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8|回复: 1

姚氏父子的文笔与史笔 ——读《梁书》、《陈书》札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8 11: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氏父子的文笔与史笔 ——读《梁书》、《陈书》札记_文学论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3: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氏父子的文笔与史笔


    读《梁书》、《陈书》札记  


    【作 者】李少雍  


    【作者简介】李少雍1941年生。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发表过专著《司马迁传记文学论稿》等。


    【内容提要】本文以姚察、姚思廉父子修撰的《梁书》和《陈书》作为考察的对象论述其
    成书的经过。在此基础上具体考察了姚氏父子的政治态度以及修史叙事的笔法和技巧特
    别着重分析了他们对于激烈战争场面的动人描写。本文还以曹景宗、吕僧珍、侯安都、萧摩
    诃等历史人物为例论述了姚氏父子对于历史人物个性的把握和准确的描写。


    【摘 要 题】秦汉与魏晋六朝文学


    【关 键 词】《梁书》/《陈书》/姚氏父子/文笔/史笔


      一


    据说日本明历德川光圀年号三年(1657)江户今东京发生大火灾德川时代初期著
    名儒学家林罗山(1583-1657)仓促逃难时什么物品也未携带只带了一本没有读完的《梁书》
    注日坂本太郎《日本的修史与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林罗
    山所以如此耽嗜《梁书》等中国史籍是因为受到日本古代对史书指中国史籍的传统态
    度的影响。8世纪时日本已在大学寮里设了名为文章道的一门学科。文章道最初以《文选》、
    《尔雅》为教科书后来加上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文章道即文学于是变成
    了纪传道即史学。这当然不只是名称的变化它反映了日本古代对中国史书的态度即所
    谓读史书学文章反映了一种认为历史与文学密不可分的观念。

    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中国史书本身兼具文学表征有很大关系。姚察、姚思廉父子所撰的《梁
    书》和《陈书》同其他中国古代史籍一样也可以从文学角度加以讨论。因为两位史家不仅
    具有史才和史识而且兼有文心与诗肠即《文心雕龙史传》所谓腾褒裁贬万古魄动的情
    怀两书皆包含一定的文学因素。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他历仕梁、陈、隋三朝陈后主时官至吏部尚
    书。为官清廉自奉俭朴不营生计唯以读书和著书为乐。卒于隋炀帝大业二年年七十
    四。姚察非常博学于坟籍无所不睹注《陈书》察本传。本文以下引文凡未注明来源者
    皆出此处。文章也写得相当好徐陵名高一代每见察制述尤所推重自叹弗逮。

    作为史学家姚察撰史的实践活动早在梁末就已经开始。当时的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表
    用察佐著作仍撰史。陈宣帝时奉诏知梁史事。陈灭入隋又奉敕成梁、陈二代史。可是
    直到他去世时所撰梁、陈史皆未毕功。未竟之业只得由其令子来完成了。


    姚思廉字简之注《旧唐书》卷七十三思廉本传。《新唐书》卷一百二则说姚思廉名简以
    字行。曾先后在陈、隋、唐三朝为官。唐太宗时官至散骑常侍。贞观十一年卒年八十一。
    姚思廉与其父颇有类似之处。如他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又如他学兼儒史《旧唐书》
    卷七十三十分博学。在史学方面姚思廉更不愧是克绍箕裘的史家之子。《旧唐书》思廉
    本传说他少受汉史于其父能尽传家业。鉴于他学行非凡史学功底尤为深厚姚察临终时
    寄以补续梁、陈二史的大事。但这种补续的工作在隋炀帝时及易代之际是难以顺利进行的。
    直到贞观初诏与魏征共撰梁、陈书姚思廉才有机会全力以赴采谢炅、顾野王等诸家言
    推究综括为梁、陈二家史以卒父业《新唐书》卷一百二。虽然魏征裁其总论但编次
    笔削皆思廉之功《旧唐书》卷七十三。贞观十年即姚思廉去世前一年《梁书》和《陈
    书》终于撰成。如果从姚察梁末撰史时算起姚氏父子为撰成这两部史书共用了约八十年的
    时间注据《陈书文学传》杜之伟于梁绍泰元年(555)任中书侍郎掌国史。他表荐姚察
    佐著作撰史就在这时。自此至贞观十年(636)已是八十年有奇。。


      二


    父子两代历时如此之久写成的这两部史书在十一部六朝正史中确实有其独具而显著的特色。
    这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方面。

    六朝尤其是梁、陈已降至于唐初骈文非常流行。不仅文学作品史书也受其影响。无论
    六朝人所修《晋书》、《南齐书》、《魏书》还是唐初所修《晋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南史》、《北史》无不沾染上了骈俪的习气。且不说其他六朝正史我们只要看一看在《梁
    书》、《陈书》里魏征时为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代史的监修所写的帝纪总论就
    可以明白从沈约到李延寿等六朝及唐初史家们的文学风格了。如在梁纪总论中这样评议元帝
    其笃志艺文采浮淫而弃忠信戎昭果毅先骨肉而后寇雠。虽口诵《六经》心通百氏有
    仲尼之学有周公之才适足以益其骄矜增其祸患何补金陵之覆没何救江陵之灭亡哉
    这些议论确乎是编字不只捶句皆双《史通叙事》其中还有典型的四六对偶格式。又如在
    陈纪总论中对后主的批评更用了一连串的四六文句。

