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54|回复: 33

鸿儒姚奠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21 17: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鸿儒姚奠中
    姚奠中先生去世,华夏文化又少一位守望者,人们都哀悼这位国学大师的陨落。然而,在这个大师稀缺,同时也大师泛滥的时代,尽管先生无愧于“大师”的称呼,我们还是觉得有所缺憾,更何况先生曾亲口拒绝过这个“帽子”。
    我们以何称之呢?
    先生该是一位儒者吧。
    孔子说儒者的行为,“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张载说儒者的志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观先生一生,无论是求学治学,还是书道画艺;无论是教书育人,抑或是参政议政,都在践行着这种由古圣先贤三千年薪火相传而来的真儒精神啊。周汝昌先生评价先生“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是当之无愧的“鸿儒”“通儒”。诚哉斯言。
    先生已逝,哀痛悲悼之后,我们亦应抖擞精神,弘扬先生身体力行的真儒精神,继续先生在兹念兹的事业。先生学兼道儒,术通六艺,出入百家,后学者面对先生,难免有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感觉,但先生“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的确是后学者可以仿效,更须起而行之的规条,否则,枯坐书斋,咬文嚼字,纵有高头讲章三千,于国于家何补,于人于世何益!
    是故,我们称先生为“鸿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赞美,而蕴含着我们对先生深刻的敬意和怀念,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志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学术正脉的守望者
    □郭万金(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灿烂瑰丽,世所罕见,然而,五千年间所经历的劫难曲折,同样令人愀然改容,兴叹不已。无论是衰世的倾颓晚景、乱世的穷途怨怒,抑或是盛世的气象恢弘、治世的永庆升平,中华文化于兴废盛衰间一脉缵承,绵瓞百代。千载国史上下,帝王之尊曾不能泽被万世,敌国之富或未可保全一身,其间历经劫难,薪火相传,万古不废者,唯在学术。
    礼崩乐坏的春秋末世,匡人误将孔子认作阳虎,拘禁五日,并有谋害之意。身处不测之险,孔子坦然而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斯文者,中华文化正脉之所在,国家民族所以立于天地者也。
    清季民初,西潮汹汹,携坚船利炮之势,造就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旧学荡灭,国故凋零。1903年,章太炎先生因《苏报》案被捕入狱,狱友邹容被折磨致死,在“可致死者数矣”的牢狱生活中,太炎先生慨然以继绝自任:“支那闳硕壮美之学,而遂斩其统绪,国故民纪,绝于余手,是则余之罪也。”国粹天付,未敢绝统绪于己手的使命寄托成为太炎先生心灵深处的竟存信念,而学统继任的精神志意亦因艰辛苦难的磨砺而愈加坚定。出狱后的太炎先生以“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最为要务,讲习国学,扶掖后进,教泽广博,寄望殷切。弟子门人,学有本源,各有专攻,深造自得,立身述学,以赓续华夏学脉。整个20世纪,名家辈出的章门弟子无疑是最为璀璨的文化思想景观,诸贤才情有别,学养有差,际遇有异,成绩有等,所以璀璨,倒不在附骥章门的名头响亮,实在文化学脉的承继绵延。百年间,风云际会,战火频仍,思潮屡变,章门弟子历世纪沧桑,系千载学脉,山西的姚奠中先生便是其一。
    奠中先生融通文史,不拘一隅,诗书画印,无一不精,笔墨飞腾而端庄凝重,苍劲沉雄而大气磅礴,原始要终,疎条布叶,学养完粹,德艺弘通。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称:“姚先生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身为鸿儒,而通于艺者亦造上乘。”近世以来,学有专长者,比比皆是,如奠中先生如此全面,集学者、诗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教育家、寿星于一身者,实属凤毛麟角。“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学以美身是传统士人的基本理念,无论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还是雄词艳句萃尺幅,银钩铁画穷毫纤,皆以修身润德为本。奠中先生的博学高艺以完善人格、提升境界为归,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学者追求的君子人格与人生境界。《论语》中,子贡曾用“温、良、恭、俭、让”来形容孔子的风度、品格和修养。奠中先生继承了孔子以来传统知识分子完善人格、担当道义的精神,更亲沐太炎先生以承传中国文化为己任的思想熏陶,故而身上既体现出高深的国学素养,又体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使命感,德厚品高,宽容仁厚,温和恭让,使人如坐春风,心灵园地为之生机盎然。
    奠中先生博于文,反于约,依于仁,游于艺,淹贯经史百家,出入诗书画印——诗书画印被同道誉为 “四绝”,但这一切,对他来说不是获利之器,而是修身之道。2009年,奠中先生荣膺中国书法最高专业奖——兰亭终身成就奖,于此荣耀,奠中先生不过寥寥数语:“获奖得名,应该是高兴的,但‘名为实宾’,是身外之物,对个人不足轻重。由于书法又是文化载体,因而对社会具有双重作用,所以我们既要字写得正、写得好,为书坛树立一种正气,又要通过内容,对社会起到推动和谐进步导向作用。”明道济世,款款流出,非君子何有此等品格?非鸿儒何有此等境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华夏文明五千年来的延续不绝已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大奇迹,瑰美传奇的谱写继述,代不乏人,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继正脉而扶大道,阐千圣之真谛,正万古之人心,直与日星河岳同垂不朽。孔孟如斯,朱子如斯,顾炎武如斯,章太炎亦如斯,华夏赖以不坠的古圣先哲如斯,神州将以复兴的前贤后学如斯,奠中先生亦如斯,精神与共,境界与俱,有此不计其数之滴水,方成中华文化之汪洋,有此前赴后继之薪火传递,方成中华文化照耀千古之辉煌。
    (此文原刊载《传记文学》2012年第10期,系“中国思想肖像”栏目文章之一,有删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脸上的笑纹横过历史

