中華中醫學會江西分會第四届副會長。

      姚荷生對診治温病的經驗極爲豐富,對《傷寒論》有較深研究。撰有《傷寒論六經主证》、《傷寒論難解條文與篇章》等論文。合著有《臟象學説在中國診斷應用上的初步探討》。

      姚金偁(1911— )

      字静夫。甘肅蘭州人。畫家。

      姚金偁自幼酷愛書畫,早年師從甘肅靖遠書畫名家範振緒。姚金偁工山水畫,尤擅山水之作。作品筆墨酣暢,意境清遠。

      姚金偁爲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蘭州市飛天書畫學會顧問。其多幅作品入選書畫展及各類美術作品展覽,並在報刊發表。作品《春滿人間圖》1985年入選日本舉辦的“甘肅省書畫展”並收入畫册。代表作《源遠流長》等作品被美術館、文史館等文化單位收藏。

      姚汝崇(1911—1941)

      陝西省甘谷縣姚家莊人。抗日英雄。

      姚汝崇1935年考入黄埔軍校預備班,1939年從黄埔軍校校本部畢業,1940年即分配到陝西郃陽一六五師軍士班,隨即調國民黨第八十軍一六五師四九四團,在山西省中條山平陸縣一帶參加抗日戰争,任第二營營長。

      1941年1月,日寇某部集結一股精鋭兵力,向張(店)茅(津渡)大道猛烈進攻,姚汝崇奉命帶領兩個連的兵力進行還擊。戰鬥以短的時間,不强的兵力,戰勝了裝備好、力量强的日本侵略軍,很快取得了勝利,殲滅日寇百餘人,俘虜日軍多人,繳獲不少戰利品,受到八十軍軍部的傳令嘉奬。

      日軍不甘心失敗,同年5月,又調集日僞軍約4萬餘人,兵分五路,向晋南中條山地區大舉進犯。姚汝崇在八十軍副軍長王治岐的鼓勵下,帶領第二營的全體戰士,戰鬥在太寨附近的白浪渡,掩護配屬一六九師的三個砲兵連轉移,與敵人展開近距離的搏鬥。姚汝崇和戰士們奮不顧身,掩護砲兵連轉移,戰鬥中,他大聲鼓勵着戰士們,説:“戰友們,現在正是我們報效祖國的時候,我們要把日寇趕出中國去……”在激烈的戰鬥中,姚汝崇被敵人的炸彈炸倒,壯烈殉國,年僅30歲。

      姚運良(1912—1980)

      湖北省大悟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1928年,姚運良參加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紅軍。1931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産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姚運良任遊擊隊長、班長、排長、紅四方面軍三十軍通信隊隊長、紅三十軍八十八師二六八團政治處主任、八十九師二六九團政委。姚運良參加了長征。

      1937年,姚運良從延安到華中局工作,途經新四軍第六支隊時被彭雪楓留下,任十四團團長、宿東支隊隊長。1943年任新四軍四師騎兵團政委。1945年任四師十一旅副旅長。

      解放戰争時期,姚運良任華中野戰軍九縱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縱五師師長、三十一旅副旅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姚運良任第三十一軍副軍長。1953年入朝鮮參加作戰,任志願軍三十八軍副軍長,參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陸戰役準備。回國後,任三十一軍副軍長兼參謀長。

      1955年,姚運良被授予少將軍衔。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1年定爲正軍級。

      姚運良於1980年在安徽合肥逝世。

      姚卓英(1912— )

      居於臺灣。女教授。

      姚卓英善良仁愛,一直致力於殘疾人福利事業的工作。

      姚傳薌(1912-1996)

      本名興華。江蘇蘇州人。昆劇戲曲家。

      姚傳薌讀二年級時輟學入昆劇傳習所。師承許彩金、尤彩雲,後又從學於錢寶卿、丁蘭蓀,工五旦、六旦。

      二十世紀20年代,姚傳薌在滬“幫演”階段,及“新樂府”初期,大多飾演配角。評論家黄南丁慧眼獨具,贊賞其演技“淡雅宜人,濃纖合度”,是“可造之才”。 姚傳薌後得到熱愛昆劇的學者張宗祥(冷僧)的資助,先後向原全福班名旦錢寶卿、丁蘭蓀學戲。技藝漸趨成熟,主戲逐漸增多。姚傳薌口齒清晰,唱腔柔和圓潤,身段舞姿優美,善於運用眼神和面部表情表達人物復雜微妙的心理活動。飾演《牡丹亭·游園、驚夢、尋夢》中杜麗娘、《西厢記·跳墻、着棋》中崔鶯鶯、《水滸記·借茶、活捉》中間婆惜、《荆釵記·綉房、别祠》中錢玉蓮、《同窗記·訪友》中銀星、《釵釧記·相約、討釵》中芸香、《呆中福》中葛巧姐等角色,均極佳妙。尤其是昆旦獨角主戲《尋夢》、《題曲》兩個名折,姚傳薌獨傳名師錢寶卿之藝,成爲其畢生最負盛名的拿手杰作,受到行家與觀衆的高度評價。

      有位老觀衆,連續兩次觀看《尋夢》後,特在《申報》著文感嘆姚傳薌“爲絶妙之才”。“論其勝處,尤在傳神。以雙眸爲主,而眉心顴頰唇吻輔之,遂覺凝盼含羞,輕顰淺笑,無不適如分寸。其發音清越而圓潤,……舞姿亦復工細。指點亭臺,摹擬榆楊,憶人夢之前歡,傷對花之獨宿,俱一筆不苟,深深體貼出之。”又説:“彼蓋能創造一神化境界,攝住觀衆心魂。”以致“曲終下場,乃忘鼓掌,頷首默歡而已”。

      1931組建仙霓社,姚傳薌爲發起人之一。後長隨班流轉演出於滬、蘇及杭、嘉、湖一帶。“八·一三”抗日戰争爆發後,姚傳薌離班轉業,旅居重慶,任四川絲業公司辦事員。工作之暇,兼爲交通部俱樂部、重慶曲社、成都曲社的曲友們“拍曲”授藝,並向宜賓川劇團青年演員傳授了《思凡》、《鬧學》、《販馬記》等戲。

      1951年,姚傳薌返回上海,任春光越劇團技導。同年10月,應邀赴杭,歷任浙江越劇實驗劇團、浙江越劇團技導、導演。曾參與排演《庵堂認母》、《盤夫索夫》、《西厢記》、《孔雀東南飛》等越劇劇目,成績斐然。

      1958年始,先後出任浙江省戲曲學校業務班主任、藝術顧問等職。姚傳薌在培養昆劇、越劇人才方面貢獻頗大。浙江昆壇名旦王奉梅、張志紅等皆爲其得意學生。此外,全國南、北昆劇院團的挑樑名旦亦大多向他學過戲。如1979年夏,他曾向專程來杭學戲的江蘇省昆劇院張繼青傳授了《尋夢》,又向上海昆劇團的華文漪傳授了《偷詩》、《説親》、《回話》,向樑谷音傳授了《借茶》、《活捉》、《佳期》、《挑簾》、《裁衣》等戲。1985年隨浙江昆劇團赴京期間,又正式收北方崑曲劇院洪雪飛、董瑶琴爲弟子,向她倆傳授了《説親》、《回話》、《跳墻》、《着棋》、《佳期》、《拷紅》等六旦主戲。香港名票鄧婉霞亦曾登門求教,向其學習了《鐵冠圖·刺虎》。

      1986年姚傳薌,積極參與文化部昆指委主辦的昆劇培訓班的教學工作,向學員們傳授了《金雀記·覓花、庵會、喬醋》等戲。  

      姚傳薌在表演藝術上既不離於師承,又不墨守成規,並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不斷有所發展提高。他向錢寶卿所學的《療妒羹·題曲》,本是一出身段不多,以内涵深沉、唱功和表情見長的傳統折子戲,後經他的不斷豐富完善,已成爲一出唱做皆重的看家好戲。1982年初,他將此戲授予學生王奉梅。後該戲被競相學習搬演,現已成爲全國各昆劇院團的優秀保留劇目。江蘇省昆劇院在原有《游園》、《驚夢》、《尋夢》的基礎上,新增表演藝術已失傳的《寫真》、《離魂》二折,串連成《牡丹亭》(上集),也是姚氏參與主教、設計、排練的成功之作。其中《寫真》開排時,他與導演、演員相互切磋,設計杜麗娘持柳枝上場,使其與上折夢境情節銜接。在末折《離魂》中,他巧妙地運用《蝴蝶夢》中“莊周脱殻”變形的手法,表現杜麗娘之殤,爲全劇畫龍點睛之筆。該劇在1982年“兩省一市昆劇會演”中演出,被專家們譽爲風格清新統一、頗能體現南昆特色的佳作。  

      1954年,姚傳薌曾榮獲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奬狀奬;1962年在“蘇、浙、滬三省(市)崑曲觀摩演出大會”上,主演名劇《尋夢》;1993年,應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邀請,與學生王奉梅等一起赴香港講學。主講《牡丹亭·游園、驚夢》、《蝴蝶夢·説親、回話》中的旦角表演,受到聽講的崑曲愛好者及在校大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他還接受當地《大公報》記者采訪,在該報發表了《姚傳薌談昆劇近况》一文。

      姚傳薌1996年在杭州病逝,終年85歲。  

      姚楠(1912—?)

      字梓良,筆名南遷、史耀南。上海人。史地學家。翻譯家。

      姚楠早年於暨南大學理學院畢業後,曾繼續任暨南大學南洋文化事業部英文翻譯。任新加坡星州日報出版社出版部主任編輯,並爲新加坡南洋學會創辦人之一。姚楠歷任重慶南洋研究所研究員、原國立東方語文專科學校教授兼校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楠歷任華東大學外語專業東語系主任、厦門大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辭海編輯所編審、上海譯文出版社編審兼復旦大學、厦門大學歷史係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研究員及中國南北研究會副會理事長、中外關係史學會副理事長、《辭海》編輯委員會委員兼中西交通史學科主編,《東南亞歷史詞典》與《中西交通史地名詞典》主編,《中外關係史譯叢》主編等。

      姚楠主要譯作有《十七世紀南洋群島新航記兩種》(商務印書館1935年初版,已重版,列爲漢譯世界名著)、《東印度航空記》(荷蘭航海記名著)、\[英\]哈威《緬甸史》(上、中、下册)、\[英\]温斯泰德《馬來西亞史》(上、下册)、\[美\]費希爾《中東史》(上、下册)、\[美\]卡迪《東南亞歷史發展》和《戰後東南亞史》等。

      校訂:英國皇家國際事務學會編纂《國際事務概况》23卷,《馬來紀年》等。

      姚旦(1913~1967)

      又名姚常新、陸綱。浙江寧波鎮海人。中共官員。

      姚旦出生於一個小職員家庭。1931年寧波高科職業學校畢業,後任會計。1934年,考入上海光華大學。組織了“今日讀書會”

      上海“八一三”事變後,赴香港。1937年從香港回到了内地。接任富陽縣政工隊隊長。 後任書記。

      姚旦曾在敵占區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和黨的地下工作,參加過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歷任江蘇省赤南縣委書記、江寧縣縣委書記兼縣長、茅山地委組織部部長等職。

      姚旦歷任華東魯中幹部隊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八縱隊宣傳部副部長、先遣縱隊政治部主任、政治部軍事副部長兼鎮江軍管會秘書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以後,姚旦歷任南京市總工會組織部長、辦公室主任、黨組副書記、南京市委企業黨委副書記、江蘇省工業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機械工業部南京辦事處主任等職。從部隊轉到地方之後,在任江蘇省工業部副部長和二機部南京辦事處主任期間,親自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聘請王嘉謨講師專程來南京爲老幹部學習班講授“均衡生産”、“作業計劃”以及“經濟管理”等方面課程,積極加强企業管理、技術管理,以提高企業素質。

      1955年,姚旦任國務院第二機械工業部辦公廳主任。調哈爾濱飛機製造廠任廠長。先後仿製前蘇聯Mu—4直昇機、用前蘇聯部件裝配出了第一架中型轟炸機。在直昇機試製階段,利用機械加工和鈑金車間閑工多的特點,生産客運汽車、自行車、收音機等幾十種民用産品,銷售到哈爾濱、沈陽、北京等二十幾個城市。姚旦不但重視生産和技術,更重視航空技術人才。堅持製造飛機要保证質量。他説:“飛機是要飛上天的,能不講質量嗎?”

      1962年調任沈陽飛機製造廠廠長。姚旦抓企業工作整頓,恢復和建立正常的生産秩序;抓産品質量,落實責任制;抓企業管理,促進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堅决貫徹“質量第一”的方針,經常召開質量會議,掌握第一手資料,時刻檢查並落實産品質量問題。第一架仿蘇Mur—19c型飛機。在没有前蘇聯專家指導的情况下,於1963年9月首試成功。姚旦受到中央軍委表揚。該機於1964年獲全國工業新産品展覽會一等奬,後批量生産,爲人民空軍提供了大量優質飛機。沈陽飛機製造廠從虧損54萬元發展到實現利潤2200。

      1967年,姚旦“停職反省”。1967年被迫害致死。

      1982年,江寧縣委决定,將姚旦生前戰鬥過的禄口鄉的一個村改名爲“陸綱村”,以表達對他的懷念和敬仰之情。

      姚曾廙(1912—1976)

      筆名天馬。北京市人。翻譯家。

      姚曾廙早年失怙,自幼跟隨祖父姚錫先。祖父姚錫先曾官任清廷兵部侍郎,係中日甲午海戰主戰派人物之一。故其年少時即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熏陶,並養成了刻苦讀書的習慣。1934年, 姚曾廙以大學四年總平均分第一名而獲得”金鎖匙”的榮譽。姚曾廙自燕京大學政治係畢業後,即到中國大學執教。後參加抗日救亡運動,遭日僞當局通輯,而輾轉到重慶。經由同學介紹,任財政部視察室視察,並代理該室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 姚曾廙赴東吴大學任教。不久,因肝硬化等疾病纏身不得不卧病在家,於是辭去了大學教授的職務。後經上海統戰部推薦,自此開始了翻譯的工作生涯。

      姚曾廙一生所譯著作達七、八百萬字以上。其中主要有《中國關税沿革史》、《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現代資本主義》等。

      姚誦堯(1912—?)

      浙江桐鄉人。高級工程師。

      姚誦堯1937年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動力係畢業。歷任昆明中央電工器材廠助理工程師、副工程師、上海華生電器廠、中央電工器材廠上海分廠主任工程師。1947年,姚誦堯赴美國西屋電器工司實習,1948年歸國。

      新中國成立後,姚誦堯歷任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設計院設計總工程師、上海電機廠副總工程師、上海重型機器廠副長長、總工程師。上海電站設備公司副經理、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姚誦堯參加了我國第一臺汽輪發電機的試製,爲上海電機廠的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姚誦堯爲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一届理事。

      姚冬聲(1912—?)