    《梁书》和《陈书》则能于六朝正史中独树一帜文笔简洁、劲利、清新受骈文影响较少。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称赞《梁书》行文爽劲卷十一。他在该书中甚至认为古文自姚察
    始并以专章论之

    《梁书》虽全据国史而行文则自出炉锤。直欲远追班、马。盖六朝争尚骈俪即叙事之文
    亦多四字句罕有用散文单行者。《梁书》则多以古文行之如《韦睿传》叙合肥等处之功
    《昌义之传》叙钟离之战《康绚传》叙淮堰之作皆劲气锐笔曲折明畅一洗六朝芜冗之
    习。《南史》虽称简劲然不能增损一字也。至诸传论亦皆以散文行之。魏郑公梁书总论
    犹用骈偶。此独卓然杰出于骈四俪六之上。则姚察父子可不可及也。世但知六朝之后古文
    自韩昌黎始而岂知姚察父子已振于陈末唐初也哉卷九#p#分页标题#e#

    赵翼的超卓之处在于他不仅发现《梁书》在所谓行文上与别的六朝正史有异而且认定姚
    察是最先振起古文旗帜的人。据笔者闻见所及在赵氏以前还没有史学家或其他学者指出
    过这一点。谨案姚察早在梁末撰史时即已开始了古文的写作而非赵翼所说的陈末。若是
    把姚察及姚思廉所写诸传论与魏征所写总论略加比照即可看出姚氏父子是如何在骈体最
    风行的时候脱出其窠臼的。在《梁书》及《陈书》中甚至还能发现某些不含任何对偶词语的传论。如《梁书》卷四十二的史论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夫举事者定于谋故万举无遗策。信哉是言也。傅岐识齐氏之伪和可
    谓善于谋事。是时若纳岐之议太清祸乱固其不作。申子曰一言倚天下靡此之谓乎

    在同书第十七、三十五、三十七、四十八、五十一等卷中姚察的史论皆用纯粹的散体写成。
    《陈书》第二十五、三十四等卷中姚思廉所写史论同样不露偶对的踪迹。他显然没有忘记
    其先考的临终诫约。此诫约对他续修梁、陈史很有约束力。为克承父业其父步亦步、其父
    趋亦趋的姚思廉行文时字斟句酌十分谨慎尽力避忌每一对语或俪辞。

    为了加强史文的生趣从骈文的呆板形式和沉闷气韵中解脱出来或者也是特地与其他六朝
    诸史之文为异《梁书》和《陈书》都引用了一些民间歌谣和时人俗说来品题人物、评述史
    实。如《梁书》卷二十二叙及始兴王萧憺在荆州刺史任上冒雨指挥筑治江堤募人救出因避
    洪水而登屋缘树的灾民又分遣行诸郡遭水死者给棺槥失田者与粮种。由于他勤政爱民
    老百姓很感激他。当他奉诏还朝时民为之歌曰

    始兴王民之爹原注徒可切。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

    卷二十七《陆襄传》记传主为鄱阳内史时郡民鲜于琛起义波及邻郡。邻郡守宰案治党与
    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离祸。而陆氏比较注意策略使其郡内枉直无滥。因此民作歌曰

    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有陆君。

    该传还褒美陆氏善于处理民事纠纷普施德化使郡中大治。有彭李二家因忿争而互相诬告
    襄引入室内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于是二人感恩深自咎悔襄又为设酒食令其尽
    欢酒罢二人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为此民又歌曰

    陆君政无怨家宴既罢雠共车。

    他如《梁书》卷十六时称之曰卷十八北方童谣曰卷二十戏为诗曰卷二十六时称之曰
    卷二十八百姓歌之曰卷三十二洛阳童谣曰卷三十三时人为之语曰卷三十七世人为之语
    曰卷三十八省中为之语曰卷五十时人语曰、世人语曰卷五十三百姓为之谣曰卷五十
    六童谣曰、有释宝志曰以及《陈书》卷二十一时人为之语曰等世俗之语都在不同程度上
    使典重、刻板的史文增添了一些活气甚至有了某种爽利腾踔、藻发韵流的风致。

    在某些历史人物的言谈里还夹杂着诸如吴儿、阿爷、乃公、城内是谁、是王领军等口语。
    如《梁书》卷三十五所载武帝萧衍引见萧子恪兄弟时的一席话恰似家人常语颇亲切有味。
    按子恪兄弟之父即齐高帝次子豫章王嶷。萧衍平建康时朝廷内外都劝他宜行处分所
    谓处分指杀尽前代宗枝。萧衍没有同意而是向子恪兄弟表明心迹要他们少待一时必
    将得到任用。在萧梁帝业草创的刀光血影中这些略显絮叨的话语不仅使子恪兄弟惊魄稍
    安千载之下的读史者也会受到某种震撼。口语的运用使两史书的语言尤其是人物语言
    更显得质朴、清新更合乎凡记言之体当使若出其口注裴松之语见《三国志魏书陈
    泰传》。的要求。





