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34|回复: 15

连载 姚永森教授亲笔的《芜湖国药传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6-26 2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6-26 20:48 编辑

    《大江晚报》连载由姚永森教授亲笔的《芜湖国药传奇》系列,让大家雅阅共享。

                                                         前  言

        西医出身,并被尊称为国父的孙中山生前曾把西医和中医形象地比喻成装上和没有装上罗盘的船,并直言“没有装罗盘的船也可能到达目的地,而一只装了罗盘的船有时反而不能到达。”这位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曾在1916年和1923年分别给绍兴和常州名中医裘吉生和丁甘仁题词“救民疾苦”和“博施济众”。正是这个题词,在1929年3月国民政府卫生委员会废止中医议案决议正式通过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清尘除浊,使决议的执行不了了之,让中医和国药的命运从此峰回路转。
          学贯古今,气魄宏大的毛泽东对中医学更是情有独钟。他1953年曾在杭州刘庄宾馆谈笑风生地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麻将牌”,把中医放在三大贡献之首;接着他又在有关文件上作出重要批示:“中药应该很好的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有着“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美称的芜湖曾在世界和中国历史上产生过许多独领风骚的文明,如人字洞、铜冶炼、钢锤炼、影青瓷、国药号等。其中的正田国药号被誉为“天下第一国药号”,而“张恒春国药号”进入了全国四大国药号之列。笔者遵奉中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指示,根据文史记载和后人口碑相传的资料,撰就成《芜湖国药传奇》系列篇章。传奇者,即“纪传中值得称奇的史迹”,其目的是弘扬芜湖这方沃土上的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让其传承光大。有不当和舛误之处,尚请读者不吝指教。

                                           
                                              国药传奇之一:天下第一国药号

        何为天下第一国药店?答案是明代芜湖正田药店。据公元1807年嘉庆《芜湖县志》载:“正田药店,字号永春,垂今二百余年,凡九世”,可知药店开设时间在明万历年间(1573—1619)。与她同有正式历史记载的国药店寥若晨星,山西的广盛号、上海的长生、温州的徐益寿、广东的陈李济榜上有名,她们同属于史册中留下印记的天下第一批国药店。有人会问,在明代中晚期以前,难道没有国药店吗?
                                                 一.芜湖永春  天下第一
        答案是予以否定的。古时,俗称江湖郎中的中医,要么被皇家和官家包下来,为皇家人士和官员们专门开药治病;要么就游走四方,悬壶卖药兼代行医,故有“壶公”之称。据宋《太平御览》记载,最早的“壶公”产生于秦汉时期,其杰出的代表是芜湖对江的和县人谢元。当然也有开设诊所、坐堂行医的,其中成药随堂发售。只是到了明代以后,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药商品生产才随之兴起,民间谙熟医道的商人开始创设药店,制售“熟药”。国药店于是如灿烂之花在大江南北竞相绽放。有人会说,今亳州城内的“华祖庵”难道不是国药店吗?
          华祖庵是曹操御用医生华佗罹难后,后人为凭吊其业绩而兴建的。庙庵内有东西两厢,东厢叫益寿轩,传说是华佗为民间人士行医的诊室;西厢叫存珍斋,传说是华佗贮存药物的地方。但贮存药物的地方并非是国药店,而是药房,再现的华祖庵只是华佗坐堂行医的诊所。在中国药学发展的轨道上,人们发现明代中晚期后,真正商业性质意义上的国药店才出现在史册中。芜湖正田药店名标青史。历史上名满天下的武汉叶开泰创建于清顺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杭州胡庆余堂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即公元1874年,在时间上与芜湖正田药店等相比,相差了一大截。
          说正田药店天下第一,还不仅仅指她在时间上属于中国第一批载入史册的国药店,更重要的是指她的声誉在当时天下第一。这个由安徽休宁人汪一龙创办的正田药店,字号永春,地点在芜湖西门大街,由于主人“精歧黄”,“慎选药材,虔制丸散”,所以药店的中成药“四方争购之,对症取服,应效神速”。明清之际,她还声震寰宇,名播海外,“每外藩入贡者,多取道于芜,市药而归”。据史料记载,明清时中国的藩国缅甸、日本、琉球、朝鲜、越南、朝鲜等都曾到芜湖永春号买过药。这在当时和她并存的国药店的史料中,是难以见到这样粲花之页的。
          但有着如此辉煌业绩的正田药店却在清代嘉庆之后突然衰落了,留给人们无法抹去的哀怨,人们不禁要问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二.迷恋官道  走向衰落
        在探究衰落原因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徽商的精神。商人重利,士子重义,似乎是对立的。但是徽商却以为义和利是相通的。在他们看来,士和商只是职业上的不同,商人同样可以做到重义。“非为良士,且为良贾”的商业行为准则,使徽商以义为利,以书生之道行商。这个行为准则,也造就和陶冶了颇多徽商成为思想品位较高的商人。他们懂得商品“持久的质量是家庭持久生命延续”的基本教义。
          徽商的另外一种精神则是注重良士目标的追求。即所谓“既为良贾,非为良士,则抚育后裔成为良士”。这个听起来不错的目标,正是正田药店衰落的主因。
          据县志记载,非为良士的汪一龙看到本家有人中举后,即着力培育自己的后代读书进学。终于,他的后代汪元均有了出息。这位乾隆六年即公元1741年的举人在10年后的公元1751年被任命为广西修仁县知县,任上政声颇好。元均的文章和诗词也写得不错,有《鸠江撷华录》和《梦惠草堂遗集》面世。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汪家看到由良贾变为良士的曙光,于是,他们家高智商、高情商的后代们都纷纷弃商为儒,轻医重官,走上了一条官本位的道路。从明末到清道光将近200年的时间内,汪家中举和成为贡生的人不下数十人之多,以致于县志以赞美的口吻说道:汪家“其裔多列庠序有声,人咸称正田诚悫,济世之报”。诚实的良贾终于获得后代们成为良士的回报。但收之桑榆却失之东隅,有利则有弊。良士多了,良贾和良医势必大大减少,加上“恒秘其方,无有流传”,汪家那些“应效神速”的丸散,那些“外藩入贡者多取道于芜”所买的特效药方和药丸都伴随着正田药店的衰落而失传了。虽然汪一龙曾叫他孙子汪步廷继承其志,经营药店。但随着一龙的去世,文化程度不高的汪步廷及其后人勉力支撑,到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7年后,正田药店就无声无息了。民国八年即公元1919年,《芜湖县志》的采编者们多方采撷,也难寻觅到正田药店的新信息,只好将嘉庆十二年(1807)县志上的汪一龙及其药店的文字,一字不改地照录下来。嘉庆县志可以说是给正田药店作了最辉煌的推介和最后的祭文。
          有人会问,官本位的道路是导致天下第一国药店衰落的主因,那么她的衰落还有其它原因吗?

                                              三.落红沃土  后来居上
        答案是予以肯定的。清嘉庆和道光年间(1896—1850)崛起的芜湖张恒春药店成为正田药店的最后替代人。
          早在清嘉庆五年即公元1800年,一个名叫张宏泰的江苏溧水县人就在安徽凤阳创办了张恒春药店。但时运不佳,凤阳的岁岁饥荒,张宏泰抛尽家财,赈济灾民,终使药号亏蚀不支,再加上一些特殊的原因只好歇业归家。他的第三个儿子张鸣鹿心犹不甘,决心继承父志,经营药业。公元1813年,虚龄18的他先来到当涂县护驾墩孙大春药店当学徒。没有几年,店主孙某见他业务娴熟,精明能干,就将店盘让给他。张鸣鹿于是将店名孙大春改为张恒春,克绍箕裘,把父亲未竟的事业发扬光大起来。张鸣鹿有3个儿子,分别叫文金、文玉和文彬。据《张氏家谱》说:长子“文金原就学私塾,奋志青云。后念鸣鹿年逾知命,百务蝟集,劳瘁过度,遂辍学就商,助亲理店务。”据此可知,张文金在他的父亲50岁即公元1845年左右来到当涂,佐助父亲经营张恒春药店。几年后,他携带纹银近千两,登陆芜湖,在芜湖学宫南边的金马门开设了张恒春分号,几年后迁到西门城内的鱼市街,公元1861年再迁曹家巷口,6年后的1867年又迁到上长街165号,大门正对状元坊。近20年中3迁店址,药号规模不断壮大。
          张恒春在上长街的新店址,从公元1864年动工兴建,费时3年。新店坐南朝北,面临长街,背靠青弋江,两进式结构,前店后坊,拥有职工80余人。店铺仿北京同仁堂模式,高墙敞厅,石库大门,金字招牌上的“张恒春”3个大字出自前清举人书法家盛竹峰的手笔。药号陈设典雅,布局合理,楹联、匾额、书画均出自米芾、唐驼和于右任等名家之手。店铺大堂两侧的楹柱上刻有一幅醒目的嵌字联,流露出这位长街新主人志趣不常的心声:“恒德永怀芳流桔井,春光久驻花灿芝庭”。张恒春的到来,正田药店立刻有意避让,从市中心长街迁到郊外南关的一家狭窄的房屋内,虽然仍挂着永春国药号的招牌,但每况愈下,三四个店员料理着拮据的店务,直到公元1956年公私合营被合并后,才结束了她300多年的历史。不过,永春药号后人曾将许多正宗药方售给或赠给张恒春药号,使张氏秘方越聚越多,诚如龚自珍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泥土亦护花。”除此之外,人们不禁还要问,后起之秀的张恒春凭什么取而代之了天下第一国药店?
                                               
                                               四.四大药号  名列其中

        答案是内因是事情变化的根据。
          张恒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宗旨,就是“有求必应,童叟无欺”。店内的坐堂郎中常年无偿为本埠四乡问疾者把脉开方,不分贫富,一概有求必应,不收分文。夜间有人值班,为急症者服务。凡有外地人士问病求药的信函,一律登记备案,并由专人负责逐一回复,绝无疏忽怠慢之举。邮寄外地的药材配方,遍及18个省市自治区,就连京、津、沪、汉地区病家也不远千里前来求医购药,可见其影响力之广远。
          张恒春严格遵守“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祖训。柜台为处方配药,必用戥秤分量,绝不用手估抓。每方配齐后,由头柜、二柜复核,加盖校对章后才可包扎出门,毫不含糊。天长日久,张恒春赢得了极高的信誉。张恒春的管理制度也颇为先进。药店的财产按照张鸣鹿遗嘱归其3个儿子文金、文彬、文玉所共有,管理人实行兄终弟及的轮流坐庄制。张文金去世后,家业便由其弟张文玉、张文彬管理,各方派人监督,但此时的张文玉猝死张文彬已经年迈。于是,他们的后代张敬之等想了一个方法使张恒春的管理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个什么方法呢?
          原来,他们决定实行聘用经理制,资方除了外交往来、定时核帐外,一切店务由资方代理人全权管理,即现在称为的CEO制度。这种CEO管理模式从源头上克服了三兄弟以往竞相蚕食共有资财的现象,堵住了利润流失的漏洞,有效地保证了张恒春的持续发展。即使是西药洋货大量涌入国内,冲击药业市场,它依旧岿然不动,历经子孙五代而不衰,成为全国驰名遐迩的商号,赢得了中国国药界“三块半招牌”的称号。有人会问,这是真的吗?
          答案是予以肯定的。以往和当今中国的四大国药号分别是北京同仁堂、武汉叶开泰、杭州胡庆余堂和广州的陈李济。芜湖的张恒春不在其列。但广州的陈李济在1937年10月生产交易中断,文革后又改为广州中药二厂,这个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国药号一度沉沦低层。芜湖的张恒春在这期间如同启明星在太空中冉冉升起,光照天下。中药界于是将张恒春名列中国四大药号之内。但张恒春的掌门人头脑十分清醒,他在众人的赞扬声中,说了一句十分精典的话:“张恒春只能称全国半个招牌。”果不其然,有着悠久历史和雄厚实力的广州陈李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的大力扶持下,再现辉煌,迅速地重入中国五大药号之列。


                                               国药传奇之二:乾隆秘方落安徽
        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是清代乾隆帝。这个被称为爱新觉罗•弘历的人,生于公元1711年,在做了60年皇帝后,他不想越过自己的祖父康熙大帝在位61年的年限,就在公元1796年2月禅位给自己的第15子颙琰即嘉庆皇帝,当上了太上皇。3年之后的公元1799年,他合上双眼,享年88岁。临死前,他对自己的宠臣和珅说:“朕今高寿,又多子女也,幸长寿至宝丸功不可没。朕将秘方给汝,望多加照拂朕之后辈。”
          长寿至宝丸时称“兔脑丸”即今日张恒春独家产品十七味填精胶囊,在乾隆帝之后,一直是张恒春药号独家生产的保健极品。乾隆帝的长寿至宝丸又是如何同张恒春联系在一起的?这其中的故事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一.乾隆命名秘方
        88岁去世的乾隆帝,生有17个儿子和10个女儿。他生前最宠幸的和珅,人称二皇帝。
          生于公元1746年的和珅,比乾隆小35岁,满洲正红旗人,鈕鈷禄氏,生员出身,自小受过良好教育,是个聪明伶俐、记忆力特强、又干练潇洒的人。乾隆三十五年即公元1770年,他24岁时参加过顺天府乡试,虽没有中举,但成绩不错,又因为出身下五旗,所以被推荐担任了宫廷的三等侍卫,开始出入宫廷。这个差事给和珅接近乾隆并受到乾隆激赏提供了机会。
          史料记载,一次乾隆出巡,突然找不到仪仗用的黄伞盖,弘历责问这是谁的责任?颇多侍卫和太监吓得不敢出声,只好跪下咚咚磕头。和珅一旁说:“管此事者,当负此责。”这件事给乾隆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记住了和珅的名字,认为他相当干练。还有一次乾隆在出巡时,坐在轿中边行进边背诵《论语》,突然间卡了壳,忘了下文。轿旁的跟班侍卫和珅脱口说出下文。乾隆惊异地掀开轿帘看了看他,认为此人颇有文学功底。
          彻底改变和珅命运的是乾隆四十年即公元1775年,这一年,乾隆临幸山东,和珅扈从。乾隆提及了和珅参加顺天乡试的事,并问了他当年的乡试论文,和珅随即将他当年的文章背得一字不差。乾隆不由得叹道:“你的文章好得很,可恨那些考官瞎了眼,你完全可以中举,你比他们强多了。”回京之后,乾隆帝当即将和珅由侍卫擢拔为户部侍郎兼任军机大臣。以后和珅又不断受到擢拔,成为文华殿大学士和领班军机大臣即首辅,职务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
          和珅对乾隆甚为感恩,他遵奉的原则是侍君如侍父。乾隆一生喜爱作诗,和珅为迎合乾隆帝,下功夫学诗写诗,其赋诗作文的造诣颇深。他还模仿乾隆书法,所写的字酷似乾隆御笔,以致于乾隆后期有些诗匾题字,干脆由和珅代笔。乾隆是老人,喜欢别人奉承和照顾。和珅就常陪伴在乾隆左右,虽贵为大学士和领班军机大臣,但每当皇帝咳嗽吐痰时,和珅就立马端上痰盂去接。公元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皇帝想大肆庆祝,无奈国库拮据,和珅用各种手段聚敛钱财,不仅慰籍了老人奢华的心愿,还使国库扭亏转盈。乾隆龙心大悦,对和珅说:“朕与汝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在八十大寿之后,乾隆帝和和珅促膝谈心,他告诉和珅:历史上称帝而高寿者,仅四五人而已。梁武帝萧衍,在位46年,享年86岁;武周女皇则天,在位15年,享年82岁;南宋高宗赵构在位36年,享年87岁;元世祖忽必烈,在位35年,享年80岁;朕必能胜过他们。朕有梁武帝传下的一秘方,服用之后,精神焕发,神采奕奕,65岁尚能御幸淳妃生下固伦公主。梁武帝萧衍如不是东魏大将侯景围城饿死,尚能寿也。说着,他将一秘方递给和珅,说道:此为萧氏传下的秘方,你要好好保藏,并督促太医局做成药丸照拂朕之后辈。此药丸我已命名为长寿至宝丸。和珅诚惶诚恐,接过秘方,藏于怀中。晚间回到家中,他以极其隐蔽的方法,将秘方珍藏起来。

