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90|回复: 0

以从义为怀 以用世为归—姚奠中先生书法作品的 “正能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6-21 08: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从义为怀 以用世为归—有感于姚奠中先生书法作品的 “正能量”
    时间:2016-04-18 09:36 来源:唐风晋韵文化艺术社

      一

      光阴似箭。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造型艺术成就奖双奖得主姚奠中先生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先生的音容笑貌还时时浮现在我的面前。先生的书艺画集,既是我案头每日的必读书,更是这两年来我与先生精神交往的一座桥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清明时节,正是思人怀远的季节,此时品读先生的作品,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是先生的一名小学生。从上大学到工作之后,每有疑难,总希望能聆听先生指教。一得先生点拨,真如和煦春风扑面而来,句句哲理、充满启迪。笔者以为,先生对文化、对人生、对世界的独到思考和领悟,同样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无论是文辞、风格还是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始终充满着我们时下所说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在时下的书法领域——从题赠作品到书法展厅——的确已不及从前,由此,更感先生的作品弥足珍贵。

      二

      何谓正能量?正能量的原意是正向能量。它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后来引申义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那么,什么是正能量的书法作品?具体来讲,正能量的书法作品,第一要正,内容要正,书风要正。那些一味搞怪,只求吸引眼球的作品何以谈正?第二有能量,只有文辞内容醇厚芬芳,线条章法遵循法度,才能显现出能量来源的根底。若书写内容随性鄙陋、浅白寡味,基本线条软弱无力,却只在章法上肆意搞怪,这样的作品是难有能量的。

      中国书法是以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化为载体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书法创造的根基。显而易见,只在书法的形式上,搞所谓的创新突破,而把内容这个书法的根给忽略了,是本末倒置。而只有真正做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作品,才能对人类社会产生强大的正能量,才能够历久弥新,流芳百世。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皆是文书双璧之作,王羲之的《兰亭序》如此、颜真卿的《祭侄稿》如此、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同样如此。而随手抄几句很俗的诗句是没有多少能量的,家里挂一幅“室美人雅致”也不过是一株塑料花而已。

      诚然,时下仍有许多格调高雅清新、主题积极上进的展厅作品和题赠作品在弘扬中国文化、传递真善美之能量,然而也有不少书法作品用笔怪诞不羁,线条支离破碎,除了在形式上搞怪,追求眼球效应之外,对书写的内容却少有用心,真正达到内容形式完美统一的书法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而题赠他人的作品,书写内容更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千篇一律,甚至不乏错字别字。本来手书都写不好的人,非要用口作书,甚至倒笔书写。某国字号的书画院长曾给台湾影后归亚蕾题赠书法作品把“影后”写成“影後”,看到照片上,笑嘻嘻的院长拿着自己的作品展示,就着实让人感到几分幽默和滑稽。至于一位国字号明星主持人把“九球天后”四个字就写错两个,自然更不值一提,毕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嘛。

      总之,这些作品示人后,不仅不会给人以正能量,反而令人不知所云。不难看出这些书家、写手,心态的浮躁和任性,以及对书写内容的轻率和怠慢。内容永远是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且与形式互相依存,不可分割,而书法之所以有着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恰恰是因为它首先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作品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融合,也正因为如此书法才能称之为中国国粹。

      三

      作为一代宗师,姚先生的书法作品,始终都在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几乎每件都是深思熟虑、悉心不苟,或有感而书,或有情所表,或博大深透,充满哲理,或针对性和当下性极强,给人教益。这正是先生追求的“书以载道”的具体体现,也本是书法创作应有的题中之义。姚先生的作品大致分为“应人请索”、“有感而书”、“致朋友手札”“题词题匾”等四类。笔者选取“应人请索”和“有感而书”的两类作品从内容层面与大家分享,探讨一下先生作品所彰显的正能量。

      (一)“应人请索”类作品

      曾有一位省部级领导向先生求字,先生写了“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这是录《战国策·赵策》的句子。意即民乃立国之本,管理应以有利于人民为根本;从政也有其规律,那就是以法令合乎治国需要、并能得到执行为最高原则。是对求字者的一种勉励。

