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美宏

姚善传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4-19 07:29
  • 签到天数: 11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9: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城市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区划代码:420981000000
    地名由来:以地处要冲,乃安、荆二府的咽喉,郧襄东道门户,应置城为守,故名。清雍正《应城县志》卷1:“县名应城,或云当时以为此地应作城,故名;或云冈阜周环,隐隐如城,故名。未知孰是。”应城市因县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析安陆县南境置应城县,属郢州安陆郡。应城建县自此始。以地处要冲,乃安、荆二府的咽喉,郧襄东道门户,应置城为守,故名。别称:蒲阳(以其位于古蒲骚地之南而得名)。北朝西魏以应城为城阳郡治,领应城、云梦两县,并一度改设浮城县。隋时废城阳郡,改应城为应阳。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应阳为应城,属安州,隶淮南道。宋时属荆湖北路德安府。元时先属湖广行省德安府,后隶河南行省黄州路。明时属湖广布政司德安府。成化六年(1470年)始筑土为垣,周长2.5公里余,以濠环之,设六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改土垣为砖墙,周长约2.9公里,城高6.7米,有雉堞1748个,六门均建城楼。清时应城仍属德安府,隶湖广布政司汉黄德道。1912年隶湖北省江汉道,1932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4年8月,析应城县境置应城、应西两县。次年3月,两县合并,仍为应城县。1949年4月,属鄂中专区。6月,改属孝感专区。1959年由武汉市领辖。1961年还属孝感专区(1970年改为孝感地区)。国务院1986年5月27日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国务院1993年4月10日批准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地级)。此市由省直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4-19 07:29
  • 签到天数: 11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9: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祥市

    区划代码:420881000000
    地名由来:因嘉靖皇帝发迹于此,取祥瑞钟聚之意,赐名钟祥,治所如旧,同时为承天府治所,属荆西道。据《大明一统名胜志·湖广承天府志胜》卷4称:朱厚熜“钦定”钟祥县,“以示钟祥孕秀之义”。(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钟祥为楚别邑,称郊郢,俗称楚国陪都。西汉初年,钟祥开始设县,称郢县,治楚郊郢地,即今郢中镇。东汉初、省郢县,属地分别并入江夏郡的竟陵(今天门市)、云杜(今京山)和南郡的鄀(今宜城)、编(今荆门)等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钟祥属吴国领地。为和魏蜀争衡,吴于今郢中镇之地依山垒石筑城,称石城,后多次增修加固,改成砖城,周长3.65公里,高8.3米,辟城门5座,均有谯楼。晋元康九年(299年),晋左仆射羊祜镇荆州,置竟陵郡,治石城,县为郡治始此。南朝刘宋泰始六年(470年),分竟陵、云杜地置苌寿县。钟祥自东汉省郢县,至此复立县,治所如旧。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改苌寿县为长寿县,同年置郢州,治长寿,县为州,治始此。北周改郢州为石城郡,隋废石城郡,唐复置郢州,后改郢州为富水郡,后又复置郢州。宋改为郢富水郡,元升郢州为安陆府,治长寿,县为府治始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安陆府为安陆州,省长寿县,并入州,直属湖广布政使司。嘉靖十年(1531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为全国三大直辖府(顺天府,今北京;应天府,今南京)之一。同年复立县,因嘉靖皇帝发迹于此,取祥瑞钟聚之意,赐名钟祥,治所如旧,同时为承天府治所,属荆西道。嘉靖十八年(1539年),设新都留守司,故钟祥又有新都之称。清顺治三年(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仍治钟祥,属荆西道。康熙十年(1671年),改属荆南道。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安襄郧荆道。1912年,废安陆府。县属襄阳道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8年,一度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以后,县名仍为钟祥,属荆州地区专员公署,现为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国务院1992年5月20日批准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国务院1994年9月29日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此县划归荆沙市管辖。1995年钟祥市划归荆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4-19 07:29
  • 签到天数: 11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9: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看来,应城市与钟祥市在过去可能还是一个大范围的府治之地,安陆府;就好像现在的邵阳市和娄底市一样,以前都属于邵阳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4-19 07:29
  • 签到天数: 11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善家族溯源

