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18|回复: 1

姚乾元:科研路上要越挫越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1-28 12: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乾元:科研路上要越挫越勇
    2016-11-24 11:32:11 来源: 人口导报(济南) 举报


    (原标题:姚乾元:科研路上要越挫越勇)

      2016年,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人工麝香核心成分麝香酮的主要化学合成者,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现年83岁的姚乾元位列获奖名单。
      “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历史性难题,保证了400多个含麝香中成药品种的正常生产,满足了国家的重大需求。目前,人工麝香对天然麝香的替代率达99%以上,相当于少猎杀了2600多万头野生麝,年用药患者逾1亿人次。
      虽然化学合成麝香酮的科研已成历史,但姚乾元在这过程中展现出的越挫越勇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搞科研要知难而上”
      1975年,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今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济南中药厂(今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成课题组,开展麝香酮化学合成的攻关研究。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姚乾元很快感受到了任务的艰巨。虽然这是一个“课题组”,但只有姚乾元和夫人陈雪懂得化学合成,其他成员几乎都是年轻学员,平时从事中药生产工作,对化学合成没有基本的概念。麝香酮的化学名称为3-甲基-环十五烷酮,其化学合成成功的关键,是把15个碳原子直线相连结构的首尾碳原子键合弯成环状结构。由于分子张力的关系,环合难度大,收率低。
      姚乾元利用能阅读英、德、法、日、俄等多种专业外语的优势,很快初步掌握了国外对麝香酮的各种化学合成路线。他设计了化学合成麝香酮较短的工艺路线,采用阳极偶合和钠乳醇酮环合等反应法。但开展试验步履维艰,经过一年摸索,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姚乾元并没有丝毫退却。他说:“搞科研要知难而上。我从来都充满信心,从来不认为会失败。这种方法不行,就换一种方法。”后来,经过不断摸索,姚乾元根据当时的条件,改进设计出一条原料可以在山东找到、反应条件相对容易掌握、将来宏济堂可以使用的工艺路线,并开始了新的尝试。
    “要始终有一种韧性”  
    当时的条件极其简陋。化学合成涉及大量易燃易爆的有机物,不敢在楼房里进行。于是,简易的平房搭上茅草,盖上油毡纸,加上水泥制作的试验台……就在济南榜棚街的三间茅草屋里,姚乾元带领20多名课题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开展试验。这座“试验室”冬天透风撒气,但因防火防爆不能生火炉,夏天像蒸笼,也没有设备降温避暑。这都丝毫没有阻挡姚乾元探索的脚步。他说:“搞科研要始终有一种韧性,要越难越上。”
      化学合成麝香酮是一项不折不扣的“高危工作”。原料大多易燃易爆,且需要高温反应,却不具备精准操控的手段。尤其是关键的环合反应,需要在易燃溶剂中进行,只有在高速搅拌下才能将加入的金属钠打成极微小的钠乳。姚乾元回忆说:“有机溶液在一个大玻璃瓶子里高速旋转,瓶子咣里咣当,咣当破了怎么办?金属钠飞到哪里,哪里就会燃烧甚至爆炸,我非常担心。”
      为保证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安全,所有危险的试验,姚乾元都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操作,旁边放着灭火器,随时准备灭火。化学合成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为得到合格的中间产物,要反复试验几十次。为尽快打通路线,姚乾元丝毫不敢怠慢,带领课题组实行“三班倒”。在必须进行控制的关键时刻,姚乾元24小时坚守在试验室。实在累得不行了,就在试验桌上趴一会儿;饿了,就在隔壁食堂买几个包子吃,然后继续投入试验。整个课题组几乎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就连春节都没有放假。经过两年日夜奋战,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化学合成麝香酮。
    “碰到困难就攻过去”
      姚乾元课题组化学合成的麝香酮伴生有同分异构体4-甲基-环十五烷酮。此时原卫生部下发通知,要求化学合成的麝香酮纯度必须达到97%以上,不能含有同分异构体及其他杂质。课题组产品中的同分异构体被定性为非药用成分,这无疑给该化学合成路线一个沉重的打击。
      4-甲基-环十五烷酮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与麝香酮几乎相同,两者是一对“双胞胎”。瑞士著名化学家Stoll和Commarmont曾采用多种方法尝试将这两种物质分离,但均未成功。国内很多学者也认为,把这种同分异构体作为杂质分离出去,得到纯麝香酮的路线是很困难的。
      此时已经到了1978年,当时若不能将同分异构体分离,课题就将前功尽废。姚乾元坚定地认为,碰到困难就要攻过去,决不能打退堂鼓。为此,他经过反复思考分析,认为两者化学结构虽然接近,但还存在结构差异,既然有差异,总应能分离。
    “不成功就继续干”
      课题组对已取得的试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设计了10个分离溶剂系统,每个系统收集200份分离液,并重复5次同样的试验,计算下来共有上万份分离液。因为工作量实在太大,色谱分离又不能停,就“三班”轮流作业,24小时进行试验。
      姚乾元说:“前5个系统都不成功,从第6个系统开始,每次都有一点机会、一点希望。这里面已经有了成功的苗头。我根据这些苗头,寻找分离的线索,进行调整、加强,设计出更合理的系统。”
      早期的试验装置简单,且有一些装置不能完全密闭,有机溶剂难免对身体造成伤害。由于长期接触能造成肝损伤的氯仿,姚乾元患上了严重的胆囊炎。疼痛难忍时,他就多喝糖水,在家里躺在床上休息休息,觉得不疼了,就回到试验室继续工作。
      这样艰苦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在检测到第10个分离系统的分离液时,气相色谱上出现了“双峰”。这意味着麝香酮和同分异构体是可以分离的。随后又进行了上百次的重复试验,证明所发明的拆分剂是有效的,不仅可除去同分异构体,制备出的麝香酮纯度高达99.8%,打破了Stoll等人两者不能分离的结论,还将麝香酮的收率较文献提高了两倍之多。

      姚乾元说:“最后1000份的成功基于前面9000份的失败。这其中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做小试的原始记录堆成了满满一座小山。当然,如果这10条路线还走不通,我就再换10条路线。不成功就继续干,我从来没有灰心,我也不怕失败。”
      从1975年课题立项,到完成适于生产的麝香酮化学合成工艺,整个过程历时20余年。为了课题的成功,姚乾元和课题组其他成员付出了大量艰苦的努力。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勤奋拼搏的经历,已成为课题组成员温暖和持久的记忆,但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将持续激励后人。
      □本报记者耿强
      通讯员孔健
    (原标题:姚乾元:科研路上要越挫越勇)
    本文来源:舜网-人口导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1 19:57
  • 签到天数: 6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6-12-3 20: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彦国公后裔 于 2016-12-3 21:00 编辑

             
               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是在1975年卫生部组织课题组以绝密项目开展了人工麝香的研制。项目基于化学成分类同性、生物活性一致性、理化性质近似性、安全、低毒性的仿生学思路,创新提出人工麝香组方策略,经临床前及临床试验,成功研制出与天然麝香功效与安全性相近的人工麝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0 15:42 , Processed in 0.0975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