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上海姚良官

当代有多少姚氏将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21: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海姚良官 于 2016-9-3 13:37 编辑

    姚仲良,男,汉族,1934年3月生,浙江省诸暨人,副教授。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武岭中学毕业。1985年8月至1990年6月【1993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广州舰艇学院院长。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姚国民,解放军原装甲兵副政治委员。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后加入了区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 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三级“八一”、二级“独立自由”、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姚国民,解放军原装甲兵副政治委员。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后加入了区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 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三级“八一”、二级“独立自由”、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生平[url=]编辑[/url]
    解放军原装甲兵副政治委员。
      姚国民是江西省吉水县人,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后加入了区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红军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副政治指导员、警卫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八路军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了多次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分区司令部副政治委员、中共绥化县委书记,师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参加了土改、剿匪和创建北满根据地的斗争,率部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作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干部部部长,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工程兵某部政治部主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员,装甲兵副政治委员等职,为我军部队,特别是工程兵和装甲兵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姚国民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三级“八一”、二级“独立自由”、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姚国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1]


    革命[url=]编辑[/url]
    姚国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部警卫团四连排长,防空连副政治指导员,总司令部通讯员,朱德警卫员,司务长。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他作为一名普通战士,与战友一起活捉了张辉瓒。

    抗日战争[url=]编辑[/url]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十九团政治处主任,十七团政治委员,第八军分区二十三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任第六党支部书记。1940年春节,姚国民随部队来到河北吉国的南龙岗过春节,正当部队准备吃午饭的时候,遭到日、伪军五百多人的包围,在这种突发的情况下,姚国民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带领所属的两个营迅速进入战斗岗位,同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敌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但战士们在姚国民的指挥下,凭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经过数小时的顽强拼搏,将来犯之敌予以全部消灭,生俘日军20余人,伪军200余人,缴获炮1门,机枪10余挺,并把敌机上的机枪也打了下来。战斗结束以后,聂荣臻司令员派来了慰问团,并给予了通令嘉奖。
    同年冬天,在“百团大战”中,姚国民率领3个连的兵力参加石家庄破袭战,负责石德路的破袭。在执行任务时,与100多日伪军遭遇。为尽快解决这股敌人,不使敌人有增援的机会,姚国民当即立断,指挥部队利用地形与敌人激战,并分出一部分兵力将敌人包围起来。敌人妄想突围,但在我军的铁拳下,被砸得粉碎,无一人漏网,全部被歼灭。这一仗受到朱德、彭德怀的通令嘉奖。
    1942年夏天,反扫荡战斗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候,姚国民时任团政委,他带着团直属队和一个营转移到沧洲中南一个叫中圈子的庄子里。部队刚进村不久,就被敌人发现了,敌人1000多人(其中日军300多人)将庄子团团包围,情况万分紧急,姚国民不顾疲劳,组织并带领部队进行阻击突围,战斗异常残酷,整整激战一整天,敌人仍不退下去。为了减少伤亡,尽快突围,姚国民一面调整部署,一面指挥部队利用天黑和对地形熟悉等有利条件,边打边撤,一举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将部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在这次战斗中,姚国民负了重伤。

    解放战争[url=]编辑[/url]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干部团党总支书记,黑龙江军区一旅副政治委员,绥化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绥化县委书记,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二十师政治部副主任,十九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0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州战役等。1946年四平保卫战,姚国民时任黑龙江一旅副政委,他率部参加战斗。战斗进行了20余天,敌人未能前进一步。在阵地争斗最激烈时,姚国民亲临前线指挥,一道参加战斗,不幸的是他又一次负了伤。

    抗美援朝[url=]编辑[/url]
    抗美援朝,姚国民参加和指挥了许多战斗。在金城反击战中,他率全师担任正面进攻任务,并亲临前线指挥。在全师伤亡近3000人的情况下,靠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硬是攻上了阵地,歼灭敌人几万人,取得了这场反击战的全面胜利,[2]
    [3-5]

    建国之后[url=]编辑[/url]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干部部长,军政治部副主任,东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为解放军部队、特别是工程兵和装甲兵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4年因病于1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郭伯雄、曹刚川、刘华清、李德生等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姚国民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21: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文怀(1950—)
    重庆市黔江区(原四川省黔江地区)人。196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副秘书长,海军政治部副主任。200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4年改授海军少将军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21: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海姚良官 于 2016-9-1 21:40 编辑


    姚云竹,女,山西省新绛县人,1954年3月出生,1970年11月入伍,1975年4月入党。现任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中美防务关系中心主任,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专业技术三级),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十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姚云竹16岁入伍后自学完成一系列课程,成为我国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她先后7次出国,采访过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基辛格博士、鲍威尔等20多名军政要人。她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国防政策、台海军事冲突等问题有独到的研究,完成研究报告10份,发表论文和译文2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和译著20多部,有18项重大课题获全军和院科研成果奖

    姚立功 (武警部队副政委) 编辑
    姚立功,男,1958年7月生,山西省泽州县高都镇南街村人。研究生学历。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武警中将警衔[1]  。
    现任武警部队副政委。

