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44|回复: 0

苏绣传人姚惠芬:绣出无限空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4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6-12 14: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7-6-12 14:39 编辑

    苏绣传人姚惠芬:绣出无限空间
    2017-06-10 05:48

      
    本报记者 许望 苏州报道
    在苏州镇湖绣品街上,坐落着大大小小几百家绣庄,清一色的白墙黛瓦,江南风情。绣品街最核心的位置是中国刺绣艺术馆,而姚惠芬的绣庄和艺术刺绣研究所就在几十米开外的地方。中国刺绣艺术馆里展示了多幅姚惠芬的得意之作,作品下的名片历数了她曾获得的荣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传承人、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
    穿着一身浅色刺绣旗袍端坐在绣庄里的姚惠芬,语调轻柔、温婉宜人。绣庄的四面墙上都挂着她的苏绣,地上还堆放着许多未完成的作品。5月下旬刚从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现场回来,姚惠芬又要风尘仆仆赶去北京参加6月初在恭王府举办的刺绣展。临行前,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姚惠芬虽然出名很早,却依然经受了一番磨练。未满18岁时,出生于刺绣世家的姚惠芬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不少村民找到她的父亲想让自己的女儿跟着姚惠芬学习刺绣。但在这时候,姚惠芬却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厌倦。“我的妈妈、奶奶都是绣日用品,后来我绣到一定程度,就觉得需要做点有新鲜感的东西。”
    一次偶然的机会,姚惠芬跟着在刺绣发放站工作的父亲去到苏州市里,看见一位老师在绣蒙娜丽莎的肖像,绣惯了小猫、金鱼的姚惠芬立刻决定要学人物肖像刺绣。“我不想像上一辈的绣娘一样,为了刺绣而刺绣,不断地模仿、重复。”姚惠芬说。
    求学之路充满艰辛。1988年,姚惠芬几经辗转找到了沈寿“仿真绣”第三代传人牟志红,向她拜师学艺。牟志红当时给了姚惠芬三个月的试炼期,直到三个月后姚惠芬真的交出一幅人物肖像刺绣作品,牟志红才相信这是个有悟性的学生,并收下了她。从此姚惠芬开始了在苏州漫长的学艺之路。
    “当时我在苏州租了房子,白天认认真真刺绣,晚上把图片挂在窗口,认真揣摩,回顾白天练习的针法和图案。非常认真,非常投入。”
    在跟牟志红学习的几年里,姚惠芬不断地转换刺绣题材、针法。1994年,姚惠芬又结识到苏州刺绣研究所的艺术总监任嘒闲大师,开始师从任老师学习乱针绣的技艺。
    “学艺的过程是艰苦的,但回过头来想还是值得。当时单纯地一门心思扑在学习刺绣技艺上,能够坚持这个漫长的过程很不容易。”
    1998年,姚惠芬回到镇湖,和一同学艺的妹妹姚惠琴合作创办了镇湖第一家集产、学、研、销为一体的专业刺绣绣庄——“琴芬绣庄”。
    在四十年的刺绣生涯中,姚惠芬不断地进行创作与创新,2007年,姚惠芬在任嘒闲“虚实乱针绣”的基础上,将传统刺绣的针法技艺与西方素描的技法融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刺绣技法——“简针绣”。“简针绣”以简为道、以简为美,以最少的针法、最素的线色、最精的线条构成了当下苏绣的全新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
    今年,姚惠芬和姚惠琴又接受了一次很大的挑战——和中国当代艺术家合作,为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创作作品。
    在去年北京恭王府举办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姚惠芬结识了当代艺术家邬建安,后者不久便拜访了姚惠芬、姚惠琴的“琴芬绣庄”。邬建安在绣庄参观考察时,姚惠芬拿出一套珍藏多年的苏绣图谱,邬建安马上被这笔代代传承的“刺绣财富”吸引,并有了清晰的创作思路,于是就开始了和姚惠芬、姚惠琴合作为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创作全新的苏绣作品。
