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 (王子侯)今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做客人民網《兩會E客廳》欄目,以“如何讓文物資源更好地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為題與網友在線交流。姚曉東表示,淮安市下一步將按照文物保護法,全力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姚曉東介紹,淮安是歷史文明名城,有著兩千多年的建城史,延續了數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蘊比較厚重,文化遺存非常豐富,有世界遺產一處——大運河淮安段,有十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30多個,還有80多個紀念館和博物館,館藏文物有8萬多件。
“淮安有著豐富的文物資源,把它保護好、利用好,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很重要的就是要分類指導、精准施策。” 姚曉東說,對於不同性質和不同狀態的文物要採取不同的措施,大略講有以下五種:
第一,對於原有功能已經喪失的文物,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文物的可能性,積極做好展示工作和研究工作。
第二,對於原有功能還在延續的文物,在延續文物功能的同時也要做好保護工作。
第三,對於現狀比較脆弱的文物,要有限度地去使用,防止給它帶來不必要的損害。
第四,對於現狀比較好的文物,適當增加一些功能,比如增加一些戲曲展示、藝術文化互動的功能,把它建成名人紀念館,吸引青少年戲曲愛好者和游客到這來,讓他們感受藝術魅力。
第五,發現新的文物。
從淮安現狀來講,姚曉東談道,現在文物保護還是主要由政府承擔,我們在宣傳教育方面已經向前走了一大步,但是在組織力量方面還缺少相應的政策支撐和管理規范,但是這方面也已經起步了。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制定《淮安市民辦博物館扶持辦法》,動員社會力量來辦博物館。
“現在淮安市已經被賦於了地方立法權,地方立法權主要是在環境保護、城市管理和歷史文化保護,下面我們將積極研究文物保護立法,為社會力量能夠進入文物保護領域提供更好的法治環境支撐。”姚曉東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