    姚仲康 - 简介
    姚仲康,山西省永济人。1919年3月28日出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1月在太原军政训练班学习。3月入党。同年5月由牺盟会派至国民兵军官教导第九团工作,先后任政治干事,二营教导员。1938年任决死队十二总队党委委员,总党工委书记,政治处主任。1938年,政治形势逆转,阎锡山取消决死队番号并将第十二总队改编为独立第七旅,历任第七旅党委委员,第34团党工委书记,政治处主任,34团团长,35团团政委,党委书记。1939年十月,受党委派,参加了阎锡山在陕西秋林镇对决死队团以上干部的集训。集训中,发现阎锡山即将发动反共政变,危机迫在眉睫,遂于集训结束后秘密绕道延安,向陈云同志作了口头及书面汇报,并向纵队党委提出立即进行反顽固武装斗争的建议。
    姚仲康
    姚仲康图册
    1939年12月12日举行了双十二反顽固斗争,顽固派反共军官是日全部被抓,一举将陕西旧军完全驱逐出晋西北,取得了反顽固战役的全面胜利。在晋西北期间,参加了历次反扫荡,百团大战和运粮斗争。1942年到延安党校一部学习。1945年日寇投降后被派到东北工作,先后任西满军区第一,第二,第三军分区副政委,地委常委;辽北省保安第二旅,四野七纵二十师(后为第四十四军一三一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东北剿匪,解放齐齐哈尔,四平攻坚,解放锦州,辽沈战役,解放天津,进军广州等战役,并任首任佛山市军管会主任。1950年初,调军委联络部武官训练班学习。7月,出任我国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馆总领事。1953年离任回国。回国后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1982年8月离休。2006年12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姚铁山,1939年8月在山西榆社出生,少将军衔,新疆军区军旅书画院院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2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鲁,少将,江苏公安边防总队总队长



    姚永良,江苏苏州人,曾任新疆军区政治部组织处处长、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政委、新疆军区博尔塔拉军分区政委;2008年12月,任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政委。[1]
    2010年,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2]
    2012年12月,任为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3]
    201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96351部队领导。[4][url=]2011年12月,晋升少将军衔。[/url]


    姚富春,江苏盱眙人,解放军体育学院副院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22: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海姚良官 于 2016-9-3 13:52 编辑

      姚  颖(1955—)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人。空军工程大学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2005年7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






