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章逐句学《论语》(353)卫灵公篇第4章 15·4 子曰:“无为而治①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②而已矣。”
【注释】
①无为而治:专指圣王知人善任,自己不亲劳于事,立身正己,以德化民,从而使天下得以治理。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道家主张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是有区别的。②南面:指天子之位。
【译文】
孔子说:“达到无为而治境界的,应该是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谦恭而端庄地坐在天子之位就是了。”
【问答】
问:舜为什么能做到无为而治?
答:《赵歧·孟子注》说:舜“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历史记载,舜是非常善于识人用人的古代圣王,大禹和皋陶等都是他任用的著名贤臣。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述舜有贤臣22人,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三国志·吴志·楼玄传》说:舜能“所任得其人,故优游而自逸也。”《大戴礼·主言篇》说:“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 《新序·杂事三》说:“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可见,舜的“无为而治”,是指他不去亲自处理具体政务,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选贤任能上,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力量为天下做出榜样。后世也把儒家主张的无为而治称之为“垂拱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