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4|回复: 0

姚广孝的惊世骇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31
  • 签到天数: 333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4 10: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广孝的惊世骇俗
    (2015-12-27 14:53:17)转载▼




      明成祖朱棣即位,论功行赏,以姚广孝为第一,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成祖与他说话,不称名字,必称“少师”。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回故乡,拜访友人王宾,王宾不见,只是远远地说:“和尚错了,和尚错了”。两次看望姐姐,姐姐亦不见,只是骂他。姚广孝一脸“惘然”。
     亲朋好友为何如此待他?自有其缘由。
     姚广孝劝燕王朱棣起兵,燕王说:“民心向他(建文帝),奈何”?姚广孝说:“我只知天道,论什么民心”。一语既出,惊世骇俗。何为天道?天道即天理,天意,事物发展的规律。用到人事上,则指朝代政权的兴衰更替。要说姚广孝知天道,岂非成了神仙?好在天道幽远虚无,摸不着,看不见,道不明。故在姚广孝眼中,天道只是强者手里的一团面粉,要什么样,捏什么样,哪有什么真正的天道。如果硬要说有,则便是霸道,强者之道。在这样的“天道”面前,民心又算什么。孔孟提出“为政以德”,“得民心者得天下”,话诚不错,然用之于世,则行不通。且不说孔老夫子为之碰得头破血流,翻翻历史,历朝历代,开国治世,凭的只是武功霸道。秦始皇一统,靠的可是民心?朱棣乃父治国,靠的可是民心?由此推演,夏商周大约也如是,远古的禅让制也未必可信。在大多时候,并非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得天下者得民心,说穿了一句话,成者为王败者贼。姚广孝可谓洞悉了中国政治生态的奥秘,是对中国传统观念的一个颠覆。姚广孝以此为燕王壮胆,怂恿燕王起兵,为“靖难”制造理论根据。事有凑巧,就在燕王决定起兵之时,忽风雨大作,檐上瓦片堕落于地,燕王见之色变。姚广孝反应奇快,连说:“恭喜恭喜,这正是上天预示的吉兆,飞龙在天,风雨相随;青瓦落地,将换黄瓦”。燕王遂起兵。
      而这,就是姚广孝想要的。姚广孝自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只是太平盛世,恨英雄无用武之地。现在正好借所谓天道,来一展自己抱负。姚广孝出家后曾游嵩山,遇一相面人,说他眼成三角,形如病虎,性喜杀伐,属刘秉忠之流。刘秉忠是元初僧人,曾为忽必烈谋划立功。姚广孝听了,不怒反喜。又某次过北固山,姚广孝赋诗怀古述志,其中有“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句,同行批评他,这也是僧人说的话么?他笑而不答。后果遇不安分的朱棣,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做了燕王帐下名符其实的“诸葛亮”、“张子房”,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帮助训练军队,协助世子守北平,三年中,凡作战进退守备大事,皆出自其谋划。特别是劝燕王不纠缠于河北山东战场,轻骑突击,直捣京师,被证明是“靖难之役”胜利的关键。
     现代人看“靖难之役”,已经比较理性,无非是叔侄之间的皇位之争,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倾轧,因而姚广孝的作为,自然无所谓对错。然在当时,包括他的友人,他的姐姐,却并不作如是想,认为他虽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更是道义上的失败者。一方面从正统观看,朱棣属篡权谋位,另一方面建文帝即位,确也一变乃祖威猛治国理念,改用仁厚宽恕,以德治国,轻徭薄赋,施惠于民,民心之向背已从燕王口中道出。故朱棣起兵,既是犯上作乱,更是悖逆民心。而姚广孝不遗余力为燕王效劳,无疑是助纣为虐。
     还有另一原因,即是姚广孝的身份问题。姚广孝十四岁出家为僧,法名道衍;不久又跟道士席应真,学阴阳术数;还与高启、王宾、宋濂辈为伍,研习儒家经典。在时人眼里,做僧不守清规,六根不净,学道不耐清静,贪图功名,学儒不讲仁义,是非不分,僧不僧,道不道,儒不儒,不入流,不入教,算哪门子人呢!尤其身为僧人,却与佛理背道而驰,鼓动策划“靖难之役”,虽未直接杀人,然挑起三年战争,间接伤人者又何至百万,实在是死入地狱,永世莫赎。
     然令世人不解的是,同是“恶人”姚广孝,却还有其另一张脸孔。若说他不持僧道,迷恋富贵,却也不然。功成名就后,成祖命他蓄发,他不肯;赐给他府弟及宫女,他拒绝;出去赈灾,将皇帝赐他的金银布帛,都散发给乡人。他仍旧住在寺庙,穿着僧服,只有在皇帝召见时才穿上官服。他对佛学颇有造诣,曾著《道余录》,对程朱理学诋毁佛教枉抑太过者,予以分辨驳斥,为佛教正名。他似乎并不贪权、贪色、贪财,不慕荣华富贵。是否属伪装?倒也不象。若说他缺仁寡恩,生性嗜杀,也不尽然。姚广孝曾为大儒方孝儒恳求朱棣,京城破,此人必不屈,但万不能杀,若杀此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又,傅洽有私藏建文帝的嫌疑,被朱棣一关就是十多年,姚广孝临死,皇帝问他还有何事要吩咐,他唯一要求就是请求赦免傅洽。这里,他又有好生之德,变成仁慈宽宏的长者。
      姚广孝实在是个复杂的人,矛盾的人,人们很难解释他的作为,猜度他的动机。时人说他“奸邪”,后来有人为他翻案,说他“正义”。对他的评价,实在是件头痛的事。在我看来,恐怕连他自己也未必说得清。综观其一生,他似乎确实渴望建功立业,但又并非是贪图荣华富贵之辈。也许会有灵与肉的煎熬,但也许很简单,人生在世,他只是想寻找一展才能的机会,享受实现自我价值过程的快感,就如他所说“毋将日虚弃”,“腐化同草木”,而对政治本身并不感兴趣,一如战国时的苏秦张仪。为此,僧也好道也好儒也好,如果束缚个性,羁绊心灵,便弃之如敝履。他只想活出精彩,活出自我,就象流星在天空划过,无所谓是非,无所谓对错,无所谓功过,要的只是那一瞬间的闪烁。只是,他似乎忘记了,只要活在世上,他就是个社会人,人们就会按照自己的观点,给他涂上意识形态的色彩,故而,象他这种性格,只有忏悔和迷惘而已,怎么说也说不清楚。  左虎平2015.12.27於巢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6 01:19 , Processed in 0.0959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