    姚旺,男,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师师长[1]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集团军副军长[2] 。
    201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6 12:27
  • 签到天数: 376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9-2 22: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祖隆
    姚祖隆,字圣斋,号铁心,清宣统(1909年)农历2月19日出生于泸溪县浦市镇一个商人家庭。姚父绍烈,母张氏,其家在浦市经营布匹店,商号“姚泰兴”,是浦市十二大商家之一。  姚祖隆有一妻一妾,原配康兰君,生
    ...
    姚祖隆,字圣斋,号铁心,清宣统(1909年)农历2月19日出生于泸溪县浦市镇一个商人家庭。姚父绍烈,母张氏,其家在浦市经营布匹店,商号“姚泰兴”,是浦市十二大商家之一。
      姚祖隆有一妻一妾,原配康兰君,生二男二女,长子姚本渊,次子姚台生,长女姚淑芬,次女姚桃儿,兄妹四人均在台湾。二夫人熊丹诚,苏州人,生有二子,长子姚本洛,次子姚本昭,母子三人均为美籍华人。
      祖隆7岁入学,15岁毕业于浦市高等小学堂。他学习努力,成绩优良,书法出众。16岁时,祖隆考入长沙兑泽中学,更加勤奋学习,寒暑假很少回家。
      1928年,祖隆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炮兵科学习。学习期间,他得知年方19岁的兄长病故,便去学校请假回家,未获批准,祖隆愤而将枪搁下,赶回浦市奔丧。后,学校派人将其追回,了解情况后,对姚未予处分。1929年,姚毕业后分配至炮兵四团二营当连长,旋即回浦市家中完婚。
      1931年至1935年,祖隆先后担任过国民党炮兵部队排长、连长、副营长和营长等职。
      1934年,祖隆带兵远在河南,闻讯父亲辞世,日夜兼程赶回,深受乡邻称赞。
      1935年,祖隆在山西古北口对日作站,任副营长。他带领一个炮兵连在前线参战,虽战事失利(其他各兵种均已撤退,唯祖隆未接到撤退命令),却依然固守阵地。这一幕,正巧被乘车而过视察前线的将军陈诚所见,祖隆因而受到上级嘉奖。战斗结束后,祖隆即被调去中央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到炮兵十一团任中校副团长。
      1938年,祖隆先后调任炮兵十五团团长、十四军炮兵团少将团长等职位。任十四军炮兵团长一职时,该团官兵只信任原团长谭子才,故而对姚祖隆不服。祖隆到任后,下级军官纷纷要求请假,部队有瓦解之势。祖隆当即召开会议,诚恳的对部下说:“我姚某初次到任,没带人来,请各位帮忙捧场!三个月后,各位要请假,我概不阻拦”。祖隆将团内经济公开,补发了士兵欠饷,稳定了军心。三个月后,再没有一个人请假。1945年,姚祖隆任驻四川江津十四军军直部队指挥官兼江津地区指挥官。抗战胜利后,任重庆市卫戍司令部参谋长。1946年,任马公岛要塞司令部参谋长。1947年,祖隆调台湾基隆要塞司令部任中将司令。
      祖隆一心为公,光交朋友,花销较大,很少接济家中,其母便在家作鞭炮、贴纸皮,以补生活之需。他虽然很少接济家中,但对待手下却格外关心。一天,曾在祖隆炮连当过兵的战士,从洛阳奔赴西安,路过团部住地,特来看望老连长。祖隆了解到这名士兵经济困难,便送他五十块大洋做路费。士兵说:“报告团长,我不要那么多钱。”祖隆说:“你初去西安,人生地疏,怎么好去借钱?拿去用吧。”士兵感激涕零。祖隆当上炮兵团长以后,亲朋故旧都去他那里找事做,他总是广为接纳,优先录用。
      1948年农历8月,祖隆母亲病故,他从台湾基隆港兼程赶回,为母亲治丧。船尚未到岸,他便先脱下军装,穿上麻布孝衣。船靠浦市码头,妻子康兰君在岸上候接。祖隆上岸,首先给妻子磕三个响头,感谢妻子在家孝奉老母。
      后据传祖隆在国民党国防部任高级参谋,1984年初,姚祖隆病故于台湾,终年75岁。(康耀同口述,政协文史委整理)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领导南方局的工作,1945年,当时的四川江津县发生一起“炮击乡长案”,周恩来领导的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知道了此事,周副主席指示立即采取措施,披露此事,揭露事实真相。
    第二天,《新华日报》对此事件进行了全面公开报道,很快《大公报》和《国民公报》也相继进行了报道,重庆市民一片哗然,纷纷谴责“国军”制造的扰民流血事件,但国民党军方对此事仍不作任何表态。周恩来还亲自当面向蒋介石追问这起由国民党军队在江津县制造的严重扰民的“炮击乡长案”,使凶手受到了惩办。
    高牙乡乡长惹恼了野炮团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领导南方局的工作。在政治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5年,由于周副主席亲自追问了一起由国民党军队在江津县制造的严重扰民的“炮击乡长案”,使凶手最终受到了惩办。
    作为国民党“陪都”重庆近郊的江津县,当时驻扎有许多国民党的部队。1944年春,国军第十四军直属队野炮团驻扎江津县,团长姚祖隆(字圣斋,号铁心)是当时江津地区最高军事长官。野炮团下属炮二营驻高牙乡柳林坝(后改为琅山乡五里村)的“仰天窝”,营长是周继斌。这些分驻在乡间的国民党军队在农村称王称霸,四处扰民。他们自称是前线“抗日救国”的换防军队,连、排长等头目带着士兵四处拉柴拿菜不给钱,拉炮的马匹在庄稼地里狂奔乱跑践踏禾苗,在农户中强借物品,还调戏妇女,几乎肆无忌惮,群众是敢怒不敢言。当地农民李健中结婚,因为没有请驻在附近的成连长参加,傍晚成连长就来到李家,要借用新媳妇娘家陪嫁的麻布帐幔,遭到李家和众亲友的拒绝。第二天,成连长就带一队人马来到李家,以李家人盗窃部队武器为名将李氏父子捉到连部“仰天窝”,吊梁毒打一夜……
    谢宗国是当时高牙乡的乡长,又是国民党江津县党部第十五区分部书记。他当时虽为国民党政府做了一些征丁派款的事,但还算是一个敢于讲话的人。1945年3月,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军军长陈铁来江津检阅直属队和野炮团。在江津县长肖烈的帮助下,谢宗国借机向陈铁告状,陈铁在军官大会上对野炮团二营大加斥责。
    炮弹打中谢宗国住宅
    由于这个野炮团刚整合了原九十三军的炮兵部队,一些官兵根本不愿听长官的训令,还寻机进行报复。3月14日正是高牙乡赶场的日子,一大早驻在柳林坝的10多名官兵耀武扬威地来到场上,见市上农民的鸡、蛋、菜等就强行收买,少给钱或不给钱,有意闹事,引起了赶场群众的义愤。农民钟银舟上前交涉,不想这些兵痞竟然出手打人。群众们被激怒了,在陈积河、蒲建坪、李占晴、郑海丰四人的组织下将这些兵痞赶出了高牙场。
    这可惹了大祸,当天傍晚,一百名全副武装的炮二营官兵骑着高头大马气势汹汹地来到高牙场。全场群众见状惊恐万状,大多关门潜逃。兵痞们将陈积河、蒲建坪、李占晴、郑海丰四人捉拿后,五花大绑地送到乡公所,拳打脚踢后关在一黑屋中。第二天,先前被赶出高牙场的这十几个官兵又来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毒打,最后将他们押到一个叫大碑的地方进行关押。此时这四人已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有的已经昏死过去。
    这天晚上,几个官兵密谋将这四人和谢宗国全家“解决”的具体方法。他们叫来几个乡丁,命令立即将这四人解押到谢宗国住的谢家湾进行关押,同时要谢宗国明天早上负责再次审讯。
    次日早上九点,野炮团全团开始实弹演习,此时炮声隆隆,响声震天,炮弹落在荒野的山头上,硝烟弥漫。江津城、仙峰场、高牙场等地的群众惶恐不安。当炮二营在演习时,一枚炮弹不偏不斜正打中谢家湾谢宗国的住宅。房屋全被炸毁,谢妻吴重辉,舅弟吴全舫、弟媳程清明、五岁的女儿谢泽云全被炸死,小儿子谢泽渝的右手被炸断,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炮击谢乡长”流血事件。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因头晚乡丁没将这四人送到谢家湾谢宅而是送到了乡公所,次日一早,谢宗国就来到乡公所审讯陈积河等人,所以这四人和谢宗国才幸免于难。炮二营此时却放出话来,称这是演习失误,炮弹打偏所致。
    此事件发生后在江津全县引起轰动,成为城乡群众热议的焦点,当时有群众写了一副挽联对谢家遇难者进行吊唁:
    一炮炸多人,贾坝沱边多冤鬼;
    四人殉无辜,谢家湾里泣孤魂。
    谢宗国似乎看透了国民党的反动和腐败,两次强烈要求辞去这个“受气官”。他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进行上告,特别是在本城士绅、北固门胜利西餐厅老板廖海涛的指点下,将这件事告到了省政府,告到了十四军军部等,但毫无结果。谢宗国无奈之下又上告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政处,仍是泥牛入海,音讯全无。
    周恩来指示报道“炮击乡长案”
    周恩来领导的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知道了此事,周副主席指示立即采取措施,披露此事,揭露事实真相。第二天,《新华日报》对此事件进行了全面公开报道,很快《大公报》和《国民公报》也相继进行了报道,重庆市民一片哗然,纷纷谴责国军制造的扰民流血事件,但国民党军方对此事仍不作任何表态。
    不久,蒋介石在国民政府军委会主持召开一个联席会,周恩来应邀出席。会间讨论了军政、军民关系,周恩来非常巧妙地谈到驻江津的十四军直属队野炮团二营制造的“炮击乡长”流血事件,蒋委员长装作不知此事,故意问:“真有此等事端?”周恩来从公文包中拿出一份《新华日报》递给蒋介石后说“《大公报》和《国民公报》等也披露了此事原委。”蒋介石接过报纸,看后说:“岂有此理。”他将报纸递与副官,扳着脸说:“送执法总监,严惩不怠。”
    直到半个月后,此事才有了一个轻描淡写的结果。驻扎在江津县高牙乡柳林坝“仰天窝”的野炮团二营营长周继斌被判刑7年,成姓连长被判刑14年,野炮团团长姚祖隆调离江津防区。军方通过江津县参议会发给谢宗国家五十万元(旧币)安葬费。此事不了了之。谢宗国解放后曾任江津县第八届、九届政协委员,江津县琅山乡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逝于2001年6月15日。
    《党史博采》庞国翔/文
    泸溪县立第二小学后任台湾基隆要塞司令的姚祖隆担任过该校操育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2: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茂勇 发表于 2016-9-2 22:01
    姚祖隆
    姚祖隆,字圣斋,号铁心,清宣统(1909年)农历2月19日出生于泸溪县浦市镇一个商人家庭 ...

