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97|回复: 1

清末岑巩侗族巨富姚复珍散尽钱财修路传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5-2 22: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末岑巩侗族巨富姚复珍散尽钱财修路传奇

    发布时间: 2017-05-02   作者: 张维军  刘辅平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侯雪慧



      大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七月,思州府(今岑巩县)马鞍山(今天马镇)菜家沟一普通农户家中降生一男童,姓姚名复珍。因家境贫穷,复珍年少时,帮财主老爷放牛养猪,人送绰号“姚三母猪”。

      中年时,复珍凭着聪明才智,辛苦打拼,开办钱庄当铺、经营山林土地发迹,成为思州府首屈一指的大富豪。晚年,时逢军阀割据,兵荒马乱,散尽平生积蓄,在思县(今岑巩县)境内修建宽1.5米、总长600余华里的花格路路网工程,打通了湘黔边境七县市数万群众往来的便捷通道,给后人留下了功可歌、德可颂的传奇故事。

      遭厄运少年沦为放牛娃

      菜家沟坐落于群山夹抱的山沟中,清朝年间,这里四处林深蔽日,山高水长,野兽出没,乱鸟飞蹿,一派僻静荒凉。在几个山湾处,散乱地居住着姚、杨、潘三姓人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的农耕生活。

      在菜家沟,姚姓人口最多,是大户。姚家祖上于明初从湖南迁徙入黔,最先落户天柱,随后移住玉屏兴隆,于清嘉庆年间辗转来到菜家沟生息繁衍至今,素有耕读传家和乐善好施的传统。

      在姚氏家谱的世系记载中,姚复珍居六十二世。他的祖父姚秀成,屡试不第,后成为私塾先生。姚秀成娶妻杨氏生下独子姚再儒,顾名思义,即使我辈科举失败,希望儿子再接再厉。

      姚再儒苦读《千家诗》、《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苦作八股文,想入科场考取功名,达成父亲的愿望。然而在伤透脑筋的八股文面前,最终还是望而止步,靠祖上留下的三亩二分地过日子。20岁那年,姚再儒娶妻杨氏,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姚复章(15岁不幸夭折),次子姚复珍。

      姚复珍自小天资聪颖,乖巧听话,成为祖父与父亲的心头肉。老人们整天教姚复珍读书、识字,向他灌输了很多仁、义、礼、智、信诸多为人之理,把振兴姚家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世事叵测,人生难料,15岁那年,姚复珍的祖父与父亲相继离世,母亲也在一场疾病中撒手人寰。接踵而来的家庭变故使得年少的复珍生活困苦,只好去邻村地主老爷家放牛。

      姚复珍来到邻寨板山,给当地大名鼎鼎的地主杨起瘦家放牛。杨起瘦,人称瘦老爷,身高八尺,常穿黑色的对襟长大衣,身材魁梧,四方脸,眼睛像灯笼,头顶千疮百孔没有头发,人送外号瘦癞子。姚复珍在瘦老爷家一边放牛养猪,一边干着沉重的农活,艰难地度过了三个春秋,渐渐地长成了身高体壮的魁伟后生。

      这年除夕将近,姚复珍回到菜家沟家中,身无分文。大年三十,复珍去瘦老爷家讨要工钱,耍赖的杨起瘦分文不给。姚复珍在杨起瘦家坐着不走。杨起瘦的老婆心软,同意给钱,瘦癞子没有办法,才打发了一点点工钱。复珍回到家里,正准备烧火做饭,不料万恶的杨起瘦追到家中,操起木棍暴打复珍,还把做饭的家什拿走了。复珍追到瘦癞子家,死活不走,瘦癞子的老婆和女儿苦苦哀求,才把东西还给复珍。气急败坏的瘦癞子骂复珍道:“你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就像母猪形!”