              姚明生宗亲所在的本支姚氏宗亲约2000人左右。距离钟祥秦村50公里,皆以姚善为始祖。但族谱失传。明清以前族谱应该比较准确。但是按〘立齊闲录〙来看,善公为安陆府应城南乡姚家嘴人,与族谱1钟祥县秦村人不符。善公1402年6月20日获罪(建文难),七月初十弃市。长子节儿,充军贺县千户(今广西贺州市),幼子继儿随母给配纪纲(明锦衣卫头),八月改配张昶(元户部尚书,明管理财务)。次子保儿,三子项儿收监。永乐九年(1411年)尚监侯听决(此时还在监中)。第二种说法,长子节充军,次子保发匠,三子项下狱死。第三种说法,四子皆充军。
          现在可以肯定,善公育有四子三女,没有被灭族,没有被追杀;节肯定充军了。保,项应该没有充军,继也应该活着。保和项出狱后(1411后)去了哪里?您发的族谱推测,节是否是义魁?若是,1408年扶灵归葬秦村的义魁则没有充军。若不是,义魁是谁?按时间推算,此时,节,保,项都不是自由人,只有四子继儿是。但是1408年,继肯定尚未成年。所以,有很多谜团需要解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4-19 07:29
  • 签到天数: 11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9: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亲之路漫长,但还是要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2-24 21: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美宏 发表于 2016-12-23 09:27
    姚善家族溯源

           ...

          姚明生宗亲所在的姚族约2000人左右,在距离钟祥秦村50公里的什么地方?皆以姚善为始祖。但族谱失传。
          13#的谱页是你的湖南赤塘姚氏初修族谱,不是墨谱,什么时候修的谱?不是与甘棠等合修?
           墨谱是什么时候修的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4-19 07:29
  • 签到天数: 11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美宏 于 2016-12-26 10:26 编辑

          pszyyao宗亲,您好!这谱是与甘棠支、留田支等合修之前,在民国的时候我们湖南赤塘姚氏初修族谱。而我们湖南赤塘姚氏初修族谱上记载:姚善公的后代也是姚義魁。所以我们与甘棠支、留田支两支合了铺!!!但其中有些历史对不上,可能是当时因为避难的需要,改了名字。但一切要有依据才行。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4-19 07:29
  • 签到天数: 11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美宏 于 2016-12-26 10:27 编辑

        我家的族铺就是我们湖南赤塘姚氏姚才徫公传下来的初修族铺!!!才徫公是我们湖南赤塘姚氏与甘棠支、留田支等合修时的当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4-19 07:29
  • 签到天数: 11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美宏 于 2016-12-26 10:29 编辑

    江西瑞州府上高县的区域历史



    东汉灵帝中平年间(公元184年),汝南(今河南)上蔡百姓迁到上高,始建上蔡县,为上高县之始,距今有1822年的历史。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为望蔡县。唐中和年间(公元881年)初置上高镇,南唐升元初(公元937年),废上高镇改置上高场,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升场为县,始名上高县,沿用至今。从1968年2月起,隶属于宜春地区,即现宜春市。

    春秋战国时,上高境域先后属吴、越、楚三国。

    秦朝,上高属九江郡

    汉代,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建成县(含今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及樟树市一部分)时为建成县地,属豫章郡。新莽时(9—23年)改建成为多聚县,属九江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仍改为建成县,属豫章郡。

    东汉中平间(184—189年),在萍居建成的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人聚居地析置上蔡县,这是本县立县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因上蔡人怀念故土,改上蔡县为望蔡县,属豫章郡。

    南北朝梁(502—557年)望蔡县属豫章王国。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望蔡县复并入建成县,属洪州。大业初(605年)洪州复改豫章郡,仍属豫章郡。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立望蔡县,属靖州;七年(624年)属米州;同年改筠州;八年(625年)望蔡县并入高安县,属洪州。中和元年到五年(881—884年),镇南节度使钟传以望蔡地居高安之上游,加上地形也比较高,初置上高镇。上高因此得名。