    谢谢茂勇宗亲对姚祖隆将军的详细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2: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中英,字若珠,广东平远县人。国民革命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1] 1924年于平远中学毕业,参加革命军,旋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5年参加东征。毕业后参加北伐。后入陆军大学第八期,毕业后回广东任陈济棠部独立第一师二旅六团中校团副、燕塘军校上校教官等职。陈下野后,调任余汉谋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1937年,以上校团长职务由广东韶关奔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因功升为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后在镇江设防。12月初,镇江日军占领,撤往南京,扼守汤山一带。8日,奉命率部与三十六师预备二团在紫金山以东的青龙山、龙王山一线,掩护第一线守军退守复廓阵地,与衔尾猛攻的日军连日激战,后因伤亡惨重退入太平门。12日,指挥所部向日军兵力薄弱处突击,身先士卒,辗转冲杀,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2]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url=]编辑[/url]
    中学毕业后,1924年秋,来到广州,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考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后投身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作战勇敢,以战功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北伐后,进入陆军大学第8期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时 ,姚中英任陆军第156师团长,淞沪会战奉命率部由广东韶关奔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会战,并屡立战功,出色完成任务,被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83军156师少将参谋长。会战失利后,移防镇江。1937年11月初,日军分三路进犯南京,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他所在的156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扼守汤山一带。他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后为掩护友军,率部冲锋,身先士卒,壮烈牺牲,时年41岁。

    主要事迹[url=]编辑[/url]

    投身军旅
    姚中英,字若珠,平远县人,1896年生。生于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十余岁
    姚中英与黄埔军校(17张)



    便沦为孤儿,由叔伯抚养成人。自幼饱受贫寒之苦,在校聪颖好学,勤奋努力,在家热爱劳动。中学毕业后,他目睹袁世凯窃国,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势力横行,于是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以打倒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

    1924年,姚中英参加了孙中山的革命军,到汕头在同乡姚雨平部下服役,不久考入黄埔军校学习。[5]

    北伐战争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逆军。在校学习的姚中英毅然参加黄埔军校学生军东征,讨伐陈军林虎李易标残部。他作战勇敢,深受上峰的赏识。东征结束后,姚中英复进黄埔军校深造, 后考入北平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转回广东,在陈济棠部下任独立第一师第二旅第六团任中校团副,后调任广东燕塘军校任上校教官。陈济棠下野后,在余汉谋部下任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

    抗日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时,姚中英任陆军第156师团长。他听到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愤怒万分,当即上书军事当局,表达自己及部下誓死救国、杀敌立功的决心。为了排除后顾之忧,专心
    姚中英抗战等相关图册(16张)



    杀敌,他把妻子儿女送回平远乡下居住。送回乡后,只在家居住两日,便急着要返回部队,亲人们都挽留在家多住些日子。他慷慨陈言,劝说家人:“如今国难当头,我作为军人,不能躲在家里,只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国家才能和平安定,亲人才能团圆。”