      从此,复珍得到了“姚三母猪”的绰号。

      开钱庄发家致富扬慈善

      成年后的复珍壮志雄心,朝出暮归耕种祖业。天道酬勤,日子渐渐充满阳光。复珍每次早出晚归干活回家,都要经过一条山路,看到不远处一片水竹林,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闪闪发光。复珍留了一个心眼,找到一位湖南的风水先生前来查看,先生告诉他此地是一块风水宝地。

      这里没有人烟,对面只有几户杨姓。复珍打听之后,得知该地是杨姓二房的。据说,杨姓不能住这个屋场,因为离虎形很近,虎要吃杨(羊),故闲置。复珍去跟杨姓二房商量,同意当给复珍60年经营使用(此证据复珍后裔还保留至今)。复珍如愿以偿,于是开垦竹林,割草盖房。说来奇怪,自从住在这里居住以后,时运亨通,猪儿肥,牛儿壮,日子渐渐滋润起来。

      几年过去了,复珍手里有了积蓄,就掀倒茅屋,修了一幢木瓦房。22岁那年,邻居给他说媒,娶妻刘氏,生下5个聪明伶俐的儿子:长子绍基,次子绍培,三子绍唐,四子绍植,五子绍祥,姚家门庭顿时兴旺起来。

      复珍从小受到家庭文化熏陶,也学会了理财的本领,他利用平时辛苦劳动攒下的积蓄,在马鞍山开了第一家钱庄,专做钱款生意。他做生意很有一套,灵活而不呆板,有的是放出为零点二五厘的利息,有的是定限时间归还无息,逾期不归,按零点二五厘还款,有的是用山场林地、田土、房屋或家畜作抵押借款。所有借款手术完备,有放款人、借款人和见证人的签字证明,还有大量当地官府签字盖章的借款手续,大多是低息或无息借款。复珍的生意做得灵活、规范、牢靠,风生水起,与现代银行的经营活动十分相似。

      天马镇一带的老人们回忆,当时姚复珍在天马开钱庄当铺,早上从家里挑钱去天马还他的、下午从天马借钱挑回家的人,成群结队。姚复珍四世孙62岁的姚顺昌说“我家祖公的两幢老宅就是钱库,楼上楼下青红铜钱堆积如山,多得怕人,两边厢房的楼枕都压断过好多次!”

      复珍日益勤劳,用度节俭。他将开钱庄赚得的钱财大量用于置地垦荒,扩展土地山场到思州府的罗家山(注溪)、凯奔(凯本)、龙颈坳(龙田)、官和、狗牙(民和)及平溪(玉屏)、石阡府、铜仁府等地。每购置一片地,就在当地立庄户,请家丁,耕种经营。菜家沟居住着姚、杨、潘三姓,姚复珍有一个规矩,就是从不向这些寨邻买地。寨邻中确有贫困无法生存者,就向他们放钱放粮。他常对寨邻说:“我不买你们的地,是大家在一起相处有伴,没钱就来家里拿!”因此菜家沟三姓人家世代和谐相处,个个对姚家感恩戴德。

      10余年间,姚复珍从一个穷苦百姓,一跃成为思州府最大的富豪和地主老爷,宅中青红铜钱多得数不胜数,坐拥良田上千石,山林数千亩,涉及方圆几十、上百公里的范围,远达铜仁地区的江口县、玉屏县和石阡县,湖南省怀化地区的芷江县、新晃县。

      姚复珍日进斗金,富甲一方,复珍这个名字逐渐被人淡忘,绰号“姚三母猪”却扬名于湘黔边境。光绪十五年(1889年),发家致富的姚复珍再次修房建舍,他将栖身的小瓦屋改成了四角天的井窨子屋,周围是两层楼高的围墙,时人赞美说“高墙高窗大门楣,飞檐翘角四合院”。

