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06|回复: 0

四川大学高端外籍教师、博导姚刚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8-12 11: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文
    姚刚
    性别

    外文
    YAO Gang
    国籍
    德国
    最终毕业院校
    及专业、学历
    中文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土木工程博士
    英文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RWTH Aachen University, Germany, PhD, Dr.-Ing. Civil Engineer
    回国前工作单位及职务
    中文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英文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RWTH Aachen University, Germany,  senior researcher
    现任职单位
    及职务(岗位)
    四川大学高端外籍教师、博导
    1991年10月至1997年4月:土木工程博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1983年9月至1985年12月:环境工程硕士,中国同济大学环境工程系
    1978年3月至1981年12月:土木工程学士,中国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

    2008年7月起:教授,博导,中国四川大学
    2003年7月年起:高级研究员,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ISA)
    1997年5月 – 2003年6月:高级研究员,中国部经理,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 (FiW )
    1996年6月 – 1997年5月:研究员,项目经理 ,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 (FiW )
    1991年10月 – 1996年5月:访问学者,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ISA)
    1986年3月 – 1991年5月:讲师,中国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环境工程系
    1982年1月 – 1983年8月:助理工程师,中国湖北纺织设计院
    1975年3月 – 1977年10月:下放知青


    代表性创新成果

    1.自我描述:
    本人1991年6月赴德国深造,师从德国最负盛名的亚琛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多曼教授(Prof. M. Dohmann),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期间就深入了解、参与德国最前沿的科研工作。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多曼教授领导下的研究机构任职,参与、领衔过数十项不同领域的重要项目,尤其是中德环保领域的合作项目。德国的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和环保技术水平著称世界,本人亲历了德国该领域十几年最鼎盛的发展阶段,全面掌握最新发展水平,拥有宽厚的环保技术知识。
    从事中德双边合作项目十几年,涉及双边的各级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业经济界,并通过长期的合作建立了高度信任和密切的友好人脉关系,练就了高强的协调能力、组织和领导能力,拥有很强的各类项目实施能力。
    申请人是集科研、教学、设计、工程应用一体的综合型人才。
    3.重要项目:
    [1]      中国的环境保护调研(1993年)(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德国北威州资助项目,资助金额: 10万马克)
    [2]      污水污泥的处理、利用、处置方法的研究(1993年至1995年)(德方实施单位∶德国亚琛工大,艾伯特基金会资助项目,资助金额: 8万马克)
    [3]      第一届(1994年元月)至第十届(2002年十月)中德环境保护研讨会(欧盟、德国政府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120万马克,德方承办单位∶德国亚琛工大,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四川省、江苏省、山西省、广东省、海南省、浙江省等)
    [4]      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德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1994年元月,1996年9月,1999年10月)(德国DFG资助项目,资助金额: 15万马克,德方承办单位∶德国亚琛工大,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
    [5]      第一届中德危险废物研讨会(1994年12月)(德国环境部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10万马克,德方承办单位∶德国亚琛工大,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中国国家环保局,清华大学)
    [6]      第一期和第二期中国危险废物管理高级培训(1995年,1996年)(德国环境部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10万马克,德方承办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中国国家环保局和各省环保局)
    [7]      四川省造纸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1995年至1996年)(德国北威州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15万马克,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四川省环保局)
    [8]      指导昆明市第三自来水厂的加药设备的安装调试(1997年,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WEDECO委托项目∶5万马克)
    [9]      中国南京市危险废物管理规划(1997年)(德国北威州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20万马克,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南京市政府)
    [10]  中国太原市垃圾管理规划(1997年)(德国北威州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20万马克,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太原市政府)
    [11]  中国浙江省危险废物管理规划(1997年至1998年)(德国环境部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30万马克,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浙江省政府)
    [12]  中国广州市环境卫生管理规划(1998年至1999年)(德国教育、研究部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12万马克,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广州市政府)
