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3-2 10:27 编辑
东山头村建起“万里长城”永康又添游玩好去处
* 2016-03-01 21:09 金华新闻网
提示: 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巧夺天工的旅游景观比比皆是,不少游客对北京的万里长城情有独钟———沿着雄伟蜿蜒的长城一路登高,看脚下群山险峻,远处风景优美如画,心中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觉。前两年,永康市江南街道园周村建起“万里长城”,使得永康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一睹长城的雄姿。如今,前仓镇东山头村的“小长城”也拔地而起,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 “新长城”引众多游客观赏 

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巧夺天工的旅游景观比比皆是,不少游客对北京的万里长城情有独钟———沿着雄伟蜿蜒的长城一路登高,看脚下群山险峻,远处风景优美如画,心中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觉。前两年,永康市江南街道园周村建起“万里长城”,使得永康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一睹长城的雄姿。如今,前仓镇东山头村的“小长城”也拔地而起,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
“新长城”引众多游客观赏
“园周村的长城我爬了很多次,听说东山头村也建起了长城,我们特地过来看看,领略一下不同的长城美景。”上周末,阳光灿烂,永康市民邹勇带着一家老小驱车来到东山头村游玩。一到村里,就发现这里早已人头攒动,除了游客,不少摄影爱好者也相约前来采风。
在山脚,首先吸引人的是一幢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东山头村文化宫。该建筑投资480万元,是在村民旧房子的地基上建起的标志性建筑,分上下两层,用料讲究精良,做工精细。文化宫大门上悬有“源远流长”牌匾,大门左右两侧镌刻有大幅“忠、孝”字样,表达文化宫以忠孝为主题的文化内涵。
步入文化宫内部,仿佛回到了徽州古祠堂一般。文化宫分为三进:一进为村民休闲、议事、观戏之处,摆放着数张八仙桌和多条凳子,墙上悬挂着东山头村和文化宫修建简介;二进是天井,站立在天井中央抬头四望,二楼栏杆均缀有精致的壁画,每幅画都讲述一个经典故事;三进是戏台,台上悬挂着有“热烈庆祝东山头村建村100周年,东头山文化宫落成”字样的背景画。
从文化宫出来,就可以看到长城入口。整座长城大致呈“丁”字型,蜿蜒曲折。沿台阶而上,抬头望去,山坡上的亭阁楼宇掩映在翠绿的山色中,让人心旷神怡。站在山顶,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山下是现代化新农村,四通八达的公路。最右边的是一座酷似北京天坛的楼阁,里面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它们相互结合,相互支撑,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长城上每隔一段都安装了照明灯,一到晚上,就会通上电,方便游客夜间游玩。虽然还没有建设完全,不过一路走来,记者见到不少慕名前来游玩的游客。
据东山头自然村生产队队长马文辉介绍,建设过程中,他们曾遇到“金融危机”,困难重重。如今,村民人心齐,集中精力做新农村建设。队长带头,村民积极参加建设,就有了现在的“万里长城”。目前东山头村还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打算建设三个景观塘,以及游客烧烤的地方、停车场等。
百年东山头村的幸福生活
东山头村处永康市南陲,距离镇政府所在地前仓村两公里,与后吴村隔溪相望。东北傍逶迤龙山,西南临平旷沃野,后安屏山拱照,紫溪碧湍长流,是山清水秀的典型江南丘陵谷底村落。
该村建村不过百年历史,住户只有120户,人口不过400人,主要居住着曹、俞、吴、姚四姓氏。据《龙山曹氏宗谱》胡旭成序:“曹氏之谱始自徽州府休宁县九里端……三世祖讳万岐公(1629-1713年)者观其山水秀丽,土地肥沃,遂于雅侣居焉。”再据《俞溪头志》:“大约在明宏治年间(1488-1505年),(东山头)始祖俞渌(1487-1519年)年仅十几岁在后吴替人放牛,长大后在雅侣招婿成家室。”再据《吴江姚氏宗谱》考得雅侣姚氏始祖姚景松于清光绪年间从缙云姓姚迁来。至民国元年(1912年)农历八月初爆发洪水,冲毁房屋庄园,才迁建至龙山,即现在的村址,后演称为东山头。
百年来,历代村民继承先祖不畏艰难、勤奋创业、耕读传家、团结互助、和谐共存的优良传统,让整个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整个村可谓步入了富庶的小康生活,居民的住房大多是4层以上的楼房。2007年冬,村民曹跃进发起并出巨资赞助对东山头村开始进行旧村改造,历时3年多,所有的泥瓦房已经不见,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的新房子。昔日雨天泥泞,晴天扬尘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东山头村的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逐渐过上了幸福安乐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