    五代十国时,南唐升元中(937—942年)废上高镇,改设上高场。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场为县,始名上高县,属筠州

    宋朝,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属瑞州。

    元朝,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瑞州为瑞州路,上高属瑞州路。元贞元年(1295年)升新昌县为州,上高属新昌州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瑞州路为瑞州府,上高属瑞州府。

    清朝,沿袭明制,隶属未变。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省分为四道,上高县属庐陵道;十五年(1926年)废道,上高直属于省;二十一年(1932年)省下设行政区,上高隶属第八行政区;二十四年(1935年),上高属第二行政区。

    1949年7月14日上高县解放,属袁州区;1952年9月属南昌专区;1958年12月属宜春专区;1968年2月属宜春地区;2000年8月宜春撤区设市,上高属宜春市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4-19 07:29
  • 签到天数: 11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0: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源姚族相关资料探讨


    ——江西宜丰姚克保


             灵源目前有两支姚族,一支是以方里为代表的以尚忠公为始迁祖的姚氏,多数灵源姚属该谱系,另一支是以彦国公为始迁祖的南垣姚氏,南昌姚氏属该谱系。本人认为,这两支姚氏原本是同支,只是分开修谱而造成两支,具体资料如下:
              一、 两谱的差异。
           (一)南垣姚谱一世祖为彦国公 字安邦,号仓监,行都一郎。隋末唐初人。祖居汴梁(今开封)续贤乡。父为姚鹏,母钱氏。兄弟三人,长彦国,次彦都,幼彦相。彦国,隋炀帝丙寅年(606)进士。任江西丰城儒学教谕,后迁新昌县北之天宝(时宜丰县治)。递传至六世姚世忠,唐时由县治天宝迁天德(今新庄)之灵源。世忠生公美,公美生源杰,源杰生朗,朗生凤,凤生敏,敏生烱,烱生穆、和,穆为秦源…….。
           (二)、灵源(方里)姚氏族谱。始迁祖尚忠公,宋神宗七年(公元1004年),由河南迁灵源。尚忠公号秦原,游览瑞阳,遂家之新昌灵源,生二子,长曰和,次曰穆……。
    分析:
            1、南垣谱和方里谱从和公、穆公开始近十代人的人名世代记载相似,从世代看,南垣谱中的“烱”公相当于方里谱中的“尚忠”公,烱公在南垣谱中为第十二世,也就是说,方里谱中的始迁祖尚忠公相当于南垣谱中的十二世烱公。
           2、南谱中的秦原为十三世穆公的号,而方里谱中的秦原是穆公父亲尚忠公的号。
           3、南垣谱记南垣、南昌及姚勉为穆公后裔,方里谱记留居灵源族人与姚勉是和公后裔