                                                   二.秘方流落凤阳
        清嘉庆五年即公元1800年6月的一天夜晚,皖北凤阳府城内,一家名叫张恒春的药号里闯进来一位中年王姓人。来人声称要找老板张宏泰,有要事相商。从江苏溧水来此经商的张宏泰出来接待,大为惊讶,连忙问道,“有何事?”王姓人说:“我从京城而来,要出售一把宜兴茶壶给你”,说完从怀中掏出一把精致的茶壶出来。张宏泰笑道,“我是药商,不是壶商,要该茶壶有何用?”王姓人不疾不徐地递上一封血写的书信,署名者是江苏溧水徐北周,他是皇家太医局的太医。张宏泰读罢信后,泪如雨下,他知道这位名叫徐北周的老朋友已不在人世,因和珅案牵连被朝廷斩首。信中的内容是嘱咐张宏泰收购这把茶壶,给来者500两白银;茶壶有机关,可叫来者示范,但必须严守口风。
          王姓来者将茶壶底部的一个小钮点按动一下,只见壶底慢慢脱开,原来是双层壶底,夹层中掉下一块铜片,上面镌刻和珅仿乾隆字体所写的“长寿至宝丸”的秘方。谙熟药道的张宏泰一看,不禁欣喜若狂。他知道这是皇家的天然保肾佳品,是国药界长期想求而不能获得的极品。张宏泰急忙问京城发生了何事?
          王姓来者这才说了和珅案。原来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宣布将皇帝大位禅让给嘉庆,以太上皇名义训政。和珅随侍太上皇,经常秉承有着强烈权欲的乾隆意志干涉朝政,让新皇帝寸步难行,招来了嘉庆的强烈忌恨。
          公元1799年春节刚过,京城的大街小巷还在不断地响着喜庆的鞭炮,宫廷中却传来了太上皇病重的消息。正月初三即公元1799年2月7日,太上皇在养心殿驾崩。嘉庆马上雷厉风行地置和珅于死地:初四日宣布撤销他的职务,并将他与其死党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福长安软禁;初五日颁布征求朝政意见的诏书,并下旨将和珅逮捕下狱;正月初八,下旨查抄和珅家,抄出财产包括金碗碟32座4288件,银餐具32座4288件,白银200万两,房屋千余间,其中出租房屋1001间半,宝石4288颗,玉如意2008柄,貂皮大衣858件,朝鲜野山参688两,总计价值达白银1亿两,相当于大清王朝20年的国民收入。诚如民间所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五元宵节,嘉庆宣布和珅二十条罪状;正月十八,皇帝的最后圣旨下达,赐和珅三尺白练自裁,这时距乾隆太上皇驾崩仅十五天。以后,嘉庆又全不顾妹妹的哭求,处死和珅的大儿子,使奉乾隆旨下嫁和珅长子的固伦公主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来人还告诉张宏泰,和珅在被软禁之时,曾交给前来为他治病的太医徐北周一把茶壶,叮嘱他寻找可靠之人卖给南方的药号。徐北周转交给王姓小同乡,并刺破手指,蘸血写下一封血书给老朋友张宏泰。几天后,他就下狱被朝廷处死。
      于是,张宏泰连忙将家中仅存的500两白银交给了王姓来者,凤阳府的张恒春药号顿时陷入拮据困窘之地。

                                               三.茶壶传给明禄
        凤阳府城的人和张宏泰的儿子们怎么也难以理解,嘉庆五年即公元1800年正月初八刚开张不久的张恒春药号几个月后即关门歇业。他们都知道张宏泰财大气粗,在春上凤阳苦旱、疠疫流行之时,张老板曾多方救济“贫不能求医药者”,更制作了大量的救急丸散,“广为赠送,以是活人无算”。
          这年6月下旬的一天,张宏泰喊来了堂兄张宏顺和3个儿子明歧、明嶷和明禄,一场歇业析产的家庭会议开始了。
          宏泰宣布将店面和药号存货以500两白银盘给张宏顺,药号名称由宏顺兄自定。500两白银,他带回溧水498两,以便回乡和长子、次子明歧、明嶷经营土地;留下2两和一把茶壶给明禄。明禄由于精医通药,擅长中医内外科,必须“克绍箕裘”,世世为药商。析产会议之后,他还给明禄一封信,是写给安徽当涂护驾墩孙大春药店老板的,要他先投靠孙大春药店,那2两白银算是盘缠。
          年方十八的张明禄气愤填膺,他明显地感到父亲的析产不公。碍于众人之面他不便发作,回到住所后,就一把将茶壶投掷到地上。茶壶碎裂了,被摔成七八块;奇迹发生了,一块铜片叮咚一声落到地上。张明禄捡起来一看,是长寿至宝丸的秘方,笔迹竟出自于驾崩不久的乾隆皇帝。他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不禁嚎啕大哭了一场。以后他来到当涂护驾墩,盘下孙大春药店,改名张恒春,世代经营,终于使药号成为全国四大名药店之一,其中著名之处就是独家生产后改名十七味填精胶囊的长寿至宝丸。不过,据后人回忆,那位卖壶者王氏曾将秘方偷偷抄写复制了一份,辗转流徙,回到民间,以后又被人献给上层人物。
          人们不禁要问,和珅为何不将这长寿至宝丸的秘方留诸清廷?
          答案是复仇。当嘉庆皇帝公布和珅罪状之时,正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面对皎洁的月光,想起他托人卖壶之事,这位3天后即将成为死鬼的和珅,不由得感慨盈怀,作诗一首:“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诗意是:我和珅活了50岁,跟做梦似的,这回我可真要死了,不过我还会转世回来的,一定能让嘉庆这小子以后的皇帝成为我手中的玩物,诸位可认清楚了,清廷后代的香烟有无,是我和珅复仇的核心。
          你不要说,和珅复仇的目的竟真的达到了。清廷第五代和第六代皇帝嘉庆和道光,凭藉着太医局昔日储存的长寿至宝丸,分别生下了5子9女和9子10女,享年是60和68。到了第七代咸丰帝,由于太医局的长寿至宝丸殆尽,这位慈禧太后的丈夫仅有一子叫载淳,他本人也仅活了31岁。以后每况愈下,被称为同治帝的载淳仅活了19岁,生后没有子女。光绪和宣统皇帝也是同样的结局,以无子嗣而载诸史册。真应了俗话所说:人不亡清廷,天亡清廷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0: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6-26 20:49 编辑

    国药传奇之三:慈禧青睐恒春丸
        恒春丸又叫逍遥丸。可疏肝理气,健脾调经也,为妇女极佳之保健品,曾被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称为“女科圣药”。提及芜湖市张恒春的逍遥丸,不能不说说它与清代慈禧太后和国务大臣李鸿章的扑朔迷离的故事。
      
                                              一.张恒春登陆芜湖城
          清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年,一位青年后生从当涂护驾墩来到了芜湖,开设了一家名叫“张恒春”的药店。这位后生名叫张文金,江苏溧水人。他的祖父张宏泰曾于公元1800年前在安徽凤阳府内开设过张恒春药号。他的父亲张明禄接过衣钵,把张恒春药号迁移到当涂护驾墩。护驾墩是个小镇,地处太平府境首圩——官圩的东北角,是个商贾云集的小陆码头。当张明禄年逾知命之际,这位自年轻时就“百务蝟集,劳瘁过度”的50余岁药商将他的大儿子张文金唤来,要他辍学就商,“助亲理店务”。因为他知道他的大儿子不仅绝顶聪明,而且“谙熟药道,奋志青云”。张文金果然不同凡响,一年后,他就禀告父亲张明禄要把张恒春药号开到芜湖城内,人们不禁要问,张文金为何要去芜湖开设张恒春药号呢?他告诉父亲两点理由,一是芜湖乃襟带一都会,舟车辐輳,商贾云集,万货之情瞬息可知,药业也能赖此得风气之先;二是芜湖城内曾有过一个名叫“正田”的天下第一国药号,正处在衰落之际。衰落之店必有衰落之举,可以收购它的秘方,相机取而代之。于是,他怀揣千两银票,来到了芜湖,把药号设在东门外的金马门。
          金马门紧贴城东门,与县儒学相毗邻,距离当时设在东内街内的清皖南道道台衙门很近。来往的官员与百姓常路过这里,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张文金心想,药号开在这里,不怕没有生意,说不定还会获得国药之秘方。张文金的期望实现了吗?

                                            二.张文金喜购宋版书
          答案是予以肯定的。张文金用500两银子从天下第一国药店的后人和北宋太医局周太医后裔手中喜购了两种宋版的医药书。人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必要说一说天下第一国药店的衰落,其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两点。一是汪家后人在祖上经营中药发达之后纷纷弃商为儒,轻医重官,走上了一条官本位的道路,于是谙熟医道的国药良贾不复延续;二是汪家后裔中有人在道光年间(1821-1850)吸食鸦片。正是一个名叫汪坚的人在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将祖传的一本名叫《和剂局方》的宋版医书以250两白银卖给了张文金。何为《和剂局方》?这是一本作于北宋徽宗大观时即公元1101至1110年期间的中医药书,由北宋皇家太医局编撰,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予以校正,计5卷,收279方,上面有逍遥丸的详细处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金朝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即开封后,此书存世极少。但正田药店的创始人汪一龙却有幸获得,并加以改进,融入了他的独特的制作配方,一时称雄国药界,受到海内外人士的赞誉,夸为“天下第一国药店”。
          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深秋的一天早上,一位面容枯槁但气质依存的中年人到金马门的张恒春药号,声称要找张文金老板讲一件重要的事情。一位姓徐的伙计答道,“张老板现在忙于采购重要药材,一时半会难以回来。”来人冷笑道,“再忙也是空忙,与我晤面,即是真忙。”徐伙计见来人出口不同凡响,连忙问道,“请问客官尊姓,来鄙店有何贵干?好让我通报老板。”来人朗声道,“我是天下第一国药店汪氏后裔汪坚,有一件助张恒春发达的事想和张文金面谈。”徐姓伙计不敢怠慢,连忙招呼后堂伙计出来安顿接待了汪坚,自己抽身出门,骑上匹棕色的骏马,扬鞭奋蹄,向芜湖县清水河方向奔去。张文金在那里采购莲子。
          张文金和徐姓伙计赶回药号时,已是芜湖万家灯火之际。在觥筹交错中,张文金才知道汪坚是一个有着芙蓉癖的瘾君子,来药号的目的是出售一本汪家祖传的北宋版本医药书《和剂局方》。眼光深邃、志存高远的张文金当即用250两白银收购了汪坚的这本书。在这之前,他曾收购过一本南宋绍兴十八年即公元1148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者是宋高宗南渡后的增补本。但他潜心研究的逍遥丸秘方却在这本书上不见踪影。原来是不知何因此丸秘方被人撕去,令张文金大失所望。如今在灯光下,张文金看到新购的书赫然有逍遥丸的详细秘方,不禁大喜过望,连忙向汪坚频频敬酒。
          当蜡烛成灰时,张、汪二人已醉了。张文金在醉梦中的话却是“我得到了良方。”自此以后,张恒春逍遥丸成了驰名省内外的秘方。

                                            三.新道台造访张文金
          清朝时期,芜湖属于太平府。太平府府址在当涂,管当涂、芜湖、繁昌三县。但由于濒临长江、扼守皖南门户,芜湖成为安徽徽宁池太道简称皖南道道台驻地,所辖五府一州,即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和广德直隶州,下辖28个县。道台衙门设在今芜湖东内街原东内街小学内。咸丰二年二月初六即公元1852年3月26日,一个名叫惠征的人担任道台。惠征何许人也?
          他的全名是叶赫那拉惠征,生于公元1805年,满洲镶蓝旗人,属于下五旗。这个监生出身的人曾在国子监读过书,毕业后在吏部做笔贴式,是一个类似于现在秘书的八品小官。几经辗转,惠征官位不断递升,终于在40岁出头之际,担任了归绥道道台,47岁调任皖南道,八品小官一跃而为正四品。他的妻子富察氏,是一个性格内向的满洲女性。惠征夫妇生有两儿两女,长女杏儿,幺女蓉儿,两个儿子分别叫作照祥和桂祥。提起长女杏儿,她被众多史学家误称为兰儿,她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而蓉儿则是光绪皇帝的亲生母亲。
          公元1852年4月的一天,一乘八抬大轿突然驾临张恒春,差役们吆五喝六地说道台大人前来会会张老板。张文金战战兢兢地前来迎接,他不知自己犯了官家哪条忌讳。从轿中出来的惠征笑容可掬,一把拉住张文金的手,说:“后堂说话。”在后堂谈话中,张文金这才知晓,惠征道台要购买一批张恒春的逍遥丸,以医治家眷和长女杏儿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的妇病。张文金问要多少,道台大人伸出2个手指,张文金说,“两盒10颗吗?”惠征摇摇头,并叫下人取来100两白银摆到案头,说:“两百盒,1000颗,请立即打包,我要带回到京城。”人们不禁要问,惠征刚接任皖南道道台,怎么又要回京城呢?
          原来,她的16岁女儿杏儿已在咸丰二年二月初八即公元1852年3月28日被咸丰帝选为秀女。敬事房太监传达口谕,封杏儿为兰贵人,并着令于五月初九即公元1852年6月25日送入宫中。携带全家刚到芜湖不久的惠征如今已成为皇帝老丈人,连忙向安徽巡抚蒋文彬请假暂不接印。在忙活了众多事情之后,他还不忘为富察氏和长女杏儿购买了张恒春的一批逍遥丸。直到送走女儿之后,他才于当年8月赶回芜湖正式接印上任。
          而好色的咸丰帝曾御幸的众多妃嫔肚子里不见消息,只有后来升为玫嫔的徐桂氏曾生下过咸丰的第二个儿子,即皇次子,可惜刚落地就没有了呼吸。凭藉着张恒春的逍遥丸,乳名叫作杏儿的叶赫那拉氏于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未时即公元1856年4月27日下午三时生下了咸丰帝儿子载淳,也是唯一存活的儿子。母以子贵,兰贵人被封为懿妃,不久又进封为懿贵妃。公元1861年,咸丰帝驾崩承德德行宫,载淳继位,号同治,尊封她的母亲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因她常住在故宫西宫的储秀宫,所以又被人称作西太后。惠征家也被上谕宣布:“慈禧皇太后母家著抬升入镶黄旗”,满洲下五旗终于抬升到了上三旗的第一旗。
      
