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90|回复: 0

姚大力|在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8-18 08: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8-8-18 20:21 编辑

    在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姚大力
      来之前,和姚学谋老师说过,千万不要安排发言。我对姚崇所知很少,见到会议论文摘要,有历史专家和研究姚崇的专家,更不敢发言。我的专业是蒙古史,元朝二百年史,元朝姚枢侄子姚燧《牧庵集》,稍微知道一点。《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学》姚枢条即我写的。他是柳城人,不知道与姚崇有没有亲戚关系、或者有没有资料可以考证这件事。纪念会一定要我说一点什么,盛情难却,我想只好说一点今天上午参加姚崇墓园公祭的想法。
      上午很感动,甚至有一点震动。那么多人,两三百人,不是因为行政命令,自觉自愿地参加公祭活动,这是为什么?
      我想,其中有些人是对姚崇怎样治理国家的_ _有兴趣,他们是想把历史当作面对现实社会治理的一种借鉴;也有的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联络感情,引进招商引资。这都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参加活动占大多数的人们,大概并没有这样明确、这样现实的想法。他们只是作为姚氏宗亲,崇拜姚崇、感激姚崇,为他感到骄傲。或者还怀着一种心愿,就是要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新的成就来告慰先贤。可以说这完全是一种非功利的想法,所以也就特别容易感动人。
      对这种情感,中国人比较熟悉,不以为奇,其实是不大寻常的。对于属于同一姓氏的共同体的特殊情感,在其他的民族中间是不太容易找到的。这是儒家传统留给中国人的一种特殊遗产。从纯粹形式上看,儒家_ _从养性、修身、齐家、治国,直到平天下之间的连贯性。其中并没有同一姓氏共同体这一环节。但从儒家的社会初实践来看,从家到国、到天下之间,还包括若干性质上不太相同的环节,乡绅控制下的地域社会是一种环节,超地域的同一姓氏共同体是另一类环节。这许许多多的环节构成一系列互相包容的多层次的同心圆,把每个个人囊括在其中。这样一种遗产,在我们建设当代中国的崭新社会时,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_ _。
      我不是想在这里说,我们只要靠儒家传统,就能在中国建成一个现代性的社会。不是这样的。
      对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来说,儒家文化肯定是不具足的,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文化而外去吸取中国文化所不具备的那些东西。比如,伦理学上有一条所谓的黄金原则,那就是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应当经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各民族文化,对这条黄金原则都有类似的表达。而孔子是最先用自己的话表达这条黄金原则的人。他说了两条:正面陈述是,己欲利则利人,已欲达则达人;反命题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用自己的话说出了这种黄金原理,当然很伟大。但孔子的思想,从现代的观点来看还很不够,除了那两条,还必须再加是很重要的一条,也就是己所欲,亦勿强施于人。意思才完整。
      孔子所划出的那么同心圆,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到平天下,把天下、国家只是看做家庭的扩大,把治理天下、国家的原则看做只是治家原则的推广,这当然是很有_ _的,儒家很少对社会公共性、社会公共领域的明确意识,它支持的专制君主制法则,是从法家那里接过来的,因为儒家自身的政治哲学特别薄弱。对建设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的政治目标而言,儒家理论几乎无能为力。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仍然必须看到,儒家把个人圈划在一层又一层的同心圆之中,强调了一个人具有多重身份属性,强调这些不同集体身份意识的互相包容性,这研究又是儒家对建构现代社会可能做出贡献的地方。
      我们知道,现代民主制度的一个根本观念是对人的尊重,但是无限地强调个人自由,会导致一个社会因为过分的薄弱化而成为一盘散沙。现代人_ _对于族群、民族、国家的层面忠诚,导致今日世界充满了一国内的各族群之间、国与国之间,是无穷的冲突、血腥残杀和战争。面对这样一事实,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儒家要求每个个人所持有的那一系列同心圆式的多种身份认同结构时,它的积极的一面,也就立刻呈现出来了。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同时在许多不同的共同体中可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同时属于许多个不同的共同体,但是正如大大小小的同心圆可_ _的那样,这就_ _ _之间、这些共同体之间,从本质上就并不是互相排斥、势不两立的,更不是你死我活的。个人对于这些不同共同体的忠诚,在本质上非但不是互相对立_ _,而且还是互相包容、配合的。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不同地域  之间、不同族群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种种对立,在这种同心圆式的身份认同结构中都是可以避免的。
      就这个意义来说,西方学者把儒家对这种同心圆式归属意识的结构叫做pantiailenism忠于特殊对象主义,并且把它作为一种完全负面的东西来批评,现在看来是需要考虑的。
      这并不是什么深奥难懂的道理,其实在我们朴素的情感里,事情原来就是一向如此。在我们公祭姚崇的时候,把我们在场的人、以及没有在场的广大姚氏宗亲联系在一起,并不是某种过于现实的算计,或者什么特殊的、排他性的小集团利益,而是我们对先贤的缅怀、崇仰、感恩之心,这种情感不仅把我们联系在一起,而且它本身还带有超越的性质。因为对于姚崇代表的姚氏共同体的情感,其实就是我们对伊川这片土地,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情感的一种体现。把爱国仅仅理解为对政府的热爱,那是很危险的。爱国情感,大_具体落实为对爱一片山山水水,一个人群的特殊热爱,_ _又会_ _超越这片山水,这个人群,因为它们都属于一个更大共同体的一部分。
    (姚大力,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著名元史专家)

    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在纪念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6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三门峡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久昌教授和姚大力教授在会上交谈


    姚学谋和姚大力老师在纪念会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6 19:14 , Processed in 0.1177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