    □韩石山(作家)

    2013年12月27日清晨,姚奠中先生在家中羽化而去。


    知道这一天越来越近,真的来了,还是让人止不住地悲伤。


    我见他最后一面,是去年山西大学校庆纪念会上,在校体育馆,等待开始的时刻。忽地有人朝侧后望去,几乎是本能地,我也扭过身子去看,啊,是姚先生来了。不是前面的贵宾席,而是靠后一点的本校老教师席上,座位还靠里面一些。这样,他就得躬下身子,从靠边上的几个人的身后蹭过去。我第一个感觉是,百岁老人了,这样的会用得着来吗?


    然而,很快我就设想了一个情景,女儿或儿子,劝他不要去,说不过是个校庆会,坐坐场子,有什么必要。他呢,嚅动着仍然红润的嘴唇,用他那带着稷山口音的话,说人家叫去嘛,要不会以为你病了。于是乘车到体育馆门口,扶他上了台阶,快到席位跟前时,推开家人自个儿稳稳当当地走了过去。


    这样想的时候,我仿佛坐在他那自题为“亦曲园”的书斋里,看着他的面容,听着他的话语。


    更早一些时候,先生为我写了“潺湲室”书斋题字,我去府上看望,回来见了一位朋友,问我跟姚先生谈了些什么。我一下子愣住了,是呀,坐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这才离开多大一会儿,再问我谈的是什么,真的一句也想不起来了。


    我说,在姚先生那儿,最大的收益,不是听他说什么,而是在他说话的时候,静静地看着他的面容,听着他缓缓的乡音,你就会有一种安详而澄明的感觉。此时,深邃的学问,精湛的书艺,少年时的求学,青年时的奔波,壮岁的挫折,晚年得到的礼遇,全化为他那稍长的脸面上安详而平和的神态。奇怪的是,将近百岁,他脸上皮肤的颜色,还是那样的白净,那样的红润。若说有什么老年人的特征的话,最明显的是牙齿。毕竟这样的岁数,牙龈退化,前面的牙齿显得长了些。而恰恰是这样长些的脸面,这样长些的门牙,组合成一个平和恬淡的面容。更为神奇的是,不管什么时候,说起什么,说着说着,他的脸颊上、眉宇间,会闪过一缕轻轻的笑纹,让他整个人,顿时进入一种超凡入圣的情境。


    每当这时,我就不由得想起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让我们的笑纹,有力地,坚韧地,横过历史。


    是呀,姚先生的脸上闪过的,就是那种会横过历史的笑纹。


    然而,你若说姚先生只是一味的谦抑,一味的平和,那又错了。让你去他的字里,寻觅那种坚韧与刚烈,或许是勉为其难,那就让我悄悄地告诉你,晚年他的住所前面,有个曲尺形的小花园,他给这个花园取名“亦曲园”,也成了他的书斋名。