      清末民初,军阀混战,官匪流寇日益猖獗。百姓流离失所,吃大户、乞讨者到处都是。姚复珍收容了许多流浪乞讨的穷苦人。他开仓救济,家里天天都在做饭开流水席,穷苦百姓在菜家沟姚家大院里出出进进,进进出出。时有流浪者死于路途,无人收拾,姚复珍就请来木匠在家里赶制棺材,将死者埋葬。有穷苦近邻无钱埋葬的,如遇老人就送棺木一口,如遇青年小孩就送火板(用木板拼成的简易棺材)一口。他还专门腾出房屋存放备用棺材应急。据说他无偿发放给穷人埋葬死者的棺材多达五六百口。

      湖南常德有一万姓人氏到菜家沟做马生意,途中遇到困难,临危之际得到姚复珍的帮助。他一直告诫后人,贵州菜家沟有个好人叫姚复珍,救过我的命,我们子子孙孙都要记住他的大恩大德。数十年后,姚复珍的后人姚本东去湖南常德当兵,同样遇到过困难,这方姓人家得知后,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了很大帮助。

      姚复珍的善行义举受到思州府的高度关注和赞扬,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思州府颁发执照,嘉奖他八品顶戴荣誉职衔。

      行壮举造福桑梓修格路

      身逢乱世,巨大的财富引起了当地官府和土匪的垂涎,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对姚复珍进行敲诈勒索。

      清末民初,天下大乱,思州地区官匪勾结,残害百姓事时有发生。一日,当地官府派遣一班缉烟队来到菜家沟姚复珍家搜寻大烟(鸦片)。姚复珍一向本分持家,从来没有种过大烟,并且家规甚严,禁止儿孙沾染毒品。恶差事先准备好一包大烟藏在姚家大门口供奉土地爷处,佯装搜寻,然后从中找到大烟。气急败坏的官差们说要抓人,复珍明明知道是受诬陷,但昏庸无道的旧社会哪里有说理的地方。复珍为了子孙不受牵连,忍气吞声杀猪宰羊,款待官差,好言求情,好话说了一大堆,还打发三千两银子希望消灾。

      第二日,官差回去两个,第三日,第四日,官差陆续回去。但有两个恶差怎么说都无济于事,他们不相信姚三母猪勤劳能够致富,他们看着姚家堆积如山的钱财眼红心馋,总想找出点破绽来,狠狠捞上一把才肯罢休。在一次激烈的冲突中,经受百般挑衅之后,姚复珍一向文质彬彬的小儿子姚绍祥从屋里拿出快抢杀死了两名恶差。于是姚家与官府结仇,官府发起诛姚行动,双方都组织力量对峙,从此姚家麻烦和灾难不断。

      经历这次人生劫难后,看着满目沧桑的人间世道,姚复珍思来想去,明白了一个道理:“钱财是惹祸的根蔸,与其让恶人敲诈勒索,不如投资造福百姓”。于是复珍慷慨解囊,阔手散财,在思州府大地上开始实施他的伟大的财富“造福计划”。

      民国元年(1912年),67岁高龄的姚复珍决定将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积蓄用于修桥铺路,方便深山群众出行。

      姚复珍采取出资的方式,将修路工程分区域分段承包给各地乡绅、财主老爷或能人,让他们协调土地山场,组织民工架桥修路,使得他设想的花格路路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复珍经常出现在工地上监督质量问题。直到今天,虽经百年风雨侵蚀,除了人为破坏外,留下的一段段花格路和一座座石拱桥还深深地镶嵌在泥土里,挺立于尘世中,方便着来来往往的四方行人。

      民国二年(1913年),思州府改名思县。那时,思县群众经常要去玉屏县采购货物,若想进玉屏县城,只能从东门对岸坐渡船过河,来来往往极不方便。复珍决定在玉屏东门河上修建玉屏大桥。一天,复珍专程来到玉屏县衙。知县亲自出来迎接上座。复珍挑明来意,诚邀知县各出一半资金修筑玉屏东门桥。知县推却道:现在民不聊生,财政空虚,实在难成夙愿。复珍说自己出资采石材,请民工,希望该县给予支持的想法。知县心下暗想,我堂堂一县之主,还不及你个平头百姓,修,是我的耻辱,还是不修的好。最后修桥一事不了了之。

