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2|回复: 0

试论姚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7-24 08: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论姚崇
    杜建成
    内容提要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期是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最繁荣的时期在唐代“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唐代四朝元老、三朝宰相姚崇。但以往的研究者对唐代前期人物多重视李白、杜甫、王维、唐太宗、唐玄宗等的研究,研究姚崇等人的甚少。即便是姚崇的研究也只是侧重对其政治方面的研究,并且多笼罩在唐玄宗的光环之中。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讨这位贤相留给后人的丰功伟业和精神遗产。一个大而全的论文可能是肤浅的,但作者并不回避这些问题,愿作姚崇研究的铺路石,为研究者展现一个全面的姚崇。而这方面至少在目前来说还是非常需要的。
    关键词:人物 姚崇 评析
    中国历史上有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其鼎盛时期莫过于隋唐。隋唐之极盛在于就在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而谈到开元之世形成的“开元之治”首先要提到的人物便是姚崇。但目前姚崇的研究却不多,不仅研究者少,而且研究很片面,过去其研究不是散见于唐史各专题研究,或囿于两《唐书》等很少的基本史料,只有近年来才有结合出土碑石,搜罗其他史籍的姚崇专门研究。针对姚崇的研究也只是关注其政治上巨大贡献,且也多将其贡献笼罩于唐玄宗的光环之下。本文不避陈词和肤浅,试图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从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各方面全面评析姚崇,全面展示这位贤相的历史功绩和思想精华,为目前的姚崇研究充当铺路石,以期将其引向深入。
    一、姚崇的政治理念及历史贡献
    姚崇(651~721),本名元崇,字元之,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原籍江苏吴兴,出身仕族家庭,年青时过着呼鹰逐猎的快活生活,后又被用为孝敬皇帝(即唐高宗之子李弘)挽郞,步入仕途。但姚崇并不自满,而是“折节读书”1“耽玩坟史”2,终于成了文武全才。唐高宗仪凤二年(677)中“下笔成章”制举3,历任地方和朝廷多职,武周万岁通天中,以夏官侍郎兼任凤阁鸾台平章事。睿宗景云中,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开元元年,又复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紫微令。成为武周、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元老,武周、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其中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到开元四年(716)更是成为首相,其他宰相卢怀慎、源乾曜等只是备位而已。姚崇辅佐朝政,推行改革,“首佐玄宗起中兴业”4,当其离任时又荐贤自代,以宋璟继任,继读自己的改革路线。姚崇作为有唐四大贤相之一,被伟人毛泽东称为“大政治家”。姚崇为政纲领和杰出贡献,集中体现在其“十事要说”之中。
    开元元年(713)十月,唐玄宗借新丰讲武之机,召见姚崇,姚崇针对时弊,建言十事:实行仁政,不贪边功,法行自近,宦官不参朝政,拒绝地方租赋外的贡献,戚属不任台省官,对朝臣要待之以礼,纳谏从善,杜绝营造佛寺道观,防止外戚专权等。
    “十事要说”,见于欧阳修《新唐书·姚崇传》,更早则见于吴兢《开元升平源》。是姚崇、宋璟的施政纲领,其核心是推行开明政治。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却认为“难以尽信”,故所编《资治通鉴》中不取。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更认为其事“滥采小说”5。但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十事要说”是可信的。理由有五:首先,吴兢(670~749)为唐代著名史学家,号为良史,著有《贞观政要》等,《开元升平源》也为其著作,其所著作内容也应当是可信的;其二,晚唐诗人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中说“时时说及开元理,家风飒飒吹人耳。吴兢纂出《升平源》,十事分明铺在纸。”6。顾云曾参与修撰《宣懿僖三朝实录》,其诗所述之事也应当是可信的;其三,目录学著作《郡斋读书志》7卷二十载:“《开元升平源》一卷,右唐吴兢载姚崇以十事要明皇。”《直斋书录解题》8卷五也这样著录。宋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卷一九五中也赞同此说。欧阳修以十事入《新唐书》,认为是“信不诬矣”,是十分有见地的;其四,姚崇历任四朝,不仅任朝官,而且历任地方官多年。他明晰时弊,系统总结武则天以来的种种弊政,因此才有针对性地提出“十事”;其五,姚崇任武周任宰相以后多次表达出相同观点。唐开元年间,姚崇从政的一切,也基本上是按此纲领实施的。实施的具体情况,因为前人表述较多,兹不赘述。