    姚氏父子所以在其史著中坚持某种与当世不同的文字风格这与他们对时俗包括文风的
    态度有一定关系。

    《梁书》卷三十七记尚书令何敬容勤政尽职受时人耻笑。姚察在该卷的史论中完全把同
    卷人物谢举撇在一边专门就何敬容勤庶务的个性大做文章魏正始及晋之中朝时俗尚于
    玄虚贵为放诞尚书丞郎以上簿领文案不复经怀皆成于令史。逮乎江左此道弥扇。
    惟卞壶以台阁之务颇欲综理阮孚谓之曰卿常无闲暇不乃劳乎宋世王敬弘身居端右
    未尝省牒。风流相尚其流遂远呜呼伤风败俗曾莫之悟。永嘉不竞戎马生郊宜其然
    矣。何国礼敬容字之识治见讥薄俗惜哉他对魏晋以来宰相皆文义自逸的流弊作了
    沉痛的针砭。姚思廉在《陈书后主纪赞》里也说过类似的话。很明显姚氏父子对于尚玄虚、
    贵放诞、沉迷诗文而忽视甚至鄙薄庶务的时代风气相当反感。

    与这种风气相联系不问庶务、终日以文学相处的君臣们有许多闲暇讨论音律及文字技巧
    从而形成了骈文为代表的浮艳文风。姚察在《梁书江淹任昉传赞》里说观夫二汉求贤率
    先经术近世取人多由文史。二子之作辞藻壮丽允值其时。所谓允值其时是强调江
    淹、任昉有幸遭逢重文之世。在梁氏三帝的倡导奖挹下轻艳浮华的宫体风靡一时。《梁书》
    最早记录了宫体这一文学现象的产生徐摛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摛文体既别春坊尽
    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徐摛传》姚察最先对宫体现象提出批评说它伤于轻艳《简
    文帝本纪》。姚思廉在史论里也指摘简文帝文则时以轻华为累君子所不取焉。江总号称陈
    朝文坛领神又与姚察尤笃厚善《陈书》卷二十七同样受到严厉的批评。史家借孔奂之
    言指出江总是文华之人有潘、陆之才而无园、绮之实不宜辅弼储宫卷二十一。总本
    传又指责他属文伤于浮艳故为后主所爱幸。#p#分页标题#e#

    而对于属辞不好轻华甚有骨气《梁书》卷五十五的武陵王萧纪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
    之辞卷三十的裴子野以及作文不尚浮华的杜之伟等人姚氏父子则尽力予以阐扬。在
    《梁书》卷三十中既有属文好为新变的徐摛的传又有制作多法古的裴子野的传。可是卷
    后论赞独褒美了无篇什之美、质不宜慕萧钢《与湘东王书》见《梁书文学传上》的裴子
    野而对简文帝的文学侍从兼启蒙师徐摛则只字不提。姚氏父子对当流行文风的态度以及
    他们的文学观点于此例可见一斑。

      四

    刘向、扬雄评价司马迁时都赞许他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后来刘知几
    把史才视为历史编纂学范围的才具也就是驾驭史料和叙述史实的才能并说史之称美者
    以叙事为先《史通叙事》。西方史学家径称史书是叙述体的孩子认为撰写历史就是讲故事
    注《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从叙事史学到面向问题的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版。。通常所谓史笔即叙事的笔法或技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史笔也是一种文笔。

    姚氏父子二人都用古文修史。而古文不拘声韵其语句长短不齐、伸缩自如它完全不受骈
    四俪六一类死板格式的羁缚便于曲折尽意地把历史事件的纷繁复杂之处表述出来。姚氏的
    叙事之笔因此显得劲挺而流美。赵翼所称道的《梁书》有关淮堰之作的记叙就是一个较好
    的例证。梁武帝接受北魏降人建议在淮河上筑堰蓄水以灌寿阳。史家历叙筑堰的起因工程的规模役人的辛苦生命财产的消耗以及堰成后的情况又以童谣、神话传说插入
    其间笔致简明、生动、劲锐确实如赵氏所言脱尽了六朝芜冗之习。

    对于不易把握的历史事件姚氏父子则善用互见和曲笔指委婉叙事的文章技法。如《陈书》
    对皇位传承的记叙就颇见史家笔法的宛妙。武帝陈霸先死后继承皇位的不是他的嫡长子
    而是其兄之子陈蒨。《武帝纪》称遗诏追临川王蒨入纂。《文帝纪》也说高祖崩遗诏征世
    祖入纂。但在《高祖章皇后传》里则说高祖崩后与中书舍人蔡景历定计密不发丧召世
    祖入纂至于陈霸先是否有征陈蒨入纂的遗诏史家未赞一词。在有关人物的各传中也未
    涉及遗诏或暗示其可能存在。《杜稜传》说高祖崩世祖在南皖。时内无嫡嗣外有强敌朝
    廷宿将唯稜在都独典禁兵乃与蔡景历等秘不发丧奉迎世祖。事见景历传。《蔡景历传》
    中有宣后呼景历及江大权、杜稜定议乃秘不发丧急召世祖的话。皆无遗诏二字及相关记
    载。《侯安都传》却暗示了似乎并不存在所谓遗昭

    高祖崩安都随世祖还朝仍与群臣定议翼奉世祖。时世祖廉让弗敢当。太后又以衡阳王
    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
    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又手解世祖发推就丧次。

    要是真有遗诏岂能容侯安都与群臣定议在陈蒨廉让、太后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决之际
    侯安都慷慨陈辞还能不拿遗诏为自己壮胆吗侯氏何以不用遗诏作为拥立陈蒨的最有力典
    证呢当他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并亲手解世祖发将其推就丧次时仍然不曾提到遗诏
    及有关事体。