      江蘇武進人。民國官員。

      姚冬聲於上海大厦大學法律係畢業後,在考試院司法人員考試中及格,後於國民政府任職。

      抗日戰争期間,姚冬聲被派往京津淪陷地區,主持敵後三民主義青年團團務,從事地下抗日工作。1941年初,姚冬聲任三民主義青年團無錫分團部主任,後調任中國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宣傳科科長、代理處長。後被汪僞特工逮捕,監禁半年,獲釋後繼續工作。

      抗戰勝利後,姚冬聲調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南京支團團部幹事兼第三組組長,兼首都《青年日報》總經理、無錫縣參議員。不久之後,姚冬聲在無錫創辦《大錫報》及自强中學,自己任社長兼校長。

      1949年,姚冬聲去臺灣,執行律師事務,一度擔任《民族報》總編輯。自1951年起,姚冬聲連續當選爲臺北市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市議員,1960年當選爲臺灣省第二届議員。

      姚寶仁(1912—1964)

       字子静。江蘇六合人。民國官員。

      1927年,姚寶仁就讀於江蘇揚州中學,加入中國青年黨。後即入浙江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專業。姚寶仁畢業後服務於浙江省建設廳。抗日戰争勝利結束後,姚寶仁曾任浙江省海塘建設局局長。1946年起,歷任國民政府農部農田水利工程處副處長等職。

      1949年,姚寶仁去臺灣,由工程師昇任保養處副處長。姚寶仁於1964年逝世,終年五十二歲。

      姚夢谷(1912— )

      字谷良、虚,號拾問。江蘇泰縣人。畫家。

      姚夢谷早年於江蘇無錫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先後從名家金吾然學西畫,隨吕鳳子、凌直之習人物、山水、花卉,擅長水墨畫。姚夢谷自1938年始舉辦個人畫展近十次,後居於臺灣。  

      姚夢谷曾當選爲中華民國1976年、1986年兩届國民大會代表。

      姚艮(1912— )

      黑龍江省雙城縣人。中共官員。

      姚艮年少時隨父親到城裏,後在北京潞河中學讀書時,從事抗日活動,組織“春草讀書會”,出版“春草墻報”。後任中共北平市委通縣支部書記、通州區委書記。

      1932年,姚艮到蘇聯後,被扣上間諜罪,在俄羅斯勞改前後八年,歷盡艱辛。

      1938年回到了新疆塔城,先到塔城行政公署做文書工作。不久,報考新疆軍校。結業後分配到新疆督辦公署翻譯室。姚艮曾到庫車騎兵第三連、督辦公署參謀處翻譯室、新疆軍校高級軍事研究班做翻譯工作。任新疆軍校任普通學教官。在新疆軍校“中央軍官學校第九分校”,任政治部科長,代理訓導主任。

      自新疆至西安後, 姚艮按周恩來工作安排的指示去東北,在沈陽火車南站當站長。

      建國後,姚艮任公安部辦公廳秘書處俄文秘書、辦公廳秘書處編譯科科長、編譯處處長及公安部首席蘇聯專家的翻譯。後兼任群衆出版社總編輯。姚艮翻譯出版了多部外國文藝書籍。其中有《金星英雄》、《豐收的故事》、《基礎》和《一年長的故事》等多部長篇小説,以及《山裏的春天》和《紅色保險箱》等電影劇本。長篇小説《金星英雄》,在50年代曾風靡全中國。1961年,姚艮被任命爲公安部辦公廳副主任。曾任公安部清查委員會主任等職。

      姚倫(1913—2004)

      黑龍江雙城人。中共官員。

      1935年,姚倫在北平參加”民先”組織。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抗日戰争期間,姚倫歷任中共臨縣三交區區委書記、縣組織部部長、縣委副書記、書記等職。1940年,姚倫到延安馬列學院學習,後任西北公學組織幹事,從事幹部的審查與反特工作。

      抗戰勝利後,姚倫任晋冀察公安管理處、社會部、華北社會部審訊科科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倫歷任公安部處長、副局長、東北警察學校校長、政委。姚倫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了錯誤的批判。文革後給予平反。平反後,歷任公安部預審局局長,公安部顧問。

      姚倫於1946年開始從事公安預審和戰犯管理工作,參加了對日本、僞滿州國犯及國民黨戰犯的審訊改造工作。並於1952年赴朝鮮參加對美國戰俘的審訊工作。1971年,姚倫擔任林彪專案組的審訊工作。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姚倫擔任”四人幫”案件審訊委員會工作組成員兼辦公室主任。

      姚倫於2004年逝世,終年九十一歲。

      姚國民(1913—2004)

      江西吉水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國民於1924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1933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産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任紅軍總部警衛連排長、防空連副政治指導員。

      姚國民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日戰争時期,姚國民任晋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營政治指導員、大隊政治處主任。1940年起任冀中軍區第七軍分區十七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1941年任第八軍分區第二十三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争時期,姚國民歷任黑龍江軍區綏化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中共綏化縣委書記、東北民主聯盟軍第七縱隊第二十師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48年任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第二十師政治部副主任、十九師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四野戰軍第四十四軍第一三0師政治委員。姚國民先後參加了1947年東北攻勢作戰及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姚國民任師政治部委員。1953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五十四軍第一三0師政治委員、軍幹部部長、軍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任東北軍區第一文化速成中學校長兼政治委員。1958年任工程特種兵工程指揮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69年任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後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

      姚國民於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軍衔。爲中國共産黨第九次、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04年,姚國民於北京逝世,終年九十一歲。

      姚康(1913—1983)

      安徽桐城人。農業科學家。

      1939年,姚康於中央大學農藝係畢業後,赴美國留學,1948年獲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理學碩士。

      新中國成立後,姚康歷任武漢大學農學院副教授、華中農學院副教授、教授、昆蟲教研室主任、湖北昆蟲學會第一届理事長、湖北植物保護學會第二届副理事長等職。

      姚康畢生從事倉庫害蟲研究。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先後發現四種僞步甲倉庫害蟲。六十年代, 姚康對蠶荳象、米黑蟲提出了防治措施,並對穀蠹生活進行糸統研究,提出利用蠟象天敵防治穀蠹。

      姚康著有《倉庫害蟲的化學防治》,《倉庫擬穀盗》等。

      姚書梅(1913—?)

      河南靈壽人。中共將領。

      姚書梅於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團宣傳股股長、新四軍第三師司令部秘書、師直屬政治處主任、東北民主聯盟軍東北野戰軍團政委、第十四兵團軍宣傳部部長等職。

      姚書梅參加臨江、遼沈、平津、廣西等戰役。1950年,姚書梅赴朝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政委。回國後,歷任廣州軍區軍事檢察院檢察長、湖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國防科委基地政委、國防科學大學副政委。

      姚書梅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姚奠中(1913—)

      原名豫太,字奠中,以字行。山西稷山人。書畫家。

      姚奠中早期肄業於山西教育學院。入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學習,後於蘇州章太炎國學會研究生班畢業。姚奠中先後於貴陽大學、南雲大學任教。

      新中國成立後,姚奠中執教於山西大學。姚奠中工詩詞、國畫山水,尤精書法,長於篆刻、治印亦偶有展出或發表。作品入選全國第一、二、三届書法篆刻作品展,多次入選大型國内外各類書法展。有的作品被國内外文化單位收藏或被收入各種書法專集。

      姚奠中歷任貴陽師範學院副教授、教授、雲南大學教授、山西大學、山西師範學院教授、係主任、山西省第五届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山西省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協會理事、山西古代文學協會會長、山西大學古典文學研究所所長。是1998年山西省第六届政協主席、第六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詩詞學會顧問、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韶文學會理事。

      姚奠中著有《中國文學史》、《南北書詞草》等。

      姚佐治(1913—?)

      别號魯生。安徽桐城人。國民高級將領。  陸軍中將。

      姚佐治中央軍校第十三期步科畢業、陸軍大學第二十二期畢業、臺灣圓山軍官訓練團聯戰班結業。

      抗日戰争爆發後,姚佐治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營長、笫九十三軍教導大隊中校教官、警衛營長、獨立團團長等職。

      1949年,姚佐治到臺灣,歷任第八十四師二五二團團長、師副參謀長、參謀長、師長。

      1960年,姚佐治被國民政府授陸軍少將銜。後任鳳山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1963年任第二軍參謀長、第三十三師師長、第九軍參謀長。

      1968年起,姚佐治任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參謀長、空降部隊司令、陸軍特作戰指揮部副司令。1974年以陸軍中將退役。

      姚士泉(1913—1968)

      江蘇宜興人。攝影師。

      姚士泉於十四歲時由姐姐範雪朋帶到上海,進入友聯影片公司學習洗片及攝影。1928年擔任攝影師,拍攝《續兒女英雄》,《荒江女俠》等十餘部影片。

      1929年,姚士泉爲復旦影片公司拍攝《紅衣女大破金山寺》等影片。1933年入範雪朋創辦的强華影片公司,拍攝《覺悟》、《淪落》等影片。1934年爲聯華公司拍懾《再會吧,上海》、《秋扇昀燈》。1936年,姚士泉擔任藝華公司攝影師,拍攝《化身姑娘》、《神秘之花》等九部影片。

      1940年,姚士泉赴香港,爲大地,新生影業公司拍攝《白雲的故鄉》和《前程萬裏》等影片。後返回大陸,在重慶入中國電影制片廠,拍攝《氣壯山河》、《血濺櫻花》等影片。

      新中國成立後,姚士泉任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影師,拍攝《情長誼深》、《林冲》等影片。1962年曾爲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攝《逆風千裏》等影片。

      姚峰(1913-1976)

      陝西省户縣人。中共將軍。

      姚峰幼年發奮讀書,高中肄業。在校期間常常參加學生運動,激於義憤,姚峰曾毆打過搜刮民財的國民黨區政府和税務局人員,發動師生把三青團頭頭趕出學校。姚峰被逐離校以後,曾任小學教員和中學教員。

      1937年,姚峰參加革命,1939年入伍到延安抗大學校,次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在抗日反“掃盪”中,姚峰機智勇敢地搶救牲口和經費,受到上級表揚。1946年任18集團軍後勤供給部管理科副科長。1947年任三十八軍五十五師供給部副部長,1949年任鄭州軍分區後勤部政委。姚峰曾榮立三等功。

      1952年,姚峰任南海艦隊萬山水警區後勤處處長,1955年任南海艦隊萬山要塞區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長等職。1966年後調任廣州軍區山農場和光明農場場長。姚峰於1976年因病去世,終年63歲。

      姚仲明(1914—)

      山東省阿縣人。劇作家。

      1934年,姚仲明在濟南鄉村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産黨。抗日戰争爆發後,姚仲明組織遊擊隊,參加創建山東八路軍三支隊。1940年到延安黨校工作。1942年,姚仲明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與陳波兒合作,寫出優秀劇本《同志,你走錯了路》。1943年自延安回山東,在濟南、青島等地參加領導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姚仲明調任外交部駐外大使,並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此後擔任文化部副部長等職。

      姚秋農(1914—)

      湖北武漢人。集郵家。

      姚秋農早年參加新光郵票會、甲戌郵票會、天津郵票會、重慶陪都郵票會等集郵團體。

      新中國成立後,姚秋農曆任湖北省集郵協會理事、學術委員。姚秋農前期主要集華郵,後來主集新中國郵。

      姚秋農對新中國普通郵票有獨到的鑒賞力。1983年,其參加全國郵票展獲銅牌奬。1991年“光輝的十年”全國郵展展出姚秋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郵票”郵集大獲好評,獲得銀質奬。

      姚國金(1914—2003)

      江西省吉水縣人。中共老紅軍。

      姚國金從小過着流浪乞討的生活,九歲開始學篾匠,出徒後給師傅幫工。1929年冬在江西吉水加入農民自衛隊,參加了水南地區農民暴動,1930年在江西吉安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1932年加入共青團,兩年後加入共産黨。

       土地革命時期,姚國金參加了五次反圍剿。在紅一方面軍一軍團任通訊員、警衛員、青年幹事等職 ,長征時,姚國金在紅一軍團曾任警衛連政治指導員、軍團青年連連長、軍團保衛局機關副指員。1935年起在紅一軍團教導營學習(後編爲中央幹部團一營)。到達陝北後,任紅一軍團一師一團四連連長。

      抗日戰争時期,姚國金曾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新三團、第四縱隊十一支隊三十一大隊任連長、冀東抗日聯軍五縱隊任參謀長、第四縱隊十一支隊教導隊隊長、冀熱察挺進軍十一支隊偵察股股長兼騎兵營營長、挺進軍七團三營副營長、抗大二分校高上科上干第三隊隊長兼軍事教員、晋察冀軍區十一軍分區司令部作戰股、隊訓股股長、晋察冀軍區教導二旅九團參謀長、陝甘寧晋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九團參謀長等職。1944年調延安中央黨校四部學習。姚國金參加了平型關、百團大戰等重要戰役。

       抗戰勝利後,調延安東北幹部團,1945年開赴東北。任黑龍江省軍區司令部作戰科長、黑龍江省軍區警備第三旅參謀長、西滿軍區教導大隊大隊長、黑河軍分區參謀長等職,期間參加了剿匪和開闢東北解放區工作。

      姚國金作戰英勇,多次負傷,後被評爲二等甲級傷殘。

      1947年始參與地方工作。先後任黑河專署航運處處長、實業局第二局、電業局、林業局局長、黑河地委常委等職。組織創建了黑河地區的造船和航運業。1950年調沈陽。歷任東北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東北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礦山處處長、沈陽礦山機械廠長長、國家重工業部中央有色金屬管理局設備處處長、沈陽鋼廠黨委書記、丹東冶煉廠廠長、遼寧省農業機械廳副廳長等職。

      文革後任大連市政協駐會常委、大連市人大駐會常委。

      姚國金2003年病逝於大連,享年89歲。

      姚曾蔭(1915—1988)

      江蘇鎮江人。經濟學家。

      姚曾蔭於1933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係。1937年畢業後在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工作。先後任研究生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46年赴美國名尼蘇達大學研究院進修。1949年任北京大學經濟係副教授,1951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53年後任北京外貿學院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爲國際教育交流委員會、世界經濟學會、外國經濟學研究會、美國經濟學會、國際經濟學會理事。

      姚曾蔭一直致力於我國對外教育事業和國際經濟的研究工作。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姚曾蔭主持編寫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國際貿易》一書,獲對外貿易部一等奬,參加編寫的《世界經濟概論》一書獲1987年吴玉章奬金世界經濟學特等奬。

      姚曾蔭主要論著《國際貿易概論》、《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理論》、《國際經濟學界關於貿易比價長期趨勢問題的論戰》、《世界經濟形勢與新貿易保護主義》、《要正確對待西方經濟學》等。

      姚梅鎮(1915—)

      湖南益陽人。國際經濟法學家。

      姚梅鎮於194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係。先後在國立商學院、貴州大學、武漢大學任教。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會會長。

      姚梅鎮主要研究領域爲國際經濟法,尤以國際投資法見長。姚梅鎮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編委和國際經濟法分科主編。其認爲,國際經濟法是一門獨立的法學科。國際投資法是綜合資本輸出國與資本輸入國國内法和有關國際法規範而形成的一門獨立法學學科。這一觀點得到了國外内法學家的重視。