    你要是还不明白,我再提示一下,他老师是章太炎,章太炎的老师是晚清著名的大学者俞樾,俞氏号曲园,人称俞曲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脸上的笑纹横过历史

    □韩石山(作家)

    2013年12月27日清晨,姚奠中先生在家中羽化而去。


    知道这一天越来越近,真的来了,还是让人止不住地悲伤。


    我见他最后一面,是去年山西大学校庆纪念会上,在校体育馆,等待开始的时刻。忽地有人朝侧后望去,几乎是本能地,我也扭过身子去看,啊,是姚先生来了。不是前面的贵宾席,而是靠后一点的本校老教师席上,座位还靠里面一些。这样,他就得躬下身子,从靠边上的几个人的身后蹭过去。我第一个感觉是,百岁老人了,这样的会用得着来吗?


    然而,很快我就设想了一个情景,女儿或儿子,劝他不要去,说不过是个校庆会,坐坐场子,有什么必要。他呢,嚅动着仍然红润的嘴唇,用他那带着稷山口音的话,说人家叫去嘛,要不会以为你病了。于是乘车到体育馆门口,扶他上了台阶,快到席位跟前时,推开家人自个儿稳稳当当地走了过去。


    这样想的时候,我仿佛坐在他那自题为“亦曲园”的书斋里,看着他的面容,听着他的话语。


    更早一些时候,先生为我写了“潺湲室”书斋题字,我去府上看望,回来见了一位朋友,问我跟姚先生谈了些什么。我一下子愣住了,是呀,坐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这才离开多大一会儿,再问我谈的是什么,真的一句也想不起来了。


    我说,在姚先生那儿,最大的收益,不是听他说什么,而是在他说话的时候,静静地看着他的面容,听着他缓缓的乡音,你就会有一种安详而澄明的感觉。此时,深邃的学问,精湛的书艺,少年时的求学,青年时的奔波,壮岁的挫折,晚年得到的礼遇,全化为他那稍长的脸面上安详而平和的神态。奇怪的是,将近百岁,他脸上皮肤的颜色,还是那样的白净,那样的红润。若说有什么老年人的特征的话,最明显的是牙齿。毕竟这样的岁数,牙龈退化,前面的牙齿显得长了些。而恰恰是这样长些的脸面,这样长些的门牙,组合成一个平和恬淡的面容。更为神奇的是,不管什么时候,说起什么,说着说着,他的脸颊上、眉宇间,会闪过一缕轻轻的笑纹,让他整个人,顿时进入一种超凡入圣的情境。


    每当这时,我就不由得想起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让我们的笑纹,有力地,坚韧地,横过历史。


    是呀,姚先生的脸上闪过的,就是那种会横过历史的笑纹。


    然而,你若说姚先生只是一味的谦抑,一味的平和,那又错了。让你去他的字里,寻觅那种坚韧与刚烈,或许是勉为其难,那就让我悄悄地告诉你,晚年他的住所前面,有个曲尺形的小花园,他给这个花园取名“亦曲园”,也成了他的书斋名。


    你要是还不明白,我再提示一下,他老师是章太炎,章太炎的老师是晚清著名的大学者俞樾,俞氏号曲园,人称俞曲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岁题字“感动山西”

    2012年12月16日,2012“感动山西”十大人物揭晓,“神舟九号”山西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蛟龙号”山西籍试航员刘开周荣获“感动山西”特别奖,余晓兰等10位各行各业的优秀三晋儿女被评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而给活动题词,写下“感动山西”荡气回肠四个大字的,就是国学大家姚奠中。


    2010年,本报发起寻找感动之旅,历经三年,“感动山西”已经成为了山西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评选结果揭晓后,梳理2012“感动山西”特别奖、十大人物以及提名奖获得者的感人事迹,“感动山西”组委会深感责任重大,他们当中有上九天揽月的航天英雄,也有下五洋捉鳖的试航“蛟龙”,有播洒绿色十八大代表,也有为国争光的奥运会冠军,他们的感人事迹为推动社会风气、正气有着重要的影响。怎么才能更好地反映“感动山西”的道德能量?组委会决定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书法大师为活动题词,并作为“感动山西”的标志固定下来。