    [13]  中国桂林市垃圾处置示范工程(1998年至2002年)(德国教育、研究部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160万马克,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桂林市政府)
    [14]  1998年作为德国经济合作部技术合作公司中国项目专家参加中德重大合作项目”中德环境保护技术中心(湖南)”的审核工作,2003年参与项目的实施(德国经济合作部援助项目,资助总金额: 400万马克,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参与/中方合作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部,湖南大学)
    [15]  四川省眉山市城市垃圾管理规划(2000年至2002年)(德国北威州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20万马克,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四川省环保局,眉山市)
    [16]  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观念转换-以中国为例(2000年, 德国教育、研究部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50,000 欧元,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参与/中方合作单位: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清华大学)
    [17]  北京垃圾处理项目-额外咨询服务(2001年至2002年)(德国政府复兴银行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80万马克,德方实施单位∶LOC公司,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北京市政府)
    [18]  为德国环保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尤其四川市场、建立合作合资企业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19]    “中国金属加工行业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及环保技术”的合作项目(2003年至2004年)(德国北威州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16万欧元,德方实施单位∶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中方合作单位: 四川省环保局、四川大学和山西省长钢)
    [20]  在中国引入德国“环境科学和工程硕士核心课程” (2003年至2008年)(德国教育、研究部援助项目,资助金额: 50万欧元,其他资助24.7万欧元,德方实施单位∶德国亚琛工大/中方合作单位: 中国教育部,四川大学和清华大学),
    [21]  德国R&D促进膜技术研究与开发网络 (German R&D Network for Promotion of Membrane Technology) (2008年至2009年)(德国教育、研究部资助项目,资助金额: 18.41万欧元,德方实施单位∶德国亚琛工大/中方合作单位: 中国教育部,四川大学和清华大学),
    [22]  德中现代水研究平台 (German -Chinese Platform for Advanced Water Research) (2008年至2010年)(德国教育、研究部资助项目,资助金额: 4.97万欧元,德方实施单位∶德国亚琛工大/中方合作单位:清华大学)
    [23]  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 :筹备组负责人(2008年7月起)
    [24]  中—德水管理学术研讨会 2010 (2009年至2010年)((德国教育、研究部资助项目,是中德科技年合作计划框架内项目,资助金额: 3.85万欧元,德方实施单位∶德国亚琛工大/中方合作单位: 中国科技部,四川大学)
    [25]  上海市竹园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工程的设计咨询(2008年至2011年)(世行贷款和上市政府项目,概算总投资:98925.15万元人民币,德方实施单位∶汉堡水务集团和和汉堡贝利能源公司/中方合作单位:上海城建设计院和上海市政设计院)
    4.主要成果:
    本人于1991年赴德,在世界著名教授、德国联邦政府环境顾问委员会顾问多曼先生领导的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环境工程所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工作。1993年10月起同时在多曼教授领导下的德国水和废物研究所 (FiW )任职,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利用和处置领域,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领域,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软件开发领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填埋技术、综合利用和焚烧技术领域造诣深厚。本人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置身于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环保技术的德国后,为报效祖国,解决中国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选择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借鉴德国几十年的发展经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环保技术,并选择了自己的工作重心----致力于促进中德环保领域的合作。
    本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德文专著《借鉴德国的经验论中国污水污泥的处理、利用、处置方法和策略》中,分析和总结了过去几十年间德国污水和污泥处理、利用、处置技术发展情况,建立了城市污水和污泥产量的中长期预测模型,对德国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利用、处置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技术、生态、经济方面的分析比较,根据中国大、中、小城市的不同特点研究出不同的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利用、处置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实施方案的资金筹措模式。为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利用、处置的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作量繁重。如何实现工艺设计的自动化一直是国内同行探讨的问题。本人将德国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厂工艺设计的先进理念与计算机软件开发相结合,与德国软件开发公司合作成功组织开发了以污水处理现代技术水平为基础的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厂设计软件 — Aqua Designer中文版 — 填补了中国该领域的空白。它将大大地减轻设计工程师的工作量,加速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厂设计进程和建设进程。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问题是当今中国环境领域迫在眉睫的一大难题。基于本人在该领域深厚造诣,与德国汉堡水务集团和汉堡贝利能源公司联盟参加上海市政府和世界银行在世界范围的公开招标,以绝对优势获得项目委托,承担上海市竹园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工程的设计和咨询任务。这是中国首次设计建设大型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工程。在设计中,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引入德国先进的设计理念,并借鉴德国数十年实际运行管理经验,制定最优化的工艺方案。工程的成功建设将为解决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做出一个典型示范。