    邬建安以宋朝名画《骷髅幻戏图》为刺绣图稿,要求姚惠芬、姚惠琴及其绣娘团队把所有的传统苏绣针法都用在一幅作品上。姚惠芬、姚惠琴和绣娘们刚开始无法接受这样的绣法。按照通常的绣法,创作如此一幅作品最多只需要用到五六种针法,并且刺绣图谱上的针法都是上一代绣娘常用的,有很多针法已经很多年没有人用了,要重新拾起来难度实在太大。然而在邬建安的坚持下,姚惠芬、姚惠琴姐妹还是带领绣娘们接下了这个原来在她们眼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邬建安要求姚惠芬、姚惠琴及其绣娘们要在作品中以不同的针法去绣不同的局部,要在不断的内心“纠结”、“迷茫”、“冲突”及“取舍”中运用相互矛盾、对立甚至是原来不可能用的各种针法去完成《骷髅幻戏图》各个部位的图像。
    “我们刺绣传统所追求的是和而不同,他现在要求的是不同而和,整个就是颠覆。他要求每一个局部间的刺绣都要展现冲突,所以我们那时拿起针来都不知道该怎么刺下去,因为几十年的刺绣习惯很难改掉。”
    经历几个月的艰苦绣制,姚惠芬、姚惠琴和绣娘们终于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创作的几十幅当代苏绣作品每幅最终都运用了五十多种针法来表现。
    通过这次创作,姚惠芬也清晰地意识到,当代苏绣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不管是艺术作品,或是创意衍生品,只要能想得到,苏绣就有可以发挥得更大、更好的空间。
    《21世纪》:要学习多长时间才能成为合格的绣娘?
    姚惠芬:我一直说,要成为一个好的绣娘,三年五年打基础,十年八年出作品,但是还要看自己的悟性和勤奋。无论如何,一定要长年累月坚持下来,才有可能取得成绩。因为刺绣本身就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所以急功近利想三五年就成为大师,是绝对不可能的。
    《21世纪》:苏绣这些年在发展上经历了什么变化?
    姚惠芬:在刺绣技艺方法上,历史上很多大家都在搞创新。在上世纪初,沈寿发明了“求光肖神”的“仿真绣”。又比如我的老师任嘒闲师从杨守玉学习乱针绣后,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努力,在上世纪50年代自创了“虚实乱针绣”。我又在任老师的这个基础上发明了“简针绣”。在刺绣内容上,传统的苏绣是以工笔画或仕女、花鸟为主,因为这些题材本身也比较适合以传统刺绣这种精细雅致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现在苏绣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各样的题材都能够刺绣,所有平面的图案都能以刺绣的形式绣出来。尤其是近十年来,苏绣的发展呈现出多种形式和方向,有了很多的创新作品和刺绣技艺,应该说当代是苏绣发展得最好的阶段。
    《21世纪》:为什么和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合作这么有难度,最后还是选择接受挑战?
    姚惠芬:原来我们合作的伙伴基本是以画家和设计师为主,像邬老师这样的当代艺术家,还是第一次。刚开始他给我们讲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时,我们觉得很有难度。但他告诉我们,既然做,就一定要做有想法有创意的东西,现在要的就是与众不同的创作。我们考虑下来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不创新就没有出路,于是我们就接受了挑战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对此,我们觉得很值!
    其实我一直都是很喜欢创新和接受挑战的。2008年的时候,我就带领两百多个绣娘,为神舟七号绣制了两千枚信封。因为要带上太空,每枚信封重量不能超过5克,技术要求非常高。所以绣制时连丝线的重量都要被考虑在内,而且在绣制时基本上每根丝线的粗细都要一样,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最终我们还是战胜了挑战。这些经历也让我觉得,苏绣这样的传统技艺真的可以走进各个艺术领域,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30 14:54 , Processed in 0.1007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