    “十事要说”的实施中,姚崇的专断以及继任宋璟的积极推行是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需要说明的是,十事之中“不求边功”,属军事方针,亦是隶属于政治的基本国策。姚崇历任军职,常兼兵部之职,熟知军务。但唐军虽积极备边,却不轻启边衅。唐人崔植《对穆宗疏》中称“开元初,得姚崇、宋璟,委之为政。此二人者,天生俊杰,动必推公,夙夜孜孜,致君于道。”9两人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杰出的行政能力,刚正廉洁的人格,深得玄宗的信赖和朝野的拥戴,所以才造就“开元之治”的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边疆平安。继而才造就了当世户口的增殖和社会经济的大发展。继任者张嘉贞、张九龄亦为良相,史称“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10,继任者虽难如姚、宋之能,但“十事要说”的政纲大体还是坚持的。故而《新唐书》说“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唐三百年、辅弼者不为少,独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何哉?君巨之遇合,盖难矣夫!”11大力歌颂了姚崇等人的丰功佳绩。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虽然以“十事要说”故事有点戏剧化而不取,但此外和《新唐书》一样赞其为唐代四大贤相之一。
    二、姚崇的经济思想及哲学观点
    姚崇的经济思想和其政治思想是互相贯穿的。唐人郑綮《开元传信记》称“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稂”12。大诗人杜甫在其《忆昔》诗中,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对姚宋开创的“开元之治”的社会经济有形象的描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宋代司马光,更指出姚宋在经济方面“使赋役宽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13
    姚崇在经济各方面措施主要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除租、庸、赋税外,悉杜塞之”。减轻百姓负担,大力发展农桑,注重兴修水利,平抑物价,崇尚节俭,提倡薄葬,抑制奢靡,积累财富等。在佛道等宗教势力发展,户口逃匿寺院,形成寺院经济,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时,姚崇就着眼于现实,事从权宜,直犯佛道经典,沙汰僧尼,停建佛寺,而这一切都以维护大唐的社会经济为出发点,“佛不在外,近求于心”14,他认为只要人心向佛即为善良,不必去建寺祈祷,靡费财物。抑制佛道体现了姚崇以人为本、注重变通的思想。而灭蝗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唯物论思想。在蝗灾严重,危及脆弱的农业经济时,姚崇大义凛然,敢以身当“神谴”,面对群臣反对和皇帝思想动摇,引证《诗经》及汉光武帝诏书,极力提议捕杀蝗虫。在他的坚定主张下,朝廷派御史分道督促捕杀焚埋蝗虫,仅汴州就杀蝗十四万石,结果大灾之年,“田有收获,人不甚饥”15。姚崇以“人定胜天”的唯物论立场,反对神学的天命论,破除了禳灾祭蝗的世俗迷信思想,批判了当世流行的灾变迷信观点。从抑制佛道和救灾灭蝗两场反映姚崇哲学思想的史事来看,姚崇可称之为以唐代政局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
    三、姚崇的文化贡献和对后世影响
    姚崇以宰臣身分,积极进行诗文创作,为唐代诗歌创作的兴盛和古文运动的勃起提供了基础条件。
    先说文章。“姚崇初不悦学,年逾弱冠,常过所亲,见《修文殿御览》,阅之,喜,遂耽玩坟史,以文华著名”16“弱冠补孝敬挽郎,又制举高第”17,仪凤二年(677)所中“下笔成章”科,足以说明姚崇的才思敏捷。两《唐书》著其有《姚崇集》十卷,但现已不存。《全唐文》存姚崇文一卷23篇、清陆心源《全唐文拾遗》存文1篇、《全唐文补编》存文1篇,共文25篇。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唐代张说称其“黼藻弥焕”18。姚崇为文擅长于疏诫;其疏诫与同时期张说的碑志、吴兢的表疏并称,为当世所称道。