      姚梅鎮主要著有《國際投資法》(獲1987年國家優秀教材一等奬)、《外商投資企業法教程》,譯著有《歐洲發達史》、《國際私法》等。

      姚鑫(1915—)

      江蘇常熟人。細胞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鑫1937年於浙江大學畢業,留校任助教,任講師、副教授等職。1947年至1949年, 姚鑫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動物遺傳研究所作研究生,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教授。1950年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實驗生物學研究所任研究員。1978年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任研究員。

      姚鑫在綫蟲個體發育中染色質丢失、水螅組織中樞的誘導能力以及果蠅胚胎發育的細胞化學等研究中均有新的發現。在人體肝癌細胞中新的胚胎抗原以抗人肝癌單克隆抗體研製等方面均作出了貢獻。姚鑫曾獲全國科學大會奬、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奬、科技進步三等奬。

      姚鑫曾任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1988年起任亞太地區細胞生物學聯合會主席。

      姚鑫發表論文共五十餘篇。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江濱(1915—)

      字公振(或爲名),筆名江平、江水、江斌。江蘇泰興人。詩人。

      姚江濱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寫作,擅長新體長詩。姚江濱曾參加朝霞文藝社。

      抗日戰争時期,姚江濱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抗戰勝利後出版《江山詩情》(分“揚州風情”,“鎮江三山”,“句容山景”,“栖霞秋色”,“無錫湖山”及“蘇州游”等三十三首)。《西湖烟霞》(分爲杭州西湖,嘉興南湖記游詩,共22首)。《歸來》(朗誦詩集)鎮江江南印書館出版。分爲“歸來集”,“招魂集”,“寒流集”,“太陽溝集”,“三將村集”五輯共二十七首,書後附《談詩及創作》

      五十年代起,姚江濱致力於叙事長詩,有《梅花嶺》、《南屏山》,《閻應元》、《東度使者》,後者爲描寫鑒真(唐代高僧)東渡傳法事迹。《晁衡師唐》等。

      姚長泰(1915—1970)

      别號耳聾泰。福建福州人。玉石雕刻藝人。金石家。

      姚長泰師從陳可觀,工雕印紐,兼刻薄意,姚長泰亦是西門派藝人,喜作牡丹、鷄菊等花鳥薄意。

      姚玉祥(1915—)

      字完璧,曾用名姚雨霞、姚鐘,筆名青苗。山西臨猗人。作家。

      姚玉祥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在各報刊上發表作品。有短篇小説《馬派頭》、《濤》,散文《鬼市》以及雜文速寫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姚玉祥在太原參加山西左聯的籌備及成立的工作。後被捕,在太原地方法院看守所關押一年,後被釋放。1936年於運城明日中學任教。并發表小説《開頂》,端木蕻良將其筆名改爲“青苗”。

      姚玉祥曾在太原參加“青年文學研究會”,1938年考入延安魯藝文學係(第二期),後到第二戰區黄河出版社工作。姚玉祥與馬延齡等爲文藝刊物《黄河》創刊,曾兩次去延安征稿。《黄河》出了第一期,其小説《黄河的激流》登於卷首。  

      抗戰勝利前夕,姚玉祥到西安主編《益世報》副刊,創辦了文藝刊物《駱駝文叢》此時創作了多篇小説。

      抗日戰争勝利後,姚玉祥在桂林發表了多篇小説。1947年去北平,繼續出版《駱駝文叢》,與劉布穀創辦了“雷風”出版社,出版了《雷風》半月刊。並協助全國文聯北平分會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姚玉祥曾於山西大學中文系任教。著有《琉璃堡》,《中條山的杜鵑花》等多篇小説、散文及雜文等。

      姚念(1915—1969)

      廣東潮陽人。中共官員。

      姚念早年在泰國曼谷參加反帝大同盟。於193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次年參加新四軍。姚念歷任蘇區中央軍區政治部政治處主任、華東野戰軍團政委、第三野戰軍師政治部主任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念歷任駐印度大使館參贊、駐孟買總領事館總領事、亞非團結委員會副秘書長、駐突尼斯大使等職。

      姚念於1969年逝世,終年五十四歲。

      姚孝潮(1915-1979)

      字義韓。福建省閩侯縣人。抗日英雄。

      1938年,日軍開始覬覦福建。6月,派出40架飛機到閩侯(包括福州)上空偵察、轟炸。其中25架飛臨大湖鄉,當場炸毁墻坪村等民房。

      此時,20出頭的姚孝潮深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毅然决定從軍抗日爲國捐軀。他把老父寄養在親戚家,賣掉近30畝田産和4扇3間的祖屋,將所得銀元全部交由當時的大湖區公所捐助抗日。姚孝潮的義舉,驚動了當時的福建省國民政府。省政府派出一個營的官兵隨帶官服來東姚村迎接。東姚村的父老鄉親扶老携幼歡送。姚孝潮一行從大湖步行到白沙,然後乘船在洪山橋上岸。時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親率省直機關人員和福州各界人士到碼頭夾道歡迎。

      此事一時間傳遍全國。當時的國民正府主席林森和軍事委員長蔣中正聯名爲姚孝潮授匾。匾由林森親題上書“福建省閩侯縣第六區墻雪鄉東姚村 毁家紓難自願入伍姚孝潮 義勇可風 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軍事委員長蔣中正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立”。

       姚孝潮入伍後深得陳儀看重,歷任上校團長等職。有一日,陳儀率20多名將官在福州大酒店爲姚孝潮接風,孝潮因不善應酬,簡簡單單吃飽了就走,當他剛離開酒店不遠,漢奸“報水”引來的日軍飛機就把這酒店炸毁。這更引起陳儀的重視,認爲姚孝潮有軍事謀略思想,不久就送他到軍校培訓,後又任命其爲團長,帶兵駐防戰略要地水口。時全團官兵的糧秣由南平市供給。但南平市市長竟調運變質的大米給官兵充飢,引起官兵憤慨。姚孝潮將來人狠責20軍棍以儆傚尤,得到官兵的稱頌。爲了抗日,姚孝潮父亡時也未能回鄉盡孝,全靠鄉親們幫助料理其父喪事。1941年4月,福州淪陷,5月,日寇開始向閩北進軍。當日軍探知水口是由奮不顧身的姚孝潮率團駐守後,於23日改變了進軍路綫,改由白沙登陸,取大湖向南平、永安進軍,結果在大湖也遭到慘敗。

      抗戰勝利後,姚孝潮不願打内戰,致電國府請求解甲歸田,得到准許。蔣介石夫人宋美齡還親往勞軍,爲每個士兵頒銀兩元。

      姚孝潮回鄉後一直以篾工爲生,寄居他人籬下,窮困潦倒。解放後,人民政府給他分了兩間房,他也結了婚,生養了5男1女,其中2男因貧病殀折。姚孝潮由於心存疑慮對往事三緘其口。直到今日,大湖鄉爲編撰鄉志,才從福建省檔案館查出了塵封近70年的往事。

      姚積昌(1915—1974)

      湖北宜城人。國民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積昌於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期政治訓練班畢業、國立政治大學、中央黨務幹部學校第一期畢業。

      1932年,姚積昌加入復興社特務處,歷任情報員、政治訓練處主任、股長、調查科科長、三民主義青年團湖北支團幹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處科長、副處長、湖北省黨部執行委員、湖北省黨政軍聯合特别黨部辦公室主任等職。

      姚積昌曾當選爲第一届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到臺灣後,繼續選任國民大會代表,任臺灣革命實踐研究院軍官訓練團少將教官。

      1974年,姚積昌於臺灣去世,終年五十九歲。

      姚水娟(1916—1977)

      原名文賢。浙江嵊縣(今嵊州)人。女越劇表演藝術家。

      姚水娟於十五歲時進入群英武臺科班學藝。其主演花旦。初時在紹興、杭州等地演出。

      1937年,姚水娟到上海發展,以表演《西施》、《泪灑相思地》等劇盛名。姚水娟是越劇“四工調”時期的代表人物。爲越劇的男女合演和改革實驗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被譽爲“越劇皇后”。

      新中國成立後,姚水娟曾擔任中國戲劇作家協會浙江省分會副主席等職。

      姚成球(1916—)

      號存一。安徽嘉山人。教育家。

      姚成球早年畢業於省立安徽學院。歷任安徽省政府教育廳編審室股長、中國國民黨嘉山縣黨部書記長等職。

      抗日戰争期間,姚成球奉命潜入淪陷區,做地下工作。抗戰勝利結束後,其繼續主持國民黨嘉山縣黨務工作,并兼任嘉山縣立中學校長。不久,復任安徽省參議院參議員,兼任安徽學院講師、訓導。

      姚成球於新中國成立前夕去臺灣,歷任臺灣省彰化市政府秘書、彰化縣政府督學、臺灣省立園林家事職業學校校長等職。1971年調任省立臺中家事商業學校校長。

      姚繼勛(1916— )

      浙江永康人。雕塑家。

      1939年,姚繼勛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後,曾任職於上海油畫雕塑院。姚繼勛擅長雕塑藝術。爲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

      姚繼勛主要作品《毛主席像》(上海和平公園大門)、《王孝和像》(北京革命歷史紀念倌、《歐陽修全身像》(滁縣歐陽修紀念館)、《歐陽修半身像》、《哪吒鬧海》、《瞿秋白像》(常州瞿秋白紀念綰)等。

      姚貽慶(1916—?)

      筆名渭之。浙江蘭豀人。書畫家。

      姚貽慶1937年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肄業後,於金華市新華書店任職。姚貽慶擅長國畫(山水)、書法。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會員。

      姚貽慶主要作品有《北山雙龍洞》(中國山水畫)、《白孔雀牡丹》(國畫)、《行書立幅》、《草書》等。

      姚克(1916—2004)

      四川省宣漢縣桃花鄉人。中共將領。

      1933年參加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戰士、排長、抗大學員、區隊長、騎兵連長、教導隊長、副營長、營長、副團長、師副參謀長、參謀長、南京砲兵學校副校長、校長、西安第二砲兵技術學院副院長,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姚克加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反“六路圍攻”、漢中、萬源戰役,馬鞍山、花萼山保衛戰等著名戰役的戰鬥。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争時期,他參加了著名的奇襲陽明堡、魯西南的“反掃盪”等戰役、戰鬥。解放戰争時期,他參加了遼沈戰役、德惠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剿匪等著名戰役的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姚克任空軍第一預科總隊副總隊長兼參謀長;1953年任空軍十一航校參謀長,1955年任南京砲兵學校副校長、校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衔,次年晋昇爲大校軍衔。1965年調任新組建的第二砲兵技術學院副院長。天津警備區第一干休所正軍職離休幹部。1981年離職休養。

      姚克曾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等。

      姚克於2004年8月在天津逝世,享年88歲。

      姚青雲(1917—?)

      譜名積鈞,號青雲書院主。浙江寧波人。書法家。

      姚青雲自幼愛好書法,其各體皆善,尤工魏碑。新中國成立後,姚青雲設館授書,將其所學心得授教於學生,歷四十餘年。

      1989年,經上海市文化局批準,將書館改名爲青雲書館。姚青雲爲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浦東區老年書畫社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姚青雲的書法作品入選河南開封翰園碑林勒碑刻石,曾入選國際大賽並獲優秀奬、獲北京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舉辦首届書法篆刻大賽佳作奬等。

      姚啓宏(1917—?)

      居於臺灣。企業家。

      姚啓宏爲民國實業家,制鞋業巨子。

      姚依林(1917—1994)

      原名姚廣克。安徽貴池人。出生於香港。革命家,政治家,經濟學家。

      姚依林早年於清華大學肄業。193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參與領導“一二·九”運動,任北平市學聯黨團書記。1936年任天津市委、河北省委宣傳部部長。1938年參加冀東北抗日武裝起義,後任中共冀熱察區委宣傳部部長、華北人民政府工商部部長。

      新中國成立後,姚依林曾作爲中國商業代表團團長,1951年赴蘇聯參加中蘇貿易談判。姚依林作爲主管國家財務工作的中央領導的主要助手之一,對國家若干重大經濟政策,參與了研究、制定和具體組織實施。姚依林參加了中國國家幾個五年計劃的制訂,主持編制和實施組織中國第六、第七個五年計劃並主編了第八個五年計劃。

      姚依林歷任貿易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財貿部副部長、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副主任、商業部部長、中共中央財貿部主任、對外經貿部第一副部長、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國務院財經委員會秘書長、國家計委主任等要職。姚依林不僅是公認的中國高級領導人中一名當家理財老手,也是著名的黨務活動家。後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進入中共中央最高領導的核心。爲中共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員和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姚依林1994年於北京逝世,終年七十七歲。

      姚淑平(1917—)

      江蘇南京人。女教育工作者。

      1938年,姚淑平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曾任延安邊區政府秘書處文書科科員、延安教育廳教育科科員、延安完小、安塞保小教員、訓管主任。1945年以後,歷任六一幼兒院文化教員、保教科長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等職。

      姚淑平從事學齡前教育工作數十餘年,是六一幼兒園創辦中的一位杰出教師。在戰争年代,其隨軍辦院,從學習、思想、生活等方面處處關心烈士子女,孩子們都親熱地稱她爲“姚淑平媽媽”。 1931年,姚淑平被延安政府評爲二等勞動模範。

      新中國成立後, 姚淑平多次被評爲模範,幼兒教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兒童少年先進工作者。是第三届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届、第六届全國政協委員、共四届全國婦聯執行委員、全國第一届幼兒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婦聯委員和六届執行委員。

      姚克(1917—1969)

      陝西鄠縣(今户縣)人。中共高級官員。

      姚克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後歷任中共宿靈縣委書記、洪澤湖工委書記,江、淮兩地地委書記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姚克任中共蕪湖、蚌阜市委書記、安徽省統戰部副部長、省委常委、安徽省副省長等職。

      1969年,姚克於安徽合肥因病逝世,終年五十二歲。

      姚從工(1917—1986)

      湖北漢陽人。化工材料專家。

      姚從工早年於國内求學任職。1940年,東渡日本留學,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化學係學習,1942年畢業後,曾任臺灣工學院副教授。姚從工對紅外綫光譜分子結構有較深的研究。其中項目《航空有機玻璃結構和性能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果。

      新中國成立後,姚從工歷任山東大學副教授、平原師範學院、河南師範學院二院、新鄉師範學院教授、化學係主任、河南師範大學教授、河南省化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河南省化學化工學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姚從工爲第五届全國人大代表。

      姚從工譯有《無機合成手册》。

      姚襄立(1917— )

      筆名絜方、篆微、綺南。北京人。女畫家。

      姚襄立早年於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畢業。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美工。姚襄立尤其擅長粉畫及中國畫。爲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會員,中國粉學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文化部老幹部書畫學會會員。

      姚襄立的主要作品有《宋慶齡肖像》(粉畫)、《臺灣日月潭》(粉畫)等。還編著有《粉畫欣賞》(畫册)。

      姚承三(1917— )