    淞沪会战爆发后,姚中英率部由广东韶关开拔,奔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淞沪会战。姚中英凭借简陋的工事和落后的武器,冒着日军陆、海、空猛烈炮火的轰击,率部顽强地阻击敌人。他以作战有功晋升为邓龙光的陆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
    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杭州湾登陆,淞沪局势急转直下,我方守军陆续撤离上海。中国守军被迫向吴福线和锡澄线既设阵地转移。日军在攻占上海、无锡后,分三路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进犯。南京告急。
    上海沦陷后,姚将军又奉令率部移防镇江。当日军分数路进攻南京时,他所在的156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扼守汤山一带,阻止日军沿宁杭路北犯。姚将军与师长亲临前线视察工事,指挥部队调整部署,用保家卫国为军人之天职的道理教育士兵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首都。
    1937年11月初,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
    12月4日,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及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了对南京的猛攻,我抗日将士顽强抵抗,终因实力悬殊,连失要地。12月6日,日军攻破我既设阵地后开始进攻汤山。姚中英等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然而由于力量悬殊,势不能支。8日,汤山一带失守,率部退守紫金山东北一带,日军衔尾而来,攻势凶猛,他指挥官兵连日与日军激战。9日起,姚中英等部在紫金山连日与日军鏖战,由于伤亡惨重,只得退人南京城内,据守太平门。翌日,日军进攻太平门,姚中英率部与112师协同作战。激战多时,部队伤亡过重,阵地动摇,姚中英等将领奋不顾身,亲临前沿督战,终于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保住了阵地。
    1937年12月12日,拂晓,日军用一个师团兵力攻入紫金山东的青龙山。日军攻破中国守城部队阵地,大量涌入城内。南京危急,南京卫戌司令唐生智决定放弃南京,命令各路守军自行突围。当姚中英望着战火中的南京城,听着震耳的炮声,看着节节败退的中国守军,心里感到莫大的痛苦和愤慨,他决计与日军决一死战。他机智地率部往日军兵力薄弱地带突围,不断与日军遭遇,率整师在紫金山东冲锋,杀出一条血路。激战中,姚中英身先士卒,辗转冲杀,连砍数敌,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在抗战第一线。时年41岁。

    人物评价[url=]编辑[/url]
    姚中英将军英勇抗敌、壮烈殉国的事迹在他的家乡平远大地上广泛传扬。1940年,他的名字人祀平远忠烈祠;1957年9月,被追认为抗战烈士,名字又镌刻在平远县人民政府修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他的名字和事迹流芳千古,浩气长存,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3: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11年辛亥革命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将军
    姚雨平(1882—1974),原名士云,法名妙云。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人,曾参与策划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后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出师北伐并取得胜利,为辛亥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
    姚雨平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曾参与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辛亥革命时担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后参加讨袁护法运动、讨伐陈炯明的斗争。1925年(民国14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姚雨平参加治丧工作,并护送孙中山灵柩到南京。[1]到南京后,适逢微军老和尚在毗卢寺金刚经,姚日平前往听经,遂发心皈依“三宝”,微军老和尚赐法名妙云。曾在灵谷寺寄居一个时期。南归后敬佛素食,朝晚习禅。抗日战争胜利后,携家属往香港居住。解放后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政室主任。[2]
    2007年入选广东历史文化名人。[

    人物简介[url=]编辑[/url]
    姚雨平,1882年生于广东平远县大柘镇丰光村,1905年考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1907年加入同盟会,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在香港策划黄冈起义。失败后由港返乡,与谢逸桥、温靖侯等集资创办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体育会”,培养军事人才。“松口体育学堂虽然只办了一期,但却为后来的革命培养了一批干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4位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姚明卿说。
    1911年春,姚雨平与黄兴等人发动广州“三·二九”起义,任调度课长。起义失败后,他远赴南洋继续宣传革命。1911年11月,广东光复后,姚雨平任广东北伐军司令,“此后,祖父带领部队参加了讨袁护法运动、讨伐陈炯明等斗争。”
    姚雨平将军相关图册(5张)




    1912年,广东北伐军改称“广东讨虏军”,姚雨平任总司令、军长,获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12年5月任北京总统府顾问。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在上海参加讨袁,失败后赴日本。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5]
    1923年2月26日任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工兵局筹饷委员。6月26日任特派惠州安抚使。8月兼中央直辖警备军司令。1924年任1月5日任广东治河督办。[6]
    1924年6月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本营参议。在孙中山病重北上时入京侍疾。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参议。1927年被派潮汕军事特派员。1931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抗战爆发随国民政府迁重庆仍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8年移居香港。[5]
    1949年姚雨平由香港返回广东,经叶剑英提议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期间,政府特地为他和家人准备了一套宽敞的居室,但被姚雨平以“国家还处于建设初期的艰难时期”为由拒绝了。随后,他带着家眷住进租来的一套小居室。姚明卿说,直至去世,祖父一直带着家人居住在租来的小房子,家中甚至没几件像样的家具。[7]
    1974年9月,姚雨平在广州辞世,终年93岁。“祖父走了,但他热枕的爱国情怀、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姚雨平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曾参与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辛亥革命时担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后参加讨袁护法运动、讨伐陈炯明的斗争。民国14年(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姚雨平参加治丧工作,并护送孙中山灵柩到南京。到南京后,适逢微军老和尚在毗卢寺讲金刚经,姚日平前往听经,遂发心皈依“三宝”,微军老和尚赐法名妙云。曾在灵谷寺寄居一个时期。南归后敬佛素食,朝晚习禅。抗日战争胜利后,携家属往香港居住。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不久,姚雨平携全家归回广州,任省政府参事室主任。他常到六榕寺礼佛,与觉澄法师相识。1952年起参与佛教界活动。1953年5月,参加中日佛教协会第一次全国佛教代表会议,与觉澄、纯信同为广东省佛教代表,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姚雨平为六榕寺被卫生院和工厂占用而深感不安,亲自呈文叶剑英省长,建议占用单位将寺宇归还僧人。不久,卫生院和工厂迁出。1956年,与觉澄、叶农、戒理(尼)等一起发起筹组广州市佛教协会。1958年8月,广州市佛教协会正式成立,姚雨平被选为第一、第二届会长。六榕寺原“观音殿’’木刻三个大字匾为姚雨平所题,但没有署名。观音殿楹联:“槛外白云观净果,殿前塔影听疏钟”,亦为姚雨平所作。
    姚雨平与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有袍泽之谊,一度曾师从何子渊,故私交非常深厚。1911年,何子渊六弟民主革命先驱何贯中曾在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戎幕担任营长。
    1974年9月,在广州逝世。