    组委会首先想到了国学大师、书法家、教育家姚奠中先生,但由于姚老已是百岁高龄,组委会担心姚老的身体,没有贸然去打扰他,而是考虑是否可以邀请别的书法家为活动题词。随后,组委会多方寻找,却没能找到中意的人选。


    还是得麻烦姚老,成为组委会成员的一致意见。通过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胡果的协商,组委会联系到了姚老的女儿姚力芸,表达了希望得到姚老墨宝的心愿,姚力芸欣然答应。鉴于姚老的实际情况,双方商量在姚老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感动山西”活动题字。


    已近年底,寒气逼人,之后的两三天,天气阴冷,姚老咳嗽不断,没有条件提笔。但在12月下旬的一天,天公作美,温暖的阳光驱散了盘桓多日的寒冷,当天上午见姚老气色不错,姚力芸便把组委会的意思转达给姚老。姚老没有犹豫,展开一幅宣纸,挥毫泼墨,为“感动山西”评选活动留下了墨宝,并落款“姚奠中百岁”。


    2013年12月27日,正当“感动山西”组委会为次日评选“2013感动人物”而紧张忙碌时,惊闻姚老辞世,享年101岁。鸿儒巨匠遽归道山,但姚老留给“感动山西”、留给三晋大地的精神却万古流芳。如今,姚老的题字已成为“感动山西”的符号,伴随着一个个感动的故事,深入人心。百岁高龄慷慨挥毫,留下的不仅是一纸墨宝,更是“感动山西”精神的又一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姚奠中

    学国学就是学历史,六经皆史嘛,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老祖先不行。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影响很大。


    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为自己考虑得很少,为他人为社会考虑得多。就是为社会服务,为他人做事的。轻财重义。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很大,能够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很少有宗教矛盾、派别矛盾,这是与许多国家不一样的地方。


    现在科学发展迅猛,但科学和国学应该没有矛盾。科学发展不能代替国学。国学代表着中国的传统精神,中国的灵魂,中国几千年传下的灵魂。只有科学,没有国学是不行的。


    ——摘自姚奠中口述《百岁溯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如大海 不知深几许


    提到姚奠中先生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不得不提《姚奠中讲习文集》。这是一部极具讲习特色和学术、教育价值的著作。姚先生的讲习文集是他教育思想体系和“博而后专”通才教育理念的全面展示。文集中的论学、序跋、评点、札记、残稿、简史、译稿、诗词、叙记、书信、年表、访谈,共12篇、170多万字,贯通于中国文化的上下五千年,出入于国学研究领域的文、史、哲、艺。特别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诸子、《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

    姚奠中先生认为,解放后学科分得越来越细,不仅是文、史、哲分开了,文、史、哲中又要细分。如“中文”学科里一个古代文学,还有分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几个段落,每个人只搞一小段,搞“先秦文学”的不懂“唐宋文学”,搞“唐宋文学”的不懂小说戏剧,更不用说外国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了。在一个语言中,也要分开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搞古汉语的人讲不了现代汉语,搞现代汉语的人读不了古文。而现代汉语中又要把语法、修辞、语言学概论分开。这样各自画地为牢,怎么有可能把问题搞通呢?“由于我是所谓研究‘国学’的。国学文、史、哲部分而以‘小学’为基础。所以在各大学教书,面相当宽。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有通史,有经、史、子专书,有诗、词,有文选,也有分体的作品或史,还有断代的作品选读和文学史以至文字学、文艺学等等,不下十余门。”

    他的弟子刘毓庆教授曾这样描述姚先生学识之广博:在山大中文系师生中盛传,姚先生讲文学史是一绝。确实他的文学史课对我的启发,是我此后的学习中未曾有过的。中国文学史时间长、内容多,每一个朝代都有成群的作者、成堆的作品;每一个名头稍大一点的作者、生平、思想总会有纠绕不清的问题。我也听过别的老师讲,往往缠到一个问题中拔不出来。姚先生则从来没有这样的怨言,他手里好像有一把披荆斩棘的大斧头,能把一切纠绕的瓜葛斩断,一路向前,绝不在细节问题上纠缠。凡是和姚先生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其学问如浩浩大海,不知其深几何、广几许。”