                                          四.李鸿章赋联谢恒春
           清同治三年三月十日即公元1862年4月10日,李鸿章率领淮军占领上海,7月之后被任命为署理江苏巡抚,12月2日被实授,不久又署通商大臣,“从此隆隆直上。”这时他才39岁。当清廷八百里快马赶到李府宣谕圣旨后,一位年事已高的太监将李鸿章拉到堂后,说另有老佛爷西太后的赏物。打开包袱,李鸿章一看不禁傻了眼,原来是一盒盒装帧精美的药物,上标“恒春丸”,产地是芜湖张恒春药号。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生于公元1823年2月4日的李鸿章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抱负极大。相传,一次父亲李文安出联考他,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小鸿章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不但工整,而且气魄极大。21岁时,他参加顺天乡试,考中了第84名举人,24岁即中进士,列二甲13名,并写下“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名句,为世人所传诵。公元1844年,他21岁时即在家人安排下与本埠的周氏联姻。以后又娶了一个小妾莫氏。虽然官场上春风得意,但子嗣很不兴旺,直到公元1861年周氏去世,周、莫两个女人都未给他添丁传宗,其间虽有生育,但不是胎死腹中,即是生下来为死婴。没有办法,李鸿章只好将亡弟李昭庆的大儿子李经方抱过来作为养子,但心中的凄苦难以言表。终于在一次与世交的京官晤面小酌时,李鸿章不禁叹道:“天绝我后矣。”情报很快被深居故宫的慈禧太后知悉。为了促使他尽快平定太平军,西太后在下达实授李鸿章为江苏巡抚懿旨之后,特地派一年老稳妥的太监送来了她父亲当年在张恒春药号购买的逍遥丸。
          公元1863年,李鸿章将安徽太湖的大家闺秀赵小莲娶为正式夫人,民间说“续弦”。赵小莲生于太湖著名的书香门第,祖父赵文楷是嘉庆年间的状元,曾被清廷任命为册封琉球国王的正使,她的父亲是咸丰帝的陪读,满门兄侄都是读书入仕人。赵小莲相貌实在不敢恭维,生就一张柿饼脸,水桶腰,嫁给李鸿章时已是24岁,在乡间算是个铁老姑娘。可就是这个铁老姑娘声言非良仕和将才之辈不嫁。刚死了老婆不久的李鸿章曾特地赶到赵家拜访,躲在后闱里偷看了老李一眼的赵小莲当即说:“我的夫君就是他了,比他小16岁和续弦对我来说都没关系。”
          公元1863年,李鸿章与赵小莲成婚。这之后,李鸿章又从芜湖张恒春购买了一批逍遥丸,敦请赵氏夫人和莫氏如夫人按时按量服用。你还别说,效果真神了。赵氏夫人第二年就生了大女儿李菊耦,她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亲奶奶,之后又生下了次女李经溥。赵氏夫人的儿子李经述也是公元1864年12月24日来到人间的。这位在诗词上有着极高天赋的人虽然为官很不顺利,但存世的《合肥李氏三世遗集》和《澹园日记》却留诸人世。赵氏夫人这一房喜气洋洋,莫氏如夫人也热闹非凡。莫氏吃了逍遥丸后,如同母鸡下蛋般地接连生下儿子李经迈、李经远、李经进,虽然后面两个儿子夭亡,但李经迈自公元1877年出生之后,一直活到1938年。
          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之后,李鸿章升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并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他特地派人给张恒春药号写了一副对联表示感谢,对联上下分别是,“懿旨辄与世情合,天事亦须人力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0: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6-26 20:50 编辑

    国药传奇之四:地黄正宗数芜湖
        清同治十年是丙寅虎年即公元1871年。这年12月的一天,在药材商场上驰骋了近60余年的张明禄,已是一盏油尽的灯。他的3个儿子侍立在一边,分别叫作张文金、张文玉和张文彬。文金身旁有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少年,天额宽广,鼻梁挺直,双眼炯炯有神。他是文金的次子,年仅十二岁,谱名光祖,乳名虎子,以后号敬之。在他声泪俱下的呼唤中,张明禄睁开了无神的双眼。他挥了挥手,让文玉和文彬退出。他要和大儿子和孙子说一说临终前的嘱托。
                                               一. 父子雪夜立钱门

        张文金和虎子从明禄气喘吁吁的口述中,才知道芜湖北郊钱桥处有一位姓钱的老者,是北宋时期太医局太医丞钱乙的后代。他家藏有六味地黄丸的正宗配方。他前几年曾多次携带大批礼物前去拜访,想索取配方,但都吃了闭门羹。张明禄睁大眼睛声嘶力竭地说:“不获取此皇家配方,张恒春难以为张恒春!”说罢,张明禄永远地闭上了他的双眼。
          那一年雪来得早也来得猛。漫天雪花飞舞,顷刻间大地铺上了厚厚的雪被。芜湖北郊的钱桥,靠近一湾湖水边上的茅屋前,立着两个一高一矮的人。高者张文金,矮者张光祖。这位出生于公元1859年的虎子告诉父亲:“父亲,心诚必能感天地泣鬼神。”
          原来这父子俩人在办完丧事后,立即赶赴芜湖去完成明禄的遗愿。来到钱桥,已是夜深人寂、雪花无语之时。钱老汉的家灯火已灭。张文金想敲门造访,被儿子一把拉住,说如此惊动老人,甚为不妥,还是等到天亮再说吧。于是,父子俩人围着湖边疾走,一直到风息雪停之际,又立在钱老汉家的门前。
          鸡叫了,狗吠了,天亮了,打开大门的钱老汉看到两个几乎冻僵的造访者,连忙礼让进屋,问来者有何事?张文金说出了父亲明禄的遗愿。钱老汉沉默了许久,对着虎子说道:“你小小年纪,陪着父亲做此傻事,倘若冻死,不是太可惜吗?”虎子答道,“只要能将六味地黄丸处方传承发扬下去,我张光祖不要说钱门立雪,就是冻死也在所不惜。”
          老者赞许地点了点头,问道:“你所说的钱门立雪,出自何典?”虎子答道:“源自程门立雪,尊师重道也。”老者又问道,“你所说的六味地黄丸可知道出自谁手?又有哪六味?”虎子矫捷异常,连忙答道:“出自于您老先祖,北宋皇家太医丞钱乙。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和丹皮组成。”“如何配制?”虎子诚恳地答道:“这正是我和父亲前来讨教的初衷。”老者站立起来,摸了摸虎子的头,叹道:“有你这样聪明好学的孩子,张恒春可以恒春了。”说罢,他到内屋取出三卷宋版的《小儿药证直诀》和一页古旧配方纸递给了虎子,并噙着泪水说道:“这三卷书是先祖的弟子阎季忠于宋宣和二年(公元1119年)编成的。上卷言证,中卷为病例,下卷为方剂。当今各药号及诊所制作的六味地黄丸很不地道。记住,这药丸的配方量是:熟地黄8钱,山茱萸4钱,山药4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还要记住,地黄以河南怀庆所产为上品,丹皮以古时南陵所属凤凰山和丫山地产的为极品,不用怀庆地黄,难登药丸殿堂;若用南陵丹皮,功效立见眉题。”父子俩连忙叩首跪拜,被老者一把拉起,说道,“我来日无多,还是听我讲讲先祖的往事吧。”

                                           二.城破兄弟两分离
        老者娓娓而谈,道出了他先祖的往事,有自豪,有神往,也有无限的悲伤。
          老者先祖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定居今山东郓城县,曾专攻儿科数十年,被人誉为“儿科之圣”和“幼科鼻祖”。
          公元1079年,47岁的钱乙被皇帝火速召到汴京即开封,出手就连续治好了神宗的皇子仪国公、神宗姐姐家女儿长公主和神宗驸马儿子七太尉3位小朋友的病。神宗帝大喜过望,当即封他为太医丞即皇家太医局副局长,赐紫衣金鱼袋,享受三品待遇。这期间,他化裁古方,创制了新方六味地黄丸,用于皇家孩子们的保健品,太医局的一些资深太医们,先前已因医治皇子仪国公不力,被神宗斥为“庸医”,如今又看到一个草野出身的钱乙,火箭般地升为他们的领导。羞愤和嫉恨,让他们上了一本,告钱乙有违祖法。神宗当即指令王安石主持听证会。告状者责问:“按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崔氏八味丸,钱太医删去了两味,这有违祖法。”王安石示意钱乙回答。钱乙笑了笑说:“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化裁古方减去肉桂和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甚至抽风。这不违祖法而是循古创新。”王安石呵呵大笑:好一个循古创新。钱乙,当今朝廷改革之际,我看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可恤。一场听证会,使钱乙的六味地黄丸在京师名声大噪。
          宋钦宗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离钱乙去世已是13年。他的两个儿子钱平和钱安也在太医局担任太医。这年冬天,金军攻破汴京开封,北宋王朝灭亡。钱乙长子钱平当时在太医局上班,被俘虏北上。次子钱安当时恰好回家取书,闻此巨变,连忙怀揣生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躲藏起来。以后他辗转来到南宋京都临安,仍在太医局工作。
          日月如梭,星转斗移,转眼到了大清王朝。这个王朝就是当年金王朝女真族的后裔。钱乙的后裔们后来都不从医了,虽然如此,却保存了先祖的医学著作和秘方,绝不示人。
          张氏父子听完以后,已是泪流满面。虎子问:“请问钱爷爷,钱先祖钱平那支血脉后裔如今居住在那里?”老者答道,“听说定居北京,他们的六味地黄丸秘方已进入了北京同仁堂。”
                                           三.京师来函邀传人

        乳名虎子的张敬之果然不负钱老汉的期望,十几年后不仅成为谙熟药道的张恒春传人,而且在医疗诊治方面的功夫也十分了得。
          光绪五年即公元1879年,接替李鸿章担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突然派人来到张恒春,点名张恒春第四代传人张敬之到南京会诊他的如夫人的病。刘坤一的小妾产下一子后得病,出汗不止。南京方面众多名医会诊后均医治无效。张敬之邀约巢湖妇科名医杨柳溪同往,在切脉诊治后,开了十全大补汤,敬之建议再加上麻黄根。杨柳溪举起拇指,连声说好。南京的名医们早就不屑于这两位安徽老土搅局了,见他们的处方有文章可做,就向刘坤一禀报:麻黄性味辛,微苦,温性,为发汗之上品。夫人病后出汗不止,再加上麻黄发汗,岂不是火上加油吗?刘坤一听后忙叫管家召来张敬之、杨柳溪询问。张敬之不慌不忙地说出用药的根据:“麻黄是发汗的,但根节是止汗的。我们用的十全大补汤是给病人补虚的,以免虚汗不止。而用的是麻黄根,不是麻黄。这味药的效用在《本草纲目》第十五卷‘草’之曰‘濕草’上五十三种‘麻黄’上,上面载曰:麻黄茎发汗,而根节则止汗,其效如神。请管家转告刘大人查证。”张敬之在刘坤一接见他和杨柳溪时,又取出数盒张恒春所产的“六味地黄丸”,说,“夫人大病初愈,还需服用这个来调理身体。”南京的名医们个个面面相觑。
          清光绪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32岁的虎子受命助三叔张文彬管理张恒春药店。他原先是助二叔张文玉经营药店的,但公元1890年二叔家的一场弥天大祸,让他不得不协助他三叔张文彬。那么二叔张文玉家遭了什么弥天大祸呢?
          原来,张敬之父亲张文金逝世之后,遵照明禄兄终弟及的遗嘱,二叔张文玉自然接替了兄长张文金掌管张恒春店务,但光绪十六年即公元1890年在一次去上海采购药材的过程中,文玉和他的大儿子张光源乘外轮经过南京黄天荡时,突遇横祸袭击,结果轮船沉入江底,父子俩在舱内遇难。这一幕让经办丧事的张敬之悲痛欲绝。办丧事时,他坚持不让人写哀痛的挽联。但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高级幕僚吴汝纶的一封信及其附联却使他改变了主意。
      吴汝纶字挚甫,同治年间进士,安徽桐城人,是个才华冠盖中国的大学问家,在做过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幕僚后,即被清廷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受李鸿章之托,他给张恒春掌门人张文彬和张敬之写了封信。信中有两层意思。一是赋了一幅极具特色的挽联,挽联上下对是:“说什么父子归来,半途中遭此浩劫;莫非是神仙度去,大江里脱了凡胎。”所有来祭奠的人看到此副挽联,无一不称许是大手笔。二是邀张敬之到京师同仁堂去讲析“六味地黄丸”的药理。