    生平经历[url=]编辑[/url]
    1905年,姚雨平考入广州黄埔两广陆军中学(次年改为陆军速成学堂)。在革命风潮鼓动下,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进行秘密活动。1907年,经谢良牧、张谷山介绍,姚雨平加入同盟会。有了革命组织的领导,姚更加积极地投入革命活动。他和张醁村等潜入虎门讲武堂,联络多名学生参加革命,又到其他地方联络工人一起活动。还与朱执信、胡汉民等人,在香港参与策划黄冈起义。失败后,姚由港返乡,和谢逸桥、温靖侯等商议,认为革命失败,是由于缺乏军事干部,于是集资筹办“松口体育会”以培养军事人才,姚担任教员。体育会开办专修班教授战术,学员大多为同盟会会员和倾向革命的人士,共180多人。因为被清政府地方当局所注意,只办了一期。但这项活动,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辛亥革命爆发后,梅县区、潮安区、澄海区、揭阳、平远、上杭等许多地方的光复活动,都是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体育会的会员负责领导的。[4]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0年2月,广州的庚戌新军起义失败。11月,孙中山在南洋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仍在广州举行起义。次年,在香港设立统筹部,以策划、指挥起义,由黄兴担任部长、赵声为副,下设秘书、出纳、储备、调度、编制、调查、总务等课。姚雨平任调度课课长,掌管运动新旧军及调集人员等事,任务重大。广州的指挥机关设在现越华路的小东营。此次举义即赫赫有名的辛亥三二九广州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前期准备,但到临近之时,起义的具体日期却一再变更。当时交通通信很不方便(广州全市电话仅100多号,只有官绅才有安装),消息阻隔,情况一有变化,便不能及时联络、调整,所以整体步骤凌乱无章,无法有效协调。加之香港方面的同志因事未能及时赶到,枪弹器械又因多次改期而未能按时运达,城外响应起义的新军手中没有子弹(清政府害怕士兵举义哗变,平时不发给弹药),无法参加起义。在这种情况下,统筹部仍决定分四路敢死队分头出击,由黄兴、姚雨平、胡毅生、陈炯明各率一队。姚所带领一队本来负责占领飞来庙,开小北门,引燕塘新军进城。正当发难迫在眉睫之际,储运课却以为起义业已改期,不肯发给枪弹。姚只好离开调度指挥地,亲自偕陈其尤同志去领取。他们还没来得及领取,黄兴已经带队进攻总督署。姚立即准备赶回原定地点参加指挥,这时,黄兴攻打督署失败的消息传来,姚只好随一同志避入小巷过了一夜。次日,全城戒严,更无法行动。于是姚没有完成所分担的任务。胡毅生陈炯明两路也没有出动。在多个因素的影响下,三二九之役最终失败。
    姚雨平乔装出城时,在城门遇巡警盘查,因假辫落地被捕。后经同志和平远同乡会多方设法营救,最终保释出狱。姚到港后,转游南洋各地,继续进行革命宣传,并筹募经费。
    姚雨平对三·二九起义失败,不胜悲愤。又听到七十二烈士丛葬黄花岗,更加痛心,他为此写了几首七绝诗,其中一首是:
    卷土未忘东子弟,置身应拥汉旌旗。
    元龙豪气今无恙,忍看龙蛇上陆时。[4]
    率领粤军北伐
    武昌起义后,1911年11月9日,广东光复。当时,姚雨平还在南洋,闻讯后他立即兼程赶回广州。军政府都督胡汉民见到姚,就和他商议时局。姚说:“武汉形势危急,待援迫切,前途未可乐观。广东应急速出兵北伐,支援武汉,进而合击北京,以收革命全功。”于是,广东组成北伐军,推姚雨平为总司令,马锦春(江苏人,新军中外省人的头领)为副司令。总部设立后,有人主张暂缓出师,等秩序安定、军队训练后再北上。姚则以太平天国的失败作前车之鉴,力主立即出兵,直捣北京。众人觉得有道理,都赞同了他的提议。粤督府颁发给姚任命状及大印一颗,印文为“广东北伐军印”六字。北伐军由广州出发,经海道到上海,受到陈其美的欢迎。姚雨平率广东北伐军参加了江浙联军收复南京的战斗。年底,孙中山由海外归国抵达上海,姚雨平由南京前往上海迎接,这是他与孙中山的首次会晤。在与孙中山的谈话中,姚雨平想请他给广东北伐军补充军械弹药,孙中山给他讲了欧美革命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要他对革命充满信心。会谈结束,姚雨平当即返回南京,抓紧训练军队,准备北伐。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姚雨平奉命率粤军于1月上旬沿津浦铁路北上讨伐清军,连克固镇宿州,进占徐州。其他各路北伐军同谋大举,京津震动。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面对大好的形势,南京临时政府认为国家已经统一,就将广东北伐军改称“广东讨虏军”,姚雨平仍任总司令。后又将粤军改编成第四军,辖第二十二、第二十四两个师,姚任军长。不久,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为笼络人心,授予姚等南京方面5位军长陆军中将并加陆军上将衔。姚仍率第四军驻南京,归南京留守黄兴节制。此时,陈炯明接替胡汉民任粤督,他对北伐军军费械弹接济多方掣肘。袁世凯借口国家财政困难,提出要维持庞大的军队,就必须向外国借债。南京方面极力反对袁借外债,为杜绝其借口,只好裁遣军队。姚雨平自请遣散所属第四军,并发出裁军节饷倡议的通电。陈炯明、袁世凯立即复电表示欢迎。姚随即将军队解散,仅留一炮兵营调回广东,后被陈炯明派兵缴械。[4]
    继续追随孙中山革命
    姚雨平解散粤军之后,袁世凯聘他为总统府顾问。姚北上见到袁,陈说民主共和之利。袁为人奸诈,表面上十分赞许,对姚所言随声附和。袁世凯派姚为专使,出国考察东西洋各国军事政治,发给旅费2万元,广东省又另发2万元。姚经汉口回到故乡,后到上海,准备出洋考察。姚雨平刚到上海,恰好赶上宋教仁遇刺,他急忙去找黄兴、陈其美商议。这时,孙中山也由日本回沪,大家共同策划倒袁,但苦无经费。姚雨平就将出国考察费全部献出,并应孙中山派遣赴杭州,游说浙江都督朱瑞(原亦革命党人)。时朱为袁所收买,顾左右而言他,姚雨平无功而返。
    二次革命失败后,姚东渡日本,又回广州等地联络同志,准备再举。次年,姚由上海到北京,查看虚实。当时,筹安会已经成立,袁世凯正在密锣紧鼓要称帝,姚雨平以“重信”为笔名,撰文反对帝制,文章发表于日本人主办的《顺天时报》。
