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7|回复: 0

惠州民间艺术龙华大鼓让春节更有“民俗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7
  • 签到天数: 295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6-16 09: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6-16 09:09 编辑

    惠州民间艺术龙华大鼓让春节更有“民俗味”
    2016-02-15 09:09:00


     

      年味在哪里?今年,由惠州市文明办、市旅游局、东江时报社主办的2016精彩惠州民俗游系列活动启动,记者在春节假期奔赴惠州各个地方,为市民寻找年味。

        民间艺术龙华大鼓助兴上灯 传承民俗传统文化

       

      春节期间上灯,是惠州诸多村子的习俗。在惠州方言里,“灯”通“丁”,即把生男孩称为添丁,谐音“添灯”。春节期间,凡是哪家上年添了丁的,都要在祠堂里吊一盏大花灯。同样是上灯,但各地各村的习俗都不太一样。博罗县龙华镇的旭日古村在上灯仪式里,加入龙华大鼓助兴,使得这一习俗颇为震撼。

      

      在陈孝女祠里,接灯队伍敲着大鼓铜锣。 记者张艺明 摄

      准备

      百余人敲锣打鼓去买灯

      时间:5时~5时30分

      地点:旭日村平伯陈公祠

      2月9日(年初二)早上5时,天仍很黑,户外10℃左右,有些寒冷。博罗县龙华镇旭日古村的锣鼓声和鞭炮声已经响起,不少村民陆续来到村里的平伯陈公祠前。他们有的背着大袋鞭炮,有的扛着长竹竿,还有的挑着箩筐。祠堂前已摆放着一个1.8米高的大鼓,还有十多人拿着小锣在一旁敲敲打打。见到有人来,锣鼓和鞭炮声便同时响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

      旭日村79岁的陈旭珍告诉东时记者,这是上灯。上灯习俗是古代人对传宗接代的一种重视,当年生了男丁的人家,春节期间都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上灯仪式。在博罗龙华镇这种习俗流传至今,保留完好。

      龙华镇各村的上灯仪式大同小异。一般是年初二到镇上的陈孝女祠买灯,然后到祠堂上灯;年初六各家摆灯酒;元宵节后是结灯,这样整个上灯仪式才算结束。

      陈旭珍介绍,刚过去的一年,村里新增了12个男丁,也就是有12个灯头,要买12盏花灯。“今年算是少的了,往年一般都有20个灯头左右,最多的时候有将近30个。”

      5时30分左右,买灯的人家陆续集齐。百余人的买灯队伍敲着铜锣打着鼓,浩浩荡荡出发了。在前往陈孝女祠的路上,一路锣鼓喧天,鞭炮轰鸣,震耳欲聋,好不热闹。

      东时记者好奇,为何要那么早?陈旭珍说,年初二到陈孝女祠买灯的村子有好多个,而按照祖宗留下的传统,旭日村是排在首位的,为了不影响其他村买灯的时间,每年旭日村的买灯队伍都会早早出发。

      

      上灯。 记者张艺明 摄

      买灯

      龙华大鼓唱主角

      时间:5时50分~6时30分

      地点:陈孝女祠

      买灯的队伍敲锣打鼓步行10来分钟后,就来到了镇上的陈孝女祠。祠里的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好花灯,等着“灯头公”拿灯篙来挂灯。

      “灯头公”是当地人对添丁者的称呼。36岁的陈灿辉是当天的12个“灯头公”之一,他戴着一顶黑色的毡帽,帽子上面还插着松柏。陈灿辉说,戴这顶帽子也是村里的风俗。“我们结婚时就要戴的,上灯时再戴。”陈灿辉说,上灯风俗除了要戴毡帽,还要准备一根三四米长的灯篙,用普通的竹子缠上红纸。

      12位“灯头公”依次将花灯挂在自家灯篙上。此外,同一房的“灯头公”还要一起买花灯挂在自己房的祠堂里,有多少个祠堂就买多少盏。

      这边在买着花灯,那边则一直在敲锣打鼓助兴。实际上,在陈孝女祠里的锣鼓表演才是买灯的重头戏。旭日村共抬来了3个大鼓,每个大鼓配两个大锣、数十个小锣。

      打鼓的人站在条凳上,有节奏地挥舞着鼓槌,围在3个大鼓周围的大锣和小锣,和着大鼓鼓点的节奏,时而举起敲打,时而放低敲打。鼓声锣声高潮起伏,热闹非凡。无论是打鼓的还是敲锣的,都情绪激昂、异常兴奋。东时记者留意到,有不少人特意赶来观看,不少还带着摄像机拍录。“我在网上看到这个年俗介绍,特意和朋友从博罗九潭赶来观看。”曾先生说,“现场太震撼了,不枉我4时起床赶过来。”