    姚崇的疏诫体文章代表作为《对问冤狱疏》《五诫》。《对问冤狱疏》直陈前事,了无曲回,义正辞严,文体近古,姚崇的另文《答捕蝗奏》与其风格相类,而文体近骈。《五诫》包括《执秤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五篇,其文风承东晋、宋、齐、梁、陈、隋六朝江左余风,全为骈体,文兼华实,用辞典雅。但因文章骨力不足,后人称其“风裁峻整,犹自拘于俗尚……历开元之盛,辅以姚宋而不能救”19,这仅指奏疏等应用文体而言,而《五诫》形式和内容还是相称的,表达了姚崇为官廉慎、执法公正的理念,是研究姚崇思想的重要文章。最近在互联网上还发现有2009年12月华文出版社《官运经》(马树全译注)一书,其书分察运篇等七卷,假托为姚崇所撰,称其为“宦之重宝”,则不可信。
    再说诗歌。姚崇及其继任者宋璟等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个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时代,为盛唐诗人提供了宽松环境,沈佺期、宋之问为律诗定型,已出现著名诗人张九龄、张说等,随后出现了一大批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高适等,诗坛百花齐放,形成“盛唐气象”,虽说姚、宋执政的开元元年至开元九年并非诗坛极盛之时,但此后诗坛盛况的形成不能不说与姚崇、宋璟有关。姚崇现存诗存8首,6首见于《全唐诗》,2首见于《山右石刻丛编》20,姚崇以宰辅之重,积极创作诗歌,客观上有助于诗歌的繁荣,但其创作成就不大,其从政时期,从武周以及唐玄宗开元年间,诗歌创作的中心仍是宫廷诗,姚崇有限的诗作中多为应制诗,虽然气象弘大,但因内容所限,名篇佳作甚少。在其非应制的霅作中,则有了自由的创作空间,可充分发挥作者的形象思维,展现丰富的创作激情,写出佳作,这通过姚崇的诗歌代表作《秋夜望月》《夜渡江》中可以看出。《秋夜望月》诗:“明月有馀鉴,羁人殊未安。桂含秋树晚,影入夜池寒。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此诗虽创作具体年代不详,但从诗意可分析可知其当作于姚崇政坛失意,离开长安之时。诗中借秋夜望月,表达了依恋朝堂、关心社稷之情,诗意含蓄高远,文句雅洁工整。《汇编唐诗十集》称其“调响句工”,《唐诗镜》中赞其为“修洁”。《夜渡江》诗:“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意动,缆急始知牵。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此诗比之上一首更佳,颔、颈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极富形象思维,写出了一个从不觉到暗识的知闻过程,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谭元春称其为“静思妙手”,周珽称其诗“极静极细,极响”。21
    姚崇诗少还有失传的原因,如姚崇为朝中重臣,经常参与朝廷的诗歌唱和活动,武周圣历二年(699),武后率群臣幸河南汝州流杯亭,君臣唱和诗其7首,其中就有姚崇的诗,但现已不存。
    综上所述,作为唐代贤相的姚崇,在其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做出了,以其针对时弊、因时变通开创一“开元盛世”的巨大贡献,为当世称作“救时之相”,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1)[唐]吴兢《开元升平源》
    (2)(16)[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八
    (3)徐松《登科考记》
    (4)[唐]杜牧《樊川文集》卷十二
    (5)[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八七
    (6)《全唐诗》卷六三七
    (7)《郡斋读书志》,二十卷,南宋晁公武撰
    (8)《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南宋陈振孙撰
    (9)《旧唐书·崔植传》
    (10)资治通鉴》卷二一四,开元二十四年
    (11)《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姚崇传》
    (12)《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古籍社1985年
    (13)《资治通鉴》卷二一一
    (14)《唐会要》卷四十七
    (15)《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
    (17)(18)张说《梁国姚文贞公神道碑》
    (19)清许同莘《公牍学史》
    (20)《山右石刻丛编》,四十卷,[清]胡聘之辑
    (21)《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六十卷(通行本),明周珽编
    渑池县史志办渑池县志主编杜建成在2011年纪念姚崇诞辰13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试论姚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7 11:31 , Processed in 0.1015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