    前文提及的皇嗣衡阳王即高祖第六子陈昌。昌于梁末被西魏虏去至高祖崩时仍未得还。
    世祖陈蒨纂位后第三月才得以入境。当时百僚上表建议封陈昌为衡阳王。表文中有如下一
    段话及圣祖升遐王师远次皇嗣迥隔继业靡归宗祧危殆缀旒非喻。既而传车言反
    公卿定策纂我洪基光昭景远民心有奉园寝克宁。后来其苏复在兹日。物情天意
    皎然可求。这里同样记录了陈蒨入纂是由公卿定策的事实。表文反复强调皇嗣远隔未归而宗
    祧危胜缀旒的情形又一再为陈蒨说好话并认为他的纂基是物情天意。如果真有追陈蒨入纂
    的遗诏就用不着在意于皇嗣归否的问题如有遗诏也用不着多方为陈蒨辩护了。

    鉴于尊贤隐讳的古训两位史家总是在帝纪里把帝位的传承记得十分合理。而在一般人物列
    传乃至皇后列传里则有意识地把事件的真相点破或暗示出来。

    衡阳王陈昌的死因也是一个敏感而难于确定的问题。《世祖纪》云天嘉三年丙子衡
    阳王薨。但据《南史》卷五十六昌传他是在江心被弄死的凶手受命以溺水而死上报所
    谓于中流殒之使以溺告。谁殒之谁使以溺告两句皆无主语含糊其辞。高祖嫡子、皇
    嗣陈昌尚在返国途中而从子陈蒨已登上帝位。后者于此时此际如何处置将入的太子《陈书
    侯安都传》其一言一动都属最高机密。即令董狐复生也难以将实情记录下来。就算某一
    国史偶然获得独家情报他又怎么敢如实记载并能在记载之后不被削去呢究竟是姚氏父
    子所说的以溺薨还是李延寿父子说的中流而殒之那是除了极个别知情而又绝对不会或不
    敢外泄的人外没有谁能知晓的。

    对这种不易判明的事史家最好客观、具体地描述有关情节或细节从而作出或然性的判断。
    姚氏父子正是这样做的。与陈昌之死关系最大的莫过于拥立陈蒨最力的侯安都了。安都本传不仅生动记述了他一手导演世祖即位的闹剧已如前引而且披露了他请自迎昌的背景及
    由此引出的不难想象的后果

    安都别奉中旨迎衡阳献王昌。初昌之将入也致书于世祖辞甚不逊。世祖不怿。
    乃召安都从容而言之曰太子将至须别求一蕃吾其老焉安都对曰自古岂有被代天子
    臣愚不敢奉诏。因请自迎昌。昌济汉而薨。#p#分页标题#e#

    虽然侯安都有杀害陈昌的嫌疑或然率是很大的。但姚氏父子并没有用侯安都杀陈昌那样
    的直言判断《南史》卷六十六安都传称其因自迎昌中流而杀之即属于这种判断而是
    以轻妙的笔触提供相关旁证由此烘托或暗示某一可能的结论。用这种方法来叙述某些模糊
    不清的史事既比较客观又诱人思考笔意还显得宛曲多姿有一种朦胧的美。

    陈蒨死后虽其嫡长子伯宗得以继位但登基两年即被废黜史称废帝。为暗示陈蒨胞弟陈
    顼宣帝的篡夺之嫌姚氏同样用了微婉的史笔。

    古人认为为尊者讳的《春秋》之教与温柔敦厚的《诗》教是相通的。孟子曰《诗》亡而
    后《春秋》作。《孟子离娄下》章学诚发挥孟子之言说必通六艺比兴之旨而后可以讲春
    王正月之书。《文史通义史德》作为博学、严谨而近于保守的历史编纂家姚察及其子思廉
    对《诗》和《春秋》之教是烂熟于心并恪守不违的。在举世皆用骈体写作甚至史书编纂者也
    未能免俗的时候姚氏父子独以古文修史不矜炫浮艳的辞采。他们更能不恣情不使气
    不以怨诽及于君父而借助互见和曲笔把史事的真相及史家的微意曲折宛转地表述出来并
    以此达到谲谏的目的。姚氏之叙事用章学诚的话说其中有《春秋》之直笔亦兼诗人之
    微婉而温柔敦厚以《诗》教为深注《文史通义永清县志六书例义》。。

      五

    姚氏父子之善于叙事还表现在描述激烈战争场景方面。

    无论在《梁书》还是在《陈书》里都有不少记述战争的精采文字。《梁书》所描述的战事有
    小岘城之战、合肥之战、邵阳洲之战、钟离之战、涡阳之战、台城守卫战、建康增援战、巴
    陵之战等《陈书》也载录了发生在交州、冶城、莫府山、兽槛洲、秦郡诸地的战争。

    一般说来姚氏父子善于用晓畅、清新的语言把战争经过特别是其中激烈的攻守场面描
    写得历历如画。如邵阳洲之战《韦睿传》就是史家凝聚心力的佳作。邵阳洲在今安徽风
    阳县东北淮水中。梁武帝天监五年北魏中山王元英率军包围钟离城今凤阳县城萧衍派
    征北将军曹景宗、豫州刺史韦睿会师于邵阳洲。梁、魏百万大军聚集在这个小洲附近展开
    了一场惨烈的搏战。史家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战争的全部过程。先写战前形势钟离危急奔
    驰赴援二将和睦神速立营。接着写攻守场面韦睿日夜麾军镇定自若睿众拔栅斫桥
    大败魏军。再写战绩斩获不可胜纪。最后交代被救者的感激和劳军者的嘉许。叙述得井然有
    条。明旦至脱身独去写战斗场面一节笔势腾踔飞扬文辞尤为劲挺。此外用二将和师
    必济矣的话预示战争的胜利结局用元魏主帅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的神情、动作和
    呼叹衬托韦睿军队行动的神速等也都是精爽飞动之笔。