    而山西大学教授傅如一则为姚先生在“通才”教育上的见地做了一个总结。他认为,姚先生重视通才教育,“贯通、求真、永世”是其中的核心概念。没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就不能成大器。古今中外的大学者无一不是通才。近50年来,我国还没有培养出一位像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郭沫若那样的大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通才教育方面失之于偏颇,专业知识的覆盖面太窄,这是个深刻的教训。而姚先生以他卓越的科研实践和教育实践,为我们书里的通才教育的榜样。

    除了《姚奠中讲习文集》,若要他举一篇能代表自己学术的文章,那就是《政教中心和现实主义——对汉代诗论的一些探讨》。这篇论文写于1980年10月,发表后曾引起学术界同仁强烈反响。对中国文艺理论中一个最重要的传统做了梳理归纳。梁归智教授认为,这篇论文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一个重要的思想背景是,突出“政教”的文艺思想的却对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塑造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无论诗词还是散文或者戏曲和小说,都无不在其笼罩之下,诸如小说戏曲人物的“脸谱化”“大团圆”和“光明尾巴”等,都是这种文艺思想的产物。而受苏联影响的中国革命文艺,也在思想本质上与这个思想传统息息相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学求真 从不人云亦云
    姚先生在治国学之方法上坚持学人的良知,从不人云亦云,能够辨古籍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他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库。它有五千年文学积累的智慧与成果,可以帮助人类选择健康的发展方向,有许多优秀的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发扬。但同时要看到在五千年的长途跋涉中,中国文化也蒙上了历史的尘埃,有些腐朽的东西存在。现在兴起的国学热中,有人把传统的一切东西都看成了宝贝,把一些糟粕也翻腾了出来,比如说“二十四孝”,其中好多是非常荒唐的故事,如“郭巨埋儿”“卧冰求鲤”“割股奉君”,本来编撰得就很不高明,不值得一提。即便是真有其事,也是糟粕。可是现在却有人当作优秀传统来弘扬,这实在是很不好的。
    姚奠中先生曾经在一个访问中直言:“我以为学术、科研,总是要有目的和要求的,否则,不是愚蠢便是欺骗。在总的目的要求下,才可以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如果把目的要求机械化,变成框框,变成清规戒律,或以某些新旧教条为依据,不许自由思想、自由探索,那“双百”方针,也就变成了空话,学术、科研也就谈不到发展和前进了。所以,我们必须有个好的学风。那就是在明确的、共同的总目标下,充分发挥每一个从事科研者的主观努力,充分利用每一个问题上可能得到的客观资料和条件,做出自己的、新的、有益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世致用 不做书斋学者


    姚奠中先生并没有把全部精力投注于著书立说中,而是注重深入探索对社会和人生更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并以其精神实质贯穿于终生的行履实践。他钟情庄学,且得庄子之真。他认为:“我研究庄子,主要是看重庄子对人生的作用,特别是对精神修养的作用。(庄子)使人思想开阔,毫不偏执,而意志坚定。”庄子号召人们“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精通熟悉古今以来自然历史的变化和人与社会的变迁,找出发展进化的规律,要有是非之心,善恶之心,要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尽量少干蠢事,或不干蠢事。

    他曾说:“现在最令人担忧的是,更多的人只知道发展经济,崇奉‘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只看到了美国因科技、经济强大而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也只知道有了金钱就能改变命运,而却忽略了人文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忽略了精神的提升。”姚先生始终秉承章太炎先生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而是“经世致用”,始终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持有高度的关注和责任感。这一点,也始终贯穿在姚先生的生命历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家姚奠中

    一个人的书法是与这个人的人品紧密相连的。我始终认为,做人要做正,书法也是:“不自正入,不能变出。”


    书法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能移人性情,要避免俗、弱、媚、软。


    一个人的书法与这个人的学养和文化功底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学养的人,表现出来不会是有文化的。有些人不懂文字,常写错字,就是写得再多,也是有问题的。


    绘画与写字完全不是一回事。画可以抹,写字必须用中锋,一划一笔要有力量。字是一笔都不能改的。一划就是一划。有些人讨巧,那就非失败不可。踏踏实实才行。


    我为影印《宝贤堂法帖》写的序言,简要总结了中国书法史,可以说是一篇书论。


    ——摘自姚奠中口述《百年溯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9 23:05 , Processed in 0.1195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