      “种田是要辨禾草,难道草多不种田?”这是先生在七十年代末,给刚毕业工作不久的一位学生题赠的一首自作诗中的两句。当时这位学生看不惯社会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官员腐败、走后门等,非常苦闷,去找先生,先生写了这副字赠她,鼓励她走出困惑,好好工作。这幅字内容颇具大俗大雅之风采,看似直白却蕴藏了深厚的人生哲理。这与1936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有异曲同工之妙。

      “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这是先生写给一位媒体人的,原意为发出善美的言辞,千里之外人都会响应。先生在告诉我们,只要是积极上进,对国家、社会、人生有意义的,符合真善美标准的内容,就会很远的传播,就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去看,愿意去听。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媒体传播的规律,同时也是先生对媒体人的勉励。

      “高歌足自快,晚岁有余芳。”这是先生赠给一位年近八旬经历坎坷的老作家的句子。这位老先生晚年仍笔耕不辍,常常兴之所至,诗兴大发,且精品不断,不少诗作还在全国获得大奖,先生鼓励他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特书赠了这首柳宗元的诗句。

      一位从外地调到山西大学从事古文字和训诂学研究的教师向先生求字,先生写了“探精微,穷妙道,明古训,重薪传”十二个字,鼓励他用毕生精力探求古籍、古文化包含的精妙之道,既要搞好研究,更要重视传业于弟子。此言成为这位教授的终身追求。如今这位老师多有著述,有的著作多次再版,有的著作且被海外购买版权出版。

      山西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罗元贞先生,建国初期建议毛主席将《七律·长征》的“金沙浪拍”改为“金沙水拍”,被称为毛主席的“一字师”。罗教授逝世时,先生写了“薪尽火传”四字,寄托了对罗元贞先生的敬意和悼念,同时也是对后辈从教者的殷切期望。

      先生是山西稷山人。年轻时与一位名医周青田交好。先生赠周大夫以“济世拯民志,永为后学师,殷勤将绝业,光大赖明时”,前两句是写他的友人有济世拯救病人的志向,永远是后学的师表,后两句是殷切希望在这个开明的好时代,后人通过辛勤的努力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识广胸怀阔,静观气自平,纷繁元历历,化育赞生生。”这是一首先生的自警诗,多次书赠他人,先生也拿这首诗赠予子女。这幅作品的意思是,学识广见胸怀自然就开阔,遇任何事情只要保持平静的心去看待就不会感情用事,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有规律的,天地化生万物,作为万物之灵,我们要推动自然、社会之发展,使其生生不息。

      求先生字画者无计其数,每遇求字者,先生都要问清楚来人的职业、年龄以及求索缘由等等,所以每幅作品就有了恰到好处的共鸣和互动。有人求一幅“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先生问对方,如何理解这两句话?诸葛亮的原句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这里是志向,意思是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明确表现自己的志向;只有平静沉着才可有所作为,达到高远的目标。同时,先生谨守文化责任,语语有来历,字字有出处。有一次,某电视台搞一个摔跤节目,希望先生题赠“一代天跤”四字,先生认为不妥,容易误导大众,有失严肃,流于调侃,最终先生说服了求索者,把“跤”字改回去,写了“一代天骄”。

      先生是稷山人,非常爱自己的家乡,但他也很有原则,县里的人求先生为老家题写“后稷故里”,先生不能应允,先生认为,尚未定论的事情,不能轻率认可。其实先生在青年时期就已树立“以从义为怀,以用世为归”的济世思想,并矢志不移,践行到终。足已说明先生的人生境界和社会责任感。

      (二)“有感而书”类作品

      先生诗书画印都蔚为大家,书法作品中有很多是先生自己的诗词创作,或言志,或抒情,或议论,都广博深远,自有机杼。

      “纵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无端闭户听风雨,寥廓江天入梦思。”这是先生在文革期间的1969年关在牛棚时写的一首剥体诗,原诗见鲁迅先生的《悼杨铨》。先生全诗表示出了对文革的不正常现象的蔑视,虽身体关进了牛棚但心灵是关不住的,先生内心仍有寥廓江天,仍有自己的梦想。