      浙江淳安人。機電專家。

      1940年,姚承三於中央大學電機係畢業後,曾任英士大學講師。姚承三長期從事礦用機電的教學和研究。

      新中國成立後,姚承三歷任上海工業專科學校副教授、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電氣工程師、中國礦業學院教授、中心實驗室主任等職。

      姚承三爲九三學社社員。編有《礦山機械的自動控制系統》等。

      姚曾序(1917— )

      江蘇鎮江人。細胞生物學研究員。

      1943年,姚曾序於北京大學生物係畢業。1959年起從事實驗動物腫瘤病毒的研究。

      姚曾序在實驗研究中,曾分離得到一株多瘤病毒,這是當時國際間有關實驗室所獲得的極少數幾株多瘤病毒之一。論文發表在《實驗生物學報》上。姚曾序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後,開始研究Epstein Barr病毒與人類鼻咽癌的關係,用免疫學法證實:絶大多數這類病人的血清中都存在抗該病毒早期抗原的抗體。

      姚曾序與吴學愚等人合作用之於鼻咽癌的診斷,獲得了顯著效果,爲此獲得1987年全國科學大會奬。

      姚敏(1917—1967)

      原名姚振民。上海人。作曲家。

      1938年,姚敏進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當歌星。1939年開始作曲,其曾從師日本作曲名家服部良一學習作曲。

      姚敏於1950年移居香港,爲香港百代唱片公司作曲,並爲電影配樂。1955年爲邵氏兄弟(香港)公司影片《金瓶梅》創作插曲《蘭閨寂寞》。後來爲《杏花溪之戀》、《小雲雀》等影片作主題曲,插曲。其中《情人的眼泪》等曲曾流行一時。1959年,姚敏爲影片《龍翔鳳舞》所作的插曲,獲第六届亞洲影展最佳音樂奬。1961年爲影片《千嬌百媚》所作配樂,獲第八届亞洲影展最佳音樂奬、獲臺灣第一届最佳音樂奬。

      姚敏主要作品有《三年》、《迎春花》等歌曲五十餘首。

      姚克佑(1918—1967)

      曾用名姚克祜、姚克祐、姚團絲。北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1936年,姚克佑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參加學生進步活動。1937年在平津流亡同學辦事處,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

      1938年,姚克佑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抗日戰争時期, 姚克佑歷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治幹事、東進縱隊第五支隊政治部民運科科長、教育科科長、第五支隊騎兵團政委、東進縱隊騎兵大隊副政治指導員、教導、東進縱隊教導隊政治教導員、第三團政治教導員等職。1940年任第一二九師第七旅二十一團政治處主任。1942年任第一二九師新編第九旅二十五團政治委員。1943年起任冀南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冀魯豫軍區政治部教育副部長。

      解放戰争時期,任晋冀豫軍區第二縱隊四旅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二野戰軍十軍二十八師政治委員。姚克佑參加了定啕、鄄魯西南,進軍大别山、淮海、渡江、西南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姚克佑任空軍第一航空學校政治委員、校長。1960年起任空軍軍訓部副部長。1962年任部長。1966年任空軍副參謀長。

      姚克佑於1961年晋昇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衔。

      1967年,姚克佑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四十九歲。

      姚慕雙(1918— )

       原名錫祺。浙江慈豀人。滑稽戲,獨脚戲表演家。

      姚慕雙少年時就非常喜愛學習各地方的方言和市聲。1938年拜何雙呆爲師學戲,隨即改名慕雙。

      1939年起,姚慕雙長期與其弟同柏舂(原名姚振良)搭檔在電臺播演獨脚戲。1942年入笑笑劇團演滑稽戲。1950年與弟組建蜜蜂滑稽劇團(後改爲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滑稽劇團)。1977年,姚慕雙加入上海劇團。

      姚慕雙代表節目有《各地學倌》、《寧波音樂家》、《英文翻譯》、《春色滿園》、《笑着向昨天告别》、《出色的答案》等。

      姚兆元(1918— )

      河北豐潤人。國民高級將領。

      姚兆元於空軍軍校第十期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姚兆元曾任國民政府空軍中隊長。後隨國民黨到臺灣,歷任臺灣空軍聯隊隊長、空軍軍校校長、空軍總部參謀長、副司令、參謀總部副總參謀長、聯合作戰訓練部主任等職。

      姚進(1918— )

      原名俊。江蘇金壇人。中共官員。

      姚進於1938年加入新四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姚進歷任新四軍蘇皖支隊指導員、師衛生部黨支書記、團政治處主任、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團政委等職。姚進參加了蘇北、魯南、淮海、渡江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姚進歷任軍幹部管理部副部長、空軍師政委、軍政治部副主任、財政部税務總局政治部主任、財政部政治部副主任、副部長、顧問等職。

      姚宗(1918— )

      浙江樂清人。天主教人士。

      姚宗早年畢業於保羅神哲學院。1944年晋昇爲天主教神父。姚宗後赴羅馬多默斯大學繼續研究哲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回國後,姚宗從事傳教工作,並執教於輔仁大學。

      1952年,姚宗去臺灣,創立天主教堂於基隆市雲源巷。又在基隆市創辦聖心高級工商學校。姚宗曾被羅馬教皇保羅六世任命爲蒙席(榮譽主教)。

      姚國水(1918— )

      湖南醴陵人。地球學科學家。

      1949年, 姚國水畢業於浙江大學地理係。1961年赴美國斯坦福大學留學。

      姚國水曆任臺灣文化大學地理係及研究所教授、地理係主任、臺灣師範大學地理係教授等職。

      其主要著作有《歷代地方行政區域研究》、《我國 與鄰接國家疆界問題之研究》、《中印疆界問題研究》、《中國地理》、《人文地理》、《政治地理》等。譯著有《亞洲地理》、《臺灣寶島》、《中國之文化(地理及地圖學史兩章)》等。

      姚堅(1918— )

      别名美群、美玉。廣東揭陽人。女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姚堅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肆業於廣西桂林美專,後於廣西師範美術係研究班畢業。歷任閩粤贛邊縱隊政治部工作團宣傳部長、潮汕軍分區文工團指導員兼戲劇主任、雲南人民出版社美術編輯室副主任等職。姚堅擅長中國畫。作品有《梅花》、《春回大地》等。

      姚少滄(1918— )

      筆名滄江。江蘇南京人。攝影家。

      姚少滄於1934年開始從事攝影工作。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爲中國國民黨員。

      1949年,姚少滄參加革命。1962年在武漢展覽館從事攝影工作。1980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湖北分會。1983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1987年加入中國老年攝影協會,同年舉辦“姚少滄從影50年藝術攝影回顧展”。

      姚少滄的作品《金秋》、《征途》分别獲湖北省職工影展一等奬和三等奬。還有《大江東去》、《松柏不畏寒》等。

      姚少滄發表論文主要有《愛克泰彩色攝影》、《彩色教學經驗談》等數篇。

      姚力(1918— )

      江蘇海門(今啓東市)人。中共官員。

      姚力出生在一個家道中落的農家。在他剛懂事的少年,4年間母親、父親、和三姐相繼病故。經親友相助得以繼續求學。1937年,姚力以優秀的成績中學畢業,適逢上海“8·13”淞滬抗戰發生。姚力在啓東家鄉組織成立抗日遊擊隊。歷任中隊政治督導員、中隊長。1939年,參加了中國共産黨。

      1940年,歷任任新四軍挺進縱隊第5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民運副部長兼警衛團政治處主任。1945年,高郵戰役前,任團政委,1948年調任人民解放軍35軍105師政治部主任。

      1947年,姚力率部在魯南參加攻打國民黨的機械化“快速縱隊”的戰鬥,參加著名的萊蕪戰役。5月在殲滅蔣軍王牌師張靈甫的孟良崮戰役中,姚力的36團與兄弟部隊形成强勁的包圍圈,參加進攻,終將蔣軍頭號王牌軍74師3萬人馬全殲。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杰被擊斃。

      1947年的確山戰鬥中,姚力接替前綫陣亡的副團長顧柏指揮戰鬥。後調任35軍105師政治部主任。

      1950年,在杭州改做地方工作,擔任市公安局長、副市長、政務院警衛處長、國務院總理辦公室秘書等職。

      1952年調到北京擔任政務院警衛處處長,負責黨内外的國家副主席、副總理、政協副主席及各部部長的安全警衛工作,以及政務院機關的警衛工作。

      1953年底,姚力調到總理辦公室任綜合組組長。先後擔任華東政法學院黨委書記、上海市高教局長、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部副部長兼華東師大黨委書記、上海市革委文教辦公室負責人等職。1973年至1982年,他又回到國務院,擔任科教組負責人,恢復教育部後,他是教育部周榮鑫部長的助手。後調任浙江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顧問,1986年離休。

      姚國棟(1919— )

      原名木貞,筆名秋鴻。湖南新晃人。侗族。詩人。

      姚國棟爲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湖南分會會員,湖南詩詞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1956年作品《毛主席!侗家怎能不敬愛您》,被收入當年中國作家協會編選的《詩選》詩集内;散文《春暖侗鄉》1983年被中央電視臺,報刊采用,受到省民委,電視廳奬勵,被收入選集内;《新晃侗族生活習俗鎖談》1985年獲文藝創作評奬三等奬;詩集《點降唇·養蠶女》收入《當代中國詩詞精選》詩集内;《牧鴨》,《山寨夕唱》編選入《當代園田詞選》專集;《初相會》等被編入《當代愛情詩詞選》。

      主要著作有《侗鄉詩鈔》,《秋鴻詩集》等詩詞集。

      姚漢源(1919— )

      山東鉅野人。科技史學家。

      姚漢源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係。1937年至1943年任清華大學,重慶大學助教。1944年至1945年任四川大學講師。1946年至1949年爲交通部公路總局技士、信江農業專科學院副教授。1950年至1952年爲南昌農專教授,農田水利科主任兼校務委員會主任。1952年至1963年爲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教授兼副教務長。1963年至1982年爲北京水電學院教授兼副教務長、副院長。1982年後任水利科學院教授。

      姚漢源主要研究中國水利史。1982年後主持中國水利研究會。曾被評爲武漢水利學院優秀教師,並數次獲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論文一等奬、二等奬、水利部論文二等奬。

      姚漢源主要著作有《中國水利史綱要》,並有水利史論文數十篇。

      姚奔(1919— )

      原名姚正基。吉林省扶餘人。作家。

      姚奔1939年開始寫詩,曾就讀於重慶北碚復旦大學新聞係,參加創辦詩墾地社,編輯《詩墾地叢刊》、《國民日報》副刊《詩墾地》。姚奔大學畢業後,任過重慶英文報《自由西報》助編。1946年加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 新中國成立後, 姚奔曾任《收穫》、《上海文學》、《萌芽》等雜誌編輯。1958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1976年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工作,參加《英漢大詞典》的編寫工作。

      主要作品有抒情詩集《給愛花者》、《痛苦的十字》、《好人的歌》等,譯作《拜倫愛情詩選》等。

      姚更生(1919— )

      名文斐,號石林。浙江上虞人。書法家。

      姚更生1946年參加“龍淵印社”。擅長書法,尤善治印。爲中國書法家協會浙江分會會員。姚更生的作品已流傳日本、臺灣等。

      姚更生著作有《石林印存》、《百壽印譜》,另輯有《任天印遺》、《争鳴印選》,《石林印藪》。作品編入《浙江篆刻選》、《杭州篆刻》(杭州十四位老篆刻家作品專輯),多次參加省市書法篆刻展並在多種報刊發表。

      姚更生論文有《薪火東南一派傳—憶龍淵印社》、《關於一段史實的更正》等。

      姚舜(1919—)

      别號兆廷。浙江餘姚人。國民政府官員。

      姚舜於中央軍校第三分校第十六期第一總隊政治科畢業。後於武漢大學法律係、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政治係畢業,獲政治學碩士學位。姚舜於臺灣革命實踐研究院第十四期、圓山軍官訓練團黨政軍聯戰研究班第一期結業。

      抗日戰争勝利結束後,姚舜任國防部“戡建”大隊第二隊隊長、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中校組長、主任秘書。

      姚舜於1949年去臺灣,任“國防部青年救國團”組長、主任、少將專員、國民黨臺灣省黨部青年運動委員、設計委員,兼任秘書、總幹事。1965年退役,任教育部青年輔導委員會委員、秘書長、主任委員。姚舜於1987年退休,任行政院顧問。併當選國民黨第十三届中央評議委員。1989年當選立法院立法委員。

      姚舜著有《民法概要》等。

      姚淇清(1919—)

      字祖澤。臺灣人。國民政府宫員。

      姚淇清曾爲法學教授。

      姚正歧(1920— )

      筆名碧羸。北京市通縣人。攝影家。

      1950年,姚正歧在新聞攝影局製作科工作。後在北京崇文光照相基層任職,爲特級暗室師。姚正歧曾任北京攝影暗室技術研究會理事長、人像攝影研究會理事。同年加入北京攝影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和老年攝影學會。

      姚正歧曾於1950年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抗美援朝》、《新華社記者首次進入聯合國》等大型圖片攝製工作。

      其攝影作品《幸福的童年》獲1958年北京市攝影比賽第一名。此外,還有多幅作品參賽參展並獲奬多項 。姚正歧著有《暗室技術法1000例》等。

      姚炳炎(1921—1983)

      浙江杭州人。古琴家。

      姚炳炎於1942年起在杭州師從浙派古琴家徐元白學琴。1949年定居上海,後致力於琴學理論和打譜的整理研究。1982年爲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客席教師。

      姚炳炎的演奏風格穩健,恬淡、含蓄。其善彈《高山》、《瀟湘水雲》等曲。打譜近五十餘首,如《幽蘭》、《廣陵散》、《鳥夜啼》、《酒狂》、《華胥引》等,有的還灌録唱片。

      姚炳炎著有論文《發掘<孤館遇仙>的感受和設想》及《琴曲鈎沉鳥夜啼》等。

      姚廣(1921— )

      山西昔陽人。中共官員。

      姚廣於1937年參加昔陽抗日遊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中共涉縣區委書記、林縣縣委書記、中共晋翼魯豫中央局、中共中央華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員等職。

      1952年後,姚廣歷任華北行政委員會農林水利局副局長、湖北省外事處處長、外交部西歐司副司長、駐波蘭大使館參贊、外交部第二亞洲司、歐美司司長、駐波蘭、加拿大、墨西哥、埃及大使、駐法國大使兼駐吉布提大使、外交部副部長、顧問等職。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員、第七届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姚溱(1921—1966)

      曾用名姚静,筆名秦上校、丁静。江蘇南通人。中共官員。

      姚溱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新華通訊社華中總分社二分社社長、華中總分社副編輯主任。1945年後,姚溱在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參加領導工作,並在《上海同報》、《時代日報》、《文萃》、《展望》等上海進步刊物上撰寫時事分析,軍事評論和政治性論文。

      新中國成立後, 姚溱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副科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處長、副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處長、副部長等職。曾任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會副會長、第三届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副秘書長。

      姚發業(1921— )

