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3|回复: 1

毛里塔尼亚散记\姚曼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07
  • 签到天数: 29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2-14 21: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7-2-14 21:55 编辑

    毛里塔尼亚散记\姚曼华
    2017-02-11 03:01:34|
    来源:大公网|











      图: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资料图片

      飞机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到毛里塔尼亚,在大西洋东岸的上空飞行。不多时,一幅壮丽的奇景便映入眼帘:一边是深蓝闪光的大西洋,另一边是金黄浩瀚的沙漠。这沙漠迷迷茫茫,一直连绵到天际;一些灰绿色的小点偶尔点缀其上,大概是聚居着牧民的水草地吧。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两小时后,飞机开始盘旋下降,机翼低得险些碰到海面,似乎要落入水中。在这颇为惊险的瞬间,传来了飞机起落架着陆的声音,眼前突然出现了机场,房屋,树丛,我们抵达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了。
    新兴的沙漠之城
      努瓦克肖特,在当地哈撒尼亚语里是“风口”、“风多”的意思。这个城市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西端,三面环沙,西濒大西洋。它常常受到风沙的侵袭。沙暴一起,天昏地暗,有时甚至漆黑如夜,要等数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后才能“重见天日”。过去,这里是一个仅有五六百居民的荒凉小村庄。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治理毛里塔尼亚的政治中心设在塞内加尔的圣路易港。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毛里塔尼亚宣布独立后,政府选择了这块地方作为首都。从此,努瓦克肖特出现了新的面貌。经过多年建设,它已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了。
      努瓦克肖特建起了电站、地毯厂、饮料厂以及其他不少工厂。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也大大增加。努瓦克肖特还是毛里塔尼亚的一个重要港口。除原有的老港外,还由中国援建了一个能停泊万吨级轮船、年吞吐量达五十万吨的新港─“友谊港”。作为国家的文化中心,这里建起了高等院校和不少中、小学校,还有全国最大的“毛里塔尼亚国家医院”。位于医院对面的“国家卫生中心”,则担负着全国的检疫和预防流行病的任务。
      我们在街头漫步,看到不少新建的楼房、住宅和各种馆舍。人们也十分注意绿化环境:时值春天,在街道两旁的沙地上,一棵棵树木正吐着嫩叶;在一些院墙内,花草也显得颇为茂密了。政府还计划建造防护林带。
    “过渡地带”的风光
      毛里塔尼亚地处撒哈拉沙漠到黑非洲的“过渡地带”,全境五分之三以上属于沙漠和半沙漠。在北回归线以北,几乎全是不毛之地,到处是砾沙石,汽车可在上面行走,不必修路。由此往南,开始出现稀疏的灌木和荆棘,愈往南愈稠密,到最南端与塞内加尔毗连处,沙漠渐渐消失,出现了较为肥沃的土地,草木也茂盛起来。那里的罗索市有公路直达邻国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毛里塔尼亚是通过这条要道与黑非洲相连的。此地的居民不再是摩尔人,而是皮肤黑亮、头髮鬈曲的黑人,风土人情也与黑非洲相似了。
      我们乘车从努瓦克肖特南行,一路上领略了这个“过渡地带”的风光。公路两旁是大片的沙漠,不时看到牧民的帐篷和用空心砖修建的小屋,以及正在放牧的骆驼群和羊群。沙有红白二色。红沙颗粒大、分量重,不易被风吹散,逐渐形成沙丘,细小的白沙则淤积在红沙丘之间的低凹处,因此沙面红白相间,起伏有致。人们说,由于极其乾旱,这里植物的叶子都长得厚而小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久而久之,叶子变成了刺─有人称它为“骆驼刺”(骆驼有时得靠它为生啊)。我们沿途还看到不少矮小的灌木点缀在沙面上。这些灌木枝条干细,貌不出众,但它们经过大自然千百年的考验,终于在撒哈拉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它们长长的细根艰难地伸到沙漠深处吸取水分,长出小小的叶片来餵养毛里塔尼亚人民赖以生活的骆驼以及牛羊等。
      车行二百公里抵达罗索市。这一带是毛里塔尼亚的农业区,附近的姆普利平原可种植水稻。罗索市隔着塞内加尔河与邻国相望,河对岸的那个塞内加尔城市也叫罗索,每天有渡船来往于两个罗索之间。这里的居民同属沃洛夫族。
      我们访问罗索时,只见塞内加尔河内充溢着淡蓝的流水,但奇怪的是两岸竟寸草不生,农田一片荒芜。经当地朋友解释,才知河里流动的不是淡水,而是从大西洋倒灌进来的海水,不能灌溉土地。原来,由于乾旱,河水枯竭,大西洋的海水便成了塞内加尔河的“不速之客”。待到洪水季节到来,奔涌的雨水赶走了海水,两岸的农田才得以浇灌,各种作物便茂盛地生长起来。
      近几年这一带遇上严重旱情,畜牧业因而大受影响。我们沿途所见的牲畜确实都较乾瘦;据说,这些牲畜都十分耐苦,当牧草枯死时,它们就什么都吃,甚至能忍痛咀嚼丛生的荆条。撒哈拉沙漠造就了何等顽强的生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07
  • 签到天数: 29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21: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里塔尼亚人民在同大自然的艰苦斗争中,养成了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

