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6|回复: 0

姚佳:古骆越文化的追梦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7:07
  • 签到天数: 29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4-13 19: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佳:古骆越文化的追梦人2017/4/13 11:44:55杭州日报

    人物名片 姚佳,1965年2月生于杭州,骆越堂主人,留社创始人,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员。

    战国骆越小双环首人面纹云雷纹出脊弓形格青铜剑

    记者 孙乐怡

    近日,一场名为“雄王右武”的古骆越国青铜兵器展,在江南锡器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的70件青铜兵器,全部来自两千年前的古骆越国。而这些展品的主人,正是杭州民间藏家——姚佳。

    痴心不改,他“追”剑数十年

    十多岁时,姚佳就开始玩收藏了。“那时候收雨花石、收邮票,后来慢慢地喜欢上了青铜器。”之后他一直在东南亚国家工作多年,开过公司,教过舞蹈,做过心理咨询师,还兼职做过七家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一个出门在外的“打工仔”,玩不起价格高昂的青铜礼器,他选择退而求其次,玩起了兵器,“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还有点尚武精神,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还可以玩出点趣味。”

    据姚佳介绍,战国骆越文化的分布区域大致在我国两广地区及越南地区,从最初各类文化的兵器开始收藏,他也慢慢地发现这个在被中原地区归为“百越”之列的古国——古骆越国,在青铜兵器制造上有着不下于中原和吴越的高超技艺。但在当时,古骆越文化鲜少有人关注,“我就找一个比较冷门的,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去收藏。”

    从表面上看,收藏是件再平淡不过的事。而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着它们的独特魅力。在姚佳收藏的众多兵器里,有的是在越南等地工作时买到的,有的是从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购买回来的,更有不惜重金从世界各地的藏家手中收来的。他关注一把剑五年甚至十年,其间剑经过多次转手,价格已经被炒高了,在购买时他甚至需要向朋友借钱。跟藏家的反复多次的交流沟通,也是家常便饭。

    在收藏过程中,姚佳常常会为了一把剑而睡不着觉,把没有收藏到的兵器图片保存在手机里“日思夜想”。一把湖南怀化出的“战国夜郎神人纹云雷纹几何纹青铜剑”,就是姚佳多次跑到湖南古玩市场收到的,而花重金从香港藏家手中购得的“战国骆越小双环首人面纹云雷纹出脊弓形格青铜剑”,姚佳追去香港三次。为了了解当时的战国文化,姚佳还翻阅大量资料,找到越南语战汉地图,从中发现当时对百越最盛时期的称呼Van Lang(意为“越王”),与壮族流传至今的称呼一样。

    其实在最初,姚佳的亲戚朋友并不看好他的收藏,他们也曾问他: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么艰苦?慢慢地,他的收藏逐渐多起来,“他们会主动告诉我,哪里又出了一把骆越的剑,让我赶紧过去看看。”

    在姚佳看来,自己的努力是物有所值的,“尽管有些人无法理解,但这正是我对精神的一种追求。”

    坚持不懈,分享传播骆越文化

    姚佳常常说自己只是在一个刚好的时间,做了一件刚好的事。他说古骆越这个曾经是一片空白的门类,史书记载的实在是太少了,因此对骆越文化的研究十分困难,“能做好这样一件事,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在谈到古骆越文化时,姚佳娓娓道来,他关注骆越文化多年。据他介绍,骆越国君王随身佩带的礼兵器“弓形格剑”一说,竟是日本学者提出的。因此,以一己之力保护古骆越文化,姚佳选择“忍辱负重”,这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骆越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姚佳专门在杭州成立了骆越文化传播公司,不定期举办展览,分享传播骆越文化。

    姚佳说,他将把所有藏品中最珍贵的骆越青铜兵器,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他没有考虑过为自己和子孙后代流传,而他的家人也非常支持他的决定。在他看来,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国家有反馈资金,他也将分文不取,把它作为助学基金,让更多的孩子上学。“每年能够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也是我们现在一直在做的事。”

    “如果可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我想将这些剑收齐了一并捐赠”,姚佳说,“这不是我一个人可以拥有的,而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宝贝,我们只要把它保存好,研究好就行了。”

    除了骆越文化的青铜器收藏,姚佳还收藏从唐代一直到清代的磁州窑瓷器以及汉代、魏晋的古砖。去年,他还在平湖博物馆举办了“晋窑稽古——骆越堂藏磁州窑瓷器精品展”。另外,他在古诗词创作方面也颇有造诣,据他透露,由他创作编写的《郁庵诗抄》也考虑将在今年出版。

    近几年,姚佳一直在写《骆越青铜兵器》这本书,不仅仅只是做一本图录而已,是要通过各种年代的兵器来溯源,“要通过研究它的坑口、等级、年代、区域等多种因素以及旁类文化来佐证,这是给后人留下参考依据,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9 02:01 , Processed in 0.0988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