    巴陵之战《王僧辩传》也写得比较出色。侯景先后攻陷建康、郢城今湖北武昌之后又溯江而上企图进寇荆州。萧绎派王僧辩拒敌。僧辩闻郢州已没于是据守巴陵今湖南
    岳阳市。侯景至巴陵城下一再诱降不成便发起猖狂进攻。巴陵一役是萧梁与侯景大战
    的转折点是侯景溃败的开始。据《侯景传》载自是梁众军所至皆捷。对于这场具有
    关键意义的战事姚氏作了较为说明的记载。描述的重点则是梁众固守、景军苦攻的情形。
    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城外鸣鼓吹唇肉薄斫上城上放木掷火爨雷石城下竖木桔槔
    聚茅置火。一幅有声有色、激烈而热闹非凡的攻守图活现在读者的面前。战前的紧张气氛
    则通过围城内外的对话烘托出来。侯景逻骑的一再发问、王僧辩的诡辞及不答都饶有趣味。
    而对话近于口语又使人觉得真切可信。

    姚氏还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比较生动地勾画出战争的全貌或全过程。两书中都有不少记录战
    事的小段精采文字。如只有150字的小岘城之战天监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
    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阵
    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
    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
    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
    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韦睿传》这是梁朝初年北伐元魏时在小岘城今安
    徽合肥市东进行的一场遭遇战。史家精简明晰地交代了战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又特
    别着重地描述韦睿面对突然发生的情况如何作出准确判断并迅敏捉住战机果决指挥进
    兵的生动情节。

    又如写陈霸先在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抗击北齐的冶城之战《高祖纪》丙辰高祖
    尽命众军分部甲卒对冶城立航渡兵攻其水南二栅。柳达摩等渡淮置阵。高祖督兵疾战
    纵火烧栅烟尘涨天。贼溃争舟相排挤溺死者以千数。时百姓夹淮观战呼声震天地。
    军士乘胜无不一当百尽收其船舰贼军慑气。不足百字的篇幅就展示了战场的全貌。
    陈霸先火攻时烟尘涨天的气势北齐兵溃败时争舟相排挤的狼狈、纷挐以及百姓夹淮观战
    呼声震天地的喧闹、沸腾而有威慑力的场面都一一写出。

    有时史家并不十分关注战争的进程而对将帅们在战争中的表现比较感兴趣。如台城守卫
    战《羊侃传》。侯景举兵反叛后羊侃向萧衍进据采石、取寿春之策未被采纳。景兵逼近
    京师他受命协助宣城王萧大器都督城内诸军事负起指挥保卫台城的重任。由于羊侃的精
    当部署、指挥景兵频攻不捷乃筑长围。权臣朱异等主张冒险出击。他们不听羊侃劝阻
    派千余人出战。结果是未及交锋便望风退走以争桥赴水死者大半。台城危在旦夕之际
    史家忽于百忙中插叙一段评述性质的文字初侃长子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
    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能杀之。数日复持来侃谓曰久以汝为死
    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因引弓射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
    害也。景遣仪同傅士哲呼侃与语士哲无以应乃曰在北之日久挹风猷每恨平生未获
    披叙愿去戎服得一相见。侃为之免胄士哲瞻望久之而去。其为北人所钦慕如此。这段
    插叙鲜明表现了羊侃的忠义品格风猷同时也渲染出某种诗意和悲剧气氛。#p#分页标
    题#e#

    在合肥之战《韦睿传》中史家也通过插叙及补叙的方法来展示统帅的风采。合肥之役
    初战失利后北魏军气势很盛直逼韦睿营前肥水堰堤下。军监劝睿退还巢湖诸将又请
    退保三叉其地在今合肥市东南。韦睿严辞拒绝说将军死绥有前无却。并且令取伞扇麾
    幢树之堤下示无动志。史家这时插叙道睿素羸每战未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睿厉众军。

    都督众军的韦睿虽体质瘦弱但毫不失其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攻取合肥城后史家
    还补叙道睿每昼接客旅夜算军书三更起张灯达曙。抚循其众常如不及故募之士争
    归之。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作为战争过程的追加文字这个补叙进一
    步表现了韦睿勤恪爱士的品质及突出的治军才能。

    总之姚氏所记每一场战争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面貌各各不同从而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如钟离之战《昌义之传》写一次出色的城防战。交州之战《高祖纪》以突显陈霸先的勇
    气和表率作用为主。莫府山之战《高祖纪》则以生动记录陈霸先军与北齐军在莫府山的战
    前对峙为特色其夜大雨震电暴风拔木平地水丈余。齐军昼夜坐立泥中悬鬲以爨。而
    台中及潮沟北水退路燥官军每得番易。兽槛洲之战《侯瑱传》的独特之处是景物描写。
    史家记述此战时能以自然景物烘托战场气氛如春水稍长舟舰得通及夕东北风大起
    吹其舟舰舟舰并坏没于沙中溺死者数十百人浪大不得还浦夜中又有流星坠于贼营
    将战有微风至自东南等语句皆是。秦郡之战《萧摩诃传》更是一段别具特色的精采文字