                                         四.敬之堂会析药理
        有人会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虽然是北方的皇家正宗保健品,但同仁堂传人乐氏是个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只好请吴汝纶大人以六百里快马递送的方式,将邀请函在两日里递到了张敬之的手中。
          讲析会是在同仁堂内那间豪华的接客厅内举行的。除李鸿章以外,还来了翁同龢。他是咸丰时状元,当今光绪帝的师傅,身兼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于一身的高官,在京师名重一时。正是翁氏和李鸿章促成此次讲析会召开的。因为当时皇家后宫以服用六味地黄丸这个保健品为时尚。老佛爷和光绪帝想知道这其中的药理何在?
          在墙上挂上一幅人体草图之后,伶牙俐齿的张敬之就正式开讲了。
          他说,六味地黄丸各味药都有它的作用,如同打仗一样,六味药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的战略行动。
      中军大将是熟地。它长得黑黑的,大块头。它领军最多,有8钱之多,可以直接进入肾经,及时把粮草、水份等战略补给提供给肾经,以滋阴补血,益肾填精,为身体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原动力。说完,一面小红旗插在了人体图肾经方位。
          仅次于大将熟地的是茱萸肉和山药,分别是4钱,是中军大将熟地的一半。他们是副将。茱萸肉长得红红的,咬上去酸酸的。它占领的位置是肝经。中医说,酸味入肝。茱萸肉领兵4钱,直入肝经,同时还兼入心经。进入这两个部位后,能及时把粮草、营养提供给它们,以保持它们正常运转。另一个副将是山药,它长得白白胖胖的,味道是甘甜的,带兵也是4钱,中医说,甘味入脾入肺。山药进入脾经和肺经,其目的是为这两处及时补给战略物资。说完,他将4面小红旗分别插在人体图的心经、肝经、脾经和肺经上。
          翁同龢这时一边插言:那么其它3味药又起着什么作用呢?张敬之恭敬地说,“大人,不才正要禀报。”
          从张敬之的叙述中,听会者这才知道:前方战报回来,三个主战区都发现了遗留问题。肝经战区部分敌人没有清除,影响了战略物资的投放。这部分敌人称肝火,于是3钱丹皮前去应战。丹皮就是牡丹皮,以南陵古时所属凤凰山和丫山的丹皮为上品。它是一个特种兵,以手段猛、行动快而著称于世,它掩护茱萸肉,清除残存的敌人肝火。
          脾经里发来的战报是还有少量敌人潜伏,原来是水邪.脾经以干燥为最佳境地,倘若有水邪潜伏,则投放的战略物资被浸泡后就会变成一堆烂泥.于是排水手茯苓领兵3钱出阵.茯苓味甘淡,它对脾经地形十分熟悉,是泄水健脾的能手。它领兵3钱,组成一支特种部队,直入脾经将水湿泄去。
          现在剩下的最后告急信是肾经那里发来的。说肾经那里也有水湿,超出了肾承载水湿的负荷。于是,一个能打硬仗的泽泻出现了。泽泻,泽泻,多少水泽都会被泻掉。它领兵3钱,组成突击部队,直入肾经,执行排出多余水份的任务。
          翁、李二人听后,大喜过望,回去后当即奏报西太后和光绪帝,请求恩赐给张敬之一个名义上的官衔。张敬之叩首恳求能否将名义上的官衔赐给他已过世和尚在世的先辈。这个恳求被允许,于是,张文金“诰封朝议大夫”;张明禄“貤赠朝议大夫”;张文玉为“翰林院待诏,貤赠朝议大夫”;张文彬也被封为“五品衔翰林院孔目”。
         张恒春从此以后声望日隆,遐迩驰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药传奇之五:滕徐坐堂张恒春
        滕者,闻名大江南北的芜湖名医滕如松也,祖籍江苏金陵江浦县,出生在芜湖,绰号“滕驼子”。徐者,芜湖名中医,徐少鳌曾祖父徐文田也,祖籍芜湖澛港镇,以精于伤科、外科,倜傥好侠、武艺高强而著称于世。他们都曾坐堂张恒春药号,提及此事,不得不追溯到公元1865年(清同治四年)腊月二十三的那个夜晚。
                                             一.青弋江边识知音
        公元1865年腊月二十三的那天夜晚,张恒春药号的第三代传人张文金因忙于建造在状元坊口的张恒春新药店而临时寄居在这所大宅院内。张恒春国药号自公元1851年(清咸丰元年)进入“江南巨埠”芜湖城之后,生意兴隆,随着药号规模不断扩大,店址也不断迁移,先金马门,次西门口,再上长街曹家巷口,最后落脚到繁华的中长街状元坊口。新药店自公元1864年开始建造,全部是两层建筑,由两组三间两厢七进六庭院组成。它前临十里长街,后至弋江边的沿河街,并有石阶码头延伸入江边。前店门面,是坐南朝北城埠式的高墙,东面正中为店大门,铁包双扉青镶大门,门楼飞檐翘角,栋梁雕花贴金,门楼内有三个金字的“张恒春”贴墙招牌,为芜湖前清举人书法大家盛竹峰撰书,两扇大门上也有他的红堂黑底的“张恒春老号”五个大字。
          新国药店定于1867年初正式开张,作为主政的张文金不得不在新店址中日夜督工和打理,有好几个夜晚,睡在新药号后院床上的他,都听到远处的青弋江边上,隐隐地传来幽幽的箫声。这箫声似有似无,似吟似诉,似怨似泣,仿佛缕缕幽魂在飘荡,又好像天外的梵音在吹箫人唇舌边倾吐。
          曾就读私塾多年,颇有乐艺造诣的张文金睡不住了,他起来后推开后门径直地向江边走去,只看到张恒春的石阶码头上坐着那位吹箫人。吹箫人虽面目清秀、五官端正,但形容枯槁、衣衫褴褛。张文金问他吹的可否是古曲《平沙落雁》?吹箫人抬起头,惊奇地望着张文金,并将箫管递给了他,示意他续音。张文金稳稳地接过那根箫管,熟练地操将起来。于是,一缕轻柔而优雅的箫声如薄雾一样在江面上弥漫开来。吹箫人连声称赞文金的箫吹得好,张文金谦逊地摇了摇头说,你吹的是断肠箫声。这断肠箫声令人销魂,不是心中有极大的寂寞和痛苦的人是难以吐诉出这天籁之音的。接着他轻声询问吹箫人可有难言之隐。吹箫人不禁眼红了,紧紧握住张文金的手,潸然泪下,称他为知音。于是,他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向知音娓娓道出,原来他叫滕茂公,本是金陵江浦县人,自幼吹拉弹唱样样俱会,后被太平天国强掳到天京府邸乐队担任乐师。太平军失败以后,为逃避清廷追捕,四处流亡。祖籍江苏溧水的张文金不禁对同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他坚持认为乐师以技艺谋生糊口不应获罪,并征求滕茂公的意见:可否到张恒春国药号担任管事,以辅助他主持张恒春新店竣工开业的事宜。滕茂公应允下来,从此隐姓埋名地在江城的张恒春羁留下来。

                                       二.张滕创制咳喘丹
        滕茂公定居张恒春药号以后,在乡邻撮合下,娶了个本地女子为妻,或许常年服用恒制皇家秘方“长寿至宝丸”吧,他的妻子竟一连生下五个儿子,个个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其中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生下的滕如松,排行老四,天赋尤为突出,自幼读书过目即能成诵。凭滕氏子弟的才华,他们本当都能走上科举入仕的道路的,但滕茂公的待罪之身成为儿子们科举道路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清朝政府的科举制度有条硬性规定,即要填写家庭出身,并要多名绅董联名保荐方允参考。不得已,滕茂公让其他四个儿子从事实业,独独让最聪明的老四滕如松学医,他引用一句古训告诫爱子,“能读大书的人,非为良臣,即为良医。”
          公元1884年(清光绪十年),14岁的滕如松被其父送到江北和县仁寿堂当学徒,在这里,他刻苦攻读张恒春老板送给他的一本药学典籍《丸散膏丹全集》。据张氏家谱记载,这是一本张恒春创号初期的药学手抄本。在阅读书籍的同时,滕如松还钻研各类药性药理,又留心诸名家对症下药的大量处方药味,因此很快掌握了众多疾病的医疗方法,17岁即晋升为仁寿堂掌事,开始坐堂行医。一次,一位中年人早上起床喉头肿痛并发热,粒米难下,来到仁寿堂求医,滕如松询问观察病情后,根据治标又治本的原理,开了一副秘方,病人服用后,第二天就退热消肿,化险为夷。后来,他又治愈了众多伤寒顽症的患者。滕如松手到病除的事在仁寿堂立即传开,在江北江南名声大震。
          早在滕如松四五岁时,张文金就对滕茂公说:孺子应让其学医,将来必成大器,可到张恒春来坐堂。然而张文金未看到滕如松前来张恒春坐堂,就在公元1877年(清光绪三年)病殁。接替他并总揽事务的是二弟张文玉。文玉一向处事精细谨慎,善于贸易且能甄别药材,家谱中称他为“能察货价之虚盈,度物情之消长,故货辄赢。”这期间,张文玉正在秘密研制一个专治急性哮喘和慢性咳喘病的处方,他听到滕如松事迹后,就要滕茂公即刻传唤他的儿子前来参与,并兼任张恒春坐堂医生。没多久,咳喘丹就试制成功,它是由法半夏、沉香、红花、肉桂、砂仁等十几味名贵中药配制而成,具有扶正祛邪、强身壮体、镇咳化痰、纳气平喘等奇效,成为全国四大国药店中的张恒春的传统独家方剂,它的制作方法尤为精妙,先将新鲜的半夏药材用甘草石灰液浸泡后干燥,称“法半夏”;其他药材按各自药性炮制;各类半制品炮制完毕后即放入铜制的大锅中熬煎,一直熬煎成锅巴状。以后又改进为丹。熬煎者的选择也很奇特,必须经未婚处男的店徒之手,在五更时分制作。故店内戏称为“三更灯火五更鸡”。
          滕如松在坐堂张恒春国药号时,医术不凡,一次,一位张家亲属的孩子生痧花,花收后皮肤发紫,这是痧毒已进毒性大发的危险征兆。当奄奄一息的孩子送到滕如松面前时,只见他不动声色地从一个别称“大铁牛”的铁锅中舀来汤汁给娃娃喂下,并叮嘱家长让孩子多吃些桔子,同时喂一些鲜藕汁,以后孩子就不会咳喘,这在医术上叫“收汤浇花”。不多日,孩子就活蹦乱跳起来,张家人对这位坐堂医生从此更是刮目相看。
          公元1930年,滕如松在新市街买下一幢豪宅,正式在芜湖老城区挂牌行医,牌匾和处方笺名均称为“金陵儒医滕如松”,晚年,他定居双桐巷1号;20世纪40年代,被誉为芜湖名中医“四老”之一,并在80岁高龄之际向国家捐献100万元和400枚银币,1955年逝世,享年八十五岁。他的儿子滕脉华,人称“小驼子”,为芜湖中药界的“四少”之一,医术相当精湛,是芜湖一院的医生,公元1958年在被打成右派后不幸逝世。