      玉屏东门大桥最终没能如愿建成,成了复珍一生的遗憾。

      民国五年(1917年)冬天,姚复珍的孙女姚祝英出出阁。他派从小习武的长子姚绍基带领家丁姚二去铜仁采买货物。因有卖客告密,姚绍基被谋财害命的群匪杀死于路途中。姚家告了三年状,当地官府相互推诿,不理不睬,令复珍十分心寒。长子被土匪劫财害命,对复珍是个致命的打击,也使复珍对社会形势和钱财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他决心散尽钱财,继续修桥铺路,建学育人,造福桑梓,惠泽百姓。

      民国六年(1918年),历时6年,宽1.5米的12条贯穿岑巩全境的花格路路网工程如期建成,从而打开了思县县境货物流通、群众往来之便捷通道和湘黔陆路上生意往来之门户。

      复珍修路一事,《岑巩县志》有这样详细的记载:花格路修建于民国元年,以菜家沟为中心,有十二条花格路向四周辐射延伸,纵横交错贯穿岑巩全境,连通湘黔两省七县,全长近六百华里。在花格路途中建有石拱桥二十座,河中石跳礅无数,指路碑四块。整个工程费时六年,费工三十五万个,花费银洋二万陆千元。有专业部门做过统计,按目前的人民币购买力,工程耗资至少在十亿元以上。

      民国十九年(1930年),思县更名为岑巩县。这年四月,民间人士吴宽将县长陈梓才杀死于城中十字街,全县震动,诛姚行动才告结束。此时复珍已经过世十一年之久。

      树典范民间百年扬美名

      富甲一方的姚复珍始终保持着朴素平凡的农民形象,使得远近乡亲大都只闻其名,不识其人。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秋,姚复珍去玉屏县采购货物,要经过红花官一个渡口处。复珍来到岸边,叫船工渡他过河。船工见到复珍烂丝帕缠头,身穿褴褛长大衣,腰间还捆扎着一条白带,四方脸上叼着冒着浓烟的旧烟斗,岁月将脸上深深地刻画出七横八竖的沟壑,肩上挑着用棕缝制的袋子,看上去就是个没有钱的主。任凭复珍喊破嗓门都无济于事,等啊等,一直等到有一富人装束的人来才得以一同过河。

      复珍乐善好施,但有一个古怪的脾气,谁人来借稻谷,他会请客吃饭,还会陪同吃饭,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事先故意在饭里放上几粒谷子,如果借谷的人把谷子直接扔掉,他就不会借谷,如果把谷子用嘴退壳再吃掉,他就义无反顾地把谷子借出去。有一次,复珍的孙子吃饭时把饭粒掉到地上,他当着许多人的面,从地上把饭放到嘴里吃掉了。

      复珍家规严,痛恨赌博,五子姚绍祥就是不守家规的一个。姚绍祥在马鞍山罗家一夜输光了钱,复珍把他撵出家门,要他去住祖居地老师冲,闭门思过。姚复珍一生勤劳朴素,看到贫苦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赤足行走。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有时间就坐下来打草鞋,一排排挂在路上,方便贫苦百姓走路有鞋穿。这样的善举持续了三年,直到他打不动草鞋为止。

      姚复珍一直重视文化教育,自从四合院修建后,他就把进大门的第一幢厢房楼拿来开办私塾。复珍除了让他自己的子孙上私塾外,菜家沟一带杨姓、潘姓子弟一样可以来私塾免费上学读书。菜家沟私塾,是当时马鞍山一带最早的私立学校,培养了太学生姚绍祥和一批满腹经纶的土秀才,还有一大批有觉悟、知书达理的新型农民。直到民国后期,板山学校建立,菜家沟私塾才停止办学。