    1917年夏,孙中山率海军南下护法,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孙任大元帅。姚雨平随孙回粤,担任军政府顾问。1918年夏,在桂系军阀的操纵下,非常国会改组军政府的元帅制为合议制。孙中山辞大元帅职,离开广州回到上海。姚请假回乡省亲。
    1920年,姚雨平到上海。孙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从福建回师广东讨伐桂系军阀莫荣新等,陈派邓铿带着聘书到上海,请姚雨平担任高等顾问。姚雨平到漳州后,与陈谋划回粤方案,提出分兵一路由云霄、诏安突击潮汕。陈炯明有些犹豫,但最终答应了姚的方案。在进军潮汕途中,姚雨平策反敌营中的旧部,很有成效。结果,粤军只用了四天半的时间就到达了汕头,局势发展,不出姚所料。
    攻克汕头后,陈委姚雨平为汕头卫戍司令。不料,接守漳州的浙军陈肇英背信弃义,乘虚袭击汕头。因众寡悬殊,姚雨平与浙军苦战一个月,汕头最终陷落。姚忧劳成疾,赴香港就医。汕头虽失守,但缓解了粤军前进时的后顾之忧,作用很大。
    1921年春,姚雨平担任粤军总部顾问。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姚为总统府参议。孙中山赴桂林督师北伐,嘱陈炯明在后方负责接济,但陈多方阻挠,并于翌年3月21日刺杀了坚决追随孙中山革命的邓铿(粤军总部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姚雨平十分愤激,亲自撰联挽邓铿:
    招我到漳,五日定汕酬知己;
    誓师扫北,三军奏凯慰英魂。
    1922年2月,姚雨平奉孙中山命担任大本营中央直辖警备军司令。孙中山由桂林回粤,改道江西出师北伐,先免除陈炯明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退居惠州,声言下野,实则暗中把驻桂粤军调回广州附近,并与北方军阀勾结,与孙中山为敌。姚雨平多次责备、规劝陈炯明,但无效。姚又奉孙命,偕同汪精卫、杨寿昌等访惠州,希望能促使陈觉悟,并观看虚实。陈炯明邀姚雨平等泛舟西湖,兼请题诗,姚以纸片书二句示陈:
    征西奔走劳鞍马,扫北归来理钓丝。
    姚的这两句诗,可谓语重心长。他先表扬陈炯明福建回师西征之功,然后劝陈回心转意追随中山先生革命,等北伐归来再效严子陵垂钓富春江,不问政治。但陈死硬到底,连连摇首说:“办不到,办不到!”
    惠州之行,无功而还。姚雨平返广州后,又写诗寄给陈炯明,其中二首,明白点破形势,以大义规劝陈:
    百花洲上意模糊,不听莺啼听鹤鸽。
    铁像何如铜像好?凭君点缀此西湖。
    凯歌声里夹悲歌,湖上盘桓意若何?
    果去京津事新主,受降城里月明多。
    但陈炯明不听忠告,1922年6月16日发动叛乱,命所部叶举炮击总统府。孙中山乔装突围,登上永丰舰。当时,姚雨平已陪同母亲去香港,得知孙中山在军舰上,就折回黄埔,上舰侍卫,策划反攻。2个月后,又随孙中山到上海。陈炯明给姚雨平写信,敦促姚回粤,共商时局。姚请示孙中山后,派代表持复函到广州,复函中说:“总理待人,向以宽大为怀,所不肯放松者,主义而已。”陈竟回复:“中山先生所不肯放松者,总统主义而已。”到此,姚雨平才知道陈炯明已经顽固成性,不可能悔改,就与其断交。
    1923年春,滇、桂、粤各军奉孙中山命,组成西路讨贼军,自梧州、西江东下,驱逐陈炯明出广州,胡汉民任省长。北京政府却派沈鸿英为广东督办,粤局混乱。孙中山偕姚雨平由上海返广州,设大本营讨逆。陈炯明退居海丰,命杨坤如守惠州。8月,孙中山派姚为特派惠州安抚使。孙中山并亲征惠州,讨伐陈杨,姚雨平同行。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宣言,指出中国之现状及其前途,重新阐述三民主义的真谛,制定纲领,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定国民革命的任务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中国。对此,姚雨平表示拥护。
    1924年11月,孙中山北上,拟与段祺瑞商议南北统一和平建国之事。姚雨平先于11月14日致电段,电文说:“共和真谛,天下为公,偶涉于私,必集矢的,历次用兵,不能彻底,义始利终,皆以私故,今必反其道,相见以诚,一切履行,庶几有济。”又谓:“类似封建式之督军制,必当废除,现在贿选卖法之国会,必先解散。”姚雨平希望尽量运用自己的影响,为孙中山北上襄助一臂之力。用心之良苦,跃然纸上。
    孙中山抵京后,不久病笃,姚雨平北上探候。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不幸在京逝世,姚亲撰挽联道:
    无力莫东隅,有负先生输肝胆;
    伤心吊落日,谁为大地放光明?
    姚在北京参加治丧工作,担任中央公园招待所第四组主任(孙中山灵堂设中央公园)。以后,姚曾到南京参加踏勘孙中山墓地,并参与奉安大典,然后南归。姚从此坚持素食,达十数年之久。[4]
    国民政府时期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姚雨平任国府参议。1928年至1930年,姚居上海,生活穷困。后来,胡汉民介绍他到南京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姚每每发表议论,抨击权贵。监察院三名委员联署弹劾宋子文为打内战向美国借债的所谓“棉麦借款案”,曾轰动一时,姚雨平即为联署的三委员之一。
    抗战时期,姚雨平到重庆,仍任监察院委员。1946年4月,任南京国府顾问,1948年到香港居住。[4]
    新中国时期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不久,姚雨平就由香港回到广州。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叶剑英得知姚回来,十分高兴,在省府会议上亲自提议请姚雨平担任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后来,姚雨平加入民革,曾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中央委员。[4]