                                             三.徐氏坐堂张恒春
        就在张文金弋江边上结识滕茂公之际,作为乐师的滕氏还诚恳地向他推荐了徐文田。
          徐文田何许人也?原来徐文田青年时代就从福建省浦城来到芜湖澛港镇行医,他在伤外科方面有独到之处,名声显赫。一次,一个叫花子瘫在路旁,痛苦地呻吟,原来他颈部的“对口”处已经发青,如果用针挑只怕瘀血一时难以除尽,敷药也难以立竿见影。徐文田不愧为高手,他看见路旁的水田中有众多的蚂蟥在游动,就立刻从水田中抓来五只蚂蟥放到乞丐的颈部。围观的人都看到这一幕:五只蚂蟥的身子越来越粗壮起来,而乞丐颈部的瘀血也基本排光。半天以后,叫花子就像一个新人似地站立起来,行走如常。还有一次,一位无名高热的病人,已神志昏迷,多方求医找不出病因,送到徐文田处。他观察了一会,说患者左腿上侧有脓疮,徐氏学徒急忙用刀划开患者的左腿上侧,当即看到患者腿上脓液如喷泉一般地射出。当天下午病人即退烧,恢复神志,一周后痊愈,于是澛港人都称他为“神医”。
          徐文田与其他不问时政和畏官如畏虎的医生不同,他正义感和参与感颇强。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1月,芜湖县县太爷家的儿子来到澛港镇,说是清查逆党奸细,在正门口遇见一位年轻貌美的村姑。这位纨绔子弟顿时萌发淫心,故意借全方位搜身为由加以调戏。徐文田路过,瞅见光天白日之下竟有如此恶行,当即痛斥其非。公子率众衙役持刀扑了上来,徐文田边骂边退。待县官公子逼近,他手持一弹弓予以自卫,“嗖”地一声击中了公子的右眼。从此,徐文田成了官府缉拿的对象,迫不得已,他投身到太平军中。在太平军军营里,他依旧操弄旧术治愈了颇多受伤的太平军将士,由此被誉为“红郎中”。天国失败之后,他也陷入四处逃亡的境遇。与滕茂公相识后,他们同病相怜,相濡以沫。
          张文金听说此事后,当即表态徐公义气冲天,我张恒春开店宗旨就是“义字当头”,义义相连。他当即请滕茂公转告徐文田前来张恒春做坐堂医生。于是,徐文田来到了张恒春药号。为报答文金的知遇之恩,徐文田献上了祖上所留传的“雪酒”秘方。他的儿子徐云山、孙子徐吉鳌、重孙徐少鳌都能继承家业,以中医外科圣手闻名大江南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0: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药传奇之六:雪酒宝岛显神威
    公元1884年(清光绪十年)7月14日夜,上海一带,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一个身着青衣小帽的中年人,冒着风雨上了一只小舢板,七弯八绕登上一艘升火待发的军舰后,即喝令全速驰往台湾。途中,他回首问了身边的一位儒医模样的随从,雪酒带了多少?儒医答道:二百坛;中年人点了点头,笑着说:好。人们不禁要问,这位中年人是谁?随从又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带上芜湖的雪酒去台湾呢?
    一.李经方邀友小住新城
      这位中年人正是年满四十八岁的安徽肥西人刘铭传。公元1884年6月26日,清廷特诏他“著赏加巡抚衔督办台湾事务”,命他前往台湾,抵御法国侵略者的侵犯。这期间,为了越南问题,中法两国进行紧张的外事交涉,甚至军事磨擦。法国扬言,清政府如果不答应他们五点条件,就将派出海军中将孤拔和少将利士比组成的远东舰队开进南中国海,攻占中国南部的福州和台湾。诚如俗话所说,“家贫出孝子,国难思忠臣。”清政府此时想到了赋闲在家的刘铭传,命他即刻奔赴台湾做好防卫事宜。而在诏书下达之前,刘铭传正受好友李经方之邀,在芜湖小住,这一住就是五个月。
      李经方这位公元1855年的生人,字伯行,号端甫,是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长子,过继给李鸿章作为长子后,42岁的李氏之妻妾竟连续添了两个儿子经述和经迈,所以很得李鸿章的喜爱。
      刘铭传与李经方十分友好,他对经方“始终敬礼之”。其原因就在于行伍出身的刘铭传十分尊重好学的人。一次,刘氏在南京到李府去拜访。从欧洲游历归国后的李经方正在家温习功课,准备参加金陵秋试。刘铭传见门里无人,就直接穿堂入室进了书房,只见经方正专心致志地读书,竟没有发现有人进来。刘氏远远看去,见主人嘴角一团乌黑,走近一瞧,原来书桌上放着一盘粽子,一匙砂糖和一方墨盂。李经方目不离书,手取粽子“蘸糖食之,误蘸于盂,墨汁淋漓于口角。”此情此景,令刘氏十分感动。事后,他曾多次对人说:“于此足征其好学”,从此他就和李经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1876年(清光绪二年),芜湖辟为通商口岸,6年后,镇江七浩口的米市又迁到芜湖。颇有经济头脑的李经方由于没有承袭到李鸿章的侯爵封号,也始终没有考中进士,就决定率李府的一干人马到芜湖来大展宏图。
      李经方等人从投资房地产着手,先后设立了漱兰堂、蔼吉堂、志勤堂、固本堂、通德堂等,开发了芜湖大片地区。昔日的芜湖经他大兴土木和集中整治,旧貌变新颜,宛若一座新城。他本人亦建立起李府,人称钦差府或相府;更在烟雨墩上建立起豪华的公馆。公元1883年秋,他致信给刘铭传,邀他到芜湖游玩。
      赋闲在家的刘铭传来了,而且一住就是5个月,生性豪饮然患有严重风湿症的他在芜湖免不了要经常参加李经方等人为他举行的宴会。此时,与张恒春关系甚密的李经方就向他推荐了芜湖的“雪酒”,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二.刘铭传钟情芜湖雪酒
      其实身经百战的刘铭传,虽功高封爵一等男,但还在年青时就病魔缠身,正如他在诗书中所说的“年当半甲子,壮志渐消磨”、“病里心烦躁,思安厌客来。身闲由仆懒,风紧怕窗开。日睡眠三觉,朝衔药一杯。”他患的病其中就有风湿症,一到阴雨天,浑身疼痛不已。到芜湖来游历,刘铭传兴致颇高,不料江南连绵阴雨天,他的风湿病突然复发起来。李经方连忙备轿,请来张恒春药号老板张文玉。
      在搭脉诊断之后,张文玉就劝说刘铭传不妨饮用自家药号酿制的道地雪酒,并向他介绍了雪酒的来历和功效。
      原来雪酒就产于芜湖澛港镇,清朝做过礼部和户部尚书的芜湖人黄钺在他的《于湖竹枝词》里就有一首道:“吴姬水调改新腔,西舫车船月满窗;我昨维舟澛港驿,但酤雪酒酹寒江。”词后注释说:“雪酒,澛港酒名,盖取雪水合酿,故名。”澛港雪酒是一种保健药酒,为徐文田祖上秘方酿制。徐氏定居芜湖澛港镇,世代均为闻名大江南北的中医外科圣手。
      在张文玉的介绍下,刘铭传知道了雪酒分为两种:一是由虎胫骨、当归、鳖甲、枸杞子、山茱萸、山药等20余味名贵药材浸制,专治风寒湿症;另外一种由生地、杜仲、柴胡、青蒿、丹皮等10余味野生药材泡制,可预防和治愈瘴疠之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秘方对雪水要求甚严,以上年腊月里的稻草垛或草屋棚顶上纯净的雪为最佳。采撷之后藏入浙江宜兴紫砂罐里密封入三尺深窖中,来年与上等白酒和药材饮片泡制3个月后方能启封饮用。
      不一会儿,年近花甲的张恒春坐堂医生徐文田赶来,手捧一坛雪酒,请刘铭传大帅饮尝。刘铭传饮用之后,感到酒质柔和、药味适中、醇厚浓郁、余香弥久。3天后,他浑身的疼痛消失殆尽,精神也倍感清爽,连声称道:芜湖雪酒确是好酒,可为我备上十坛。银两,我会如数付上。张文金和徐文田说,“大帅声名显赫,劳苦功高,这些酒就权当张恒春的微薄奉献吧。”一旁的李经方,连忙阻止了刘铭传一再坚持付款的举动。据张氏后人追忆,事后,李经方曾向张恒春药号掌柜张文玉和坐堂医生徐文田赠送了白雪卿“墨竹”一幅、郑板桥“风竹”和“雄鸡独立”各一幅、米南宫对联一幅,算是对张恒春义赠雪酒的一种回馈吧。
      接到清廷诏旨授命之后,已离开芜湖逗留杭州的刘铭传又特派差人赶赴芜湖,先付上白银100锭,要张恒春赶紧准备用于预防和治愈瘴疠之气的雪酒2000斤,火速送往上海。张文玉虽不知其因,但不敢怠慢,连忙叫徐文田亲自押送雪酒前往沪上。原来深谋远虑、处事缜密的刘铭传深知宝岛台湾这个地方的夏季正是瘴疠之气盛行的时候,他要为即将到来的抵御法国侵略者做好细节上的准备,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三.台湾岛雪酒大显神威
      公元1884年8月3日,法国远东舰队果然向台湾基隆港发动了进攻,不久,由马丁中校和达拉克上尉率领陆战队500余人在炮舰的强大掩护下,由基隆东部的二沙湾登陆,占领了东侧高地,也就是今天台湾人称呼的“无线电山”。几天后又挺进到基隆街,叫嚣:占领基隆港,活捉刘铭传。
      此时的台湾正是盛夏时节,遍地阴霾弥漫,暑气炙人,不少官兵都染上瘴疠之气,防守能力大为减弱,颓势俨然形成。
      撤退到山后的刘铭传在营帐内阴沉着脸,紧锁着眉头。部队和亲兵们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任何的声音。部将章高元、邓长安等激动得“眦尽裂”,他们瞪大眼睛吼道:爵帅,我们跟您也有十多年了,“公今困绝域,我等义不生还,唯公命之!”
      刘铭传当即站立起来,下了两道命令,一是叫徐文田开了100坛芜湖雪酒,喝令500名将士当着他的面饮下;二是授以“诱之陆战、两面夹攻”的计策,郑重地告诉他们“两军相遇,勇者胜。”喝过芜湖雪酒的苏得胜、章高元率百余名敢死队从东面突袭法军马丁中校的陆战队,邓长安则率亲兵小队60余人从西面突击;曹志忠见援军未到,按照事先约定,亲督王三星等200余人从山地杀下来。这时,法军的远程炮火已无法施展淫威,失去了火力优势。而清军同仇敌忾,短兵夹击,正是施展威武的好时机。他们夺获洋枪数十杆,帐房十余架,军旗两面,斩首一级,伤毙法军百余人,残敌纷纷逃到军舰上。
      就在台湾军民沉浸在基隆初战大捷喜悦之际,刘铭传突然作出惊人的决定:大军从基隆撤退,援助沪尾,固守台北府城。
      沪尾者,今台湾淡水镇也。果如刘铭传所料,公元1884年10月8号,法军八艘战舰沿着沪尾沿线一字排开对清军岸上布置的炮台开始狂轰乱炸。在轰炸过以后,军舰开始散开了。岸上的守军断定,这是法国军队开始登陆的一个先兆。于是他们就按照刘铭传事先所授予的“诱之陆战,四面聚歼”这么一个战略战术,开始沉着准备。
           此时山上正埋伏了一支奇兵,何奇之有呢?但见他们个个披头散发,赤身露体,仰卧在草丛中。嘴里嚼着槟榔,红色的汁液把整个脸和颊部全部染红了。这些人是谁呢?原来他们是台湾的梨园子弟张李成所招募来的土勇。张李成名叫张达斌,小名阿火,是台湾非常有名气的梨园首领之一。
      原来,为抵抗法国的侵略,刘铭传命令台湾各地组织土勇、团练,沪尾的一个叫做李彤恩的官员奉令开始招募土勇。阿火就来到了李彤恩面前,说:“李大人,我不唱戏了。我要应选来参加土勇”;彤恩说:“阿火,你在搞什么鬼?你是唱戏的,你还会打仗啊?”他说:“李大人,我生在台湾,长在台湾,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不想改变我自己身上的服装和服饰,成为法国的亡国奴,因此我要参选。李大人,我再告诉你,我的戏迷很多,在后山里面就有成千上万。我一号召,他们就会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就能胜,而且他们个个都是能射善猎的神枪手。”刘铭传听闻后,不禁为之动容,先是眼圈红了,接着流下泪来;他吩咐身边的徐文田,将剩下的100坛雪酒转送给这支由高山族居民组成的部队。   
      果然,舰上的法军见沪尾岸上烟尘蔽天,寂然无声,副司令利士比和雷诺堡号的舰长波林奴,就率领一千多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开始从今日的台北淡水浴场这一带开始登陆了。一路杏花村,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但登到假港和油车口附近的时候。忽然,孙开华和李定明、章高元、刘朝祜所率领的清军从两面杀出。法国军队凭着自己优良的武器,进行猛烈反攻;双方相持了将近两个钟头,就在双方处于一种胶着状态的时候,法军队伍里突然发出鬼哭狼嚎的声音,接着,他们就没命地向山下奔逃出来,而且向着海边逃去。
            当时,刘铭传用千里镜在高处测望,一边的幕僚和部将也在测望,有的幕僚和部将就对刘帅说“刘帅,这些法国人遇到鬼了?”刘铭传笑着说:“不,他们不是遇到了鬼,他们遇到的是天神。”那么,这个天神又是谁呢?
         原来,这些饮过雪酒的“天神”部队,就是高山族的土勇。只见他们赤身仰卧在草丛中,用右脚作为一个支撑架,架起枪,再将左脚翘起来,用脚趾扣动枪支,于是,250支枪一起连发,这叫做“屋漏偏遇连天雨,行船正逢顶头风”。活该法军遇到了这群“天神”土勇。250支枪齐发,那么多神枪手,那么奇特的一种射击方式使法国军队不知道子弹从何而来,一下子倒了一大片。更让法军惧怕的是,250支枪一起射出之后,另外250人从山上冲了下来,他们个个披头散发,人人赤身露体,酒气冲天。傲慢的法军,平生未遇到过如此阵势,溃败下来。这一战,从上午九点打到下午一点,双方阵亡情况是什么样呢?第一,法国维伯号军舰受到严重的损伤,法国的25名官兵被清军斩首,有300余人在这一次战斗中阵亡了。另外还有七八十个人在溃逃时因抢不上舢板到那个军舰上去,结果人踩人,溺水而亡。同时法国军舰看到自己军队溃逃,想掩护他们,就乱放大炮,结果把自己家的一艘船给击沉了,而且遗留下格林炮一门。
       这就是台湾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著名战役“沪尾大捷”,刘铭传的“诱之陆战,聚而歼之”的战略战术得到了灵活而又巧妙的实战运用,而“芜湖雪酒”可以说是给予高山族土勇取得抗法胜利的一剂良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药传奇之七:血染秘方咳喘丹
    公元1890年(光绪十六年)11月的一天,一个撼人心魄的噩耗传到国药号,张恒春的当家人张文玉和他的儿子张光源所乘的日清公司轮船在南京附近的黄天荡失事,父子双双溺亡。顿时,药号上下哭声震天,有心人在悲泣之余感到张文玉父子的死亡有些蹊跷。蹊跷之源,就在于秘方咳喘丹。
    一.药号门楼吊女尸
      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新秘方咳喘丹开始在张恒春国药店内上架售卖。芜湖地方上一些有着咳喘之症的达官贵人,按疗程服用之后,深感疗效显著,名声由此传开,大江南北前来购药的人络绎不绝。一段时间,药店门前竟排起了长龙,成为芜湖中药界的一道奇观。
      这天早上,店门刚开,一个名叫赵小根的人领着一位衣冠楚楚、唇上留着两撇胡须的先生进来。他们来干什么呢?
      原来,赵小根引来的是日本正丸药业株式会社的经理清水一郎先生。在药号后堂的会客厅里一番寒暄过后,清水一郎从随身的包里捧出一扎沉甸甸的物件,摆在文玉面前,说这里有一百根金条。原来他想收购张恒春的咳喘丹秘方,当即遭到文玉的婉言谢绝。张文玉说:张恒春祖上从来没有卖秘方的先例,我不能坏了祖上的规矩。于是,清水一郎和赵小根悻悻地走了。
      赵小根何许人也?他是张文玉家多年的保姆赵王氏的儿子。赵王氏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经人介绍,同情这两个孤儿寡母遭遇的张文玉,早在公元1878年就将寡妇赵王氏收留了下来,充当自己家的保姆。赵王氏生得小巧玲珑,为人老实,做事勤快,但性格非常懦弱;所抚育的儿子赵小根,由于她的溺爱,染上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不仅嗜好赌钱,抽吸鸦片,而且还时不时地进出娼门。母亲每月的保姆费,总是被他逼干,甚至连张文玉夫妇赏赐给赵王氏的金银玉器,都被他偷偷拿到市面上典当变现,挥霍一空。赵王氏因极爱面子,对儿子的恶习从来不与外人谈及,所以张氏家人毫不知悉。
      这次赵小根是因为清水给了他10块大洋,并允诺事成之后再赏他一百块大洋的馈金,就屁颠屁颠地领着清水一郎前来药号收买秘方。谁知事与愿违,清水和赵小根讨了个没趣。
      在回来的路上,清水用言语不停地敲打着赵小根,说:这么不给面子,难道你赵小根这个堂堂男子汉就如此心甘,不给他张家一个下马威吗?赵小根由此心生怨恨,恼羞成怒起来。
      当天夜晚,芜湖城寒风凛冽,雨雪连绵。酒后的赵小根偷偷溜进了母亲赵王氏的房间,用一根布带勒死了自己的母亲。趁着黑夜,他把赵王氏的尸体吊在了张恒春的六尺门楼上。
      第二天一早,此消息传遍全城,引来无数围观之人;赵小根也前往县衙门哭天喊地,击鼓叫冤,说张恒春逼死了他的母亲,并引来众衙役赶到药号。此时,张文玉和张光源父子二人也惊呆了,他们自感平日里对赵王氏不薄,为什么她竟要在药号门前上吊自杀,陷张家于不义呢?
      担任官衙法定检验的吏役,被老百姓称为“团头”的仵作朱山,在现场一番查验之后提出:勒死和缢死区分的关键看“缢沟”。上吊的死者缢沟的特征是“脑后分八字,索子不交”,而被勒死者则是“索子相交”;亡者赵王氏的“缢沟呈索子相交状”,分明系被他人勒死。他还提笔在一张纸上写到“六尺门楼一女焉能上吊;连阴三日绣鞋何得无泥?”他断定被勒死的赵王氏的尸体是有人故意移到张恒春门楼上的。围观的老百姓,包括张家人这才恍然大悟。此刻,一旁的赵小根面色如土,汗似雨下,连忙拔腿逃跑,当即被众差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事后经审讯,凶手就是这个大逆不道的赵小根,他犯下了弑母的滔天大罪,而犯罪的缘由竟起于秘方“恒制咳喘丹”。
    二.妙取秘方咳喘丹
      公元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正月末,芜湖城依然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店主张文玉在发放了奖金之后,告诉诸位管事店员,中饭后将在药号大厅安排一场杂技魔术演出以慰劳同仁们一年的辛劳。此后,张文玉就回到了自己家的书房,从保险箱里取出张恒春昔日一系列抄在纸上的祖传秘方放在桌上,这是张文玉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和癖好。他总喜欢在午饭前夕取出自家的秘方揣摩一番。正是这点癖好使他差点丢掉了恒制咳喘丹这一奇药处方。人们不禁要问,真有其事吗?
      答案是予以肯定的。这天,就在张文玉揣摩自家秘方之际,突然,张文玉一位昔日的好友也是同行的名叫黄仁之的人前来拜访。张文玉连忙把秘方堆积起来推到桌边,然后起身接待。他吩咐佣人沏上一壶上好的龙井茶,招待友人。黄仁之刚呡完一口茶之后,文玉家门口传来一片喧哗之声。张文玉顾不了和友人寒暄,即请仁之老友稍等片刻,然后径直向门口走去,以寻个究竟。他拨开自家大门的望风眼,就看见几个日本浪人正在酗酒闹事。于是,张文玉气呼呼地关上门眼,回到书房,他这才发现放在最上方的咳喘丹秘方不见了踪影。他随即装着不经意的样子用手翻了翻这沓秘方,发现独独少了咳喘丹。
      张文玉不愧是个“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人,他当时没有声张,在黄仁之告辞之时,文玉力挽老友共进午餐,并邀他观看下午的杂技魔术表演,黄仁之大笑应允之。
      演出按时开始了,那精彩的杂技节目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接着,魔术表演开始了,当身着熠熠闪光服装的魔术师徐庶亭出场时,诸位观众都将目光聚焦到他手中用紫黑色绸布遮盖的盘子上。
      有人会问,徐庶亭何许人也?他是江苏溧水徐木村人。徐家与张家世代联姻,他本人也算是张文玉的晚辈了。
      这时,只见徐庶亭轻轻地用手揭开紫黑色的绸布,观众们发现盘子里摆放着两瓶咳喘丹和两张黄纸抄写的秘方。徐庶亭将咳喘丹和秘方依次摆放在桌子上,用紫黑色绸布罩起来。随即从身边拿出一把巨大弓箭,微笑着对观众说,只要他射出一箭,就能让咳喘丹的秘方和瓶装的咳喘丹飞到哪里找到哪里。
      庶亭之言使众多观众都面露疑色,而善于揣摩观众心理的他又高声说道:如果大家不信,请看……,话音未落,徐庶亭便举起弓箭向盘子“啪”地一声射去。揭开紫黑色绸布之后,人们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瓶咳喘丹和一张秘方,而正当观众惊诧不已之际,徐庶亭大步从台上走了下来,径直地来到了观众席的第一排张文玉和黄仁之的坐处,面带微笑地从张文玉袖中取出咳喘丹,而对黄仁之说,刚才被我一箭射飞了的咳喘丹秘方现在就在你的帽子里。于是,所有观众鸦雀无声,都把目光投向了黄仁之,只见徐庶亭揭下黄仁之的帽子,咳喘丹秘方显露出来。全场沸腾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台下第一排的主人张文玉这才轻吁了一口气,原来不失朋友之道的妙取之策终于成功了,秘方失而复得。
    三.父子惨死黄天荡
      黄天荡位于长江之滨,在今南京栖霞山附近,是当年韩世忠和梁红玉抵御金军的战场。公元1890年11月,这里发生了一次对张恒春影响深远的事件。主政张恒春药号的张文玉和张光源在此遭遇沉船之祸,父子二人落入茫茫大江之中,捞上来是父子死死相拥之状。为此,张恒春的后人不得不用温蒸法将父子二人分开,分别安葬,此情此景让张恒春的人痛哭流涕,哀声遍野。
      有心人曾问过张文玉父子死于何因?答案是秘方咳喘丹是他们的主要死因之一。原来深知张文玉癖好的黄仁之在日本人清水一郎以“酬金五千块大洋”的重金收买下不顾昔日的友谊和同行的行规,决意冒险试之,未想到在初试成功之后竟演绎出“煮熟的鸭子又飞走了”的活剧。在听到黄仁之的报告后,清水一郎说:张文玉不能再活下去了,得不到秘方,我就灭了他这个人。
      张恒春药号,于是迎来了一场灾难性的雷雨风暴。
      朗朗乾坤,杲杲晴日,日清号何以沉船呢?原来在获悉张文玉按惯例11月中下旬要携带爱子乘坐日本人经营的“日清号轮船”前往上海做药材贸易的消息后,由清水一郎一手策划的天大阴谋正在秘密进行中。他首先通过文玉的所谓同行好友的黄仁之之口,了解到张家老板文玉向来节俭,乘船也只会选择票价便宜的船底通舱处。于是他们就预先在船底隐蔽处埋放了炸药,待轮船行经南京黄天荡的时候,有人点燃炸药实施爆炸,船舱一时混乱极了。事后,经附近渔民的救援,船上的125余人只救出上等舱的73人,船底通舱的包括张文玉和光源父子的52人,或沉入江中失踪,或溺水死亡。
      噩耗传到张恒春国药店内,无人不悲痛惋惜,有心人更感到其中有蹊跷。张文金父子葬礼之时,黄仁之携带他的独子也来了,当他们看到挽联中所写的“说什么父子归来,半途中遭此浩劫;莫非是神仙度去,大江里脱了凡胎”之后,竟然一下子全部瘫倒在地,口流垂涎,不知何因,老百姓们都说他们可能中邪了。这真是应了俗话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0: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药传奇之八:驿矶山前现义冢
    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夏,芜湖一带狂风大作,淫雨不止。很快湖沟溢满,江河暴涨,终于在7月24日,江城四周的麻凤、大官、万春、林都诸圩一起溃破,洪水汹涌咆哮,淹没了村庄和城镇,芜湖城郊地区成为一片汪洋。众多的灾民扶老携幼,一起涌向了芜湖这座小城。
    一.赫怀仁造访文彬
    这期间,芜湖街上有两家人最忙,用当时老百姓的话来说:“大灾之年谁最忙?除了恒春便是洋。”老百姓所说的“洋”是指洋人赫怀仁。这位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牧师兼医士的人,早在公元1883年即米市由镇江七浩口正式迁到芜湖之后就来到了这座江南秀丽的小城。在城内外考察一番之后,赫怀仁选中并购下驿矶山一块地皮,以便作为即将开办的芜湖医院院址。驿矶山现名弋矶山,兀立于大江之滨,高约30多米,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芜湖县志》说它“在县西北七里许,临大江,南宋特设驿馆、立市肆于此,故名。”看来这里曾是交通要塞之地,官府设立过招待所,是舳舻往返、车马萧萧、杨柳依依、客官挥手送别的地方。
      精明的赫怀仁当即请县衙在此处立了一块“美以美会医院界”的界碑。此界碑于公元2002年9月28日被发掘出土,如今仍立于弋矶山医院门诊部前。
      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赫怀仁就在驿矶山西南角一间破庙里安下身来,挂起芜湖医院“施诊所”的牌子,设立了6张病床。两年后建起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床位增至45张,专收男、女病人,并免费或少费替贫民看病,所以县志如实说道:“贫人颇称便利。”芜湖医院可以说是安徽省最早的西医院。当年的《芜湖县志》编著者将它楼房建成之际作为正式开办的时间,故有“驿矶山医院,美以美教会创办于光绪十六年”之说。光绪十六年是公元1890年,比赫怀仁挂牌行医的时间晚了两年。
      这年大水破圩后,面对饿殍遍城的灾情,赫怀仁医士从国内外募来一笔不菲的钱款,慷慨捐资,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救济灾民,“全活无算”,得到江城上下的普遍尊敬。
      而“笃信佛法、乐善好施”的张文彬也没闲着。这位在二哥文玉惨死之后主持店务的张恒春老板,当即叫店员们在药号附近开设了一个大粥场,一日三餐供应饥肠辘辘的灾民。天热难当之际,他还吩咐手下用甘草、香薷、乌梅、黄芪等多种中草药熬上防暑降温的药汤免费供百姓饮尝。更有一桩值得称道的事是,张文彬叫药号每天以10两纹银为限,向前来店门口的灾民每人发放3枚铜板,以便灾民购置小物之需。这一发放,时间就是整整一个月。在洪水退却之后,张文彬又花了六千两白银买下大批桩木捐给城郊,用于修建圩堤,抵御洪水。
      公元1902年6月23日上午,一乘小轿径直地在张恒春药店门前停下,走下来一个凹眼高鼻、面容清癯的青年洋人,翻译告知主持张恒春店务的张文彬和张敬之说,他就是驿矶山的芜湖医院的院长赫怀仁,特为一桩急迫之事前来造访。人们不禁要问,赫怀仁为何造访张恒春?

