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0|回复: 0

钟剑文:古迹访遗踪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24
  • 签到天数: 294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8-28 21: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钟剑文:古迹访遗踪2004-03-29 10:05:58

      据悉,清朝初年,阳西塘口山区一带,盗匪猖獗,打家劫舍,民不聊生。当地群众为了抵抗贼匪骚扰,联合起来沿着塘口河两岸,捐资建成周安堡、永安堡、泰安堡、定安堡和镇安堡,各堡遥相呼应,互为犄角。五座城堡,就如五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撒落在美丽的塘口河畔。
      那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位于塘口竹迳村东边的泰安堡。泰安堡是塘口城堡群中至今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座,是清代嘉兴十二年由刘振槐倡导而向刘氏家族募捐集资建成的。泰安堡座西北向东南,规模宏大,占地约有6000多平方米,四周围墙高4.5米,厚1.2米,全为灰沙红泥套土结构,看起来厚实沉重。据记载,城堡四围城角上筑有炮楼,墙垣上又铺筑石桥作为行人道:堡中建有大门,门顶设有防火水池,堡内还没有粮仓、水井、厨房、监仓、诊室等设施,但现今已经被先后拆除废置,只存有完整的城堡外廊墙垣。站在巍巍的城墙上,远处美丽的塘口沙河洲处处,清晰可见,河畔绿竹婆娑,连绵起伏;脚下城墙却是弹痕累累,斑驳可见,那远去的杀伐之声仿佛又在耳边回响。
      接着,我们又驱车来到位于阳西县城西侧的忠勇祠,后称太平书院。据阳江县志《民国十三年版》载,忠勇祠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总兵官张元勋为纪念平定倭寇战役中牺牲的官兵而建立的,早废。清乾隆年间地方绅耆在其旧址捐建七贤书院,奉祀李德裕、寇准、苏轼、苏辙、秦观、赵鼎、胡诠等七位贤人,并建忠勇祠于其后,复废;清光绪年间,地方绅士捐资复建七贤书院和忠勇祠。
      忠勇祠为砖木瓦结构,硬山顶式四合院建筑,平面呈方形,三进深院落;主体建筑置于吕轴线上,内分前、中、后三个厅堂,中隔两个天井,左右两廊,两则烽火山墙式房屋。整座祠宇宽阔宏伟,古朴庄重。现改为太平小学校址。走进这座历尽沧桑的祠院,只有前后厅依稀保持着原貌,其余的已是物是人非,我只有从那高高翘起的檐角和琅琅的读书声,感受一下先前恢宏的气势和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的情形。后厅两侧至今还生长着两株相传为龚自珍植下的古梅,每到隆冬来临,古梅便会绽开一朵朵的洁白小花,香气袭人,吸引着不少爱好者前来观赏和拍照。
      从忠勇祠出来,我们又直抵上洋大屋。上洋大屋杂在一片民居中间,像一位老人在悠闲地安度着岁月的余光。据熟知当地历史的老年人介绍,清朝中后期和民国初年,是上洋姚氏家族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在不足千人的姚氏村子竟培养出文武进士举人、贡生共有17人,其中七品以上官职8人,在当地形成一个强大的封建堡垒。这就是当时广东赫赫有名的"上洋姚氏家族"。各封建地主官僚,大兴土木,互相攀比,村中府、堂、第林立,大厦成群。其中五福堂除厅堂外还有103间房,全部建有双排横屋,双排朝厅,双排斗底,梁柱上雕龙描凤,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
      可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显赫一时的上洋大屋在历经岁月洗礼后,到土改时大多被拆除,或被改作民居。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看到的雄伟的大屋,已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确切历史,也很少有人记起它的主人来,我们只能从粗如水桶的横梁柱子,檐角下精致的雕花,以及斑驳的墨迹,领略其昔日的风流与辉煌。
      上洋大屋往东十里就是双鱼古城。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是为防范沿海倭寇而建。双鱼城最兴盛时曾住过三万多人,后几遭兵灾贼劫,风光不再。至今只乘东、北两面城墙残垣,城吕还存两口古井,四季溢满;以及石人、石狗、石鼓等,印痕点点,使人不觉悠然而生思古之情。

    作者:钟剑文 新闻来源:南方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5 04:33 , Processed in 0.1000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