    本人十几年如一日致力于中国与德国的合作事业,是“中德环境保护研讨会”发起人之一。这个系列活动的最大特色是,在环保领域为双边的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和环保企业搭建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在1993年至2002年期间,成功向欧盟、联邦政府、州政府争取经济和政治的支持,负责组织了第一届至第十届“中德环境保护研讨会”,。这个系列活动历时之久、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空前的。时任德国环境部长默克尔博士曾经担任大会德方名誉主席,时任中国环保(总)局局长的谢振华先生曾经担任大会中方名誉主席并出席为大会致过词。四川省多次派代表团参加这个系列活动,。1994年元月,由时任国家环保局第一副局长的张坤民教授为团长、由各省市环保局主要领导(包括时任四川省环保局副局长的唐伦先生)和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等中国著名大学代表(包括四川大学环境系原系主任朱联锡教授)代表团,应德国环境部邀请到德国参加了第一届“中德环境保护研讨会”。1994年9月,由德国联邦环境部、北威州政府、中国国家环保局、江苏省、四川省、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联合分别在北京、南京和成都市举办了第二届“中德环境保护研讨会”。这个系列活动的另一特色是在两国轮流举办,让双边决策人互相了解对方的国情。尤其是让德方代表能够亲历中国的发展变化,增强与中国合作的信心。这个系列活动开创了中德环保合作的新局面,对双边的环保合作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二届“中德环境保护研讨会”期间,于1994年9月26日签订了中德两国的环境合作协定。在这个双边环境合作协定框架下,申请人负责完成了一系列德国政府援华项目(参考领衔过的重要项目)。其中包括由德国联邦环境部资助,与中国国家环保局联合主办的“中德第一届危险废物研讨会”和二期“危险废物管理高级培训班”。各省、市包括四川省和成都市环保局均选派了负责人参加了这些活动。借助这样一个平台,进一步展开了双边政府、大学、科研单位、企业之间的全面合作。双方专家一起探讨环保问题,交流环保立法和执法经验,介绍德国先进的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的实践经验。通过长期的交流,促进了双边互相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双边的全面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生活垃圾处置问题是世界各国各级政府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德国在这方面为世界作出了典范。德国首先提出了“物质循环管理” (所谓循环经济)的理念, 并于1994年7月颁布了“物质循环管理/垃圾法”,1996年9月生效。该法规定生活和生产中必须优先考虑一切避免垃圾产生的措施; 在不可能避免垃圾产生的情况下,必须优先考虑对垃圾进行物质和能源的利用; 在垃圾既不可能避免也不可能进行利用时,则必须对垃圾进行有益于环境的处置。这部法规是对德国垃圾管理中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的总结。申请人借助各种机会(“中德环境保护研讨会”,“第一届中德危险废物研讨会”,“中国危险废物管理高级培训”)向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各省、市领导介绍这些基本思想,并主编翻译了《联邦德国有害垃圾管理》作为“中国危险废物管理高级培训班”的教材,将这些先进的理念借鉴到中国。其后中国立法机构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思想写进中国的固废法,为在中国实现“物质循环管理” (循环经济)提供了先进国家的法律依据。
    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固体废物问题日益严重,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本人努力下,获得德国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援助,为中国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多部固体废物治理规划和方案。例如, 1997年在时任德国环境部长默克尔博士访华期间与国家环保局达成一项合作计划:制定中国浙江省危险废物管理规划。本人组织十几位来自德国环境部门的、大学科研机构和环保企业的专家,与中方合作单位共同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关于危险废物的管理规划。其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900万马克的资助。
    不仅向中国引进“物质循环管理” (循环经济)的理念,而且在中国进行实践。1998年至2002年在中国桂林市进行的垃圾处置示范工程,该项目由德国教育、研究部援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制定垃圾处置示范工程的方案,第二阶段进行实施。该项目根据当地的事情,借鉴了德国垃圾分类收集、利用以及处理处置的技术和经验。
    2001至2002年间,本人作为德国联邦政府复兴银行选派的专家参与实施“北京垃圾处理项目的额外咨询服务”。借鉴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成功经验,在北京市政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选择3个不同类别的社区作为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成功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系统。其后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很快将垃圾分类系统推广到200多个社区,为实现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川省作为德国最大的联邦州(北威州)的友好省份,一直是本人推动双边合作的重点。本人积极推进德国北威州对四川省环保科学研究的援助。1995年促成了北威州环境部资助的《四川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项目。2000年12月,组织并陪同北威州环境部部长赫恩女士访问四川省,举办合作项目研讨会,促成《眉山市生活垃圾处置规划》的援助项目。2003年促成由北威州政府资助,四川省环保局、四川大学和和山西省长钢参与实施的《中国金属加工行业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及环保技术》的合作项目。
    双边的高层次的教育合作是本人最关心的问题。2001年11月12日~2001年11月15日,四川大学原校长、党委书记卢铁城率领的代表团访问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安排卢校长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校长Rauhut教授的正式会晤,极大的推动了两校合作关系的建设。