      祖籍安微安慶,生於北京。回族。教授。

      姚發業於194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先在華東農村幹部學校任教員。1952年支援邊疆,在新疆八一農學院任教四十餘年。歷任講師、教授、動物醫學係藥理學與毒理學教研室主任,兼任獸藥廠廠長,新疆醫學院藥理係碩士生答辯委員會主任等職。是世界灾害與急救學會會員、中國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研究會理事、新疆獸藥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新疆畜牧獸醫協會常務理事。爲九三學社成員。

      姚發業主要從事獸藥、農藥與食品的毒理的研究。曾承擔國家與自治區多項課題。對黄腐酸鈉藥理作用作過系統研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自然灾害,原材料緊缺的情况下,其研究利用代用原料“土法生産克遼林”獲得成功,此項成果在全新疆推廣,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姚發業於1978年獲新疆自治區重大科技發明奬。“菜籽餅餵家禽的毒性試驗”的研究獲國家三等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姚發業先後主持研究課題近二十項,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在國内外發表論文數十篇。

      1989年9月,姚發業曾應邀赴香港出席世界灾害與急救學會第六届學術討論會,並宣讀論文。

      姚慶渭(1921— )

      江蘇常熟人。研究員。林學家。

      1942年,姚慶渭於中央大學森林係畢業,曾任浙江省建設協會農林組技正、上海格致中學教師。

      新中國成立後, 姚慶渭歷任南京林業學校教務主任、南京林學院副教授、林業部中等專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等職。

      姚慶謂對我國九十三種二百七十屬落葉林木的冬態進行了觀察研究,提出了分科分屬的依據,並研究了樹木營養器官分類,珍稀樹種及種子分類。

      姚慶謂主編有《樹木學》,著《落葉樹木冬態分類》等。發表有《營養器官維管系統在樹林分類上的應用》、《樹木的冬態》、《鬆科條屬種子的研究》等論文數篇。

      姚遠方(1922— )

      福建福州人。記者。作家。

      姚遠方於1938年畢業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9年進入魯藝學習。1942年後從事部隊新聞工作。其曾任晋冀軍區《子弟兵報》記者、編委。

      解放後,姚遠方歷任《華北解放軍報》社長兼總編輯、新華社華北軍區分社副社長、《解放軍報》總編室主任、正軍級(少將)副社長、社長。曾任北京文學會顧問、首都新文學會顧問、常務理事。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姚遠方採寫的許多戰地通訊都很著名,如白求恩、柯棣華的報導,民兵英雄李勇、李殿水的報導、砲擊金門的報導、西沙群島、老山前綫的報導等等。《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裏?》一文獲首都新聞報導一等奬(1981年),姚遠方的通訊報告集《將軍與孤女》在中國和日本同時出版(1982年)。

      姚桐斌(1922—1968)

      江蘇無錫人。科學家。

      姚桐斌是中國航天材料工藝技術領域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焊接專家。中國科學界的”兩彈一星”功臣。

      姚桐斌1945年畢業於交通大學礦冶係。曾任國民政府經濟部礦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後赴英國留學進修,1952年獲英國伯明翰大學冶金學博士學位。後任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助教。

      姚桐斌於1958年回國,歷任航天部北京材料工藝研究所所長、北京鋼鐵學院兼職教授等職。

      姚桐斌在航天材料性能,工藝理論,焊接冶金過程和焊接料制備等方面的研究中,皆取得了重要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發明奬及多項奬。後獲“兩彈一星”功勛奬章。

      姚拓(1922— )

      本名姚天平。又名姚匡、張兆、魯莊、魯文。河南鞏縣人。作家。書法家。

      姚天平中學畢業後,於陝西漢中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步兵科第十七期畢業,後任少尉排長、中尉連長。在赴雲南參加遠征軍滇西反攻戰役中負傷,後任國民東北戰區司令部少校團副。

      姚拓曾任《中國學生週報》主編,《大學生活》社長、主編等職。

      1950年移居香港,從事小説、散文及劇本創作。小説已結集出版有《二表哥》、《五裏凹之花》、《彎彎的岸壁》《姚拓小説選》等;散文有《美麗的童年》、《墻頭上的小紅花》;劇本有《姚拓戲劇選》1、2集。

      1957年,姚拓移居馬來西亞。歷任《學生週報》、《蕉風月刊》主編,社長三十餘年。姚拓歷任馬來西亞友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及馬來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編輯職。馬來西亞華文中小學的教科書,多由其公司編纂出版。

      寫作之餘,姚拓酷愛書法,其與友人發起組成了馬來西亞藝術協會,並擔任顧問。其書法作品曾代表馬來西亞參加第四、五、六届國際書法聯展,亞運會紀念國際書法聯展以及第一届國際書法交流大展等。

      姚一葦(1922—1997)

      江西南昌人。中國戲劇家。文藝理論家。

      1945年,姚一葦畢業於厦門大學,翌年赴臺灣任職於銀行。曾任臺灣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主任委員。其劇作有《來自鳳凰鎮的人》(1963年)等十餘部。《輾玉觀音》(1967年)曾獲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最佳編劇金鼎奬。《紅鼻子》(1969年)曾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日本齒輪座劇團演出。

      姚一葦勇於探索,追求融匯中西戲劇精髓的藝術表現。其作品清新獨特,意藴深廣。

      後任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教授,國立藝術學院教授。劇作有《佐伯桃》、《訪客》等並著有《美的範疇論》等。

      姚新根(1922— )

      上海人。 潜水專家。

      姚新根1937年進上海船廠當潜水員。

      新中國成立後,姚新根歷任浙江黄壇口水電工程處潜水隊隊長、新安江水電工程局副局長、浙江省總工會副主席等職。195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1951年起,姚新根先後參加黄壇口、上饒、新安江、富春江等水電工程建設。其曾創造水下鑽孔爆破、木籠圍堰多工作面沉放等施工方法。1959年, 姚新根獲全國先進生産者稱號。

      姚樹基(1922— )

      字治基。江蘇無錫人。國民政府官員。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姚樹基赴四川安成高中求學。1943年畢業於鄉達學院水利科,繼入重慶市工務局計劃處任職。

      1944年從軍,分派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繼任《青年戰士報》業務股股長。抗戰勝利結束後,調任國防部政工局。1947年調青島第十一綏靖區司令部秘書兼海軍軍官學校物理教官。1948年調南京任《中國時報》經理,並籌辦上海真理報。

      1949年,姚樹基去臺灣,1950年轉任教職。1956年轉入“行政院國軍退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歷任技士、科長、副處長、處長等職。

      姚普祥(1922— )

      福建莆田人。經濟及數據研究員。

      1950年,姚普祥畢業於福建農學院農業經濟專業。曾任職於東北人民政府農林部,歷任沈陽農業大學經濟係教授、遼寧省統計學會理事、遼寧省數量經濟學會理事、沈陽社會科學聯合會常務委員、沈陽統計學會副理長等職。

      姚普祥長期從事農業經濟及其數學模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後致力於遼寧農業生産結構數量模型的研究。

      主要論文有《關於提高農業生産經濟效益的問題》等。

      姚蘋生(1922— )

      北京人。畫家。

      1942年,姚蘋生於北京京華美術學院國畫係畢業,曾任包頭市國營木器廠工藝美術設計師。姚蘋生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内蒙古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姚蘋生擅長小寫意花鳥。其作品《龜壽圖》(中國畫)1985年入選《中國現代著名書畫展》在日本東京展出,獲榮譽證書。主要作品還有《新篁》(中國畫,參加全國著名書畫展),樹皮畫《長城日出》、《長城春曉》。出口家俱木鑲嵌《紅樓夢》設計五鬥櫃。

      姚祖烈(1922— )

      出生於福建晋江。華僑。實業家。

      1934年,姚祖烈跟隨長兄姚乃昆移居菲律賓。1936年回國入泉州培元中學就讀。1938年重回菲律賓,入菲律賓大學求學。第二次世界日軍侵佔菲律賓期間,姚祖烈開辦藥房,後與兄姚乃昆合營聯合藥廠,逐漸致富。與兄分家後,姚祖烈繼續擴大聯合藥廠成爲有限公司。

      1953年,姚祖烈創辦聯合制藥試驗所,成爲菲律賓最大的制藥公司。姚祖烈還兼營進出口貿易公司,在全球各地設有商業貿易分機構,後又經營房地産業。

      姚祖烈曾積極支持馬科斯競選總統,後擔任馬科斯總統經濟顧問。歷任聯合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爲菲律賓石油發展公司負責人。姚祖烈極少參加菲律賓華僑社會的公開活動,不擔任菲律賓華僑社團職務。

      姚栗園(1922— )

      雲南人。納西族。畫家。

      姚栗園擅長中國畫。其曾於雲南省麗江師範專科學校任職。爲中國美術家協會雲南分會會員。

      姚思誠(1923— )

      陝西省涇陽縣人。演員、導演。

      姚思誠1940年入中國電影制片廠當練習演員,曾在多部影片中擔任角色。1942年插班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表演藝術,兩年後畢業留校,任校友劇團演員。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姚思誠曾在四川、南京及臺北等地演出,演出《清宫外史》、《萬尼亞舅舅》、《桃花扇》、《小人物狂想曲》、《續弦夫人》、《文天祥》等劇目均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 1949年,姚思誠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爲第三十五軍文工團演員。 1950年到華東海軍文工團,1953年到海政話劇團,在話劇《夜店》、《保爾·柯察金》、《甲午海戰》、《海防綫上》、《生命的呼唤,》、《於無聲處》、《霓虹燈下的哨兵》等,歌劇《白毛女》等二十多個劇目中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姚思誠導演和合導的話劇《甲午海戰》、《海防綫上》、《山是青青花是紅》, 歌劇《戰鬥》、《海港》、《幸福山》等三十多個劇目, 在電視連續劇《鄭和下西洋》中扮演老國公,在該劇團曾任藝術組組長、藝委會總幹事等職。

      姚伶(1923— )

      陝西合陽人。戲劇家。

      1938年,姚伶到延安參加邊區民群劇團。歷任音樂幹事、劇音科副科長、第一野戰軍政治文工團隊長、指導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陝西戲曲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秦腔二團副團長、演員訓練班主任等職。

      1954年,姚伶到西北藝術專科學校音樂係學習作曲兩年。1956年任陝西省火綫文工團團長。1958年入中國音樂家協會,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陝西省政協第四届、第五届委員。

      姚伶曾參加秦腔,眉户現代戲《窮人恨》、《樑秋燕》,秦腔歷史劇《游西湖》、《竇娥冤》、《謝瑶環》等二十餘本戲曲音樂設計、配曲、作曲等工作。其整理記録《秦腔音樂》、《眉户音樂》、《新疆民歌》等已出版。

      姚經才(1923— )

      江蘇常州人。攝影家。

      1938年,姚經才進入中國上海照相館當學徒。1942年起獨立經營照相業。

      新中國成立後,姚經才歷任上海照相業工會副主席、中國照相館經理、中國文聯第四届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和第四届常務理事。

      1979年,姚經才被授予特級人像攝影技師稱號。1978年後,連續三次被評爲北京市勞動模範。1979年被評爲全國勞動模範。爲全國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國政協委員。

      姚經才拍攝的人像照片有《周恩來總理像》、《鐵人王進喜》、《坦克兵戰士》等經典圖片。撰有論文《燈光人像攝影》等。

      姚蒸民(1923— )

      四川威遠人。教授。

      姚蒸民畢業於中央大學政治係及國民黨政治大學。歷任臺灣逢甲工商文化學院副教授、臺灣中央大學教授、臺灣中國文化學院、淡江文理學院、臺灣東吴大學教授等職。曾任國民政府考試委員會第七届考試委員。

      姚蒸民主要著作有《蒸民詩存》、《鶴軒詞》、《諸子治術發凡》、《韓非子通論》、《法家哲學》等。

      姚念貽(1923—1959)

      北京人。女配音演員。

      姚念貽於燕京大學社會係畢業。1949年任上海電影廠翻譯片組配音演員,曾爲我國第一部譯制蘇聯影片《團的兒子》女主角配音。

      1957年,姚念貽進入上海電影譯制廠任配音演員。其先後爲《鄉村女教師》、《奥賽羅》、《紅與黑》、《匹克威克先生傳》《希望之路》、《科倫上尉》等三十餘部影片的女主角和重要角色配音。

      姚冷(1923— )

      筆名戈茫、歐夫、夏緑蒂等。江西南昌人。回族。作家。

      姚冷中學讀書時發表《白沙鄉》、《砲火》等作品。1942參加浙江、福建等省戲劇團體,演出抗日救亡戲劇,並導演話劇《天羅地網》、《復活》等。1945年創作話劇《海之戀》、《卡秋莎》。抗戰勝利結束後,姚冷發表短篇小説《國治元雄》、《我進過集中營》等。1946進臺北《大明晚報》工作并兼任《中外時報》記者。1947年回南昌從事新聞工作。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姚冷曾任國防文工團編導、創作員等。

      姚冷主要作品有話劇《他們爲祖國而戰》、《白石岩》、《地下湖》,小説《摩雅傣》、《帶警犬的帕把》,電影文學劇本《邊寨烽火》(與林予合作)等。

      姚炳華(1923— )

      祖籍福建福州,出生於馬來西亞沙撈越。馬來西亞政府高級官員。

      姚炳華爲基督教徒,父親爲衛裏公會牧師。姚炳華中學畢業後,進入古晋市聖湯姆斯英文學校學習,獲英國劍橋文憑。1940年起在民政機構任職。1951年至1960年任沙撈越最高理事會助理秘書。

      姚炳華曾赴英國讀書,學習法律。回國後任沙撈越古晋市市長。1965年任沙撈越第一省駐紮官。1975年任第二省駐紮官。1978年任沙撈越地方政府常駐秘書。1981年起任詩巫市議會主席,市長等職。

      姚史如(1923— )

      居住臺灣。

      姚史如爲高級機電工程師。

      姚鶴年(1923— )  

      字宗唐。居臺灣。教授。

      姚鶴年曆任臺灣農林廳主任,秘書等職。

      姚見(1924—)

      曾用筆名石、姚力、硯笠。河北樂亭人。作家。

      1945年,姚見曾任北安省(黑龍江)軍區文工團(兆麟文工團)團員(編劇)。1947年,起,歷任哈爾濱市影聯主任、哈爾濱中蘇友好協會副部長、東北中蘇友好協會宣傳科科長等職。1954年調任中蘇友好協會聯絡副主任。1964年, 姚見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一部負責蘇聯東歐工作。1974年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副所長、全國外國文學學會秘書長等職。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姚見的主要作品有《一面鏡子》(劇本,合作)、《體驗派的藝術經驗》(文藝評論)、《從文學角度看我國文化交流》(論文)等。

      姚明(1924—)

      曾用名,國芳。北京人。女兒童婦女教育者。

      1942年,姚明離京赴晋察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同年在晋東南抗戰建國學院學習。後赴延安,在延安社會科學院學習,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1943年至1944年, 姚明參加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組織的魯藝工作團下鄉演出,加入中國共産黨。

