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9|回复: 2

彭令:解读明万历写本《大明会试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4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7-29 09: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彭令:解读明万历写本《大明会试录》
    2016-07-28 15:46:57  来源:浙江经济网






    明万历写本《大明会试录》封面


    翻开今年(2016年)嘉德春拍图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拓晓堂先生的《我想说的话》一文。这篇短文,使我这个小书贩的眼睛有些酸热。若无拓先生等前辈二十多年的努力,我感觉,大家对中国古籍收藏也许没有现在如此高的热情。虽然“债台高筑”,我仍早就计划着今年在嘉德春拍古籍善本场上,多少买点东西,以向前辈聊表敬意。


    出于对中国文化精品特别是对中国名人手稿与名人批校古籍等写本精品的热爱,今年我继续四处筹资,努力做着把钱变成“纸”(古籍旧纸)的事。在嘉德春拍古籍善本场上,我就咬牙花四十三万多元,买下了一册明代万历壬辰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写本《大明会试录》。




    明万历写本《大明会试录》


    《大明会试录》概貌


    《大明会试录》共一册,纸本,半叶书高三十三厘米,宽二十点四厘米;半框高二十一点八厘米,宽十五点五厘米。全书二十二叶,正文二十一叶,跋一叶。正文前十七叶(三十四面)记述了明代洪武己酉(1369年)至万历壬辰(1592年)二百二十四年间的会试简要情况;首页钤“吴兴姚氏邃雅堂鉴藏书画图籍之印”(朱)、 “吴郡曹鼎”(白) 、 “绛云旧梦”(白) 与“西庄” (朱)四枚印章,第十七叶尾钤“姚觐元印”(白)、 “思贻堂” (白) 、 “京北郡图书印” (朱) 、 “曹鼎” (白) 与“大铁父” (朱) 五枚印章。正文前十七叶系万历写本,后有四叶(八面)系仿前十七叶字体,续记万历乙未(1595年)至崇祯癸未(1643年)四十九年(近五十年)间会试简况,第四叶尾钤“彦侍曾观” (白)与“曹大铁图书记” (朱)两印。




    明万历写本《大明会试录》


    现在简单介绍一下正文前十七叶为明万历写本的判定依据。在记述洪武己酉至万历壬辰二百二十四年间的明代会试简要情况时,写有“洪武”至“万历”前的“隆庆”年号处,其上(页面天头)皆朱笔标明皇帝谥号;如“洪武”上标“太祖高皇帝”、“建文帝”上标“恭闵惠皇帝”、“永乐”上标“成祖文皇帝”、“洪熙”上标“仁宗昭皇帝”、“宣德”上标“宣宗章皇帝”、“正统”上标“英宗皇帝”、“景泰”上标“景皇帝”、 “天顺”上标“英宗皇帝”、 “成化”上标“宪宗纯皇帝”、“弘治”上标“孝宗敬皇帝”、“正德”上标“武宗毅皇帝”、 “嘉靖”上标“世宗肃皇帝”与“隆庆”上标“穆宗庄皇帝”。记到“万历”时,该页天头就没有朱笔标的皇帝谥号。众所周知,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称号。在本书抄录与朱笔标注时,万历皇帝尚在人世,断无谥号的可能。


    该《大明会试录》写本,成书于万历时,负责编撰的官员们,对明代各位先帝,每逢年号必用朱笔毕恭毕敬标明皇帝谥号,也让我们多少感受到了一些官宦皇家的气息。


    该写本的末叶,有明代文学家张明弼(1584-1652年?)朱笔题跋云:


    甲午之秋,屠生宗溥游维扬还,示余此册。始洪武己酉终万历壬辰,乃究心胜国科举者所辑也。字法钟王而采录尤详实,后五十年明社即屋,录此者殆不及见矣。鼎革之际,人君殉国,寇氛横流,壮士义夫无不椎心泣血,肝脑坠地,则后之不及见者,其幸为何如耶?余老耄病废,退居田野,蓬门寥寂,寒夜灯昏,为补成之,因念先朝如梦,故国成尘,风举云摇,尽为碧霄。知已纸劳墨瘁,还书考棘院春榜。呜呼。腊月望日,金坛槁叟张明弼书。


    据以上跋文可知,后四叶续记万历乙未至崇祯癸未(近五十年)会试简况,系张明弼“寒夜灯昏,为补成之”。


    张氏接着朱笔在“天启”上标“熹宗哲皇帝”、“崇祯”上标“庄烈帝”;另于记万历(丙辰)会试的末页天头,朱笔批注“是年七月帝崩,秋八月朔光宗即位,至九月乙亥朔上崩,不改元。”、“泰昌朝未举试”。


    正文前十七叶为何人所著


    该书正文前十七叶记载明代洪武己酉至万历壬辰二百二十四年间的会试要况,应系何人所著呢?