    二.赫张共商建义冢
    原来洪水过后的第二年夏天,一场瘟疫在江城蔓延开来。这场瘟疫用《芜湖县志》的话来说:“瘟疫大行,患者吐泻,肌肉立消,俗称鬼偷肉,亦名瘪螺痧。”瘪螺痧就是今日霍乱的俗称,因吐泻交作,耗液伤血,高度脱水致使手指螺纹下陷而得名。
      行善近一年的赫怀仁见芜湖患者成片,曾尝试用西药诊治,但效果不太明显,结果是城内城外,遍地尸体横陈,他心中焦虑极了。这时,范罗山头的英国驻芜领事馆马丁领事召见了赫怀仁,告诉他,霍乱是一场可怕的瘟疫,曾在中世纪导致欧洲捷克的一座8万人的小城演绎出全城灭亡的惨剧。如果不迅速地灭绝它、根治它,惨剧将可能在芜湖出现。到时,本地人不仅会染上这令人生惧的瘟疫,而且居住在此地的所有外国人也难能幸免。他问赫怀仁有何良策?这位有良知的医士答道:一是尝试用中药诊治,二是请中国当局建一义冢,迅速处理掉城内外的尸体。曾为妻子露西亚在张恒春药号购买过逍遥丸的马丁领事建议赫氏立即造访张恒春,共商灭绝霍乱瘟疫的办法。
      张文彬和张敬之闻悉之后,告诉赫怀仁,药号的坐堂医生滕如松和徐云山等人研制了专门治疗“瘪螺痧”的秘方,称为“浮麦蚕矢汤”。
      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徐云山。徐云山是徐文田的儿子。徐文田在公元1885年从台湾归来之后,因年老体衰,便向当时的张恒春老板张文玉告老归家。在张文玉一再挽留下,他向店主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徐云山担任坐堂医生,并恳切地说:举贤不避亲,山儿医技已成气候,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地方,就是他的武功已超过老夫。于是,徐云山进入张恒春。
      他与滕如松研制的秘方“浮麦蚕矢汤”,虽取之于古方,却加进了新方,采取的原理是“以秽治秽”。说穿了,就是用动物的粪便作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孟英曾用鸡屎煮水给患者喝,称为“鸡矢白散”,正常人听说这种药当即就会作呕,但任何东西入口即吐的霍乱病人喝了它居然能够止吐。以后,他将鸡屎改为蚕矢即蚕的粪便,称为“蚕矢汤”,一时成为治疗霍乱的特效方,至今仍然是中医治疗霍乱的常用方。
      滕如松和徐云山采用了先辈王孟英所用的蚕矢,并加进浮小麦等中药秘方,称为“浮麦蚕矢汤”。还在赫怀仁造访之前,药号就曾用大缸盛上,搬到街头,给患者饮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赫怀仁当即笑容可掬地说:难怪我巡视街头巷尾,见患者病色渐退,人数日见其少,原来是这味奇药“浮麦蚕矢汤”在显神威。话音刚落,他又蹙着眉头说:横陈街头的霍乱病死者尸体是污染源,必须要迅速地处理掉,这就需要一大块地作义冢。这义冢谁来买单?张文彬笑道:这好办,我们去找五大人。

    三.五大人慷慨捐地
    张文彬所说的五大人是李鸿章五弟李凤章的儿子李经藩。别看李凤章在李氏家族最不起眼,可所有谈到李家财产的资料都说老五李凤章是李家首富。他本名章铨,字桂山,号稚荃,是李氏兄弟中除李鸿章外最早到上海的一个。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公元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虹口购买美商旗记铁工厂,把原设在上海的洋炮局和在苏州的两个洋炮局并入,再加上中国最早留美学生容闳从美国购来的机器,建成了“江南制造总局”。李凤章就被二哥鸿章荐入进来,担任管事。不久,他的侄子李经方等人在芜湖开发,邀约人称“五老爷”的五叔前来指点。
      这时,恰逢凤章唯一的儿子李经祜9岁时夭折,其从小订亲的媳妇抱着经祜的灵牌前来完婚,惹得公公婆婆痛哭一场。李凤章从此不想在上海这个伤心地再逗留下来,一下子来到了芜湖,在濒临长江之滨的红墙院建置了一座公馆,人称“五老爷公馆”。在李经方的斡旋下,李氏家族的两个后辈李经藩和李经翊被过继给五老爷。李经翊还带来一个名叫李国澄的儿子,成为李凤章的孙子。
      由侄子李经方、李经榘等经手,李凤章在芜湖开设了源德裕仓,仓下有万亩良田,遍布芜湖城内城外,其中在驿矶山脚下就有一块近700亩的良田。李凤章叫儿子李经藩和李经翊率领管事们经营和打理,他本人则在家吟诵经文,俨然以虔诚的居士在芜湖著称于世。在佛事活动中,五老爷与同样“笃信佛法”的张文彬结识了,成为至交。张恒春家一个以行草扬名大江南北的后代张启祥就经常被张文彬、张敬之派遣出去,为五老爷抄写经文,颇得李凤章的青睐。李凤章于公元1890年去世,他的儿子李经藩主持家政和源德裕仓。他也秉承养父李凤章的家风,笃信佛法,乐善好施,人称“五大人”,“五老爷公馆”于是被芜湖人称为“五大人公馆”。
      当赫怀仁和张文彬那两乘小轿来到红墙院“五大人公馆”时,非常小意的李经藩就等候在门前,笑说:你们二位的到来,可谓中西合璧,有何见教,不妨说出。张文彬和赫怀仁当即直奔主题,恳请经藩捐地建立义冢,以掩埋城内外患“瘪螺痧”死者的尸体。李经藩当即爽快地允诺,并询问驿矶山脚下的那700余亩的地方够不够。略通汉语的赫怀仁用半生半熟的中文笑答,“绰绰有余。”
      很快城内外约三千余具无人过问的因患“瘪螺痧”而亡的尸体被运送到驿矶山脚下,深埋入土。这可以说是芜湖历史上最大的一座义冢。伴随着“浮麦蚕矢汤”的免费发放和义冢的建立,一场可能灭绝江城的惨剧,以“拜拜”的方式向芜湖道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0: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药传奇之九:曾帅垂青张文金
      
       公元1867年5月,设在状元坊口的张恒春新药号开张不到几个月,芜湖县衙门一干差役就手持封条,闯进了店堂,声称要缉拿发匪余党,封店究责。一个差役还冷笑道,小小药店竟敢与曾国藩大帅的湖南会馆分庭抗礼,随即,两张封条封住了药号的大门。人们不禁要问,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一.曾国藩倡修湖南会馆
       说到会馆,懂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第一家会馆是由一个名叫俞谟的芜湖人在公元1403年(明永乐元年)创建的,地点位于南京,时为明朝的京都,其会馆的名字叫“京都芜湖会馆”。明清时期芜湖的会馆很多,其中芜湖城的湖南会馆虽然不能算是这个江东巨埠的最早会馆,却是最有来头的会馆。芜湖的湖南会馆原建在青弋江南岸观音桥后的禹王宫内。据《县志》记载,“因兵燹毁,所有屋宇倒塌不堪。”平复太平军以后,有人想在旧址上恢复原貌,又考虑到离城中心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就特地赶到金陵向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请示。
       曾国藩,因在1864年7月攻破天京,被清廷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人称曾帅。曾帅当即指令,就在芜湖城内最著名的状元坊巷口重建会馆,他还提议由他和出生于湖南衡阳的时任水师提督、兵部右侍郎、人称彭帅的彭玉麟牵头,会同湖南“同乡官绅商学水陆员弁捐赀”,兴造新的湖南会馆,奠基时间定为公元1866年5月,这时张恒春的新药号竣工在即。
       湖南会馆的李姓负责人,接到曾帅指令后,意气扬扬、踌躇满志地来到状元坊口购置了整个“西门外昇平铺基地”,声言会馆大门要面朝大街,右抵状元坊巷,左抵自墙,前抵河沿,后抵状元坊横巷,同时还要修筑一个石阶码头,码头的左边还要建造一座体现湘人历来尊重知识、崇尚文化精神、专供文人墨客烧毁文字纸张的惜字炉。其声势、规模、来头,全城会馆,一时无出其右。
       在勘探会馆新址之际,李姓负责人看到对面那紧临大街即将竣工的张恒春新药号的巍峨门楼,不禁面露愠色。李氏当即喊来芜湖县衙门县丞即副县长的王某,请他传令,张恒春的门楼立即退后三丈。与张文金较为熟稔的王某此刻也犯了难,张恒春新药号建造在先,门楼已成,着令张老板拆除,于情于理都难以启口。再说,此煌煌门楼砌筑资金不菲,再造资金由谁担当?但是有着大来头的湖南会馆吩咐,又不能不执行。于是,王某以试探的口吻问李某,此拆除再造的资金能否由湖南会馆承担半数,如此做,用佛教的话来说,是个自利利他的事。李某当即喝斥道:我也可用一句佛家语来回应,叫做“自作自受、自业自得”。县丞王某见李某的话说得如此决绝,就不得不到张恒春把湖南会馆李某的意思传达给张文金。张老板说,李某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官压商,他说我们建造的门楼是祸由自取,恰恰相反,是祸从天降。

