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7|回复: 2

中国科学家姚檀栋在瑞典获颁维加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4-21 22: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家姚檀栋在瑞典获颁维加奖
    2017-04-21 16:43 来源:新华网 


      4月1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王宫,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前左)向姚檀栋颁发维加奖奖章。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2017年维加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新华社记者付一鸣摄
      4月1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王宫,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前左)与姚檀栋合影。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2017年维加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新华社记者付一鸣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22: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家姚檀栋在瑞典获颁维加奖

    2017-04-21 09:03 来源: 人民日报




    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2017年维加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

    在颁奖仪式上,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主席斯滕·哈格贝里宣读了姚檀栋的获奖成就。随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姚檀栋颁发了维加奖奖章,并对他表示祝贺。

    哈格贝里介绍,维加奖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分支,均为每三年评选一次,姚檀栋今年获得的是自然地理的维加奖章。

    1878年至1880年间,著名地理学家和北冰洋航道开拓者阿道夫·艾瑞克诺登舍尔德率领“维加号”首次通过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北部,完成环绕欧亚大陆的历史性航行。此后,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专门设立维加奖,以表彰对全球地理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22: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家获“地理学诺贝尔奖” 瑞典国王颁奖(图)

    2017年04月20日 17:54:27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付一鸣摄
    原标题:中国科学家姚檀栋在瑞典获颁维加奖
    4月1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王宫,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前左)与姚檀栋合影。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2017年维加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
    维加奖介绍:
    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是著名地理学家和北冰洋航道开拓者阿道夫·艾瑞克·诺登舍尔德在1878至1880年间,率领“维加号”首次通过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北部,完成环绕欧亚大陆的历史性航行之后设立的。
    维加奖每三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学科学家进行海选之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
    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前左)与姚檀栋合影
    相关报道
    专访2017年维加奖得主姚檀栋:立足“第三极”破解气候变化之谜
    太平洋的风吹不到青藏高原,高原的冰冻圈变化却能决定风往哪儿吹。
    “青藏高原冰川、积雪面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亚洲季风的强弱,决定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说。
    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拟将2017年维加奖授予姚檀栋。这是亚洲学者首次获得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的此项荣誉。
    获奖是群体效应中国“第三极”环境研究处于第一方阵
    以青藏高原为中心,西起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东到横断山脉,北起昆仑山和祁连山,南到喜马拉雅山脉——科学家口中的“第三极”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这里是亚洲的水塔,堪称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环境驱动源’。”姚檀栋从事高原科考近40年:“尽管有地球上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人群依赖于‘第三极’环境,但相比南北极,对‘第三极’的研究依然偏少。”
    维加奖的设立,最早源于对北极研究的重视。奖项后来延伸到南极研究,又逐渐涵盖地球科学的多个领域。对第三极的研究,近年来逐渐进入评奖委员会的视野。
    姚檀栋说,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的研究论文数量和引用率,近年来稳居世界第一。“总体来说,我们在青藏高原环境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上第一方阵。”
    “这次得奖,说明国际同行认同中国科研人员在‘第三极’的整体研究水平的提升,而且到了让国际关注的程度,所以到评奖的时候,就会想到中国科学家候选人。”姚檀栋说,“这是一个群体效应的结果。”
    影响20亿人青藏高原冰冻圈正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极”的冰川孕育着亚洲几大河流,每年冰川融化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下游十几个国家逾20亿人口。
    “超过80%的冰川在退缩,”姚檀栋说,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的冰冻圈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变化之大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期。
    “一个典型标志是,去年7月和9月接连发生两次冰崩,塌方面积之大、影响之严重,史上罕见。”
    姚檀栋说,他通过钻取冰芯,也就是从高海拔冰川中钻取冰样,解析冰川中包含的各种气候与环境变化信息。比如,通过分析冰芯,可以发现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过去一千年中含量不断增高,以此可以搭建起相关监测模型。
    “气象资料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对于更久之前的气候变化的认识,就要依靠其他的气候变化替代资料。”姚檀栋说,冰芯最准确地记录了过去上千年的气候变化规律,“掌握过去规律才能预测未来”。
    专注“第三极”风雪呼号中也能出大成果
    在姚檀栋之前,曾有美国的顶尖地理学家凭借同时对南北极和“第三极”的研究而荣获维加奖。
    姚檀栋说,美国科学家的视野非常宽广,而自己则不断专注于“第三极”。“我经常这样形容,‘第三极’是个富矿,别人偶尔来挖一次,可能挖的技术比我好,很快挖了一颗大的。但我天天在这儿挖,最后挖的还是最多。”



    钻取冰芯的过程既艰且险。跟随姚檀栋的学生曾这样描述:登山路上,每走一段就会看到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遇难者的名字和生命“凝固”的日期。风雪呼号中,谁也不知道脚下有没有夺命的裂缝。
    2015年,姚檀栋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又一次踏上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川钻取冰芯。即便在6700米处突遇冰裂隙,他们仍然钻出一根符合研究标准、308米长的透底冰芯。
    获知自己得奖后,姚檀栋并没有特别在意。在采访中,他数次提到,要培育宽广的科学视野,而科学视野是建立在扎实的科学基础研究之上。欧美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有非常雄厚的实力,所以能源源不断“冒”出科技创新成果。
    “我们对‘第三极’研究的顶级成果,整体而言还不是世界第一,要全面提高研究质量,达到世界引领水平,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姚檀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19 18:36 , Processed in 0.1052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