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4|回复: 0

我们的年代 ——姚士贵先生印象 ■ 程中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0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9-24 2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的年代 ——姚士贵先生印象 ■ 程中原
    2016-09-21 12:31 来源:淮安新闻网 



    我们的年代 ——姚士贵先生印象 ■ 程中原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当三年困难时期,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我工作的学校接连撤消。我从涟水农校调至我爱人夏杏珍所在的涟水师范,一年后,学校撤消,降格为涟水教师进修学校。到1963年夏天,教师进修学校也保不住了,只有离开县城到农村中学去。暑假里,我把两个孩子送回了无锡老家,准备新学期到涟水农村中学去教书。

    九月初忽然下来一个调令——着程、夏二人到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简称淮师)工作!当时,我们正被县委宣传部抽调参加剧本创作,任务还没完成。心想,先到地区文教局转了关系前往淮师报到再回来吧。

    到淮师,见了朱树人校长,交了介绍信,说明了情况,还想回去一下。他说,既来了,就听这里安排吧。涟水那边不用管了,我们会同他们谈的。他吩咐狄秘书带我们到教务处见葛主任。后来才知道,淮阴地区各县的教师进修学校停办,事务由淮安、淮阴两所老的省立师范接手,其中有一条措施:两所师范从各进修学校选调一些教师。我们夫妻就是由葛主任选来的。见面的情形记不清了,印象深的是,踏进教务处办公室就见到地上铺着一副写好的对联。那字,颜骨柳风,自成一体,煞是精神!同葛主任谈罢又去看对联。葛主任见我爱字,忙说:这是我们的教务员老姚写的。正说着,老姚进来了。葛主任连忙介绍。老姚那时还不到五十岁,脸上已布满皱纹,加上一副高度近视眼镜,看不清他的眼神。整个人与精气神十足的书法,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

    别过出来,老狄跟我们说,这个姚士贵,他的字在淮安很有点名气。淮安城中心的“镇淮楼”三个字就是他写的。要说知名度,淮师人当中,他的知名度算最高了。

    后来发现,有些学生的字写得跟他很像。原来有些好学的后生把老姚写的过时的布告揭下来,当做字帖临摹。就这样,一届一届学生毕业,“姚体”也就在淮安城乡和淮阴地区流传开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姚体”真的是不朽,其创立者姚士贵先生也因此不朽了。

    老姚不抽烟,不喝酒,不搓麻将,不打扑克,没有一点嗜好。那时,淮师的朱校长可是一位兴趣广泛、很有雅兴的人。每天下午四五点钟,课外活动时间,银杏树下小楼的会计室里,常有一桌麻将。打牌的常客是朱校长、会计王鼎祥和数学老师曹伟。不够四人,就来扑克,再不够就下象棋。相牌观棋的看客有的是,士贵先生就是常去的一个。他从不插嘴,真正是一位“观棋(牌)不言”的君子。他并非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他很在行,一盘完了会不经意发一点议论,诸如:这张五万不该打,下家明明听的是嵌五万嘛!那匹马是无论如何不能跳下去的,孤军深入,还不被人拦死。

    那时,新教师都是上面分配而来。水平怎样,课教得如何?葛主任总是带着老姚去听一听。怕新教师紧张,先站在窗外走廊上听,再坐到教室后面听。葛主任怕一个人看不准,总要听听老姚的意见。老姚语文功底好,分得出优劣。经过这一道检验,加上学生的反映,一学期下来,在淮师讲台上站不下来的就调出去了。

    领导看重老姚,老姚也爱校如家。他住在校外,从家到学校,步行将近半个钟头。不管刮风下雨,从不迟到。看他寡言少语,实际是很有情趣的人。他是个戏迷,常常边走边哼京戏,大抵是《空城计》《借东风》里诸葛亮的唱段。

    像淮师的多数职工一样,老姚的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烈。当时,淮师和淮安中学两校的教工球队旗鼓相当。每当两队比赛,朱校长必亲临现场,鼓劲、指导,非争取大获全胜不可。老姚目力欠佳,但必到场助威。我不是球员,不怎么起劲。令我特别感动的是我们演出话剧《年青的一代》时,老姚不是演职人员,不担负任何责任,可他每场必到,跟演员、工作人员一起到剧场。看化妆,看布景,看演出,从头至尾。有回演戏,绵延一两个月,在淮安人民剧场、淮阴人民剧场,公演了十几场,场场爆满,大获成功。他比我们这些主要角色还要高兴,赞扬我们,说老夏扮相俊俏,如果唱花旦一定走红;说怎么也想不到演调皮的初中生小李的,竟是学校的进修部主任。同时,他又中肯地指出,什么地方演得火了,什么地方演得温了,说得导演、音乐老师夏荣轩连连称是。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淮师办得朝气蓬勃,教职员工中充满这种与学校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感情,此外,还有一种上下都敬业爱岗,尽量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的追求。人家央请老姚写字,他总是一丝不苟,力求完美,就是写一张布告,发一个内部传阅的通知,他也是款式规范,行文美观。没有一点涂改,不留一点瑕疵。这样自觉认真的作风,不仅士贵先生如此,其他先生也是如此。

    春节,淮师的干部一大早就前往职工家拜年。我记得到老姚家去过两三次。简朴,整洁,给人舒适惬意的感觉。炒米茶喷香,一股淡淡的甜味,很为爽口。

    我同老姚的关系因了他儿子更深一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淮阴师专以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复校,我调到中文系教书。学校刚恢复,他的二儿子姚杰仁就考取中文系。杰仁为人谦和,办事牢靠,擅长书法,传承了老姚的家风。杰仁毕业时,留在淮阴师院教务处做我的助手,同我一起编辑学报。没几年,他的品格和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群众的认可,被任命为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有这样的后辈,姚士贵先生当可含笑于九泉之下了……

    (作者系党史研究专家,曾任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本文题目为编者后加,文章有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1 05:28 , Processed in 0.0973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