      
       二.县衙门怒封恒春大门
       县丞王某回到县衙门,向沈姓县令报告之后,县令沈某说,如此烦扰之事,为何落到我沈某人的头上?我沈某身为芜湖的父母官不能叫本县的士商农工涓滴利益受损,但朝廷重臣曾大帅的指令我又如何应付?张恒春是本埠乃至大江南北著名之药号,古语曰,“人为本,粮为先,药为安。”本县令在如此情况下,又如何劝告张恒春退后三丈?这时,一向为沈县令倚重的师爷唐某出来说话了。唐某何许人也?他是十多年前曾被徐文田用弹弓射瞎了一只眼睛的芜湖县令的儿子。
       独眼龙唐某冷笑着说,此事既难也不难。说难,张恒春门楼建造在先,天大的理由都难能要他拆迁。说不难,点滴小事都能叫他必拆无疑。古语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况张恒春老板还有罪呢?据卑职近年来的侦访,张恒春老板张文金包庇了太平军的两大罪犯,一是化名“张茂公”的滕茂公,他是发匪首领洪秀全天京乐府的乐师;另一个是化名“张文田”的徐文田,他是发匪队伍中的“红郎中”,也是射瞎我右眼的凶手。要想叫张恒春门楼退后三丈,就不能正面说理,必须釜底抽薪,点中穴道,如今张恒春的穴道就是包庇藏匿发匪余党。沈县令如果以此罪究责于张文金,张恒春的门楼不是让三丈的问题,而是存不存在的问题。说完,独眼龙唐某把一份有关滕茂公和徐文田的历史卷宗递给了沈县令。
       县丞王某此刻噤若寒蝉,默不作声。沈县令说,既然如此,我等也可义正辞严地查封张恒春了。于是,一干差役如狼似虎地直扑到张恒春的店堂中。见滕徐二人不在药号内,就将张文金强请到芜湖花街北面的县衙内,听候发落。
       在询问时,张文金对沈县令和王县丞说,此事因湖南会馆而起,却用包庇发匪余党为借口,令我痛心,令我悲愤。倘若两位县台大人明察秋毫,不妨劳驾你们和我以及有关人士向当今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大帅当面讨教。而今张文田在金陵湘军兵营中治疗伤员,张茂公也前往金陵为湘军运送一批治疗跌打损伤、伤寒杂症的药材。沈、王二人对视了一下,点了点头,异口同声道:此法甚妥。湖南会馆的负责人李某,也赞同这个建议。于是,李某和沈县令、王县丞率领唐某等一干人马,乘一艘升帆的木船,顺江而下,向着曾大帅的大本营所在地金陵城驰去。
      
       三.金陵城曾帅公正裁决
       金陵城的大帅府,气派宏大,森严壁垒,设有五道门岗。而每道门岗上都有十来个持刀执戟的将士横眉怒目、吆五喝六地站在那里。戈剑在阳光下闪着逼人的寒光,武士的盘问则颐指气使、咄咄逼人,令小县城来的沈某等人不寒而栗。在曾府管家的引导下,芜湖的一干人马来到了曾国藩的客厅。管家告诉他们,曾帅午睡未醒,请各位静候。沈县令和王县丞、唐某屏住气息,动都不敢动,甚至连经常出入曾府的湖南会馆负责人李某都显得规规矩矩。唯有草野出身、戴罪进府的张文金,静静地坐在那里,仰头望着窗外那翱翔在蓝天白云处的几只飞鸟。不一会儿,张文田和张茂公,套着枷锁被人押送进客厅。唐某一见到两人,连忙喝斥道还不跪下。未等到他的声音落地,只听管家高喊:大帅到。为人威重的曾国藩从屏风后步了出来,这个“美须髯、目三角有棱”的大帅目无余子地坐在帅椅上,许久许久地不发一言,只用他那钉子般的眼睛扫视着客厅中的来人,“令见者悚然”。
       二十分钟过去了,曾帅的金口开了,他指着张文金问道,你就是张恒春的老板?张文金点头称是。曾帅又指着两个套着枷锁的人问道,你为何收留他们。张文金不紧不慢地答道:二人都是有才之人,一个是乐师,一个是医师,全凭手艺谋生。乐师擅长各种乐器,吹拉弹唱俱会,被强掳到发匪之中。医师善治跌打损伤,被逼无奈投身发匪。如今二人又被我差遣到大帅的湘军军营中服务。据说,颇得湘军病员之称赞。
       曾国藩哼地一声,说道:你收留二人难道不计后果吗?治你包庇藏匿之罪绰绰有余,不仅你张文金身家性命有虞,而且张恒春事业也会因此了断。张文金答道,小人草野出身,但识人眼光还不能算是太肤浅,此二人并无罪孽,且才华横溢,当今朝廷和医界亟需人才,这正是文金收留二人的缘由,如果文金有罪,全凭大帅一言为定。
       张文金话音刚落,唐某突然站了起来,高声吼道,此二人是发匪逆党,张文金包庇藏匿多年,这三人都当治以重罪。曾大帅怒喝一声:放肆,给我掌嘴!只见曾府的两名差役走到唐某前,连掴了他十来个耳光,然后把这个独眼龙推出厅外。
       这时,曾帅又开了金口,本帅驰骋沙场多年,所见都是刀光剑影,所闻都是人喊马嘶。今天我倒要领略一下乐师的乐艺,《诗经·小雅》有言“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你们能当众演奏吗?他着令差役解开了文田和茂公的枷锁,并从后堂里取出来一个古埙和一根古篪。
       于是,茂公捧起了古埙,文金拿起那管古篪。有必要介绍一下埙和篪,它们都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距今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埙,读如熏,陶制而成,瓶底六孔,形状多样,亦称“陶埙”。而篪,音同池,以竹制成,类似笛,也为六孔,早在商周时代就成为宫廷中最典雅的乐器。曾国藩大帅的提议显然是有着深意的。
       文金和茂公的吹奏开始了,他们吹奏的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的《汉宫秋月》。曾帅的客厅顿时静寂无声,一缕天籁之音悠悠地传开。那音色古朴、深厚、低沉、神秘、悲凄,仿佛天地之间一切成空,只剩下倾听者的一腔幽魂。伴随着这呜咽哀怨之声的荡漾,一个哀婉迷人、绵绵不绝的意念和生命在上、沧桑在下的境界,向着倾听者扑面而来。从来不动情甚至兵败南昌投水自杀也毫不动容的大男人曾帅,此时也不禁洒下两行老泪来。
       曾国藩在演奏完毕后,做出三条指示:一是张茂公和张文田恢复原姓滕茂公和徐文田。二是张文金吐属不凡、乐药皆通,是难得的人才,今后本帅所属的湘军医药保障事宜都挂靠在张恒春了;徐文田着令他仍留在金陵为湘军伤员疗伤,张滕二人回芜着力经营张恒春;三是湖南会馆要谦卑处事。他还亲手批示:“湘人一向尊崇医,会馆让他三丈一。”于是,湖南会馆的大门从长街街面让出了三丈一尺的土地,退到了昔日中长街小学即今日的职校附近。
       人们不禁要问,素来争强好胜的曾国藩为何有如此举措?原来曾帅一向把自己看做是风鉴人物,是能够看人相的,或者说,他把自己看作是伯乐,是能够识人的。他常说,有大气魄的人不生闲气,有大能耐的人不逞小能,有大眼光的人不会迷眼。事后,他曾跟部下说,本帅在屏风后观察到戴罪进府的张文金,竟然还有心情仰观蓝天白云,就凭这一份坦然自若、从容淡定便是少有的大家风度。更难能可贵的,本帅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勇,告之以祸难而观其义,张文金吐属不凡,其志勇义都属人之上品,此等人大清王朝不保谁保,此等药号大清王朝不护谁护。
       回到芜湖的张文金和滕茂公也非常知趣,他们对张恒春手下的伙计说,“尔后看病是湘军,恒春不收钱一文;尔后买药是贫家,恒春药利不可加。”据说,张文金在一次酒后,念及埙、篪曾感动过曾大帅的往事,就对子孙们说,张恒春枯木逢春,幸遇贵人,后生的名中一定要有带埙带篪的。不久,这位芜湖张恒春的当家人就辞世了,他的长子张光庭牢记父训,在其长重孙呱呱坠地之后,就取了个泰篪之名,意为“否极泰来,功德篪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0: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药传奇之十:父子天京出险诊
      
       公元1856年10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当秋阳坠落在芜湖中江塔底、暮霭在街面上弥漫时,一队太平天国将士进入了张恒春那设在西内街内的两间门面房内。带队的一位被人称为“石国宗”的人,神情肃穆地对药号主人说:天王有诏,尔父子二人火速前往天京,不得询问原因。张鸣鹿、张文金父子立马惊呆了,他们不知此番前去天京,等待他们的是祸还是福,是死还是生。
      
      天王得了断头疽
       公元1814年1月1日出生在广东花县的洪秀全,原名仁坤,小名火秀,二十三岁那年精神错乱症复发过后就改名秀全,说是此名是上帝给他取的,以取“人中之王”的讖兆。担任过保正的父亲洪镜扬明显地感到他的这个小儿子病后心境不安、性格暴戾,整天处于烦躁和愤怒之中。洪秀全的精神错乱症是考出来的,13岁时,他通过县试当上童生,取得了考秀才的资格,但秀才这道坎,硬把他活生生地逼上了疯路。15岁那年,秀才未中,他大病一场,落下了精神病的后遗症。公元1837年,他又去广州府应试,初考时榜上有名,到了复试后落选,回到家中死去两日后才醒,在苏醒后,洪氏精神错乱,在房内走动跳跃,乱说乱唱,直到四十天之后,才逐渐平复下来。公元1843年,他不死心,又开始了第三次冲刺,结果仍是一败如水,连复试资格都没有进。新仇旧恨,驱使他把笔墨掷在地上,把孔孟书烧尽,并顺带把他们的牌位甩到粪坑内,从此,他创立了上帝教,满腔怒火地发誓:“再也不考清朝试,再也不穿清朝服,等老子自己来开科取天下之士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洪秀全创立的上帝教和太平军却如燎原之火,很快由广西的紫荆山烧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公元1853年2月攻下芜湖,3月19日占领江苏南京,并定都于此,改称天京。这时,洪氏的流氓无产者、专制独裁者和精神错乱者三重身份的孽根性很快显现出来。定都天京后,他在天王府内拥有嫔妃侍女2300余人,还下诏命令天下人称他为“太阳”和“日光”。他的火气还特别大,一发火就要杀人,不要说他手下的将领,甚至连他宠爱的嫔妃也不能幸免。杀人刑罚极其残暴,有剥皮、桩沙(活埋)、斩首示众、五马分尸、割成肉块和点天灯。最重的是点天灯,即用硫磺火药等物涂满犯事的嫔妃身上,点火燃烧。1856年9月,天京内讧终于爆发。在洪秀全的折腾下,4万余名太平军将士倒在血泊中,尸体一个接一个地挤满了长江江面。天为之变色,地为之呻吟。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也病倒了,颈部前后左右生出了四个痈疽。中医说痈疽之因乃“风火、湿热、痰凝、血瘀诸邪毒蜂涌而至”,洪氏此刻发热难退,不仅难以久坐,而且也难抬起颈项。痛苦使洪氏的脾气更大。性情更暴,杀人也更多。洪秀全的长兄安王洪仁发和次兄福王洪仁达听手下人说芜湖和当涂的张鸣鹿、张文金父子擅长治疗痈疽瘩背,即以天王之命诏令他们火速赶赴天京。一干人马清晨出发先到了当涂护驾墩,说老鸣鹿到芜湖去了,于是以八百里快马之速,在这天傍晚来到了芜湖西内街张恒春药号。
       时年24岁的张文金头脑灵活,在临行前询问到天京去需要带什么东西。石国宗脱口答道:不需要,天京有的是药。张文金和张鸣鹿会意地互望了一眼,知道此番去天京大约是为天王或其他高官看病,惴惴不安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二.苑内立下军令状
       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草根出身的张氏父子在第三天凌晨被带进了天王府时,他们被这座建筑的雄伟气派惊得瞠目结舌。
          天王府呈一南北向的长形方块,周围十余里,四面数丈高的宫墙蜿蜒环绕,分内外两重。听石国宗介绍,外面叫太阳城,内叫金龙城。宫墙之外,一条宽深两丈的御沟成为天王府的护城河。
          一踏进天王府,一个占地约一方里的巨大广场呈现在父子二人的眼中。广场最南端,屹立着一列黄色的大照壁,宽逾百余丈,上边彩绘着龙虎狮象图案,张挂着天王的诏旨。照壁以北,品字式的三座牌坊拔地而起。据张文金事后对后人们说:“正面一座,全金立匾,上横书四大字‘天堂路通’;左右两座,一书‘天子万年’,一书‘太平一统’,朱漆栋柱,遥相呼应。牌坊之侧,竖着‘文武下马牌’,是天国官员到天王府前必须下马的地方。”张文金还给后人说到:广场的边上有一个大棚,里面陈放着一只形似龙的大船,称圣龙船,是当年天王洪秀全率军由汉阳直取南京时所乘坐的旗舰。
          直到上午十时许,石国宗才告诉张氏父子,请他们来是为天王治病。说完,他一歪嘴,几个天王士兵上来,用黑布将张鸣鹿和张文金的眼睛蒙住,然后驾着他们走了数里路,才来到一个被称为“后林苑”的地方。揭去黑布后,张文金揉了揉眼睛,这才看到此处既有奇花异草,台榭亭阁,又有塘方十数亩的水池和曲径通幽的园圃。在一座临风揽翠的石舫上,立着十数位美貌如仙的女人,中间坐着一位年约40余岁的男子。男子端庄严肃,寡言鲜笑,两脚分开平放,一只手托着颈子,面部呈现着痛苦模样。石国宗代天王宣示:天王颈部生了疮,召你们前来是诊断医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礼拜。天王也随后轻轻地开了金口:朕为天下救世主,定一尊于上帝。秉承上帝旨意,朕捣毁孔庙,焚毁儒典,杀尽妖魔,灭绝佛道,但对医药书籍予以保护,对“医士之能内外科者”,格外照拂。你们来看看朕颈项上有乜妖魔附在上面。见张氏父子浑然不知的样子,石国宗怒喝道:天王诏令你们看看他老人家颈项上附了什么妖魔。张鸣鹿和张文金这才知道天王所说的那个读如物的乜是什么的意思,于是,连忙走上前仔细地端详了一番,并遵令跪着为天王搭了脉象。
          搭脉之后,父子二人低声商量了一下,又是年轻人张文金嘴快,对着石国宗说:天王得的是断头疽。只见洪秀全猛地站立起来,双眼射出撼人心魄的厉光,大声喝道:断头疽?!限你们一个礼拜给朕治好,否则朕要你们断头。张鸣鹿连忙跪拜道:天王息怒,犬子少不更事,冒犯了您老人家,您得的是绕颈疽,犬子治疗此病比我在行,但时间必须宽限在两个礼拜。
          天王点了点头,叫石国宗取出一张纸条,说是要当面立下军令状。大意是必须在两个礼拜内治好天王的绕颈疽,否则张氏父子甘受极刑。父子二人战战兢兢地在军令状上签下名字,捺了手罗。
      三.张家一夜成巨贾
       张文金知道父亲张鸣鹿是治疗痈疽瘩背的好手。他向天王求情的一番陈述,完全是为自己开脱。但天王是一个十分顶真的人,点名要张文金为他治疗。张鸣鹿一旁说到:鄙号张恒春素有恒制去痈丸,是否派人去芜湖或当涂取来。天王摇了摇头说:不用。朕的朝内有众多国医,还有殿前国医补天侯李俊昌,他们都治不了朕的病,朕已将李俊昌斩首,现在朕的身边就有几个国医,你们将药方告知他们,由他们抓药配方。张文金于是开始询问天王,才知洪秀全得此痈疽已有月余,如今疼痛不已,朝寒暮热,日轻夜重,状如瘴疠。张鸣鹿当即在纸上开了如下药方:川芎、当归、白芍、熟地各3钱;柴胡、黄芩、陈皮、贝母各2钱;泽泻、地骨皮、甘草各1钱;用水2斤熬煎,加生姜片3片,煎至八成时停火,然后分两次空腹口服,连服七日。张文金随后又口述道:如果还不见好,则用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捣细,以好酒滤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以再次服药,必愈。
       天王身边的天朝国医迅速地记下,然后给张氏父子过目画押后即迅速地离开了后林苑。
       天王府内的典内医局在煎熬张氏父子开的药方,惴惴不安的张氏父子内心在天京城王府客栈内饱受熬煎。几天下来,张鸣鹿的头发白了一半,连胡须也白了不少。张文金劝慰父亲说:是福还是祸,是祸躲不过。拼死作一搏,福在堂中坐。果然如他所说,两个礼拜后,石国宗笑眯眯地来到客栈,告诉他们天王的病已好,诏令要重重恩赏张氏父子。张氏父子连忙称不敢。不过,张鸣鹿和张文金从以往的经历中都知道,天国将士出手都是大方的,诚如张氏后人张泰篪所说:天国从征将士求治痊愈者,诊酬较丰,甚至以金玉宝玩相赠。这其中的缘由有二。一是天国实行供给制,一般将士不知金玉宝玩的价值;二是这些东西都是劫掠之物,唾手可得,送给人毫不心疼。
       石国宗见张氏父子不收诊酬,当即虎下脸来说道:不受天王恩赏,按天国刑律,也是要斩首的。张文金连忙答道:受赏,受赏。张恒春打算扩大规模,在芜湖长街状元坊口新建一座药号,所缺的是上等木材和制药用的淘丹,不知天王能否予以恩赐,石国宗当即爽快地允诺:尔父子二人就在芜湖等消息吧。
       不久,好消息就来临了,七十二艘大木船从江西载来大批江木,全是清一色的杉木和松木,整整地堆满了张恒春的三间大仓库,同时还运来了十二船的淘丹。其价值约为10万两白银。张氏父子一夜之间成了巨贾。
       据张氏后人说,这批木材在新药号竣工后还绰绰有余,以致于张氏各家的地板都用整根木头铺就。直到文革结束不久,张氏第七代后人结婚打家俱,还用的是天王恩赐的木材。他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将家中的地板起出,锯成一块块木板,结果熊掌和鱼兼而得之,家俱木材有了,地板也依然存在。诚如张文金当初所说:拼死作一搏,福在堂中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0: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药传奇之十:布衫功败铁棍党
      公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张文彬因年老体衰,决定把店务让给张敬之主持。小名虎子的张敬之,谱名光祖,是芜湖张恒春药号创办人张文金的次子。上任伊始,一个店员就惊惶失措地前来报告:张恒春在青弋江上的石阶码头被湖北“铁棍党”夺占了。众管事及店员,唰地一下都把眼神盯向了这位新主人。张敬之沉默了一会儿,吐出六个字来:先礼后兵再理。