    宣帝太建五年众军北伐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渡江攻秦郡。时齐遣大将尉破胡等率众十
    万来援其前队有苍头、犀角、大力之号皆身长八尺膂力绝伦其锋甚锐。又有西域胡
    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及将战明彻谓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
    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曰愿示其形状当为公取之。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云
    胡著绛衣桦皮装弓两端骨弭。明彻谴人觇伺知胡在阵乃自酌酒以饮摩诃。摩诃饮讫
    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阵前十余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正中其额应手而仆。齐军大
    力十余人出战摩诃又斩之于是齐军退走。

    全文除首尾二三句外都是写萧摩诃如何击毙西域胡的事。对于战争的全程如战场的全景
    史家皆不甚在意而聚焦于萧摩诃个人的行动、气度和神采。当年发生在秦郡今江苏六合
    县的这场战争似乎只是萧摩诃一人的特技表演。

      六

    《梁书》和《陈书》作为以人为纲的纪传体史书在描述历史人物的活动、命运和性格方面
    也自有其优美之处不独在记事载言方面是如此。

    在许多传记中著者往往只用一二实例或小故事就活现了传主的面貌并把他们的个性或
    精神面貌揭示出来。《梁书》里的《陈伯之传》卷二十一开篇便是如下的小故事

    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候伺乡里稻熟辄偷刈之。尝田主所见呵之曰楚子莫
    动伯之谓田主曰君稻幸多一担何苦田主将执之伯之因仗刀而进将刺之曰楚
    子定何如田主皆反走伯之徐担稻而归。

    接着又叙传主成年后数为劫盗尝授面觇人船船人斫之获其左耳。陈伯之发迹前的面貌
    读之一目了然。这位声名显赫的将军原先曾是一个无赖窃贼。《陆杲传》卷二十六写一
    位刚强而无所顾望的执法者。陆杲任御史中丞后曾以公事纠弹其从舅、领军将军张稷。张
    稷向萧衍告状说陆杲是臣通亲小事弹臣不贷。按领军将军在梁代掌天下兵要职权相
    当于左右仆射。陆杲却无所畏忌果断加以弹劾决不因为是通亲而宽贷。其纠绳不避权幸
    的刚直个性还表现在另一事例中山阴令虞肩在任脏污数百万。杲秦收治。中书舍人黄睦之以省事托杲杲不答。高祖闻之
    以问杲杲答曰有之。高祖曰卿识睦之不杲答曰臣不识其人。时睦之在御侧上指
    示杲曰此人是也。杲谓睦之曰君小人何敢以罪人属南司睦之失色。

    按中书舍人在梁、陈时实权很大常能代行宰相职务。对于正侍立在御侧的权宠陆杲非
    但毫不惧怕而且当面斥之为小人并令其惊慌失色。他确实称得上正色执法的邦之司直卷
    末史论引《诗经郑风羔裘》句。《明山宾传》卷二十七记传主在一件小事中的表现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
    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

    史家接着还记了阮孝绪闻知此事后发表的评论。他赞叹说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明山宾作为学官国子博士似乎有些书生气但他的言行不仅表现了他个人品格的笃厚诚
    实而且如阮孝绪所说还有一种阻遏浇薄的社会风气的意义。除上列人物外恪勤无私的
    显宦徐勉卷二十五谨厚的大树将军冯道根卷十八临危受命、威武不屈的使臣沈俊
    卷四十三等。皆通过同样方法勾画出来。

    《陈书》之写袁宪忠鲠、整峻的品格卷二十四孔奂謇谔在公英飙振俗的耿介个性卷
    二十一阴铿授酒炙于行觞者的同情心卷三十四等亦用此法。阴铿的传附在《阮卓传》
    后很简略而一个小故事占了一半的篇幅

    天寒铿尝与宾友宴饮。见行觞者因回酒炙以授之。众坐皆笑。铿曰吾侪终日酣饮而
    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乱铿尝为贼所擒或救之获免。铿问其故乃前所
    行觞者。

    此事与《世说新语德行》所记顾荣施炙的事在情节上很相似但思想境界却提升了一步。顾
    荣回答嗤笑他的人只是说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而阴铿却拿执爵者同酣饮者吾
    侪加以比较他的话里含有某种平等思想并流露出才高位下的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p#
    分页标题#e#

    姚氏父子在继承以往史家长于载言的优良传统时比较注重客观而有甄选地记录以显示历
    史人物的思想和个性。《梁书》卷二十八附载一个叫鱼弘的人曾在好几个郡任太守。他经常
    对别人说我为郡所谓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尽。丈夫
    生世如轻尘栖弱草白驹之过隙。人生欢乐富贵几何时鱼弘这个自白把他如何做太守或
    云为郡的诀窍及其全部人生哲学暴露无遗。他讲这些话并非偶然说漏了嘴而是常语人曰。
    史家用一常字很精确地表明斯人而有斯言鱼弘其言即鱼弘其人他完全是一个私欲病态
    膨胀、疯狂聚敛和毫无羞愧之心的极端享乐主义者。《陈书》卷二十六《徐陵传》里有段文字
    记著名文人徐陵出使东魏时与北国才子魏收的一次接触和交谈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
    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
    曰昔者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这一机变的应对显
    示主要作为文学家的徐陵还是一位警悟辩给、娴于外交辞令、折冲樽俎的使节。


