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5|回复: 3

“台湾”因漳人颜思齐的大规模开发而始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2-8 09:23
  • 签到天数: 68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11-21 08: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因漳人颜思齐的大规模开发而始称
                                       何池
                         漳洲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台湾之名“始於何时,志乘不详,称谓互异”。查阅史书看到的确实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称谓。
        台湾最早被称为夷洲。最早涉及这一名称的记载是《后汉书、东夷传》,该书称:“会稽海外------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莍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这是关于海峡两岸人民往来的最早记载。而后《三国志、吴志》卷二亦有关于夷洲、澶洲的记载:“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夷洲”。清初地理学家胡渭和后来的众多学者都认为夷洲指台湾,澶洲指今吕宋岛。
        从隋朝至元朝甚至到明朝中期,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台湾被称作“流求”、“留求”、“琉球”。《隋书、流求传》称:“流求国在海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隋书《陈稜传》“大业三年,拜虎贲中郞将,后三岁,与朝议大夫张镇洲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至流求国------"《元史、留求传》称:”留求在南海之东,漳泉与福四洲界内,澎湖诸岛与留求相对。”该则记载“留求”的地理位置更加明确无误地证明了“留求”就是今天的台湾。元代大旅行家汪大渊则在其著作《岛夷志略》一书中把“留求”改为“琉球”。进入明初,台湾在有关史志中仍沿用“琉球”之称。中后期渐渐改为以台湾突出的地理标志如鸡笼山、淡水洋、北港等名称,随之又改叫“东番”,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到过这里,称其为“东番”,明末连江人陈第、莆田人周婴都各写过一篇游记,都 叫《东番记》,都是介绍台湾的地理及社会概况。稍后龙溪人张燮写於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的《东西洋考》之中有一文“东番考”这样称呼台湾:“鸡笼山、淡水洋在澎湖屿之东北,故名北港,又 名东番”。迨此,由“东番”而改称台湾的日子临近。       崇祯八年(1635年),给事中何楷(漳洲镇海人)奏陈靖海之策曰:“------海上岁无宁息,今欲靖寇氛,非墟其窟不可,其窟维何?台湾是也。台湾在澎湖岛外,距漳泉两日夜程,地广而腴------”这是我国正史称台湾之始。从称“东番”到称“台湾”只有短短的18年时间,在这18年时间里,“东番”岛上发生了什么事,使得改称台湾呢?
            在这段时间里,“东番”真的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该岛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开发活动。这次开发活动是在闽南人颜思齐的领导下进行的。颜思齐是海澄青礁人(嘉靖四十五年,明政府从龙溪县划出一地设置海澄县,把同安海沧等地都划归海澄管辖,一直到1958年这两地才划归厦门,青礁历史上长期归漳洲龙溪、海澄管辖,故历史上称颜思齐为(海澄人)),他从小练得一身好武功,又好打不平,有一次他杀掉了一个为非作歹的衙役,遭官府通缉,逃亡日本。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他因在日本领导反对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事洩,即率漳泉籍同乡义民二三百人乘13条船下海逃亡,在“东番”南部的笨港登陆,以诸罗山为根据地设置十个寮寨安置人员,着手进行垦荒活动。由于这里地广人稀,二三百人难以适应垦殖的需要,於是颜思齐派杨天生等助手带大船十只到漳泉两地招募贫民,共计招募人员三千户来“东番”,分别安置到十个寮寨中去。一户一人的给银两元,一户两人的给银4元,一户三人的给牛一只助耕。短短几年功夫,笨港一带已有千户从事农耕生产。正是颜思齐大规模招募漳泉乡亲赴台垦殖的活动,拉开了台湾大规模开发的序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2-8 09:23
  • 签到天数: 680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08: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颜思齐在发展农业生产、开发海上贸易的同时,在笨港东南的平野搞市政建设,建成“井”字形街道,分为九个区,并在海湾岸上筑楼台,建公署,使得台湾·有了最早的汉人行政管理机构。由于湾内有公署楼台,楼台之外有海湾。于是有人开始把这里叫做“台湾”,这一称呼最早是在闽南一带往返海峡两岸的渔民和海上贸易商人当中叫起并逐步传播开来。家於龙海港尾海卫的南明给事中何楷当然就能在第一时间获知这一信息并把“台湾”这一称呼正式写进奏疏中。与此相印证的是,清康熙台湾诸罗县令的季麒光在其《蓉洲文稿》中称:“万历间(不是万历,是天启元年——作者注),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始称台湾。”
            笔者认为,从天启元年到崇祯八年这十五年里,是“台湾”称谓之始并相沿至今的重要时期。
           在当时,“台湾”称谓如何开始并不引起人们关注,有关史书记载的谬误说明了这一点。编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台湾县志》称:“荷兰人入北港,筑城以居,因称台湾 ”。大学士张廷玉编于乾隆四年(1739年)的《明史》记载:“至万历末,红毛番(荷兰人-笔者注)泊舟於此,因事耕鑿,阛阓,称台湾焉”。显然是受了《台湾县志》的影响。连横是第一个对此说法提出质疑的学者,他在《台湾能史》中认为:若以建高台这一说法名台湾,则“思齐踞台早於荷人三年,台湾(之称)非出於荷 人也明也”。他进一步驳道斥道:“台湾之称果出荷兰,则荷人著书当用其名,可以又 称小琉球耶?”这一论据可谓言之鑿鑿,掷地有声。连横纠正的不止是《台湾 县志》的谬误,还是对《明史》中同样谬误的纠正 。而清初仕台官员季麒光的《蓉洲文稿》是最早提出台湾之称始於颜思齐开台活动的论点,笔者认为这一论点是符合事实的。
           颜思齐由于开发台湾业绩昭著,影响很大,他所开垦出来的笨港地区被台湾同胞称为“汉民族开发台湾的发祥地和奠基石”,他的事迹被列为《台湾通史》“列传”之首,台湾同胞在他当年登陆的笨港建立“思齐阁”和“怀苯楼”以及“颜思齐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以缅怀他开拓台湾的丰功伟绩,并尊称他为“开台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2-8 09:23
  • 签到天数: 680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08: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横(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花,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2] 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大陆诗草》、《剑花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马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2-8 09:23
  • 签到天数: 680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09: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yqllz 发表于 2016-11-21 08:45
    连横(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花,别署慕陶、 ...


    连横是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之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4 06:55 , Processed in 0.1069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