    明万历壬辰即万历二十年,查《中国历史纪事年鉴》之“明万历二十年”条。这一年,明代的科举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情。“正月十五日,礼部条议科地场规则六章:一、正文体,非纯正典雅者不收。二、议程录,悉用士子原文。三、专阅卷,考官必阅经。四、别字号,五经卷号不得相混。五、核墨卷,真草不全者不得中式。六、公填榜,析卷时不得随意引嫌更改。”


    既然,万历壬辰年,大明会试(科考)方面发生过大事,这件大事又是由其时礼部负责的,礼部自然就很有必要回顾、总结“大明定鼎”后开科( 洪武己酉)至万历壬辰间的会试等科考要事,编写成册,向圣上汇报。皇帝阅后,一般都会有批示或下达旨意。《中国历史纪事年鉴》之“明万历二十年”条文中,载有万历皇帝对“礼部条议科地场规则六章”的批示:“神宗说:三考为国家培植人才,必须文理纯正,经术通明,方许收录。其有文词险怪,背经离传者,场后卷发,礼部戒饬程文须用真卷,不得改拟示欺。余如议行。”笔者认为,万历壬辰礼部上呈“礼部条议科地场规则六章”时,应该还编写了此《大明会试录》等写本科举资料,以备随时查阅、核实大明以往科场简要情况,回禀皇上及上级官僚之垂询。此册《大明会试录》写本应该就是万历壬午时,礼部编写的,为颁行“礼部条议科地场规则六章”服务的官方资料之一。因此,张明弼在跋语中写有“始洪武己酉终万历壬辰,乃究心胜国科举者所辑也”。而礼部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与科举考试,礼部官吏自然“究心胜国科举”,该册当出自这些礼部官员之手。故,中国嘉德1998春季拍卖会 1123号,将此《大明会试录》标为“手稿本”, 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会2067号,将此册作为“明写本”上拍,已然大致相符但并不精确。笔者认为,此册《大明会试录》之主体的准确定位,应该明确为“明万历壬辰(1592年)礼部写本”。




    明万历写本《大明会试录》


    以上推断,除所述理由外,还有一辅证。该册写本现为旧黄绫封皮,如为原封皮,那就是更有力的证据。现存宁波天一阁的明代科举史料表明,“科举在明代走上制度化正轨,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大为强化。在明代,科举名录的编纂和进呈因此也就十分重视和讲究。每科会试、殿试结束,礼部就着手编刊《会试录》、《进士登科录》。刊刻完毕,礼部按照严格的装帧要求进呈御览。《会试录》用黄绫壳一本,红绫壳两本,俱用销金黄红包袱,由礼部尚书或郎中进呈……”(见《宁波日报》2010年12月16日A15版谢安良撰《天一阁的科举情结》一文)。


    天一阁明代科举史料证明,《会试录》(刻本)有用黄绫壳一本,由礼部尚书或郎中进呈;那么,此部黄绫旧壳(封皮)《大明会试录》写本,为当时礼部官员所录,作为进呈御览之物的可能性无疑极大,或者说该明代写本的历史真面目当是礼部官员手写的进呈皇上的御览之物。


    有学者说,张明弼其实也未道明此册为大明壬辰礼部官员写本。笔者认为,即便古人未能言明事物本质,只要我们今人找出可靠证据,辅以合理推断,其本来面目大抵也能看个真切。


    张明弼的的卒年之谜


    关于续记万历乙未至崇祯癸未(近五十年)会试简况、并题跋此册写本的张明弼, 顾启与姜光斗所撰的《张明弼事略》中有如下介绍:“张明弼,字公亮,明末清初文学家。他的散文《 避风岩记》(见冯其庸主编《历代文选》下), 将自然景物与自己在封建官场的痛苦感 受揉为一体, 深刻揭露了明末政治的黑暗与腐朽, 由于感情浓烈、风格泼辣, 成为我国游记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葩。他的传记作品《冒姬董小宛传》是十分珍贵的史料, 多次被著名学者王梦阮、陈寅恪、唐圭璋等所引用。”


    又,该《张明弼事略》一文中有“冯其庸说:‘张明弼, 明末江苏金坛人, 生平不详。’我们在披阅古籍中, 得有关张明弼的史料若干则, 现考略如下。张明弼是金坛人。据《 金坛县志· 卷八· 人 物志·政绩 》 ( 乾隆年刻 ) 中‘ 丁丑五十四始成进士 ’ 可推知他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 ( 1584年 ),‘年六十九卒’ ( 同上书 ) 即死于清顺治九年( 1652 年)。”