      民国八年(1919年)七月十七日,身体硬朗的姚复珍与往常一样,早上照旧带着曾孙子们玩耍。中午时分,姚复珍把三个儿子(五个儿子中,大儿子被杀,四儿子病死)叫来,他端坐在堂屋正中央,要儿媳煨谷雨茶给他喝。喝茶完毕,复珍叫儿子们都跪在地上,交代后事,随后微笑闭目而终。

      听闻姚复珍离世,菜家沟方圆上百里的贫苦百姓都悲痛欲绝,结队前来哀悼送葬。百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子孙后代仍将“姚三母猪”的名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传颂不止。

      姚复珍的功德不仅感动民间群众,也感动着一大批乡绅和正义官员。姚复珍逝世时,当地乡贤集体赠送一挽联:功可歌,德可颂,精神不朽,浩如江河行大地;生无庸,死无愧,青史长存,俨然典范在人间!

      风雨百年慈善之路依旧便民

      2017年3月初,笔者一行专程赶往天马镇黄土塘村菜家沟自然寨姚复珍修建的百年老宅调查。以此为起点,历时半月沿着他修建的花格路,翻山越岭一路追寻,足迹踏遍石阡、玉屏、岑巩、江口等地,发现他当年修建的花格路、石拱桥多数还坚固地挺立于世,工程之艰巨、复杂、精致、牢固、浩大,令人震撼,不得不感佩姚复珍的仁心壮举。

      在客楼镇陀子坳村通往石阡的一个叫烂桥坡的地方,这里海拔近900米,崇山峻岭的森林之间还穿梭着一条完好的瓦背形花格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不时有群众和牲畜在往来行走。

      在玉屏县朱家场镇兴隆村,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笔者发现从岑巩县境延伸出来的几段花格路。说起花格路,当地群众是老少妇孺皆知。说起姚复珍的故事,他们更是津津乐道,敬佩不已。在兴隆水库边,我们还发现姚家修建于乾隆年间的一块万寿碑,记述姚家祖上捐资修建护寨防洪河堤,保护兴隆一带群众不受洪水侵扰一事。

      姚复珍第四世孙、62岁的姚顺昌,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嘉庆至民国时期的姚家的各种契约文书300余份,有执照、契约、借据等,其中200余份为当地群众向姚复珍钱庄借钱的借据。

      走访查实,之前关于姚三母猪是喂养母猪和贩卖毒品发家致富的各种传言不实。姚家的家史传承人姚顺昌、姚力二人的传说和保存的家谱证实了姚三母猪不是流浪汉,他是土生土长的岑巩本地人。

      我们追寻姚复珍的史迹,是为了擦亮他的光辉形象,使他身上所拥有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好地发挥好教育人、激励人的巨大作用,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慈爱,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充满正能量,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5-3 14: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岑巩县天马镇黄土塘村菜家沟自然寨姚复珍

          姚复珍修建的百年老宅。以此为起点,历时半月沿着他修建的花格路,翻山越岭一路追寻,足迹踏遍石阡、玉屏、岑巩、江口等地,发现他当年修建的花格路、石拱桥多数还坚固地挺立于世,工程之艰巨、复杂、精致、牢固、浩大,令人震撼,不得不感佩姚复珍的仁心壮举。
      在玉屏县朱家场镇兴隆村,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笔者发现从岑巩县境延伸出来的几段花格路。说起花格路,当地群众是老少妇孺皆知。说起姚复珍的故事,他们更是津津乐道,敬佩不已。在兴隆水库边,我们还发现姚家修建于乾隆年间的一块万寿碑,记述姚家祖上捐资修建护寨防洪河堤,保护兴隆一带群众不受洪水侵扰一事。
      姚复珍第四世孙、62岁的姚顺昌,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嘉庆至民国时期的姚家的各种契约文书300余份,有执照、契约、借据等,其中200余份为当地群众向姚复珍钱庄借钱的借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3-29 17:48 , Processed in 0.1031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