      抗日戰争勝利結束後,姚明曾任解放軍第一家屬學校教務主任等職。新中國成立後, 姚明歷任西北財經學院中隊長、四川成都市婦聯組訓科科長、西南婦聯保育科科長、全國婦聯女幹部學校教研室主任、全國婦聯宣教部宣傳科科長、書記處辦公室負責人、兒童工作部副部長、代理部長等職,爲北京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姚明於1985年離休。曾任《當代中國婦女》卷副主編。

      姚明(1924— )

      山東濟南人。女記者。文學工作者。

      1943年,姚明開始參加革命工作,在山東《大衆日報》聯通科任内勤記者。曾兩次被黨組織派往北平,濟南做青年學生的動員工作,並帶回一批學生參加革命。1944年,姚明到山東臨沂新區做群衆工作,194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姚明先後在《山東文化》、新華社華東總分社、《濟南新民主報》、《解放日報》、《青島日報》、《青島工人報》、《北京日報》等新聞單位當過記者和編輯。先後發表過《李秀蘭》、《同心結》等短篇小説。姚明歷任北京興華染織廠、北京樂器總廠黨委書記、全國總工會《宣傳通報》主編、北京市新華書店黨委書記兼總經理等職。

      姚明於1982年退居二綫,曾任《老人天地》雜誌主編。

      姚晶(1924— )

      江蘇南通人。特級教師。

      姚晶1945年於江蘇大學土木係畢業。194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上海華東模範中學數學教師、教導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姚晶歷任上海復興中學數學教師、教導主任、校長、特級教師。姚晶堅持數學教學和教材的改革,參加審編上海市高中三年制數學教材。

      1960年,姚晶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姚晶著有《三角函數》等。

      姚根福(1924— )

      上海人。高級工程師。

      姚根福1945年於上海華强工業專科學校畢業。

      新中國成立後,姚根福歷任上海打撈局、廣州打撈局工程師、交通部救助打撈公司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其先後研製成功水底攻泥器、水下測度儀、打撈浮筒充氣分配器、打撈浮筒安全拖攬攀等救撈設備。

      姚根福撰有《船艦出淺方法及計算》、《船艦在不同航速時拖力的速算法》等論文。

      姚漢光(1924— )

      黑龍江哈爾濱人。指揮家。作曲家。

      1948年,姚漢光任延安魯迅文學藝術學院音樂係教員。新中國成立後,姚漢光先後任職於天津第一文工團、中南文工團、中國人民藝術劇院、武漢市歌舞劇院。歷任創作組組長、樂隊隊長、院長等職。姚漢光爲前任湖北省武漢市歌劇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武漢市音樂協會顧問、市名老藝術家聯誼會會員。

      姚漢光曾指揮演出過《白毛女》、《五朵紅雲》等歌劇、舞劇。在武漢演出大型歌劇《東方紅》時任總指揮。姚漢光曾隨中國藝術團赴澳大利亞、新西蘭、柬埔寨、朝鮮、日本等國家訪問演出,任指揮。

      姚漢光著有《二胡基礎教程》等,編輯出版有《百出崑曲,折子戲唱段》等。

      姚儀(1925— )

      筆名頌美。浙江人。畫家。

      姚儀1947年於江蘇丹陽美術專科學校肄業,後任江西星子縣黄梅戲劇團舞臺美術設計,爲中國當代農民書畫研究會顧問、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江西分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

      姚儀擅長雕塑、油畫,主要作品有《八仙過海》(泥朔)、《猫喜蝶》(浮雕)參加1985年全國工藝美展;主要作品還有《廬山仙遊》(烯浮雕壁畫)、《三看御妹》(舞臺美術設計)等。

      姚堯生(1924— )

      曾用名姚生。浙江蕭山人。攝影家。

      姚堯生1940年開始從事攝影工作,1962年在北京市股務學校任教。1980年任北京市攝影暗室研究會理事,先後加入北京市攝影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

      姚堯生主要作品《注目》、《欣喜》、《神采奕奕》入選第一届、第二届全國人像展;《練》入選1981年“首都人民生活”展。

      姚堯生著有《照相藝術》(合著),論文主要有《感光材料》、《放大照片的正確暴光》等。

      姚向黎(1925— )

      又名姚品蘭。原籍山東掖縣,生於沈陽。女演員。

      “九。一八”事變後,姚向黎舉家遷往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姚向黎父親爲愛國將領,後被軍閥盛世才殺害。

      1939年,姚向黎在新疆女子學院附中讀書時,參加過學生話劇演出活動。1944年加入新疆共産主義同盟,爲營救被盛世才逮捕的中共黨員做過大量工作。1945年赴東北解放區。1949年步入影壇,先後在長春電影制片廠及北京電影制片廠任演員。

      姚向黎形象秀麗,表演檏實。因其連續在影片《無形的戰綫》中飾女特務崔國芳、《民主青年進行曲》中飾演愛國學生宋蓓華、《新兒女英雄傳》中飾農村婦女楊小梅而蜚聲影壇。

      1954年,姚向黎隨中國電影代表團赴東歐訪問時,曾參加周恩來總理在日内瓦與卓别林的會晤。同年,姚向黎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幹部培訓班。1956年調中央實驗話劇院任演員。姚向黎曾出色地在話劇《小市民》中飾心態怪异的老處女達吉亞娜,在《暴風驟雨》中飾潑辣的地主婆大棗核,在《大雷雨》中飾追求自由光明的少婦卡杰琳娜,在電影《烈火中永生》飾李竹青,在《殘雪》中飾老幹部杜征遠。

      姚向黎表演細膩、真實、具有鮮明的個性。年過花甲後致力於培養青年演員,在中央戲劇學院少年班、銀河少年藝術團任表演教師。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姚思源(1925— )

      河北省淶源人。音樂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姚思源於194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音樂係,師從老志誠、許勇三、錢仁康等。姚思源先後在育華女、匯文中、北京師範進修學院、北京師範學院、首都師範大學音樂係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爲北京文聯理事,北京音樂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姚思源於1991年離休。

      姚思源在數十年實踐與研究中提出了“音樂教育要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的教育理念,被廣泛認同。1996年姚思源提出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課程建設的改革,得到了音樂教育界響應。其主持的《中國當代學校音樂教育》和《北京音樂志》等是音樂界的重要成果。姚思源的《論音樂教育》等是公認爲音樂教育的優秀論著。主要著作有《姚思源音樂作品選集》、《論音樂教育》、《論音樂與音樂教育》、《兒童歌曲鋼琴伴奏一百零九首》等。

      姚峻(1925— )

      奉天安東(今遼寧丹東)人。高級工程師。

      姚峻1948年畢業於上海中法大學藥科。新中國成立後,姚峻歷任天津瀛西藥廠副廠長、天津東方化工廠副廠長、總工程師、天津市化學工業公司副經理、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

      後來, 姚峻任天津市副市長、工農黨第九届中央副主席。1988年工農黨第九、十届中央副主席,第五届、第六届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姚雪森(1925— )

      河北易縣人。中共將領。

      姚雪森1938年參加八路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晋察冀軍區連指導員、營指導員。第十九兵團營長、師作戰科副科長。

      姚雪森參加了百團大戰、平津、太原、蘭州等戰役。1952年,姚雪森於海軍航空學校畢業。後任海軍航空兵團長。1955年參加解放江山島戰鬥。

      姚雪森歷任海軍航空兵師長、海軍航隊航空兵參謀、海軍第二航空學校校長、海軍航空兵部副司令員等職。

      姚雪森曾獲三級獨立勛章、三級解放勛章。

      姚勒瓦斯漢(1925— )

      新疆疏附人。維吾爾族。曲藝、喜劇演員。導演。

      姚勒瓦斯漢自幼好學文藝,善於歌舞。新中國成立後,姚勒瓦斯漢任喀什地區民族文工團演員、新繮歌劇團演員、喀什文工團導演,演員。爲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二届、第三届理事。

      姚勒瓦斯漢創作並演出了許多新節目。其表演真實生動,富有幽默感,能演多種曲藝節目。

      1953年, 姚勒瓦斯漢曾隨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演出多種曲目。姚勒瓦斯漢創作表演的曲藝,喜劇節目超過一百個。代表作有《美麗的祖國地大物博》、《大家都來講衛生》等。

      姚永欽(1925— )

      上海人。中共官員。

      姚永欽十五歲時白天當學徒,夜晚就讀於中華職業學校。參加過學聯領導的抗日救亡等活動。

      1941年冬太平洋戰争爆發後,姚永欽經地下黨組織介紹赴蘇中參加新四軍六師十八旅五十二團(即沙家浜部隊)。在部隊中歷任戰士、班長、文書、文化教員、支部書記、政治指導員等職。姚永欽參加過反掃盪、反清鄉、三垛伏擊戰、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魯西南、豫東、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各種戰役戰鬥數十次、負傷四次,爲一等革命殘疾軍人。

      新中國成立後, 姚永欽赴上海市軍管會市公安局工作,曾在中共水上區委、交通運輸局、海洋地質局、住宅建設集團總公司任秘書、科長、組織部長、黨委書記等職。 姚永欽爲中共上海市第一届、第五届代表大會代表、市第八届人代會代表。1980年第四期中央黨校學習。後任中房上海公司董事會長、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六師蘇南分會第二會長。

      姚孝遂(1926—1996)

      湖北武漢人。現代語言學家。

      姚孝遂於1946—1950年就讀於華中大學中國語文學係。1957-1961年就讀於吉林大學甲骨文,金文專業(研究生),師從省吾先生,畢業後留校吉林大學任教。

      姚孝遂曾任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歷任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兼歷史學分委員會主席、校學術委員兼歷史科組組長等職;爲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第一、第二届委員。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姚孝遂獲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學者稱號。

      姚孝遂於1961年走上學術研究的道路之後,選擇了以甲骨文、金文資料論证古史爲主攻方向。其於1985年出版了《小屯南地甲骨考釋》這部四十萬字專著。此後至1987年不到三年的時間裏,由其主編完成了《殷墟甲骨刻辭類纂》、《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兩部巨著 。書中藴含大量的科研新成果和獨到見解,並不僅僅是可供檢索的工具書而已 。1994年由其組織完成《甲骨文考釋類編》(即《甲骨文字詰林》)這項浩大工程。於1974年開始立項,整整二十二個年頭,經歷了許多艱辛和周折,終於付梓。

      甲骨文的整理研究,姚孝遂計劃共有四個系列。完成的《總集》、《類纂》,《詰林》是前三個系列。最後一個系列爲《甲骨刻辭大係》正在進行之中,姚孝遂先生不幸謝世,給學界留下了深深的惋惜和遺憾。

      姚澄(1926— )

      江蘇江陰人。女錫劇表演藝術家。

      姚澄自幼隨父學藝,十二歲時拜師顧傢生,進顧家班學習錫劇。滿師後在蘇州、上海、崑山等地演出。姚澄因演技出色,被同行稱爲錫劇界的“小輩英雄”之一。

      姚澄於1949年參加蘇南文協文工團,1951年到蘇南文協所屬的先聲實驗錫劇團(江蘇劇團的前身)任演員,195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其擅長青衣、花旦,并兼做小生。姚澄較成功地朔造了《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梁山伯,《孟麗君》中的孟麗君,《庵堂認母》中的王志貞,《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雙珠鳳》中的文必正,《江姐》中的江姐,《走上新路》中的李瑞珍等形象。其主演的《走上新路》獲1954年華東戲曲會演獲演員一等奬。《紅樓夢》獲江蘇省1955年第一届戲曲會演演員一等奬。

      姚澄於1950年被評爲全國勞動模範,出席了全國群英會。1979年出席了全國第四届文代會,姚澄爲江蘇省第二、三、五届人大代表,第四届政協委員,是中國文聯委員、中國劇協理事。姚澄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省錫劇團副團長等職。

      姚澄表演的《庵堂認母》、《雙珠鳳〉》分别拍成戲曲藝術片和大型彩色戲曲故事片。

      姚朋(1926— )

      居住於臺灣。小説家。翻譯家。

      姚朋曾在國民政府任職,初爲國民政府新聞工作者。

      姚修仁(1926—  )

      山東蓬萊人。女科學工作者。

      姚修仁1951年於輔仁大學化學係畢業,在地質礦産部測試所任副研究員。姚修仁從事分析化學工作三十餘年,對極譜分析有很深的造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姚修仁參與創建了地質系統第一個極譜分析實驗室,對改造岩礦極譜分析技術有重要作用。六十年代初,姚修仁首次發現了鉑族元素極譜催化波,解决了國家急需鉑族元素的需要。七十年代之後,其又找到了稀土,鈾、釷等20多種元素的催化波。姚修仁已經研究成功的“鉑族元素催化極譜分析”,“稀土元素等極譜催化波分析”等成果,在地學研究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

      姚修仁與高小霞爲主研究的“鉑族元素極譜催化波”,於1982年獲全國科學大會自然科學奬。姚修仁曾考察食道癌高發區,從醫學地質角度研究高發區病因。先後爲日壇醫院、河北醫學科學院、北京中醫學院等單位傳授微量元素分析技術,共同研究微量元素與某些疾病的關係。姚修仁與河北省醫學科學分院合作進行的“食道賁門癌環境地學病因的初步研究”、“中藥薑石礦物成分及化學成分的研究”,榮獲河北省乙等奬,並受到了國際學術界關注。

      姚修仁歷任全國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會副理事長、地礦部試測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及學位委員會委員。

      姚逸仙(1926— )

      福建福州人。女教育工作者。

      姚逸仙1950年畢業於福建省教育學院。後曾在小學任教,1959年調福州第十八中學任物理教師,兼班主任。

      姚逸仙在任班主任工作中,形成獨特的轉化差班差生的教育方法:1.揚起理想的風帆;2.播下愛的種子;3.努力發現閃光點;4.動之以情,曉之以禮;5.循循善誘,不怕反復。

      姚逸仙被評爲全國先進少年兒童工作者,全國優秀班主任,省、市勞動模範,省、市建設精神文明積極分子。

      姚文緒(1926— )

      奉天(今遼寧)復縣人。中共高級官員。

      姚文緒194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青年團澄海縣委書記、中共惠陽縣工業部副部長、縣委副書記,龍門縣、東莞縣委書記,惠陽、佛山地委書記,佛山行署專員,中共湛江地委書記,中共海南行政區委書記等職。

      1988年起, 姚文緒擔任海南省委副書記,同年當選爲海南省第一届政協主席。姚文緒爲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届全國政協委員。

      姚焕廷(1926— )

      江蘇宜興人。會計學專家。

      1951年,姚焕廷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財務管理係。1955年中國人民大學財政係會計專業研究生肆業。歷任上海財經大學會計係教授、財務會計教研室主任、全國商業財務會計研究會理事等職。

      姚焕廷曾執教於復旦大學經濟係。長期從事會計學的教學及研究工作,後致力於財務會計理論和會計制度設計等專題研究。

      姚焕廷主要著作有《商業會計學》《會計基礎知識》、《會計詞典》(合作),《會計學原理》(合作)等。主要論文有《集體經濟中農産品成本核算的幾個問題》、《對會計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要求》等。

      姚永福(1926— )