      能歌善舞的人民

      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我们所到之处,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一有机会就纵情歌唱舞蹈。在努瓦克肖特,我们听过白摩尔人演唱阿拉伯歌曲,那委婉深沉、柔中带刚的曲调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伊迪尼,我们欣赏了黑摩尔人的舞蹈:妇女们穿着深色大袍,站在一旁观赏、伴唱,健壮的男子则手持木棍起舞,他们双双用木棍碰撞,动作豪放有力。跳到高潮时,舞者忽而就地翻滚,忽而腾空飞跃。这时,伴唱的妇女们和观众也激情满怀,随着音乐的节奏高声呼喊“嗨!嗨!哦罗罗罗嗨!……”。演员和观众情感交融,浑然一体。

      毛里塔尼亚人口半数以上是牧民,他们惯于在帐篷里迎宾待客。现在虽然有了现代化的厅堂和饭店,但是主人依旧喜欢按照传统和习惯,搭起帐篷招待客人。在罗索,好客的主人别开生面地在帐篷里安排了一场演出。帐篷宽敞而漂亮,是用双层白色的厚布缝製而成的,篷顶上拼缀着一块块印有民族图案的彩色花布,地面铺了骆驼毛织成的鲜艷地毯。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年仅五六岁的小演员,她们灵巧地扭摆着屁股,同时合着节奏转动着眼珠,舞姿具有典型的黑非洲风味,在座的客人无不为之赞嘆。这时,一位年近六十的黑人老太也即兴起舞,她用舞蹈动作向中国朋友一一行礼致意。乐队的伴奏节奏鲜明,旋律奔放,激昂的鼓声阵阵响起,使听众犹如置身非洲的密林,精神为之一振,疲劳顿消。我们深深感到,音乐和舞蹈已成为毛里塔尼亚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永不凋谢的撒哈拉玫瑰

      自一九六五年七月中毛建交以来的半个世纪内,两国人民结下了真挚深厚的友谊,友好关系日益巩固发展。在国际斗争中,两国一贯相互支持和声援;在经济、贸易和文化等方面,双方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我们访问期间,获悉首都所用淡水均来自六十公里外伊迪尼市的六口深水井。毛立国之初,法、德等好几个国家帮助打井解决饮水问题。最后是中国专家和工人完成了此项工程,并帮助努瓦克肖特修建了自来水供应站和发电站。不少外国驻毛大使都来感谢中国解决了他们生活的大问题!中国专家又在南部建立了水稻试验农场,平整姆普利平原和修建综合水利工程等(使特拉扎大区的大米自给得到了保证)。

      近几年来,两国间在基础设施建设、矿业、渔业等传统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化,农业、水电、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也获得了拓展……我国还是第一个向毛里塔尼亚派出医疗队的国家,深受毛人民的欢迎;不久前由医疗队承担的“光明行”白内障义诊活动又获得了极为可喜的成果!

      中国人民也深深感受到毛里塔尼亚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姆普利农民中,普遍流传着两句顺口溜:“有中国人就有稻穀,没有中国人就没有稻穀”。艺术家们更以生动的形象歌颂中毛友谊。他们唱道:你要知道毛中友谊有多深,有多美,你就打开水龙头,看看那清澈不尽的水流吧!当毛里塔尼亚朋友用骆驼奶款待我们,宾主共用一个大瓢依次共饮那还带着骆驼体温、冒着小泡的奶汁时,我们感到两国人民真是情同手足,亲密无间。我不禁联想到撒哈拉沙漠中的一种结晶块。它是由深埋着的硅酸盐等物质遇水浸渍后溶化、蒸发、凝结而成;其质地坚硬、呈金黄色,一瓣瓣半圆形的薄片好像一层层绚丽的玫瑰花瓣,天然生就了花朵的形状─人们称它为“撒哈拉玫瑰”,因此颇为名贵。沙漠上的炎炎烈日、滚滚风沙都不能改变它美丽的仪态和明快的色泽。中毛两国人民的友谊,正如撒哈拉玫瑰一样,也永远不会凋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9 00:57 , Processed in 0.1068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