      打大鼓不仅是技术活,还是力气活,每个大鼓都配了两三个鼓手,这个累了就换另一个上。整个锣鼓表演持续约25分钟,买灯的队伍才又重新集合,敲锣打鼓返回旭日村。

      

      点灯。记者张艺明 摄

      上灯

      每个祠堂挂一盏花灯

      时间:7时~8时30分

      地点:旭日村公祠和各房祠堂

      买灯的队伍回到旭日村后,已是早上7时左右,天已大亮。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花灯挂在村里的两个公祠。东时记者看到,其中一个公祠已有部分坍塌,花灯就挂在大门上。在挂花灯期间,锣鼓助兴,鞭炮声声,不绝于耳。这就是上灯风俗中的重要环节——上灯。

      挂好两个公祠的花灯,买灯的队伍就分开了,各房人去把花灯挂在自己房的祠堂里。

      东时记者随着南边村小组这一房继续采访。南边这一房共有7个灯头、3个公祠。村民依次把花灯挂在公祠里。期间,鞭炮声和锣鼓声响足了40分钟。

      上灯结束,鞭炮声和锣鼓声渐渐停歇。7个“灯头公”家搬出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年糕、姜糖水、油角、糖环等传统小吃,供买灯队伍享用。

      大家忙碌了几个小时,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喝上一碗热乎乎的姜糖水,吃上几块甜甜年糕,上灯环节就在说说笑笑中结束了。

      陈灿辉说,买灯上灯这些仪式都是同一房的“灯头公”一起商量凑钱操办的。虽然买灯上灯的环节结束了,但整个上灯仪式并没有完结。年初二当天,“灯头公”还要把买来的花灯拿回家挂上;大年初六,前一年添丁的人家要摆灯酒宴,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元宵节后,取下花灯,完成结灯环节,整个仪式才算结束。

       

      放灯。 记者张艺明 摄

      

      龙华大鼓传至今有两三百年历史

      在整个买灯上灯的环节,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龙华大鼓。

      龙华大鼓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民间艺术流传至今有两三百年历史了。龙华各村每逢春节等节日,或者嫁女娶亲、子女入学、添丁乔迁等喜事,都会敲锣打鼓庆贺一番。

      不过曾经有一段时间,龙华大鼓的传承出现了断代。会打鼓的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年轻人则基本不会。为让这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2012年起,龙华中心小学将龙华大鼓搬进了课堂,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学习龙华大鼓。

      在旭日村,会打大鼓的人也不多了。南边村小组这一房,基本上是79岁的陈旭珍一家包办了。陈旭珍自幼就学习打鼓,两三年前还打。“打鼓需要大力气,老了,打不了几下就要换人。”陈旭珍说,敲响龙华大鼓很简单,但要打得好不容易。每一次表演都有起鼓、跟拍、起伏、高潮、结尾等变化,还要配合恰当的姿势,不用心学是学不来的。

      令陈旭珍感到欣慰的是,17岁的孙子陈沛全接上班了。东时记者看到,陈沛全看起来瘦小,但打起鼓来铿锵有力,意气风发。陈沛全于三四年前开始学习龙华大鼓。“每年都看爷爷打,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

      而在敲锣的队伍中,也有不少十来岁的孩子参加,陈沛全的弟弟就是其中之一。“打鼓我也喜欢,但学不来,敲锣倒还可以。”陈沛全的弟弟说,他的爸爸和伯父也负责敲大锣。

      当天,陈沛全的打鼓表现得到了不少村民认可,直接在陈旭珍面前夸赞陈沛全。陈旭珍望着打鼓的孙子,笑得可开心了。

       惠东“逗老爷”特色春节活动传承350多年

         

       2月11日,惠东县大岭小布村迎来正月初四 “三圣祖师报笔日”的民俗活动,全民齐参与,村民笑翻天。

    村民们用“逗老爷”祈祷平安。

      三圣祖庙“逗老爷”