      上海人。電影化裝師。

      姚永福1946年入上海崑崙影業公司學習化裝。後擔任《萬家燈火》、《新閨怨》、《麗人行》、《烏鴉與麻雀》等多部電影的化裝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姚永福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化裝師。曾擔任《鷄毛信》、《海魂》、《摩雅泰》、《阿詩瑪》,以及戲曲《紅樓夢》、《尤三姐》等十多部影片的化裝工作。

      姚顯廷(1927— )

      筆名風雲子,字龍石。黑龍江阿城人。書法家。

      姚顯廷先後於無錫書法藝術學校函授部研究班結業。歷任哈爾濱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哈爾濱楹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楹聯協會哈爾濱分會副會長,哈爾濱民間藝術家協會顧問,哈爾濱中山書畫社副社長,中國淮海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哈爾濱詩詞協會理事,哈爾濱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哈爾濱《冰城楹聯》報主編等職。

      姚顯廷的書法作品在東北、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金秋書畫”、“冰雪節”、“龍濱杯”等老年書畫展覽中入選並獲奬;詩詞作品在《詩林》等和地方報刊發表;楹聯作品於慶祝建國四十週年全國百副佳聯征選中獲二等奬。

      姚顯廷編著有《當代冰城楹聯作品集》。

      姚昭華(1927— )

      又名鐵漢,别號唐山人,筆名雲錦。浙江臨安人。書法家。

      姚昭華曾任中國現代青年硬筆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爲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

      姚昭華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各種書法大賽,兩度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參加全國書壇群英碑書展兩届均獲三等奬。曾赴日本東京展出,由中日文化交流協會頒發榮譽證書。作品輯入《中國硬筆書法精華大展書友名録》,《北疆硬筆書法精品大觀》等專集内。

      姚月蔭(1927— )

      江蘇南京人。女畫家。

      姚月蔭1948年於正則藝術專科學校肄業,後任淵聲巷小學教師,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

      姚月蔭擅長國畫創作。作品《紅旗水泥廠》參加全國婦女書畫展;主要作品有《紅綢舞》、《夏日》、《晨曦待渡》、《童心母愛》等。

      姚得民(1927— )

      筆名澤生。河南人。畫家。

      1949年,姚得民於河南大學畢業。後任徐州礦務局第一中學校長,徐州國畫院兼職畫師等職。爲中國美術(煤礦)研究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會員。

      姚得民擅長國畫,主要作品有《運河兩岸花果香》、《勝似春光》等。

      姚壯(1927— )

      江蘇常州人。法學家。

      姚壯1953年於中國人民大學外交係國際法研究生畢業。1981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進修。姚壯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姚壯爲外交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教授,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對外經濟仲裁委員會委員。

      姚壯曾任《法學詞典》常務編委,《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國際經濟法分支副主編。

      其主要著作有《國際私法基礎》(合作),《國際私法》(合作)等。主要論文有《論國際私法的對象和規範》、《試論國際私法與國際經濟法調整對象的區分問題》等。

      姚楚錚(1927— )

      浙江紹興人。教授。

      1953年,姚楚錚於浙江大學醫學院醫療係畢業。1982年赴澳大利亞國立醫學研究所進修免疫學。1983年回國,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微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北京免疫學會常務理事。

      姚楚錚主要研究抗感染免疫。首先用免疫學的方法區分埃爾托霍亂弧菌的流行株和非流行株,研究流行性腦膜炎球菌等單克隆體,已應用於這些傳染病的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其還建立對流行性出血熱毒病感冒且能發病致死的實驗動物模型。參與研究抗鈎端螺旋體口服新藥,獲1980年國家科學委頒發的發明三等奬。

      姚楚錚參與撰寫《免疫學基礎》、《醫學細胞》等。翻譯《傳染與免疫問題》等七部,發表論文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熱發病機理的實驗研究》等三十六篇。

      姚以恩(1928— )

      筆名吕寰、曉雲。江蘇省鎮江人。翻譯家。

      姚以恩從小愛好文藝,深受“五·四”新文學及外國文學名著的熏陶。早年就讀於上海震旦大學附屬揚州震旦中學。1950年,姚以恩畢業於華東革大俄語專業(上海外語學院前身),即留校任教並參加翻譯教材的編輯工作。1950年加入翻譯工作者協會。,姚以恩曾負責編輯《文匯報》俄語週刊,《上海外國語學院季刊》及《外語教學與翻譯》等刊物。50年代後期及60年代初期,參加《俄漢詞典》(商務印書館1977年出版)的編撰工作,1976年以後一直擔任《列寧全集》及有關列寧文獻的譯校,定稿工作。任上海外國語學院俄語系副研究員。

      其主要譯著有《高年級學生》(合譯 光明書局 1952年出版 曾被列入中央推薦書目,先後出版八次),肖洛姆—阿萊漢姆《莫吐兒》( 1982年被列入《外國兒童文學叢書》、《好朋友的故事》、《蘇拉巴蒂》等。

      此外,姚以恩還負責譯校了《列寧家書集》、《列寧親屬書信集》、《列寧年譜》等書;並撰有譯學論文發表在有關刊物上。

      姚毅剛(1928— )

      江蘇蘇州人。畫家。

      1952年,姚毅剛畢業於江蘇文化教育學院,後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會員。

      姚毅剛擅繪畫,尤長素描。主要作品有《中山衛士肖像》(油畫)、《半身肖像》(素描)、《女人體》(素描)等。

      姚毅剛著有《關於高師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的幾個問題》等。

      姚子範(1929— )

      湖南省醴陵人。經濟思想史專家。

      1954年,姚子範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係。後長期從事經濟教學工作。姚子範曾任北京師範學院經濟係副教授,政治經濟教研室主任,學報總編輯等職。

      1986年, 姚子範調任民盟工作。曾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委員,宣傳部副部長,民盟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北京社會研究所副所長,中華外國經濟學院研究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姚子範主要研究領域爲西方經濟思想及當代西方經濟學。代表作《西歐中古的經濟思想》、《西方經濟學者評亞當·斯密和<富國論>》、《論新制度學派》等。姚子範曾參加十多部著作的編寫工作,其中有《外國經濟思想史講座》、《外國經濟思想史新編》、《政治經濟學史綱要》等都是較有影響的著作。姚子範還主編多卷本參考書《外國經濟學家評傳》,在國外發表評價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文章二十多篇。

      姚錫華(1929— )

      江蘇南京人。報刊活動家。

      姚錫華於1946年起從事新聞工作,曾任《中華少年》雜誌編輯。1949年任《中國青年》雜誌編輯。1953—1958年任“馬克思列寧學院”助教、講師。1958—1965年任《紅旗》雜誌編輯、歷史組副組長。

      1965年,姚錫華主持《羊城晚報》的理論宣傳。1969—1981年在廣東省文化部門任職,1982年任《光明日報》副總編,1987—1989年,姚錫華任該報總編輯。

      姚楨時(1929— )

      筆名葉舟,别署牧石蠻翁。遼寧莊河人。書法家。

      1945年,姚楨時畢業於沈陽機械學校。1947年入伍,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團、師、軍,大軍區參謀、科長、處長、軍分區參謀長等職。姚楨時酷愛篆刻藝術,一貫致力於書法的學習與研究。是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所研究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老幹部書畫研究會,協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湖南省軍分區老戰士書畫協會副主席。

      姚楨時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發表作品,在全國數家報刊發表書法、篆刻作品千餘件,數十件作品在全國,全軍參展參賽並獲奬。有的作品被博物館、美術館收藏,或編入書畫專集,或入選國家碑林。

      姚惠連(1929— )

      號子季。浙江永嘉人。女書畫家。

      姚惠連自幼喜好書法,後改學習中國畫。在歷任中、小學教師數十年當中,姚惠連在業餘之時致力於書畫藝術的創造和提高。

      1990年, 姚惠連在臺灣藝術館舉辦個人書畫展,獲各界好評。1991年獲浙江省書法家協會聯誼報創作奬。其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國際書畫展並多次獲奬。有的作品輯入多種專集、畫册,並爲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姚鼎生(1929— )

      筆名鄉村、江漢、石工。福建閩清人。作家。

      姚鼎生早期任家鄉農會籌備會文書、山村小學教師,後任《福建文藝》等刊編輯、福建文聯創作員等職。姚鼎生從事文學創作多年,短篇小説《評産》、《高小畢業》,中篇小説《殘燭》等獲省文學奬。已出版有多部作品,主要有《百萬富翁總管》(短篇小説)、《土地詩篇》(長篇小説)、《黄毛丫頭》,以及紀實文學《鐵骨錚錚》等。

      姚樹人(1929— )

      河北霸縣人。化學家。中共高級將領。海軍少將。

      1950年,姚樹人於北洋大學化工係畢業,同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60年, 姚樹人於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姚樹人歷任教授、第二軍校燃料教研室主任、海軍工程學院研究部副部長、副院長、院長等職。

      姚樹人長期致力於高分子化學的教學和研究。1954年研製成功海水消鹽劑。1958年率課題組在國内首先研製成功液體火箭燃料。1985年指導研製成功乳膠IPN阻尼材料、寬温域阻尼材料。

      1988年,姚樹人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軍衔。

      姚賢良(1929— )

      江蘇常熟人。科學研究員。

      1953年,姚賢良於沈陽農學院土壤和農業化學係畢業。1960年於蘇聯科學院BB道庫哈耶夫土壤所研究生畢業。

      姚賢良主要從事土壤物理學研究。其對中國紅土壤和水稻土結構的形成及其肥力意義作了較系統的研究。闡明瞭土壤培肥必須考慮改善土壤結構的觀點,在土壤顆粒組成分析方面,指出了石灰性土壤在加入化學分散劑時必須同時進行糊狀研磨的物理分散,否則效果不佳。

      姚賢良撰寫的《土壤物理學》獲中國科學院1988年科技進步二等奬。此外,姚賢良還分别參與或作爲主持者之一參加了《中國土壤》專著撰寫。參加研究耕作制對土壤肥力的影響課題及完成太湖地區高産土壤的培育和合理施肥等任務,分别獲1987年全國科技大會奬、1986年中國科學院技術進步一等奬及國家科技進步二等奬。

      姚賢良著有《土壤物理學》(合著)等,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主要有《不同利用下紅土壤結構的形成》、《關於集約農作制下的土壤結構問題》等。

      姚學誠(1929— )

      曾用名木昆、雪澄、泳智。安徽桐城人。作曲家。

      姚學誠出身於文學世家。父母早逝,自幼隨叔父學習小提琴、吉他。後於南開大學就讀。1947年,姚學誠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入第四野戰軍南下工作團,隨即入空軍政治文工團創作組。1953年至1958年,姚學誠在上海音樂學院作曲係學習。四十多年,創作的作品逾百餘件。

      姚學誠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師級離休幹部,曾任中國人民空軍政治文工團創作組副組長、津港合資音像有限公司駐天津辦事處主任。

      姚學誠曾爲臺灣詩人席慕容製作專輯盒帶創作《戲子》、《惑》等歌曲。同時,在爲民歌歌手周燕靈策劃的專輯盒帶中編選了部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歌曲,其主要作品有大型歌舞《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中的《大渡河》、《遊擊隊》、《松花江》等舞蹈音樂;大型歌舞音樂《長山火海》(合作)、《井崗山的道路》(合作)、《空中之花》;歌曲《機場的黄昏》、《鄉村,我的母親》、《臺灣愛河的歌》等。姚學誠發表論文主要有《學習長征歷史,繼承紅軍傳統》、《聽歌劇<琴蕭月>主題歌<彩雲歸>》等。

      姚保瑢(1929—)

      又名姚。江蘇吴縣人,生於北京。書法家。

      姚保瑢幼年受家庭熏陶,喜習書畫,篆刻。於1949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美術工藝係學習油畫。1955年,姚保瑢畢業後從事美術和書法教學工作。姚保瑢歷任遼寧書法家協會會員、理事、朝陽市師範專科學校教授。

      姚保瑢書法初學“二王”,又學顔真卿、李邕、趙孟頫諸家,後研習北碑,其尤擅楷、隸書,所作秀勁流便,着力於繼承傳統。姚保瑢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各種大型展出及省書法作品展覽並獲奬。

      姚南星(1929— )

      湖南望城人。畫家。

      姚南星曾任湖南省長沙市紡織研究室主任。爲湖南工藝美術民間學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南分會會員。

      姚南星擅長繪畫,尤其長於工藝美術。主要作品有《讓爸爸找竅門》(油畫)、《獨花居士》(漫畫)、《雷鋒的故事》(水印木刻)、《馬王堆》(壁掛,仿古裝飭設計)、《韶山紀念品美術設計匯編》等。

      姚克敏(1929— )

      浙江鄞縣人。教授。

      1952年,姚克敏於上海滬江大學化學係畢業。1958年赴蘇聯莫斯科蘇聯科學院地球與分析化學研究所研究生院留學。1962年歸國工作。1985年, 姚克敏赴美國佛羅裏達州立大學化學係進修。次年回國,任浙江大學化學研究所副所長。

      姚克敏長期從事科研與教學。其所進行“稀土與苯甲酰三氧丙酮螯合物”的研究,取得了首創性成果。姚克敏參加“核燃料鈾萃取簡化流程”、“無機液體激光顯微光譜儀的研究”分别獲1987年全國科學大會奬。姚克敏研製“連續波可調諧染料激光器”獲吉林省1981年科技成果二等奬。

      姚克敏在國内,國際發表論文五十餘篇。

      姚進壽(1929— )

      山東萊州人。攝影家。

      姚進壽於1943年開始從事攝影工作。1968年在黑龍江展覽館工作。後加入黑龍江新聞攝影協會。1978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黑龍江分會。

      主要作品《晚歸》入選黑龍江第十二届影展;《狩獵》入選黑龍江1984年美術、書法、攝影展;《林海雪原》、《集材》、《林區小景》等作品曾入選黑龍江影展。

      姚泰煌(1929— )

      曾用名姚泰凰。四川納溪人。女攝影家。

      姚泰煌1952年參加工作。曾任《四川婦女》雜誌社記者,陝西新聞圖片社製作組組長、記者。歷任四川省攝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陝西分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新聞攝影學會理事,陝西省攝影實驗室副研究員,陝西老年攝影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婦女攝影學會會長。1986年加入中國老年攝影學會。爲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姚泰煌於1964年組織舉辦爲了“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禄”影展。

      主要作品《老人》獲1981年陝西省攝影優秀奬。《童年》、《農民女畫家》等多幅作品入選各類展集、展賽,有的作品並獲奬。

      姚泰煌編有《四川婦女》(畫册)。

      姚敏夫(1929— )

      吉林長春人。攝影家。

      姚敏夫曾參加抗美援朝戰争。1961年哈爾濱師範大學畢業。1978年在哈爾濱師範大學電教中心任職,任副主任、副教授。擔任攝影教學工作,講授《攝影概論》、《彩色攝影藝術》、《暗室工藝》等課程。

      姚敏夫1982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黑龍江分會,任理事,1987年加入哈爾濱攝影家協會並任副主席,1988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爲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姚敏夫主要作品《冰塔變奏曲》等入選1987年東北影展。有多幅作品入選各類影展並獲奬。

      姚敏夫著有《實用攝影講座》等。

      姚穆(1930— )