                4、姚勉在《祭族子霆伯》中写道"秦源(原)先垄,明日遂藏。幽明永隔。来尽此殇。”也提到了秦原。本人认为:2和3的不同只是技术层面的差错,不管谁对谁错都不影响大谱系的认定。秦原(南垣谱有的地方写原,有的地方写源)在灵源两姚谱中都有记载,没有说具体是哪个人,也没有说是不是始迁祖,其出处可能与姚勉文集有关。
          二、方里谱系中保留了一篇在公元1700年左右统一修谱时的说明,原文如下:《旧谱汴梁派存疑》譜傳信者也,曷爲乎存疑,當闻诸長老,吾家世牒肇始秦原,其汴梁遠祖。實康熙乙亥(1695)重修得之城北鉉手錄,故珍藏之,然考訂史傳.訛誤實多,殊不足信也。今夏,鉉公後裔复携《蘭玉集》来局视之,卽前譌稱鉉公手錄者,查其集,成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 纘自邑廪經纬之手,自謂世遠難稽,棳拾於煨燼之餘。夫圣人言禮必赖文献,貴其徵也.有可徵而怠棄之是之謂忘其先,無可徵而附会之是之謂诬其先.忘與誣君子不由焉,兹甲午(1714年)之役,詳加蒐討,自漢之吳興迄唐之陕郡,其傳派世次爵邑官封炳鳞紀傳者,巳圗其系於簡首矣,惟自秘書公至吾秦原,中闕數傳無從考訂,尚爲歉耳,他日擬襆被走陕州索大宗譜而叅觀之,必能更得其詳,惜目前未之逮也,是帙沿訛踵謬不足示後,自應廢而不錄,诚恐不知者疑爲先世所遺或存貴古賤,今之見故仍付諸梓,他日賢达踵修,去其可疑,以傳其可信,必有能任之者。《旧谱汴梁派存疑》译注谱,是提供确切信息的。那为什么会“存疑”呢?这是因为听年高德劭的老一辈说过:我姚氏本支支谱,从“秦原”开始。至于汴梁(河南开封)派远祖之说,是清康熙乙亥(译者注:1695年)重修族谱时得到据说是城北姚铉亲手抄录的谱本,所以珍藏它.但将其内容与史书传记对比考订,讹误实在太多,很不值得作为凭信。今年夏天姚铉公后裔又带了《兰玉集》来谱局,翻阅它,就是以前误称“姚铉亲手抄录”的本子。经查对这《兰玉集》刻于明嘉靖二十八年(译者注:1549年),由本县秀才姚经纬编辑而成,他自己说:“世代久远难以稽考,今将被兵火毁坏的残篇收拾编成”。孔圣人言《礼》,必凭古,文献为据,看重的是它可以作证验。如果有了可以作证验的文献而轻慢丢弃之,这就叫忘了他的祖宗;如果没有可证验的文献而附会生造,这就叫诬蔑他的祖宗。忘记与诬蔑这二者,正人君子修谱时是不会采用的!这次甲午(译者注:1714年)续修族谱,详细进行搜集研判资料。从汉代的吴兴起至唐代的陕郡,凡是有关支派,世次,采邑,官聀等,在史传上赫然有名的人,均已将世系编成图表放在书的前面了。唯独从秘书公(译者注:指姚思廉还是姚崇后裔?)起到我本支‘秦原’之间,有数代缺失而没有办法考钉补入,犹觉歉疚。打算日后带上行李奔往陕州,拜求大宗谱而参考细查,一定能获取详尽材料。遗憾的是目前办不到而已。这个“旧谱汴梁派”本子,沿袭众多错讹,不值得传示后人,本应废弃不登录,却唯恐有不知底细的人误认为是前辈的遗存,或许带有贵古贱今思想,故仍将它刻印出来。今后姚氏贤达续修族谱删除书中可疑的,只采用可信的,一定有能承担这一重任的人。
           分析:
           1、此文为方里谱中保存,写于公元1700年左右,文中所说卞梁派,本人以为可能是南垣姚氏谱中以卞梁彦国公为一世祖的谱派,如果是这样,说明方里在公元1700年左右合修谱时其中有支系持卞梁派彦国公谱系,只是他们提供的“资料遗失错漏而没有让大家采纳”,而此时南垣、南昌姚谱的资料相对齐全但又没有参加灵源区的这次统一合修,因为南垣姚氏在公元1427年就按老谱头独立修了支谱,南昌姚在1404年就带走了灵源老谱头而形成了豫章姚氏谱系,要这两支舍去老谱而合修新谱头也是不可能的事。
            2、《存疑》中,有一段话,说的是城北姚铉的后人叫姚经纬的拿了一个汴梁系的谱,因为其中很多错,所以没有用它。。。。。。说明姚铉后裔是入了灵源谱的,入的是汴梁派的彦国公谱系(南垣谱中还有姚铉支的痕迹),这是灵源老谱系,后来方里在公元1700年前后修谱时不用这个谱系,而重新立了尚忠公的谱派,于是姚铉后裔也就随了尚忠公谱系。(关于姚铉,后面还会详叙)。从上可推论,南垣的卞梁派彦国公谱系为灵源老谱系,方里尚忠公谱系为新谱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3-29 18:10 , Processed in 0.1156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