      七  
    如上所述在《梁》、《陈》二书各传记里著者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或借助传主自己的语言
    使历史人物跃然纸上。其中着笔更多、形象更丰满的历史人物则有梁代的曹景宗卷九、
    吕僧珍卷十一及陈代的侯安都卷八、萧摩诃卷三十一等。

    曹景宗是梁朝开国功臣。齐末萧衍任雍州刺史时他就深自结附。在建立和巩固萧梁政权的
    过程中他的战绩十分显赫。景宗幼善骑射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獐鹿每当众骑趁鹿
    鹿马相乱时他便于众中射之鹿应弦辄毙而不伤马足。他又颇爱史书抱负不凡。每读
    《穰苴传》、《乐毅传》都要掩卷叹息说丈夫当如是

    他还是一个很重义气的人。齐车骑将军张敬儿之子、武陵太守张道门《南齐书》敬儿传作道
    文与曹景宗有多年交往。后来敬儿诛道门于郡伏法故吏莫敢收。景宗派人从襄阳到武
    陵今湖南常德市收其尸骸迎还殡葬。齐末曹景宗从太尉陈显达北讨设伏大破魏人。
    而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对此毫不在意退无怨言。当魏主拓拔宏率众大至陈显达
    仓猝宵奔的危急关头他又挺身相救使显达父子获全。

    对于这位佐命元勋姚氏父子既写了他人品中的优长也未讳言他的失德及性格上的缺陷。
    景宗为人自恃尚胜虽公卿无所推揖。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他贪恋
    女色妓妾至数百穷极锦绣。他嗜酒好乐腊月于宅中使作邪呼逐除遍往人家乞酒食
    其部下因弄人妇女夺人财货。他在郢州刺史任上还鬻货聚敛于城南起宅长堤以东
    夏口以北开街列门东西数里而部曲残横民皆厌之。

    而曹景宗最突出的个性特点则是姚氏父子所说的躁动不能沉默。他当领军将军后出行
    常欲蹇车帷幔。其左右谏以位望隆重人所具瞻不宜将车幔撩起。他颇不以为然对其所
    亲说

    我昔在乡里骑马快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鹅鸱叫。平泽中逐獐
    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肉甜如甘露浆。觉耳后风生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
    知老之将至。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
    新妇。遭此邑邑使人无气

    这是一段极为成功的记言的文字是地道的若出其口的曹氏之语。著者让景宗以完全个性化
    的语言自述其生性和平生兴趣以及对做官前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十
    分精采十分生动传神。无怪乎后世文人多爱用为典故。

    由于平日散漫惯了曹景宗有时在某些正式的场合里也往往出洋相。梁朝开国初萧衍多次
    宴见功臣与之共道故旧。景宗醉后有时谬忘了自己与萧衍之间的君臣关系竟然误称下官。
    萧衍为雍州刺史时景宗被表荐为竟陵太守作为萧氏的部下那时当然应该自称下官。但
    时过境迁萧衍已是梁朝皇帝景宗还如此自称足见其酒后忘形到什么程度。这也是其躁
    动生性及平素不检点使然。所幸萧衍毕竟是开国之主气度还比较恢弘他非但没有介意
    反而故纵之以为笑乐。

    同曹景宗一样吕僧珍也是萧衍之佐命功臣。萧衍临长雍州就命僧珍为中兵参军僚属
    委以心膂。萧衍起兵时又夜召僧珍与之定议。攻克建康后萧衍还命僧珍率所领先入清宫。

    在缔构王业的斗争中僧珍恪勤匪懈起了很大作用。但为人廉洁与曹景宗的鬻货聚敛迥
    然有别。如他在南兖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吕氏世居于此做刺史时的表现就和曹景
    宗在郢州的所作所为完全不同。因为是在家乡做官亲戚们常求他办私事可他却不私亲戚
    不谋私利。他的从父兄子原先是以贩葱为业。在他赴任后这个做小买卖的亲戚竟然弃业
    欲求州官吕僧珍便对亲戚说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
    当速反葱肆耳。僧珍之姊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他常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
    为耻。僧珍旧宅在市北前面是督邮的官舍乡亲们都劝他把官舍迁走以益其宅。他非常生
    气地说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这与曹景宗之大起私宅形
    成鲜明对照。

    虽然僧珍有大勋而且多年在秘书省值班恩遇隆密莫也为比但他在禁省里谨慎恭恪
    言动从不苟且。他当值禁中时盛署不敢解衣。平时侍御座他屏气鞠躬果食未尝举箸。
    只有一次他因偶然喝醉了酒破例取一柑食之。萧衍见状也笑着说便是大有所进如果
    把吕珍之恭默禁省和曹景宗躁动不能沉默出行时总想蹇车帷幔等散诞作风加以对比
    两人在性格上的反差真可令人叫绝。#p#分页标题#e#