    北伐胜利[url=]编辑[/url]
    姚雨平率领的广东北伐军的胜利,对于保卫南京临时政府,促使清帝退位,实现南北统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第一,有力地捍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袁世凯乘新生的民国政权立足未稳之时,命令张勋所部自徐州沿津浦线直扑南京。由于粤军奋起北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退了张勋所部顽军,夺取其巢穴徐州,解除了清军对南京的威胁,用胜利捍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第二,促成了清王朝的覆灭。清末代皇帝溥仪的“逊位”,是革命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之所以会在1912年2月12 日发生,是由于广东北伐军北伐胜利所促成。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把此次北伐之役视作建国之役,当北伐军烈士遗体归葬金陵建墓的“民国元年三月”,他挥毫亲题“建国成仁”碑铭,并署全衔“临时大总统孙文题”8字。足见孙中山先生是以最真诚的敬意、最崇高的礼仪,以国家元首的身份,评判此次北伐及其殉难烈士的作用。[8]

    与丘逢甲[url=]编辑[/url]
    丘逢甲于姚雨平有救命之恩,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批革命党人于深夜相继退入小北丘家祠,数十人攀墙而入。翌晨,两广总督张鸣岐闭城搜捕革命党人,惟丘家祠是丘逢甲寓所,门首高悬钦赐“工部主事”木牌,清兵不敢冒犯。而姚雨平却于事后被清巡警所拘捕,“经各同志和平远同乡会多次设法营救,派人探监,示意姚伪称为“两广方言学堂”学生丘某。再经丘逢甲亲自交涉营救,始得释放。
    而早在1909年,丘逢甲就特地写《春江》五言绝句赠给学生姚雨平:“春水绿生波,春江批桨过。阴晴浑未定,莫便脱渔蓑”,此诗似写春日的江水,实是借景喻志之作。当时形势连遭挫折,丘逢甲作此勉励姚雨平不能灰心丧志。诗中把革命比作“春水绿生波”,尽管革命暂时处于劣势,却认定“阴晴浑未定”。诗末更勉励姚雨平“莫便脱渔蓑”,暗喻切莫放弃武装斗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3: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建屏:安徽亳县人。
    1924年6月7日加陆军上将衔,时任福建陆军第一师师长兼代理福建督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7 18:30 , Processed in 0.1278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