    本人多年来一直努力争取申请德国政府对华教育援助,积极推动和参与实施了德国北威州政府的“研修生计划”。在多曼教授的领导下,共接收和指导中国研究生约20名,其中7名是来自四川省的研修生。他们来自四川省设计研究单位、环保局等重要的部门,回国后在这些部门担任重要的领导工作,为四川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本人多年不懈努力下,2003年联邦教育部批准了《在中国引入德国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核心课程》的合作项目。合作项目中方的重点单位是四川大学。联邦教育、研究部出资50万欧元,亚琛工业大学投入22.4万欧元,德国环保工业界投入2.3万欧元,德方援助总额度为74.7万欧元。项目的实施期限:2003年06月30日~2008年6月30日。该项目旨在加强中国环境保护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建设。为中国未来的决策人员讲授德国先进的环保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环保技术应用和管理的实践经验。该《硕士核心课程》包括水体保护法、给水工程、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六大部分。作为合作项目双边协调员和德方专家组负责人,本人组织聘请德国一流大学的教授和来自环保工业界一流的专家,并亲自主编翻译讲义、担任主讲,为四川大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讲授环境保护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运行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在该合作框架内,已经组织聘请德国一流大学的教授和来自环保工业界一流的专家共 31人次为四川大学授课,共有133名川大研究生参加了课程的学习,选拔26名成绩优异的研究生去德国实习,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德国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四川大学培养青年教师3人。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姚刚博士学术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丰富,优秀的组织和领导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才能。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大学。四川大学与亚琛工业大学的合作直接推动四川大学环境学科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先后取得了环境科学和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博士点和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硕授权点、四川省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
    此外,在过去十余年期间,本人一直关心和促进德国环保企业与四川省环保企业的合作,以及环保建设项目。多次组织德国数十家环保企业来四川省进行项目考察,并针对自来水厂项目、污水处理厂项目以及垃圾处理场项目进行多轮实质性洽谈。积极推动了双边环保建设项目的合作。本人还多次接待和安排来自四川省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界代表团来德国访问考察。
    负责执行了二十几项中德政府高层次的环保合作项目。中方合作单位对姚刚博士的工作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在长期推动中德合作的过程中,把德国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实践技能引入中国一流的大学,培养出具有国际竟争能力的环保专业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企业环保水平的提高,也为四川省政府环保局的有关决策与管理提出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四川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为姚刚博士颁发金顶奖。并被四川省教育厅评选为外籍优秀教师。
    代表性论著
    [1]    KÖSTER, S., HAUSSMANN, R., 姚刚, PINNEKAMP, J. (2008). 在中国讲授环境硕士研究生课程,德国核心刊物《排水通讯》Ein­führung eines Lehrmoduls Umweltwissenschaften in China, Korrespondenz Abwasser Verlag: GFA ISSN:1866-0029 Heft: Nr. 5, Mai 2008, Seiten:557-560
    [2]    Köster, Stephan, 姚刚, Schmidt, Winfried, Pinnekamp, Johannes. 膜技术 - 未来水处理的关键技术. 《新膜过程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膜工业协会《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2008.02.12. P. 104-110
    [3]    姚刚. 德国的城市污泥利用和处置的发展. 德国核心刊物《排水通讯》专辑《污泥处理与处置论文精选》第五章(2006)
    [4]    M. Schröder, 姚刚. 德国污泥厌氧稳定工艺的基础. 德国核心刊物《排水通讯》专辑《污泥处理与处置论文精选》第三章(2006)
    [5]    M. Dohmann,姚刚. 膜技术在德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给水排水China Water & Wastewater Vol. 22 NO. 6; 95-98 (2006)
    [6]    姚刚,蒋晓云,张盼月,黄谨辉,何静,曾光明. 德国科隆市斯达姆海姆中心污水处理厂. 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工程设计与运行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ISSN 7-5025-5972-8(2004)
    [7]    姚刚. 张盼月,黄谨辉,何静,蒋晓云,曾光明. 德国埃尔夫特水协会北运河污水处理厂. 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工程设计与运行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ISSN 7-5025-5972-8 (2004)
    [8]    姚刚. 德国的污泥利用和处置(II).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 (2),Vol.13 No.2 P. 24-26,ISSN 1002-1264 (2000)
    [9]    姚刚. 德国的污泥利用和处置(I).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 (1),Vol.13 No.1 P.43-47,ISSN 1002-1264
    [10]姚刚. 借鉴德国的经验论中国污水污泥的处理、利用、处置方法和策略. 《废物 - 循环 -遗留土地污染》第12集,德文专著 165页,ISSN 0940–4511(1997)
    获奖(奖励名称、获奖等级、授予年度、排名、授予单位)
    [1]    汉堡水务集团高级顾问:2008年
    [2]    深圳金达莱环保有限公司高级顾问:2008年
    [3]    四川省人民政府金顶奖:2006年
    [4]    四川省教育厅外籍优秀教师奖:2006年
    [5]    2005全国自来水、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中国给排水编辑部,2005年
    [6]    浦华控股有限公司(原清华紫光环保)高级技术顾问:2005年
    [7]    四川大学客座教授:2003年
    [8]    联邦德国艾伯特奖学金:1991年至1995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3 22:08 , Processed in 0.1072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