    我们要指出的是,张明弼死于清顺治九年( 1652 年)的说法,在中学教辅材料与网络上被广泛引用;张明弼卒年为公元1652 年的推断,仅出自《金坛县志· 卷八· 人物志·政绩 》之史料,再无其它辅证。该《大明会试录》写本末页题跋,开始即道“甲午之秋,屠生宗溥游维扬还,示余此册。”跋中还有“余老耄病废,退居田野”云云;跋中“己酉”(年)前加“洪武”、“壬辰”(年)加“万历”,此处“甲午”(年)前未加帝皇年号,显然是因“明社即屋”、“ 人君殉国”,明朝已亡,作为旧朝遗老的张明弼是决不愿写上满清皇帝年号的。据此,我们可以断定此处“甲午(年)”无疑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不可能是1594年或其它甲午年。


    关于此册《大明会试录》写本的文物真实性,稍有古籍版本常识与经验的人,从纸张、墨迹、字体、内容与印章等多方面即可判定,其为明代金坛张明弼题跋本无疑。该册古籍文物明示我们,明末清初文学家张明弼清顺治甲午(农历1654年)腊月望日(12月15日)尚在人世;张明弼的卒年,按公历纪年,无疑在1654年以后了。盛世收藏,如有藏家手中出现有传世的1653年或1654年甚至随后几年的张明弼手稿真迹,切莫轻易断为“死人之作”。张明弼的真实卒年,正如冯其庸先生所说“生平不详”,一时难以考实;笔者坚信,古籍史料(文物)既然能证实学术上的错讹,防止以讹传讹,随着新的古籍史料的不断发现,必将也能考证出正确的结论。


    此《大明会试录》写本以其真实、固有的历史信息向我们证明:其一,明代万历壬辰(1592年)间,会试(科举)事项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此写本即为“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历史证据;其二,明末清初文学家张明弼广为学术界引用的卒年“1652年”应该是错误的,农历甲午年(1654年)腊月望日(12月15日)张明弼还在人世,正为该册《大明会试录》写本题跋呢。


    有某位专家指出,明代礼部官员进呈皇帝御览的科举资料,都为刻印本。检陈长文著《明代科举文献研究》(2008年3月山东大学出版社1版1印)一书,第38页载:《建文二年殿试登科录》为明代抄本,现收藏在台湾“中央”图书馆;第40页载:《成化十四年会试录》为明代抄本,现收藏在南京图书馆;第41页载:《弘治九年会试录》为明代抄本,现也收藏在南京图书馆,由此可证,明代进呈皇帝御览的科举资料应该也有抄本或写本。


    作者简介:


    彭令,字光耀, 1970年出生。祖籍山西太原,现系山西平遥人,客居北京。民革党员。为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收录认定的:首位国家级古籍旧书和名人稿本手稿鉴定估价专家。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书报刊收藏委员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兼任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常务理事兼荣誉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


    来源:新浪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7-30 18: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兴姚氏曾收藏过明万历礼部写本《大明会试录》:
         《大明会试录》共一册,纸本,半叶书高三十三厘米,宽二十点四厘米;半框高二十一点八厘米,宽十五点五厘米。全书二十二叶,正文二十一叶,跋一叶。正文前十七叶(三十四面)记述了明代洪武己酉(1369年)至万历壬辰(1592年)二百二十四年间的会试简要情况;首页钤“吴兴姚氏邃雅堂鉴藏书画图籍之印”(朱)、 “吴郡曹鼎”(白) 、 “绛云旧梦”(白) 与“西庄” (朱)四枚印章,第十七叶尾钤“姚觐元印”(白)、 “思贻堂” (白) 、 “京北郡图书印” (朱) 、 “曹鼎” (白) 与“大铁父” (朱) 五枚印章。正文前十七叶系万历写本,后有四叶(八面)系仿前十七叶字体,续记万历乙未(1595年)至崇祯癸未(1643年)四十九年(近五十年)间会试简况,第四叶尾钤“彦侍曾观” (白)与“曹大铁图书记” (朱)两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7-30 18: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彭令,字光耀, 1970年出生。祖籍山西太原,现系山西平遥人,客居北京。民革党员。
          彭令在嘉德春拍古籍善本场上,花四十三万多元,买下了一册明代万历壬辰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写本《大明会试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30 15:04 , Processed in 0.1085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