      上午9时,锣鼓声响起来,小布村村民纷纷前往三圣祖庙参与一年一度的“逗老爷”。

      活动开始前,村民们先前往三圣祖庙进行拜祭活动,愿大神们保佑村民来年五谷丰收、风调雨顺、万事顺利。

      一个小时后,在锣鼓声和鞭炮声中,“福首”们 (组织祭祀人员)将三圣祖庙里的3个神像牢牢捆绑在专门的轿椅上,请出祖庙。村民们兴高采烈地等待着神像出来。

    小布村村民抬着神轿奔走、转圈和翻跟头。  

       邱钦,今年11名“福首”中的一员,已77岁高龄。他说,小布村是在350多年前从福建漳州平和县的“金竹脚”、“苦竺坑”等地迁徙而来,他们尊奉祖上3位异姓结拜兄弟为神,将神像供奉于三圣祖庙内。每年的正月初四,村民会请出神像“逗老爷”。小布村的“逗老爷”是与神同乐的意思,腊月廿四送三圣祖师到天庭,到了正月初四接回来。村民抬着神灵,神灵想往前走就往前走,想翻跟头就翻跟头,“逗”就是这么一个含义。

      抬着“老爷”戏耍

      和一般村民对神像的恭恭敬敬不一样,小布村村民们抬着神轿,不断快速奔走、转圈和翻跟头,场面很是好玩,村中男女老少都笑得乐开怀。

      这种拿神像玩耍,敲打又或是翻滚,表面看是对神的大不敬。而村民是这样子说的,人不打,神不怒,神不怒,则天不下雨,打是为了感天动地,使神怒而化雨,以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时人们把尊神敬神变为戏神罚神。因为,平时人们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是遇有久旱不雨,影响农作物播种、生长、直至造成灾害之时,人们怨天怨地祭神灵,对神灵产生不满情绪,于是将其抬着戏耍,摇来晃去,以示惩罚,同时又许愿,让其改变麻木不仁的态度,赐雨于民,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民俗。

      对于“逗老爷”活动的意义,众“福首”说,主要是“大家开心”,即是“人神共乐”,乐享风调雨顺、太平盛世,祈求神明保佑全村平安、五谷丰登、农事顺利。

    小布村的祭祀仪式已传承350多年。

      “只要你不怕摔,只要你够大胆,不管你是本村人还是外村人,我们都欢迎您一起‘逗老爷’。”邱钦说。

      据悉,“逗老爷”祭祀仪式是小布村的特色春节活动,已传承350多年,成功申报了惠东县第六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博罗“姚夫人巡游”民俗活动 花甲阿婆舞狮引人注目

       

      博罗泰美车村,是明代惠州名臣车邦佑家乡。每年正月初六,车村人都会举办 “姚夫人巡游”民俗活动,从早上到下午,整个村子锣鼓喧天,鞭炮声不断,热闹非凡。凡“姚夫人巡游”所到之处,村民无不备好鸡鸭水果贡品,举着香,虔诚祈祷,鞭炮迎送。

    每年正月初六,博罗泰美车村都会举办“姚夫人巡游”民俗活动。记者 杨建业 摄


      新婚男士抬轿

      车村有座姚夫人庙,车村人将姚夫人视为守护者,不仅赋予她众多神奇的故事,还修建祠庙供奉,更甚者每年有两个日子纪念她:十二月十五为姚夫人打醮、正月初六抬姚夫人巡游。

      2月13日是猴年大年初六,早上9时,姚夫人庙前已经彩旗飘扬,香火旺盛,悬挂起的鞭炮长达6米,地上满是鞭炮燃放后的红纸。今年是姚夫人诞辰2060年暨姚夫人庙重建28年,庙里早已经有村民虔诚地跪拜在姚夫人神像前祈祷,求签,之后在庙里请平安符,转运风车,祈祷一年平安健康,顺顺利利。

      “姚夫人巡游”10时正式开始。先是舞狮队在庙前祝贺起舞,接着红狮子进入庙里,请姚夫人神像坐到花轿上到车村巡游。

      村里的两位阿婆抬着姚夫人神像进花轿,负责抬轿的壮丁再徐徐将花轿抬出门外,随后举旗的、抬花的、拿灯笼的、“骑马”的,巡游队伍紧紧跟随着姚夫人花轿。姚夫人庙100多米处是谭公庙,两位德高望重的阿公再请谭公上轿。

      鞭炮声再次响起,姚夫人与谭公巡游来喽。车村车氏宗祠理事会主要负责人车新荣介绍,巡游队伍都是村子里热心村民主动报名参加的,今年大概有50人参加,最热闹的时候超过百人。不过,抬姚夫人神像花轿的必须是壮丁,新婚的或者家里生了儿子的。