      八

    侯安都、萧摩诃皆是陈朝武功卓著的名将摩诃还曾是安都部下。但两人性格却有很大的差
    别。

    前文已叙及萧摩诃于十万大军中手刃西域胡决定了秦郡之战的胜利。本传记其神勇的文
    字还有多处。侯景之乱时摩诃随其姑夫蔡路养与陈霸先作战。他还只是个十三岁的少年
    竟敢单骑出战而军中莫有当者。此其一。路养败摩诃归附侯安都。一次与北齐军对峙
    安都对摩诃说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他回答道今日令公见矣及两军交战安都
    坠马被围摩诃独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披靡因解去安都乃免。此其二。后随吴明彻
    进军吕梁与齐人大战率七骑先入手夺齐军大旗齐众大溃。此其三。及北周武帝宇文
    邕灭齐遣其将宇文忻率众争吕梁时忻有精骑数千摩诃领十二骑深入周军纵横奋击
    斩馘甚众。被北周大军包围后他又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帮助全军成功突围。此其四。
    此外陈叔陵作乱在众心犹豫莫有讨贼者的情况下还是他挺身而出勒兵追斩之。从
    上述诸例及斩西域胡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摩诃敢于单骑或独骑冲锋陷阵有时也只不过率
    领数骑、十数骑或数十骑与众多敌人周旋。史家说他果毅有勇力临戎对寇意气奋发
    气冠三军都是确切的评述。

    虽然萧摩诃如此勇武为当时良将对陈朝有大功但他却从不居功骄傲。传内记他讷于语
    言恂恂长者姚思廉称之为李广之徒。摩诃随吴明彻北伐时曾建议主动出击以破北周
    兵的围堵之计。在吴明彻相当粗暴地拒绝了他的建议后北周兵很快完成了对北伐陈军的封
    锁包围。按王夫之曾经指出萧摩诃之言违于俄顷注《读〈陈书〉后》《姜斋文集》卷
    三。是北伐失败乃至陈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摩诃的建议很明显是正确的。当求战不
    得进退无路的危急时刻摩诃不计前嫌主动请求亲领铁骑掩护吴明彻突围。他对吴明彻
    说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使公安达京邑。辞气之间流
    露出在危难时对刚愎拒谏的上司的关切。摩诃受命斩陈叔陵他对陈叔宝更是立下了无伦之
    功。但他毫不恃宠自恣而在陈后主面前表现得十分恭谨。隋将贺若弼进逼建康摩诃一再
    向后主请兵逆战都遭拒绝。当隋军大至、局势已不可收拾的时候后主才命令他为我一决。

    摩诃没有一点埋怨情绪只是建议后主多出金帛分赏诸军。出战时摩诃所部最居北他自
    己仍与往常一样冲锋在前。他终因无所用力而为隋军所执。身为囚虏后他还在关心后主
    的命运

    及京城陷贺若弼置后主于德教殿令兵卫守。摩诃请弼曰今为囚虏命在斯须愿得一
    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摩诃入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而进之辞诀而
    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虽然自己命在斯须摩诃仍未忘记最后一次为旧主尽忠。俯伏号泣于旧厨取食而进情景
    十分酸楚连守卫后主的隋兵也皆不能仰视。摩诃谨厚恭顺的个性也在这里得到最终的表
    现。

    姚氏一面描述摩诃的骁勇一面又写他如何恭顺。而极写前者正是为了烘托或陪衬后者。
    这种烘衬笔法的运用使人物性格的两个方面相得益彰。

    侯安都不愧为陈朝的开国元勋。陈霸先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随后安
    都被甲带长刀军人捧之投于石头城女垣内进逼僧辩卧室终于将王僧辩擒获从
    而为陈霸先的鼎革之路排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安都不独有功于开国皇帝而且还有定议拥
    立第二代皇帝陈蒨、解决衡阳王问题的不世之功详情见上文。此外讨侯景克徐嗣徽
    平王琳破留异他也屡建奇勋。

    与恂恂长者萧摩诃不同侯安都的性格特点是纵诞。陈霸先一次与诸将饮宴当众指出安都
    等皆是良将但他们并有所短。他批评安都慠诞而无恹轻佻而肆志并说这性格非全身之
    道。我们看看陈霸先是否有知人之明看看侯安都在功成名重之后是如何表现的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斋内动至千人。
    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则奔归安都。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之改日益骄
    横。每有表启封讫有事未尽乃开封自书之云又启某事。及侍宴酒酣或箕踞倾倚。
    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事虽天命
    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
    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安都大肆招聚宾客包庇纵容部下违法将帅借用御物并载妻妾于御堂欢会自坐于御坐而
    令宾客居群臣位如此种种放纵行为任何一个封建君主都难以容忍。更有甚者安都还向
    文帝陈蒨提出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何如作临川王时陈蒨本为临川王他如何登上宝位
    最知情的只有他自己和侯安都了。陈蒨所以不应不仅因为此问题极其敏感而且这还是一
    个对陈蒨来说带有挑衅性的问题。安都拿这样一个问题去问陈蒨似乎太不知趣实则表明
    他如何骄纵、放肆如何因功安社稷而忘乎所以。当帝不应时他竟然还要再三言之好像
    急着要与陈蒨一起来回味、欣赏自己的得意之作似的。陈蒨无可奈何只得表面敷衍很不
    情愿地称许了他一句。

    功高震主的侯安都本当韬光养晦力避皇帝的猜忌。他却如此居功、放诞、不检点其后
    果是不难想象的。何况安都伺侯的是一个性严察苛刻而不宽容的主上呢当初重云殿发生
    火灾安都为了救火率将士带甲入殿却引起了陈蒨的怀疑帝甚恶之于是阴为之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7 23:37 , Processed in 0.1082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