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7|回复: 0

《那年花开》让周莹和泾阳茯茶从荧屏走向生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5
  • 签到天数: 29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8-7 17: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8-8-7 17:08 编辑

    十万两白银让“老佛爷”欢喜,《那年花开》让周莹和泾阳茯茶从荧屏走向生活
    2017-09-29 16:48文章转自:西安旧事



           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以详实地人物、故事,丰富地文化资源,让观众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深入、透彻的了解陕商及陕西的名优土特产品,收到了空前好的口碑,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泾阳茯茶,在沉寂了一个世纪以后再度走进人们视野。《那年花开》成为近期人们热议的话题,笔者有幸结识着一位与剧中人有着关联的朋友,他就是泾阳“社树姚”“恒昌堂”茯茶传人--陕西泾阳恒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穆民先生。


           穆民先生是个有故事、且会讲故事的人,两年前陕西首届斗茶大会,他带来恒昌堂手筑茯茶一举囊括“陕西十大”,从那以后我们便开始交往。他的故事多来于“社树姚”,他告诉我姚家从清到民国,在泾阳的十大堂口、在西安卢进士巷(芦荡巷)及城墙西南角购得的几十处房产,由此我连续两年访问姚家第二代姚应琦夫妇,写下《风雨飘摇的姚家大院》一文,把一个隐藏在闹市陋巷的老院子的故事讲了出来。


           这次的话题自然从《那年花开》说起。剧中周莹人称安吴寡妇(1868-1910),姓周名玲,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娘家为名门世族。17岁时出嫁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村吴家,许配给通奉大夫吴蔚文之子资政大夫吴介侯,丈夫因染疾不愈,婚后十余天丈夫病故,因吴家无男丁承嗣,吴周氏成为吴家惟一继承人,此后吴周氏即被称为“安吴寡妇”。周氏无子守节,得到封建家族的赏识和赞许,并给予优厚的待遇。

           “东刘西孟社树姚”是清代泾阳三原一带坊间顺口溜,说的是刘、孟、姚三个大家。刘家的闺女一个嫁入周家,即周莹的母亲;另一个闺女——周母的侄女刘纫秋,则嫁入与刘家齐名的社树姚家,成为姚家鼎盛时期掌门人姚文青先生之妻。剧中吴尉文的妻子——周莹的婆婆也是姚家女儿,吴家也有女儿嫁入姚家。可以看出,剧中吴家与现实中的刘家、孟家、姚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陕商抱团奋斗的经历。


           安吴寡妇的崛起不仅因为其聪慧,还与她会管理、善用人、敢决策有着直接关联。总管罗天增、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吴周氏对他们恩威并用,处处倚重,很快使衰败的商号重新兴旺起来,又先后在上海、四川、陕西设淮盐总号分店,还在甘肃设立以经营药材为主和在湖北设立以经营布匹为主的商号、店铺。几年下来,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在陕西,泾阳、三原、高陵有吴家的当铺、药铺,淳化、口镇等地有吴家的油坊、酒坊、粮店、米号。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其商号、作坊分布之广,资本、财力积累之快,可以想见。


           1900年,正是吴家寡妇生意兴隆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由于一路上洒金铺银到了西安已是囊中空空。无奈之下向各级官僚摊派,以维护朝廷暂时之用度。一时间,慈禧行宫北院冠盖云集,金银财宝如山,“老佛爷”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官场如此,民间也附庸风雅或攀附溜须起来。一日,太监奏报:有泾阳民妇吴周氏觐见,愿捐白银十万两以表一介布衣拥护朝廷和护国的诚挚之心。准奏后,吴家寡妇拜见了慈禧太后,并当场捐献了十万两白银,以及一个价值连城的楠木屏风,慈禧十分高兴,因此被慈禧认作干女儿,并封为“一品夫人”。一面又亲书“护国夫人”金匾相赐。


           吴家寡妇感激涕零,将牌匾悬挂在大厅正中。安吴寡妇从17岁守寡到42岁去世,25个春秋的短暂时光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虽是女流之辈却不畏艰难,与各种势力相斗争,任用贤能经营有方,使吴家在各地商号走向兴旺。农、商、房产结合,吴家可真是财源滚滚、日进斗金,从而一跃成为陕西首富。她晋献给慈禧的楠木屏风,在圣驾回銮后与诸多珍宝留在西安亮宝楼,这些珍宝让许多人觊觎,以至于后来大多珍宝都不知所踪……


           以上情节在《那时花开》中均有演绎,与此同时姚家的生意也在有声有色的进行着。此时,姚家家族产业已传到姚文清手里(因战争、动荡、浩劫等,姚家族谱被毁,从姚昂干到姚文清究竟多少代已无从查考),其家族在雅安和彝族地区继续来往经商,因诚实守信,连获厚利,为姚家在川地和西康的生意奠定了基础。后来,姚文清将自产茯茶与政府合作销往内蒙、新疆等边远地区,起到了安靖边民的作用,被于右任先生誉为“安国茶”。姚家发家后,大兴土木,在社树老家耗巨资盖了九进的“姚家老宅”,连带附产,把社树一个村子都快盖完了。


           笔者有幸两度走进这个在泾阳“社树姚”( 堡)的姚家老宅,穆民先生说:“姚家这个老宅在村里是独一份,其做工当年都是请的西安的工匠,一点不比高家大院逊色。民国时期,水利部长李仪祉在主持修建泾惠渠时期曾在这里办公,后来病故于此。”解放后老宅收归国有,历经磨难,如今破败不堪,但从细节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精工细作,巧夺天工。


           长安君曰:一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让人们记住了历史上陕西女首富——安吴寡妇,也记住了陕西的土布与茯茶,与之关联的姚家子孙虽大多弃商从政,或从事科学研究,但依然不忘消食化瘀的泾阳茯茶。其传承人穆民,本来抱着自家消化的心态把茯茶技艺传承下来,谁知《那时花开》又把他推到台前,西域的订单认的是“姚恒昌堂”,这下他是悠闲不得,忙着去做茯茶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19 05:23 , Processed in 0.1032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