    一.铁棍党横行青弋江
      被铁棍党夺占的药号石阶码头,竣工于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这是一个有着十个台阶,面积约六十平方米的码头,它与徽州会馆、湖南会馆、李氏家族砻坊、崔氏家族砻坊和益新米面公司等码头并立在青弋江上。张恒春从青弋江到长江中下游每月进出的大批量的药材和成药全赖于此。码头被人夺占,这对张恒春来说不啻为生路上的断绝。人们不禁要问,青弋江上众多码头,湖北“铁棍党”为什么偏偏要夺占药号码头呢?
      这不得不追溯到芜湖青帮头目崔由桢,这个生于公元1886年的崔由桢,因狗年出生,又是父母的小儿子,故诨名“崔小狗子”。他的父亲崔国因,字惠人,徽州太平甘棠村人。公元1870年中举,不久便登进士,公元1889年曾被慈禧和光绪赏赐二品顶戴,担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大臣,三年任满后归国,特地带回一辆英式四轮马车,为当时芜湖唯一的时尚交通工具。
      从小娇生惯养的崔由桢没有继承其父用功上进的基因,年幼时就懒于读书,为人放浪形骸,整日混迹江湖,年纪轻轻就加入青帮。由于家庭背景深厚,财大气粗,他在青帮中被推上一个较高的辈分,于是更加张狂起来。他平时喜欢穿洋服,养洋狗,无事消遣之际,就驾乘他家的那辆全城唯一的英式马车,上大马路、二马路、洋码头和沿河街兜风;马车出行时,他总是喝令车夫坐进镶有彩花玻璃、飘拂锦绣帷幕的车厢里,自己则坐在前排座位上,锦衣裘帽,手执杆鞭,叭叭地行进,日久他真练就了一套驾驭技巧,以致于公元1912年10月30日孙中山先生来芜考察时所乘马车,便由时任庐军十五师师长的孙万乘着令崔氏亲自驾驶的。
      湖北铁棍党由湖北和安庆两籍人士构成,是一个活跃在长江之滨的黑帮组织,平素人人手持铁棍,个个凶神恶煞。从长江中游来到芜湖小城以后,他们即拜了地头蛇崔由桢,尊称他为“师父”,然后狐假虎威,在青弋江上耀武扬威,横行无忌,稍有言语不合,就全体挥舞铁棍打将过去,曾号称“打遍江上无敌手”,一时小城人士谈虎色变。
      为了持久扩大和垄断青弋江上的米粮业务,他们迫切想要夺占一个码头作为平台。在夺占之前,他们特地到崔由桢处讨教方略。崔由桢告诉他们:其他的码头都有洋人和官家的背景,夺占过来麻烦太大;唯有张恒春是草根出身,药号里的管事和店员们平素也循规蹈矩,从不惹是生非,何况老板刚刚换了新人,威信未立,夺占他的码头,打他一个下马威,想必是没有多大的后顾之忧的。于是,湖北铁棍党30余人乘坐一艘木船,向药号码头呼啸地扑来,前来交涉的店员被他们打得头破血流,药号的木船不准靠近。张恒春的码头俨然成为他们的天下。

    二.徐云山传授布衫功
      徐文田的儿子徐云山浓眉大眼,体魄健壮,在担任药号坐堂医生时,人们都知晓他医术精湛,但从来没有人亲眼见过他演练武功,于是便有人怀疑他父亲当年的夸耀之辞。这个疑惑直到张文彬和张敬之联手主政药号事务时,才被敬之解开。
      那是一个秋日的凌晨,星月遥挂在天空,薄雾弥漫着大地,整个小城还沉浸在睡乡之中。因头天业务而耽搁在药号就寝的张敬之,半夜起来小解,但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后院练习他不知名目的功夫,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于是,他立住脚跟,站在那里,默不作声地望着,只见徐云山把药号店员平日里所用的布围裙浸在水中,取出后随手一旋即成条状,然后上下挥舞。你还不要说,这湿裙到了他手中竟成了神裙,时而刚猛仿佛“游龙戏水”;时而灵动宛若“金蛇狂舞”。徐云山凌空一跃,手中湿裙四面环击,原先由他摆放高台上的破瓷罐、砖石块、铁木条都成了击打目标,顿时瓷罐粉碎,砖石裂开,铁条折弯,木条断成几段。神裙在他的手中,挥洒自如,舒缓又轻柔,灵巧又恢宏,简直随心所欲,意到裙到。
      张敬之不禁击掌叫好,徐云山诚惶诚恐地走到老板面前说见丑了。张敬之对云山说到:你真是高手,这个功夫太出神入化了,解了他多年的疑惑,并询问他这叫什么功夫?出自于何处?徐云山告诉他这叫布衫功,并向他讲述了这个功夫背后的故事。
      原来布衫功出自于葛洪。这位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中医药学先驱者之一的人,字雅川,自号抱朴子,生于东晋丹阳郡句容,与张恒春创号人张宏泰可谓“小同乡”。葛洪因为炼丹和研制药方,徜徉于深山老林。当行走在羊肠小道,曲径幽路时,他常遇到豺狼虎豹和土匪歹人的侵扰和袭击,身无寸铁的他于是就决定用自己身上的一袭布衫予以抵御,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布衫功诞生了。
      布衫功的诞生可以说是秀才文人和文事职员的福音,在郊野荒僻的地方遇到豺狼虎豹和土匪歹人袭击时,掌握此功的当事人只要将身上的布衫浸湿拧成条带状,那么就如同有了个神妙的武器。这种武器能够以柔克刚,以水灭火,以少胜多,以弱制强。诚如葛洪后人所说,此功融入了国画中大写意的泼墨之妙技,渗入了悠久神奇的中医推拿之内力,汇入了中国道教太极之奇功,呈现了古代天山魔功之硬度。凡湿布衫所到之处,豺狼虎豹四处逃窜,土匪歹人鬼哭神嚎。
      徐云山还告诉敬之,此功在中国已濒临灭绝,如今仅剩南北两支,一支在北方的天津卫,衍变为“神辫”功,亦名“神鞭”功;另一支在南方的芜湖张恒春,他作为布衫功的正宗传人,正结合国药店员经常使用的围裙的特点,拟将布衫功衍变为布裙功。张敬之听后大喜,当即请徐云山第二天就开始向店员教练此功,不几年下来,张恒春药店的管事和店员们都成了深藏不露的布衫功传人。

    三.张恒春收回石码头
    张敬之在发话之后,即和徐云山率众店员开了药号的后门,径直地向着石阶码头走去。湖北铁棍党30余人原先虎视眈眈的眼光,突然变得扬扬得意起来,人群中发出一阵讪笑声。因为他们看到张老板的一干人马手无寸铁,只是人人腰上系着一袭布围裙。
      张敬之叫一个姓王的店员走上前去,给30余个铁棍党徒每人发了一块银元,然后说:当今稼穑艰难之际,诸位兄弟出来谋生非常不易。鄙号给每人发放银元一块,微不足道,略表寸心。你们借用鄙号码头,如果先打声招呼,则情理兼到。我张某人不会小鸡肚肠。如今,大批运送药材的船接踵而来,时不我待,十万火急,还望诸位好汉高抬贵手,让出码头,让鄙号得以一枝之栖。
      铁棍党中一位林姓头目举起铁棍狞笑道:说得轻巧,让不让码头,还要看铁棍答不答应。徐云山走上前去,请张敬之回药号休息,又吩咐店员们脱下布围裙到江边浸湿,然后来到林姓头目身边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兵戎相见。
      话未说完,只见林姓头目挥舞铁棍对着徐云山头颅砸来。徐云山敏捷一跳,躲闪过去,再用右手轻轻一划,可谓四两拨千斤,林姓头目本人连同铁棍噗通一声掉进青弋江中,湖北铁棍党徒见自己的头目吃了大亏,挥舞铁棍嗷嗷地叫着,杀了过来。药号的店员们早已将湿布裙拧成了布条带,勇敢地迎了上去。一场刀光剑影的搏斗在码头边上演了,吸引了成百上千群众的围观。围观者怎么也不能相信,铁棍党徒手中的铁棍在湿布裙前竟像铁拳砸在棉花上,虎豹踩在黏胶间,巨人蹲在箱柜内,蛟龙困在浅池中。再大的能耐和力气,也难以伸张。不一会儿,铁棍就被湿布裙缠绕起来,随之纷纷落地。药号店员们乘胜以湿布裙击打铁棍党徒们的薄弱部位和穴位,如蛟龙戏水,如鹰击长空,如白虹贯日。刚才还气势汹汹的铁棍党徒们顷刻间倒地呻吟,喊爹叫娘。声称“打遍江上无敌手”的湖北铁棍党徒如今一败如水,连忙狼奔豕突,退出码头。
      崔由桢听说后,不由地叹道,看来张恒春真是一处高深莫测的地方。林姓头目告诉他,一个浓眉大眼,体魄健壮名叫徐云山的老人看来是张恒春武功的教师爷。我们不会放过这个老家伙,也不会让张恒春安宁的。
      崔由桢问他该怎么办?林姓头目说暗杀掉徐云山,另外叫一些小混混趁着黑夜天天在张恒春门前撒臭屎尿,丢死猫狗。崔小狗子闭目不置可否。林姓头目嘴一歪,吩咐手下去照办。
      张敬之见湖北铁棍党竟做出如此下作之事,不禁愤怒了。他请徐云山先生到他家乡江苏溧水泗庄暂时避风,然后本人径直来到芜湖冰冻街崔公馆,找到了崔由桢。在递上一份名帖后,他虎着脸说:你们不是常讲说话要讲理,办事要在理吗?看来要了却这件事情,得在油锅前说话了。崔由桢干笑一声,点头称是。林姓头目则狞笑道:明日就在你们张恒春后门沿河街的油锅前相见。有人不禁要问:这油锅到底是什么回事?
      原来,江南芜湖青帮内有一习俗,良善人家与青帮混混结了冤家。青帮混混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良善人家当家人要么退出地盘、店号或码头,要么在自己家门口置放一只大铁锅,里面装满香油,下面置放薪火,将油在锅里烧沸腾后,当家人用右手在锅里抄上一遍,眉头皱都不皱,那么这个冤家就此了结,青帮混混再也不会生出觊觎之心。
      第二天,张恒春药号码头前,那口油烧得沸腾的大锅支在那里。上身赤裸的张敬之不顾众人劝说,神情严肃,毅然决然地站在油锅前。他对劝说者说:事到头,不自由,我不出头谁出头,我不抄油锅,张恒春永不得安宁啊。说着,他当着崔由桢率领的湖北铁棍党徒和众多围观者的面,将右手伸进沸腾的油锅里,来回抄了3次,创造了芜湖历史上的记录,惹得人群中一阵喝彩声。崔由桢也不禁击掌叫好,说张老板不愧是商界英雄,并回头对林姓头目等一干人马铁青着脸说:都给我滚回去,从今天起再看到你们骚扰张恒春,休怪我崔某翻脸不认人。
      从此张恒春药号安宁了,张敬之那深度烫伤的右手经涂抹了自制的药膏后,几个月后即痊愈了。歪打正着,张敬之手痊愈后,张恒春的那味恒制烫伤膏竟在大江南北热销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6 17:15 , Processed in 0.1352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