      “满目江山无限忠,劫余历历见苍松,春城盛会春如海,文苑峥嵘赖好风”这是先生1979年春天参加在昆明举行的中国古代文论会有感而书的一幅作品。粉碎四人帮,十年浩劫结束,中国文苑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一派繁荣景象。那些曾经在文革中遭受不公正的待遇高校资深老教授、老专家,仍然对祖国,对文教事业充满了无限的忠心,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要努力担当起重任,不遗余力谱写春天的故事。

      “清明才见草生芽,北国难开二月花,寄语东风须着力,但期新绿接天涯。”这幅作品是先生80年代有感于对山西教育现状和焦虑而作,反映先生作为一名辗转多所高校的民主人士和老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宏观辨方向,微观察现实,纵向看发展,横向比差距”。1989年10月,建国四十周年国庆,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的政治风波,不少人都很彷徨,去找先生求解。先生写了这幅作品,多次题赠他人,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告诉大家,如何正确看待社会,看待现实,把握自我。反映了先生哲人般的思想和登高望远的境界。

      “五四精神两面旗,当年国事尽堪悲,生民悬解思分任,灯塔光照路不疑,得到江山成一统,无情海岛恨离居,前修携手经风雨,此日同舟更有为”这是先生有感而发的一首诗,以此创作了四条屏。

      先生是山西九三学社主委,1995年值九三学社五十周年,先生回顾历届九三学社领导带领大家与我党共历风雨、携手合作的历史,表示现届九三学社更要与党同舟共济,为祖国统一,繁荣富强积极努力,主动作为。对此先生始终身体力行,2013年先生已届百岁之年,仍与台湾百岁书画大家张光宾先生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举办了跨越海峡的“登高望远书画展”以书画为载体为祖国统一贡献一己之力。

      “食有鱼兮出有车,老妻相将入新居。菲才未副明时望,珍惜耄年事业馀。”这是1997年6月,姚先生喜迁新居,即兴所作的一首口占小诗,书为横幅挂在卧室。看出了先生搬家之后的心情,此时年届八旬的先生已是省部级待遇,新居也不过200平米的普通居民楼,但先生愧疚自己未能为国家社会做更多的事情,而享受政府这么好的待遇,先生表示仍然要珍惜时光,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城下之盟耻辱多,而今完复旧山河,止戈为武崇尊俎,万众齐声唱凯歌。”香港回归之际,先生心情非常激动,先生生于民国初期,对城下之盟、列强瓜分中国有切肤之痛,自然对香港回归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先生与全国人民一样,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同奏凯歌,欢呼香港的回归。

      不管是题赠他人还是有感而发,先生的书法作品都是内容充盈,元气淋漓,绝无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可谓独到精美,直击心底。而先生的书法表现形式总是能够与内容相得益彰,它的线条无论长短粗细,都雍容大度,飓风不倒,笔笔挺拗不阿,枯中有润,既雄健有力,又不乏灵秀之气,从整幅作品来看更是质朴率真,洞达天趣,多在不经意间意趣陡然,字里行间始终透着一种正大气象,完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学问与境界,既充满天地正气,又具有浩然能量。

      四

      2016年1月16日,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商务印书馆在北京举行“姚奠中系列书法作品出版首发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发言道:“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姚奠中先生是二十世纪百年中国书法高原上的高峰,这座高峰将和他同时代的启功、赵朴初先生等书法大师一起,照亮未来中国书坛未来前行的道路。”诚哉斯言!相信姚先生书法作品的正能量一定能穿越时空,不仅止于书法界,对全社会都会大有裨益。

      唐风晋韵文化艺术社隶属于山西广播电视台,秘书处设在山西公共频道。艺术社依托山西广播电视台强大的媒体资源,聚合诗歌、文学、书画、音乐、舞蹈、语言表演等多种艺术门类,荟萃省内外文学艺术界名家,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传播经典,创造精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6 20:12 , Processed in 0.1004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