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6|回复: 0

尧舜禹禅让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7-1-4 18: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尧舜禹是中国历史上三个名帝,他们禅让的故事更让一代一代中国人津津乐道。禅让: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其真实性如何?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认为尧、舜、禹三代统治权的交接,是通过推荐、考察和任用等一系列程序和平实现的。

      关键词:禅让制;历史;帝王

      禅让的宗旨是“让贤”.我们看一下三人的档案。

      司马迁《史记》推断,尧帝为帝喾之子,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尧帝为黄帝玄孙。

      舜帝为瞽叟之子,“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昌意为黄帝之子,这么推算来,敬康为黄帝玄孙,与尧帝为同辈兄弟。舜为敬康玄孙,同理,也为尧帝玄孙辈。

      大禹为鲧之子,“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则鲧与穷蝉为兄弟,禹与敬康为堂兄弟。由此推知,舜也为禹的玄孙辈,而禹与尧帝同为舜帝高祖辈。

      用现在话来说,三人都是高干子弟有血缘关系。

      尧帝禅位与玄孙舜,舜帝禅位与高祖禹,肥水不外流。同时,舜娶尧女,舜帝是尧帝的女婿。而尧女为舜曾祖辈,属近亲结婚。有关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史记・五帝本纪》讲:“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授权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于天下。”先秦的儒家、墨家、纵横家及后世的文人学士对先王禅让的千古佳话津津乐道,孜孜以求。近年新出土的历史文献,如见于郭店一号墓的《唐虞之道》及《穷达以时》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收录的《容成氏》和《子羔》都言及上古的禅让。其中,《唐虞之道》还明确将禅让制度与利天下的观念联系起来:“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专,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仁之至也。”这些记录了禅让古制的竹简在沉埋千载之后的重新面世,似乎为其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

      然而,无论传世的还是新发掘的历史文献,有关禅让制的文字均系后世回溯性的描述,缺乏信而可征的直接证据,俱当属于传说的性质。其实,历史上否定禅让存在的文字亦不少见。先秦儒家孔子之后的两大代表孟子与荀子就都持否定的说法,如《荀子・正论》明言:“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是不然。”法家著作《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则直言:尧根本没行禅让,只是因为年老力衰而被篡位的舜所“�俊薄9疟尽吨袷榧湍辍吩疲骸拔粢⒌滤ィ�为舜所囚也”,“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现代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指出:“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他还认为禅让的传说乃是“这时墨家为了宣传主义而造出来的”(《古史辨》第七册)。虽然禅让的说法是否为墨家首创,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但顾氏关于禅让之说产生原因的辨析,还是不无道理的。诸子鼓吹禅让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个崇尚暴力、充斥权谋的时代,或许正是这争权夺利的血腥现实激起了士人对禅让的浪漫遐想与温情呼唤。

      为什么尧传给了舜?为什么尧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舜为什么也没传位给儿子,却给了禹?难道真的是上古帝王们品德高尚?上古时的“禅让”,没有文字记载,因此是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通过后世有文字记载的“禅让”,而一窥上古“禅让”的面容。

      《韩非子・说疑》说得更清楚:“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韩非是法家代表,说话做事应该严谨。即便主张“禅让制”的孟子在《孟子・万章》中也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其明显是在指责舜,说舜与尧之子之间有一场激烈的争夺。可见“舜逼尧”、“禹逼舜”诸故事在当时已很流传,应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其实,对舜、禹之间的“禅让”故事最为有力的否定依据,应是当时最著名的案子.禹的父亲鲧的被杀。能否定“禅让”故事的道理很简单,鲧既然被舜所杀,那么舜怎么会将天子之位禅让给有被杀父之仇的禹呢?

      舜是东夷部落的首领,有贤名,有能力,而且还单身。是高富帅。尧觉得舜不错,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并考验了他几年,后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帮助自己治理部落联盟他的权力。通过辅助尧的时候,舜得到了大量的支持者,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

      鲧知尧帝要传位于舜,鲧不服气,鲧曰:“不详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鲧是一股很大的势力集团。也是帝位的有力争夺者。([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舜很生气,舜让鲧去治水,是因为他不相信鲧能治好水,舜的本意是以治水不利为借口再将鲧给杀了。鲧是个眼高手低之人,鲧用堵的方法治理洪水,且“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吕氏春秋・行论]),何为“息壤”?乃舜帝的祖坟上的土。鲧借治水土是抗洪物资,把人家舜的祖坟给挖了,这也是想报复、侮辱尧舜,鲧没有把洪水治好,舜后来以治河不力为由,杀了鲧。安理说鲧治水没功劳也有苦劳吧?对于禹,舜也不放心。想斩草除根,派禹去治水。史书上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实,这只不过是不敢进家门,他怕舜杀害自己的家人。禹冶好了水,并且通过治水,禹抽空了舜财力物力,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后来禹取代舜夺取权力后,把舜流放到南方,打着让舜南巡的旗号,致使舜死在九嶷山,娥皇、女英也泪投湘江。

      再看禹以后的故事。

      [战国策・燕策]:“ 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当时部落酋邦中首领位置的更替,有禅让贤达之说,也有争斗逼迫之实,况且实力是能否即位的关键。但肯定没有儿子世袭之事。禹为了让儿子启继承其王位,便玩了一个花招:先把启任作酋邦的官吏,以使启培养积聚个人势力,等到禹年纪老了,便装模作样地把王位让给有能力的益。此时,启早已羽毛丰满具备武装夺取王位的实力,最后,益为启所诛杀。所以,益只是这次王位更替的牺牲品,死得很冤。是禹杀死了益。

      由此可知尧舜禹禅让是不存在的,尧帝把位传于半个儿子女婿舜,不是禅让。禹从杀父仇人舜手中接位更不可能是禅让。禅让制,不过是儒生杜撰的一个美好传说,是知识分子心中的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梦想。在一个不是法制的时代是不可能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5 17:06 , Processed in 0.1002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