    每年正月初六,博罗泰美车村都会举办“姚夫人巡游”民俗活动。记者 杨建业 摄

      花甲阿婆舞狮

      巡游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穿着红色衣服的奶奶级舞狮队。

      车新荣介绍,因为姚夫人是女性,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姚夫人醒狮队”,但凡在姚夫人庙举办的各种活动,都由这支女子舞狮队来祝贺。

      鞭炮齐鸣,鼓乐声四起。瞬间,狮子蓦然腾起,欢声笑语中舞动美妙的身姿,狮头圆大,眼睛灵动,大嘴张合有度,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引得庙前的男女老少一致叫好。

      舞狮的村妇是欧小青和车味香,他们一个是嫁进车村的媳妇,一个是车氏后人,前者今年60,后者已经65岁了。她们说,很久以前,姚夫人庙祭祀活动舞狮都是男人,不知何时就变成女的,她们两人为姚夫人舞狮差不多20年了。“每年姚夫人诞、四月四、十二月十五、大年初六这些日子,我们都要来舞狮。”欧小青说,她们是自愿加上村里选出来的,那时学舞狮都是初一、十五来庙里烧香时学习的,村里请来师傅教她们,甚至要学通宵。如今舞了这么多年,配合早就默契了。

      当然,抬姚夫人神像的村妇也必须德高望重,车论梅和谭彩梅今年70、78岁了,儿孙满堂,口碑良好,所以抬了将近20年,对此她们都很自豪。

      村民簇拥迎接

      巡游队伍没走多远,就听到前面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村民开始迎接姚夫人的节奏。在自家门口摆着贡品,点着香炉,祭拜姚夫人,村民还要抓紧时间趁姚夫人经过家门口的时间,将香插在姚夫人神像的香炉前,这预示着新的一年有好运气庇佑。车新荣说,姚夫人在车村巡游最少要两个半小时,一般要从早上持续至中午,经过村里的祠堂也要进去热闹一番。

      在两侧房屋密集的村道,村民都簇拥而至,擦肩接踵,整条路上水泄不通,村民都在路上向姚夫人祈祷。有的村民还特意从外地赶回来参加活动。村民放的鞭炮可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从家里三层楼顶悬挂下来的鞭炮,炮衣在空中飞扬,每个人的头顶上都是满满的红色炮衣,整个乡间烟雾弥漫。村民热情的鞭炮也会让巡游队伍也停下来,待鞭炮放完再继续前行。

      这一天,车村的鞭炮声就没有停过,姚夫人在村民中心目的地位之中可见一斑,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争着往姚夫人像前的香炉里插香,望新的一年幸福安康。

      民俗背景

      车村与姚夫人

      博罗车村有1000多年历史,村人绝大多数姓车。博罗车氏开基于南宋,至明代出了“晚明惠州四大御史”之一的车邦佑,为明嘉靖监察御史。

      为何车村有姚夫人庙?传说,2000多年前,博罗泰美有位姚姓女子,自幼家境贫困,和父亲相依为命,有一年饥荒,她和父亲外出做工。一天,姚夫人务工时,遇到了一群土匪。为了保住贞洁,姚夫人纵身跃入山谷。过了不久,车村一渔翁在东江捕鱼时,发现了一具女尸,将尸体打捞上岸后,无数白蚁正衔着泥巴在女尸上面筑了一座坟墓,这些白蚁还在墓前排成了“姚烈女之墓”的字样。姚氏女贞烈不屈的精神和白蚁衔泥筑墓的神奇在车村的影响巨大,公元前28年(汉成帝河平元年),村民自发筹钱在姚烈女之墓旁边建了座姚娘庙来纪念她。

      姚夫人的传说还没结束。到了1000多年后明朝嘉靖年间,车村弟子车邦佑在朝为官,有一条晚上,车邦佑做梦梦到姚夫人,她说有人要造反,他们挖地道的方式进入宫殿内。这位车邦佑两次向皇上禀报,皇上都不相信,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又蜜蜂飞到了宫殿墙壁上,并排出了“姚氏女”3个字。皇上这才相信,果真在宫殿里发现了地道,平息了叛乱。皇帝大喜,特意拨付银两,将姚夫人庙修建得美轮美奂。如今,在姚夫人庙里看到“汉朝古庙·明代精存”的牌匾说的就是这回事。

      可惜在“破四旧”时,姚夫人庙受到损毁。现在,大家看到的姚夫人庙,是车村人自发筹款重建而成,历时15年,于2002年完工。(东江时报 记者香金群 谭琳 指尖惠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6 03:45 , Processed in 0.1088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