      化學纖維學家。紡織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姚穆1952年畢業於西北工學院紡織係。歷任陝西工業大學講師,西北輕工學院講師、副教授,西北紡織工學院教授,紡織係主任、院長。西安工程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等職。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届學科評組成員。陝西省紡織工程學位第五届副理事長。

      姚穆提出了基於中國人體皮膚神經系統特點,綜合反映皮膚感覺生理、心理、物理、工程學科的着裝舒適性模型。和透過織物的能量流與物質流的接觸界面阻抗理論,奠定了功能服裝研製的理論基礎。還開展了純化纖維仿真理論和工程技術研究。研製了新型化纖多异多重復合變形長絲—“軍港綸”及其加工技術,産品用於解放軍等部門制服及民用服裝。姚穆研製紡織測試儀器十六種,其起草多項國家標準及軍用標準。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奬一等奬、三等奬各一項、省部級奬多項。爲1986年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獲人民教師奬章。

      姚穆出版著作十八部,主編有《紡織材料學》、《毛纖維材料學》等,發表科學論文百餘篇。

      姚穆於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姚中晋(1930— )

      號林泉野人。山東文登人。作家。

      姚中青年時即在《黑龍江日報》、《詩刊》、《少年文藝》、《科學普及》、《地球知識》、《植物》等雜誌報刊上發表詩歌、通訊、散文及科普雜談三百餘篇(首)。歷任黑龍江饒河縣誌辦公室主任兼主編,副編審。爲中國作家協會黑龍江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史志協會理事,當代黑龍江史學會理事,江南詩詞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姚中先後出版有《原始森林的植樹者》、《東大山傳》(合著)、《烏蘇裏江放歌》、《翡翠洲詩鈔》(合著)等。撰寫有《饒河縣誌》。有數篇論文獲省優秀論文奬。

      姚國華(1930— )

      筆名谷化。浙江蕭山人。電影評論家。

      姚國華1961年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其長期從事電影文學劇本編寫工作,先後編輯完成的電影文學劇本有《北國南江》、《祖國啊!母親》、《從奴隸到將軍》、《南昌起義》等十餘部。

      姚國華歷任上海電影評論會理事,上海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報刊協會理事。上海電影藝術研究所所長,《電影新作》雜誌主編等職。爲上海作家協會會員。

      姚國華主要著述有《李白研究》(合作)、《上海電影四十年》(編委)等。

      在古典文學研究和電影理論方面的論文,主要有《中國特色:傳統與創新》、《關於情節片的斷想》等。

      姚光明(1930— )

      上海人。科技發明者。

      姚光明在長期安裝毛織機的實踐中,研製發明瞭“簡易機械振動測定器”,並獲國家發明專利。

      該測定器能精確地測出毛織機大墻板上十二個等級的振動大小,經試測數萬次未發現錯誤。可防止超振動對機械的破壞,延長機器壽命,降低機料損耗,提高産品質量,爲廠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1986年獲“火星杯”發明創作競賽三等奬。1989年參加上海發明博覽會。

      姚光明編著了《測振器誕生記》、《6401楊辣子藥》二書。“6401楊辣子藥”是其父姚壽民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研製的一種活療關節炎和胃病的昆蟲藥,具有很高的免疫功能和營養素,療效顯著。

      姚雲(1930—  )

      江蘇蘇州人。高級記者。

      姚雲於1949年畢業於上海東吴大學法律係。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姚雲歷任新華通訊社國際新聞編輯部編輯、組長,新華社開羅分社,巴黎分社首席記者,新華社國際部副主任、總編室副總編等職。姚雲主編有《蘇美兩霸對中東的争奪》,合著有《西歐剪影》等。

      姚朝(1930— )

      别名朝章。廣東增城人。揚琴演奏家。

      姚朝出身於音樂世家,自幼隨父學習揚琴、打擊樂。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即任粤劇樂師。

      新中國成立後, 姚朝相繼任職於廣州曲樂大隊、廣州粤劇工作團、廣東粤劇學校、華南歌舞團(今廣東省歌舞劇院)等單位,任揚琴獨奏演員。

      1957年,姚朝隨中國青年藝術團赴蘇聯莫斯科參加第六届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民樂比賽,其演奏(合奏)潮州音樂《抛網捕點》、《粉蝶採花》獲金奬。並爲表演藝術家紅綫女擔任《荔枝頌》、《昭君出塞》等曲目伴奏,獲金奬。

      姚朝多次參加“羊城音樂花會”省港澳廣東音樂邀請賽,羊城國際廣東音樂節等大型演出活動,或參演或擔任評委。並多次隨團赴國内、國外巡逥演出。其衆多演奏曲目由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録制有多種個人獨奏專輯唱片、盒帶。

      姚朝爲國家二級演員,廣東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顧問,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

      姚朝發表有《漫話揚琴》、《我的藝術生涯》等專題文章。

      姚來信(1930— )

      歌唱家。

      姚來信於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原昆明軍區國防歌舞團歌隊演員、副隊長。

      姚天沐(1929— )

      福建蒲田人。畫家。

      1951年,姚天沐考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美術部繪畫係,1955年畢業後分配到山西工作。曾任美術編輯、美工室創作員等。姚天沐歷任山西省美術家協會駐會創作幹部,歷任秘書長、美術創作組組長等職務。爲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山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省文聯主席團委員。

      姚天沐擅長中國畫,版畫,年畫,一直致力於多項美術創作。作品年畫《群英赴會》(合作)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版畫《滿院春光》參加在香港舉辦的中國新興版畫50年展、《黄河岸》參加在日本舉辦的第七回國際木版畫展, 有數十件作品參加全國大型展覽。代表作品還有《棗林深》等。由天津藝術博物館、人民大會堂等單位收藏陳列。

      姚光友(1930—)  

      原名竈友、筆名姚静。安徽歙縣人。畫家。

      1958年,姚光友於安徽師範學院藝術科畢業,後任安徽歙縣北岸中學教師。爲中國美術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

      姚光友擅長版畫,主要作品有《爲鋼而戰》、《小南海》、《魯迅》等。

      姚保琮(1930— )

      江蘇省蘇州人。教授。

      1956年,姚保琮於西北大學西語系畢業。1979年赴聯邦德國歌德學院參加語言進修與國情考察。1984年, 姚保琮赴民主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考察德語語言科學各學科的教育情况。

      1985年回國,姚保琮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工作,從事德語教學和研究。

      姚保琮編著有《大學德語》等,發表論文主要有《漢德語言之共同點》等。

      姚立人(1930— )

      江蘇興化人。教授。

      1953年,姚立人於廣州中山醫學院病理高師班畢業。1981年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兒科係免疫生物研究室作訪問學者,從事腦腫瘤轉移研究。1983年回國,任安徽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副所長。

      姚立人致力於腫瘤免疫研究。其建立了幾種腫瘤轉移模型,研究了免疫細胞對腫瘤轉移的影響和幾種免疫調節劑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姚立人爲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理事,全國病理生理學會免疫專業委員會主任,安徽病理生理學會理事長。

      姚立人所著的《免疫學基礎與臨床》(合著)獲1988年國家教委會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奬。姚立人在國内、國際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姚亞萍(1930— )

      筆名亞兵、猛進。安徽繁昌人。攝影家。

      姚亞萍1949年參加工作,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争。歷任解放軍某部政治處副主任、宣傳處副處長,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兼《小蜜蜂》雜誌主編,湖南出版社副總編兼《湖南畫報》主編、主任記者等職。

      姚亞萍曾榮立三等功兩次,當選中國攝影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代表,歷任中國攝影家協會陝西分會理事,湖南分會理事。曾任第四届理事, 爲中國攝影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南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曾任中南五省影展評委等。

      姚亞萍主要作品《飲馬灕江邊》、《野炊》入選1961年全軍影展獲優秀奬;《奇峰之下魚水情》入選1964年全軍影展獲優秀奬;《惠安女》入選上海首届國際展。其有多幅作品入選各類大型展賽並獲奬多項。

      編著有《湖南》(畫册)、《三湘覽勝叢書》等。論文有《攝影如何表現人物》等。

      姚洪章(1930— )

      山東省榮成縣(今榮成市)人。中共高級將領。陸軍少將。

      姚洪章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入伍後一直從事軍事通訊工作,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部電臺臺長、解放軍某樞紐部副主任、通信處副處長,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解放軍總參謀部四部副部長等職。

      姚洪章先後榮立三等功6次,受嘉奬2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衔。

      姚撼岳(1931—  )

      北京人。京劇表演藝術家。

      姚撼岳曾就讀於北京鷹揚戲劇學校。始從師常鳴貴、馮英焕學習京劇净行,後又拜王奎昇爲師,並成爲裘盛戎的弟子,藝術水平大有提高。姚撼岳爲國家一級演員。

      姚撼岳代表劇目有《鍘判官》、《砸鸞駕·遇皇后·打龍袍》等。

      姚開泰(1931— )

      出生於四川,原籍江蘇崑山。病理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開泰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係。後在湖南醫學院工作。1983年,姚開泰赴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做實驗研究員、教授。

      姚開泰歷任湖南醫學院腫瘤研究室副教授、教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湖南醫科大學教授,腫瘤研究所所長等職。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姚開泰首次在國際上證實了亞硝胺類化學致癌物對鼻咽上皮有一定的親合性。八十年代發現二亞硝基哌嗪有親大鼠鼻咽上皮性,引起大鼠鼻咽上皮之DNA損傷。姚開泰建立了穩定的人胚鼻咽上皮細胞培養方法,成功地用八亞硝基哌嗪誘發了正常人胚鼻咽上皮細胞的惡性轉化。首次建成了有EB病莓(Epstein Barr Virus)潜伏感染的人鼻咽癌上皮細胞株,並對細胞株的EB病毒基因組織進行研究。發現其與B-95-8和P3H-R-1兩株標準的EBV株不同,爲NPG與EPV病毒的關係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揭示了鼻咽癌發病的分子機制。

      姚開泰於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巧雲(1931— )

      筆名姚巧。祖籍江蘇無錫,生於上海。女畫家。

      姚巧雲1947年在張充仁畫室求藝,1953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並留校任教,任浙江美術學院油畫係副教授,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淅江省分會會員、杭州市科普美術創作協會副理事長。

      姚巧雲長期從事基礎課教學兼連環畫、素描、油畫、水粉創作。畫風秀雅,筆法細膩。主要作品有連環畫《祝福》(與永祥、洪仁合作)入選1973年全國連環畫中國畫展覽會、《民兵》(素描)、《女人體》(素描,三幅)、《印度舞女》(石膏素描)、《壯族婦女》(水粉畫),《宋慶齡》(油畫)等。

      姚耕雲(1931—1988)

      曾用名姚根榮。上海人。畫家。

      姚耕雲1950入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就讀,1951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繪畫係,1955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56年進入上海中國畫院進修,拜師陸儼少,學藝大有長進。姚耕雲歷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係副主任、副教授、西泠畫院特邀畫師等。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

      姚耕雲擅長山水畫,畫風穩健,深厚清麗,筆法細緻,清新不俗,氣勢跌宕。1980年, 姚耕雲以中國美術家代表團團長的身份訪問中非四國,並舉辦個人畫展覽。1984年赴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覽。作品《富春江上》由中國畫研究所收藏,《歸來》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收藏,其與方增先盧坤峰合作《毛竹豐收》,由中國美術館收藏。還有多幅作品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等單位收藏或被單幅出版。此外,還有代表作《雁蕩秋色》、《青城叠翠》、《山陰道上》、《幽谷吐翠》等。著有《山水畫譜》等。

      姚誠(1931— )

      安徽樅陽人。經濟理論學家。

      1955年,姚誠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係經濟專業,1961年於中國人民大學《資本論》研究班畢業。

      姚誠歷任南京大學國際商學院經濟係教授。中國勞動學會理事,江蘇省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江蘇省勞動學會副會長等職。

      姚誠長期從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商品經濟、價值規律和按勞分配理論等教學與研究工作。姚誠後致力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的專題研究。

      姚誠其主要著有《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合作)、《社會主義市場的系統分析》(合作)等。主要論文有《關於資産階級法權問題》、《社會主義物質利益關係》等。

      姚家熹(1931— )

      上海人。教授。

      1956年,姚家熹於東北林學院森林工業係研究生畢業。1967年赴蘇聯中央木材水運研究院實習。

      1959年回國,任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姚家熹爲中國森林學會森林採運學會副理事長,第一届林業部森林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姚家熹主要研究木材過壩技術和水運機械化。姚家熹曾負責研究“長江三峽水利樞紐木排通過航運建築物運行水阻力試驗研究”。主持木材水運機械化政策的研究。

      姚家熹著有《木材水運及作業機械化》(合編)、《木材水運及機械設備與過壩設施圖册》、《木材水運》等,發表論文《試論木材水運的發展問題》等。

      姚龍(1931— )  

      廣西南寧人。教授。

      1955年,姚龍於廣西醫學院畢。1984年赴美國紐約州玉布法羅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呼吸中心進修。1985年回國後,在廣西醫學院兒科工作。姚龍爲中華醫學會廣西分會兒科學會副主任。

      姚龍主要從事兒科教學,臨床及科學研究,其在肺炎患兒微循環及血氣關係的研究中取得成果,獲廣西科技進步三等奬。

      姚龍發表論文主要有《養陰清肺湯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實驗與臨床研究》等十餘篇。

      姚禄安(1931— )

      浙江鄞縣人。教授。

      1954年,姚禄安於中國藥科大學畢業。1959年赴蘇聯科學院電化學研究所,從事電極過程動力學研究。1963年獲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武漢大學環境科學係副教授。

      姚禄安長期從事燃料電池、空氣電池、無氧電鍍、金屬腐蝕與防護等研究。其在有機電化學,合金陽極溶解,緩蝕劑作用,電化學測試技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創建,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曾獲數項奬。

      姚禄安在國内外發表論文及學術報告五十餘篇。

      姚南(1931— )

      上海人。教授。

      1953年,姚南於大連工學院機械係畢業。1988年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合作研究异型曲面的CAD/CAM。次年回國,在大連理工大學任教。姚南主要研究精密復雜曲面加工原理,技術及其CAD/CAM。研究成果獲兩項中國發明專利。“滚刀齒形鏟磨原理的研究及其應用”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奬:“凹形曲面金剛石砂軟的直綫修形法”獲第三届全國發明展覽會銅奬。其他應用成果獲三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奬,五項市級科技進步奬。

      姚雨霖(1931—  )

      遼寧沈陽人。教授。

      1955年, 姚雨霖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給水排水專業研究生畢業。1960年赴蘇聯莫斯科古比雪夫建築工程學院,從事工業廢水研究。1964年獲科學技術博士學位。同年歸國,在重慶建築工程學院任教。姚雨霖爲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學會理事、過濾技術研究會理事。

      姚雨霖長期致力於人工輕質濾料過濾技術與理論研究。其負責“人工輕質新型陶粒過濾技術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奬。主持多項研究獲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奬,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姚雨霖獲1986年建設部,全國城鄉基建系統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7 10:15 , Processed in 0.2347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